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89

北京文博會 商機上看900億RMB

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圖/第十二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官網)

文化新創產業火紅 帶路企業傳播給力

吳耀東/綜合報導

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日前圓滿落幕。歷年北京文博會不僅是中國文化人展示創作、交流理念的重要場合,同時也是各類文創商品買賣交易、文創產業共商合作的關鍵平台。今年大會以「文化科技融合 傳承創新發展」為題,聚焦文化與新興科技的鏈結,體現了近年來大陸積極擁抱創新科技的態度。同時,以一帶一路為基準,中華文化與帶路文化的激盪,也成為北京文博會核心話題之一。

文化+科技 中華文化新活力

本屆文博會可以說是新興科技的大熔爐,VR、AR、物聯網、大數據等最新科技,與多種文化媒介串接,衍生出各式科技值爆表的創新文化產物,展現大陸「文化+科技」跨產業相融的成果。

作為傳統文化展示載體的博物館,如果與創新科技融合,「博物館+科技」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火花?「文物及博物館相關文化創意產品展區」今年科技感十足,博物館示範單位借助VR、AR等技術,讓敦煌飛天、魯班造機械飛鳥、萬戶配置火藥等傳統文化「活靈活現」,打破過去博物館靜態、單調的文物展示安排,以互動科技創造新的博物館觀光體驗。

另外,「語言+科技」產業組合也讓人耳目一新。大陸語音合成、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語言相關產業正蓬勃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中心預測,中文語音市場高達1,300億人民幣,顯示語言文化已躍昇現代產業。

大陸知名語音科技公司「科大訊飛」,在大會上展示該公司語音黑科技產品,包括車載智能語音助手「小飛魚」、口袋翻譯官「訊飛翻譯機」等,展現科大訊飛多年深耕語音、人工智能的實力。作為大陸數字出版領頭羊的「中文在線」,則推出中文慧讀、藍閱移動閱讀平台、雲屏數字借閱機等閱讀產品,以智慧閱讀、移動閱讀,讓華語伴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

企業走向一帶一路 傳播平台助力

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大平台,文博會今年不僅走向國際化,會展容納63個國家地區、86組境外代表團,同時也響應一帶一路政策,突出帶路沿線文化風情,以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多元形態。

一帶一路掀起企業「走出去」的熱潮,各家企業都在尋找合適的方法和傳播渠道,將中國品牌推播出去,藍海雲發布的「一帶一路聯播平台」,即為企業走向帶路,提供內容製作、傳播推廣等服務。「聯播平台」統合3千家媒體機構,中國企業走向一帶一路,只要加入平台、提交訊息,即可獲得大量媒體曝光,解決過去企業與媒體一對一對接的低效率傳播問題,同時以平台之力,企業走出去也不必再耗費高昂的國際傳播成本,讓一帶一路走得更順暢。

在圖書出版方面,也響應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風潮。北京出版集團現場展示與帶路沿線國家合作發展版權貿易的成果,可以看見版權輸出的產品型態從圖書、期刊版權,進展到音像電子、數字版權,相當多樣化。

北京文博會組委會表示,今年會展吸引海內外文創及相關產業人士近2百萬人參加。在文化產品交易與合作的推介會,也有1.5萬客商到場洽談,簽署文化產品交易及合作協議之總金額超過900億人民幣(約台幣4,500億),成果豐碩。明(2018)年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則預計在10月25至28日舉行。

微定位布局 古都美食全都搜

「巷弄X台南」APP網羅超過1千間台南在地商家資訊。(圖/截自「巷弄X台南」APP)

李玉華/台南報導

台南市近年科技值大爆發,積極投入智慧城打造,與遠傳電信合作,將智慧科技應用於交通、健康、教育等城市營運。在觀光建設方面,更推出搜尋神器「巷弄X台南」APP,讓旅客輕鬆遊台南、找美食。

台南市目前已布建2萬顆beacon,以微定位結合「台南好棒」、「台南洽公小幫手」、「大台南公車」、「巷弄X台南」等APP,提供多面向的導航服務,讓民眾可以輕鬆掌握台南旅遊景點、公車位置,甚至查閱市府相關資訊,讓生活更便利。

