身為一個資深的汐止達人,我吃過許許多多的汐止在地美食。但在我心中,永遠記得在民國八十年代,有一家汐止在地的牛排館,當年曾帶來大排長龍的盛況,甚至還讓附近交通打結。那家餐廳叫做「許師傅牛排館」,由於有位台北之音記者無意間進去吃,驚訝於其美味,後來透過台北之音王偉忠先生等人的報導介紹,一夕間許師傅牛排的美食名動天下,許多人甚至專程從台北搭計程車來這裡用餐,即便如此,也比去五星級大飯店便宜,原來這家「許師傅牛排館」的老闆許良安,本身就是出任五星級的主廚,歷練過亞都飯店、老爺酒店、凱悅飯店等五星級飯店。   雖然後來因為淹水問題,「許師傅牛排館」已經消失,但要吃美食的民眾不用失望,如今許師傅帶著一身頂級的廚藝,在樟樹一路開了一家平民化的小店,叫做「許師傅上菜」。許師傅將傳統的便當,改成更高級的蓋飯便當。幾十年來,許師傅強調一個理念:廚師不是魔術師,也是要有好食材才能做出好料理。他的料理不只美味,更重視品質,同樣是豬肉,他用的絕對是價格最高的上等肉,供應每日上班族的午餐晚餐。隨著口耳相傳,汐止園區周邊許多公司都知道有這麼一家五星級美味,每當有宴客或貴賓來訪,他們常會訂許師傅蓋飯。雖然這家店隱身在巷弄裡,但每到用餐時間,經常門庭若市,更多人則是團體外帶,將美食帶回公司享用。 主廚推薦的美味料理包含日式豬排蓋飯、雞腿蓋飯,咖哩豬肉飯等,也都是上班族的最愛。許師傅上菜還有壽星優惠活動,只要是當日壽星,許師傅統統招待好吃美味的蓋飯。   身為汐止人,要感受五星級廚藝,不用大老遠跑去台北市,歡迎民眾來許師傅上菜品嘗真正的美味。 許師傅上菜:汐止區樟樹一路119巷8號     專  欄:汐止美食報馬仔 汐止達人:謝清峰 自本期開始,邀請汐止在地達人,熱心公益的謝清峰先生,擔任獨家汐止報的汐止在地生活情資報馬仔。謝清峰先生,非常關心汐止在地事務,本身也經常做善事,包括免費提供電腦場地教學等等。對於在地生活的大小事,他像是本活字典。不論吃喝玩樂或地方的特殊事務,找他就對了。       民眾心聲 何太太和女兒 許師傅的蓋飯都是現做的,排骨現炸的,菜也是現煮的,雞排也是現煎的。真的超好吃的,我們常常來這邊吃。     林先生和何先生 我們是附近上班族,我們同事都知曉這邊有一家五星級的平價餐廳,不只肉好吃,連飯都很美味。整個的製作就是用心,同事每個人都來這邊吃過。  
文/宋鳴 圖/彭級鋒 購屋陷阱多!花了一生積蓄卻買到結構扭曲的漏水屋。一 名暢銷書女作家花了3000萬元巨款想入住夢幻豪宅,從簽約到交屋完全聽信前屋主和建商一面之詞,沒有仔細查看真實屋況,結果發現新屋不僅是怎麼都修不好的漏水屋,求助土木技師甚至發現有結構扭曲的情況,隱藏危機,和建商打了一年多官司,迄今仍是無解。誇張悲情的遭遇,相當值得有心購屋族好好借鏡。 為企業進行理財投資規劃、與客戶達成雙贏秘訣等課程的「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名師、趙姓暢銷書女作家向本媒體集團投訴,她是在103年11月11日透過東森房屋新北市新店區七張捷運加盟店,與丁姓前屋主訂立不動產買賣契約,購買丁名下坐落於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 78 巷 X號X樓之房屋,原以為花了一輩子積攢的心血因此有了落腳的新居,沒想到卻是因此開啟了一場揮之不去的購屋噩夢! 趙姓女作家指出,當時因為自己工作上急於赴對岸演說,輕信擁有雙重國籍的前屋主急於赴美才出售新屋等話術上的障眼法,雙方議定以高於一般市價之買賣價格,買下該玉上園社區的新屋, 103 年 12 月 11 日辦理移轉登記,雙方並於 103年 12 月 16日完成交屋。