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7

經濟部擴大豬肉攤商補助 中市即日起受理第二波申請

經濟部擴大豬肉攤商補助 中市即日起受理第二波申請
經濟部擴大豬肉攤商補助 中市即日起受理第二波申請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為協助傳統市場豬肉攤商因非洲豬瘟禁宰期間造成的營業損失,經濟部推動「非洲豬瘟禁宰期間傳統市場豬肉攤商營業損失補助方案」。繼第一波由列管公民有市場及攤販集中區調查造冊後,非屬前述補助對象,經濟部已同意由地方政府造冊比照辦理,台中市政府經發局自即日起至12月10日止受理申請,截止日後統一造冊送經濟部審核,經審核通過者每攤可獲3萬元補助。

經發局表示,先前第一波補助對象是針對列管在案的公民有市場、攤販集中區的豬肉攤商,已完成418攤造冊,此次為擴大補助對象,凡實際營業於台中市轄內,且於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前即從事生鮮溫體豬肉及內臟販售之攤商,主要營業項目須為生鮮溫體豬肉及內臟,非兼營其他肉品(例如牛肉、羊肉),因配合政策暫停販售造成損失者。經發局會協助符合規定之豬肉攤商受理申請並統一進行造冊,提報經濟部審核,經審核符合補助資格者,後續會直接匯入攤商提供之金融帳戶,補助金額每攤3萬元。

經發局進一步表示,此次補助申請分為三類方式辦理。第一類為台中市家畜肉類商業同業公會、台中縣家畜肉類同業公會及台中市屠宰業職業工會等公(工)會會員,由各公(工)會統一彙整名冊報送經發局審核;第二類為民營(間)市場及黃昏市場等營業者,則由市場負責人或場主統一造冊申請;第三類非屬上述兩類身分之豬肉攤商,須主動向經發局市場管理科提出書面申請,並檢附合格肉品進貨證明(於114年9月1日起至10月22日期間任一日,可追溯來源之屠宰場合格出肉證、經營者進銷貨單等)、營業現場照片或販售商品證明、身分證影本及金融帳號等資料,以郵寄或親送方式送達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市場管理科(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99號惠中樓5樓),信封上請註明「經濟部豬肉攤商補助申請」。申請期限至114年12月10日止,郵寄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

經發局提醒,為確保補助作業公平,非屬公(工)會會員及民營市場攤商者,除書面審核外,經發局將派員實地查核,申請人應主動配合;如有隱匿不實、造假、虛報或重複請領等情事,將取消申請資格並追回已撥款項。另已獲補助之攤商須持續營業,市府後續將不定期查核,如發現歇業或更換業種,亦將撤銷補助並追還款項。相關申請疑義,可洽市場管理科專線(04)2217-7198。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經濟部擴大豬肉攤商補助 中市即日起受理第二波申請

基隆勞資合作新篇章!勞資雙方團體協約宣導會助力和諧職場

基隆勞資合作新篇章!勞資雙方團體協約宣導會助力和諧職場
基隆勞資合作新篇章!勞資雙方團體協約宣導會助力和諧職場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為促進勞資關係和諧,保障勞工權益,基隆市政府於本月6日舉辦「114年加強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宣導會」,此場活動吸引多家事業單位的勞資代表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彰顯各界對勞資合作議題的高度關注。

此次宣導會由社會處處長楊玉欣(上圖)親自主持,並邀請專家學者與實務代表,向與會者詳盡解說團體協約的內涵、簽訂程序及其對勞資雙方的長期益處。她強調,團體協約是勞資雙方為確保工作條件與職場秩序而進行協商的重要制度,能有效減少爭議、提升勞工滿意度,並促進企業穩定經營,實現雙贏局面。

會議中,與會的勞資代表分享了各自對於團體協約簽訂的經驗與挑戰,並就實務操作中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多位代表表示,透過此次宣導活動,他們對於協約程序和法律效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將在各自單位積極推動勞資協商制度。

楊玉欣指出,市府將持續透過宣導、輔導及獎勳措施,協助各公私部門建立良好的勞資互信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市「勞資和諧、永續共榮」的優質職場環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勞資合作新篇章!勞資雙方團體協約宣導會助力和諧職場

體驗百業 翻轉職涯!中市勞工局帶青年實境探索職場 發現未來新方向

體驗百業-翻轉職涯!中市勞工局帶青年實境探索職場 發現未來新方向
體驗百業 翻轉職涯!中市勞工局帶青年實境探索職場 發現未來新方向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職涯探索不只動口說,更要動手體驗出新方向!台中市政府勞工局持續推動「體驗百業 就業成功」職場體驗系列活動,帶領青年親臨產業現場,從導覽、實作到專業交流,全面解鎖職場日常。今年總計舉辦115場次活動,吸引上千名青年熱烈參與,成果亮眼!

