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何不出席G20峰會?

習近平為何不出席G20峰會?
(圖/獨家報導主筆室)

主筆室/獨家報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不出席9至10日在印度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議,美國總統拜登對無法進行「拜習會」感到失望。中方並未說明缺席的理由,有人揣測可能是國內經濟嚴峻,美國提供台灣軍援都是可能因素。其實真正原因至為明顯:現有的條件與環境並不利於中國在重要國際場域,同時與美國及印度正面交鋒,習近平選擇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西方媒體強調,習近平出任國家領導人以來首度缺席G20峰會,象徵了中共決策灰暗不明,甚至是習近平有「皇帝心態」,不願面對國際社會挑戰。事實上,中國從未承諾習近平將出席G20峰會,在美中關係改善的過程中,順利舉行拜習會是最高目標,各方都是聚焦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中,鮮少提及G20峰會,美中方雙顯然都沒有很高期望,拜登感到失望不過是找到機會消遣習近平。

拜習會聚焦11月舊金山APEC峰會

與過去國際會議最大不同之點在於,中國這次不但須應付美國全方位競爭,地主國印度想藉天時、地利、人和在世界舞台超越中國;日本也可能趁機在排放核污染水問題上做文章,在這種情況下,派國務院總理李強代打,保留彈性空間,雖然略嫌消極,應是最安全的做法。

整合全球盟邦與或夥伴遏止中共擴張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印太地區,已經有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三國安全同盟(AUKUS)」,最近拜登總統更大張旗鼓在「大衛營」舉行美日韓峰會,雖然尚未成為安全同盟,已使3國的安全合作制度化,若再加上既有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NATO)」,全球反中聯盟儼然形成。

而中國則以在南非舉行的金磚五國(BRICS)峰會作為反制,峰會確定邀請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這是中國外交上一大勝利,確立「全球南方」國家領導人地位。

如以實力分析,金磚合作機制實力倒底不如美國率領的西方集團,而由G7擴大而成的G20基本上仍是由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若習近平親自與會勢單力薄,面對不太友善的環境,不如暫時沈澱,保持戰略彈性與空間。

時機不佳相見不如不見

中國與印度同屬BRICS重要成員,但多年來已是同床異夢,印度總理莫迪在美國軟硬兼施下,已逐漸轉向美國,同時人口即將超越中國大陸的印度野心勃勃要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強權。如再考量,中印數十年來的邊境糾紛在中共公布最新地圖後更形尖銳,時機與條件不佳,無論是「拜習會」或「習莫會」相見不如不見。

當然,缺席並非萬無一失,習近平的國際形象與信用已受到質疑,《紐約時報》就指出有損習近平的國際政治家形象;缺席無形中也放棄了話語權及擴大影響力的機會,更添加未來國際政治變數。

如紐時就報導,在新德里會晤無望的情況下,拜登下次與習近平碰面可能要等到11月(APEC)峰會,但習近平也不保證會出席。中共國家安全部最近在「微信」帳號貼文,如果要繼去年11月印尼峇里島G20峰會後實現兩國領袖在舊金山會面,美方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從美日韓峰會、BRICS、G20、到APEC,國際政治發展進入關鍵時刻,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局,台灣遠離世界權力核心,卻處於暴風中心,絕對不能以事不關己心態面對動盪世局。

Facebook 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