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維棕)汐止樟樹長老教會位於汐止市的樟樹灣,在樟樹一路上,與樟樹國小相對,是一間以原住民為主的教會,在汐止眾多教會中,樟樹長老教會不但人數多,教會也相當具有特色。是汐止一間相當有特色的教會。 樟樹長老教會屬於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阿美中會,由黃轉武牧師於1969年開拓。由於樟樹灣地方,過去被汐止人稱為所謂的「番阿寮」,地處偏僻,在汐止逐漸工業化後,又成為工廠集中地,屬於汐止較為落後之區。許多北上的原住民,在到北部來以後,就聚集於此,後來越來越多,並以阿美族為主,因而成為一個原住民相當多的區域。在汐止人口逐漸膨脹時,外來建商又在此地大興土木,進而成為原住民與許多外來汐止人口集中之地。(資料來源汐止文化網)
從小因為父母親工作的關係,我就搬來汐止,可以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是汐止人。在我的成長時代,我並沒有對汐止有很深入的瞭解,在求學時,我就是上學,然後回家做功課,窩在家裡。當時我家住在汐止工業區,因為工業區環境上有很多不便,諸如砂石車比較多、還有很多外勞等等,父母也比較不會讓小孩子去外面玩。所以對汐止印象一直是比較浮面的。 但有些事情仍逐步沉澱在我的心靈,成為一種心中的記掛,終於激發出我對於探求汐止的渴望。從小時候,就有很多印象一點一滴的積累。我非常記得小時候汐止是個常淹水的地方,平常只要出現較大的雨,那我回家肯定是鞋子全溼了,整個念書時代都是這樣,記憶中就是下雨以及積水,以至於踏著溼透的腳回家已成為習慣。小學我念的是北峰國小,中學跨區念東湖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天下著大雨,我一身狼狽的去到學校後,師長看到我卻很訝異,問我說今天放假妳怎麼會來到學校? 於是我又折返回家。我把鞋襪脫了,拎在手上,踏著積水往回程走。當時的感覺,一直保存在心中,後來我把當時的印象用繪畫來呈現。     記憶中,那雨如此的大,就算撐傘也沒什麼用,全身都已經淋濕。走著走著來到康寧街那,到了高架橋下,那時候整個積水已成洪濤之勢,整條路變成河流,水淹到超過我的小腿,可以說越靠近家的路,水就越淹越深。在我經過一個涵洞,那也是從東湖通往汐止必經的唯一涵洞,水已經淹到有我的腰部那麼高,我一邊涉水,一邊遠遠的就看到媽已經來到涵洞那邊,對我不斷揮手,要我趕快過去。當時我還對媽媽喊著:「媽,妳怎麼過來了?」水當時已很深,我把書包頂在頭上,一隻手扶在牆上,逆水上行,雖然溼冷,但心中也感到母愛的溫暖。就是這樣的意象,我把它呈現在畫布上。 那場大雨下到第二天凌晨就停了,水差點淹到我家,但許多位在一樓人家的屋子都泡在水中。 童年的印象,對汐止的印象,就是下雨與淹水。我是直到大學畢業再回到汐止,才能以另一種深入的角度,觀察我所住的汐止。 我念的是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當時全台灣只有大葉大學有這個系,那是我的第一志願,因為造型藝術系有十二大藝術工坊,包括木工、石工、陶工、漆工等等,所有這些技藝,我都可以在這個學系裡學到。我覺得藝術不該只有畫畫,那太侷限了,能夠一次接觸到那麼多種媒材以及藝術領域,可以拓展我視野。我從高中就開始唸美術班,所以有著十多年的藝術扎實基礎。我對畫畫有種天生的喜好,不論上學的路途多遠,只要想到畫畫,心中就充滿熱情。後來我也將這樣的熱情延伸到對汐止這塊土地的愛上。 我對汐止的印象,猶如我在畫畫上的體悟,是一種情感的層層堆疊,在將不同藝術結合的同時,也是將不同的視野融合,我將從童年到現在的所有汐止記憶,用心靈的畫筆,在畫布上重現。