「體驗百業 就業成功」活動,規劃多元職業體驗,圖為青年動手體驗馬事人員的工作

勞工局長林淑媛表示,藉由企業合作的職場體驗,青年得以實際接觸工作場域,熟悉各項職務操作,並藉此提前掌握職涯規劃與自我充實的機會。活動主題橫跨多個熱門行業,從餐飲、旅宿、傳產、門市到金工、花藝、馬術等,內容實用又好玩。其中與先騰馬業有限公司合作的體驗課程更成亮點,青年實際體驗馬術產業的日常,從餵馬、清潔到觀摩專業騎師訓練,體驗滿滿,讓大家直呼「原來馬術圈這麼專業又有趣!」

參與學生紛紛表示,活動讓他們不僅「看見職場」,更能「走進職場」。逢甲大學財稅系張同學說,金工體驗課程讓他親手打造飾品、體會職人精神的細膩與專注;台體大的張同學則分享,在「撥筋堂」體驗整復推拿的實作過程中,發現這份工作不只是技術,更是一門結合專業與服務的「手感職人」職業。

不只青年讚聲連連,學校老師與業界夥伴也給出滿滿肯定!東海大學李老師表示,這類「沉浸式職場體驗」對學生來說是難得的機會,能從現場看到產業真實樣貌;霧峰農工楊老師感謝勞工局與企業用心安排,讓學生「打開眼界、連結未來」。

青年在體驗整復推拿的實作過程中,更了解職業的專業

企業端也樂見其成,知名化妝品牌表示,活動讓企業有機會接觸潛在優秀人才,還能提升品牌好感度;在地農場及連鎖餐飲業者則說,青年透過實際體驗了解產業內涵,讓人才招募更順暢,也有效縮短產學落差,促成企業與青年雙贏!

就業服務處表示,今年職場體驗活動已順利辦理結束,明年度將持續精進活動設計,結合更多新興產業與在地特色企業,規劃更貼近青年興趣與職涯發展需求的體驗內容,讓青年一步步累積就業力,勇敢啟航未來職涯。相關活動資訊可至中市就業服務處網站參閱(https://gov.tw/4iK),或撥打市府總機04-22289111分機36100洽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體驗百業 翻轉職涯!中市勞工局帶青年實境探索職場 發現未來新方向

金屬中心攜手產學研 推動表面處理產業邁向智慧與低碳創新局

金屬中心攜手產學研 推動表面處理產業邁向智慧與低碳創新局
金屬中心攜手產學研 推動表面處理產業邁向智慧與低碳創新局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協助傳統表面處理產業邁向智慧製造與低碳轉型,金屬中心於114年11月6日舉辦「金屬表面處理產業智慧力研討會」,邀集產官學界共同交流最新技術成果。活動由金屬中心林烈全副執行長主持開場,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李奕緯技正、台灣區表面處理同業公會吳美香理事長及多家中小企業代表均到場參與,場面熱烈。

我國金屬表面處理廠商約有1,599家,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主要分布於新北、彰化與台中地區。表面處理是產品價值提升的重要環節,涵蓋外觀、耐磨與耐蝕等關鍵特性,透由計畫建置多項中小企業可立即複製應用的智慧化工具,包括「智慧製造管理系統」、「AI 互動式報表」、「低碳製程技術」,以及結合學界研發成果的「反式標準添加法」放流水快速檢測技術,協助業者以低門檻進入智慧轉型。

金屬中心劉嘉茹董事長指出,表面處理製程長期仰賴師傅經驗判斷以維持製程穩定經驗傳承困難面對 AI 與碳管理的雙重挑戰,中心結合政策資源與研發成果,持續推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在地產業學研創新加值整合推動計畫」。透過智慧化與低碳技術導入,協助傳統表面處理業者邁向高值化轉型。金屬中心林烈全副執行長表示,中心協助業者導入智慧監控與即時AI分析機制,並結合中興大學化學系黃景帆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讓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上手智慧化工具特別感謝升級處吳永成副處長率領周伯勳分析師、林怡明工程師、張讓楷工程師等團隊,一直為產業轉型而努力。

台灣區表面處理同業公會吳美香理事長指出,表面處理是百工百業的「最後一哩路」,關係產品最終價值。感謝金屬中心產業升級服務處長期支持與技術陪伴,使業者從第一代奠基到第二代接班的過程中,持續邁向 AI 智慧化與低碳製造,為產業注入轉型新動能,厚植競爭力。

