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10

熱血音樂人助腦麻童圓夢 I am Here 堅持理想永不放棄

合影者手中所持為特製版的「搖滾世大運悠遊卡」,將於「搖滾世大運」當天送
給共演活動參與者。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陳志明/臺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將於五月底舉辦「2017 搖滾世大運」活動,為八月份即將舉辦的臺北世大運暖身加油。

活動中特別選用了先天性腦性麻痺的十歲小男孩林易與一群熱血音樂人共同創作出的歌曲「I am Here」,藉著林易努力向前的生命故事,告訴大家要堅持理想,永不放棄。

先天性腦性麻痺的十歲小男孩林易, 四肢萎縮不良於行,他用一根手指,寫下一首首鼓勵自己克服復健痛苦的歌曲。他曾三次投稿世大運主題曲,卻都鎩羽而歸。

後來,一群音樂人知道了林易的故事,專程南下到他在臺中的家,教他寫曲、配樂,並號召眾多資深搖滾音樂人,集體編曲、錄製,激盪出「I am here」這首歌,意即「我們在這裡,臺灣在這裡」。整個創作和製作過程,都透過紀錄片完整記錄。

柯文哲指出,這次臺北世大運的口號是:「這次我們回家比賽。」因為臺灣年輕選手難得能夠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舉辦體育賽事,他也邀請各國愛好運動的年輕人,一起參與這場運動盛事。

5 月28 日將在中正紀念堂將舉辦2017 搖滾世大運,希望大家一起來跟林易小朋友一起圓夢。

這次活動結束後大量的樂器設備,將公益回饋給有音樂學習設備需求的眾多參與者們。悠遊卡公司也特製加大尺碼的「搖滾世大運悠遊卡」,給參與搖滾世大運當天現場活動的每位參與者。

原創歌曲I am Here 創作者之一林易的努力精神,就是運動選手堅持
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臺北市新創產業一站式服務 提供資源串接 南港內湖科技園區 將具完整產業鏈

南港科技園區具有完善的產業鏈,許多著名ICT 廠商,選擇它做為營運中心。
(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網站)

杜克明/臺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於三月底參加產業布局論壇(2017 Taipei-New Delhi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時表示,臺北市有南港與內湖兩座科技園區、良好的教育環境與優良的技術人才,能提供創業者所需資源, 更有捷運系統與UBike,是個適合觀光、生活與投資的環境。

《金融時報》2015 年提出的全球投資報告中提到,從2010 到2014 年之間,臺北市申請成功了2 萬4 千個以上的專利權, 七成的外資公司設籍在臺北,外資投資比重占全臺灣的五成。

此外,臺北已經有南港與內湖這兩個成熟的科技園區,分別以ICT 及生技為主。在ICT 產業方面,眾多聞名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與大廠,選擇臺北作為營運中心;在生技發展上,臺北結合完善的人才育成機制、新藥研發與應用生技技術以及豐沛的醫學中心, 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發展結構。

臺北的UBike 系統,有著5 千輛以上的自行車與超過300 個以上的站點。
(圖/翻攝自網路)

再者臺北市提供新創產業「一站式服務」,創業者在各階段所需的資源,包括空間、資金、教育訓練、網路串成、國內外導師與VC 等,均給予進行串接。另外,臺北市也會針對所有外資提供行政協助、人才募集、營運地點媒合等客製化服務,智慧化城市將是臺北未來前進的方向。

柯文哲認為,臺北的捷運系統,每日能搭載200 萬次旅客;目前臺北UBike 系統有5 千輛以上的自行車與超過300 個以上的站點,總騎乘次數突破1 億人次,使用次數突破4 千萬人次,他提醒來臺北玩的遊客要善用這兩項服務。

藝桐愛新北 桐花祭開跑 比美日本櫻花祭 預計突破15萬名遊客

新北市「桐花藝文特展」,展品表現出客家風情、桐花意象與都會元素交匯後的嶄新面貌。

林玉如/新北報導 王金文/攝影

每年四、五月間,是新北市桐花爭相綻放的時節。2017 年的「客家桐花祭」系列活動以「雪螢舞青春.舞動新北」為主題, 於4 月22 日至5 月7 日在新北市各區接力舉辦。

桐花是客家人精神的寄託,桐樹的果實可以榨油、製作火柴棒、木屐,更是客家人重要的經濟作物,正因為有如此深厚淵源,新北市才以桐花祭為主題,結合客家庄旅遊行銷,活化觀光產業。

今年的「桐花祭」主場在土城區南天母廣場舉行,主題為「日賞桐花‧ 夜賞螢」, 其他地區如深坑、鶯歌、瑞芳、新店、三芝、石碇、樹林等地,亦有相應「桐花祭」活動,結合當地特色,邀請民眾一同欣賞桐花之美。

