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風馬拉松 逾6千人參賽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陳志明/桃園報導
日前在新屋區永安漁港舉辦的2017 海風馬拉松,今年為第三屆舉辦。據統計,去年的參賽跑者有3 千多人,今年則超過6 千人,與去年相比,參賽人數翻倍成長。全馬及半馬報名人數也不少,更有15 位來自異國選手參賽,場面熱絡。
.jpg)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永安漁港是全臺灣唯一的客家漁港,南岸有綠色隧道,北岸則有藻礁自然生態,馬拉松選在此地舉辦,並取名為「海風馬拉松(Sea Breeze)」,就是因為在跑步過程有微微海風吹拂,讓跑者在競賽時也充分舒展身心。

桃園市府目前正進行永安漁港周邊更新及客家主題意象改造,預計六月整修完畢; 北岸即將通過二階段環評,將打造海螺主題廣場,具有地標建築特色,預計可讓永安漁港未來南北岸發展更加完整。
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 造綠能桃園 五大設施 打造循環經濟示範場域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陳志明/桃園報導
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以「循環經濟」為主題,大同公司特別贊助,協助打造「光電埤塘」、「光電廊道」、「生命樹」「現代奉茶亭」、「植物工廠」等五大設施,讓陽光、空氣、水、土地等資源可以循環利用,也讓整個園區展現3R 特色,達成「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是環境友善、永續綠能的作法,並打造「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為循環經濟示範場域,成為農博特色亮點。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 「生命樹」是全臺首座太陽能板打造的光電樹,不但是大型公共裝置藝術,更具有手機即時充電的功能,也是空氣製水機的電力來源;「現代奉茶亭」運用空氣造水, 將再生水資源與客家奉茶傳統相結合,每日可供應1,500 人次以上鹼性飲用水。
其中「埤塘發電」是桃園綠能計畫的核心,桃園有2,800 多口埤塘, 市府推動「千塘之鄉埤塘光電綠能計畫」,第一階段已選定160 口,要在三年達到660 百萬瓦(MW)的發電量,大約相當於核二廠一座機組的發電量, 透過廣設太陽能相關設施,讓國家能源轉型成功。

(圖/桃園農博會網站)
擁有百年歷史的大同公司,已跨足綠能科技產業,透過農博,展現綠能科技與公共藝術的結合。農博預計明年正式營運,從4 月22 日開幕,至5 月14 日母親節閉幕,共有近1,300 萬人次參與。明年農博正式營運,也可規劃新增風力發電展示、漁業館、氣象館、茶葉館等桃園特色展區;後續市府也會規劃農博基地轉型為環境教育認證場所,讓下一代看到不一樣的農業面貌。
今年農博佔地達30 公頃,規劃有8 大展區、2 大劇場、3 個市集,分別為教育專區、米食文化、微笑牧場、農村再生、客家工藝、原民造屋、青創市集及環保再生展區。農博展會場除了有玩、有吃、有景點外,還有極富教育性的環保、科技等現代化設施相襯,頗值得各界利用時間前往探究傳產與科技、教育結合的多功能專業展。
基隆輕軌啟動 汐止有望受惠 樟樹灣建站因地形問題喊停 仍有討論空間
.jpg)
(圖/基隆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提出「基隆輕軌」納入前瞻計畫的政見後,正反意見至今餘波盪漾,立委吳秉叡在此時又拋出基隆輕軌增設汐止樟樹灣站,對此,基隆市府樂見其成。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主任秘書溫代欣表示,若是新北市府認為有需要,技術評估也可行,會進一步討論。
原本在臺鐵捷運化後為了增設通勤車站,2005 年時,計畫在汐止境內增建汐科站與樟樹灣站兩處簡易火車站,只是一來樟樹灣因地形問題,有技術面的難題待解決;二來汐科與樟樹灣兩站距離過近,設站有資源浪費之虞,最後樟樹灣設站計畫告罄,僅留下汐科站。
吳秉叡指出,汐止社后、樟樹灣一帶共15 個里、7 萬多位居民,長期以來缺乏通往臺北市中心的大眾運輸,基於總統有推動基隆輕軌的打量,他會協助當地居民和里長, 爭取增設樟樹灣站,讓汐止的交通能夠更發達。
