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658

少子化衝擊 大學招生不足恐吹熄燈號

少子化趨勢來襲,許多學校因招生人數未達門檻,被迫黯然退場。
(圖/翻攝自大學快報網站)

胡淑娟/臺南報導

全國學生人數自2014 年起,無法跨越500 萬大關這道關卡,少子化趨勢成為許多學校的大敵,屏東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因為招生人數未達門檻,只好黯然退場,不僅成為臺灣第一所消失的大學,也成為敲響倒閉潮的警鐘。

教育部預估,大一新生人數將減少1.5 萬人,十年之內更將大幅減少近10 萬人, 人口學專家曾經提及,大學生人數在2018 年時,可能只剩下目前的一半,未來恐怕有4 成大學承受不了衝擊而宣布倒閉。

許多私校開始有危機意識,偏遠地區的私立大學更是風聲鶴唳, 而設立時間不長或是進行改制的學校,整體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甚至被教育部「留校察看」。根據統計,新設與改制大學,就有將近一半的學校招收不到足額的新生,連7 成門檻的註冊率都達不到。

有鑑於此,教育部為了盡早發現體質不佳的私校,便實施了「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比如學校財務狀況不良、連續兩年註冊率低於6 成,若改善未果便勒令退場。

少子化招生不足,讓學校出現嚴重財務問題,最終面臨關校的命運。
(圖/翻攝自公民行動網站)

此外,教育部從2011 學年開始,縮減每班的最高招生名額上限,從原本的60 人減少至58 人,之後又降到50 人。少子化浪潮來勢洶洶,即便是資源相對較充沛的公立大學同樣膽戰心驚,配合教育部提出之大專校院申請主動調減招生名額方案,如交通、清華等知名學府也陸續申請減招。

2011 年至今,共有永達、高鳳等2 所學院,以及5 所高中職與1 所國中退場, 隨著少子化愈演愈烈,或許有一天,許多撐不下去的學校都將成為過去式,校友們只能看著畢業照唏噓不已。

作育英才半世紀 城光中學榮耀熄燈

培育無數名人的臺南城光中學,不敵少子化威力,含淚吹熄燈號。
(圖/翻攝自網路)

培育無數人才的臺南市私立城光中學, 不敵少子化衝擊,於日前吹響熄燈號,宣告走入歷史。畢業典禮當天,校園湧入600 多名校友,陪同學校與9 名畢業生一起畢業; 而第9 屆校友、臺南前立委李俊毅亦到場參加,並以優秀學長身份頒發市長獎給最後一屆畢業生,場面溫馨而感傷。

城光走過半世紀,曾經是臺南市的明星私立國中,當年因其高升學率與軍事化的管教而極盛一時,吸引了臺南及高屏地區不少學子跨縣市就讀,不少傑出校友在學術界、政壇、醫學界與演藝界,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包括屏東縣長潘孟安、前立委李俊毅、本土劇一哥陳昭榮等人,都是城光校友。

城光末任校長鄭銘城表示,城光全盛時期有上千名學生,但因少子化與教改政策等衝擊,學生人數逐年下滑。儘管5、6 年前, 教職員已有關校的心理準備,但所有人仍秉持城光精神,堅守教育崗位,用心盡力陪伴學生到最後一刻。

畢典當天,9 位畢業生與9 位教職員, 在教室舉行小而溫馨的典禮,家長與學生泣不成聲,頻頻拭淚。鄭銘城叮嚀學生一定要好好保管學歷證件,因為未來再也沒有人可以為同學服務;他也勉勵同學,畢業只是人生的一個中點站,持續終生學習與努力最重要。

當畢業生邁開步伐走出教室,歷屆老中青校友們列隊兩側,鼓掌簇擁向學弟妹表示:「雖然你們是最後一屆,但不要怕,前面有51 屆學長姊挺你們 !」

事實上,為了在城光最後一次畢業典禮留下最美好的一頁,有校友於一年多前即主動號召歷屆校友們前來參與,許多失聯多年的同學,因此機緣而得以再次聚集。他們發揮其專長,從媒體、膳食到一切的一切,無不全心投入,偕眾人之力,為城光畫下完美的句點。

