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83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桃園復興區大溪第六林班地,一片翠綠竹林隨風搖曳這裡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更是中華電信「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計畫的重要舞台。這項涵蓋33.7公頃的四年計畫,不僅守護竹林,讓青年有機會返鄉就業,部落文化與永續產業同時生根。主持人小孟邀請泰雅族藝人小薰一同見證撫育成果,小薰回憶父親曾搭建竹屋、製作口簧琴,母親則常煮竹筒飯販售從竹簍到竹器,竹子貫穿了她的成長歲月,更代表了泰雅族人世代相傳的智慧。綽號阿山哥的友順竹業負責人林志仁也笑說:「有泰雅族人的地方,就有台灣的桂竹。」

青年返鄉,科技機械助力產業升級

相較於去年雜亂的林相,今年的竹林景象煥然一新,新生竹苗紛紛冒出土壤,讓整片竹林更為通透清朗。阿山哥解釋說,竹子有特殊的生長機制,在撫育整理後,即便不是季,也會冒出細小的新竹;這些較青的竹桿會依附周邊的竹子,在颱風季共同抵禦風勢,避免倒伏。

圖:泰雅族藝人小薰來到桃園復興區大溪第六林班地,見證進行一年的竹林撫育成果。

企業部落攜手,邁向永續未來

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2025」體現跨界合作的力量中華電信ESG持續投入,政府支持及原鄉部落的參與,竹林不再只是單純的自然資源,而是結合文化、經濟與永續願景的重要基石。竹子在泰雅文化中象徵守護與延續,如今,也成為推動綠色經濟的橋樑當竹林一代代更新,「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不僅是一場環保計畫,更是一份文化與永續共生的承諾。

竹林撫育永續循環的意義

阿山哥:「竹子到第四年就能砍下利用,留下一至三年的母竹,其他則能成為建材、支撐果樹,或作為碳封存。」這樣的管理方式,既能達到碳匯目標,也讓竹林保持永續循環的活力。隨著中華電信投入資源,引進了塔式集材機、聚材機和林地搬運車,過去全靠人力伐竹的辛苦方式已逐漸被取代。「現在的年輕人只要半天就能上手機械,效率更高,也更願意回到山上,看到竹產業的希望。」

圖:小孟和小薰開心聊竹子,有了政府支持及原鄉部落的參與,中華電信「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2025」展現了竹林撫育的具體成果。

圖片擷取自影片,完整版影片:https://reurl.cc/vKn1bN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多元繳稅管道好便利 行動支付輕鬆PAY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財政部表示,今(114)年地價稅即將於11月1日開徵,繳納期間自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因今年11月30日適逢假日,繳納截止日順延至12月1日(星期一),請納稅義務人於期限內繳納,以免逾期加徵滯納金。為方便稅款繳納,該部提供多元繳稅管道供民眾使用:

(一) 金融機構:可持繳款書至代收稅款金融機構(郵局不代收)以現金或即期票據繳納。
(二) 便利商店:稅額3萬元以下者,可持繳款書至統一、全家、萊爾富及來來(OK)等4家便利商店繳納,並請保留交易明細表及加蓋店章的繳款書收據聯等資料。納稅義務人也可持自然人/工商憑證、已註冊的健保卡或行動自然人憑證TW FidO,透過便利商店多媒體資訊機(Kiosk)查詢列印繳納單後,直接至櫃檯繳納,便利商店代收稅款後將列印交易明細表交納稅義務人收執。
(三) 自動櫃員機(ATM)轉帳:至有「跨行:提款+轉帳+繳稅」之自動櫃員機轉帳繳納。
(四) 晶片金融卡網際網路轉帳:利用晶片金融卡至網路繳稅服務網站(網址:https://paytax.nat.gov.tw)轉帳繳納。
(五) 活期(儲蓄)存款帳戶轉帳:使用納稅義務人本人的活期(儲蓄)存款帳戶,透過電話語音【412-1366;電話號碼5碼地區及國內行動電話請加撥02(或04);國外地區請加撥國碼+886-2(或4),以上電話之服務代碼166#】或至網路繳稅服務網站(網址同上)轉帳繳納。
(六) 信用卡:透過電話語音(電話號碼同上)或至網路繳稅服務網站(網址同上)進行繳納,授權繳納成功後,不得取消或更正。
(七) 電子支付帳戶轉帳:使用於電子支付機構註冊開立電子支付帳戶,透過行動裝置應用程式(APP)掃描繳款書上QR-Code,進行繳納。
(八) 線上查繳稅:利用自然人/工商/金融憑證、已註冊健保卡,或行動自然人憑證TW FidO,登入「地方稅網路申報作業網站」(網址:https://net.tax.nat.gov.tw),點選「線上查繳及電子傳送服務」,即可線上查詢並繳納稅款。
(九) 行動裝置或行動支付APP繳稅:透過行動裝置(連結至網路繳稅服務網站)或開辦「行動支付工具」繳稅業者之APP,掃描繳款書上QR-Code,以信用卡、晶片金融卡或活期(儲蓄)存款帳戶完成線上繳納。
圖:114年地價稅11月1日起開徵,(左起)財政部賦稅署稽徵行政組組長賴基福、財政部賦稅署財產稅組組長吳君泰、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局長李建賢合影。

