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9

2025年「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 堅守初心 香融兩岸

2025年「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堅守初心-香融兩岸
2025年「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 堅守初心 香融兩岸

墨新聞|記者朱小祿/綜合報導

《記者:朱小祿/漳州報導》114-11-24茶賽兩岸,香飄四海!2025年11月23日,第十五屆「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頒獎典禮在漳州科技學院體育館成功舉行。來自海峽兩岸500位茶農歡聚一堂,欣賞漳州科技學院學子的精彩表演,一同迎接兩岸鬥茶盛況的獲獎名單揭曉。其中180名茶農懷著做好茶的初心與茶和兩岸、合作雙贏的美好祝願專程從台灣趕來參加頒獎典禮。

等領導與天福集團創辦人李瑞河主席、總裁李家麟、副總裁李國麟出席頒獎典禮,揭曉獲獎名單並為獲獎茶農頒獎。天福集團顧問李勝治,漳浦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盧秀雲分別為頒獎典禮致辭。

本次茶賽共設白茶、大紅袍、紅茶、高山烏龍、鐵觀音、普洱大葉曬青茶、普洱熟茶、茉莉花茶八大品類。每一片參賽茶葉都是茶農傾心製作、力求呈現天人合一的作品。賽事嚴格按照國家茶葉審評標準,始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層層評選、優中選優。經過取樣、檢測、初審、復審等8項審評流程,再由兩岸22位行業頂尖的權威茶葉審評專家評審篩選,最終評出各茶類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一個及優質獎若干個,總計195個,獲獎率5%。其中,。獲鐵白茶組第一名、獲大紅袍組第一名、獲紅茶組第一名、獲高山烏龍茶組第一名、獲普洱大葉曬青茶組第一名、獲普洱茶熟茶組第一名、獲茉莉花茶組第一名。獲獎茶葉均由天福高價收購,天福以茶賽匯聚優質茶,為每一位愛茶人遴選珍貴好茶。

2025年「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由天福集團、漳州天福茶業有限公司、漳州科技學院主辦,天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福建省茶業協會、福建省茶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漳州市漳台交流協會、漳州市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漳浦縣茶業發展交流協會、廈門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分行傾力指導。

「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始於1994年,是天福集團創辦人李瑞河先生為鼓勵兩岸茶農做好茶、提高茶農收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而創設的鬥茶平台。31年來,天福集團始終秉承創辦人的初心,堅持舉辦茶賽。通過比賽,不僅搭建公司與茶農間高效順暢的產銷平台,為茶農創收致富添磚加瓦;也促進兩岸茶農交流互動,助力兩岸融合;更以良性競爭為驅動,激勵茶農不斷精進技藝,共同推動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年「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 堅守初心 香融兩岸

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證照 創造職涯發展先機

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證照-創造職涯發展先機
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證照 創造職涯發展先機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全球金融競爭加速,專業證照已成為職涯發展要件競爭力亮點。證基會將於115367辦理國際證照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測驗,報名期即日起至11523日,歡迎踴躍報考

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為國際認可之專業投資人員證照,尤其通行與歐洲和亞洲地區,美國國際風險管理師協會(PRMIA亦採認CIIA證照。CIIA證照分為初階及進階測驗,初階測驗無報考資格限制,試題採中文化選擇題,內容與財金相關系所所學相關,試題難易度約當財金大學四年級至研究所程度。而進階測驗內容包含許多實例及個案分析,應試者能測驗準備過程中提升投資管理能力若取得CIIA證照還能申請換發國內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資格,可說是一魚兩吃,不僅提升金融專業鑑別度,亦擴展個人國際移動能力

在國際金融市場快速變動與財富管理需求日增,企業對於具備國際認證、跨國視野的專業人才需求急速攀升,歡迎有志者踴躍報考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證照考試,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s://examweb.sfi.org.tw/CIIA/index.aspx

圖/證基會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CIIA國際投資分析師證照 創造職涯發展先機

「都更八箭」成效卓著 蔣市府3年引千億投資 都更案件數稱冠全國

「都更八箭」成效卓著 蔣市府3年引千億投資 都更案件數稱冠全國
「都更八箭」成效卓著 蔣市府3年引千億投資 都更案件數稱冠全國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蔣市長上任三周年以來,市府自112年起陸續推出「都更八箭」政策,成功引領臺北市邁入大都更時代。市府積極推動民辦及公辦都更,以「提供獎勵」、「公私協力」、「加速審議」等面向策略積極推動臺北市的都市更新。

都市更新處說,相較過去八年,近三年年均報核案件數倍增,占六都總和近6成,居全國之冠;且透過公私協力,引入民間資金投入近1,000億元,全面加速老舊社區更新重建,持續發揮效益。另「電梯加碼辦」自112年推動迄今,受理電梯增設補助申請78案,占歷年總申請案量(153件)5成以上,都市更新成果有感可見。

都市更新處說,相較過去八年,近三年年均報核案件數倍增,占六都總和近6成,居全國之冠。。[圖片都更處提供]

都市更新處表示,近三年都更重建報核案件數已達353案,年平均報核量高達117件,為過去8年的2.3倍,政府在把關民眾權益下仍推動相關程序加速都市更新審議速度,包括150/168專案,簡化審議、專人控管,100%同意案加速重建,讓民眾感受老舊社區快速換新、打造安居環境;在公私協力部分,全國首創公辦都更PRO,以公地活化、整宅輔導,到自助人助的三大主軸下,已啟動39案、完工6案,引進民間資金投入近1,000億元,其中整宅自112年起陸續推動,水源二三期、南機場單元三及斯文里二期等3案順利招商簽約,信維整宅第三階段模擬選配已於今(114)年11月達9成門檻,預計115年公告招商吳興二期半世紀老宅重建亦於今(114)年11月開工,面對整宅產權複雜及資金困難,市府始終陪伴住戶,推動整宅走向新生。