而古都拚觀光也要與時俱進,「巷弄X台南」APP就是旅客觀光的必備神器。APP網羅超過1,010家在地商家資訊,再結合城市布建的beacon微定位,讓來台南遊玩的旅客除了到知名店家報到,也可以掌握巷弄內的隱藏版美食。

截至今年8月,「巷弄X台南」APP就有超過30萬人次下載,使用人次超過400萬,估計2016至2017年間為商家創造的總產值超過3億,顯示微定位科技成功為在地帶來商機。

遠傳電信總經理李彬表示,4G智慧城市計畫非常全面,將台南古都與科技連結成一個新的智慧城市,這項計畫也獲得非常多國際肯定,包括入選GSMA全球典範智慧城市,甚至前進上海跟巴塞隆納,將台南智慧城市的成果宣揚出去,成功讓世界看見台南。

日商進駐 DAKUO數創中心成跨海開發基地

高雄首創VR創新學院,為體感園區培育實戰人才。(圖/高雄市政府)

胡淑娟/高雄報導

高雄發展數位內容產業不遺餘力,今夏在「DAKUO高雄市數位內容創意中心」舉辦一年一度的「高雄遊戲週」,匯集國內外遊戲開發者、產業界、青年學子共同交流,為高雄數位科技注入國際活力。遊戲週期間,2家日本遊戲公司株式會社Toydea、J.O.E由於看好高雄未來數位產業發展,已正式宣布將高雄作為跨海遊戲開發與人才交流基地。

近年來高雄已陸續吸引國內外數位內容業者進駐,從初期的46家成長至215家,累計投資金額也從3.2億元上升到118億元,為地方創造近1萬個工作機會。

經發局副局長鄭介松表示,高雄是最支持技術開發的城市,除了以實際行動鼓勵年輕開發者在地創作,也吸引日本與海外團隊將「DAKUO高雄市數位內容創意中心」作為跨海開發據點。

「DAKUO高雄市數位內容創意中心」位於鹽埕,是高雄培育數位內容文創產業團隊的基地,專為新創者提供硬體設備空間、業界輔導資源。DAKUO不只經營在地,還進一步與國外發展合作,今年DAKUO就與馬來西亞雪州SDCC合作結盟,推動雙邊育成中心對接,以協助更多新創公司克服創業困難或拓展商機等服務。

未來高雄體感園區啟動後,預計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技術團隊進駐高雄,以港都作為開發基地,未來數位內容產業群聚效應可望持續發酵。

2017全國機器人競賽 淡大風光奪冠

2017全國機器人競賽頒獎典禮全體出賽團體合影。 (圖/工業局)

陳益郎/台北報導

整合「2017年智慧機器人競賽」、「第十屆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的2017全國機器人競賽,歷經兩天激烈較勁後,淡江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在進入決賽的16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成為頒獎典禮上最風光隊伍!

經濟部工業局歷年來辦理主題式智慧機器人競賽,讓年輕學子得以學習面對產業需求、面對產業所面臨的問題,今年以「工業機器人智機化應用」為主題,藉由學界在創意思考之優勢,將產業需求與所面臨的問題,透過工業機器人智機化應用與融入使用情境,以機器人實際動態展演呈現。

而作品需以解決產業面臨的問題為最大考量,包括節省人力搬運與提升效率,工業機器人以結合感測器,如視覺、力感測器使用為重點,利用視覺辨識與追蹤技術,讓機器人操作更便利、更智慧化並更好用。

此次主題競賽活動,邀集國內9家廠商共同贊助,包括上研機電、三和技研、台達電子、丞基技研、村田精密、研華寶元數控、新代科技、勤堃機械、騰升科技等,廠商們為提攜後進培育機器人產業人才,在參賽作品上提供學生獎勵及零組件應用,專業指導培育人才零距離,落實產業應用實務學習。