財政部特別提醒,若至便利商店或以自動櫃員機、信用卡、晶片金融卡、活期(儲蓄)存款帳戶及電子支付帳戶等方式繳稅者,繳納截止日開放至今年12月4日24時前,但於12月2日至12月4日繳納者,仍屬逾期繳納案件。若已辦理約定以存款帳戶轉帳納稅,應在今年12月1日(繳納期限截止日)於帳戶內預留足夠的存款,以備提兌。如需要繳納證明,可於繳納稅款後3日至5日以自然人/工商憑證、已註冊健保卡,或行動自然人憑證TW FidO,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電子稅務文件(網址: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etw108w)線上申請。

如果還有任何繳稅疑問,可以利用繳款書上的聯絡電話、土地所在地之地方稅稽徵機關服務電話或免付費電話0800-000321洽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多元繳稅管道好便利 行動支付輕鬆PAY

職涯教育國際化!PAC × 台師大 × NCDA 三方聯手推動國際生涯認證計畫

墨新聞|記者廖濬弘/台北報導

在人工智慧浪潮全面席捲全球、人才定義被快速改寫的時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被再次凸顯。PAC(People Achievement Consulting)正式宣布,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TNU)與美國生涯發展學會(NCDA)展開跨國合作,三方共同啟動「CDI & SCDI 國際生涯發展雙認證」專案,為華人世界的職涯輔導教育建立全新國際標準與專業典範。

簽約儀式現場,左邊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田秀蘭教授,右邊為 PAC 執行長廖郁菁女士

簽約儀式上,PAC 特別邀請榮獲 NCDA 終身成就獎的臺師大田秀蘭教授,以及推動全球華人生涯標準化的關鍵推手廖郁菁女士共同出席並簽署合作協議。這場儀式不僅象徵學術與實務的緊密結合,也標誌著台灣在生涯教育領域正式與國際接軌。PAC 表示,此次合作將整合國際資源、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為有志從事生涯輔導與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士提供「一步到位」的國際認證途徑,協助台灣及華人地區建立具全球競爭力的生涯輔導人才培育體系。

【融合職涯與學涯:打造全方位的輔導專業】

面對 AI 帶來的快速變遷,未來的人才不再僅仰賴單一技能,而是需要具備自我覺察、方向定位與持續學習的能力。為此,本次推出的「CDI & SCDI 國際認證雙證班」結合理論與實務,分別針對成人與學生的不同需求,培育能兼顧職涯與學涯的專業輔導者。CDI 認證講師專注於成人的職涯發展、轉型與決策,協助工作者在多變的職場環境中重新找到定位;而 SCDI 認證講師則聚焦學生的學涯探索與自我覺察,幫助年輕世代在成長過程中建立清晰的方向感與行動力。PAC、台師大與 NCDA 的三方合作,將讓學員在單一體系中同時掌握兩大領域的專業知識,進而縮短學用落差,讓教育與就業真正無縫接軌。PAC 進一步指出,未來將推動更多學校與教育機構加入「機構認證會員」體系,將國際化的生涯規劃架構融入校園輔導資源,協助師資提升生涯教育能量,並讓生涯探索的概念從教育現場向下紮根。這項計畫的願景,是讓每一位青年學子在關鍵的成長階段都能獲得專業支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進而提升台灣整體的就業品質與幸福指數。

首屆「CDI & SCDI 國際認證雙證班」將於 2025 年 11 月 8 日起至 12 月 20 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式開班。PAC 誠摯邀請全國教育工作者、人資主管、輔導教師與企業培訓專業人士共襄盛舉,成為推動華人生涯輔導專業化的先行者。席次有限,報名請洽 (02) 7720-0868 沈小姐,或來信 service@pacedu.net。這場跨越國界的合作,不僅是一場教育與產業的深度結盟,更是台灣生涯教育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里程碑。PAC 表示:「面對AI時代的挑戰,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培訓人才,更是打造一套能讓人持續前進的學習與成長系統。」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職涯教育國際化!PAC × 台師大 × NCDA 三方聯手推動國際生涯認證計畫

她想去「朝聖」、他想「刷馬桶」 《夜半11點學校見》CP戲外超反差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台灣和新加坡合作的影集《夜半11點學校見》歷經3個月在台灣、新加坡兩地的拍攝,終於殺青了,主要演員何潤東一殺青就飛出去工作,來不及參加殺青酒,日前舉行的殺青酒上總導演江豐宏特別贈送吳念軒劇中的戲服,預祝他勇奪金鐘,雖然沒能如願,但吳念軒開心地說:「這是量身訂做的,花了不少錢,居然給了我。」

台灣三匠影視與新加坡新傳媒聯合製作的校園奇幻愛情《夜半11點學校見》,故事描述一名可以看見鬼的高中生,遇見了一個渴望見到已故祖父的女孩,兩人攜手揭開一連串的謎團,探索愛與失落、生與死的故事。

圖:張豐豪(左起)、項婕如、劉修甫趁空檔會帶著趙崇喆到處玩。照片/三匠影視提供

何潤東應總導演江豐宏之邀特別回台擔任單元主角,之前他為了拍戲增胖,這次花了2個月時間瘦6公斤,體重回到72公斤。他也提到自己目前的生活除了拍戲,就是陪老婆Peggy,他跟Peggy目前住在橫店,「Peggy在橫店直播帶貨做的很好,以前是她陪我,現在是我陪她。」

《夜半11點學校見》的男、女主角劉修甫、項婕如也因為拍戲建立不錯交情, 之前在新加坡時兩人會趁著劇組休息去學版畫培養默契,殺青後項婕如計畫到西班牙進行朝聖之旅,「我有走過日本的朝聖之旅,對我來說走路就是放空。」她也大方邀請劉修甫一起去,讓他有點心動。不過劉修甫殺青後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剪頭髮和回家刷廚房和浴室。