除以重建方式進行都市更新外,為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都更8箭中「電梯加碼辦」的整維政策,將補助金額提高至300萬元,推動加碼迄今,共受理78件申請案,其中本(114)年度申請案高達50件,創歷年新高。為進一步減輕民眾資金壓力,市府今年起調整補助機制,納入「分期請領補助款」措施,民眾可選擇於施工階段先行請領最高50%補助款,或於完工後一次請領全額補助,提供更彈性、友善之財務安排,有效降低民眾財務負擔。大型住宅社區增設電梯漸成風氣,越來越多住戶主動參與推動。以信義富台及永春富台社區為例,居民在熱心住戶及管委會的帶領下,歷經一年多的挨家拜訪與協調,成功凝聚共識,目前已核准14案(共140戶),未來預計再新增7案,展現市民自發參與、共創無障礙宜居環境的城市力量。

大型住宅社區增設電梯漸成風氣,越來越多住戶主動參與推動。

在蔣市長帶領的台北隊三周年以來,都市更新遍地開花結果,已由單點成線至面狀區域發展,如西區台北車站一帶歷史悠久且發展較早,近年市府大力推動都市更新,已促成公私開發案件齊發,大同區年均報核量高達過去8年的3.3倍,正逐步形塑臺北門戶嶄新面貌;在東區南港產專區一帶,過去以「家庭即工廠」的傳統工業型態為主,近年透過都市更新轉型為現代化創新產業基地,南港區累計都更案件面積高達45公頃,成功展現「黑鄉變潮城」的區域發展潛力;老舊城區都更案件亦大幅成長,其中萬華區近年均報核量亦為過去8年的2倍,顯現都更動能持續升溫。另受市府TOD政策推動,中山區捷運場站周邊更新加速,危老與都更核准量均為全市最多。展現臺北市東西軸帶、新舊市區同步發展、更新成果全面開花結果。

南港區累計都更案件面積高達45公頃,成功展現「黑鄉變潮城」的區域發展潛力。[圖片都更處提供]

展望未來,都市更新處重申,無論是民辦都更的量能提升或公辦都更PRO的階段成果,皆顯示臺北的大都更時代已全面展開。同時,市府積極鼓勵老舊建物於重建前參與整建維護,除了提升生活品質便利性、減少公共安全疑慮,亦能在過程中凝聚社區共識,為未來的重建做準備。臺北市將持續以大都更時代為目標,持續精進「都更八箭」政策,打造韌性、安全、宜居城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都更八箭」成效卓著 蔣市府3年引千億投資 都更案件數稱冠全國

改善行人安全 蔣萬安指示借鏡東京、首爾設護欄、強化教育

改善行人安全 蔣萬安指示借鏡東京、首爾設護欄、強化教育
改善行人安全 蔣萬安指示借鏡東京、首爾設護欄、強化教育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4)日主持臺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他在聽取交通局報告近十年臺北、首爾與東京行人A1死亡事故分析後表示,雖然臺北市的交通死亡事故與兩城市都呈現下降趨勢,但臺北市的下降幅度仍較小,他指示交通局等相關單位應評估兩城市設置實體阻隔設施如「行人護欄」、讓車輛駕駛人減速的交通設計等措施,教育局並應加強學生從小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臺北市長蔣萬安24日主持臺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他指示交通局等相關單位應評估兩城市設置實體阻隔設施如「行人護欄」、讓車輛駕駛人減速的交通設計等措施,教育局並應加強學生從小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蔣萬安表示,目前局處已經掌握幾個行人主要違規的熱點,包括松壽路、基河路、八德路四段以及內湖路一段,初步分析這些路段的違規態樣,確實可以透過設置實體阻隔來有效降低行人違規的情形,因此他要求交工處和新工處加速辦理現地會勘,並且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至於其他部分路段,例如忠孝東路四段、中華路二段等區域,因為違規的態樣不同,或是現地路型並不適合設置阻隔,就要由轄管的分局加強取締行人違規行為,同時也請區公所加強宣導,讓市民能夠更清楚了解違規穿越馬路的風險。等到各機關完成現地會勘,並提出具體改善期程之後,將由「安心行」計畫接續列管施工進度來確保改善措施能夠落實到位。

蔣萬安表示,交通局同仁在這次的會議當中提供了日本全國以及東京、首爾兩個大都會的A1交通事故比較資料,市府交通局已經據此初步整理東京、首爾及臺北的相關數據,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這三個城市在過去十年交通死亡事故都有下降,這是值得肯定的成果。但北市府也必須正視和東京、首爾相比,臺北不管是下降的幅度還是數字,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臺北市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安全的國際性都會。

蔣萬安表示,北市府也必須正視和東京、首爾相比,臺北不管是下降的幅度還是數字,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臺北市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安全的國際性都會。

蔣萬安在會報中也肯定松山分局的同仁在執行交通安全勤務上的辛苦,從辦理的情形來看,松山區前十大肇事路口的死傷人數,約占整體死傷人數的十分之一,這顯示松山區交通事故的地點相當分散,對警察同仁勤務安排和執法取締上,確實增加了不少難度,不過數據也看到,10月份松山區的整體死傷人數還是略高於去年以及過去三年的同期平均,尤其針對前三大死傷涉入的車種,包括機車、慢車和行人,希望大家持續努力,讓交通事故能夠真正下降,來確保市民的安全。