首先由周伯勳產業分析師分享產業趨勢,全球金屬表面處理市場持續擴大,技術聚焦高效創新與綠色永續。國內 2024 年表面處理產值約新台幣 2,206 億元,較上年成長 4.4%。台灣表面處理產業雖以內需為主,但憑藉精密製造與客製化優勢,成為半導體、電動車、航太、建築與機械等關聯產業的「品質守門員」。關聯產業涵蓋汽機車零組件、3C 光電、金屬建築結構、金屬扣件及工具機等,整體關聯產值規模約 1.28 兆元,在台灣製造業體系中舉足輕重。未來在政府研發資源、數位工具與學研創新支持下,產業將加速 AI 與綠色製程轉型,提升外銷潛力與永續競爭力。

再來由金屬中心林怡明工程師發表「表面處理產業智慧製造系統」可透過智慧戰情分析,精準加藥與穩定鍍浴,降低原物料浪費、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系統並結合X-ray 膜厚檢測與現場數據即時整合,讓AI精準預測加工膜厚,協助業者穩定品質、降低能耗。

特別介紹中興大學化學系黃景帆教授團隊開發的「反式標準添加法」總離子檢測技術。該方法不需稀釋樣品即可快速檢測,特別適合廠內快篩應用。雖然數據精度略低於傳統方法,但能幫助業者快速掌握放流水變化,提升管理效率與應變能力。現場廠商實際體驗金屬中心開發的「手持式導電度檢測技術」,只需一滴樣品,即可判定放流水是否偏離各廠日常合格標準。多位業者表示驚艷,認為操作簡單、資訊即時,對中小企業具有高度應用價值。

由金屬中心張讓楷工程師發表「表面處理產業製程追溯管理系統」系統導入AI Agent (AI代理人)功能,使用者可透過自然語言提問,由大語言模型轉譯為程式指令進行資料查詢與報表生成。現場與會者以手持裝置即時體驗互動式報表操作,感受 AI在製造現場的便利與潛力。

在全球供應鏈重視 ESG 與碳稅制度下,協助國內企業提前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金屬中心將持續串聯學研、公協會與在地產業能量,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智慧製造生態鏈,讓臺灣表面處理產業以智慧為基、以永續為勢,邁向高值化的新未來。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金屬中心攜手產學研 推動表面處理產業邁向智慧與低碳創新局

因應極端氣候 雲林農業示範場域發表成果 官學合作找出路

因應極端氣候 雲林農業示範場域發表成果 官學合作找出路
因應極端氣候 雲林農業示範場域發表成果 官學合作找出路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氣候變遷導致高溫、乾旱與極端降雨現象,對臺灣農業生產穩定性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今(11)日於臺大雲林分部農業推廣教育中心鋤禾館聯合舉辦「雲林縣農業氣候變遷調適示範場域成果發表會」,以跨領域研究成果與在地實踐經驗,探討氣候變遷下農業的應變與轉型方向。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今日於臺大雲林分部農業推廣教育中心鋤禾館,聯合舉辦「雲林縣農業氣候變遷調適示範場域成果發表會」
雲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今日於臺大雲林分部農業推廣教育中心鋤禾館,聯合舉辦「雲林縣農業氣候變遷調適示範場域成果發表會」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為全臺最重要的農業大縣,113年農業總產值達948億元,居全國首位。其中農業460億元、畜產447億元、漁業41億元,均名列全國前茅。雲林長期扮演穩定糧食供應的重要角色,肩負全國糧食安全重任。然而,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挑戰日益嚴峻,近十年因氣候異常造成的農業損失,平均每年高達數百億元,對糧食安全與產業永續發展造成重大衝擊。

童慶斌教授為張麗善縣長說明農業氣候風險評估流程、作物模式決策應用、水資源最佳化管理及示範農場實績成果
童慶斌教授為張麗善縣長說明農業氣候風險評估流程、作物模式決策應用、水資源最佳化管理及示範農場實績成果

張縣長指出,此次發表會展示「雲林縣農業部門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的重要成果,由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整合氣象資料應用、DSSAT作物模式、水資源管理與氣候決策平台等技術,並結合新湖合作農場示範場域的應用成果,推動科學資訊轉化為農民可採行的管理決策,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她亦期盼在專業領域中培養更多年輕人,因應未來氣候變遷挑戰,能更加擴大跟複製成功案例。

此次發表會以跨領域研究成果與在地實踐經驗,探討氣候變遷下農業的應變與轉型方向此次發表會以跨領域研究成果與在地實踐經驗,探討氣候變遷下農業的應變與轉型方向

此外,雲林縣政府亦藉由「雲林縣數位農業行動平台」建置、「雲林農情通」LINE服務,協助農民朋友即時收到各類農作物種植狀況和市場價格等資訊,進一步提高對於農產的掌握度,降低市場價格波動損失和不可預測的氣候因素致災風險,讓農業能夠永續的發展。