圖:何潤東(右)知道張豐豪去當鏟子超人很感動。照片/三匠影視提供

吳念軒雖然無緣拿下金鐘獎迷你劇集男主角,但他很開心的是最近有很多大學和團體邀請他去演講,分享演藝經驗,他說:「大場的我還是不敢,但小場的我很樂意,可以跟大家近距離互動。」他在準備演講內容過程,回顧整理自己的演藝之路,「我成長不少,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帶給大家正向鼓勵,少走點歪路,只要能幫到1、2個人,我就覺得很值得。」

《夜半11點學校見》有不少新加坡年輕演員,項婕如、劉修甫、張豐豪常趁著空檔帶他們到處玩,去了擎天崗、基隆廟口、貓空、宜蘭衝浪,讓趙崇喆樂不思蜀地說:「我很喜歡台灣,不想回去。」

圖:吳念軒在殺青酒上獲贈戲服。照片/三匠影視提供

張豐豪是何潤東的簽約藝人,日前他在未告知老闆的情況下,趁著空檔就搭火車到花蓮當鏟子超人,他說:「雖然只能買到站票,來回站了6小時,去程有大姊四處送ok繃、食鹽水,回程的火車地板都是泥,很累但有著滿滿的感動,很開心自己能盡一份心力。。」何潤東知情後,也覺得十分難得,大大鼓勵他。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她想去「朝聖」、他想「刷馬桶」 《夜半11點學校見》CP戲外超反差

尼米茲號雙墜機事件:美國「秀肌肉」變「失誤秀」 南海軍事平衡再掀波瀾

墨新聞|編輯中心

美國海軍的老牌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近日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亞洲訪問行程駛抵馬來西亞外海,原本是美方意圖向區域展示「印太戰略」決心的行動之一,卻因短短半小時連續兩起墜機事件而變了調。

服役至今已五十年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圖/翻攝美國海軍)

根據美國太平洋艦隊證實,該艦於26日下午短短半小時內,先後發生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墜入南海國際水域。幸運的是,所有機組人員均已獲救,但事故的象徵性意涵遠比技術層面更引人注目。

這起「雙重墜機」事件恰逢南海局勢再度升溫之際。美國總統川普正與多國領袖在馬來西亞參與區域會議,試圖在外交場合重申美國對「自由航行」與印太盟友的支持。然而,美軍卻在自家最具象徵意義的航母上連摔兩架飛機,無疑削弱了這場「軍事存在秀」的宣示效果。

五十年老艦的極限

「尼米茲號」是美國現役中最老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自1975年服役至今已五十年。它在冷戰、波灣戰爭與反恐時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接近退役。這次被派往南海,原意在象徵美國「海權傳承」與戰力延續,但結果卻反成為美國艦隊老化問題的現形記。

「海鷹」直升機(圖/翻攝美國海軍)

長年以來,美軍艦隊維持全球部署的壓力不斷上升。根據美國國會報告,超過三分之一的主力艦艇已超出設計壽命;人力與維修經費的不足,導致安全事件頻傳。從2017年「麥凱恩號」與「費茲傑羅號」撞船,到如今尼米茲號的「雙墜機」,一再凸顯美軍在維護與操作上的結構性問題。

對華府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技術事故,更是體系老化與戰略過度擴張的反噬。當美國試圖同時在歐洲、亞洲與中東維持「全球警察」角色時,後勤與維護成本正逐漸壓垮軍力基礎。

南海緊張與外交焦慮

事故發生後,川普據傳匆匆結束會議提前離席,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也緊急趕赴日本與南海地區了解情況。外界解讀,美方的焦慮不僅來自軍事損失,更在於政治後果──這起事件讓美國「展示力量」的計畫瞬間變成「暴露弱點」。

F/A-18F「超級大黃蜂」即將從飛行甲板上起飛(圖/翻攝美國海軍)

與此同時,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再度批評美國「干涉他國內政」與「推動陣營對立」,並呼籲美方反思其全球軍事部署。雖然北京未直接評論墜機事件,但顯然將藉此強化「美國軍事存在導致區域不穩定」的敘事框架。對中方而言,美軍的任何失誤,都是外交與宣傳上的助力。

南海原本就是中美角力的高壓場。近年美軍「航行自由行動」頻率增加,伴隨盟國軍艦巡弋,已讓北京警戒升高。如今,當美國最老的航母出現事故,不僅令華府難堪,也讓區域盟友對美國的軍事可靠性產生疑問。

超級強權的鏡像

「尼米茲號雙墜機事件」在表面上是意外,但從更深層來看,它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超級強權的焦慮與疲態。當美國仍以冷戰思維維持全球戰略佈局時,卻不得不面對技術老化、後勤壓力與國內政治分裂等現實挑戰。

美國長期以來以「自由航行」為名行「戰略制衡」之實,但軍事行動若脫離可持續性,終將陷入自我消耗。尼米茲號的事故,也提醒外界:一個超級強權若過度倚賴軍事投射維持影響力,其脆弱點往往並非來自敵人,而是出自內部。

在南海這片充滿角力的海域,美國想要展示的「力量」此刻卻以「失誤」收場,也許正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轉折——當權力的象徵開始顯露疲態,世界秩序的重心,也正在悄然轉移。(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尼米茲號雙墜機事件:美國「秀肌肉」變「失誤秀」 南海軍事平衡再掀波瀾