交屋後,當她滿心歡喜地進屋準備規劃裝潢時,才陸續發現愛屋竟有多處嚴重滲漏水,俗稱「壁癌」的瑕疵。誇張的是,客廳天花板上竟還有3、4處已經形成猶如鐘乳石的結晶,明顯有未誠實告知之舉。 接下來,在向前屋主與建商爭取權益的過程中,趙姓女作家發現,前屋主將愛屋多處嚴重滲漏水的瑕疵責任推給建商,建商則屢修無法改善,因為不諳法律,更不懂建築,她僅向法院提起要求減少價金的民事訴訟。訴訟期間,經土木技師公會鑑定,證實建商的修繕工法與建築結構大有問題! 趙姓女作家表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她從來沒想過,購屋圓夢卻成為自己的一場噩夢。如今司法判決能不能為她討回公道,尚未可知,但她輕信對方卻換來無可回復的傷害,確實值得大家借鏡。
專訪汐止忠順廟主委 陳鐘農   文/綜合報導   畫說水返腳之美寫生比賽已經舉行到第四屆,這幾年來,忠順廟對於活動的支持不留餘力。今天就來採訪忠順廟主委陳鐘農先生,以下是他的專訪:   忠順廟一直以來不鼓勵那種沒理性的迷信,我們是以文化為主。剛好家長協會很積極承辦這些具有意義的事,我們也很樂意支持。並且我還在想除了這個之外,再想找一些道行較高的比丘尼或和尚來講經之類的,來提昇我們的宗教信仰。因為我看到一般的宗教,好像都只注重在搞熱鬧的場面,當然這是民俗,但有的時候,在活動的當下,參與人不是很深入地在對宗教做詮釋。 宗教真正的原則和目的是什麼呢? 一定是勸人為善,轉移社會風氣。所以我們這裡就是會辦一些提供獎學金、助學金,還有學生比賽,例如每年的水返腳寫生比賽等等。另外我們也參與很多慈善救助,像之前的高雄氣爆,我們就捐了六十萬,去年有大水災,我們也捐了受災縣市二十萬,四個縣市共八十萬。日本上次的地震海嘯,我們也捐了六十萬。我覺得日本做事也很積極,我們捐款三天後,就收到了對方的感謝函,年底還邀請我們去駐台協會。不過我們台灣就比較少在寫感謝函。   我最近答應了消防隊,要捐助一些協助生命救助的醫療器具,也答應要捐救護車,福斯的救護車約兩百八十幾萬,等他們舊的車報廢了,我們就要提供新車。我們一直堅持,所有的善款,都是取之於大眾,我們不能亂花,要把這些錢用在大眾的福利上。   另外,我們很重視美化環境。本來這個汐止公園,剛進來後,會讓人看得感到傷心。以前很幽靜的地方,後來變成比較凌亂的菜市場。有一天突然我發現警察及政府單位的人也來了,過來畫車位,最近就比較有秩序。忠順廟盡量對周邊也做貢獻,像那些石燈,都是廟裡捐出的。我跟區長說,這些錢我們忠順廟來出,可以把原本不好看的路燈,換成現在這種有藝術感的石燈。一對三十幾萬,現在還持續再規畫。   其實說起忠順廟,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這裡祭拜的是唐朝死守睢陽城的民族英雄張巡,就是正氣歌裡所說的「為張睢陽齒」。很多集應廟,說張巡是位武官,但其實他是個文官。張巡進士出身,那年代安祿山造反,中原地區許多地方官,看到他那麼強大,不敢抵抗,唯有張巡,他在長安召募了不到兩千人,臨時訓練的軍隊,然後去支援許遠。這個許遠將軍,看到張巡雖是個文官,但戰略方面似乎比他聰明,就把主導權讓給張巡。他們兩人抵抗了安祿山底下的將軍率領的十幾萬大軍,這些大軍包圍了睢陽城,這城位在漢水上游,因為張巡他們死守在那邊十一個多月,守到後來糧食都吃盡了,外頭被層層包圍完全出不去,在什麼都吃完後,沒有辦法。