許多校友紛紛表示,回憶那些年在城光的日子,是他們生命中最彌足珍貴的回憶, 每每相聚總有說不完的城光趣事。雖然母校不在,但城光精神不朽,未來校友們將持續透過校友會的力量,將城光的精神傳承下去。

萬花筒

中部電力博物館 綠能永續發展觀光

臺中市府將重啟中部電力博物館計畫,並串聯梧棲漁港、海洋生態館等遊憩據點,建構海線觀光廊帶。右下圖「永續綠能博物館」即為電力博物館預定地。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呂美娟/臺中報導

原臺中縣府曾規劃興建中部電力博物館,但因台電缺乏經費等原因,該計畫無疾而終。臺中市長林佳龍上任後力圖重啟此計畫,爭取台電同意,希望能建立一座符合綠能永續精神的展館,並規劃「海線雙星」景觀廊線以發展觀光。

台電配合原臺中縣府的藍帶海岸計畫,曾規劃於台中港特定區公園用地興建中部電力博物館,2011 年即完成基本設計報告書,只是台電礙於經費等因素,執行上發生困難,該計畫也宣告停擺。

由於藍帶海岸計畫對海線地區有著正面影響力,林佳龍上任後,不斷尋求重啟計畫的可能性。

去年底林佳龍向台電董事長朱文成表示,希望台電能夠重啟中部電力博物館計畫,一則因為基於台電應對地方有所回饋, 二則因為該計畫可以結合市府「海線雙星」景觀廊線規劃,創造觀光產值,兩人亦就此事達成共識。其後,本案陸續獲得地方上有力人士的支持,順利促成美事。

日前,臺中市府相關局處邀集台電與臺灣港務公司,就博物館未來設置地點、展館規劃方向等議題進行研商,希望結合周遭景點與特色,打造一座符合綠能永續精神的電力博物館。

台電明年也將委託專業技術服務,規劃電力博物館未來展館方向與館內各項設施, 預計朝綠建築、低碳排建築的概念設計,期盼電力博物館不僅能展示電力設施,還具有寓教於樂的功能。

比如說透過虛擬互動AR / VR 模式, 展示光電與文明發展歷程,以及大甲溪發電廠等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讓參觀民眾能夠清楚了解綠電來源。

經發局指出,未來電力博物館將以西部濱海快速公路為主要聯絡道路,串聯高美溼地、梧棲漁港、大安媽祖文化園區、海洋生態館、三井Outlet Park 等遊憩據點,建構海線觀光廊帶,讓整體觀光效益向上提升。

舊山線復駛計畫 計吸引400萬遊客

舊山線復駛計畫,預估未來吸引觀光人數達每年400 多萬人次以上,創造觀光年產值達40 多億元。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曾玉如/臺中報導

為發展后里地區觀光,臺中市府整合苗栗縣推動railbike 及臺中舊山線復駛計畫,將參考日本東京JR 鐵路營運方式,並向中央爭取全額負擔,營運模式則將朝向由苗栗縣、台鐵局及市府合作或委託民間公司經營。預估未來吸引觀光人數達每年400 多萬人次以上,創造觀光年產值達40 多億元。

舊山線復駛全線15.9 公里,橫跨苗栗及臺中市,預估復駛經費包含大安溪鐵橋北側5 座橋墩修復、新建軌道串聯后里車站新設月臺及其他機電設施等工程,以及用地取得費用,共需17.69 億元。

為整合苗栗推動railbike 及臺中舊山線復駛,避免台鐵及地方財政負擔,市府於日前邀集專家學者、台鐵研商第三方營運公司營運辦理方式,將參考日本東京JR 鐵路營運方式,透過政府民間共同出資,兼顧公共利益及多元民間發展。

舊山線成功復駛後,整合包括泰安派出所櫻花季等活動,將帶動更大的觀光價值。臺中市府預估,未來觀光人次會成長6 ∼ 8%,創造整體觀光年產值達40 多億元,每年吸引400 多萬人次以上的觀光客。

經費部分,市府將向中央爭取全額負擔,目前已經辦理期末報告書修正作業,修正完之後就可以送交通部審核,未來的營運模式朝向由苗栗縣、台鐵局及市府合作經營或共同委託民間公司經營。