第4屆校園創作菁英獎 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 發掘具潛力的唱作新聲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163braces 登校園創作菁英獎講唱會擔任創作大使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第4屆「校園創作菁英獎」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與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共同主辦,今年持續推動校園原創精神,並邀請名氣高漲的創作女聲163braces(吳朵芸)擔任創作大使,並趕在海外巡演前出席兩場《歌詠青春》校園巡迴講唱會,與學子們分享創作歷程,獲得極大的迴響。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長殷正洋、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董事長吳楚楚與總經理蔡琰儀皆親臨首場講唱會現場,表達對新生代流行音樂創作的鼓勵與支持。

劉玉霖(左起)163braces、阿火、薛忠銘、滴燙、陳智涵一同出席校園創作菁英獎講唱會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長殷正洋表示,「校園創作菁英獎」是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的校園原創平台,持續發掘具潛力的唱作新聲。今年邀請了陳玉貞、馬毓芬、鍾成虎、蕭賀碩、楊子樸等音樂人擔任決選評審,計有12件詞曲作品獲獎。

163braces(左二)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長殷正洋(左五)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董事長吳楚楚(左六)出席支持活動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談起受邀擔任本屆創作大使的心情,163braces笑說:「真的覺得很榮幸,因為我還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完整、成熟的創作者,能跟這麼多優秀的音樂人交流,真的很奇妙!」她也感性分享,在現場看到同學們的熱情與專注讓她相當驚訝:「他們討論得好踴躍、超認真,我反而反思自己大學時候聽演講應該都會想睡(笑),但他們真的很投入,不管是表演還是互動,都能透過熱愛音樂的心,發散出彼此共鳴的能量。」

創作大使163braces 分享創作歷程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被問及出席講唱會印象最深的時刻,163braces提到:「老師們講的內容都超精彩,有些觀點是網路上查不到的。」她特別引用會中阿火老師的一段話:「創作除了靈感,也要顧及生活,要能維持生計,音樂發生的事都和時代息息相關。除了保有人脈與鼓勵,也要不斷往前走。」她點頭表示非常認同:「真的覺得這句話是送給所有創作人的提醒。」

第4屆校園創作菁英獎-講唱會海報     照片提供: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2025 第四屆 校園創作菁英獎》歌詠青春校園巡迴講唱會共舉行十個場次,其中163braces出席了台藝大和台北城市科大兩場,後則因演出不克參加,其餘八場資訊如下,10/29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10/30南臺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產業系、11/05 佛光大學傳播系流行音樂傳播組、11/06靜宜科技大學流行音樂創作系、11/10中原大學通識中心音樂產業碩士班、11/12 世新大學流行音樂產業研發中心、11/20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11/3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專班。文化部所支持的「校園創作菁英獎」今年邁入第4屆,持續每年廣邀大學在學的校園創作菁英踴躍報名參加,相關資訊可搜尋「校園創作菁英獎」ig,以及主辦單位的FB粉專。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第4屆校園創作菁英獎 延續唱自己的歌精神 發掘具潛力的唱作新聲

曾淑勤帶你走入臺灣山林社區部落 探索人與自然共生的永續故事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里山心旅程舉辦開播記者會    照片提供:承新傳播公司

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陳美惠教授為傳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生態與生產的共榮、傳統文化與智慧的傳承,讓更多人體會社會、生態與生產的多元價值,與承新傳播公司,合作推出臺灣第一個完全以里山為主題的系列節目「里山心旅程」,(10/29)日於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開播記者會。節目主持人曾淑勤、節目指導陳美惠,關心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發展的監察院施錦芳委員,補助節目拍攝的文化部陳運生組長、原民會張信良副處長,長期支持場域發展的林業保育署鄭伊娟簡任技正、觀光署茂管處鄭偉宏代理處長、牡丹鄉公所潘壯志鄉長,致力文化推廣的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瑪拉歐斯董事長、學生週刊葉偉仁發行人,以及來自嘉義、高雄、屏東及台東等拍攝地的社區部落領袖及公部門代表,共同見證臺灣第一個完全以里山為主題的系列節目「里山心旅程」,並將於10月31日起於11個電視及網路媒體開播,期盼大眾共襄舉,將臺灣產官學社區努力維繫的里山里海之美及與永續價值,分享到更多世界角落。

文化部與原民會及觀光署等產官學界大力支持之下記錄著在地居民為守護土地、傳承文化所付出的努力與感動    照片提供:承新傳播公司

承新傳播在文化部與原民會支持之下,參考「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這本書的架構,進行企劃及製作,由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指導,與南臺灣12個具指標性的社區部落共同合作,歷經近2年拍攝製作,攜手推出全新故事紀錄節目《部落抓風味2-里山心旅程》,深入呈現臺灣在地的永續發展與文化創生,每一集都記錄著在地居民為守護土地、傳承文化所付出的努力與感動。10月31日起,陸續在原住民族電視台、年代much TV、壹電視資訊綜合台、壹電視電影台、民視四季線上、亞洲旅遊台、寰宇綜合台、亞洲綜合台、美食星球台、公視 Taiwan+、學生週刊11個電視及網路影視平台正式播出,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永續精神,將臺灣里山倡議實踐的經驗推向世界舞台。