工業局為推動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強化機器人在生產製造的應用,辦理「智慧機器人競賽」活動以促成產學合作與學界創意能量實務應用,歷年來共吸引834隊參賽隊伍,4091位參賽者,產出了294項新創技術、創意及技術能量。

因在機器人之路上的努力被肯定,宣布淡江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奪得冠軍時,師生振奮萬分。未來工業局競賽主題,也將持續鏈結業界需求,提供產業問題創意解決方案與挖掘培育好人才,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

跳脫代工思維 新漢角逐高端機器人市場

新漢與美國軟體公司Energid Technologies共同發表七軸機器人。Energid Technologies 執行長Neil Tardella(左)及新漢董事長林茂昌(右)。

陳益郎/台北報導 攝影/王金文

台灣智慧系統解決方案的知名領導設備廠商新漢,在2017TAIROS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進行「高階7軸機器人發表會」,發表與知名美商高端軟體與機器人廠商Energid共同開發的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雙方執行長將同步開啟高階7軸機器人的系統開關,展現該公司於高階協力機器人智慧系統的大躍進。

新漢與美商恩納基(Energid)合作開發,結台美先進技術,角逐高端機器人市場,以新漢EtherCAT7軸機器人高性能控制器搭配Energid的Actin即時機器人控制軟體,可以精準控制7軸機器人操作,除有超高水準的靈活度外,還有完善安全機制,確保產線上作業員有安全工作環境。

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說,高階7軸機器人多加了一個關節,很多6軸機器人無法執行的事,它都可以做到,也就是它的高價值所在。「因為技術扎實,對於我們的機器人,我是非常自信的,甚至在工業4.0、物聯網方面亦是。」他說。

Energid具備智慧機器人高階機電控制軟體優勢,與新漢的合作,可做為前進亞洲市場基地,擴大亞洲市占規模,進而共逐2017年全球約550億美元市場商機。

TAIROS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 海內外機器人大比拚

參觀民眾與上銀的五子棋機器人對奕。
祥儀企業獨家打造可搭乘式「依威特─用餐機器人」,可用於親子餐廳、景觀餐廳等,提供完善的用餐流程服務,讓老人家與幼童們可自由移動至取餐位置。
勤堃機械展出最新的四軸碼垛型機器手臂、六軸機器手臂及氣動夾爪,協助產業建構智慧工廠。

陳益郎/台北報導 攝影/王金文

邁向工業4.0時代,政府積極推動智慧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今年邁入第四屆的「2017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是展現關鍵趨勢與軟硬整合的最佳平台,9月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眾多來自海內外機器人、雲端、虛實整合系統、智慧自動化設備、智慧化服務、3D列印與互聯網等領域企業齊聚一堂,展現年度創新成果。

本屆展會,台灣機器人與智動化產業中的指標企業,包含上銀、仁寶、東培、勤堃、研華寶元、新漢、迅得、新光保全、新代、均豪、鑫力嘉、祥儀、建暐、勵德自動化、瑞精工、晃益齒輪、拓自達、新普等等,皆共襄盛舉。

國外機器人則有代理義大利科馬機器人的鐠羅機械、代理安川電機的台灣珊華、OTC台灣代理潤蓬、代理AB控制器的鑫達懋業及Universal Robot台灣分公司優傲科技、日本電產新寶等企業為首。

TAIROS 2017展會主軸以加速台灣產業邁入智慧製造世代為重點目標,全展期活動策畫種類從機器人競賽、國際論壇、兩岸論壇、台日貿易商洽會、創新發表暨諮詢媒合會、人才培訓、標準會議等共計47場次,場場精彩並同時引發熱烈迴響。

今年由台灣主辦的「兩岸機器人及智慧自動化產業發展論壇」,為兩岸交流盛事,由兩岸多位專家學者,就兩岸機器人標準驗證、產業現況與發展契機進行深層的對談。

對談者包括台灣代表智動協會副理事長林伯峰(新光保全集團董事長)、上銀助理總經理屈岳陵、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特助林春福及本協會秘書長代表陳文貞,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斌、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郝玉成及浙江瓿達董事孫影等,現場超過120位與會者參與熱烈討論,可見廠商對大陸市場的重視程度。