溫代欣認為,當年捨棄建汐止樟樹灣站, 主要是因為地形因素,他會派人到現場了解狀況,並以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評估的內容為前提,如有設站必要,會再進一步討論。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 首獎實屬難得佳作 人才鵲起 盼超越日本紀錄片影展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沈麗/桃園報導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結果出爐, 由涂佳禎的《第一次想告訴你》獲得第一名、林聖賢的《小娟的臉書》獲得第二名、陳慧君的《布‧ 變》獲得第三名、洪文麗的《地》獲得基礎班特別獎、曾玉婷的《憶偉和弘逸》獲得基礎班導師獎、劉孟芳的《阿嬤》獲得進階班導師獎及桃園光影志工評審團獎。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活動迄今已是第四屆,本屆特與工作坊結合,提供學員監製培訓課程,活動主持人為導演吳乙峰,帶領臺灣優秀紀錄片師資,與入圍學員相互激盪想法,從彼此的生命故事中萃取出菁華與養分,並以工作坊型態協助完成紀錄片拍攝。
紀錄片的培訓過程不僅提供學員學習影像專業知識,也學習將紀錄片特質內化, 提升影像敘述能力,透過不同角度詮釋這塊土地上較少受到關注的地方。
紀錄片的拍攝是一個互為主體的過程, 由拍攝者提供故事架構,透過主角敘說情節,猶如一部中篇小說,透過不同的手法呈現張力和結局,也透過遺留的空白彰顯意境,因此紀錄片導演的養成相當不容易。
本屆入圍作品題材相當多樣化,導演的年齡、背景也不相同,鄭文燦期許獲獎導演及每位創作者,在創作的道路上繼續挑戰自己,拍攝出令人動容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看見桃園。
鄭文燦指出,城市的生命力來自城市的多樣性,透過導演的自由發揮與不同角度呈現故事,能讓人看到城市的不同特色,市府會持續舉辦紀錄片培訓工作坊,培育更多紀錄片人才,讓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可與「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一樣,成為國際重要紀錄片盛事。
2017 臺灣文博會 思考力亞洲最具 文創精品獎 引領臺灣走向國際
.jpg)
陳志明╱臺北報導 王金文/攝影
亞洲文創圈年度盛事── 2017 臺灣文博會,在華山1914 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及花博公園爭艷館三地同步舉辦, 共計有232 家廠商475 件作品報名參賽, 共頒發5 件趨勢特別獎及25 件文創精品獎。
文化部表示, 今年文創精品獎得獎作品以文化爆炸的深刻內涵,反映當代設計語言,帶出品味生活全貌,引領臺灣走向國際。
今年文博會以「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為主題進行深度策展,期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參與以及群體的發聲,以對話方式開啟想像與討論文化的空間。
文博會以文化紮根為主軸,從在地共享的生活方式做起,以文化價值創造文化經濟力。集會中的展品以社會現象、在地題材及食材出發,讓文化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華山文創園區內邀請日本工藝職人參與現場手作,促成國際文化交流;也邀請新世代青年策劃「巨石海島」裝置藝術, 以臺灣史前時代文化巨石形象為源,搭配實驗性藝術表演,展現藝術的誕生與文明的起源。
1.jpg)
至於文創園區內展出的「368 民間什貨店」,則以「食在人良薈萃,令人流連回味」為號召,帶領觀展者跟著節氣品嘗屬於臺灣的好味道,並陳售全臺各鄉鎮市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尋找人們與土地、環境、人彼此之間的關係。
園區內並舉辦了串聯好店、國際趨勢論壇、文創精品獎、文創沙龍、創意市集等周邊活動。
文化部期許透過此次的文博會策展, 邀請大家在參與的過程引發文化反思,並期許未來的臺灣文博會將會是亞洲最具「思考力」的博覽會。
長照宅急便 新北照護0等待 輔具超音速 5日內獲長照服務
.jpg)
( 圖/新北市政府網站)
張喬治/新北報導
新北市首創「新北長照宅急便」協助病患,在出院的同時立即享有居家物理、護理與職能治療等服務,腦幹中風患者張先生原本無法張開的右手掌指頭,在復健後已能重抱吉他自彈自唱,他感謝新北市政府在長照服務上的貼心服務,並鼓勵中風病友努力復健不要放棄。
新北市政府針對長照服務,提出「黃金自立給付包」及「輔具超音速計畫」兩項服務資訊。只要是在新北市轄區內11 家醫療機構,或臺北、桃園等主要醫療機構就醫,都能在5 天內獲得輔具及長照服務。
