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30

候鳥季來了 嘉義縣文觀局推「鷺境嘉義」親子賞鳥活動

候鳥季來了 嘉義縣文觀局推「鷺境嘉義」親子賞鳥活動
候鳥季來了 嘉義縣文觀局推「鷺境嘉義」親子賞鳥活動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季節,嘉義縣東石、布袋地區因地勢平坦、潮間帶豐富而成為候鳥休息中繼站,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推出親子賞鳥主題活動「鷺境嘉義」,以「賞鳥、護生態、玩創意」為主軸,串聯在地景點與濕地,邀請全台民眾前來體驗綠色旅程。

東石向禾休閒漁場種植紅樹林與南美蟛蜞菊,兼具護岸與淨水功能,園區推出「划環保船、摸文蛤、釣魚樂」等體驗,其中由回收保麗龍及海漂廢棄物打造的「環保船」最具亮點,寓教於樂的設計讓遊客在體驗中學習環保與生態的重要性。

布袋好美船屋以手作推動地方再生,推出「廢材變水水背包吊飾」及「廢材變生氣盎然的植栽」等體驗,讓遊客將蚵架廢材重新創造成藝術品,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東石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是賞鳥愛好者的生態聖地,其中「觀海樓」為鰲鼓濕地制高點,登上高樓即可遠眺外傘頂洲與濕地美景,此處設置3台免費高倍率望遠鏡,可近距離觀察成群的鸕鷀、雁鴨、鷸鴴等水鳥生態,駐點人員也會隨時分享最新鳥況與生態觀察重點,是認識濕地鳥類的最佳地點。

「鷺境嘉義」活動期間推出「集章贈限定候鳥造型吊飾」活動,集章點包含元泉益食品工廠、布袋海上巴士、白水湖蚵學家、向禾休閒漁場、好美船屋(好美農漁產)、余順豐花生觀光工廠、志哥的漁塭人生、東石50分Life工作室、東石外傘頂洲(凱旋號)、洲南鹽場以及鰲鼓濕地生態展示館。

文觀局表示,「鷺境嘉義」將生態教育結合地方產業,讓親子家庭在遊樂中學習自然知識、實踐環保行動,活動資訊與體驗預約可至「嘉義親子旅」網站(https://familytour.chiayi.travel/)或「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官方粉絲專頁查詢。

圖/取自嘉義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候鳥季來了 嘉義縣文觀局推「鷺境嘉義」親子賞鳥活動

嘉藥捐書‧送愛到偏鄉傳愛11年 閱讀種子送進台南仁德大甲國小

嘉藥捐書‧送愛到偏鄉傳愛11年-閱讀種子送進台南仁德大甲國小
嘉藥捐書‧送愛到偏鄉傳愛11年 閱讀種子送進台南仁德大甲國小

墨新聞|記者宋秉祥/台南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邁入第11年的「捐書‧送愛到偏鄉」公益行動,今天(18日)上午來到臺南市仁德區大甲國民小學,此次共捐贈50幾冊涵蓋繪本、故事書、科普讀物與文學作品的適齡童書,期望透過書香傳愛,補足偏鄉學校的閱讀資源,讓學童能更容易接觸多元的課外知識,拓展學習視野。

嘉藥圖書館館長薛雅明(右)向大甲國小蔡玉仙解說贈致書冊內容

大甲國小位於仁德區大甲里,鄰近嘉南藥理大學,雙方長期維持良好互動。過去嘉藥師生多次前往該校舉辦聖誕節手作活動與課後輔導等社區關懷行動,今年特別選擇這所鄰近的學校作為贈書對象,不僅希望深化在地連結,也期盼以實際行動回饋地方,落實「大學在地化」與「教育共好」的理念,讓愛與閱讀從校園延伸至社區。

嘉南藥理大學「捐書‧送愛到偏鄉」自2014年啟動以來,已走訪仙草國小、二溪國小、太子國中、南寧國中、明宗國小、文賢國小等十餘所偏鄉學校,累計捐贈近千冊書籍。所有書籍皆由校內教職員生捐出,再由圖書館館員精心挑選,確保內容適齡且富有啟發性後贈出,讓書籍能在孩子手中持續發揮價值,透過閱讀開啟更寬廣的學習視野,培養探索世界的能力與熱情。

嘉藥圖書館館長薛雅明教授表示,希望透過這些書能激發學童的閱讀與興趣,陪伴他們在文字世界中探索自我與世界,進而培養學習熱情及求知動力。未來嘉南藥理大學也將持續關注偏鄉教育發展,串聯更多社會資源,讓閱讀的力量在更多角落萌芽,為偏鄉學童打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嘉藥捐書‧送愛到偏鄉傳愛11年 閱讀種子送進台南仁德大甲國小

亞洲技能競賽睽違30年在台主辦 北市邀師生觀賽抽Switch 2等70組大獎

亞洲技能競賽睽違30年在台主辦 北市邀師生觀賽抽switch-2等70組大獎
亞洲技能競賽睽違30年在台主辦 北市邀師生觀賽抽Switch 2等70組大獎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2025亞洲技能競賽」將首度由臺灣主辦,為我國睽違30年再度取得國際性技能賽事主辦權,來自亞洲各國頂尖職業技能好手將齊聚一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鼓勵親師生探索技職教育、體驗技術實務應用與職涯發展,特別推出限時活動「探索技能島,出發尋寶趣!」,邀請親師生於11月27日至29日前往南港展覽館1、2館觀賽,凡臺北市學生持數位學生證完成三項指定任務,即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Switch 2、AirPods Pro 3、Marshall藍芽喇叭等70組好禮!