在A1事故方面,10月份共有8起,肇事原因包括行人闖紅燈、駕駛人超速,還有酒駕,這些違規行為都可以透過加強執法來有效的嚇阻,包括委員們在會中建議的增加見警率等,請警察局務必針對這些高風險違規的行為,加強取締以展現市府維護交通安全的決心;另外,值得肯定的是今年A1數據截至目前為止,都比113年同期有所下降,這是各局處各單位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年剩下最後一個月,也請各位道安同仁絕對不要鬆懈,務必持續努力,把交通事故降下來,確保市民的安全。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改善行人安全 蔣萬安指示借鏡東京、首爾設護欄、強化教育

施政三週年成績單 北市建築管理評比六項全國特優

施政三週年成績單 北市建築管理評比六項全國特優
施政三週年成績單 北市建築管理評比六項全國特優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蔣萬安市長施政邁向三周年,建管處持續以「市民有感」為施政核心,全力提升建築物安全與居住品質,推動成效獲內政部高度肯定。在全國六項主要考核,包括建照管理、施工管理、公共安全檢查、無障礙環境、公寓大廈管理、違建及廣告物查處等建築物生命週期關鍵評比,均拿下全國「特優」成績,展現臺北市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上的具體成果。

市長蔣萬安施政邁向三周年,建管處持續以「市民有感」為施政核心,拿下全國「特優」成績,展現臺北市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上的具體成果。

市民最關心的,就是老舊房屋更新重建與住得安心。建管處在危老重建推動成果居全國之冠,已核准超過1,138件危老重建計畫,全國第一。這背後是市府努力檢討法規、簡化行政作業縮短審查時間的成果,讓市民在重建路上走得更快速、省心。考量營建缺工現況,市府主動將111年至114年領得建照的工程期限延長2年,讓建商與民眾有更充裕時間安排規劃重建期程。新建工程施工方面,建管處修訂建築物委託審查規定,將原五成的比例擴大為八成以上建築工程須辦理結構外審,並對高風險深開挖,強制要求辦理住戶說明會,首創每月由專業公會全面檢查開挖中工地,從源頭開始全面守護鄰房與市民居住安全。

在建築物使用階段,「落實使用安全」是建管處的重點工作,為讓民眾在購屋或選擇居住時,可以一目了然掌握建物「健康狀況」,於今年首創在官網公開外牆安全、公共安全檢查申報、耐震能力評估檢查、地震紅黃單、海砂屋等列管建物,主動揭露大樓健康資訊,讓市民住得更安心。

「落實使用安全」是建管處的重點工作,今年首創在官網主動揭露大樓健康資訊,讓市民住得更安心。

在推廣社區自治方面,補助社區方案全面升級。老舊社區若首次成立並完成管理組織報備,除可獲最高8萬元補助基金外,共用部分修繕補助額度亦大幅提高,首次報備社區最高可補助達130萬元,建管處鼓勵住戶一起把社區公共空間照顧好,提升社區居住品質。

在遏止違建上,市府則展現鐵腕。除持續優先拆除影響公共安全的高風險違建,自114年7月起,強制拆除收費標準調漲約35%,以反映實際成本並加強嚇阻效果。更重要的是,市府串聯建管與地政資料,針對104年後領有使用執照的建物,若房屋過戶時未檢附「無違建證明」,建管處將優先派員查察,從源頭防堵新增違建,維護都市景觀與居住安全。

在遏止違建上,市府則展現鐵腕。除持續優先拆除影響公共安全的高風險違建。

在節能與永續推動方面,114年5月公告建築物能源耗用管制辦法,依法應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公私有新建建築物,建築能效應達1+級。配合市府「降溫城市」政策,建管處立即調整綠化相關規範,期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114年7月新修訂之綠化實施規則,首創導入「綠容率」、「等效綠覆面積」及立體綠化等規定,強化植栽遮蔭與建築節能,預計每年可增加約5萬平方公尺立體綠化設施及近1.5萬棵喬木,有助達成體感降溫2℃的目標。

114年7月新修訂之綠化實施規則,首創導入「綠容率」、「等效綠覆面積」及立體綠化等規定,強化植栽遮蔭與建築節能。[圖片建管處提供]

在無障礙環境推動上,建管處已連續四年蟬聯全國「特優」第一名。113年培訓超過 50 名專業建築物無障礙勘檢人員,共同執行本市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勘檢達 500 件,並完成 200 餘處場所的改善,包括無障礙室內外通路、出入口、昇降設備、樓梯及廁所盥洗室等設施,使其符合各項無障礙規範,協助長者與身心障礙者出入更便利無礙。

建管處虞積學處長表示,臺北市獲內政部六項「特優」肯定,是建管處落實建築物全生命週期管理的重要里程碑。透過推動危老重建與建照延長工期,加速老舊建築物重建;導入預防性公共安全機制,推動高風險外牆強制申報與強化建築工程結構設計及施工管理,再以分級裁罰提升執法效能。

健管處同時首創公開透明的「大樓健康資訊」,讓市民有完整知及選擇的權利。加上對綠能及無障礙環境的持續投入,以及從源頭遏止違建的管理作為,這些政策共同形塑出邁向宜居、永續、低碳城市的堅實基礎,逐步構築出高韌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管處希望,讓臺北市民不只「看得到改變」,更真正落實「住得安全、住得安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施政三週年成績單 北市建築管理評比六項全國特優