陳美惠教授與南臺灣12個具指標性的社區部落共同合作,歷經近2年
拍攝製作    照片提供:承新傳播公司

由陳美惠教授帶領社區林業研究中心團隊,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相關公部門、跨領域專家、社區部落合作,長期推動社區林業與里山倡議,深耕場域20餘年,以國際里山倡議的核心思想–保全與活用里山資本為基礎,結合產官學社區攜手努力發展屬於臺灣的里山根經濟(Deepeconomy),在地創生的同時,讓所有的生命共享地球,帶來地方創生的新境界,如今這樣的理念與行動已在臺灣各地開枝散葉,全臺參與社區林業及里山倡議的社區部落超過1千個,從各個面向營造更好的生態與生活,許多社區部落更進一步發展兼顧保育與生計,以社區為本的生態旅遊(Community based Ecotourism),目前65個生態旅遊社區推出遊程超過百條與不計其數的特色商品,社區居民不僅在地守護環境生態,關照社區福祉,也發展出在地旅遊經濟,帶來地方創生可觀的成果與永續深耕的社會力。

陳美惠教授深耕場域20餘年    照片提供:承新傳播公司

節目中有精采的深度旅遊體驗,充滿深入臺灣的趣味,在驚歎臺灣山林海洋之壯闊,鄉村質樸的人情之外,看到徹夜巡守每年十月過境臺灣的灰面鵟鷹、梅花鹿重返大地奔馳草原、從黑夜到天明深情守護陸蟹過馬路,莫拉克災後重建撐起文化產業的女力、百年戰役體悟到的愛與和平、愛護森林找回蘊藏的聚寶盆….。節目內容兼具學理、行動、理想、溫度與感動,每一個畫面與對話,都是來自這片土地真實的智慧與實踐。

曾淑勤透過她溫暖真誠的腳步,帶領觀眾走入臺灣山林社區部落,探索人與自然共生的永續故事    照片提供:承新傳播公司

本節目由陳美惠教授指導,曾淑勤擔任主持人,透過她溫暖真誠的腳步,帶領觀眾走入臺灣山林社區部落,探索人與自然共生的永續故事。節目以「里山倡議」為核心精神,將永續觀光、生態旅遊、林下經濟與環境教育的臺灣經驗,呈現人與土地共生的溫暖故事,展現產官學社區之間彼此的陪伴與培力,攜手守護環境與文化,喚起全民共同參與愛土地、護生態的信念。

獲得原民會、學生週刊等支持報導    照片提供:承新傳播公司

這不僅是一趟看見風景的旅行,更是一次思考臺灣未來的行動。邀請大家
共同見證臺灣社區部落居民,愛土地、護生態的努力,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在地落實的軟實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曾淑勤帶你走入臺灣山林社區部落 探索人與自然共生的永續故事

【台日友好新篇章】 沖繩男孩留學台灣返鄉,當中文導遊:用服務回報台灣的溫暖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特約記者/姜綿齊 日本沖繩報導

責任編輯/游宏琦

從高雄到沖繩:一段跨海的青春記憶

今年 23 歲的町田力樹(Machida Rikiki),是土生土長的沖繩青年。與許多同齡人不同,他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笑容裡透著陽光的溫度。

原來,他今年 7 月才剛從台灣高雄的樹德科技大學會展行銷系畢業。四年的留學歲月,讓他深刻體驗到台灣人熱情又真誠的待人之道。

圖一:町田力樹畢業於高雄樹德科技大學/攝 姜綿齊

「在台灣的每一天,我都感受到被照顧、被信任。那份人情味,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町田力樹

返鄉後的思考:我能為台灣人做什麼?

回到沖繩後,町田力樹心中始終懷念著台灣。他觀察到,當地旅遊市場雖蓬勃,但多數導遊只服務日本旅客,能以中文帶團、又真正了解沖繩文化的導遊幾乎沒有。

「我希望台灣人不只是拍照、吃飯、購物,而是能真的認識沖繩。」

於是,在 10 月,他做出一個勇敢的決定——成為一名會說中文的「在地導遊」。

把我的家鄉介紹給我「第二個家鄉」-的台灣人

從那天起,町田力樹開始為台灣旅客客製化行程,用最自然的方式講述沖繩的歷史、風俗與人情。

他帶著遊客聽海浪聲、學習三線琴的節奏,甚至親自推薦當地人最愛的平民美食。

圖二:町田力樹是土生土長的沖繩人/攝 姜綿齊

「如果看到台灣人錯過好吃的東西、好看的風景,我會比他們還難過。」

——町田力樹

他笑說,自己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但希望能讓更多台灣朋友感受到「在沖繩,也有人記得你們的好」。

一份小小的心意,連結兩個島嶼的溫情

對町田力樹來說,這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種「回饋」。

他坦言,自己在日本遇到困難時,總有台灣人主動伸出援手——那份溫情,成為他服務的原動力。

如今,越來越多台灣旅客透過社群聯繫他,邀請他擔任導遊。每當接到新訊息,他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

「能服務台灣人,是我的榮幸。」

從個人開始的友誼外交

雖然只是個體的努力,町田力樹卻相信,「善意是會擴散的」。

他希望有一天,能帶動更多沖繩年輕人學習中文、了解台灣,讓兩地的友情不再只停留在新聞或歷史裡,而是活在每一次微笑與問候之中。

圖三:町田力樹用流利的中文幫助過許多台灣旅客/ 攝 姜綿齊

「沖繩的海很藍,台灣的心很暖。

我只是想,讓這兩種顏色能彼此照亮。」

——町田力樹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日友好新篇章】 沖繩男孩留學台灣返鄉,當中文導遊:用服務回報台灣的溫暖