「黃金自立給付包」服務由醫院醫護人員與衛生局照管中心合作,在病人出院後提供居家物理、職能治療與居家護理與營養等專業照顧服務,每週各1 次。透過這項服務,張太太提到可以「Case by Case」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商談張先生的需求,做出更精進的復健療程,讓張先生在兩個月內康復八成。
「輔具超音速計畫」服務首創24 小時內到院評估與評估核定二合一,即購即用。張先生是新北首創「輔具超音速計畫」的第一位使用者,在出院當天下午,新北市輔具中心就將他出院所需的輪椅直接宅配到家, 真正做到無縫接軌服務。
從2016 年11 月實施以來,「新北長照宅急便」已有1,351 個個案接受服務,提供1,730 項長照資源服務,成功率達九成。新北市政府希望「長照宅急便」的服務能夠銜接社政與衛政,結合衛生醫療、社政與長照等服務,最後做到「○等待」的成果,服務每個有需要的民眾。
清淤救石門 水庫河川共生共養 水環境建設計畫 將惠桃園居民
.jpg)
(圖/翻攝自網路)
張雅璇/桃園報導
為解決桃園地區用水問題,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桃園市府也推行「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希望透過這兩個計畫,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石門水庫有桃園生命線的稱呼,但石門水庫的蓄水必須同時供應雙北及桃園市, 桃園地區水情時常吃緊;再加上石門水庫上游濫墾濫伐,庫底淤積嚴重,原本的3 億噸庫容量只剩2 億噸,缺水問題在每年二至五月梅雨季來臨前的乾旱期尤其嚴重。這些問題,都讓桃園地區的用水問題雪上加霜。
「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以大漢溪上游區域為主體,規劃用填築土方來源的方式,解決石門水庫淤泥問題。桃園市府計畫在大漢溪沿岸推動濕地、礫間帶和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 並設置中庄調整池及攔河堰,未來龍潭與大溪的水源保護區也能檢討縮減,讓地方更加發展。
_cr.jpg)
(圖/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則以輸泥、排洪、水力沖淤為主。簡單來說就是在阿姆坪地區打設一條隧道, 建立直接且快速的通道,讓砂石卡車將抽砂船抽的砂土,直接送往大漢溪做河川地。
不過,有人質疑,「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是「以鄰為壑」,將造成新北市大漢溪及淡水河流域淤積,甚至有可能會釀成水患,帶給新北地區莫大損害。對此桃園市府解釋,所謂的「水力排砂」,只有在水庫滿水位時才可能使用,不會如傳言一般對新北市產生損害。
石門水庫是臺灣第一座多目標運用水庫,原本設計主要是供應農業用水,現在是民生公共用水和農業灌溉並重,桃園的灌溉用水占用水比例約六成,在地工廠用水量也高,透過水利建設解決石門水庫的淤積問題,桃園缺水問題,應可緩解。
天幕球場計畫 大桃園民眾休閒好去處 捷鐵共構 將大幅提升桃園運輸效益
.jpg)
(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林佳蓉/桃園報導
為活化公園設施,桃園市府進行復興公園籃球場底層垃圾清運、AC 球場及地坪重新施作、增設籃球場薄膜天幕、鍍鋅鋼管座椅及夜間照明,總工程經費約1,500 萬元,提高球場六成使用率,也保留復興公園既有綠地,增加市民多功能休閒空間。
為了增加市民運動的空間。桃園市府預計將興建14 座天幕球場,在既有球場設施加裝薄膜天幕及夜間照明。完工後,每個球場使用天數每年將增加170 天、8500 個小時及增加5 萬人次的使用率,提供民眾更優質的休閒空間。
比如說,中壢文化公園設置的薄膜天幕,便廣獲鄉親喜愛;此外,為加速建設期程,桃園參照其他五都規定,於公園設置雜項設施免申請建築執照,並經建築師或結構技師簽證,確保結構安全。
內壢人口約12 萬人,桃園市府持續推動中壢區各項體育設施,包括中壢體育園區、位於光明公園的中壢國民運動中心等; 其次,市府將於內壢後站興建自強圖書館、自強派出所,並推動「內壢之心──內壢變身改造計畫」,串聯元智大學,打造內壢新核心,經營內壢生活圈。
.jpg)
(圖/翻攝自網路)
此外,桃園計畫建設鐵路桃園段地下化工程,總經費約964 億元,中壢站鐵路將與捷運共構,採取「鐵路在上、捷運在下」的方式,大幅提升交通效益。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升格直轄市兩年, 各方面均積極建設,市府團隊會抓緊期程, 全力建設桃園,提高桃園競爭力。