實現「安住宜居」 北市都發局三年社宅完工4,805戶

實現「安住宜居」 北市都發局三年社宅完工4,805戶
實現「安住宜居」 北市都發局三年社宅完工4,805戶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府都發局在蔣萬安市長施政三週年之際,積極實現「安住宜居」施政願景,都發局不僅在社會住宅的興建與入住量能上繳出亮眼成績,更從都市規劃層面,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打造更具韌性與舒適度的宜居臺北。

臺北市府都發局在蔣萬安市長施政三週年之際,積極實現「安住宜居」施政願景。[圖片都發局提供]

北市府說,都發局持續高效推動社會住宅興建,成果斐然。在蔣市長任內三年,北市社會住宅累計已開工共1,497戶,完工共4,805戶;115年預計開工2,456戶,完工1,975戶。其中指標性的西寧國宅改建案,已完成社宅綜合大樓初步規劃,預計115年搬遷及拆除大樓並於121年竣工,將可提供約1,000戶社宅及多元社福設施。

為實質優化社宅居住品質及管理機制,都發局積極推動社宅冷氣設備的優化與普及,讓住戶入住即可享有高品質且舒適的居住環境。114年度已有5處新社宅試辦冷氣以租代買方案,115下半年啟用之社宅將由住都中心統一租賃冷氣,而現在施工中及規劃中社宅則將統一採購裝設冷氣,在管理機制方面,都發局建置的「社會住宅統一登記平台系統」即將於114年12月底上線,開放民眾隨時登記社宅,強化市民申請體驗,回應申請社宅統一登記平台需求,大幅加速民眾申請社宅作業。並從115年上半年招租的培英及力行社宅實施,全面提升行政效率與便民服務。

為實質優化社宅居住品質及管理機制,都發局積極推動社宅冷氣設備的優化與普及,讓住戶入住即可享有高品質且舒適的居住環境。[圖片都發局提供]

為協助新婚、育兒家庭降低居住負擔,都發局積極拓展公有出租住宅的多元供給,將都更分回、公益設施捐贈等取得的住宅資源納入「幸福住宅專案計畫」,鎖定新婚2年內或育有0至6歲子女的育兒家庭出租,114年已入住共156戶,115年預計可再釋出43戶。此外,針對社宅內的育兒家庭實施租金加碼補貼,自112年6月實施迄今,已幫助多達1,214戶家庭,展現了蔣市長打造友善育兒環境的決心。

為協助新婚、育兒家庭降低居住負擔,都發局積極拓展公有出租住宅的多元供給,將都更分回、公益設施捐贈等取得的住宅資源納入「幸福住宅專案計畫」。[圖片都發局提供]

面對氣候變遷,都發局積極推動「體感降溫計畫」並進行多項法規改革。113年底公告「擬定『臺北市開發基地體感降溫專案』細部計畫案」,以提供立體綠化及連續遮簷設施免計容積等誘因鼓勵私部門參與綠化,114年5月發布施行「臺北市建築物能源耗用管制辦法」,114年7月修訂「臺北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同時,亦積極推動「遮陽傘計畫」,選定重要路口設置人工遮陽設施,打造都市「涼點」,預計115年上半年完成設計,市府透過法制與實踐並行,以期達成體感降溫2℃目標。

都發局持續從全市框架出發,推動處理跨行政區的都市發展課題,以「全市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重新檢討土地使用分區劃設合理性,確保都市計畫貼合實際發展需求,預計115年上半年辦理公展法定程序。此外,自TOD2.0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以來,迄今已有17件申請案,另為因應都市發展的變化,市府將啟動「TOD3.0計畫」,藉由檢討捷運場站周邊發展,並強化公益性,研議容積獎勵及基準容積調整機制,增加社宅多元取得方式,落實大眾運輸導向之發展理念。

蔣市長上任三年,都發局始終將市民的「安住宜居」放在首位,同時透過前瞻性的都市規劃,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打造一個兼具韌性與永續性的宜居臺北,讓臺北成為「人人有房住、出門皆舒適」的國際級城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實現「安住宜居」 北市都發局三年社宅完工4,805戶

慧聚天后宮乙巳年慶贊下元“秋報‧謝冬戲” 孫德聰:化解厄運,累積好運跟福氣!

慧聚天后宮乙巳年慶贊下元“秋報‧謝冬戲” 孫德聰:化解厄運,累積好運跟福氣!
慧聚天后宮乙巳年慶贊下元“秋報‧謝冬戲” 孫德聰:化解厄運,累積好運跟福氣!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記者江偉碩/綜合報導
農曆十月十五是傳統的下元節,可以說是中國的感恩節。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人們為了感謝上天賜予平安、豐收,也預祝來年能過好日子,都會集中在農曆十月到十一月這段農閒時間舉行祭祀,請來布袋戲、歌仔戲甚至啟建醮典來答謝天地,這個習俗也稱為“謝平安”、“謝冬”。昆山慧聚天后宮於11月21日至23日舉行2025慶贊下元“秋報‧謝冬戲”活動”,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為兩岸同胞祈福,也傳承延續這份飲水思源、敬天謝地,知足感恩的優良傳統。
下元謝平安除了有飲水思源、敬天謝地的傳統人文情懷之外,民間也相信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掌管天地水三界,能賜福、赦罪、解厄消災,而十月的下元,正是主掌解厄消災水官大帝的壽誕,除了可以祈求水官解厄,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之外,也能為自己祈福補運,讓來年更加平安順遂,慧聚天后宮也為此準備了一系列的民俗體驗讓大家都能夠解厄消災、添好運補財庫。
昆山慧聚天后宮負責人孫德聰表示,相信這幾天的活動已經幫助大家化解了未知的厄運,累積好運跟福氣!農曆十月的下元節,可說是中國的感恩節,我們可以回想今年有哪些人事物是需要感恩的、可以感恩的,自己有沒有做什麼可以讓人感恩?我們向水官祈求解厄,其實也要省思自己這十個多月以來的言行舉止,有哪裡沒做好?有沒有傷害了他人或環境,我們要期許自己能改過向善,或是做的更好,這樣就可以期待來年可以比今年更好,也才能真的做到解厄消災。最後我要祝福大家都能平安順心、事事如意,媽祖保佑!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慧聚天后宮乙巳年慶贊下元“秋報‧謝冬戲” 孫德聰:化解厄運,累積好運跟福氣!