「2025亞洲技能競賽」將首度由臺灣主辦,為我國睽違30年再度取得國際性技能賽事主辦權。[圖片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亞洲技能競賽是亞太區最具規模與指標性的國際技能賽事,促進青年專業人才展現國際競技實力,提升技能標準,深化技職教育發展。競賽共設青年組38職類、青少年組6職類,涵蓋製造工程、營建、資通訊、運輸、服務及藝術時尚等六大領域,充分展現產業現場所需的專業技術與實作能力。

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共有4位學生代表參與4項職類競賽,本市各校技術型高中選手正展開密集訓練,包含行動應用開發、汽車技術、冷凍空調及數位建設BIM等職類。

這次會場結合雙語導覽,鼓勵親師生親臨現場為臺北市選手加油打氣,並藉此探索各職類技能應用。其中,「數位建設BIM」職類著重電腦繪圖、模型資料建置及建築結構設計能力,現場可見選手以3D建模軟體進行繪圖與結構模擬,透過電腦螢幕呈現建築資訊模型的精細操作;「行動應用開發」職類強調軟體開發者依客戶需求進行規劃、設計、測試與應用程式開發,觀眾可看到選手即時撰寫程式、設計介面與測試運行畫面,體驗數位創新的臨場魅力。

教育局表示,技職教育是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國際賽事,更是學生探索未來職涯的重要契機。結合「探索技能島,出發尋寶趣!」活動,邀請北市各級學校學生完成三項任務,包含「任務1:參觀技能競賽」、「任務2:至南港展覽館2館1樓(P113L、P115L主題展示區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攤位加油牆留言為北市選手加油打氣」,以及「任務3:持有效註冊114學年度第1學期『臺北市數位學生證』於教育局攤位刷卡」,完成任務即可參加70組好禮抽獎,活動得獎名單將於114年12月26日(星期五)公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網。

臺北市將於115年5月25日至29日舉辦「第2屆首都盃國際技能競賽」,持續推動國際交流與技職教育發展,邀請國內外選手齊聚競技,讓學生近距離觀摩多元技能展現,深化技職人才培育與城市交流能量。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亞洲技能競賽睽違30年在台主辦 北市邀師生觀賽抽Switch 2等70組大獎

中美館首屆國際論壇登場 10國藝術機構共創友善文化場域

中美館首屆國際論壇登場 10國藝術機構共創友善文化場域
中美館首屆國際論壇登場 10國藝術機構共創友善文化場域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試營運期間透過多元藝術與閱讀活動為開館暖身,邀請市民提前感受嶄新文化場域的魅力。臺中市立美館今(15)、明二日舉辦「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作為試營運壓軸活動,邀請來自10個國家,共12位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館長、策展人及專家學者等擔任發表人,深入探討新興文化場館如何透過跨領域專業合作與包容性高的藝術實踐,串聯國際與在地,回應當代社會議題並推動城市文化發展。

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致詞

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時表示,台中市以「文化城市」作為核心定位,近年更積極推動公共文化建設與文化場館更新,期盼藉此提升城市美學與國際能見度,而台中綠美圖的落成啟用,正是打造國際級文化城市的重要里程碑,期待透過交流與教育實踐,持續豐富市民的藝術生活與創造力。

文化局說明,台中綠美圖由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是全台首座以「藝術×閱讀×公園」為核心概念的複合式文化場域,建築由享譽國際的SANAA事務所(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力求打破場館與城市的界線,使文化空間更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並成為促進跨域對話與激發公共參與的重要平台。因此,試營運期間特別舉辦首屆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一座創新跨域的文化場館發展可能。

中美館館長賴依欣引言

文化局表示,首屆國際論壇以「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為題,回應綠美圖的核心精神,凸顯文化機構作為多元觀點與跨域能量交會的樞紐角色,將聚焦四大核心議題,包含「與城市共生的美術館」、「藝術與閱讀交會的創新可能」、「藝術作為共融對話的橋樑」、「美術館延伸的遊戲森林」,不僅回應國際文化發展趨勢,也呼應綠美圖未來的營運策略,涵蓋美術館與城市共生的關係,以及美術館作為促進社群交流、文化共融與體驗學習的平台角色,引領與會者一同思索當代文化場館的多元定位與發展,並進一步拓展社會永續與文化共融的想像與實踐。

文化局指出,此次論壇共邀集來自全球國內外的12個重要藝文機構,包含德國包浩斯德紹基金會、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挪威新國家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與新北市美術館等機構代表,分享各地在文化建設、藝術教育、多元共融與跨域合作上的寶貴經驗,並以多元視角回應全球文化場館所共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國內外講者參觀綠美圖