鶯歌工商學生,將客家文創作品變成民眾喜好的商品,讓客家之美走入日常生活。

新北市客家局估計今年遊客可望突破15 萬人, 希望新北桐花祭比美日本櫻花祭,為山區帶來「桐花商機」。

同時,新北市今年也為民眾規劃「桐花藝文特展」,4 月10 日至6 月2 日,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展出,表現出客家風情、桐花意象與都會元素交匯後的嶄新面貌。

「桐花藝文特展」開展的記者會上, 鶯歌工商、黎明技術學院和德霖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創作袋包、金工飾品及陶藝製品, 既展現全新設計概念,亦具有實用性;學生們還設計了具客家及桐花意象的時尚服裝, 由凱渥模特兒透過走秀展示,成為記者會上最吸睛的嬌點。

新北桐花季展出的袋包及金工飾品,展現全新設計概念。

新北市政府表示,今後將進一步推動客家文創作品商品化,以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為平臺,結合產業界與本市技職學校的創作能量,將客家文創作品變成民眾喜好的商品,讓客家之美走入日常生活中。

保生家姓戲 凝聚居民向心力 文化祭傳承 注入人文精神

「保生文化祭」中的「民間劇場──家姓戲」演出,臺下座無虛席,顯示直至今日民俗戲曲仍有其動人魅力。

林佳蓉/臺北報導.攝影

「保生文化祭」中的「民間劇場── 家姓戲」,自2017 年4 月1 日至4 月24 日, 在保安宮花園廣場演出。除了歌仔戲表演以外,還有布袋戲、北管等劇種共襄盛舉。

1994 年起,保安宮將傳統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於是開始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迄今已有二十二年。「保生文化祭」的活動時間從四月到五月底, 它帶動了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宮廟跟隨舉行保生文化祭,發揮臺灣正信宗教的文化感染力,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特色活動。

「民間劇場──家姓戲」是「保生文化祭」其中的一個活動,每年家姓戲展演都是大龍峒地區的盛事。如今保安宮家姓戲的演出團體早已不局限於傳統性質的「家姓」,而是涵蓋了職業劇團、保安宮社團、學校藝術科系等三類:

今年參展的歌仔戲劇團,有秀琴、尚和、蘭陽、薪傳等職業劇團,有保安宮成立的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與保安宮杏壇歌仔戲社;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也帶領著學院部大部分的男學生與高職部的成員,演出三國戲《忠義神武》,該戲碼是今年保安宮家姓戲的開場戲。

臺灣傳統的地方戲曲,透過集體參與, 在相當程度可以達到情感表達與族群認同的目的。保安宮每年的家姓戲展演,藉此有效地凝聚了大龍峒居民的向心力。

特色行銷臺中打造宜居城市 整合中臺灣觀光鏈增加觀光產值

愛媛縣自行車團環島完騎,臺中與日本四國啟動交流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張育輝/ 臺中報導

臺中市將透過特色行銷吸引更多人到臺中旅遊、投資,盼透過各項努力凝聚市民的城市光榮感,打造宜居城市。

近年來,臺中市政府陸續與國外城市互有交流往來,包括日本知事中村時廣率團拜訪臺中市,宣傳愛媛縣瀨戶內島波海道自行車道,並舉行觀光推廣會;越南平陽省訪問團造訪臺中,走訪臺中西區的范特喜綠光計畫及參訪臺中精密園區,了解臺中市的觀光文化與產業聚落。

臺中市長林佳龍與市府團隊,為了爭取臺中國際發展契機,在三月初率團赴日參加東京國際食品展,行銷農業並考察招商。旅日期間,林佳龍與市府團隊為了霧峰「中臺灣影視基地」的營造,參訪日本的東映株式會社東京攝影所,意圖學習日本經驗,再興臺中影視文化。

借鏡日本攝影棚經營經驗 林市長參訪東映東京攝影所 
(圖/臺中市政府)

再如日本九州觀光推進機構與臺中市政府,共同簽訂「觀光友好交流協定」,內容包括擴大中臺灣與九州的綠色觀光、生態旅遊及各式主題交流。

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陳盛山表示,市府近兩年致力為臺中市的觀光做好築底工程,成績相當亮眼,不僅獲得產業界支持,也打開國際知名度,包括:開拓國際航線、開通海陸空網路來往、連結國際出入境平臺以及舉辦主題旅遊與國際性大活動,並整合中臺灣觀光產業鏈,增加觀光產值。