根據統計,展覽期間全館來自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韓國、法國、歐洲、泰國、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地,超過117,658萬人次前來參觀,其中有87,706人次為專業採購商,較上屆成長24.66%,特別是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工業4.0委員會,本次在其副會長帶領下,共率22家企業42位需求業者前來參觀採購。

本屆參展商滿意度調查意見回饋,九成以上展商對展出結果表示滿意,本次獲頒台灣機器人標章(TARS)之業者,更傳出設備銷售的佳績。而國際日本館展商則是近九成表示滿意,並預估本屆參展達到新台幣逾4億7千萬的交易額,展出成效十分顯著。

明年為展現更完整的供應鏈,並在跨域整合的展示規劃中醞釀商機,主辦單位將爭取更足夠的展示空間給予智動化業者外,也將會結合物流、光電、觸控顯示、模具、3D列印等應用主題,讓更多廠商能夠在全方位的行銷平台服務上,順利地推廣台灣優質機器人及智動化服務,同時也讓國外買家對台灣智動產業感到驚艷。2018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的新樣貌,勢必將席捲台灣智動產業,令人引頸期盼。

 

TAIROS展出項目

  • 智慧製造:智慧機械、智慧自動化、工業機器人、IOT(物聯網)、智慧工廠系統應用、整廠整線自動化、無人搬運車、 氣油壓設備、工業4.0/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工業4.0智慧設備、嵌入式系統等。
  • 智慧系統:智慧系統軟體(PLM/PDM/ERP/HMI/PLC/MES/CAD/CAM)、3D列印、影像處理、自動販賣系統、點餐系統、營業自動化、雲端運算/大數據、VR虛擬實境與技術、智慧監控及檢測、企業資源管理、網路資訊及服務、物流資訊及服務、智慧家庭/家電/建材、智慧節能、能源解決方案、辦公室智動化、醫療智動化、智慧防災、農漁業智動化等。
  • 服務機器人:穿戴式產品、個人載具、教育型機器人、娛樂型機器人、陪伴照護型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保全機器人、無人載具、專用型機器人、軍事/國防用機器人、救災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
  • 關鍵零組件:智慧感測器、伺服驅動、變頻傳動、馬達、量測/控制/測試設備、開關、壓縮機、輸送帶、電線電纜、電力裝置、智動化周邊元件、機器人相關零元件、複合材料等。
  • 日本主題館:工業用、教育型、娛樂型、陪伴、照護型、醫療、小型等機器人;移動式載具。

 

亞洲矽谷 桃園智慧城大布局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視察「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桃園總部時表示,「亞洲.矽谷」扮演著台灣從製造代工轉型為智慧創新的關鍵角色,讓台灣成為數位經濟國,並提供年輕人施展抱負的舞台。(圖/桃園市政府)

從政府支持到企業助攻 聯手發展物聯網

林怡欣/桃園報導

「物聯網」是近年來最火紅的關鍵字,其應用範圍已逐步擴及生活各方面,小到汽車聯網、家電聯網,大至「智慧建築」、「智慧城市」建設,其中隱含之商機更被各界高度重視。「物聯網」大趨勢下,各種新創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竄出,面對全球性的科技商業戰,台灣也積極戰略布局,「亞洲.矽谷」正是推進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

三大連結 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視察「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桃園總部時表示,「亞洲.矽谷」扮演著台灣從製造代工轉型為智慧創新的關鍵角色,讓台灣成為數位經濟國,並提供年輕人施展抱負的舞台。

賴清德表示,「亞洲.矽谷」有三方面連結。首先「連結未來」,推動包括AR、VR、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甚至行動支付、電動車或自駕車,除了建立示範場域以外,也要有明確期程,促使台灣成為行動支付社會,讓民眾生活更進步。

其次,「連結在地」。賴清德指出,台灣各城市都在推動「智慧城市」,儘管重點項目不盡相同,但要進行有效整合,未來「亞洲.矽谷」可推動辦理各城市間論壇,讓不同城市互相切磋,並通過前瞻經費補助,協助非直轄市脫胎成智慧城,藉以縮短城鄉差距。

