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為提升志工對於災害防護的認識與應變能力,基隆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於11月18日,在基隆市災害應變中心舉辦志工專業培訓課程,共邀集45名來自各社區的防災志工參訓。本次講習課程規劃以「防災」與「急救」兩大主軸,強化志工對於災害發生時的應變力與行動力。

首先由強韌臺灣防災計畫銘傳大學莊睦雄教授主講,以「社區防災計畫與災害管理實作」為主題。莊教授指出,台灣面臨颱風、豪雨、土石流及地震等複合式災害威脅,建立完善的社區防災系統,是提升自助與互助能力的關鍵。並詳述災害風險評估、社區資源盤點、弱勢族群清冊建置與自主防災組織運作,協助志工掌握社區防災推動的初步架構與實務操作。

消防局災害管理科科員陳偉建介紹「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以常見的地震及其他災害為例,介紹平時減災與災時應變的準備重點。在「基礎急救」課程中,由具備 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的周佳慧教官授課,以互動方式帶領志工掌握生命救援技能。

在救護課程中,引導學員思考「當身邊的人突然倒下時,第一時間該怎麼做?」。並介紹「生命之鏈」六大環節,包含「撥打119、高品質CPR、使用AED、高級心肺復甦、心臟停止後之照護、復原」等六大環節。

當身邊有人突然倒下時,如僅仰賴等待救護車到達現場,往往會錯失黃金搶救時間。因腦部缺氧4分鐘開始受損,8分鐘恐造成不可逆傷害,唯有立即採取 CPR 才能生機。周教官特別強調前三個環節,撥打119、實施CPR、使用AED,是一般民眾可以立即採取的關鍵行動,對提升存活率至關重要。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結合防災與急救雙主軸 基隆市強化志工專業量能建構韌性城市






































































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是一座深具文化底蘊的城市,而這份底蘊正是由一代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今年的成果展充分呈現學生以多元媒材詮釋「自己的嘉義」,從聲音採集、微生物錄影,到圖像與文字創作,都展現出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的敏銳觀察力。他強調:「美術館不只是展覽場域,更是一間城市的美術教室。校園扎根計畫讓藝術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使他們對城市有更深的理解與情感。」今年課程與輔仁中學及華南
「生活系設計」
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大教室:共創新樣式」成果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