武則天攻略》聰明人懂得一石二鳥,武則天用一份早午餐同時除掉情敵和仇家

武則天攻略》聰明人懂得一石二鳥,武則天用一份早午餐同時除掉情敵和仇家
武則天攻略》聰明人懂得一石二鳥,武則天用一份早午餐同時除掉情敵和仇家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有些女人處理情敵,選擇當場撕破臉。但真正高段的,是讓對方在毫無防備中出局,甚至到最後都不知道是誰動的手。不動聲色,不露痕跡,該笑還是笑,該送禮還是送禮。等到對方接下那份「好意」,一切都已經太遲了。最狠的從來不是當下的反擊,而是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布好的局。作家吳淡如在《武則天攻略》中提到,賀蘭氏或許到最後都不明白,為什麼那份來自親人的食物,會成為她人生的終點。她以為自己擁有的,不過是別人暫時允許她握著的幻影。

賀蘭氏乃武則天的姪女。當武則天晉升為昭儀後,她的姐姐武順身為寡婦,被冊封為韓國夫人,並攜帶一雙兒女進宮,與李治一家同住。武家女子素來以美貌聞名,而賀蘭氏更是鮮卑與武氏血統的結合,容貌出眾,氣質獨特,史書更稱她為「國姝」,意即舉國絕色。青春無敵,天生麗質,再加上近水樓臺,結果可想而知……李治對武家女子似乎天生無法抗拒?

賀蘭氏,她在後宮中成長,從孩童變為妙齡少女,最終受到李治的寵愛。這層關係是否純粹,恐怕只有當事人才知。李治或許天真地想過,既然武則天不允許他另納妃嬪,那麼自己寵愛的,都是武家之女:姐姐也好,姪女也罷,畢竟都是武則天的至親血脈,她總不會反對吧?

但武則天反對。她一定很生氣,防得了外人,防不了內賊。反對的理由,自然不可能是倫理問題。畢竟,在古代,血親通婚並非罕見,唐太宗的三位妃嬪:燕德妃、楊婕妤、巢王妃楊氏皆為表親,甚至武則天都得喚她們一聲「阿姨」。輩分雖異,依然能同列妃嬪。李治和武則天大吵一架的原因,或許另有隱情,極可能與賀蘭氏有關。

麟德二年(665),武則天四十二餘歲,太平公主誕生,依據麟德元年底廢后事件推測,太平公主應是在夫妻關係回溫後懷上的。麟德二年底,泰山封禪,從長安啟程,這表示武則天不僅已順利產子,且身體恢復良好。古代長途旅行風險極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危及性命,尤其兩個月的封禪大典極為勞累。然而,武則天身為一位高齡產婦,仍能日理萬機,絲毫不見疲態,這一點令人欽佩。她的母親楊夫人亦於四十多歲時才生育,顯見優良體質得自母系遺傳。

近水樓臺成陷阱,睜眼閉眼看時機

武則天一邊進行盛大典禮,從容曝光,一邊籌劃著案中案,去除心腹之患。此時,武順推測已因某種原因去世,宮中逐漸淡忘此事。而李治與賀蘭氏則在武則天日益繁忙之際,在宮中卿卿我我。可愛的小情人,讓李治短暫忘卻家族遺傳的頭風之苦。

武則天在這段時間,似乎未曾阻攔賀蘭氏與李治的交往,她或許深知李治對感情頗為執著,強行干預未必奏效,於是暫時放下「妻管嚴」的態度,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一邊懷胎,一邊仍須代替夫君日理萬機。然而,輕易放過一位爭奪丈夫,甚至可能覬覦皇后之位的年輕美貌女子,絕非武則天一貫的作風,即便她們有血緣關係。

封禪典禮非同小可,能隨駕參與者皆為朝中重臣,各地刺史也需隨行。多年以前曾得罪楊夫人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時任始州刺史與淄州刺史,也受召前來泰山封禪。典禮結束後,他們隨帝后返回長安。這兩位堂兄已經明白武則天不好惹,懂得知恩圖報。

作家吳淡如

一場早午餐,所有局都到齊了

回京後,按照慣例,地方官員須進貢當地珍饈。武惟良、武懷運也不例外,將所屬地區的佳餚獻入宮中。賀蘭氏身為武家之女,自然也有分食的資格。然而,這頓飯成了她的最後早午餐。當日清晨,李治依例上朝,賀蘭氏仍與他親密相伴,毫無異狀。誰料朝會結束後,她已七竅流血,氣絕身亡。死時,年僅二十出頭。這顯然是一樁謀殺案。