最後則是「連結國際」。賴清德表示,當前新興科技皆是國外創新發明,因此「亞洲.矽谷計畫」在台灣和美國都設有辦公室,可利於接軌國際,避免落後。

育成中心支持 激發台灣青創力

「亞洲.矽谷」落腳桃園,也在地方建設青創基地,「物聯網」、「育成中心」概念二合一,提供青年新創創業機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目前已規劃多個青年創業育成中心,其中「青創指揮部」已經啟用1年多,專輔導新創團隊創業;中壢「新明青年創業基地」則預計明(107)年啟用,規劃作為人工智慧、機器人試驗場域;「虎頭山物聯網(IoT)創新基地」也正辦理撥用程序,預計年底完成,規劃作為無人車測試基地,發展車聯網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即將啟用的「安東青年創業基地」,以發展AR、VR、MR產業為特色。日前市府更與台灣微軟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台灣微軟將分三階段扶持青創基地」,引入微軟軟體、培養混合實境人才、協助架構物聯網運算平台。

目前各項計畫都按照時程表推動當中,期盼在政府支持、企業助攻下,一方面讓桃園成為智慧城市示範,另一方面也激發台灣青創力,讓新興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VR創新學院練兵 為體感區落成備戰

高雄首創VR創新學院,為體感園區培育實戰人才。(圖/高雄市政府)

學界人才投入 業界資源支持

楊舒美/高雄報導

體感科技目前被廣泛應用各個領域,近期剛落幕的金鐘獎即採用VR技術作為節目串場,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高雄市發展體感產業不落人後,今年已成功爭取前瞻經費建設體感園區,同時位居高雄的「VR創新學院」也協助軟體人才孵化,為地方打造新創預備軍。日前,高雄市經濟發展局舉辦體感科技人才技術交流會,「VR創新學院」現場展示自行研發的VR成果。

「VR創新學院」是南台灣第一座聚焦體感科技的創育中心,與義守大學、修正科大等8所大學、9個系所產學合作,篩選出31位學員接受培訓,配合市場導向進行研發,讓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哩路上累積實戰經驗,以求與業界無縫接軌,迄今學員已推出8款可上市的VR產品,成果豐碩。

除了學界積極參與,產業界也是支持高雄體感人才培育的助力,無限領域董事長陳志忠即是推動「VR創新學院」的重要角色。當天交流會上,北部資深體感業者艾伯特電通也與高雄簽訂投資意向書,未來無限領域、艾伯特電通兩家公司將攜手培育中南部VR人才,將新創創育精神落實高雄。

經發局長曾文生強調,體感科技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新契機,高雄市將發揮體感園區跨域平台功能,串聯產業生態、打造試煉場域、補助技術研發、引進國家基金投資,扮演起資源整合的角色。他也鼓勵現場學員掌握體感科技契機,擴大學習觸角,也歡迎產官學研與高雄攜手合作,一同將台灣體感科技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漫畫場館落腳台中 啟動ACG發展列車

首屆台中國際動漫博覽會日前圓滿落幕,45天的展期累計參觀人次超過5萬,圖為博覽會開幕當天現場。(圖/台中市政府)

曾玉如/台中報導

首屆台中國際動漫博覽會日前圓滿落幕,為期45天的展期,參觀人次累計超過5萬人,民眾參與情況相當踴躍。台中市政府新聞局表示,博覽會結束後,參展畫作將成為未來「國家漫畫博物館」之館藏。

「國家漫畫博物館」是台中推動ACG產業(Anime動畫、Comics漫畫、Games遊戲)之基礎建設,目前該場館已確定落腳水湳智慧城「中台灣電影中心」,未來將作為國家漫畫史料保存地。

此外,市府也將著手進行「第四市場」舊址修復工程,未來預計活化成為漫畫、插畫家進駐基地。台中市長林佳龍參與動漫博覽會時即表示,台中除了具備ACG產業基礎,更必須從人才培育著手,「第四市場」的活化工程正是築巢引鳳。

ACG產業是當前台中文化治理重點,光是這個夏天,台中就有「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國際動漫博覽會」、「六都電競爭霸戰」等ACG相關大型活動舉辦。

未來隨著各項硬體場館逐一完工,台中ACG產業發展列車將正式啟動。

爭議調解,勞工是否正常出勤?