農業處處長魏勝德表示,傳統農業看天吃飯,靠的是經驗,縣府希望透過如現地微氣候站、數據蒐集,讓農業經驗值跟新科技結合,經由大數據分析,讓農業經營、病蟲害防治、收成期都能更精準,強化農業韌性。本次活動邀請國內氣候與農業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分享經驗與研究成果,包括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姚銘輝博士、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海象氣候組潘琦組長,以及國立臺灣大學許少瑜教授與劉力瑜教授。專家們分別就微氣候調適、水資源利用與作物模式應用等主題進行專題報告,從氣象觀測、資料分析到田間管理,提出具體可行的調適策略。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也指出,利用這次成果發表交流機會,雲林縣農業氣候變遷調適示範場域計畫能成為典範,轉移到其他縣市,以系統方法找解方,尋具體結構性、非結構性方案,面對氣候變遷。

縣府農業處指出,現場亦設置海報展區,展示農業氣候風險評估流程、作物模式決策應用、水資源最佳化管理及示範農場實績成果,並由易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志偉進行「調適措施資訊平台」操作示範。新湖合作農場亦分享導入智慧農業技術與調適措施的實務經驗。最後,由童慶斌教授綜整計畫成果,說明如何將科學研究落實於地方行動,並凝聚跨部門合作共識,推動雲林農業邁向更具韌性與永續的未來。

張縣長強調,本次成果發表會不僅展現雲林縣在氣候調適政策上的實踐成果,也透過產官學研的共同參與,促進氣候資料共享與決策應用,為臺灣農業面對氣候變遷挑戰開創新思維與合作契機。

圖/取自雲林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因應極端氣候 雲林農業示範場域發表成果 官學合作找出路

台東縣太陽光電政策與補助說明會 20、21日池上、關山、成功辦理

台東縣太陽光電政策與補助說明會 20、21日池上、關山、成功辦理
台東縣太陽光電政策與補助說明會 20、21日池上、關山、成功辦理

墨新聞|記者劉政/台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11月20日、21日將在池上、關山及成功辦理三場次「2025臺東縣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相關政策與補助說明會」,期此推廣再生能源及落實節能減碳政策。根據10月已完成的三場次說明會,吸引眾多民眾及業者參與,在經濟部太陽光電單一服務窗口說明下,讓參與民眾瞭解我國太陽光電推動政策與法規配套。說明會,名額有限,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臺東縣政府指出,11月份太陽光電政策與補助說明會場次及報名資訊如下:

池上鄉場次將在11月20日(四)上午10:30於池上鄉公所二樓簡報室舉辦。

關山鎮場次將在11月20日(四)下午14:30於關山鎮公所三樓會議室舉辦。

成功鎮場次將在11月21日(五)下午14:30於成功鎮公所二樓會議室舉辦。

臺東縣政府表示,說明會分別由經濟部太陽光電單一服務窗口,說明我國太陽光電推動政策與法規配套。相關內容包括,屋頂型光電優先推動方向、躉購費率制度及建築光電設置義務等最新措施,協助民眾掌握中央能源轉型趨勢。也將由臺東縣政府說明「114年度經濟部補助臺東縣政府辦理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補助內容。該計畫針對屋頂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下的私有建築物,每瓩補助3,000元、每案最高30萬元,並說明申請補助文件範例應留意的地方,希冀減少補件情形。

縣府指出,11月三場次,除提升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知及消除不實謠言外,亦於宣導活動現場安排一站式受理補助申請窗口,讓有意願申請屋頂太陽光電補助的民眾或廠商可立即洽詢與送件,提升申辦效率與便利性。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東縣太陽光電政策與補助說明會 20、21日池上、關山、成功辦理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東縣太陽光電政策與補助說明會 20、21日池上、關山、成功辦理

颱風來襲勞工如有出勤必要 中市勞工局提醒:雇主應提供通勤協助

颱風來襲勞工如有出勤必要 中市勞工局提醒:雇主應提供通勤協助
颱風來襲勞工如有出勤必要 中市勞工局提醒:雇主應提供通勤協助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來襲,勞工局提醒事業單位,颱風天應以不出勤為原則,如因業務性質需要,需特定勞工照常出勤者,應由勞雇雙方於事前約定;有工會者,應徵得工會同意,無工會者,應經勞資會議同意。若勞工同意配合出勤,除當日工資照給外,宜加給勞工工資,並提供交通工具、交通津貼或其他必要協助。例如勞工依照原上下班通勤方式有困難者,而有搭乘計程車必要,雇主應支付相關費用。

勞工局說明,依據「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規定,颱風等天然災害發生時,勞工工作地、居住地或上下班必經途中任一轄區首長宣布停止上班、又或因天然災害阻塞交通等情況,勞工因而未出勤時,雇主宜不扣發工資,亦不得視為曠工、遲到或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且不得強迫勞工補行工作、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為其他不利的處分。

