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95

點亮樟樹一路美食奇蹟 私房菜餐廳

141101v0403

(▲左一為老闆許小姐)

 

有些餐飲店,開著開著就有了故事。那個故事不只是店家本身的奮鬥史,甚至還帶動一條街的繁華。有著親切的笑容,眼神中還有著不因歲月洗滌而降低魅力的光芒,私房菜餐廳的老闆許小姐,看著外頭車水馬龍的大街,娓娓述說十六年來樟樹一路的餐飲傳奇。

 

那年許小姐從日本回來,曾在日本餐飲界服務過的她,日文名字叫NOLIKO,原本回台後想從事日本料理,後來因緣際會先賣起豬腸冬粉,這一賣竟然賣出了名氣,在那個樟樹一路還是條黯淡沒甚麼人氣街弄的時代,許小姐的豬腸冬粉意外地吸引了日復一日的排隊人潮,乃至於只要有外地客到汐止火車站,問任何一個計程車司機說要去吃豬腸冬粉,大家都知道要把車子開往哪裡。

 

口碑的打造,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從來不打廣告的豬腸冬粉,靠著實力自然而然創造出口碑。從當初一日營業額六百元,接著成長到八百一千,到後來,來自各地的人們紛紛慕名而來,豬腸冬粉攤位的日營業額已經破萬,電視美鳳有約節目想來專訪。後來才在樟樹一路建立店面。許小姐說,不誇張的說,樟樹一路整條的美食街,就從她的店開始,早先這整條路根本沒甚麼店面,但由於豬腸冬粉活絡的人氣,之後周邊就陸續開店,乃至於現在的樟樹一路已經變成一個忠孝商圈,許小姐笑著說,這邊的房地產漲價,可能還要歸功於她呢!

 

私房菜餐廳,最早其實是沒有名字,從路邊攤到開店,當時都只是寫著豬腸冬粉,直到這一兩年,才取了個店名叫做私房菜,並且兒女都參與店面的設計,有了感性的文案,和美麗的視覺布置。私房菜強調的是真正的古早味,而且非常重視食安,早在路邊攤時代就因為東西乾淨而獲得客戶讚譽。做豬腸冬粉的紅葱頭、黑豬油都是自己做,許小姐的先生早年曾在統一食品工作過,許小姐形容她們的古早味就像是小時候吃統一肉噪麵那種感覺。

141101v0402

店名取名為私房菜,端出來的都是老闆許小姐的絕活,她的豬腸冬粉美味簡直無法取代,早年路邊攤時代,九點開始營業,還不到下午一點豬腸就一定賣光光。現在店裡的招牌餐點,還有滷豬腳,以及焢肉飯,也推出套餐系列包含魚套餐、豬腳套餐、豬排套餐等,近期另一個讓客人紛紛指名要點的餐飲則是麻油雞,曾有客戶忍不住當面對老闆說,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麻油雞。

 

私房菜餐廳不做炸雞腿、炸排骨,為的是考量客人的健康。這裡的豬排都是先用醃的再去煎,吃起來有超美味的烤肉味。這裡的魚也都是每日現買的新鮮魚。店家不像自助餐店,一口氣擺十幾二十道菜,而只端出每日不同的四道菜,但有著許小姐融入媽媽味道的調理,許多人就把這當家一樣,像在吃媽媽每天煮不同的菜。

 

問起店家,為何餐點那麼好吃,有甚麼秘方,許小姐說其實也沒甚麼秘方,若要說有的話,那就是「用愛調理」吧!如同餐廳內也寫著「用愛與你分享」。私房菜餐廳就是一個可以感受到有家的味道、有愛的地方。店內還有擺設茶桌茶具,那是許小姐的另一種愛,她為了心愛的老公喜歡喝茶,而將店內安排了茶飲的場域,也歡迎民眾有空過來泡茶。

 

 

運輸業發展 明年再提出告白

140916v0901

瑾蓉紫微 命理專欄

 

解盤案例

農曆64年6月生的陳先生來信,問明年打算往運輸業方面發展,不知明年過完年後是否為換工作的好時機,轉換運輸業好嗎??

 

解:建議可以至運輸業發展,但須防意外。

 

以陳先生的行運來看,明年運至有轉換跑道的現象,並四處奔走,因而建議可從事運輸業,更換工作後,在忙碌中,要防閃神,以免發生意外。

陳先生是一個責任感很強的人,所以閒不太下來,有空時也要稍微讓自己休息一下,明年須小心跑車太累、失神而發生意外破財。

 

命盤詩:

脾氣固執責任強

事事恭親不得閑

正直無私愛抬摃

切莫公親變事主

 

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 談文化知識庫對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141101v0601

◎文化講談專欄/鄭維棕,作者為萬金石汐止社區大學秀峰高中校區副校長,地方文化工作者

 

多年以來,很多人都會問我一個同樣又很有趣的問題,你做文化知識庫雖然很棒,也給地方帶來很方便的地方資料寶庫,但是,這些可以賺錢?你怎麼生活?你的收入從哪裡來?每次碰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就會很「頭大」,因為,這個辛苦又看似沒有價值的工作,在日積月累之後,這麼多年以後,大多數汐止人也都看到為地方蓋一座文化知識庫的「虛擬的圖書館」,是相當重要和很有價值的事情。這些文化知識庫,不僅可以透過網路替地方帶來文化觀光的產業價值,也可以給下一代(至少中小學生)帶來查詢地方歷史資料的方便性,讓我們的下一代更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更認同自己住的地方。這個工作短暫間無法替個人帶來財富,卻可以不斷的為地方積攢「公共財」,更能為地方帶來產業行銷的生機。

 