當時安祿山訓練軍隊很狠的,訓練在地取糧,以野蠻方式就糧,甚至在沒糧時,打死敵人當糧食。甚至當時的慣例,如果在攻城時,對方有所抵抗,那麼城陷的時候,就要把城內人全殺死。此時睢陽城,已經抵抗不下去了,要逃也逃不出去,只有做困獸之鬥。沒糧食怎麼辦? 援軍又不來。那時有些老者,寧願犧牲自己,讓軍隊當糧吃,包括張巡的妾,一位姓霍的女子,她看到那麼多人犧牲,說:「那我也奉獻自己身體」,張巡當時還心有猶疑,那霍姓女子趁張巡不在自刎,最後也依其遺願將身體煮食給軍隊吃。最後城破了張巡許遠被俘,敵方問他們,你每次守城守到氣憤到牙都碎掉了,是真的嗎? 要不要投降? 張巡他們堅不投降,敵方就將他牙齒一顆一顆刮掉,刮到最後殉國。許遠則在被抓去偽燕京的途中,也自殺成仁。 張巡在歷史上為何有那麼高的位置,連文天祥都要稱讚他? 因為他正氣凜然,他不怕敵人,反正保衛國家,最後以身殉國。睢陽城位在漢水上游,假如這城沒守住,那安祿山軍隊早就順漢水而下,順長江過去,一口氣打到四川,那麼歷史就要改寫了。就因為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挽救了整個大唐。後來唐肅宗有時間能重整軍備回來北攻時,晚了一步,睢陽已城破。為了紀念張巡許遠,在那裡建了一個雙忠廟,祭祀這兩位偉人,並且在每年他們的殉道日,都是由皇帝帶著百官來祭祀。 在木柵一代的集應廟,稱他為尪公,我在參加集會時,就有起來發言,認為這樣非常不敬。張巡是個七尺以上的大漢,尪則是只身體瘦小行為不正的人,我是非常反對這種稱呼。我們忠順廟則稱他為「安公」,我本身是教語言的,是北一女英文老師退休。我從語言學分析,覺得現代會叫尪公,是語源上的一個錯誤傳承。   類此我們探詢文化的根源,這也是在信仰的時候,要窮究真理。總之,宗教是要與人為善,而做為一個文化表徵,我們也有責任對提昇正確的文化推廣,付出心力。我們支持水返腳寫生的活動,鼓勵民眾透過作畫寫生,以另一種方式來關心汐止,關心文化。
    文/葉俐安   從加入WTO後,台灣農業面臨了嚴峻的衝擊,工業化的生產和行銷模式,和農村對土地的依賴、安身立命的規律本質,原本就有嚴重的矛盾,當農業必須配合工業社會的速度,進行大量生產,加上農村人口的出走,農業的因應對策,勢必是組織性的全面應變,意即從結構上進行轉型。   農會就適時擔起了這個推動的角色。在早期,傳統農會的任務是輔導農民種植經濟作物,當台灣跨入WTO的圈子,農會轉而鼓勵農民發展精緻農業、休閒農業,在汐止區獲得相當不錯的成果,如今汐止知名的農產品有包種茶、文旦柚,至於農民轉型的代表作,應該是休閒農園「文山茶莊」。   文山茶莊位於汐止區汐碇路,建築主體由進口原木構成,周圍環繞的除了茶樹,還有茶莊主人栽種的時令菜蔬、桂花、與百香果,上桌的「茶餐」以茶葉為主要食材,訴求天然清淡,由茶莊主人親自下廚,還有一壺自產的清香包種茶茶,飯後端著一杯茶,漫步在自然步道上,身處寧靜的綠色世界,遠眺101大樓、美麗華摩天輪那遙遠的繁華,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汐止農會 民國9年,由地方仕紳發起,成立「汐止街信用組合」。民國33年,「汐止信用組合」被併入汐止農業部。光復後,依據「台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辦法」,成立汐止鎮農會成立。民國82年元月,汐止農會搬遷到新台五路的現址。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