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憶齣戲 人戲布袋戲 圓蓁巷村民夢想

《演憶齣戲》–偶愛蓁巷快樂農村,以「台語」文化為出發,人戲結合布袋戲,由宜蘭員山鄉蓁巷村在地居民,共同演憶屬於大家樸實的農村在地故事。

文:吳郁|圖:編輯部

《演憶齣戲》2019年推出原住民與、客語、台語三種母語劇場,透過培力與訓練,將在地居民的鄉語情事以母語演出。「我愛台語、台語愛偶」。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雷神樂活偶創藝術村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年社區劇場培力暨展演《演憶齣戲》–偶愛蓁巷快樂農村,以「台語」文化為出發,人戲結合布袋戲,由宜蘭員山鄉蓁巷村在地居民,共同演憶屬於大家樸實的農村在地故事。

這是11月30日在宜蘭員山鄉蓁巷社區活動中心所演出的《演憶齣戲》–偶愛蓁巷快樂農村,蓁巷村位在好山好水的宜蘭員山鄉,在地居民自給自足,取之蓁巷、用之蓁巷,當地居民張月娥團長投身布袋戲30餘年,運用布袋戲偶與人的互動,回饋貢獻自己鍾愛的家鄉。

台語劇故事敘述主角阿娥,堅持布袋戲傳承,睽違40年的國小同學會時,在村里籌辦一場布袋戲夯飯匙拄貓演出。希望給同村的國小同學,以及從小鼓勵自己堅持布袋戲的恩師欣賞精彩表演。

對阿娥而言,唯一遺憾是當年支持他的老師卻看不到此情此景,出現的是一封時隔40年的信,訴說著老師對阿娥滿滿的期許 ……

除了扮演鄉村在地兒女,堅持傳統藝文故事外,透過戲劇展現蓁巷村的風土民情與好山好水,好喝的湧泉水、好吃的花生糖,當然還有菜頭、蔥等,蓁巷村的好說不盡。

Facebook 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