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民眾張女士在去年10月前往布袋衛生所接種新冠疫苗,候診時蔡護理師主動上前進行衛教宣導,鼓勵民眾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民眾檢查後發現異常,經轉介至臺中榮民總醫院確診為原位癌並及時治療,最終順利康復。
衛生局說明,不少民眾因平日工作忙碌而忽略自身健康,反映許多人「沒時間、沒症狀就不篩檢」的心態,布袋衛生所推動「在地安康」計畫,將癌症篩檢融入日常疫苗接種服務中,張女士在衛生所主動邀請之下完成大腸癌篩檢,不僅發現原位癌,也順利治療康復。
如今確診滿一年,張女士開心表示,自己很幸運,因為護理師專業且多一步的關心,讓自己及早發現狀況,治療過程也很順利,已完全恢復健康,並重返崗位工作。
張女士今日與蔡護理師在候診區感動重逢,兩人互相致意的畫面溫暖人心。張女士更主動向其他候診民眾講述自己的故事,鼓勵大家利用衛生所資源篩檢。
布袋衛生所黃嘉文代理主任指出,這位民眾的故事是衛生所同仁努力催檢最好的回饋,不僅拯救一個生命,也讓更多人正視篩檢的重要性。
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大腸癌發生及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趨勢,呼籲45-74歲民眾,40-44歲具家族史民眾每2年一次完成糞便潛血檢查,可在行動醫療巡迴、社區癌篩設站完成檢查,或至國民健康署資格審查通過之醫療院所受檢,相關訊息可至衛生局(所)網站或臉書粉絲團查詢,或洽嘉義縣各鄉鎮市衛生所或衛生局。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布袋衛生所整合疫苗接種與癌症篩檢 及早揪出大腸癌原位癌














































位於阿里山的來吉部落擁有豐富的鄒族文化與自然景觀,是體驗部落生活的絕佳地點,遊客可在「富足聖山市集」參加部落小農市集、品嚐鄒族風味料理,或與親友預約「浮誇圓盤烤肉」,享受滿桌山珍的共享盛宴。市集內也設有多項手作體驗,如木製山豬DIY、手洗愛玉與咖啡烘豆等活動,讓旅人將文化體驗融入生活,帶走溫度與回憶。不遠處的「得恩亞納永久屋聚落」以繽紛屋頂與合掌式建築聞名,是莫拉克風災後重建的象徵,被譽為「台版合掌村」,遊客可在此造訪鄒族家庭料理工作坊,品嚐「鄒族女人的私房菜」等傳統風味,感受重建後部落的生命力與人情溫度。
第二天的行程則推薦前往雲霧繚繞的「奮起湖」,這座山城以老街與便當文化聞名,遊客可漫步於懷舊巷弄間,品嚐阿里山在地美食、選購手工伴手禮,或前往「石棹步道群」感受自然魅力;步道以「茶、霧、雲、霞、櫻、愛」為主題,交織出最具阿里山意象的旅遊畫面。若想放慢腳步,也可造訪人氣茶屋—「佐一茶屋」以日式建築與山巒雲霧景觀打造儀式感餐飲體驗;「ZENGIN然井茗露」則以法式甜點與玻璃屋設計,讓旅人在雲霧間優雅品茗,靜享山城的寧謐時光。
文化觀光局指出,鄒族文化是嘉義最珍貴的文化資產之一。縣府近年積極串連部落、旅宿與觀光產業,推廣永續旅遊與在地文化體驗,讓更多旅客能透過實際參與,深入理解鄒族的文化精神與生活智慧。
嘉義縣將於12月6日至7日在逐鹿文創園區舉辦「2025嘉義部落旅遊節」,活動匯聚鄒族工藝、美食市集、文化表演與體驗活動,展現嘉義原鄉的多元風貌。
文觀局誠摯邀請全國民眾,在冬季走訪嘉義山林,親自走進部落、品味文化,體驗「吃在地、玩在地」的旅行樂趣,一同見證嘉義鄒族文化的活力與感動。更多旅遊資訊,請上「慢遊嘉義」粉絲專頁或加入「慢遊嘉義」Line@(@chiayitravel)查詢。
南投縣政府24日帶領本縣各級學校女童軍學生共100名,參與由南投縣女童軍會承辦的「114年度女童軍歲末敬老關懷活動體驗營」。活動上午分別前往清流部落及中原部落關懷據點,透過陪伴長者、互動交流及隊伍精心準備的才藝表演,為社區長者帶來溫暖與活力,共同營造歲末歡樂氛圍。
下午則安排至惠蓀林場進行環境教育體驗,學生在專業人員帶領下認識生態環境,並參與 DIY 活動,在大自然中學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透過戶外學習與體驗,學生不僅增進環境知識,也將童軍所強調的「健康生活」與服務精神延伸至自然關懷的實踐。
面對高齡化社會,推動青銀共融行動極具意義。童軍教育強調品格與服務,此次活動不僅讓長者感受到陪伴,也讓學生在付出過程中獲得啟發,促進世代間的理解與連結。縣府期盼未來能持續推動類似活動,讓更多學子參與,攜手打造更友善、更溫暖的南投。