記得大學時代,相當喜歡印度詩人泰戈爾,記得在他的《飄鳥集》裡,有一段詩句這樣寫道:

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我曾在一條水溝裡漂浮著一隻紙船。

那是七月裡一個潮濕天氣,我獨自一人,玩得很是開心。

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糜文開翻譯)

 

我是住在汐止山上的小孩,從小就與山林、野溪生活在一起,在山水之間,我不僅享受過泰戈爾所說的「我在水溝裡漂浮著我的紙船」,用芒草做芒劍,在山野間享受相殺的樂趣。在傍晚的時候,遠遠望去,可以看到河面上一條一條跳躍翻出水面的魚肚白,正在追殺河面上翻飛的蚊子,把倒映紅霞的河面點綴的令人感動。住在山上,代表生活的窮困,但也正是窮困,讓我經歷人生最豐美的年代,更讓我深深體會泰戈爾在《飄鳥集》裡所說的詩句:
根是生入地裡的枝,枝是生在空中的根!
沒有生入土裡的根,哪來風中令人感動豔羨的花枝招展?生為一個山裡的小孩,我深深感受到「生入地裡」的重要性。而在最原始的接觸大自然氛圍中,不僅讓我一生對自然與土地始終懷著一種敬意,也深知人的夢想在植根土地中,找到歸宿,更能讓孩子發現真正的自我!

 

認同的小徑

 

因此,我不斷的書寫土地的故事。雖然在汐止從質樸走向華麗的過程中,土地的面目不斷的被撕裂,河川在公共化的變形政策下,也不斷的被隔離,變得越來越不可愛,越來越無法親近。然而,透過網路把家鄉的土地故事,不斷的寫出去,終是為孩子與家鄉留一條認同的小徑,也算是給自己留下一點紀錄!

 

做這件事,從開始我就「不是一個商人」,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在這裡發財。更沒有想過我要用什麼商品去感動人,讓更多的人來買我的商品。我把對土地的感動書寫下來,回歸土地過去面目,如是而已。

 

當汐止文化網的知識庫不斷長大,卻也讓人意外的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肯定與讚美,網友也對於汐止文化網提供的文化知識庫,也多所詢問和肯定,而在肯定讚美之後,總是好奇的問到:「你怎麼生活?」。每次面對這樣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時,我就會想辦法解釋我的工作,未來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我並不賣資訊,也沒有真正的「商品」,因為自始至終,我就不是一個「商人」,我只希望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功能,希望把個人長期辛苦經營的「文化私財」,轉為社會「公共財」,更期待公部門能夠參與經營這個重要的文化知識庫,為地方建構一座「虛擬圖書館」,讓更多的網友和汐止下一代,能夠輕鬆的找到自己家鄉土地的「身世」,進而珍愛自己腳下所踏的土地,並真正感受到泰戈爾所說的「根是生入地裡的枝,枝是生在空中的根!」。

 

如果只是一個商人,就不會有令人感動的商品!

 

而在書寫土地故事的被認同過程,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像我這樣一個不懂生意的人,只因為一個簡單的「核心觀念」,堅持寫作向度對土地與文化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工程,遠非「只蓋大樓卻不做內化」的工作所能比擬,因而帶來許多認同與感動,實在超乎自己想像之外。這樣的經驗,讓我深深體會一個有趣的現象,我不是商人,但是我做的工作和提供的「商品」,卻成為每天大量來自四面八方網友重要的閱讀來源,相對的也挑起大家對於文化的感知與認同。

 

這樣的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如果我只是一個商人,我就不容易做出令人感動的作品! 」,因為正如馬克斯所說的:「商人無祖國」,商人以利益計算他的效益,計算他應該付出多少,拿回多少,最後他還要賺多少錢。因為「計算精明」,所以付出總是要得回饋,因此,商品(或作品)總在精明算計下,失去了令人感動的動力,也失去它應有競爭力!

 

我的意思不是說商人不好,也不是說一個人做事不應該算計成本,我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有時不要「太精明」,不要太會「算計」,因為不帶點傻勁和滲入一點理想色彩所產出的作品,如何在產品與垃圾滿天飛的現代生活中,保有令人感動的動力,進一步讓你的作品或商品具有競爭力!?
說到這裡,我想到我這幾年的運氣。

 

汐止文化網能夠持續堅持做「文化知識庫」努力來建構地方文化知識庫,我要感謝的人很多。其中李銘智先生,他是一個見證台灣洋傘興衰更迭的見證人,從台灣傘的產業每年超過100億元,到洋傘產業逐漸沒落,遠走他鄉,做這個「非常傳統落後產業」的李銘智先生,在幾乎同業都面臨「倒閉」或轉行中,他卻不計成本堅持做「百分之一百」的洋傘。當所有業者所製造的雨傘,被界定只拿來「遮雨」,一支50元、100元,他卻把洋傘當作「藝術創作」一樣,用精細的手工打造出一支一支令人看了相當感動的藝術與文化兼具的洋傘,把洋傘當作「藝術品」卻不當「商品」一樣,細心呵護。結果,當台灣的雨傘沒落到幾乎沒有人「記起來」時,李銘智先生的洋傘卻成為世界所有頂級洋傘品牌爭相合作的廠商。當台灣的雨傘走不出新時代的桎梏時,李銘智先生已經在賺全世界的錢了。

 

我很幸運能夠碰到這樣一位傑出的企業家,為人謙虛,也沒有商人的習氣,在他的身上,我也看到和學習到一個同樣的典範,一個不是商人的商人,只在乎他的商品如何成為最好、最有價值,也因此讓他的洋傘稱霸傘界,令人不得不對他越發尊敬。如果李銘智先生只是一個商人,精於算計,我相信他就不會做出令人感動的洋傘了!