最難得的是,許多台灣在地藝文機構、基金會及藝術空間也積極地與講者進行會場外的交流,期盼深化台灣與世界各地文化機構的交流,也開啟未來跨國展覽、教育計畫與藝術交流契機。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未來綠美圖將不只是展示藝術的空間,更將成為市民共享知識、交流思想與孕育創意的生活平台。同時,中美館也會以此次論壇參與館舍的經驗作為發展參考,朝跨域合作、教育推廣與社會共融等方向前進,並持續推動與國內外文化機構的合作,使綠美圖成為連結台中與世界的文化樞紐,開啟城市文化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歡迎民眾關注中美館官網( https://www.tcam.museum )或臉書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精彩活動。

「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參與者大合照

今日論壇活動,副市長黃國榮、文化局長陳佳君、中市圖館長曾惠君、中美館館長賴依欣;國內外講者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國立台灣美術館副研究員吳麗娟、包浩斯德紹基金會總監Barbara Steiner、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Suzanne Cotter、現代兒童圖書與藝術博物館館長盧廷玟、Zoom兒童博物館館長Andrea Zsutty、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文化發展與電影部總監Emmanuèle Payen-Wouts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首席策展人山田晃子、荷蘭國家博物館近用與共融專案經理Manouk Oord、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社區近用組副主任Alicia Teng、挪威新國家美術館策展人Guri Guri Henriksen、挪威新國家美術館策展人Per Odd Bakke;友好館舍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副館長蔡明君、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毓繡美術館策展人謝瓊儀等人也共襄盛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美館首屆國際論壇登場 10國藝術機構共創友善文化場域

彰化縣社區暨各級學校童軍女童軍聯合大露營  400人熱情參與

彰化縣社區暨各級學校童軍女童軍聯合大露營 -400人熱情參與
彰化縣社區暨各級學校童軍女童軍聯合大露營  400人熱情參與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彰化縣114年社區暨各級學校童軍女童軍聯合大露營」於11月14日至16日在溪州公園熱鬧登場,15日上午舉辦童軍大會式,彰化縣長王惠美親臨校閱,與來自全縣童軍團的學員交流勉勵。本次活動約有278名童軍夥伴及122名工作人員參與,從搭帳、炊事、工程架設到團隊默契挑戰,充分展現童軍特有的活力、自信與合作精神,營地中隨處可見夥伴相互扶持、齊心完成任務的身影,氣氛熱情又充滿友誼。

王縣長表示,童軍教育最可貴之處,不在課本,而在「做中學、學中做」。從搭帳、繫結、炊事到團隊討論與分工合作,每一步都是扎實的歷練。孩子們在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是技能,更是在面對挑戰時如何冷靜思考、互相支持,並勇於承擔責任。這些能力,將成為他們走向未來的重要養分。
本次大露營更將生活技能、環境永續、人際互助與社區參與等元素融入課程,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童軍夥伴在自然環境中,以雙手實作、以眼睛觀察、以心彼此理解。期許每位孩子都能學會分享、學會付出,並在未來成為能照亮他人的力量。

本次營隊亦舉行「童軍工程架設實作競賽」頒獎,童軍夥伴以繩結技術、架構穩定性與整體造型展現訓練成果,每件作品皆展現團隊創意與合作默契。同場並表揚取得國花級、長城級、獅級章及木章等不同階段成就的優秀夥伴,肯定大家在童軍歷程中的努力與投入。王縣長期勉所有獲獎夥伴持續精進所學,並將童軍精神落實於日常生活與社會服務,讓善意與行動持續在家園中擴散。

教育處表示,近年來縣府與童軍會及各校共同推動童軍教育扎根,包括鼓勵成立童軍團、加強領袖與服務員專業培訓,以及將童軍活動結合地方文化、自然環境與公益行動,逐步擴大參與人口與教育能量。在快速變動的時代,重要的不只是知識,而是面對挑戰是否具備勇敢行動、團隊合作與關懷服務的精神,而童軍教育正能培養這些關鍵能力,縣府將持續全力支持。

王縣長最後感謝所有校長、師長、領袖、服務員及志工夥伴用心陪伴與帶領,使孩子們能在安全且充實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期盼每位童軍夥伴都能把這次大露營的回憶化為心中的能量,帶著勇氣、友誼與責任,回到日常生活中持續發光,共同為「美好彰化‧希望城市」累積更多善的循環。

圖/取自彰化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彰化縣社區暨各級學校童軍女童軍聯合大露營  400人熱情參與

華梵大學助理教授吳軒慧當代書畫個展 宜蘭市圖開幕茶會僧俗雲集

華梵大學助理教授吳軒慧當代書畫個展 宜蘭市圖開幕茶會僧俗雲集
華梵大學助理教授吳軒慧當代書畫個展 宜蘭市圖開幕茶會僧俗雲集

墨新聞|記者潘明賜/台北報導

《Re: Milieu / 書寫遷徙:風景之書》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助理教授吳軒慧博士個展,今(15)日在宜蘭市立圖書館城東藝廊展場,隆重舉行開幕茶會,有300多位僧俗到場共襄盛舉,包括: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和尚、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宜蘭市長陳美玲(秘書陳明憲代理)、宜蘭市立圖書館長李玉惠等貴賓,齊聚一堂,場面相當熱鬧。

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和尚(左)致贈吳軒慧博士(右)聖嚴老和尚墨寶。(記者潘明賜攝)

新任中華佛教書畫藝術學會理事長吳軒慧,為兩岸知名書法篆刻大師、華梵大學佛藝系暨圓光佛學院助理教授吳大仁的愛女。吳軒慧是華梵大學美術系畢業、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碩士,留學法國8年,擁有法國第一大學藝術學博士及美學與造型藝術雙碩士學位。