此外,為配合2018 花博,市府提出「舊山線,鐵道復駛、鐵馬先行」,規劃后里區舊山線週邊自行車路線,往北銜接山線自行車道,往南銜接后豐自行車道,型塑慢活舊山線,推廣在地旅遊,讓后里、泰安區域觀光價值加乘,促進產業活化。

回收地圖App 動手指就能做環保

臺中市推動「希望資收站」,鼓勵里民就近回收,達到垃圾源頭減量效果。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曾玉如/臺中報導

為提供民眾參與回收意願,進而主動參與回收,臺中市府環保局日前與大豐環保科技公司產官合作,推出「zero zero 回收服務」App,提供更多元、更便利的資源回收途徑,讓民眾可透過App 中的「回收地圖」掌握各種回收管道及動態,還可線上預約回收,將有專人到府免費搬運待回收的廢家電。

大豐環保科技公司成立於2011 年,有鑑於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重,秉持「萬物皆可收、資源不浪費」的理念,將環保觀念融入工作的態度與生活習慣之中。「Zero Zero」是大豐公司建立的電商平臺,提供廢棄汽機車回收、廢家電回收、物流媒合等環保服務。

臺中市府近年來亦致力於環保減碳活動,環保局秉持「回收一點、希望永遠、資收效益、市民共享」原則,2016 年起推動臺中市「希望資收站」,共計有50 個里辦公處參加,由環保局提供兌換品,鼓勵里民就近回收,計回收量達11 萬1,626 公斤, 達到垃圾源頭減量、減少焚化爐負荷的效果。

「zero zero 服務」App,能讓人掌握掌握離自己最近的環保回收車或資收站訊息。
(圖/翻攝自zero zero 粉絲專頁)

為了更深入做環保,大豐公司與臺中市府合作,整合各種回收服務,推出「zero zero 回收服務」App。App 中最貼心的設計是「回收地圖」,透過地圖可以輕鬆掌握環保局資源回收車動態、離家最近的「希望資收站」、回收員動態及公益回收點等等。

在這個幾乎每人都有智慧手機的時代, 「zero zero 回收服務」App 只要讓人動動手指,就能方便做資源回收。此外,「zero zero」App 也推出線上預約回收服務,不管是廢家電、廢汽車、廢機車等,動動手指, 就有專人到府免費搬運回收,讓環保活動落實到生活周遭每個角落。

台中產業故事館 名導曾周邊取景

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修復改造後將以「台中產業故事館」的模式對外營運,預計2019 年完工。
(圖/翻攝自網路)

曾玉如/臺中報導

為發展及保存臺中市的產業文化與產業記憶,臺中市府朝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方向規畫帝國糖廠修復, 除保存糖廠原有風貌外,也以「促參OT」招商方式, 將帝國糖廠活化為「台中產業故事館」,期望民間廠商能以創新、永續的方式賦予老建築新生命。

經發局長呂曜志表示, 臺中市府各局處推動文化城中城計畫,期望透過歷史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 讓舊城區再現往日風華。「台中產業故事館營運移轉案(OT)」便是文化城中城計畫的一環。

「台中產業故事館」為80 多年的老建築,日治時期,帝國製糖株式會社在臺中興建「台中製糖所」,每天壓榨1,500 公噸甘蔗製糖,2007 年7 月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知名導演蔡明亮所執導的電影《郊遊》,也曾在糖廠周邊取景, 劇中男主角遊蕩於郊區樹林間,正是台中糖廠附近的樹林及湖泊。

日治時期,帝國製糖株式會社興建「台中製糖所」,每天壓榨1500 公噸甘蔗製糖。
(圖/翻攝自帝國製糖會社台中營業所粉絲專頁)

此刻台中糖廠正辦理修復工程,委外面積(含建築本體)約848 坪。經發局期望「台中產業故事館」能夠呈現臺中產業的發展歷程,除提供歷史建築淵源、建築特色之導覽解說外,更期待未來能讓民眾參與多元化的主題性展演活動, 深刻體會臺中產業的美好與獨特性。

呂曜志表示,預計於2018 年底完成歷史建築修復工程, 2019 年上半年「台中產業故事館」可正式對外營運,打造城市特色新亮點。

結合App 功能 樹木也有身分證與健保卡

臺中市府建置「行道樹電子身分證」透過智慧型手機掃描QR-code,該棵樹的資料便一目瞭然。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張菁欣/臺中報導