今年公布的「全球百大旅遊目的地城市」報告中,臺中更首度進入百大,臺中市政府推動觀光旅遊的努力獲得肯定。

林佳龍與市府團隊參訪日本東映株式會社東京攝影所,意圖學習日本經驗,再興臺中影視文化
 (圖/臺中市政府)

市府計畫在山城推動慢活旅遊, 吸引國際及國內旅客到山城體驗採果賞花、文化巡禮、泡湯和健行等慢活遊程;海線方面也將串聯海線魅力景點與人文生態旅遊,加以打造海岸觀光魅力廊帶。

在舊城觀光方面,除持續推出城中城魅力亮點、展現舊城新生樣貌,也會配合臺中「百年會」主題活動,推動區域深度旅遊,並透過中臺灣觀光推動委員會,增進跨國區域觀光整合,盼透過一連串行銷策略,強化城市品牌。

市府觀光旅遊局長陳盛山表示,臺中市將於2018 年舉行世界花卉博覽會及臺日觀光高峰會,2019 年則是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與國際接軌。屆時,臺中市會以提供完善環境與優質服務,以及整合資源打造觀光亮點等作為,營造觀光友善環境,提升臺中觀光在國際的能見度。

臺中,年輕人築夢、圓夢的好所在 攜手打造臺中,成為盛會城市

青商會與市府團隊交流,現場場面熱絡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曾玉如/ 臺中報導

臺中各區青商會日前拜會臺中市政府,市長林佳龍熱情接待。青商會中區會長葉碧雯肯定市府多項政策作為,尤其是「托育一條龍﹞政策,讓年輕人能夠安心就業。林佳龍表示,臺中市不僅是年輕的城市,也是年輕人築夢、圓夢的好地方,市府重視文教軟實力,盼透過人才培育及支持,讓這座城市成為能實現希望的地方。

臺中市交通方便、腹地廣大, 氣候也溫和,各種人

文產業相當豐富,臺中作為臺灣的中心,希望提供各種國際大型會議及文化演出場地,並舉辦各類活動及展覽,進一步打造成為「盛會城市」。

林佳龍提到,自己近期籌組與青創有關的全國性新創組織,希望在一般六大工商團體之外,針對新創產業提供適合的組織平臺,許多新創楷模也共同規劃,相信未來能與青商會合作,共同在人生最寶貴的創業階段打拚。

市長林佳龍致贈贈品給青商會中區會長葉碧雯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葉碧雯指出,青年是最有能力改變世界的一股力量,臺灣青商會聚集各地菁英,盼望於政府未能所及之處給予協助;青商會對內深化在地影響、對外則爭取國際認同,此次率領大家來拜會市府,就是期盼各分會與市府建立良好夥伴關係,一起為大臺中努力。

葉碧雯表示,今年中區大會將在東勢舉辦,屆時至少會有六百位的青年企業家齊聚一堂,盼未來與臺中市有更多交集,激盪出更多火花,也希望這次拜訪在往後能成為每年的拜會行程,增進青商會與市府的交流。

萬花筒

武術傳承 大甲五十三庄傳奇 薪火相傳

大甲五十三庄武術傳奇活動登場,展現地方特色
(圖/臺中市政府)

張育輝/ 臺中報導

三月中旬,臺中市大甲區體育會舉辦「大甲五十三庄武術傳奇活動──鼓藝、武藝、獅藝大匯演及臺中市內臺灣獅競賽」,搭配媽祖文化節活動,推行傳統武術、展現地方特色,共約五百人共襄盛舉。

市府體育處表示,大甲五十三庄八個武館每年透過特有傳統武藝、獅藝、鼓藝,表現傳統武館文化特色,提倡傳統武術文化的價值及武術精神,推展地方特色體育運動。

此外,也配合大甲媽祖往新港繞境,於進香起駕前在大甲市區展現各國小太鼓大鼓團、臺灣獅、醒獅、武術套路、傳統武術,長短兵器、奇兵器等表演,發揚大甲五十三庄傳統武術豐厚成果。

體育處表示,臺中市政府體育處與大甲區體育會共同推動傳統武術傳承,請武館師傅認養在地學校,推廣在地文化;各級學生經過社團研習後,以大匯演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也展現出基層扎根、適性揚才的學習願景,使傳統文化達到薪火相傳實質效果。

好孕連連,年輕家庭幸福圓夢 中醫助孕調理計畫,提供懷孕前後調理補助

好孕連連—桃園市中醫助孕養胎調理計畫 鄭市長:提供懷孕前後中醫調理補助,幫助年輕家庭圓夢
(圖/桃園市政府)