細細推敲其中的細節,我不認為武則天會邀請賀蘭氏共同進膳。畢竟,若是同桌用膳,卻只有賀蘭氏中毒,實在難以洗清嫌疑。相比之下,「賜餐」的方式更為可行。武則天派人送去「堂叔公們贈送的食物」,再將罪責嫁禍給送餐之人,順勢追查幕後黑手。此時的武則天,對賀蘭氏應當仍然表現出一片和顏悅色,絲毫沒有露出猜疑之色。她甚至可能真心相信,這二阿姨不會對自己下毒手,於是毫無防備地享用了來自親族的「好意」。

放下戒心那一刻,棋局已經收尾了

對一個人動手之前,先讓對方放下戒心,這一招武則天早已駕輕就熟。當然,她也不會明言賀蘭氏是被堂叔公毒死的,畢竟,堂叔公們與賀蘭氏毫無交集,說不過去。於是,她謹慎謀劃案情,設下了一場滴水不漏的局。

兩位堂兄因被貶出京,懷恨在心,趁著回京之際暗下殺手,試圖毒死皇后。皇后因為心善,將這些食物分給姪女賀蘭氏,然而自己忙碌未及食用,結果姪女反而命喪黃泉!如此一來,武則天不僅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懲戒這兩位不識時務的堂兄,還能順勢除掉自己的小情敵,這才是周全的計謀,一石二鳥,手法乾淨俐落。

「早上出門時還是活生生的一個人,怎麼回來就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李治痛哭著撫屍悲泣,武則天的內心或許早已放起滿天煙花,但面上卻是板起一張悲痛欲絕的表情,決心為姪女復仇。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處決武惟良與武懷運,並將他們的妻女沒入宮中為奴。至於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此時已八十八歲,似乎未曾對外孫女的死因表露出懷疑。畢竟,她對武惟良與武懷運本就無甚好感,如今二人死去,反倒少了些許心煩之事。

然而,這場風波還未結束。武懷運兄長武懷亮早逝,後留下的嫂嫂善氏,由武則天親自下令將其凌遲處死,直至「剝皮見骨」。這是因為善氏曾對武則天母女態度惡劣,過了幾十年,這筆帳還得算!

該死的人死了,背鍋的也到位了

「這兩人,心比毒蛇還狠,不配姓武!」武則天如法炮製,延續當年對王皇后與蕭淑妃家族的懲處手段,將武惟良與武懷運的後代改姓「蝮」,正如當初她將王皇后與蕭淑妃的家人改姓「蟒」與「梟」一樣,這次的改姓同樣是對叛逆者的徹底清算。所謂「蝮蛇螫手,壯士斷腕」,武則天用同一事件徹底鏟除這兩門扯後腿的武氏親人。該死的人死了,背鍋的也已到位,這場棋局收得天衣無縫。處理主要敵人,順便嫁禍給次要敵人,然後一併除去,毫不拖泥帶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武則天攻略》聰明人懂得一石二鳥,武則天用一份早午餐同時除掉情敵和仇家

跨世代淡江人Run起來 校園路跑展新頁

跨世代淡江人run起來 校園路跑展新頁
跨世代淡江人Run起來 校園路跑展新頁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潘劭愷淡水校園報導】由系所友會聯合總會舉辦的「淡江Run起來 熱情無限大」校園路跑活動,11月23日在淡水校園熱鬧展開,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3位副校長、董事王紹新、世界校會聯合會總會長陳進財、系所友會聯合總會創會總會長孫瑞隆、本校教職員工生、校友、淡水居民等逾千人共襄盛舉。

活動在台北市校友會MJ樂舞社及極限舞蹈社的熱力演出下揭開序幕,張董事長致詞時,對於參賽者挑戰在淡江校園內跑步的勇氣表達敬佩,指出本校一向重視體育,曾5度獲得教育部體育績優學校獎,期望這個首次在淡江校園內舉辦路跑賽事能夠持續。葛校長則感謝老天的幫忙,讓校慶活動舉辦時都是好天氣,勉勵參賽者在競爭的時代都能像路跑般積極、快速地行動;另提到「無限大」與本校校務發展願景的連結,讓大家在校園內跑步之餘,還能看到學校在教育創新與環境永續的具體實踐。

陳進財認為本次活動雖為首次舉辦,卻極具意義,希望能成為淡水地區的重大盛事之一,藉以帶動地區發展。接著強調該活動展現了連結全球與在地融合的精神,希望參賽者好好享受活動,跑出自己的紀錄。系所友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蘇志仁特別強調,該校園路跑是全臺史上第一次,鼓勵大家在一同見證歷史之餘,都能用熱情和雙腳遊遍淡江,共同創造回憶。

比賽於暖身操後正式展開,在張董事長、葛校長、王紹新、陳進財與孫瑞隆共同鳴槍下,由蘇志仁帶領選手起跑。路跑分成3.75公里及7.5公里兩組,路徑由運動場出發,經驚聲路、宮燈大道(右任路)、驚聲廣場、覺軒花園、校史館、牧羊草坪、書卷廣場、文錙藝術中心、商船學館、商管大樓、五虎崗紀念碑、同舟廣場等淡江知名地標;另設計趣味解謎遊戲「宮燈下的約定」,引領參與者對淡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路跑期間,假日的淡水校園中充滿了歡笑和加油聲,有的認真爭取好成績,有的邊跑邊分享當年在淡江求學的趣事,以及再訪母校時看到校園的轉變與成長;攜家帶眷參與活動的校友,則是滔滔不絕地向興味盎然的家人訴說自己的淡江故事;就連參賽的學生,也在討論著「咦,原來校園中還有這麼美的地方,有空應該多走走」,彷彿一場穿越時空的嘉年華,牽繫著跨世代的淡江人。