 

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

 

這些年來,我們感受到整個台灣不斷的在轉變,價值在轉變、核心觀念在轉變、親情友情在轉變,幾乎所有看到聽到的東西都在轉變。許多暢銷的商業雜誌不斷的催化我們「成功的典範」是什麼,告訴我們「什麼才是致勝的關鍵!」然而,吸收這樣多的資訊,我們到底成功了?這些資訊到底是「知識」?還是「垃圾」?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深的想想—

 

泰戈爾以「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訴說著他在水溝裡漂浮著紙船的快樂,原來快樂來自於對土地的親密,來自於簡單,來自於簡樸,紙船雖然簡單,沒有高貴的價值,但「記得我在童年的一天」卻是如此愉悅。

 

汐止文化網就是用這樣簡單的觀念,在建構一個台灣小鄉小鎮的身世,讓更多的老人、中壯年記起「記得我在童年的一天」那種愉悅,為我們的下一代營造一點土地的親情,給孩子一個土地的夢想。當我們這一代不斷的耗掉大地豐沃的土地資源時,是否也該回頭為孩子保留一點土地的身世記錄與圖譜?

 

雖然我只是一個記錄地方文史興衰的文化工作者,在紛亂的台灣世代中,所做的工作綿薄而微力,在台灣歷史的洪浪中,也可能像海邊的細沙一樣,隨時被浪潮衝襲。然而,記錄地方文史超過二十多年的歲月,從狂狷的黑髮年少,到現在有點斑剝白髮的年壯,我依舊相信紮實的記錄台灣地方「文化知識庫」來建構一座一座地方的「虛擬圖書館」,一步一腳印,同時結合網路科技技術,建構具有在地特色的「虛擬圖書館」,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家國大事。不僅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不斷可以把台灣每個地方的特色快速傳遞出去,更能在教育、文化、產業和觀光提供迅速和感動的元素。我也相信文化知識庫產出的作品就像《聖經》所說的一樣,就是 Dunamis!(希臘文,意思是英文的Dynamite,炸彈!)將對我們世世代代,提供源源不絕的生命活力與永恆的珍貴寶藏!

尊重傳承再從傳統中創造亮點 – 長安國小

141101v0804

專訪校長 張維中 先生

長安國小有四個願景:人文、希望、創新、永續。秉持著這四個理念和願景,我們學校每任的校長,持續傳承治校智慧,用一貫的歷史脈絡,讓學校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也不斷創新。從我去年八月一號到任後,也是朝這四項願景方向在邁進。

 

從我就任以來,做了幾項硬體工程的改善,在過程中,我們都儘量在不破壞舊有史蹟的前提下,加入新的元素。在校舍方面,我們做了向陽樓斜屋頂的改善,這建築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但結構堅強,經專業評估後,認定可以不用拆除重建,我們補了一個斜屋頂,可免除下雨天會漏水的狀況。而在教室的改良方面,也是持續在進行的,我們去爭取經費,也感謝很多企業願意支持。例如我們改善了陶藝教室,整個教室設計符合人文概念,當把教室門打開,就可感受到周遭的綠意,而當火車經過,也可以讓學生在創作過程邊欣賞火車馳騁,邊發揮想像空間。我們也把操場和縱合球場全部做刨土改善,之前的PU跑道和球場場地剝落嚴重,修修補補其實不好用,於是前任校長申請了修繕經費,到我這任具體落實改善,讓學生有好的場地可用。特別要說明的,當這個操場改善工程完工後,我們做了一件讓全校師生留下美好回憶的事,我們請全校學生排成一個品德教育的圖,外面是小兔,中間是長安,可以從照片中看到,穿白色衣服的都是我們的學生,紅色衣服都是老師,他們組成一個笑臉,我們希望笑臉迎兒童。在那個難忘的拍照瞬間,全校師生全部都在同一個畫面裡。

141101v0805

(▲長安國小全校老師合影(右中坐打領帶者就是張維中校長))

 

而在我們學校處處可以看見的一個意象,就是小蛙和小兔。緣由本校的老師創作的小蛙與小兔繪本,獲得教育局品德創作的優等,小兔和小蛙也成為本校的代表義函。在校園的硬體工程建設中,我們也把小兔與小蛙意象融入。例如今年三月我們做的幼兒園設置,就直接把小兔小蛙的元素放到幼兒園裡,除了設計元素外,兩個班分別命名為小兔班和小蛙班。此外,我們還讓工程和課程結合,每個工程進度,也代表一個新的學習進度,讓學生在上課中更認識我們的小兔小蛙。

 

在教學方面,今年八月一日,我們全部的老師都加入教育部的專業發展評鑑,老師們百分百參加。我們希望可以打開教室,讓老師和老師間增加對話,彼此學習彼此的長處,然後融入到教學裡面。例如我們很多老師在教室內兢兢業業做教學工作,但會有個問題,他可能不知道其實他隔壁的老師有十八般武藝,他可能在某種領域很擅長,透過評鑑我們不是把外面的老師請過來做演說,而是其實隔壁班的老師在國語教學的某個領域就可以請他來幫忙,讓老師學習彼此的長處,這就是教師發展評鑑工程。我們目前營造的希望是把整個學校,用人文希望創新永續來改造。
年底還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圖書館改造,我們要把小兔小蛙放進來,並且我們還要做一個原生教育環境的營造,這就是諾亞方舟計畫。諾亞方舟的概念,就是保存台灣的原生物種,對植物而言,台灣有太多外來種,我們種了很多原生植物在復育,我們取得教育局的經費改造,我們希望把圖書館打造成諾亞方舟,裡面保存的是書,書就是一種寶藏的一種,希望學生進入圖書館,就像進入諾亞方舟一樣,裡面充滿無限的寶物和知識,就等著人來取經,而小兔小蛙就是帶領學生讀書、帶領學生導覽、帶領學生進入閱讀世界的主角。