你能想像一棵行道樹也能有詳細的資料履歷嗎?臺中市為每棵行道樹製作「電子身分證」,透過手機掃代表身分證的QR-code,該棵樹的資料便一目了然;QR-code 還兼具「健保卡」功能,提升樹木折損後通報處理的效率。未來更將結合「臺中好好行」App,讓臺中的觀光客透過行道樹QR-code 了解周邊訊息。

為了更智慧的管理行道樹,建設局於2016 年推動「臺中市行道樹樹木身分證」,民眾只要利用智慧型手機掃瞄掛在樹身的QR-code,就能清楚得知該棵路樹的基本資訊。

這些路樹的資訊,依據《森林法》及《森林以外之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規定,針對轄區內樹木,地方主管機關每5 年應至少辦理普查1 次,這些普查資料在建檔後,便成為路樹「身分證」的資料來源。

「大家好,我是鐵刀木,英文名字是Siamese Senna⋯⋯」, 掃描路樹的QR-code 後,該棵樹便會以擬人化的方式,陳述它的名稱、學名、科別、型態等資料,只是有民眾認為,掃描QR-code 後顯示出的資訊應該具有日常生活的實用性,比如樹的種子或花卉是否有安全顧慮、特殊典故等, 方有環境教育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身分證樹牌右上方, 含無法仿冒的晶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它宛如行道樹的健保卡,在維護廠商進行病蟲害防治或樹木修剪時,利用NFC 可獲得比手機更精準快速的定位效果,讓養護人員快速抵達通報點進行處理。

此外,當行道樹因為天災而受有損傷時,NFC 晶片能夠提高搶救效率;維修後更可直接將養護後資料回傳至行道樹維養管理資訊平臺,即時精準回報行道樹座標。

未來,民眾還能夠透過行道樹座標資訊,查詢附近的賞樹景點、公園、iBike、停車場等資訊;這些多元化功能將於今年下半年與「臺中好好行」App 結合。旅行臺中的遊客能藉行道樹上的QR-code,第一時間掌握路樹周邊的景點與交通資訊。

 

中進中出策略 日遊客成長最多

近年來,臺中市吸引不少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觀旅人數呈現穩定成長態勢。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曾玉如/臺中報導

臺中市府近兩年推動「中進中出」的國際入境觀光模式,並與日、韓、星、馬、港、澳等地簽訂相關觀光旅遊協議,還增建友善穆斯林措施,以爭取日韓港澳與東南亞各國的旅遊市場。今年第一季至臺中觀光的旅客人數成長比例,以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為最高,為臺中的觀光旅遊業注入新商機。

所謂的中進中出,即讓觀光客從臺中國際機場入境臺灣, 留在中臺灣觀光、消費,再從臺中搭機離臺,以增加臺中的客流量。

臺中市府以3 到5 小時航程距離為目標,拓展臺中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班。2016 年臺中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增加了首爾仁川、大阪、大分、長崎等4 航點, 客運量也從2010 年的128.37 萬人次,逐年攀升到2016 年的238 萬人次。

為了增進觀光人潮,市府團隊還陸續至日、韓、星、馬、港、澳等地招商,並簽訂相關觀光旅遊協議,增加日韓港澳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旅遊市場。

臺中清水服務區就設置了男女分隔的穆斯林祈禱室,方便穆斯林朋友進行每日必要的禮拜活動。
(圖/交通部網站)

此外,觀旅局輔導業者建置友善的穆斯林環境,讓東南亞旅客賓至如歸。臺中清水服務區就設置了男女分隔的穆斯林祈禱室,提供必要的禮拜毯,方便穆斯林朋友進行每日必要的禮拜活動。

根據統計,2014 至2016 年至臺中市旅遊住宿的總人數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從611 萬人次成長為676 萬人次。

此外,根據市府觀旅局統計,今年第一季國外旅客來臺中旅遊的成長比例以日本75.67%為最高;港澳旅客旅宿人數則有4.15%的成長率;東南亞旅客合計起來也有85.97%的成長率,顯示臺中市府一系列的友善觀光措施贏來了旅遊新商機。

萬花筒

玩具復活節 去年桃市回收高達16 萬噸

透過二手玩具親子闖關遊戲,讓親子共學、共玩,同時傳達「教育」及「環保」觀念。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張喬治/桃園報導

家裡的舊玩具雖然還能用,但孩子還想再買新玩具怎麼辦?孩子長大了,家裡頭滿坑滿谷的舊玩具又該何去何從呢?現在家長的這些煩惱,通通有解了 !