(左起)董事王紹新、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世界校友聯合會總會長陳進財、系所友會聯合總會創會會長孫瑞隆,共同為活動鳴槍。(攝影/游寶綸)

活動最後的摸彩將氣氛帶入高潮,包括20,000 元與 10,000 元現金獎、福容大飯店淡水漁人碼頭豪華住宿券、下午茶兌換券,以及 Dyson 健康動能按摩槍等大獎,在尖叫與掌聲中一一被抽出,為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意猶未盡的參賽校友,化整為零地分散淡水校園各處,或是在樹下靜坐,或是三五好友漫步校園中,水藍色的T-Shirt身影繼續在淡江Run起來,延續無限的青春巡禮。

蘇志仁感謝包括穩懋半導體、信邦電子、翰可能源、隆遠集團等校友企業的大力支持,不僅強化校友間的凝聚力,展現淡江人跨界團結的力量,更象徵各界對淡江永續教育理念的肯定。「這個活動建立起淡江校園路跑史詩級的一頁,希望串連校友情感、促進世代交流,讓各地民眾多認識淡江、校友增加更多的回憶、在校生共同參與傳承,為母校 75 週年留下珍貴紀錄,共同迎向更美好的永續淡江。」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跨世代淡江人Run起來 校園路跑展新頁

創紀錄!淡江二型探空火箭飛行高度超過7公里 驗證新一代航電系統穩定性能

創紀錄!淡江二型探空火箭飛行高度超過7公里-驗證新一代航電系統穩定性能
創紀錄!淡江二型探空火箭飛行高度超過7公里 驗證新一代航電系統穩定性能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綜合報導/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11月23日上午6時46分,在屏東旭海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成功發射第4支小型科研探空火箭「淡江二型」。火箭推進時間13秒,最高飛行高度超過7公里,創下本校歷來最高成績。全程依照預定程序順利完成飛行,並順利降落於預定落點範圍內,圓滿完成任務,為本校火箭發展史再添新頁。

「淡江二型」飛行測試任務團隊成員包含30位學生,以第3支火箭「Polaris」為基礎設計,採用固體推進劑RNX單節火箭,殼體以碳鋼製成,總重52.3公斤,全長2.22公尺,最大直徑13.9公分。火箭平均推力達2,765牛頓,火箭燃燒推進時間13秒,到達最高飛行高度時間38秒。總衝量約26,000牛頓-秒。此次任務主要目標為搭載航電系統測試傳輸功能,並驗證新一代航電系統的穩定與可靠性。

在兩年系主任任內,完成3支科研探空火箭升空任務的航太系前主任蕭富元說明,本校歷次火箭所採用的RNX,有別於傳統固態燃料,其性質穩定,非常適合作為校園中人才培育的教學用燃料。本校經多次以RNX燃料成功試射火箭,已驗證淡江團隊自行研製引擎的穩定性,因此2025年被國家太空中心選定為第一屆「台灣盃火箭競賽」的公版引擎。

本校過去已成功發射3支科研探空火箭:「淡江一型」、「Jessie」與「Polaris」,每次任務都肩負不同的技術驗證目標,逐步累積扎實成果。探空火箭計畫主持人,航太系教授王怡仁回顧,每一支火箭都是團隊能力成長的軌跡。本次「淡江二型」任務聚焦於航電通訊與遙測系統的實際表現。蕭富元補充,未來團隊將持續推進箭身滾轉控制、火箭分節與空中二次點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而這些技術均以穩定可靠的航電系統為基礎,本次的成功驗證至關重要。

「淡江二型」發射指揮官、航太系教授歐陽寬強調,火箭研發是一項高度整合的系統工程,仰賴多領域專業的合作。本次「淡江二型」的成功發射,凝聚多位教師的技術指導與「太空科技實驗室」學生的實作成果。航太系系主任洪健君表示,該實驗室成立於2017年,致力於固態火箭研究與教育訓練,旨在培育學生掌握火箭研發基礎知識,並透過參與探空火箭任務,將理論轉化為實作經驗。

除了感謝國家太空中心研究案資助之外,洪健君感謝學校的資源支持與業界的熱情贊助,包括台旭環境科技、信邦電子、恒耀國際、翰可國際及穩懋半導體、台灣晉陞太空、威凱自動化、翔隆航太等淡江校友企業的協助,使淡江火箭團隊得以持續精進,邁向下一階段的太空科技發展。(文/航太系提供)

航太系火箭團隊於火箭發射前合影。(圖/航太系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創紀錄!淡江二型探空火箭飛行高度超過7公里 驗證新一代航電系統穩定性能

北屯環中路行車品質再升級! 中市建設局25日夜間啟動燙平改善工程

北屯環中路行車品質再升級! 中市建設局25日夜間啟動燙平改善工程
北屯環中路行車品質再升級! 中市建設局25日夜間啟動燙平改善工程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道路品質與用路安全,為提升北屯區主要幹道通行品質,市府建設局投入308萬元推動「北屯區環中路一段北側(崇德路三段至四平路)道路改善工程」,全長約300公尺,將於明(25 )日晚間 8 時起至翌日(26)日上午 8 時,針對北側路面進行夜間刨鋪作業,加速工程進度,同時降低對白天交通壅塞的影響。