141101v0806

我的治校理念,就是抓住經營的主軸,在不更改原來校園脈絡的情況下,我們都是延續一貫的理念,而不是換校長就要換政策。學校裡比較常變動的是校長,但其實留最久的是老師和主任,應該把歷史脈絡意義告訴新任校長,他們做得很好,校長則負責爭取更多的利益和經費進來,一起把效果極大化,不要各自為政。我就像肉粽頭,一整串拉起來,粒粒飽滿。我認為每任校長來都應該把歷史留住,歷史是延續,但亮點是自己來創造。
這裡我要感謝很多人的協助。像我們學校周邊的三個里的里長,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對我們幫助很多。還有一位已經退休的楊漢榮主任,他雖退休還是回學校幫忙,他不但帶田徑還帶書法,本校的田徑和書法都是分區的冠軍。本校的一個特色跳鼓隊,則要感謝汐止扶輪社,他們補助十多萬給我們。

 

學校的田徑隊表現優異,但原本我們沒有專業的田徑服裝,感謝世豐鋼鐵李文昌老闆,捐贈了一式五件共一百五十件的專業田徑服裝,還有林繼蘇林會長也幫忙很多。陶藝教室的改善全部的六十萬工程款,感謝小叮噹科學遊樂區同時也是台灣科學教育文化協會理事長蘇義夫全額補助。本人衷心感謝大家對長安國小的付出。

 

校園經營,就像飛輪效應,一個飛輪要啟動的時候是最難的,例如要讓一個陀螺啟動,要先經過綁、拉、拋等程序,但一但準備好,陀螺打起來就會變得很強。只要每個人都動起來,這學校就會越來越好。在傳承中不斷創新。

樟樹國民中學管樂團

基本介紹:

樟樹國中管樂團93年正式轉型為現在室內樂團的形式,95、96學年更是獲得東區第一名的殊榮,以及全國音樂比賽得優等的佳績,期間遠赴大陸深圳與花蓮當地學校舉辦聯合音樂會,深得好評。
樟樹國中管樂團除了著重於學生的演奏技巧外,更重視學生的生活紀律及課業問題,建立學生「合作」與「關懷」的服務人生觀,引導學生積極有意義地參與社團學習,並將所學融入社區,推展藝文的活動,並達到「藝術即生活」、「培養健康人格的公民」及「學校社區化」。

擁抱生命熱情的管樂團 – 專訪指揮 賴河泰 老師

141101v1002

資歷: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管樂組,雙主修戲劇系,並曾多次參與跨領域之藝術活動。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管弦樂指揮,師事廖嘉宏、孫愛光等教授。指揮曾接受瞿春泉、陳中申、郭連昌、陳秋盛等大師指導

 

 

談起管樂團,其實這是一個還在持續發展中的音樂形式,在不同國家也有不同風貌。管樂團在全世界都被當成一個重要的媒介,內容非常豐富,樂團不是只有參加比賽才組成,在國外樂團本來就是種日常活動,不論在教會、在社區活動都很活躍,不僅僅社區自己的樂團提供機會給小朋友學習,甚至各行各業,如警察、工人等等都有自己樂隊,可以說樂團已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國外很習慣除了擔任職業專業音樂家,其它人也是人手一樂器,就算不會樂器的人,也因為加入教會,至少會唱詩歌或加入合唱團等等。台灣的音樂發展沒那麼深入民間,但我們音樂人會往這方向努力。從我來樟樹國中的第一年指導管樂團開始,至今四年了,我也是將樂團朝多元發展規劃。

 

在樟樹國中有兩個樂團,一個是管樂團,一個是直笛樂團,很多人以為直笛就是管樂,但在編制上,直笛不會被放入管樂,放的是銅管木管,這和音樂史有關。管樂團已有兩三百年歷史,不斷有新的創作、新的曲目、新的可能性,比其它樂團複雜很多。管樂團因為太有個性,太有色彩,表現的音樂又有民族色彩,像日本和韓國管樂團就很不一樣,台灣這邊的發展就看不同老師的偏好。在樟樹國中管樂團其實各種音樂都嘗試,包括教材和曲目,也是一個一個規畫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東西,展現新視野。

 

管樂團是很特殊的團體,除了我們演奏的音樂要合在一起,感情也必須結合在一起。要重視紀律,導入生活常規的管理。管樂團是以教育為主軸的樂種,我們也會關心學生的心情,除了是音樂老師,我們也扮演心靈輔導的重要角色,我們接觸孩子很頻繁,也關心他們的課業,教導他們做人做事的態度。
其實某種角度來說,樂團對學生心靈很重要,當他們感到念書壓力大時,我們提供環境,讓他們在下課以及去補習班間的空檔,可以練樂器,把悶了很久的心情在音樂中紓散,之後可以抱著正面心態念書。很多學校管樂不只是社團,也變成生命一部份,很多愛樂人士真的會吹到七老八十,國外很多阿公阿媽組成樂團,還有祖孫三代一起演奏等,已成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衷心覺得,學音樂是很生活的事,我們在教音樂時,也知道學生不可能大家都成為音樂家,這社會也需要更多行業,但工作之餘,音樂讓生活更豐富,在辛苦工作之餘,音樂可以讓我們有個心靈對話的機制。以樟樹國中管樂團來說,他們在這三年裡接觸這樣的音樂團體,參加音樂活動,音樂就變成他們生命中的養份。學樂器真的辛苦,我絕對不會說輕鬆,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他們既要唸書又要補習又要學樂器真的辛苦,但三年下來,他們也因此學到時間分配、勇氣以及堅持,這些對他們來說,是一輩子受用的無價經驗。