而在藝術領域的拓展,我選擇一方面可以回饋地方,一方面也不斷充實成長。我投入藝術教育,也是想要以向下扎根的方式,從教育小朋友做起,在孩子們心靈最純潔的階段,帶領他們認識美的概念,學習創作,學習打開心房去欣賞世界。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得到一種回饋,從孩子的純真中我也看到他們眼中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我原本是在台灣中部當老師,但因為媽媽的鼓勵,她要我回到汐止來,她為我開立一家畫室,交給我負責。初時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但家人都給我很大的支持,於是我就回到汐止,和家人共同創業,開辦我的家藝術畫廊。那時是2008年,經過這幾年深耕在地,如今也開設了許多班級,不但教育不同學齡層的學生,也在社區大學授課,開設成人班。 如何既能投入教育也可以繼續創作,這也是我經歷過這些年的摸索才取得的一個平衡。我通常都是在早上創作,下午到晚上時間投入教學。在我的家藝術畫廊剛創立時,有一段時間我忙到沒時間創作,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素描,但現在已經逐漸找出時間來作畫。在我創作的過程中,我投入很多的感情。我用畫筆來紀錄我的生活態度和經歷過的故事。我繪畫的主題,不只呈現一種我當下的視覺感知印象,我通常會將我的記憶融入畫畫中,什麼叫記憶呢? 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失去,此刻你看到的一景一物,下一秒已經是過往的印象。我試著用畫筆來紀錄這種感覺。包含我去觀察古厝、觀察老街,以及所有隨著時代演變可能會被商業化改變的景物,我不是純然用懷舊的觀點去看事情,只是紀錄當下的一種感覺,也想促使人們去反思,此時此刻你看到的景物,未來會變成什麼。我紀錄的是一種時間的概念,若要具體的形容,我紀錄的是一種「正在失去」的印象。我們每個人每分每秒都處在流逝的時間中,我想抓住那個剎那,用一種珍惜審視的心,來看待汐止的種種。 由於我是汐止人,所以我畫筆下紀錄的也多是汐止的在地故事。這回我在國泰醫院藝文中心的展覽,取名為「汐止的故事I」,因為我還在持續創作,將來會有更多的汐止故事。也由於要呈現那種時間的感動,所以我這回參展的主題義旨是:「汐止的悸動,無可取代的失去」。 這一路走來,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家人全力的支持,以及很多朋友義氣相挺。希望伴隨著汐止的藝術生命,一起成長。感謝大家。     專訪人物 徐琬婷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畢業 經  歷: 私立早稻田藝術學校專任藝術教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企業導師 現為「我的家藝術畫廊」負責人 榮  耀: 曾獲第37屆國泰全國兒童繪畫競 賽最佳指導教師獎,將於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國泰醫院藝文中心 舉辦「汐止的故事」特展  
我的家藝術畫廊,英文叫Mooca,是由客家話「家」音譯來的,「家」是人的避風港,它給予人溫暖及幸福的感覺,因此取名為「我的家」,提供學生及家長溫馨的溝通平台。於2008年3月成立,5月開幕,「我的家」座落在汐止福德一路,將藝術帶進社區,從社會基層的學生開始提升人文藝術涵養。「我的家」團隊秉持著從生活中學習的精神,讓孩子多方面發展,在藝術課程的領域中發掘孩子的潛能,幫助孩子找到自信心,發揮無限的想像能力,提供優質的環境,讓孩子輕鬆的學習。