這次吳軒慧個展展出22幅水墨作品,包括:書法6件、繪畫16件,皆為嘔心瀝血經典佳作。其中3組雙聯幅水墨畫《想像之鄉:返鄉視角下的遷徙書寫I,II,III》為主視覺作品。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紛紛駐足觀賞,讚嘆頗有無可言喻的意境。

吳軒慧博士(右)致贈宜蘭市公所秘書何明憲(左)親書長幅《心經》。(記者潘明賜攝)

在開幕茶會上,宜蘭市公所秘書何明憲引言、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和尚以佛教「出離心」為切入點,指出吳軒慧的創作具有回返本真面目的精神氣質。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則從色彩學角度談及其作品的細膩、淡雅與內涵豐富,並在「有相」與「無相」之間建構層次分明的視覺張力。隨後,教務長簡江儒與佛藝系主任陳俊吉教授相繼致詞,肯定吳軒慧於當代書畫領域的突出成就,並盛讚她留學法國、融通中西的深厚底蘊。其作品技法虛實兼備,並展現中華文化的精神脈絡,被視為藝術界備受期待的明日之星。

吳軒慧致詞指出,「Re:」代表著一種回應的姿態,既是對過去的回信,也是對當下世界的重新思考與期盼。法文「Milieu」比字義上的「環境」更具深遠。早期她的作品以變形山水和自然為主題,探討人文心境和禪意美學。留法的經驗讓她穿梭於多重地理與文化脈絡、氣候變遷與地緣張力,到生態倫理的研究,也逐漸意識到「風景」是一種由感知生成與世界互構的景觀。

果東和尚、吳軒慧博士、吳大仁大師與貴賓合影。(記者潘明賜攝)

吳軒慧說:「返台後,我將原本關於環境與身體的對話延伸到城市景觀。都市擴張與氣候劇變的現實,使我在創作中重新審視風土作為情感與記憶交織的場域,那看似靜止的山水,實則在流動中書寫遷徒與不確定的詩意。」

吳軒慧特別強調,其中3組雙聯幅畫為主軸。創作靈感來自於2024年參與蘭陽媽祖海巡與陸巡遼境經驗·這段身體性的行動,延續了在法國的研究:「行走」與「書寫」的脈络,筆跡在紙上流動,線條以不同節奏穿越紙面,如同身體在地景中的行進。

吳大仁大師(右三)、吳軒慧博士與圓光禪寺敦親睦鄰書法班學生合影。(記者潘明賜攝)

針對3組雙聯幅畫的意涵與蘊含的繪畫張力,吳軒慧解析說:「整體架構以「出海、繞島、回港」為引導,聚焦於時間、空間與身體感知的滲透,筆勢的懸置與呼吸、筆痕在重疊與節奏之間交織。吳軒慧期望觀者在觀看的同時,能感受到線條在紙上流動、交織的書寫過程,因為這些都是環境、記憶、時間共生的節奏,也是風景自身生成的軌跡。」

吳軒慧的書畫可謂家學淵源,受其父吳大仁大師薰陶甚深。吳大仁的書畫與篆刻集國內3大名家(三岳書法篆刻大師)之大成,即王宗岳、王北岳與翁文煒(字鎮岳)等3人。虎父無犬女,吳軒慧盡得乃父真傳,精通傳統書法、當代書畫與篆刻,作品均為經典之作。

吳軒慧博士書畫個展海報。(記者潘明賜攝)

今日參加開幕茶會的僧俗,除了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和尚、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吳大仁大師伉儷之外,尚有華梵大學教務長簡江儒、佛藝系主任陳俊吉、宜蘭區公所秘書何明憲、彰化縣政府衛生局秘書林慧姿、溪湖鎮公所秘書楊定欽、聖心診所所長黄寶凱、茶道教授吳秀真、吳千惠老師、攝影家陳英俊、準提精舍負責人吳登諺、江芷霖、精舍住持心慧法師、照果法師、宜蘭市民代表林飛身、宜蘭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鄒森均、藝術家游樹林、賴棟材,以及吳大仁大師的圓光禪寺敦親睦鄰書法班4位學生、華梵大學10位學生…等人。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華梵大學助理教授吳軒慧當代書畫個展 宜蘭市圖開幕茶會僧俗雲集

楊文科返母校中國科大60週年校慶 分享求學回憶勉勵學子愛閱讀

楊文科返母校中國科大60週年校慶 分享求學回憶勉勵學子愛閱讀
楊文科返母校中國科大60週年校慶 分享求學回憶勉勵學子愛閱讀

墨新聞|記者姚霞芬/新竹報導

新竹縣長楊文科今(16日)出席「中國科技大學60週年校慶‧六十傳承 百年榮耀」活動,曾就讀中國科技大學前身中國市政專科學校的楊文科,特別到場祝賀母校生日快樂,楊縣長致詞時除了肯定中國科大作育英才一甲子卓越貢獻,也特別勉勵孩子愛閱讀,強調人要上進就要先讀書,並分享竹縣人口持續成長,近年對教育大幅投入,持續為學子提供優質求學環境。