 

也不要誤以為學音樂的人,會耽誤學業,實際狀況是,學音樂的人反而功課不差,因為從音樂中他們學會專注,由於他們自己知道來樂團練習已經三個小時,回家後反而會更認真讀書。學音樂本身就要加強專注,且同時要一心多用,既要看自己的譜,左右手做不同的操作,並且同時要配合別人,訓練到一心多用,可以說他們同時要懂得專注又要懂得跟別人做配合。音樂人會把自己放下來,把音樂放最高位置,養成和諧心境,也會因此學會融入團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樟樹國中管樂團出來的孩子,都願意去打開自己心胸,關心自己學弟妹,他們做得很好,很禮貌守秩序做好自己的事也幫助別人。

藝術生活化做一生的音樂人 – 專訪 姚梅雪 老師

141101v1003

樟樹國中管樂團成立已經十年以上,也常受邀參與演出。最早期有位指導老師離開後,換我接手,近幾年則由賴河泰老師導教學。我們的孩子人人會至少兩種樂器,不只會打擊樂以及管樂,並且都是可以真正演奏的層級。我自己本身是樂團創立前就來樟樹國中,在這裡已經服務超過十五年,看著樟樹國中音樂成長從無到有,可以使上力的地方我就幫忙。我本身的專長是聲樂,當初接手管樂團,原本只是作行政管理,沒想到因為發現管樂很好玩,我自己也全心投入,變成自己也在玩樂器了。

 

我們管樂團也是個社區性樂團,平常學生三十多人,但在特殊場合如每年汐止仲夏夜活動就擴大編制,邀汐止各地音樂同好加入。平常時候還是以校際活動為主。要想進來管樂團,必須要先甄選,重點不只要愛好音樂,並且要自願表達可以配合我們每周的練習活動,樟樹國中管樂團練習得很勤,每周三、六以及每週二、五都有練習時間,都是下課後要留下來練習。

141101v1101

管樂團也獲得家長們的支持,加入管樂團要團費,不足的部份再由學校支應。有些孩子沒法繳全額的錢,我們也有很多後援,包括家長會以及樂團後援會長等。樂器都是學校籌措資金,所以學校的樂器很齊全。學校很支持,我們也免費借用,可以帶回家。我們會做好管理。

 

凡加入管樂團的學生都會變成一家人,就算畢業後也都保持聯絡,目前我們有透過樟樹國中管樂團臉書,凝聚所有樟中管樂人。每當我們有社區型表演,畢業生也願意回來共同參與,到寒暑假時,他們也會回來指導學弟妹。他們一日為管樂人,終身成為音樂人,據我所知,這些畢業的孩子們,之後很多都繼續朝音樂界發展,有很多去念音樂系,大半的人則加入不同學校的音樂社團,音樂真的變成他們生命的一部份,練音樂跟呼吸一樣正常,是他們不可或缺一環。

141101v1102

我們做音樂的理念,是希望落實藝術生活化。我們用開放的心帶孩子接觸音樂。學音樂不應該有壓力,不要一定想說要當音樂家或想成為演奏家、音樂 老師等,這樣學習反而沒樂趣。所以我說藝術生活化,我們可以放開心胸,開闊眼界,我們不該只學一個樂器,我們也鼓勵不只學一個樂器,也許看起來兩種樂器摸不上邊,但進入音樂領域,就可以開拓心境。像我們畢業的學生,有的會去吉它社,熱音社,鋼琴社等,都願意敞開心胸接觸不同的音樂。在求學過程中,他們也懂得欣賞音樂,可以一生受用。

 

學音樂也是種人格養成,樟樹國中管樂團的孩子,可能一邊學音樂,一邊正面臨著學測的壓力,他們可能內心有掙扎,但經過選擇最後仍留下來的人,往往有著內心的成長。他們都是可以做好時間分配的人,能夠課業和社團兼顧,這樣的人長大入社會,也比別人更能面對困難,意志更堅強。

作品主題 畫我汐止

汐止是個美麗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河有湖,這裡也有古蹟有廟宇,對應著現代化的科學園區,以及發達的都會生活。在小朋友的眼中,他們的汐止是什麼樣子呢?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可愛的作品吧!

 

 

141101v1110 141101v1111 141101v1109 141101v1108 141101v1107 141101v1103 141101v1104 141101v1105*本單元由我的家藝術畫廊 徐琬婷老師指導提供學生作品

 

 

打造汐止區最美麗的門戶 – 專訪智慧里里長 黃智明 先生

141101v1201

十月中剛代表汐止區取得新北市103年度社區綠美化特殊貢獻獎,智慧里里長黃智明先生展現出高度的信心以及企圖心,談起智慧里,他充滿熱情。以下是他的專訪:

 

說起我們智慧里,真的是個最適合樂活居住的所在,這裡就好比是都市裡的鄉下,既有都會地區的便利,又有郊區的自然舒適。在這裡人人安居樂業,走在路上像走在公園,人人互相打招呼。當你走在這裡,一定可以感受到別的地方所沒有的人情味。

 

里民的交流很綿密,我們不只像是特定節日才辦活動,而是每周或每兩週就辦活動,頻率很高,主要的活動都屬於人文類型,例如我們有電腦講座、紫微斗數,也有教人做麵包,或請人來做專題演講,也會關心環保議題等。而師資也不用重金外求,我們自己里裡就人才濟濟,像我們有麵包達人,光上不同麵包課就可以有二三十堂。
以戶籍來看,智慧里的住戶有1,776戶,以每戶平均三人來算,本里有五千多人,但實際上人還要更多,因為有很多上班族如在東方科學園區工作的,也在這裡居住,但戶籍不設在這,我估算這裡常居人口可能超過一萬人。以範圍來看,智慧里所在地從高速公路一直到樟樹灣,這裡有住宅區有商業區,還有山區,像一零一巷、一六九巷等等都已是山區,整個智慧里,範圍其實很大。