  展覽資訊: 參展人:徐琬婷 時 間:103年9月1日∼10月31日 地 點:汐止國泰醫院藝文中心B1   本系列作品為第一次個展「汐止•我的家」的主題延伸,由「家」為出發點,擴展至「地區」性的議題關心;本次作品中,嘗試描繪出區域性的印象變遷,從作者的兒時記憶至現今的時移境遷─雨都般的市鎮、颱風後的淹水、都市發展下的遺憾;我們曾經獲得很多,卻也曾經失去很多…在這個一系列的故事中,有愉悅、新奇、甚至難過與悲傷的體悟。不論是哪種回憶,都屬於汐止的一部分,值得身為汐止人的你我,一同關心與重視。   「古物」指的是曾經存在但已消失,或是舊有的東西被冷落、被視而不見,在雜草、灰塵、廢墟中汲汲營營的希望被看見,希望重拾風華,憑藉著對「古物」的感動而創作,讓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是可能而且必要的。感受到每個人或每樣東西,都在創造「被利用的價值」,如何讓「價值」顯現,成為「我們」或是「地方」更進步的關鍵。     當越深入探究,了解到越多故事,也越喜歡這個「地方」,「它」曾經是汐止的一部份,從「存在」到「消失」;體悟到「失」不代表抹去,「失」更代表著「不可取代的力量」,在歷史的洪流中佔有一席之地;期望「地方」風華再現,更認真的用「畫」來記錄,勾勒出汐止的悸動。   喚起我們對汐止的點滴回憶   (文:鄭維棕)擔任汐止社大講師的琬婷,關心地方,喜歡和天真的孩子一起。她用她的畫畫專長,一筆一筆勾勒出過往「汐止的故事」,從火燒四十多小時的台灣破天荒的東方大樓大火,過往慘烈的汐止淹水故事,再到一連串的汐止「消失的古厝」,都喚起我們對汐止點滴的回憶,有歡欣的,有悲烈的。這些點滴的「汐止的故事」,都值得我們的回味。我們需要更多的汐止在地人,用文字記錄汐止,或者像琬婷一樣用畫筆畫出汐止,這些點點滴滴的紀錄,都會勾起我們「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的歡愉,會讓我們更珍愛自己的土地,更珍惜我們自己在地的文化!(作者為萬金石汐止社大副校長,地方文史工作者)  
高雄市長陳菊於14日前往美濃雙峰公園主持「美濃區中庄歷史空間雙峰公園橋樑及綠化工程」動土典禮,除感謝中央及市籍立委協助,爭取預算,建構美濃最亮眼、最具歷史人文及觀光旅遊價值的新中心,她也表示,市府將持續與當地市民溝通,努力達成共識,持續建設美濃,並期盼工程順利圓滿,如期如質完工。 「美濃區中庄歷史空間雙峰公園橋樑及綠化工程」主要為景觀橋、故事牆、夜間照明及綠美化施作,景觀橋採用鋼骨結構,橋面設置夜間照明設備及鋼骨傘,並在中庄歷史空間文化散步道出入口處設置故事牆,介紹美濃當地歷史文化及特色,預計6個多月工期,竣工後將大幅提昇美濃整體景觀及居民生活品質。 陳菊說,縣市合併後,市府十分重視美濃地區發展,在美濃總投入約44億元經費進行各項建設,包含公共建築的新建及改造、道路新闢及拓寬改善、老舊公園改造及公有空地綠美化等工程。為促成美濃中庄歷史空間再生,傳承美濃客家文化永續性,提供多元閱讀及人文藝術學習環境,市府重新規劃該區老舊建築及空間,除多次與地方及中央溝通,並爭取地方人士同意及中央補助,持續建設美濃。 陳菊表示,市府投入一億八千萬元重新設計規劃整建「中庄歷史空間環境景觀園區」,修復2棟歷史建築、建置市民廣場及週邊環境景觀的整頓與綠美化,並新蓋一棟閱讀、藝文複合式的教育藝文館。而今日動土的景觀橋完工後將可結合點狀分隔的雙峰公園、停車場與中庄歷史空間文化散步道,同時擴大中庄區域內歷史空間的再利用與發展,建構整個場域為美濃最亮眼、最具歷史人文及觀光旅遊價值的新中心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