講師房業涵以生動的案例與實務經驗,分享如何運用社群行銷與影像敘事提升內容吸引力,同時提醒聽眾辨識假訊息與網路輿情的重要性。現場互動氣氛熱烈,與會者紛紛表示收穫豐富。
活動最後,主辦單位也準備精美小禮與抽獎活動,為講座畫下熱烈圓滿的句點。縣府表示,未來將持續規劃多元化的公務與民眾講座,期盼透過知識交流與技能培訓,推動雲林縣邁向更具韌性與創新的新時代。














活動時間自114年12月3日起至115年1月16日止,嘉義縣共有68家美食店家及136處景點參與,由全民投票並在115年2月9日頒獎典禮揭曉前10大人氣美食及景點。
投票有機會抽中iPhone 17 PRO手機、75吋4K電視、阿里山英迪格酒店精品房一泊一食住宿券等大獎,還有嘉義縣長榮文苑酒店住宿券、嘉義鄒伙呷精選禮盒。115年1月2日將抽出首波獎項,2月9日頒獎典禮將抽出最大獎。
朵拉分享自己拍攝節目的經驗,過去到嘉義主要介紹美食,隨著更深入認識嘉義,發現嘉義各地都很美,布袋好美里的3D彩繪也讓人印象深刻,大家除了投票外還能仔細瀏覽投票網站,能認識更多嘉義景點。
翁章梁說,投票除了有機會抽中大獎,還能讓支持的店家登上嘉義縣10大美食及景點,明年3月燈會舉辦時將有全國各地的遊客湧入嘉義,投票結果可以讓遊客更有方向感,知道怎麼玩、怎麼吃。
翁章梁也指出,2026台灣燈會將在3月3日至3月15日於縣府前廣場舉辦,燈會以「點亮嘉義‧光躍台灣」為主軸,目前全力規畫主題燈區及特色展演,敬請拭目以待。
根據統計,嘉義縣有14,069戶新住民家庭,為普及新住民照顧服務,嘉義縣社會局自108年起,將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劃分山、海區,除透過專業社工進行新住民家庭關懷,另培植新住民成為通譯暨關懷員,運用其語言、同鄉關懷同鄉優勢,協助社工以家訪、電訪、到中心值班方式,共同關懷縣內新住民家庭。
嘉義縣政府結合內政部移民署經費挹注,辦理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山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位於民雄社福館,海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則位在朴子東石國中第二校區婦幼館。
截至11月,共培訓81位合格通譯暨關懷員。其中,服務年資超過三年且定期參與在職訓練的成員,晉升為資深通譯暨關懷員。他們不僅為嘉義縣的新住民家庭提供服務,更成為多元文化社區的推廣講師。透過故事講述技巧、簡報製作及跨文化議題探討等專業訓練,這些資深講師在結訓後,與新住民中心一同深入縣內各社區,推廣母國文化並分享自身生命故事。目前,已有21位多元文化推廣講師完成逾40場社區巡迴宣講活動。
社會局表示,透過社工專業介入、結合通譯暨關懷員與多元文化社區推廣講師服務,可讓民眾更了解新住民原屬文化,並使新住民與其家人看見跨文化婚姻家庭優勢,轉而消弭文化隔閡議題,也希望新住民朋友們在生活中有關懷需求時,可和新住民中心聯繫、及時獲得協助,使整體社會向共融、共好目標邁進。
員林地政事務所為提升同仁與志工在空間管理、辦公及居家整理的能力,特於19日(三) 辦理「收拾一次不複亂的秘密」教育訓練,藉由黃美琇整理師分享實務經驗,引導學員以系統化方式整理環境,透過簡化流程與建立聯想式收納邏輯,打造更有效率、更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空間。
本次課程以「整理四步驟」為核心,包括集中、挑選、分類、歸位等技巧,協助學員從明確設定空間用途開始,逐步檢視物品的重要性與使用頻率,並運用可行的操作模式讓環境維持整潔,讓整理不再流於表面,而是能真正改善日常行為模式。講師也分享常見收納迷思,如囤積不織布袋、重複購買、物品定位不明等問題,讓學員在生活中能以更輕鬆方式維持整齊。同仁與志工們課後皆表示收穫良多,不僅學到整理技巧,也更理解整理與生活品質、服務效率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