 

跟其它里比較,這裡更多元,在管理上一開始也比較困難。但我當年就任里長時就覺得大有大的好處,可以發揮的空間大,當時我就把所有鄰長和志工結合起來,我們一起投入社區營造。以前很髒的地方如基隆河步道,還有許多雜草叢生的地方,在大家群策群力重新整理後,變得煥然一新。並且我們還努力的種樹做綠化,也感謝本里的企業,能夠認捐做公園,還有企業願意金錢贊助,或免費提供樹木。因為有那麼多人的貢獻,讓我們智慧里更美麗。記得當時我們派吊車把樹移過來,工程浩大,完工後大家都一起歡笑,衷心感謝全體志工們的共同努力。

 

就任里長以來,我已服務了三年多快四年,我是汐止升格為汐止區後的首任里長。我的基本理念,一人做事比不上團結的力量,因此我一上任後就積極推動小組制度,我開始建立一個個小組,包括綠美化推動小組、社區營造小組、環保志工小組等等,一開始大家不分彼此共同投入,慢慢地我會依照不同人的專長,把他編到適合的小組。我們社區營造不只種樹,也會砌牆做花台等等。由於里本身的資源不多,只有一點點基層工作費,在經費不足又想要為里民做更多事的情況下,我們就要想法子去找轄區裡的企業合作找出資金,或者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得到獎金來做。我們智慧里常得獎,特別是綠美化參加新北市比賽就有得獎。例如2013就有得獎,今年十月也剛得獎。當然還是感謝很多人幫忙。

 

我在做社區營造時,經常和社工們分享我的理念,我和他們說,環境的美好是一點一滴形成的。其實一個里,就是一個團隊,我們只要規畫好方向,大家一起投入,很快就可看到成果,大家都看到得實際的變化,到那時,大家也都會更投入。我和他們分享什麼是人生價值,人在世短短的,但如果我們能為後輩家人創造好的環境,這就是一種成就,我們有時間就去投入,都是一種價值肯定。哪怕只是種一棵樹,樹可以遮陽,這也是小小成就,更何況我們推動的是公園,是一條橋,是長久都可以用,影響很大的。

141101v1202

智慧里的休閒空間已大幅提昇,以前走路要彎來彎去才能到水尾灣,大家都不想走,但將來就可以走。我們已經提升智慧里的特色,這裡既有都市化的地方才有的成熟商圈,但後面又有美麗的後花園,這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我們已把智慧里的周邊,變成一個好的休閒散步場域,我們現在有爭取後花園那邊一條橋,變成一個景觀橋,有一個完整的規畫,基隆線延線景觀都可看到,我們散步也都可以走到。

 

我們社區老人的比率很高,因為這邊生活環境很好,也很適合退休,甚至有人家特別把老人送來這邊居住。這裡休憩空間大,治安好,不論老人年輕人都喜歡。對於老人來說,這邊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周邊的復健場所醫院及安養中心等等都有,生活機能真的很棒,食衣住行什麼都具備。比較弱勢的地方,是我們沒有活動中心,若要辦老人共餐,也缺乏場所。但是我想等橋做好後,可以利用橋下空間來做廚房。但上課的場地就可以比較彈性,搭配閱覽室及不同場合,一開始找場地也很辛苦,但在我們努力下,現在活動辦很多。我經常辦的活動是比較知性的,參加者很踴躍。

 

未來我們的努力方向,就是持續做好社區營造,持續讓建設推動。在本里有個地區公墓,將來會遷移,這件事已經列入政府民政局規畫。包括第一、第五、第六及第七公墓等等,會集中到第五公墓。那其他的空間,我們計畫將整座山變成一個公園,讓休憩區擴大。我的規劃,在原第六公墓所在地種櫻花,在原本第七公墓所在地種油桐花。樹種的培育需要時間,我們以三四年來準備,先從幼苗開始,要種一千棵櫻花、五六百棵油桐花。以後汐止這邊就可以看到二月櫻花季以及五月雪,到時候智慧里又有另一番景象。

 

智慧里還有一個特色,可能一般里民不知道的,那就是智慧里其實是汐止區的門戶,因為當我們從高速公路下來,進出都會經過我們智慧里,這也是我積極規劃休憩區的原因,做為汐止的門戶,若民眾一進汐止就看到一個美美的公園,那對整個汐止印象會大大的加分。目前有在做景觀橋、還有光雕,像高速公路聯外橋樑我都有做景觀,江北二橋在還沒正式光雕前,會先用光影投射方式來美化。

 

我的觀念,我們做任何事不只為了本里,也是為整個汐止營造長遠的美麗。未來汐止會更漂亮,因為有智慧里。當然,對於里民我有更多的期盼,以及更多的責任,我想把智慧里變好變美,變得更適合大眾居住。第一步我做的是基本建設,接著就是追求細緻化,讓住戶好像住在公園,到處花花草草還有藝術。所謂家不是只有窗戶門以內,這裡任一角落都是我們的家,因為我們要生活在這土地,可能上班買菜都會經過,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概念,這個環境是我們共有的,讓我們共同來維持好的環境。

 

智慧里基本介紹

東以禮門街與禮門里為界;西以大同路二段41巷為界;基隆河以南;大同路二段以北。(資料來源:汐止區公所)

 