縣長楊文科致詞開頭就直呼「我愛中國科大」,他說今天不只以縣長身分參加,也以校友身分來參加,盼大家與這份60年榮耀,一起沐光而行。他是第二屆考進學校,掃過學校廁所,也在圖書館擔任工讀生直到畢業,圖書館的書他幾乎都看過,創辦人上官業佑每個假日都會來學校,上官業佑最喜歡看新聞天地及傳記文學,讓他當時也有所啟發,對讀書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

同時楊文科也勉勵學子閱讀,他強調鳥要高飛必須先振翅,人要上進就要先讀書。而且創辦人上官業佑當時時常邀請國內非常有名的權威人士為學生演講,令他印象深刻。

楊文科提到,學校校訓「公、誠、廉、勇」非常棒!要為公就必須要去除「私」,你要用「誠」去掉「賄」,然後用「廉」去「貪」,「勇」則是必須要有堅定意志。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力以赴。

楊縣長進一步分享新竹縣近年來穩健發展的成果。他表示,產業經濟繁榮帶動就業機會,吸引大量人口移入,中國科大所在的湖口鄉,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鄉;而全國人口最多的鎮,則是竹東鎮;這個月內,竹北市就要超越彰化市,成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縣轄市。新竹縣即將成為鄉鎮市人口三冠王!

教育局也指出,中國科大近年來在設計與觀光休閒等專業領域表現亮眼,像是學校有兩位同學分別獲得「2025德國紅點設計獎」以及「2025日本國際亞洲餐飲挑戰賽」金牌,充分展現中國科技大學的專業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教育局提到,縣府施政以「教育」為重中之重。教育預算每年都是總預算中占比最高的,且逐年增加。在新竹縣議會正在審議的明年度預算中,教育方面的預算編列高達191.06億元,佔總預算40.52%。這項數字相較於7年前的97.86億元,成長約95%,幾乎是翻倍成長。

面對人口成長帶來的就學需求,縣府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多項重大教育建設,包括新建校舍有嘉豐國小、文興國小、文興國中、勝利國中。擴建校舍有二重國小、松林國小。並推動高中五大方案,新設縣立竹北實驗高中(明年招生)、湖口高中完成遷建、六家高中改建增班、設立自強高工,以及文興改制為完全中學。

楊文科指出,縣府為營造更多書香味,盼打造「富而好禮」的一個社會,所以興建總圖書館及美術館,提升人文素養,持續為新竹縣未來30年發展打拚,也期待更多畢業校友投入新竹縣建設為科技發展盡一份力量,今天非常高興參與60週年校慶,希望學校跟縣府一起努力,讓百年榮耀繼續傳承創辦人上官業佑的精神,祝校運昌隆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楊文科返母校中國科大60週年校慶 分享求學回憶勉勵學子愛閱讀

推動城市品牌!嘉市「優木良品」成果展 融合設計、文化與永續

推動城市品牌!嘉市「優木良品」成果展 融合設計、文化與永續
推動城市品牌!嘉市「優木良品」成果展 融合設計、文化與永續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由嘉義市政府推動的「優木良品」木產品創新研發暨品牌認證計畫,今年已邁入第四年。今(16)日市府嘉義市有事青年實驗室舉辦成果展,以「優木良品點亮生活」為主軸,副市長林瑞彥代表黃敏惠市長出席頒發認證證書與得獎者並期盼透過設計、文化與永續的結合,讓嘉義市的城市品牌精神持續發光。展出作品匯聚全台精湛木工藝與創新設計,結合設計與實用性,展現木製品在現代生活中的無限可能

林瑞彥表示,嘉義是一座可以「實驗、實踐、實現」的城市「優木良品」計畫推動至今,已串聯超過100家品牌,從大型企業到創作工坊與個人設計師,年來共認證222件木製產品這項計畫不僅是嘉義木都文化的延伸,更是將傳統木業轉化為現代生活美學的實踐。林瑞彥特別感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國產材,讓更多設計者能將創意真正轉化為產品未來期待傳統工藝能與現代生活美學持續結合,形成具備文化厚度的木藝能量,讓「優木良品」計畫延續推展,創造嘉義木都文化的新高度。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優木良品」不只是品牌,更是一場木產業振興、木文化擴散的行動,嘉義市作為臺灣木都,肩負推廣木文化與傳承工藝的使命。本次展覽展現出當代對木藝的創新想像與在地連結,也象徵嘉義邁向「木都3.0」的新階段。未來將持續整合設計、教育與產業資源,推動更多跨界合作,讓嘉義的木文化從城市延伸到生活每一處角落,成為點亮生活的永續力量。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啟雄教授肯定嘉義市推動「優木良品」認證的政策遠見,並表示,由公部門主持認證更具公信力,能協助消費者辨識真材實料、避免以貼皮充當實木等誤導,也使通過評選的木作產品在設計、品質與價值上獲得提升。陳啟雄教授強調,認證計畫不僅帶動國產材應用、推動木藝創新,未來各界共同努力下,相信台灣木產業將持續振興、向永續發展邁進。