環中路一段北側(崇德路三段至四平路)現況照片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這次施工範圍長約 300 公尺、寬約16公尺,施作面積約 4,600 平方公尺,經費約308萬元。為兼顧交通及工程品質,將分階段進行封閉管制,自明日晚間 8 時至 12 時採單一車道維持單向通行;自凌晨0時起至上午8時,因車流量相對較低,將改採全線封閉方式辦理,施工完成後靜置約3小時以上,待溫度降至50度以下,單側將優先開放通行,現場亦安排專人加強交通引導,視情況彈性調整封閉區域。

環中路一段北側(崇德路三段至四平路)現況照片

建設局進一步指出,此次工程道路標線之防滑係數將提升至 65BPN,並強化車道接縫處處理,以避免縱向裂縫形成;刨鋪後也將於 24 小時內完成標線恢復,確保行車安全與路面品質。環中路為北屯區重要聯絡道路,白天車流量龐大,施工期間建議民眾可改道崇德十九路、四平路等周邊道路,以分散車流、降低壅塞。

建設局於25 日晚間 8 時起至26 日上午 8 時,針對環中路一段北側(崇德路三段至四平路)施作夜間燙平工程

建設局說明,市府相當重視環中路整體路網品質,除此次在環中路一段北側(崇德路三段至四平路)施作夜間燙平工程外,建設團隊也持續推動「西屯區環中路二段(台灣大道至西屯路)雙側人行道及路面改善工程」,該工程總經費約5,325萬元,目前進度已達25%,預計改善人行道長度約800公尺,進行電箱遷移及人行道平整化,並進行約2.5公頃的燙平路面改善,可有效提升人行環境與行車舒適度,進一步強化道路系統的完整與便利性。

建設團隊也持續推動「西屯區環中路二段(臺灣大道至西屯路)雙側人行道及路面改善

建設局呼籲,用路人行經施工區時,請遵守現場標誌指示及交管人員引導,施工期間造成不便,敬請市民朋友體諒與配合。工程完成後,可望大幅提升該路段平整度與通行安全,提供更順暢舒適的行車環境。市府將持續推動道路改善計畫,全面提升台中市的交通品質,讓市民享有更安全便利的用路體驗。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屯環中路行車品質再升級! 中市建設局25日夜間啟動燙平改善工程

基隆市展現防災量能 職安制度、區公所、企業、學校、T-CERT齊獲獎

基隆市展現防災量能 職安制度、區公所、企業、學校、t-cert齊獲獎
基隆市展現防災量能 職安制度、區公所、企業、學校、T-CERT齊獲獎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內政部消防署於11月21日於臺北車站多功能展演區,舉辦「強韌臺灣大規模風災震災整備與協作計畫」、「職業安全衛生年終成果發表會」、「全國 T-CERT 績優隊伍表揚暨誓師大會」及相關頒獎典禮,公布年度績優單位。基隆市在職安與防災領域表現卓越,多項成果獲中央肯定。

基隆市消防局榮獲114年度「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卓越獎」。

基隆市消防局榮獲在114年度「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卓越獎」。消防局以完善且系統化之管理文件為基礎,積極建置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全面推廣至基層單位運作,提升消防人員職場安全。獎項由消防局長游家懿及計畫團隊主持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顧承宇副校長共同代表領獎。

新山水庫榮獲TCERT績優隊伍表揚。

基隆市安樂區新山水庫T-CERT(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隊伍榮獲績優隊伍表揚,另「基隆區域調度中心、欣隆天然氣、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基隆分公司及基隆區漁會」等4隊T-CERT隊伍啟動授旗。強化基隆市關鍵基礎設施的自我防護能力。

七堵區公所推動土石流演練。

在113年的防災績優單位中,基隆市七堵區公所榮獲「績優區公所」。七堵區公所積極推動區域防災工作,參與大型客船及港區災害防救演練,強化港埠及交通樞紐之應變能力。於友二里辦理自主防災演練,透過颱風及土石流情境模擬,帶動社區與企業共同投入防減災。獎項由區公所民政課長謝秉鈞代表領獎。

乾泰豐營造有限公司榮獲「績優防災企業」。

基隆市乾泰豐營造有限公司獲頒為「績優防災企業」。乾泰豐營造公司長期參與災後復原工程,在颱風及地震災後第一時間迅速動員專業人力與重型機具,協助道路搶通、坡地排險與公共設施修復。近期更代表基隆市跨縣市前往支援嘉義、花蓮重大災後復原重建,以專業技術與企業社會責任協助加速災區恢復正常生活。由總經理何沛紳代表受獎。

0403花蓮地震引發海嘯警報,江照男校長自主疏散百餘位師生至高處避難。

本次「績優防災士」由仙洞國小校長江照男獲得肯定。在0403花蓮地震引發海嘯警報時,沉著應變,迅速指揮百餘位師生疏散至高地避難,為自主防災的典範。江校長平日積極推動校園防災教育,將防災觀念融入課程,為校園與社區防災韌性奠定深厚基礎。

基隆市四個TCERT隊伍啟動授旗。

基隆市消防局長游家懿表示,消防工作具有高度危險性,透過完整的職安管理系統守護消防人員安全。而防災工作更需全民參與,本次區公所、企業、學校以及T-CERT隊伍獲得中央肯定,展現基隆市在提升城市韌性上的共同努力與成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市展現防災量能 職安制度、區公所、企業、學校、T-CERT齊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