「2025第十六屆新夏泰客」life show  生活即藝術編織融合 無極限的南庄印記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2025第十六屆新夏泰客」lifeshow 活動於10月28日上午,在苗栗縣南庄鄉永昌宮牌樓廣場辦理成果發表記者會。焦點活動有上菜秀、洗衫坑舞劇、成果展等。「2025第十六屆新夏泰客」將於11月1日至2日在南庄遊客中心戶外廣場盛大登場,本次活動指導單位有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交通部觀光署參山國家風景管理處、苗栗縣政府、南庄鄉鄉民代表會等。本次活動為南庄16年的最大盛會,讓我們一起留下最精彩的記憶。

苗栗縣南庄鄉公所羅春蓮鄉長表示,「2025第十六屆新夏泰客Life Show」將於11月1日至2日在南庄遊客中心戶外廣場盛大登場。今年以「多元族群融合、團結力量無極限」為精神主軸,象徵集合南庄各族群共創的生命力與文化力量無限大。活動率先舉辦成果展,呈現工作坊歷時多月的創作成果,展出在地工藝師與青年設計團隊的精彩作品,展現南庄藝術設計的創新能量。

圖說:羅春蓮鄉長(左2)表示,「編織」傳達南庄的生活印記,正以多元共融的力量延展現無限可能。(南庄鄉公所 提供)

「編織」在文化層面上,象徵族群的歷史、智慧與身分認同,是生活傳承的重要媒介,更是投注心意與生命綿延的延續。本次活動LOGO設計以此為靈感,以流動線條交織成「無極限」的符號,傳達「南庄的生活印記,正以多元共融的力量延,展現無限可能」。

創作理念
整體視覺以四原色線條交織,如中港溪生生不息,象徵南庄「新夏泰客」多元族群文化的融合,也代表著四面八方匯聚而成的生活力量。這股流動的能量,正如南庄豐厚的文化底蘊,編織出無限大的生命創造力。

延伸設計物
今年的「無極限」概念不僅體現在主視覺LOGO上,更延伸為具象化的創作設計物。以無極限符號為核心意象,設計團隊推出了手環、斗笠、與配飾等系列作品,讓文化符號從平面走入生活,成為可佩戴、可收藏的藝術品。

圖說:洗衫坑舞劇。(南庄鄉公所 提供)

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新夏泰客音樂服裝秀登場!
「新夏泰客音樂服裝秀」將於活動期間正式登場,邀請在地工藝師共同上台展演,融合音樂、服飾與文化創作,以最潮、最在地的方式展現南庄的多元風貌。

俗諺說:「南庄个桃花水,賺錢毋過烏蛇喙」,這句話訴說著民國40、50年代南庄木材、礦業、茶館、酒家、戲院盛極一時的繁華。昔日礦業的興起與休閒產業的盛行,使老街上擁有超過一甲子的布行,見證高定西裝與浴衣的風華。再往前追溯,賽夏、泰雅千年傳承的原民編織,更是流傳至今的手藝瑰寶。「衣」成為南庄獨具特色的一環。

圖說:延伸設計推出了手環、斗笠、與配飾等系列作品,讓文化符號從平面走入生活。(南庄鄉公所 提供)

因此,今年活動特別以南庄製衣產業為主體,將行之有年的「新夏泰客音樂會」轉化為兼具文化意象與時尚表現的服裝秀,建立屬於鄉民歷史記憶的文化路徑,辦理多元族群的音樂服裝展演與推廣交流活動。

傳承十六屆的經典 閃耀南庄夜空
傳承十六屆的南庄大型活動「新夏泰客Life Show」,為向經典致敬,今年特別搭設T台,以融合音樂、時尚與生活文化的「新夏泰客音樂服裝秀」,將於11月1日(六)晚間18:00至20:00在南庄遊客中心戶外廣場閃亮登場!

本次亮點的音樂服裝秀由南庄鄉公所主辦,成立工作坊、邀集在地青壯工藝師與專業時尚團隊共同打造,以常民文化混搭的主題「我們的生活,願是你遠道而來的風景」為核心,展現南庄多元文化美學的全新融合。

圖説:今年活動特別以南庄製衣產業為主體,辦理多元族群的音樂服裝展演與推廣交流活動。(南庄鄉公所 提供)

活動以走唱舞台形式進行,由知名主持人兼設計師—撒奇萊雅族的吳秀梅(siku sawmha)擔任服裝設計統籌,並邀請名模安歆澐帶領南庄素人模特兒共同演出,展現新一代「生活系時尚」。節目中更有「巴大雄」與「村/部落舅媽」聯手詮釋洗腦神曲的趣味橋段,以及「南庄金曲孫女喬尹」以思念阿婆創作的溫暖歌曲,讓現場觀眾在笑聲與淚光中體驗南庄最真實的生活故事。(更多活動資訊請上臉書『新夏泰客lifeshow』)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第十六屆新夏泰客」life show  生活即藝術編織融合 無極限的南庄印記

蔣萬安證實輝達海外總部進駐北士科 市府啟動都更 明年中完成簽約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9)日前往市議會,進行臺北市政府「114年度第二次追加(減)預算案」及「115年度總預算案」報告。蔣萬安特別指出,今早北市府與輝達召開視訊會議,輝達已明確表示將把海外總部設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基地,並期盼市府儘速與新光人壽完成合意解約及都市計畫變更程序。

蔣萬安表示,根據最新外籍人士宜居城市調查,高達96%的外籍人士認為臺北最適合居住;在交通部觀光署調查中,臺北市年訪客量更達2,80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一。今年臺北也再度蟬聯《天下雜誌》永續幸福城市調查冠軍,展現城市持續進步的實力與魅力。市府團隊將以「幸福城市」為藍圖,深化各項政策推動,讓市民切實感受城市發展的溫度與力量。