本次展覽最大亮點之一為「木產品認證」,今年共有59件優秀木產品通過「優木良品」認證,涵蓋家具、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多元類型,由32組品牌共同參與,充分展現臺灣木工藝的多樣風貌與匠心價值。每一件作品都體現設計者對自然材料的尊重與創新詮釋,從手感、造型到功能,傳遞出木質生活的溫潤美學。本次新增「評審特別獎」,由路力家器具「飛燕 Fly HIRUNDO」、Umami溪畔單椅 Yy chair」、微一設計「臺灣候鳥-燕鷗擺飾」、eguchitoys送子鳥」獲得審查委員一致肯定選為本年度評審特別獎產品,透過木產品點亮你我的生活。

另一亮點「木產品創新研發競圖」融合木產業與木教育深化,辦理創新研發競圖徵選比賽,吸引多所大專院校與設計團隊踴躍參與。以嘉義市在地文化為設計命題,參賽者透過創意思維與專業技術,競逐具城市語彙的木產品設計。最終遴選出23件具代表性的創新作品金獎「格律」獲獎者為劉珈睿,銀獎「荷隅」獲獎者為翁妤瑄,皆來自以家具工藝技術聞名的公東高工家木工科,學生首度參與優木良品競圖即獲得亮眼成績銅獎木語嘉音」獲獎者為鍾立愷,來自微一設計的設計師,透過童趣創意與聲響巧思,獲得本次銅獎獎項優選獎「阿里山之心」、「行雲」、「在海拔1000公尺的味道」、「米粒1、米粒2」、「+1凳」;佳作「ㄅㄨㄅㄨ面紙盒」「回嘉小火車」、「鑾影」「杉氣山氣」、「來一碗嘉義」、「嘉福小守」「聲鴞」、「蒸氣煙囪杯子組」、「阿里朝聲(黑膠唱片展示架)」、「調味列車」、「阿里山磁吸名片夾」、「嘉意盤」、「波條椅」、「格嵌」「森意木光」23件獲獎作品,7所大專院校高中職與7個設計品牌帶來精彩創作從嘉義城市特色、材質應用到造型語彙,充分展現木藝工法與生活設計融合的多元風貌

除了優質的產品,今年「優木良品」更跨出展覽場域,進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拓展實際展售通路,並參與新光三越「木質生活展」,以沉浸式體驗與多重感官呈現方式,透過實際展會讓木產品走入生活透過設計導向與品牌推廣,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也讓更多臺灣優質的家具工坊與創作者被看見,為木藝產業開啟新局。

2025「優木良品」木產品創新研發暨品牌認證計畫成果展114年11月15日()127(),於嘉義市有事青年實驗室展出,歡迎民眾蒞臨參觀,更多展覽活動訊息請至優木良品臉書粉絲專頁及活動網站查詢

2025「優木良品」木產品創新研發暨品牌認證計畫成果展

展覽期間114年11月15日()127()

展覽地點:有事青年實驗室(嘉義市西區友忠路294號)

開放時段:星期三~四 10:00–20:00;星期五~日 08:30–17:30

優木良品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iayiwoodproducts

優木良品官方網站 https://chiayiwood.com/

嘉博館網站https://museum.chiayi.gov.tw

嘉博館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ymmuseum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推動城市品牌!嘉市「優木良品」成果展 融合設計、文化與永續

信仰成舵 文化匯聚 客家精神共築神岡文化盛典

信仰成舵-文化匯聚 客家精神共築神岡文化盛典
信仰成舵 文化匯聚 客家精神共築神岡文化盛典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為發揚神岡客家文化及開拓史,台中市政府客委會及神岡區公所攜手合作於昨(15)日在神岡區無極天元宮旁空地,盛大舉辦「2025 神岡文化季—女神領航 客勇齊行 煞猛打拚」,吸引超過3,000名市民與信眾參與活動,透過客家人文傳承與多元藝文演出,共同打造一場兼具文化厚度與城市溫度的年度盛典。

瓊瑢舞蹈團舞出客家新活力,為晚會展開序幕

晚會隨著星光亮起,農田裡也傳出了的喧鬧,由高亢的歌聲與濃厚的信仰交織成客家盛宴,金曲歌王-許富凱、台中溫暖女力-魏嘉瑩、經典流傳-南方二重唱、熱血Hakka台灣首支客家龐克樂團-粹垢TRAEGO樂團、長青爵士-松宥大樂團及在地傑出演藝團隊-瓊瑢舞蹈團(客家舞蹈)等,藉由多元演出陣容,串連不同年齡層與族群的情感記憶。從舞出在地人文、情感吟唱、流行節奏,呈現百變風格的舞台能量,表演藝術成為跨世代共賞、跨文化共鳴的橋樑。期盼以聲為橋,以樂為心,讓音符串起在地記憶與情感認同。

活動邀請冠軍甜點師帶著民眾一起製作好玩又好吃的媽祖翻糖蛋糕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致詞表示,神岡的文化力量來自土地的歷史、信仰的堅韌與居民的熱情。多元族群文化是神岡人文發展的基礎,媽祖信仰更像是恆久以來守護這片土地的母親。活動緊扣信仰與人文元素,相信是城市推動「文化治理」的良好示範,也是了解地方文化價值、提升民眾參與及信仰、展現在地人文環境教育。

粹垢TRAEGO樂團,展現熱血客家龐克精神

客委會副主委魏瑞伸說明,神岡早期由客籍先民張達京拓墾而起,後因與其他族群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客底文化」。今年特別將此脈絡融入活動之中,使在地「人文發展史」得以在節慶藝文中,被重溫與複習,以提升整體社會對多元族群的認知,增進交流互動模式,展現在地文化多樣性與豐富性,讓多元族群共存共榮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我們日常中的亮麗風景。