勞工局長林淑媛呼籲,雇主如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外出勤加班或使勞工於例假日出勤工作者,加班部分應就勞工加班時數,依其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倍發給;停止假期出勤繼續工作部分,除工資部分應加倍發給,雇主亦應於事後給予補休1日。前項所定事後補假休息,至遲應於工作結束後7日內為之,由勞雇雙方自行約定休假期日,另雇主經工會同意,或於團體協約載明,允勞雇雙方得另行協商排定適當日期補假休息者,其補假休息至遲得於各該日工作結束後30日內為之,且不得使勞工連續工作逾13日。

勞工局補充,雇主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使勞工「延長工時」應於「延長開始後24小時內」通知工會,無工會組織者,應報當地主管機關備查;使勞工「停止假期」應於「事後24小時內」詳述理由,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

為維護勞工權益,勞工局已彙整天然災害勞工出勤權益相關資訊並放置於台中市政府勞工局網站(https://www.labor.taichung.gov.tw/),供事業單位或勞工朋友查詢,若有勞動權益相關問題亦可撥打專線(電話:04-22289111分機35200)或逕洽勞工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3段99號文心樓1樓新市政服務中心)服務櫃檯諮詢,勞工局將竭誠為市民服務。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颱風來襲勞工如有出勤必要 中市勞工局提醒:雇主應提供通勤協助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登場 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開啟AI新時代對話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登場 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開啟ai新時代對話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登場 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開啟AI新時代對話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在AI浪潮翻湧、全球人類面臨科技與文化、倫理拔河的時代,「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人工智慧.文化轉型」將於11月13日(星期四)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1室隆重登場。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特別感謝老天厚愛,原本逼近的颱風威力已明顯減弱,活動確定照常舉辦,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踴躍報名,攜手以中道智慧探索AI時代的文化轉型與人類永續之道。

由於活動當日可能仍有風雨、路面濕滑,主辦單位貼心提醒所有與會貴賓與媒體朋友:請提早出門、注意行車與步行安全,並建議攜帶雨具與保暖衣物,以確保平安順利參與盛會。

本屆高峰會以「中道是21世紀最佳出路」為核心主軸,由中道總會理事長陳樹博士延續中華文化「和不同、執中致和」的精神,期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世代中,尋求理性與良知的平衡,為AI與人文共生開啟新篇章。

圖:陳樹理事長(右二)在歷屆中道高峰會皆力邀重量級貴賓和講師與會,致力以智慧、文化與行動,為人類開啟「共存、共榮、共贏、共好」的新文明契機(圖為第三屆中道高峰會資料照片)。圖/社團法人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提供

論壇並匯聚國內外政經學界菁英,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新加坡老闆聯誼會會長洪啟強、myCK百貨集團總裁洪振群、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等多位重量級貴賓,及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東南亞多國的企業界代表組團與會,展現「中道」理念跨越國界的國際影響力。

立法院長韓國瑜更是特別撥冗前來共襄盛舉,讚「中道高峰會」以文化為根、以智慧為翼,能在AI時代以中道精神引領社會正向發展,實具時代意義。韓院長的出席更為全場帶來高潮,彰顯政府對AI與文化融合議題的重視。

論壇上午場由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主持,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等人對談,從危機與轉機的角度剖析AI發展的文化挑戰與倫理界線,思考東西文化如何融合,讓科技理性與人文精神相互滋養。

下午首場由考試院副院長許舒翔主持,邀請行政院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穩半導體公司董事長陳進財、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等產官領袖,聚焦AI與永續發展的政策推動與文化轉型路徑,探討如何在創新中保持人本價值。

最終場由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董事長陳春山主持,與談嘉賓包括佛光大學校長趙涵、叡揚資訊董事長張培鏞、Aiworks執行長黃琇琳、中華生命智慧科學學會理事長夏允中等人,從AI實務應用、能源永續到文化再造,提出具體策略與跨域合作願景。

理事長陳樹博士指出:「AI時代的關鍵不只是技術創新,更在於人文復興。唯有回歸中華文化的中道精神,才能在理性與良知之間取得平衡,讓科技真正造福人類與地球。」

自2022年起,中道總會連續舉辦三屆高峰會,議題涵蓋和平永續、幸福人生與科技人文。今年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為主題,正呼應當前社會的時代脈動。面對AI能耗與永續挑戰,中道高峰會致力以智慧、文化與行動,為人類開啟「共存、共榮、共贏、共好」的新文明契機。

圖:中道總會用心安排高峰會議程,讓與會來賓滿載而歸。圖/社團法人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提供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

˙主題:人工智慧.文化轉型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

˙時間:2025年11月13日(星期四)08:3017:30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樓101室(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號)