文/陳瑞珠(諮芮勞務管理公司總經理)

美美在一家資訊公司工作多年,是公司內少數勞工之中,不同意也不接受公司因勞退新制實施及一例一休新制,而變更員工薪資及其他福利減縮的一員。因為並沒有得到公司方面釋出替代方案的相關資訊,美美擔心可能因薪資結構改變而降低了勞動相關權益的保障,以及影響了勞工退休金的累積提撥,讓自身權益受損,但又為了保有工作飯碗而不願意離職。
在這種情形下,遂向勞動局提出勞資爭議協調申請,在協調期日將近,美美不知她是否應正常去上班?

本案說明

舉凡相關影響勞工權益之事項如:工資、工時、加班、請假、休假、離職、退休、職務調動、職業災害等勞資爭議,的確曾因民國94年7月起實施的勞退新制而衍生不少勞資糾紛,進而產生爭議個案。

勞資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時,勞工只好向當地政府機關所屬之勞動局逕行申訴,若協調調解不成立時,自認權益受損的一方,只好訴諸法律途徑提訴解決。

申訴調解 勞方應明白之義務

在這勞資爭議調解的期間中,勞工應否正常出勤?先就勞方之義務來說,在行政院勞委會台(76)勞動字第2138號的解釋令中函釋:「勞工與雇主因勞資糾紛涉訟,於法院傳訊時,可先向事業單位請事假或特別休假,日後如判決為勞工勝訴,雇主應改給公假。」

據此,要提醒的是,美美雖對公司所做勞動條件上的變更有所疑慮與不服,而向勞動局提出勞資爭議的協調,但在這期間仍應正常出勤,適逢調解之日因出席之故,則應向事業單位提出事假或以特別休假請假。

調解期間勞資應遵守的規範

另按《勞資爭議處理法》第8條規定:「勞資爭議在調解、仲裁或裁決期間,資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歇業、停工、終止勞動契約或為其他不利於勞工之行為;勞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罷工或為其他爭議行為」。

綜上,勞委會的解釋函及《勞資爭議處理法》的相關規定,不管資方或勞工都應遵守,勞工勿以為調解中而可以不出勤,誤犯曠職之冤,陷自己於不利益之地位;而事業單位對員工的勞務管理上,也應依法據以行事,才不致衍生不必要的勞資糾紛,造成不和諧之勞資關係。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1170期)

蘭室老屋修面 百年建築文創化

「蘭室」經過修復、活化後,如今成為「茶室」、「美館」等藝文空間。(圖/桃園市政府)

陳郁文/桃園報導

「蘭室」為清朝秀才呂鷹揚於日治時期修建的房舍,位於大溪區中山路11至15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建築融合閩南、巴洛克風格,體現了改朝換代下中西文化相遇、混搭的時代特徵。如今,一群有志保存老屋的人士買下「蘭室」,向市府申請修復整建,並將空間規畫為「茶坊」、「美館」,為百年老屋注入藝文活水,中山路老街也因此煥然一新。

都發局長盧維屏表示,「蘭室」是桃園首件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補助完工的案例。經過修復後的「蘭室」,不僅改善原有建築立面斑駁毀損的破舊形象,也解決了騎樓屋頂漏水、電線老舊等影響公共安全的問題。

盧維屏也說,「蘭室」立面修復完成,對中山老街立面整修具有拋磚引玉的效果。此外,中山路37號、39號、46號的老屋修護也將完工,屆時中山路將會以嶄新風貌示人。

「蘭室」老屋活化案例只是開端,市府明年將編列老屋再生活化補助預算,讓尚未有文資身分的老房子,可以修復活化為咖啡廳、展覽場所等文創空間。同時,也將爭取前瞻經費,針對和平路、中山路兩條老街進行整體修復計畫,為老街帶來新氣象。