崧宥大樂團將經典客家歌謠編成組曲重新演繹

神岡區長梁益明補充,今年神岡文化季壓軸以「戰艦」作為象徵意象,寓意信仰是舵、文化是帆、人民是力量之源;一早的無極天元宮遶境祈福揭開序幕,由萬興宮、瞻雲宮、神岡新和宮、穎德宮、順濟宮及在地香陣組成獨具特色的六宮廟媽祖同行的祈福隊伍,以步行與車遊方式遊庄、沿途家戶齊備香案的傳統儀式凝聚城市情感。

小丑秀吸引許多小朋友及家長駐足圍觀

客委會表示,客家文化是神岡人文底蘊的根基,這次活動以土地記憶在生活中重生為主軸,規劃「女神糧倉」與「Hakka 藍・Hakka木・Hakka 米」等手感體驗區,風鼓機操作、藍染布巾、木工手作、吹海螺等互動方式,引導民眾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生活智慧,讓市民朋友有機會親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爺孫一同親手製作客家藍染手巾,成品十分美麗

昨日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楊瓊瓔、經發局長張峯源、客委會副主委魏瑞伸、民政局副局長陳寶雲、文化局專委潘美君、市議員羅永珍、神岡區長梁益明、潭子區長劉汶軒、天元宮主委王仁男、市議員徐瑄灃、周永鴻、蕭隆澤、吳呈賢、吳建德、賴朝國均派代表出席參與盛事,共同為今年神岡文化季畫下圓滿的句點。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信仰成舵 文化匯聚 客家精神共築神岡文化盛典

扎根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紙風車中市霧峰國小演出《寶莉回家》

扎根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紙風車中市霧峰國小演出《寶莉回家》
扎根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紙風車中市霧峰國小演出《寶莉回家》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與財團法人台中市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2025台中親子藝起來」,邀請紙風車劇團昨(15)日下午在霧峰國小演出《寶莉回家》,此次為系列活動的第三場大型公演,吸引近3,000名觀眾一起度過溫馨午後。

颱風家族慶祝寶莉成年禮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紙風車劇團長年深耕兒童劇場,以創意與想像力啟發孩子的藝術感受力,此次演出《寶莉回家》除了展現台灣多元文化面貌,也呼應台中市政府推動「藝術扎根」的理念,讓親子能夠在校園裡輕鬆親近表演藝術,感受藝術與生活的融合,讓文化美學深入市民生活。

文化局說明,《寶莉回家》故事從「桐花島」的缺水危機出發,小男孩與動物朋友在森林裡遇見迷路的颱風妹妹「寶莉」,他們攜手幫助寶莉回家;而颱風家族為尋找寶莉,意外為島上帶來災難。劇情以孩子的視角出發,透過幽默對白與生動表演,呈現島上居民面對天災的勇氣與智慧,傳達「敬天惜物、互助共生」的可貴精神。

水神與火神大混戰,現場小朋友歡笑不斷

紙風車劇團指出,此劇以真人與布偶同台演出,結合傳統與新創台灣歌謠、豐富的歌舞場面與互動式設計,讓觀眾席也成為故事的一部分。觀眾不僅是觀賞者,更是劇中的參與者;透過音樂、美學與文化象徵 ,讓孩子在歡笑中學習自然變化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文化局補充,11月好戲陪你度週末!「2025台中市傳統藝術巡演—明華園日字戲劇團《青陽大大爺》」將於11月23日於大里瑞和宮上演;首度邀請阮劇團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於11月29日盛大演出《仙人跳聚樂部》。更多活動訊息可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官網(https://www.culture.taichung.gov.tw/)及各文化中心、圖書館官網查詢。

女媧娘娘(大型偶戲)出面平息風波

昨日活動,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楊瓊瓔、市議員李天生、江和樹、文化局長陳佳君、霧峰區長張慶庸、霧峰國小校長葉聰信及在地里長皆到場,立法委員顏寬恒、市議員顏莉敏、林碧秀、林德宇、張芬郁、蘇柏興亦派員共襄盛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扎根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紙風車中市霧峰國小演出《寶莉回家》

日本「翡翠騎士」來了!12月登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日本「翡翠騎士」來了!12月登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日本「翡翠騎士」來了!12月登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市作為全最具代表性的「管樂之都」年12月19日登場的2025第33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將以國際級音樂盛會邀請全國民眾起來迎接歲+1。嘉義市政府今(17)日宣布,有「翡翠騎士」之稱的「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第二高等學校吹奏樂部將於今年12月來參與「2025嘉義市國際管樂節」,並在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及「320+1嘉義市城市博覽會永續願景館(嘉義市政府北棟大樓預定地)帶來震撼演出,展現日青春音樂交流的動人樂章。

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多年來致力推動「管樂之都」品牌,以音樂連結世界。今年能夠與文總合作,邀請日本頂尖高中樂團「翡翠騎士」再度來嘉,是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希望透過音樂的語言,讓世界看見嘉義、讓嘉義聽見世界,也讓更多青年在這座城市找到屬於自己的舞。」