基隆河畔美麗的後花園

141101v1302

黃智明里長提到的後花園,也就是位在智慧里北方靠基隆河濱的地方,在經過規劃後,現在的確是個很美的地方。經常有民眾在這裡慢跑,或三三兩兩坐著欣賞河濱風光。當站在河邊,彷彿間好像去到鄉下,你一點都不覺得這裡其實走幾步路就是都會生活,這裡的風景怡人,春光無限,看著河中沙洲,有著牛群以及白鷺鷥,這在大台北都會其他地方真的很難得看到。

141101v1301

里長所說的建設,包括建立一條聯外道路,目前還在施工中,將來這道路到達橋下會分成兩條支路,一條沿著便橋,通到橋上,一條就穿過橋下,而通往橋上那條路會和聯外道路相連,如此,原本封閉式的河濱道路就變成一個完整的CIRCLE。未來加上景觀橋樑設計,以及公園規劃,這裡變成大台北另一個樂活休憩區,指日可待。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個後花園還真的非常美麗,有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住在汐止區的民眾,有空帶著家人來智慧里後花園走走,將能體驗一個非常浪漫的氛圍。

高齡一百零一歲的健康汐止人 – 專訪人瑞 朱紀周 先生

141101v1303

都說智慧里是個非常適合樂活居住的所在,而這裡的確也有很多高齡老人。例如高齡一百零一歲的人瑞朱紀周先生。他不但年紀大,並且還很健康,經常我們對老者的印象,許多老人不是坐輪椅,就是已經有多重機能不方便。但朱紀周先生,最令人佩服的,他行住坐臥自如,並且思緒清楚,講話不僅很有條裡,還非常禮貌有禮,整個人氣色也很好。

 

民國三年出生於福建,一百零一歲的朱先生,經歷過近代以來的種種紛亂故事,他是民國三十九年國軍最後一次撤退來台時,隨軍過來的,那時大陸已淪陷,他做為一個基層軍人,就這樣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在台灣度過他的一生。朱先生講述過往時,思路也很清晰,哪一年發生甚麼事,他都歷歷在目。從軍中退伍的朱先生,後來去考鐵路局,並將生涯奉獻給鐵路局,直到退休,那年是民國六十八年,退休後朱先生全家先搬去南港,直到八十六年搬來汐止,當時就住在智慧里,覺得這真是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從此就定居在這。

 

問朱老先生,他是怎麼保養的,他說他也沒特別的養生秘方,他只是個平凡人,平平凡凡的過日子,平平凡凡的吃喝作息,經常有人問他為何那麼長壽,他說他真的也不知道,生活就是順其自然。若問做甚麼運動,也沒特別做什麼,以前有散步的習慣,現在腳比較不靈便,但還是會去周遭走走,運動就是這樣。至於抽煙喝酒倒是沒有,抽菸本就不抽,喝酒的話以前難免,畢竟是在部隊也待過金門,但之後來台灣就沒特別喝酒了。至於吃的方面,朱老先生也沒吃素,或甚麼養生的食譜,他說他吃得很簡單,家裡煮什麼就吃什麼,不挑食。

 

長壽的祕訣之一可能是好脾氣,朱老先生說他很少生氣,跟家人朋友都禮尚往來,他喜愛和和氣氣,但他覺得他本身個性就如此,這也沒甚麼特別。看著朱老先生一個年過一百歲的人精神還那麼旺盛。不禁很佩服他。朱老先生也表示,他覺得住在智慧里很好,因為里長好,治安很好,平常看電視會看到很多地方出各種狀況,但住這裡都不會擔心。鄰居大家也都很好。住得很愉快。

用最嚴格的食安標準守護大家的建康 剛果媽媽 黃桂真

141101v1401

在網路上已經有一定名氣的剛果媽媽,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她們對食安的絕對堅持。並且這是當初創業的基本理念,早在台灣近幾年鬧出各種食安風暴前,剛果媽媽創辦人黃桂真就已經將食安做為創業的基本標準,嚴格把關,絕不妥協。

 

談起創業,黃桂真本身其實不是餐飲界出身的,實際上她不但是學法律的高材生,並且後來還在科學園區擔任高科技產業的總經理。會整個人生轉向,投入健康餐飲,一方面來自於內心的自我對話,一方面也因為孩子的關係。黃老闆育有兩個豥子,目前都尚在讀小學。長子雖然功課成績優異,但卻有著高功能性亞斯伯格症,當初為了這孩子,黃老闆第一次思考著是否放棄高薪的科技業工作,多撥一點時間給家人。想想科技業的工作真的很累,每天七點就要到公司,經常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難道在孩子成長的最精華時間,家長要長期缺席嗎? 思慮及此,黃桂真毅然決然離開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秉持著自己的理念,創立自己的事業。也讓自己更有時間陪伴家人。

141101v1402

在現今的市場上,要找到真的完全無添加的麵包和咖啡店,其實少之又少,所謂無添加,是以最高標準來定義的,就算是法定的改良劑乳化劑,她都堅持不加。只單純用好的麵粉以及比較好的奶油,希望做出來孩子可以天天吃的土司和麵包。所以在剛果媽媽店裡,看不到蛋糕和餅干,因為通常要做蛋糕就要放奶油,但奶油吃多了真的對身體不好。再來也不能放泡達粉,因為泡達粉成份含有氫氧化納。黃老闆希望透過打蛋白的技術,讓蛋糕不要那麼蓬,等這方面技術確認了再推出蛋糕。而若要做餅干,就是要不加蘇打粉,只單純的放奶油和低斤麵粉、蛋、糖,成品可能沒那麼酥脆,但至少安全。

 