亞洲.矽谷計畫 引外國工程師來桃 加州產業界盼未來加深雙方合作
.jpg)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桃園報導
美國西南地區州議會領袖訪問團,日前於桃園市政府拜會市長鄭文燦。鄭文燦提到,桃園是臺灣對外的重要交通樞紐,擁有許多高科技產業,和加州高科技產業有多項合作,對於新墨西哥州也印象深刻,他希望透過這次與訪問團的交流,讓雙方都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與美國西南地區的州郡能進一步結盟。
目前,桃園在市政建設上,鼓勵民間投資公共建設,並在「穩健財政」的原則下推動各項市政;在產業發展上,則要建立實驗型產學合作計畫,帶動臺灣產業轉型。
其次,「亞洲.矽谷計畫」可讓科技創新發展得更好。由於目前外國工程師到臺灣仍有不便,桃園市府將計畫設立國際學校, 讓外國專業人士的子女方便就學。
另外,訪問團還參訪了Gogoro 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及長榮航空總部。桃園是國內航空業及工業的重要基地,有66 家世界級航空公司,透過桃園機場連接全球33 個國家、143 個航點;此外,桃園的工業產值每年約3.2 兆元,產值約為竹科的三倍,可說是全臺灣工業產值最高的城市。
加州參議會教育委員會主席艾哲明(Ben Allen)認為,臺灣是一個相當具有人情味的地方,此次訪問團是跨越黨籍所組成的代表團,對於桃園在地議題十分感興趣, 期盼未來能加深雙方的交流及合作。
溫泉產業再興 北投成國際景點 新北投車站 百年驛站風華再現
.jpg)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杜克明/臺北報導
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出席「百年驛站‧ 風華再現開幕記者會」,與北投區在地耆老與居民共同見證新北投車站再出發啟動儀式。陳景峻感謝社會各界對新北投車站的關心和重視,催生了車站的修復完工,目前車站的位置是在距離原址約50 公尺的七星公園上。
木造的新北投車站,為典型的日式車站建築, 1916 年設置, 1988 年因捷運通車而拆除。車站過去是北投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在則是肩負推廣旅遊、歷史、自然景觀等重要資訊的前哨站。
由於鄰近大屯火山群與七星山火山岩層,北投地區富含地熱與溫泉資源,自日據時期起,即為溫泉重鎮。六○至七○年代, 有高達70 多間溫泉旅館設立;八○年代以後,旅館卻相繼停業。2000 年,臺北市政府推動全民認識北投溫泉資源與文化,重新帶起北投的溫泉產業。
陳景峻認為,北投是個有歷史和文化的地方,市政府未來除了在新北投車站內規劃講座及展示地方人文歷史的轉譯過程外,也希望能夠結合地方特色,把大北投規劃成一個國際溫泉觀光景點。
.jpg)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桃園西門町風華 博愛老街風貌重現 捷運綠線將於2017 下半年外包 助商圈再造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張雅璇/桃園報導
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舉辦「桃園西門町風華‧ 博愛老街文史紀錄」活動,並與學者專家合作,意圖找回博愛路當時的歷史故事及人文關懷。
桃園區博愛路是一條充滿故事與感情的老街,《桃園西門町風華:博愛老街文史紀錄》的作者陳維博士,透過查訪當地店家,精彩報導每一家店的背景故事。
.jpg)
成為商圈的典範、桃園的西門町。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早期桃園的博愛路以及及景福宮一帶非常熱鬧,例如當時的「桃崁輕便鐵道會社」便是以博愛路為起點, 經營從桃園經八德到大溪的路線。為了重現老街風華, 桃園市政府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方式, 與文創商業發展協會合作,意圖重現博愛路的古早風貌。
.jpg)
(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府規劃將在鄰近的文昌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增加停車便利;此外,捷運綠線亦即將於2017 年下半年發包,並在博愛路附近設置G08 站, 帶動景福宮商圈的成長,並透過商圈再造,發展各商圈在地特色,帶動商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