聯絡電話:02-2391-6199

˙報名網址:https://bizform.vitalyun.com/#/survey/ZGVwb3RJZD0zMjhmYjA5M2FiYmU0ZjE1OTI2ODRjY2NmMDAwZjQyOCZpZD05NQ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登場 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開啟AI新時代對話

安麗連續 4 年力挺霹靂舞國手選拔 年度最終對決11/22台北登場

安麗連續-4-年力挺霹靂舞國手選拔 年度最終對決11/22台北登場
安麗連續 4 年力挺霹靂舞國手選拔 年度最終對決11/22台北登場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由運動部轄下中華民國霹靂舞委員會主辦的 Breaking Stage「霹靂舞國手選拔積分賽」,是全台霹靂舞菁英爭取國手資格的唯一途徑。一年共舉辦四場賽事,唯有積分最高的舞者,才能進入高雄左營國訓中心接受國家級培訓,代表台灣出征2026 名古屋亞運等國際賽事。

自四月開賽以來,歷經高雄、新北與新竹三站激烈角逐,最終站將於 11 22 日(星期六)在台北車站六樓演藝廳登場。這是全台頂尖 B-boys B-girls 躋身國手名單的關鍵時刻。為了讓更多舞迷共襄盛舉,賽事最精彩的四強戰將於當日晚間 6 點同步線上直播,並由專業賽評帶來深度解析,邀請全民一起線上觀賽、為選手加油。

圖說:「霹靂舞國手選拔積分賽」以專業打造舞台質感(中華民國霹靂舞委員會提供)

(賽事直播連結:https://youtube.com/live/I2lprJAI4Xk?feature=share

專業打造舞台質感 推廣成果逐年升溫

Breaking Stage 自創辦以來,持續以「專業」與「穩定品質」為核心。主辦單位中華民國霹靂舞委員會強調,體育賽事的精神在於一次次把舞台質感做到最好,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在公平、公正、具國際水準的舞台上發揮實力。本賽事評審團成員皆為通過國家考試認證的知名舞者與教師,專業程度深獲舞界肯定。此外,近年來報名人數逐年攀升,顯示霹靂舞推廣成效顯著,也證明這項運動在台灣的發展正持續壯大、蓬勃向上。

以營養打底 安麗助力舞者邁進

安麗公司已連續 4 年贊助「霹靂舞國手選拔積分賽」,旗下品牌紐崔萊(Nutrilite 也是賽事唯一指定營養補充品牌。為幫助舞者維持最佳狀態,安麗除每場提供 XS 能量飲品為選手補充能量外,每年更提供總價值新台幣 27 萬元的「紐崔萊特別獎」,頒發給各組別年度積分前三名選手。此外,安麗也贊助代表台灣出征的霹靂舞國手,包括今年五月的上海亞錦賽與八月的成都世界運動會,都能看到安麗持續相伴支持的身影。

圖說:國手出征2025上海亞錦賽和成都世界運動會(中華民國霹靂舞委員會提供)

健康 X 熱情 攜手推動霹靂舞向上躍進

霹靂舞即將登上 2026 達卡青年奧運和名古屋亞運等國際舞台,再次展現它為年輕世代矚目的新興運動項目。安麗公司表示,霹靂舞的文化標榜熱情和創意,為了理想挑戰自我、不斷突破,這個跟安麗的精神非常契合。未來,安麗將持續以營養支持與賽事贊助,陪伴台灣年輕舞者實現夢想,讓他們的熱情與實力在舞台與生活中綻放光芒。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安麗連續 4 年力挺霹靂舞國手選拔 年度最終對決11/22台北登場

空軍後勤精神在光復80週年再現《地勤榮民生命史》成為空防傳承重要史冊 完整呈現後勤官兵奉獻足跡

空軍後勤精神在光復80週年再現《地勤榮民生命史》成為空防傳承重要史冊-完整呈現後勤官兵奉獻足跡
空軍後勤精神在光復80週年再現《地勤榮民生命史》成為空防傳承重要史冊 完整呈現後勤官兵奉獻足跡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值此「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80 週年」歷史節點,社團法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友總會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補助下,今(16)日於新北市政府603大禮堂舉行《空軍地勤榮民生命史》新書發表會。本書以四十位空軍後勤榮民的親身經歷為軸,透過第一人稱敘事完整呈現空軍後勤體系在國家安全、空防建軍與戰力延續上的重大貢獻。於台灣光復 80 週年的歷史時刻出版,更具承先啟後、意義深遠。

活動由空軍前司令雷玉其上將、中央軍事院校理事長彭進明上將、國防部前副部長熊湘台中將等軍中重要領袖共同出席,並與新北市政府劉和然副市長、新北市議會蔣根煌議長及退輔會代表林振生處長一同見證此一軍事文化傳承的重要時刻,凸顯空軍後勤對國家安全的深層價值。