桃園市府社會局與TOYOTA豐田汽車、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及林森國小共同舉辦「玩具復活節──親子林距離,愛森森不息」社區宣導活動, 透過二手玩具闖關遊戲,讓親子共同學習、分享,傳達「教育」及「環保」觀念,讓玩具物盡其用,增加二手玩具回收及流通;也教導孩子惜福,將東西與他人分享。

許多玩具因為損壞或孩子玩膩而被丟棄,透過二手玩具回收及分享活動,可將損害的玩具修復,也讓「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玩具找到新主人,給予二手玩具新生命。

「玩具復活節」活動,教導孩子惜福,將玩具與他人分享。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在復旦國小設有玩具資源中心,TOYOTA 也在全臺服務據點, 作為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延伸的玩具回收據點,去年回收即高達39 萬噸,其中桃園即有16 萬噸,占整體近5 成之多,相當於減少兩座大安森林公園樹木一年的吸碳量,成果豐碩。

這些回收、整理好的玩具,幫助了超過1,100 位偏鄉孩童;有些玩具還遠送到柬埔寨、印尼、尼泊爾、緬甸、泰國等地,在異國他鄉重新給予二手玩具新生命。

你有不知道拿它如何是好的舊玩具嗎? 把它送到玩具資源中心或回收據點,給它一個新生命吧 !

老屋活化自治條例 促文化資產新面貌

新屋范姜祖堂經過多次修復後,目前成立「新屋區樂齡學習中心」,用新面貌重新出發。
( 圖/翻攝自網路)

胡淑娟/桃園報導

現代化開發和古蹟保存,是近來都市發展的重大課題,為求留下過去不同時代的軌跡,桃園市將研議制定《老屋再生活化自治條例》,針對老宅,以編列預算、獎勵機制、輔導規劃等方式,協助修復、營運及活化,賦予老宅古蹟新的生命與功能。

桃園市文化局長莊秀美指出,桃市府近三年投入的文化資產修復經費已達5 億6 千萬餘元,迄今共進行30 件調查研究案。只是由於文資的所有權人或其後代子孫,多半不希望老房子被指定為文資,是目前桃市府在文資保存上遭遇的困難之一。

對此,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提出兩項看法。首先,請相關單位針對位於非都市計畫區內的文化資產,提出容積移轉優惠方案,增加當事人保存文化遺產的意願。再者,請都發局主導研擬「桃園市老屋再生活化自治條例」,並規劃於2018 年辦理桃園市老屋再生活化相關補助計畫,減輕文資所有權人的負擔。

桃市府花近三年修復八德呂宅著存堂,未來將發展成為「八德故事館」。
(圖/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網站)

目前桃園市成功保存且活化的文資包括新屋范姜祖堂、大溪李騰芳古宅及八德呂宅著存堂。新屋范姜祖堂經過多次修復後,目前已活化利用,去年地景藝術節舉行畫展, 今年四月設置樂活學堂,成立「新屋區樂齡學習中心」,讓文化資產以新面貌重新出發。

位於大溪月眉大溪李騰芳古宅,2015 年初起歷經三次修復,現交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營運,今年四月正式開館,稱之為「古宅開門」。

八德呂宅著存堂則花費近三年的時間修復,市府更向文化部爭取第四期修復工程補助,未來將發展成為「八德故事館」。另外, 位於機場捷運A10 站對面的蘆竹陳家宗祠德馨堂與大溪林宅梅鶴山莊,也正進行修繕及研擬活化方案。

大溪月眉大溪李騰芳古宅,2015 年初起歷經三次修復,現已正式開館。
( 圖/翻攝自網路)

莊秀美指出,桃園市府將與私有建築所有權人持續溝通協商,持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市府各機關間也會相互協力,希望讓文化資產保護獲得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