今年臺北也再度蟬聯《天下雜誌》永續幸福城市調查冠軍,展現城市持續進步的實力與魅力。蔣萬安表示,市府團隊將以「幸福城市」為藍圖,深化各項政策推動,讓市民切實感受城市發展的溫度與力量。

他指出,115年度政策性預算編列574億元,較去年度增加160億元,展現推動城市建設的決心。整體預算方面,稅入編列2,098億元、稅出2,142億元,連同債務還本127億元,尚需融資調度171億元,將全數以前年度歲計剩餘彌平,無須新增舉債。整體債務預估將降至518億元,人均負債約2.1萬元,財政持續穩健。

蔣萬安進一步說明,市府將以「幸福城市」為核心,推動十項重點建設:

一、道路通行、環境優化:編列33億元改善道路、人行道與自行車道,設置行人通廊及減速設計,提升行人安全與用路品質。

二、照亮城市、安全升級:投入30億元推動15萬盞路燈全面更換為LED,並導入智慧管理系統,節能減碳又提升夜間安全。

三、管網工程、水資源韌性:投入30億元興建「敦北地下大排」,容水量達16座游泳池;另投入150億元汰換1,300公里老舊自來水管線,提升供水穩定。

四、捷運路網、六線齊發2.0:編列219億元推動環狀線北環段、南環段及東環段等工程,打造串聯基北北桃的一小時生活圈,促進區域平衡與產業發展。

五、一卡在手、城市暢行:編列近60億元推動1200都會通及票價補貼政策,讓通勤族平均每月可省千元,成功帶動大眾運輸使用。

六、YouBike前30分鐘免費:預算近6億元,YouBike每日使用量逾20萬次、累積騎乘突破4億人次,成為市民短程移動的日常。

七、全齡全民運動:編列14億元打造「出門就能運動」的環境,結合AI與運動大數據,推動U-Sport及U-Walk平台,鼓勵全民運動風氣。

八、舒緩三明治世代壓力:投入121億元推動托幼與樂齡雙照顧政策,擴大好孕專車、公托、公幼設施,並規劃婦幼專責醫院與幸福住宅。

九、新世代教育創新:投入近60億元建設智慧永續校園,推動「生生喝鮮奶2.0」計畫,讓學童天天喝到鮮乳或豆漿,兼顧健康與教育。

十、AI治理與智慧創新:增編2億元,以AI導入、市民共創與資料開放為三大主軸,推動19項AI示範案例,包括翡翠水庫智慧閘門系統,展現「智慧永續首都」的實力。

最後,蔣萬安特別指出,今早北市府與輝達召開視訊會議,輝達已明確表示將把海外總部設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T18基地,並期盼市府儘速與新光人壽完成合意解約及都市計畫變更程序。他強調,市府將以最快速度推動相關行政作業,讓輝達海外總部順利落腳臺北,為城市注入全新動能。

議員關心輝達(NVIDIA)選定士林北投科學園區T17、T18基地的進展,蔣萬安表示,包括輝達在內,對整體發展都持正面態度。目前態勢相當明確,輝達已決定落腳北士科。新光人壽於上週召開記者會,宣布願與市府合意解約,並僅取回相關成本,這也是輝達拍板T17、T18的關鍵原因。三方已充分溝通,合意解約後將以「一塊乾淨的地」專案設定地上權。

蔣萬安強調,市府與輝達定期召開視訊會議,讓企業掌握行政進度。輝達了解市府在這段期間的努力,也對新壽願意解約的決定表達肯定,希望北市府儘快完成程序,後續將啟動都市計畫變更等行政作業。他並指出,市府正加速相關流程,目標於明年中完成簽約。

議員進一步追問市府與新光人壽的解約時程,蔣萬安回應,市府內部已召開跨局處會議討論期程,並將於本週與新壽正式會談,預計在11月底前完成解約,後續都市計畫變更及審議程序也會加快腳步。至於議員提及市府稅收超收問題並主張普發現金,蔣萬安表示,中央去年稅收超徵5,200億元,而北市僅34億元,情況截然不同,呼籲議員勿以雙重標準比較。

議員關切非洲豬瘟疫情對市場攤商的影響,蔣萬安指出,市府已宣布對公有市場663攤溫體豬肉攤商減免一個月租金,未來也會依中央政策及疫情變化進行滾動式調整,協助攤商度過難關。

有議員指出,除生食豬肉攤商外,熟食業者也可能因疫情受到波及,詢問市府是否能比照停業補貼。蔣萬安回應,上週已出席行政院卓院長主持的非洲豬瘟應變會議,並於會中主動建議中央研擬補貼方案,以減輕禁運禁宰15天對臺北市消費市場及業者造成的衝擊。他強調,卓院長及農業部均已允諾於本週提出補貼方案,市府將參考中央作法,評估對業者的影響與可行的協助措施,後續若攤商仍有其他需求,市府將全力支援,協助業者共度難關。針對議員建議加強廚餘瀝乾宣導並訂定標準,蔣萬安表示,已請環保局進行研究與評估,後續將再向議員報告具體作法。

就議員關心的財劃法修正與中央事權分配問題,蔣萬安表示,9月初行政院會議僅以一張紙決定事權分配,缺乏充分討論空間。他指出,事權劃分應經中央與地方充分溝通,而依財政部新版本草案,臺北市未來恐減少約450億元收入,對地方財政將造成重大衝擊。蔣萬安強調,已在會中明確表達反對立場,並將與立法院國民黨團持續溝通,捍衛地方政府財源。他重申,在財劃法尚未修正前,中央補助款不應減少,避免出現「左手給、右手扣」的情形,造成地方財政負擔。