本書總編輯劉鎮燈博士指出,空軍後勤體系涵蓋修護、補給、軍械電子、戰管、通航、氣象、資電、防砲與基地勤務等多元專業,正是「空戰出英雄,後勤盡全功」的最佳體現。空軍長年面臨裝備汰換、部隊整編與技術快速更新挑戰,後勤經驗若未及時保存,極易在時間洪流中散佚。因此,在光復 80 週年出版此書,格外提醒國人——從抗戰勝利到現今的防空任務,空軍的每一次進化,都凝聚著無數後勤官兵的心血與技術。

圖說:空軍後勤榮民代表於活動現場接受表揚,分享生命史出版的榮耀,共同呈現光復80週年下空軍後勤精神的延續與傳承。(照片提供: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友總會)

彭進明上將致詞表示,空軍後勤人才的養成是一項跨越世代的「百年工程」。他指出,抗戰勝利讓中華民國得以重建空軍力量,而台灣光復後,空軍後勤體系更在艱困條件下完成國軍空防的扎根工作,當年前輩在戰備、修護、研究、自製與維保上的付出,是今日空軍能肩負空防重任的關鍵基礎。他強調,《空軍地勤榮民生命史》所呈現的,不只是個人的生命故事,更是中華民國空軍八十年來從苦難中重生、從逆境中進步的真實寫照。

本書內容依空軍基礎教育期班排序,共收錄 40 名後勤校友的生命史,完整描繪從童年求學、投身軍旅,到退伍後以軍中淬鍊在社會開展第二人生的軌跡。許多作者在空軍服役期間見證裝備從真空管、航電系統到今日人工智慧的演進;也曾參與自製武器構型管理、研發測試與維保後勤作業,是真實「建軍備戰」的前線實踐者。

在退伍後的篇章中,更能感受軍旅對於人格與領導能力的深刻塑造。多位作者在退伍後投身教育、科技、企業或工程領域,甚至取得博士學位、擔任大學校長,展現空軍後勤人才跨領域卓越的可塑性與國家的人才資產價值。

主辦單位總會長廖盛芳指出,本書歷時一年多完成,是空軍建軍九十年來首次以「地勤後勤」為核心的大型生命史出版,兼具史料保存與精神傳承的雙重角色。特別是在「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80 週年」的時刻出版此書,正象徵空軍後勤在不同歷史階段中,承繼守護國家的共同使命。他強調,書中記錄的每位前輩,都是空軍戰力不可或缺的基石,而這些故事值得下一代軍人與國人共同閱讀。

圖說:空軍後勤榮民代表於活動現場接受表揚,分享生命史出版的榮耀,共同呈現光復80週年下空軍後勤精神的延續與傳承。(照片提供: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友總會)

本書出版亦獲得多位名將高度肯定,包括前國防部部長馮世寬上將、中央軍事院校理事長彭進明上將、海軍陸戰隊備役季麟連上將及張延廷中將等人共同推薦,並由立法院韓國瑜院長題字「翼堅基固」,期勉國軍持續強化空防戰力,鞏固國家安全。

在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 80 週年的歷史坐標上,《空軍地勤榮民生命史》的出版不僅提醒社會空軍後勤的歷史定位,更向所有在無名角落付出的後勤官兵致上最高敬意。主辦單位期盼本書能啟發青年投入軍旅志業,也盼社會大眾透過閱讀更加理解空軍後勤的重要性,讓前輩精神不因時代更迭而被遺忘。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空軍後勤精神在光復80週年再現《地勤榮民生命史》成為空防傳承重要史冊 完整呈現後勤官兵奉獻足跡

等你來挖寶!臺北典藏植物園降真香結實纍纍

等你來挖寶!臺北典藏植物園降真香結實纍纍
等你來挖寶!臺北典藏植物園降真香結實纍纍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典藏植物園一踏進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台灣原生植物區」,循著指示立牌望向上方,便能看見降真香的樹梢,枝頭已悄然結滿外形宛如迷你梨子的核果。公園處說,由於它的果實很容易被葉片遮掩,漫步園區時不妨仔細觀察,只有眼尖的您才能發現它的蹤跡。

降真香學名為: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英名為Pedunculata Acronychia,別名: 山油柑、山塘梨、降香,為臺灣原生常綠小喬木。葉對生,革質,矩圓形、長圓形至長橢圓形,全緣,兩面光滑。繖房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青白色或乳白色;花期6至7月。果實為核果,橢圓形或近圓形,有淺稜,熟時由綠轉黃。種子有硬質黑色種皮,果期9至12月。

降真香果實為核果,橢圓形或近圓形,有淺稜,熟時由綠轉黃。種子有硬質黑色種皮,果期9至12月。[圖片圓山公園管理所提供]