基本上一個重要的審核標準,就是賣的東西,是要「敢給自己的小孩吃的」。以今年中秋節來說,剛果媽媽沒有推任何的月餅、蛋黃酥、鳳梨酥等等。為甚麼呢? 因為蛋黃酥本身一定要放酥油,月餅則要放鹼油,剛果媽媽覺得不應該吃這種添加的東西。黃老闆的堅持,做麵包的內餡,例如紅豆土司、芋頭土司等,這些的內餡都是自己用新鮮的紅豆芋頭去煮,不加一滴油,像這回台灣的食安風暴,很多糕餅行受波及,就是因為有加入油的成分。他們在紅豆沙裡有放豬油,照理說紅豆沙應該是素的才對,但原來紅豆去煮很容易乾,添加油才會有滑潤的感覺,所以就有人會加豬油、甚至去加玉米粉或其它澱粉等等。但剛果媽媽很單純,就紅豆加糖加水炒到乾。

 

在咖啡的部分,剛果媽媽的咖啡也是自己挑豆子、自己磨、自己烘培。重點在於咖啡豆若沒有挑過,裡頭可能有發霉有長蟲,會對人體有傷害。如果用心挑過,就不需要像有些店家咖啡烘得那麼深,到後來只有苦味其他都沒有,只因為要蓋掉咖啡豆本來的問題。剛果媽媽的咖啡沒有糖也沒有奶精,就只是加鮮奶,並且鮮奶是百分百的鮮奶,剛果媽媽嚴格挑選鮮奶,只要有加東西的就不用,所以市面上很多知名品牌,其實都不符合剛果媽媽的標準。黃老闆表示,台灣很喜歡濃醇香的鮮奶 但事實上鮮奶不可能這樣,除非你高溫才能把乳脂打出來,否則不可能是濃的,當然不會淡到像水,但也不會像很多市面上的鮮奶那樣。

 

剛果媽媽追求食安最高標準,也許這裡設備可能沒人家好,但他們對食材的高標準,用心去營造一個健康的食用環境,也真正打動很多人的心。並且黃桂真也長期在網路上分享正確的食安觀念,她強調,歡迎人們來逛剛果媽媽,
「客人可以不跟我們買,但你要知道你吃的是什麼。」例如剛果媽媽不賣白吐司,像報紙刊載有位藝人的女兒得了直腸癌,但那位小姐表示她很注重養生,平常只吃白土司和雞胸肉,怎麼會罹癌? 其實白土司不能吃,這點連醫生都不一定知道,經常網路上有人說感冒腸胃不好只能吃白土司,他們以為白土司什麼都沒加,其實白土司裡的白油可以在室溫下放一年,它是輕裂解過後的重度油,長期吃了對身體的影響令人不敢想像。所以剛果媽媽這邊有賣奶油土司,但不賣白土司,並且這裡用的油只有一種,那就是法國的發酵奶油,如果客人今天去別的麵包店看,再來剛果媽媽這邊摸摸麵包,就會知道不一樣。真正好的油,是用了不會感到油油的,就好像女孩子用的保養品一樣,高品質的保養品,那種油妳一擦是由皮膚吃進去的,而不是表面油膩膩的。

 

提起剛果媽媽,就是「堅持」兩個字。常有朋友問黃老闆,妳們是從非洲引進產品嗎? 為何叫剛果媽媽? 此時黃老闆就會娓娓道來,學法律出身的她,很重視專利授權,當初在取店名時,第一個選擇是想命名為媽媽家,當時是希望用一個媽媽為家人準備食物的想法來開這家店,可是後來去查的結果,媽媽家已經有人去登記了。後來想取頑固達人,商標也已被登記。後來有人跟黃老闆聊,問說要不要取同音的,黃桂真就就想起日文裡,頑固的音唸起來就是剛果,其也代表著堅持的意思,剛果媽媽的精神,就是堅持要做最好的東西。

141101v1403

來到剛果媽媽,可以看到店老闆很多的堅持,這裡的土司或麵包,三十個小時就一定丟掉不會再賣,這裡也是全世界唯一用整理盒在賣麵包的。當初烘培老師曾問黃老闆說妳怎麼敢這樣賣,黃桂真說沒辦法,我只能這樣賣,因為正常的麵包若你不蓋起來,放在空氣中一定會乾,其道理就像飯煮好若不蓋好 一定會乾一樣,如果麵包放著不會乾,那一定是假的,表示裡面有放額外的東西。有人問黃老闆,麵包為何只放兩天? 黃桂真就反問:「麵包放超過兩天你也敢吃嗎?」其實麵包裡面有蛋也有奶,人們怎麼敢在室溫下吃放超過兩天的麵包呢?

 

透過剛果媽媽這樣的平台,以及網路,黃桂真不斷的要告訴消費者,怎樣吃最安全。這中間有很多學問,例如有的店家標榜都用橄欖油,非常養生,可是橄欖油只耐溫到一百五十度,這怎麼可能用來做麵包? 麵包本身上火兩百度、下火一百六十度,這是有衝突的。有的店家標榜鮮乳麵包,這也有問題,你去想像上午九點的時候把牛奶放大太陽底下三個小時,這樣的牛奶你還敢喝嗎?那為何敢放麵糰裡揉放三小時?

 

剛果媽媽講究食安,也講究衛生,這裡的中央廚房是採透明式的,人人都可以看到廚房運作的狀況。剛果媽媽也有賣布包,包括一位宜蘭身障朋友設計的布包,以及為了鼓勵一些媽媽們經濟獨立,幫她們賣蝶古巴特的工藝包包。剛果媽媽也從宜蘭進一些農產品,價格跟宜蘭農會賣得一模一樣。另外這裡也賣茶,都是堅持台灣農人在地生產的茶。

剛果媽媽嚴格把關食安。來這裡買東西,吃得安心,對家人健康百分百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