本次嘉義市政府與中華文化總會攜手合作,特別邀請享譽國際的日本農大二高吹奏樂部來嘉義演出,為管樂節注入高水準的音樂能量。該團以整齊劃一的行進隊形與磅礡的音樂張力聞名,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高中吹奏樂團之一,曾在日本各項全國比賽中屢獲金賞,享有「日本高中吹奏樂界的金字招牌」美譽。日本農大二高「翡翠騎士」繼2023年登上中華民國國慶典禮舞臺後,今年再度來,預計於12月21日(星期日)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帶來全新創作劇碼,結合精湛演奏與爆發力十足的演出,將帶來震撼的視聽饗宴;演出結束後,團員們更將移師「320+1嘉義市城市博覽會續願景(嘉義市政府北棟大樓預定地),舉辦戶外快閃活動,以青春節奏與在地民眾零距離交流,共同吹響跨文化的友誼樂章。

文化局謝育哲局長表示,「2025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活動邁入第33屆,將於2025年12月19日至2026年1月1日盛大登場,今年邀請來自義大利、美國、瑞士、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哈薩克等地,共10國、16組國際團隊與音樂家齊聚嘉義,辦管樂踩街嘉年華、大型晚會室內外音樂會、周邊巡演等超過90場演出。

市府文化局表示,12月21日「翡翠騎士」在嘉義市音樂廳的正式演出將於12月初開放售票,而「320+1嘉義市城市博覽會永續願景館前廣場快閃活動開放民眾免費觀賞,邀請全國樂迷共襄盛舉,一同見證日本高中吹奏樂的震撼魅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日本「翡翠騎士」來了!12月登嘉義市國際管樂節

演藝圈暖心之舉!白冰冰宣布「佣金減半」親解約 子弟兵樂喊「我愛妳」

演藝圈暖心之舉!白冰冰宣布「佣金減半」親解約-子弟兵樂喊「我愛妳」
演藝圈暖心之舉!白冰冰宣布「佣金減半」親解約 子弟兵樂喊「我愛妳」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綜藝大姐大白冰冰提攜後輩不遺餘力,近來她有鑑於子弟兵演藝工作辛苦,還得斜槓賺錢才能養活自己,決定送給大家一個年終大禮,將旗下藝人的合約全部收回,將抽佣成數減半,她有感而發地說:「我看到他們為了生活這麼辛苦,很捨不得,我又不缺,幫別人也是幫,為何不幫自己人。」

演藝圈不景氣,很多新人都苦哈哈,演藝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得兼職才能養家,因此白冰冰決定自降抽成,讓藝人可以增加收入,會讓她有這個想法主要是看到旗下藝人陳思瑋,除演藝工作,還得當木工賺錢才能扛家計,「我的抽成本來就比別的經紀公司低,但能讓藝人多點收入,我是願意的。」

白冰冰提到,陳思瑋為了去參加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總決賽,請了半個月的假,以當木工一天有3000多的薪水,少了逾4萬5千元的收入,「他和老婆都要賺錢才能支付房租和兩個小孩的保母費,幸好他最後有拿到世界冠軍,有了獎金可以貼補家用,要不然參加比賽其實要冒著入不敷出的風險。」陳思瑋讓白冰冰動了降抽成的念頭,但她又不能只獨厚他,因此決定一視同仁讓旗下藝人「台一線」東諺、阿玟、明亮、蔡亞露、Give me five少女隊都享有同樣待遇,日前便趁著錄制民視《超級冰冰Show》時公布這個消息(https://youtu.be/lNQHqWoCPU0?si=4W-NO9boypVq10wq),大家聽了非常開心,直呼「冰冰姐,我愛妳,我們要簽一輩子」,也讓其他藝人很羨慕,直呼「冰冰姐要不要簽我?」

圖:白冰冰(左)很喜歡蔡亞露的唱跳表現。照片提供/長興影視

白冰冰經營經紀公司,最大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因為她惜才,不想讓有才華的人被埋沒,今年她為了幫子弟兵出唱片,還花大錢買8點檔的主題曲做宣傳,花了上千萬元台幣,根本無法回本,但她還是願意這麼做,就是想讓大家聽到他們的歌。

白冰冰想起自己出道時,當時尚未有經紀人制度,一般都是星媽幫忙,而她則是一人闖天下,辛苦了18年,直到37歲那年唱了〈唱抹煞〉才走紅,白冰冰回憶當時「我這首歌是撿來的,有人不唱,才輪到我頭上。當時還上不了電視,只能去夜市打歌,很多攤販看了很心疼,還幫我叫賣,讓我很感恩,是因為很多貴人的幫忙,才有今天的白冰冰。」

白冰冰平常就有在做善事,除了白曉燕基金會,私下自己也長期資助南投阿尼色弗育幼院,並捐助蓋了教室,育幼院感謝她將教室取名為「牧燕之家」。今年70歲的白冰冰說:「人生70才開始,我日行一善,平常都有在做善事,何不對自己人好一點,所以我決定把大家的合約都收起來重新簽約,讓大家都開心。」

圖:南投阿尼色弗育幼院將白冰冰捐贈的教室命名為牧燕之家。照片提供/長興影視

照片、影片提供:長興影視

影片:https://youtu.be/lNQHqWoCPU0?si=4W-NO9boypVq10wq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演藝圈暖心之舉!白冰冰宣布「佣金減半」親解約 子弟兵樂喊「我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