「蘭室」為清朝秀才呂鷹揚於日治時期修建的房舍,位於大溪區中山路11至15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圖/桃園市政府)

B型企業亞洲年會 共商新企管模式

B型企業亞洲年會8月底台中登場,20餘國企業專家及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一堂,探討如何發展新興商管模式。(圖/台中市政府)

全台20家B型企業 兩成在台中

呂美娟/台中報導

企業為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出現不法、不肖之行徑時有所聞,或傾倒廢物造成環境汙染,或蓄意攙假製作黑心食品,或剝削勞工釀成血汗工廠,每一案例都突顯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陰暗面。

「B型企業」正是企業主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反思,思考如何建構出新興商業模式,在追求獲利的同時,也能顧及社會、環境與員工,不只為私人企業創造價值,而是為整體社會有所貢獻。

「B型企業」的B代表Benefit,意指關心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目前該理念在世界各地風行,全球已有超過2千家企業通過國際「B型企業」認證。而台灣也有20家企業通過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Lab)的認可,是亞洲「B型企業」成長幅度最快的國家。

日前第二屆B型企業亞洲年會選在台中舉行,20餘國企業專家及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一堂,分享如何以商業力量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並且共同研究如何培養「B型人才」,為更多企業導入「B型企業」觀念,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好。

不只私人獲利 還要全體共享

亞太B型企業協會理事長張大為表示,過去企業強調減少成本以換取更多利潤,但現今更強調價值,企業的任務不是賺更多錢,而是要讓企業變得更有價值。張大為直言,如何讓企業成功取決於是否做「對的決定」,做出「對的決定」則關係到經驗。「B型企業」為各家企業提供互動學習的平台,讓企業主們汲取有價值的經驗,為我們的地球、孩子、社會多點付出,進而打造成功的企業。

台中市長林佳龍則表示,「B型企業」強調如何創造共好,這項理念也很適合應用在城市治理上,一個城市裡擁有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如何做到城市共好、共享,是市政推動的終極目標。

台灣20家通過國際「B型企業」認證的企業中,就有4家屬於台中在地企業,林佳龍也歡迎「B型企業」以台中作為基地,逐步往南北擴充,期待台中成為企業良善發展的宜居城市。

各國B型大公開 為台中產業充電

此次B型企業亞洲年會,來自世界各國的企業領袖們檯面上下互動交流熱絡,每家企業都各自的B型企業管理策略。

嘉澎塑膠公司是全台第一家傳產「B型企業」,執行副總王政彥指出,嘉澎塑膠將「B型企業」理念轉化成具體任務指標,作為員工績效的考核標準,提供員工本土企業少見的10天自主假,讓員工享有工作彈性。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亞洲環境長Kenji Shino則提到,巴塔哥尼亞是全美第一大戶外用品品牌,也是美國加州第一家「B型企業」,創辦人修納(Yvon Chouinard )成立「1% for the Planet(1%為地球)」非營利組織,自課環境稅,將企業營收的1%捐給環保團體,保護地球。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指出,台中產業結構特殊,匯集製造業、精密機械及航太零組件等重點產業於一市,希望透過此次年會舉辦,為台中注入更多國際成功案例,以供產業參考。目前台中有4家「B型企業」,包括嘉澎塑膠、光遠心、講茶、成真社企,未來也將持續提供更多資源及輔導,協助企業追求共享、永續的「B型企業」理念,展現全市豐沛創新能量。

 

  • Q:B型企業如何認證?
  • A:「B型企業」認證由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Lab)審核頒發,企業必須至線上填寫測驗表,B Lab將安排專員進行skype電話審查,之後公布測驗分數,滿分200的量表中至少必須獲得80分,並確實繳交各項證明文件,方可通過認證。
    此外,每兩年還需接受重新認證。測驗內容涵蓋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客戶影響力,B Lab依據這五大方向進行量化評估,全方位了解公司營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