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夠強硬堅挺嗎? 美國總統勝選如無懸念

*美國總統勝選如無懸念拜登勝選,將面臨與中國習近平統治的一個強橫中國,各自由民主國家對拜登競選時,對華政策非常不明確,產生出許多疑問。

編譯:林益瑞|圖:編輯部

國總統勝選如無懸念喬·拜登Joe Biden勝選,將面臨與中國習近平統治的一個強橫的中國。在喬·拜登Joe Biden競選時對華政策非常不明確,產生出許多疑問。而任期屆滿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被普遍視為是敢於對北京執政者強硬的總統。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Valerie Niquet如此形容唐納·川普:面對中國,唐納·川普敢做!敢於拒絕根本不可能有的「和平演變」幻想,這位學者甚至認為,面對北京這樣的政體,可能必須要有一個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才行!

Valerie Niquet表示,現在企盼美國民主黨不要掉進同樣的幻想之中。並非只要中國大談氣候變化問題,以顯示其保證兌現承諾就已經足夠,以緩和關係的名義,因而為了對話重返對話,將會犯下十分嚴重的錯誤。

像她這樣認知的人似乎大有人在,在台灣、香港有許多意見領袖如此認為,中國海內外民主人士中也大都如此認知,以抱持如此確實的想法。前者更多出於對中國北京習近平強勢政權的厭惡與恐懼,擔心曾作為前美國總統巴拉克·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副手的喬·拜登Joe Biden,以經濟放綏策略,後者的原因並不複雜,最有特色社會主義獨裁專制的習近平長期執政的前景,對中國改變不抱希望。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川普自發動美中貿易戰以來,對北京步步進逼,敢於對北京強硬,屢屢出招讓北京難堪的態勢,似乎看到專制政權逐漸孤立步步萎縮的願景。

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於11月6日在官方帳號,通報泰瑞·布蘭斯泰Terry Branstad大使辭職後,臨時代理傅德恩11月5日在中國民間智庫察哈爾學會與中國學者對話的內容,傅德恩這位代理強調,不管美國選舉的結果如何,美國都將繼續推動公平對等的美中關係,而且美國兩黨普遍且一貫支持,美國目前的對中政策。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西莉亞·貝林認為,對已77歲的喬·拜登Joe Biden而言,的確存在著用其當年離開權力時的眼光,看今日世界的危險,在美中關係上,簡單回歸正常。但世界已改變,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許多重大主題上改變遊戲規則,喬·拜登不可能回到過去。針對許多擔心喬·拜登可能重複前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外交政策而擔心,親民主派的美國進步主義中心學者Katrina Mulligan表示:不可想像,喬·拜登的外交政策將會是奧巴馬外交的復刻版,喬·拜登任期要處理的是威權上升,民主已不在世界各個角落擴張的現實。

歐洲媒體駐北京記者,引述不少中國問題專家分析宣稱,在北京已被認定為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之後,面對不可預防的唐納·川普,國際專家學者分析認為:北京執政者更傾向於喬·拜登,因為其行動將更穩定,並且可以清楚容易解讀,北京獨立觀察人士卻認為,在連續兩年中美關係持續緊張,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使美中關係,更加敗壞的時候,喬·拜登的勝利可能會讓北京鬆一口氣,美國華盛頓對北京的系列制裁措施,將會暫時得以舒緩。

有人指出中國習近平可能會利用,曾經與喬·拜登在巴拉克·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時期,建立的私人關係緩和美中雙邊關係。兩人的這關係完全與巴拉克·歐巴馬當時賦予喬·拜登與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建立關係的使命有關,這一層友誼演變,更令美國總統競選中的喬·拜登超級尷尬且深受爭論,唐納·川普在競選時期猛攻稱喬·拜登Joe Biden為「北京拜登」。而喬·拜登Joe Biden在2020年總統競選以來,對北京的語氣越來越強硬,於2020年2月民主黨內部一場辯論中,喬·拜登Joe Biden指習近平骨子裡,沒有一點點民主意識,形容習近平「這個傢夥就是個流氓」。

喬·拜登揭露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以及在香港的鎮壓。從今以後,喬·拜登不斷表示,美國必須對中國強硬。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威廉.伯恩斯的意見,喬·拜登應該會更多著力在亞洲建立共同對抗中國北京的整合同盟,如何處理美中戰略競爭,將決定美國外交政策的成敗。

美國民主黨重掌白宮,讓中國北京有另一層擔憂,即是一個美國和他的傳統西方盟友聯合,對抗的幽靈在北京上空徘徊。親北京的專家學者分析,相較於唐納·川普的特立獨行,以美國優先不斷退出國際組織,招致各盟友的極度不滿。喬·拜登上任後,會平衡與盟友的關係,這對中國來說並非好事!在人權爭議問題上,喬·拜登堅稱中國必須付出代價,這與唐納·川普形成鮮明對比,唐納·川普經常迴避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

一些分析認為,觀察喬·拜登上任後對北京是否夠強硬的第一個指標是,目前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即「亞洲北約」是否會如期落實成形。對美國新任總統的強勢回歸,是否能再讓帶領自由民主陣營的美國再次偉大,全球各國都抱持許許多多疑慮,有待後續觀察。

Facebook 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