公園處藍舒凢處長表示,降真香屬芸香科,我們常吃的橘子、柳丁、檸檬、柚子都是芸香科成員。芸香科大多有強烈的香味,拿著葉片逆光觀察,就會看到上面會有腺點,那就是芸香科植物會散發香氣的秘密。降真香的果實可以食用,味道微甜,因此又名「山塘梨」。全株可入藥,也是無尾鳳蝶的食物。

降真香的果實可以食用,味道微甜,因此又名「山塘梨」。全株可入藥,也是無尾鳳蝶的食物。[圖片圓山公園管理所提供]

公園處圓山公園管理所莊勝豪主任表示,降真香結得果實雖多,但是在自然界繁殖率低,新鮮種子播種不易發芽,扦插繁殖亦不易發根。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必須運用「層積變溫法」來突破繁殖障礙促進種子萌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想一窺這種有趣台灣原生植物的真貌嗎?歡迎來園區內尋找它的足跡。

臺北典藏植物園內,展示區域豐富多元。這裡含括具有在地特色的台灣原生植物區、擁有熱帶島嶼風情的熱帶與亞熱帶植物區、百花爭妍的蘭花與蕨類展示區、造型奇特的多肉植物區、視覺與嗅覺兼顧的溫帶植物區、以及代表堅忍不拔精神的高山植物區。全館總計展出近五百種植物,個個展現自然之美,呈現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歡迎大家前往欣賞,室內植物園不受天候影響,在舒適環境的植物智慧殿堂吸收最新植物新知。

臺北典藏植物園內,展示區域豐富多元。公園處說,全館總計展出近五百種植物,個個展現自然之美,呈現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歡迎大家前往欣賞,室內植物園不受天候影響,在舒適環境的植物智慧殿堂吸收最新植物新知。[圖片圓山公園管理所提供]

公園處歡迎大家預約團體導覽,志工老師風趣又淺顯易懂的解說各種植物新知,是臺北典藏植物園的金字招牌。臺北典藏植物園開放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 (週一休館、遇國定假日或特殊假日將順延休館),千萬不要錯過這難得的機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等你來挖寶!臺北典藏植物園降真香結實纍纍

花蓮館亮相: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蜜香紅茶、精品咖啡雙雄齊發

花蓮館亮相: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蜜香紅茶、精品咖啡雙雄齊發
花蓮館亮相: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蜜香紅茶、精品咖啡雙雄齊發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2025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與「臺灣國際咖啡展」於在南港展覽館1館1樓盛大開展。花蓮舘以「品山海・饗拾光」為主題,集結了16家優質茶葉與咖啡業者共同參展,人氣爆棚,吸引眾多民眾駐足品茗、試飲。

花蓮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豐富的山海資源,孕育出風味獨特的優質農產。花蓮的蜜香紅茶茶香中帶有自然蜜韻,具備豐富層次感;精品咖啡則兼具花果香與乾淨口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本次花蓮館以「從山到海」的風味故事,展現花蓮優質產品的卓越品質與永續精神。

開幕現場,活動精彩紛呈。縣府特別邀請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林哲豪召集人,分享花蓮精品咖啡如何克服易受天然災害的地域困境,經由咖啡農友與縣府的共同努力,成功打造出「23.5度精品咖啡故鄉」的品牌定位。在蜜香紅茶部分,茶職人藍大誠則運用花蓮蜜香紅茶,現場調製出兩款專屬於花蓮的蜜香特調,透過創新的風味,顛覆民眾對傳統茶飲的想像。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縣府為協助花蓮農產業持續升級並開拓更廣市場,本次特別透過茶與咖啡「雙主題行銷活動」,積極推廣在地優質品牌,並促進與全國各地通路商的交流與媒合。期盼透過參與國際雙展此類高能見度的展售平台,持續推廣花蓮優質農產品,協助業者拓展市場通路與品牌知名度,讓更多國內外買家與消費者看見花蓮「花蓮良品」的卓越品質,共同推動地方產業邁向國際舞台。

圖:花蓮館開幕展現山海交融的「花蓮良品」魅力,現場來賓、參展廠商大合影。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說明,縣府致力於推廣在地精緻農業,本次展覽不但邀集今年評鑑獲獎莊園參展,更精心策劃一系列活動,旨在讓喜愛茶與咖啡的朋友,能更加深入認識花蓮優質茶及精品咖啡的獨特風味。展期間除了提供豐富的試飲體驗外,更備有豐富的打卡禮、滿額禮及加碼禮回饋消費者,同時安排了主題課程與DIY體驗等現場互動活動。期盼透過此活動,展現農友的匠心成果,誠摯邀請民眾把握最後幾天,踴躍前來南港展覽館「花蓮館」觀展採購,共享花蓮的山海好滋味。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花蓮館亮相: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蜜香紅茶、精品咖啡雙雄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