針對議員關心北士科未釋出之T3、T4、T12土地未來規劃,蔣萬安表示,因應輝達落腳T17、T18,市府將重新檢視北士科的整體產業戰略布局。未來將針對T3、T4、T12及周邊區域進行整體開發評估,期能有效運用土地資源,帶動臺北產業升級與發展。

議員詢問輝達進駐北士科T17、T18的簽約時程及與新光人壽解約進度,蔣萬安表示,市府目標於明年六月前與輝達完成簽約,並全力縮短行政時程,若進度順利,期望能提前完成。他補充,目前正與新壽進行協商,期望兩週內達成第一階段共識,加速後續行政作業。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蔣萬安證實輝達海外總部進駐北士科 市府啟動都更 明年中完成簽約

台灣國際水週 北市衛工處展現污水管渠智慧治理成果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參與經濟部水利署、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於10月29日至31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2025臺灣國際水週(TIWW)-水利產業主題館」活動,北市工務局衛工處以「數位轉型再進化:污水管渠檢視延壽『視覺化管理平台』」為主題參展,展區現場除展示數位治理成果外,並規劃闖關活動,參加民眾可獲精美宣導品,歡迎踴躍前往參觀體驗,深入瞭解北市推動污水管渠檢視與延壽的創新作為。

展區現場除展示數位治理成果外,並規劃闖關活動,參加民眾可獲精美宣導品,歡迎踴躍前往參觀體驗

衛工處維護工程科長顧睿瑜表示,衛工處自民國61年起持續建設臺北市污水下水道,至今管渠總長已逾2,722公里,接管普及率達83.13%。為有效管理龐大的工程與維護資料,衛工處建置全國首創的「污水管渠檢視延壽視覺化管理平台」,整併管渠資料透過資料飛昇計畫進行優化,使用者不再需要交叉比對多個網頁,即可快速取得所需資訊。

衛工處建置全國首創的「污水管渠檢視延壽視覺化管理平台」,整併管渠資料透過資料飛昇計畫進行優化,使用者不再需要交叉比對多個網頁,即可快速取得所需資訊。

顧科長說,該平台以視覺化圖表呈現計畫期程與執行成果差異,協助使用者即時掌握整體設施狀況,提升決策效能與作業效率,榮獲臺北市政府創意提案競賽特優及第21屆金圖獎「應用系統獎」肯定。平台最大亮點是「跟隨式地下污水管渠影像」功能,CCTV檢視影片可與管線圖資同步移動,操作人員可即時查閱影像並以顏色區分缺失態樣,清楚記錄修繕成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準確性。此外,平台亦整合「行動巡查系統」,可即時顯示人手孔蓋巡查進度並同步上傳資料至道路管線中心,確保設施維護即時到位,守護市民用路安全。

衛工處進一步表示,污水管渠經年累月使用易產生堵塞與損壞,影響市民生活品質。臺北市作為全國污水下水道佈建率最高的城市,累積了豐富的圖資與建設成果。為強化資料應用價值,衛工處持續盤點並優化資料串聯機制,整合污水下水道管線系統資訊,透過直觀的視覺化呈現方式,快速掌握各項重點工作,協助市政決策與後續推動,展現數位轉型下的智慧治理成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灣國際水週 北市衛工處展現污水管渠智慧治理成果

臺北溫泉季開跑 新北投站特色音樂〈午後的湯宿〉11月響起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迎接2025臺北溫泉季,臺北捷運公司推出新北投站專屬的特色音樂〈午後的湯宿〉,自11月1日起,於新北投站大廳、月臺及新北投支線「溫泉列車」播放,趁著周末假期,來趟穿越時光的懷舊之旅。

迎接2025臺北溫泉季,北捷自11月1日起,於新北投站大廳、月臺及新北投支線「溫泉列車」播放,新北投站專屬的特色音樂〈午後的湯宿〉。

〈午後的湯宿〉融合休閒、溫泉與月琴音色等在地元素,每日早上7時至晚間7時,於車站大廳播放,邀請旅客放慢腳步、靜心傾聽,感受北投的歷史及人文底蘊。此外,搭乘捷運新北投支線「溫泉列車」,當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或在月臺等待列車進站時,「車廂到站提示音」與「列車進站音樂」,也換成動人的樂音,相映成趣。

溫搭乘捷運新北投支線「溫泉列車」,當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或在月臺等待列車進站時,「車廂到站提示音」與「列車進站音樂」,也換成動人的樂音,相映成趣。

〈午後的湯宿〉以月琴為主奏,古調新聲交融,如同溫泉煙霧裡流動的光影,緩緩描繪新北投的歷史。樂曲中融合日式打擊樂器 Hyōshigi(拍子木)與 Wadaiko(和太鼓),以節奏與音色勾勒出溫泉場域的氛圍。樂曲中段則以手風琴作為轉折,並巧妙加入那卡西經典曲〈燒肉粽〉的旋律,透過懷舊旋律的再詮釋,讓旅客與在地記憶產生情感連結。

捷運新北投支線「溫泉列車」透過懷舊旋律的再詮釋,讓旅客與在地記憶產生情感連結。

走進新北投站,讓音符引領感官,隨著旋律遊走於歲月與現代之間,開啟一段不同以往的聽覺風景。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北溫泉季開跑 新北投站特色音樂〈午後的湯宿〉11月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