陳誠威╱桃園報導

「桃園市中醫助孕養胎調理計畫」在既有「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中,納入中醫專業調理服務,提供已婚女性孕前助孕及孕期養胎調理各兩次補助,相信該計畫可提升桃園生育率,生下健康寶寶。

桃園市政府於前年推動「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提供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孕期羊膜穿刺檢查及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等補助;現在更推出「中醫助孕養胎調理計畫」,結合中醫納入孕前助孕及孕期養胎調理,協助年輕家庭圓夢,讓胎兒在產前就獲得最好照顧。

桃園市衛生局與中醫師公會合作,藉中醫獨特調理服務,提供包括中醫「聞問望切」四診診察醫療諮詢、體質分析辨別、衛教及飲食指導、穴位保健、中藥調理等五項服務。

其中,孕前助孕調理係針對設籍桃園市尚未生育的已婚女性,每人每年提供兩次孕前中醫助孕調理;孕期養胎調理則針對設籍桃園市已婚懷孕女性,每人每胎提供兩次孕期中醫養胎調理,每次調理補助價值約1,200 元,非常超值。

自前年四月推行「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以來,桃園市政府一共受理2,994位女性孕前健康檢查、6,156 位女性孕期補助、977 位婦女申請人工生殖補助,其中有269 位女性成功受孕。桃園市的新生兒人數,也從大前年的17,360 人,增加至去年的23,786 人,增加6,426 人, 增加率將近四成。

目前全臺面臨少子化趨勢,但桃園能逆勢成長,大幅提高生育率,相當不容易。顯示市府推行的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及「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等降低年輕家庭生育門檻政策,已逐漸獲得成效。市府將持續提供支持與協助,讓年輕家庭都能求子得子,也能生得起、養得起,多一點幸福、少一點負擔。

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 4 月展開 融合在地、科技與文化,展現農村生活面貌

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彩繪稻田插秧活動,展現稻田生機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張雅璇╱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將於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到5 月14 日,在新屋氣象站旁農博基地舉行的「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融合在地生態、科技及文化特色。除一方面呈現農村生活的百工百藝,結合客家、工藝、原住民族造屋等元素,讓人看見農村生活的多元面貌,更將體現「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理念,並將科技主題納入。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是臺灣工業科技的重鎮,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的策展主軸有三大方向,包含「展現農村生活的百工百藝」、「實現地球永續的循環經濟」、「尋找未來農業的科技方向」。

並以桃園市最大的特色──多元族群的「世界村」、在地農村的生活文化──「桃澗堡聚落」及桃園草花產業最大的生產實力──「草花王國」等作為2017 年度的三大主題分區。

鄭市長:孕育農業博覽會主視覺彩繪稻田景觀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其中並規劃植物地景、客家工藝、原民造屋、微笑牧場、農村再生、米食文化、學生創意及環境教育等展區,也以青創市集、輕食賣店及美食專區等展現桃園在地青農、手作文創及多元族群美食的產業飲食力。

農業博覽會基地周邊將規劃四處大型停車場,營運期間也會設置四線接駁車,分別從永安漁港、桃科園區停車場、高鐵桃園站、楊梅後火車站發車,並於假日在各區公所安排接駁車,歡迎民眾前往體驗。

一起做客趣 展客家文化之美 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展現客家文化特色

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桃園客家文化館
( 圖/翻攝自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計畫粉絲團網頁)

吳查理/ 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日前串聯桃114 線及台3 線上的十七所學校,共同推出「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開發多元客庄主題遊程,希望讓所有市民「一七(諧音:一起)做客趣」。

「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是以在地客庄特色學校為核心,向外延伸至社區中的客家人文景點, 並加入手作DIY 課程, 選擇114 線及台3 線等兩條路線。

114 線是客家先民開墾遷徙的重要路線之一,以崁頭厝(今為永安漁港)為港口,沿社子溪一直到楊梅、中壢,社子溪也有「米倉」、「魚米之鄉」之稱。永安漁港也是全臺唯一的客家漁港,市府推動客家主題意象改造,目前南側海祭廣場、客家故事廣場已完成,北側則預定推動海螺廣場,展現客家漁村亮點。

台3線早期是重要交通節點,沿線見證客家文化歷代風華的轉變,從大溪、龍潭一路延伸,呈現台3 線的產業、人文及生態等客家主題特色。

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桃園客家布
 ( 圖╱翻攝自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計畫粉絲團網頁)

桃園市政府舉辦這個遊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從熟悉的事物中看見客家生活背後的特質,要讓客家文化成為城市的亮點。這次參與「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的十七所學校,每所學校呈現的客家亮點都不同,有的是品嘗客家米食、有的是欣賞老街、惜字亭、客家漁村等,讓大家一起看見客家生活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