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69

電漿高科技陶瓷打造閃耀感

文、圖/Rado
以高科技陶瓷與獨特設計而聞名的Rado雷達表,推出多只全新設計的電漿高科技陶瓷主題時計寵愛媽咪,獨一無二的電漿高科技陶瓷冷冽的金屬光澤,展現銀河的閃耀感,卻保有溫潤入手的親膚度,賦予這系列腕錶獨一無二的韻味。

真我系列星座腕錶,輕盈有型。

新作包含DiaMaster鑽霸系列女仕腕錶與全新True真我系列12星座限量腕錶。DiaMaster鑽霸系列開闊的面盤設計搭配美鑽及珍珠貝殼錶面,完美結合設計美感與璀璨的鑽石,寵愛光芒溫馨綻放。低調奢華的偏心環,同時外圈的時標刻度處裝飾放射紋理,簡單中蘊含高雅,寵愛溫柔又時尚的媽咪們;而True真我系列12星座限量腕錶,以深邃的夜空為靈感來源,冷冽的金屬光澤展現銀河的閃耀感,卻保有溫潤入手的親膚度。璀璨美鑽與星型裝飾勾勒出夢幻的星座圖象,將宇宙星河之神秘與現代製錶工藝之美巧妙融合。

電漿高科技陶瓷打造鑽霸系列。

滿心私利更難成為朋友

文/史菲 圖/李飛彤
紅遍兩岸的企業內訓名師李飛彤,基於對職場的高度關切與深度瞭解,最近成立中華青年職涯跨界創新協會,接觸相關人士以尋求贊助,或尋求支持,或尋求合作。他說,共同來貢獻些什麼吧!

李飛彤衷心感謝始終如一,綁在一起奮力匍匐的夥伴與戰友。

李飛彤衷心感謝過去原本是客戶卻因著多年來的交流互動,成為了好友,同時給予仗義的、實質的、誠懇的支持與鼓勵。這些都烙印在心中一輩子,「你活著,我也還在,一定泉湧回報。」
他感嘆,協會真是無利可圖。有的,不過就是一顆熱忱的心與無私的奉獻。求什麼?「求的不是一個頭銜,不是一個虛名,更不是從中賺取或實現個人的這個這個…那個那個……。」
人們的結合,他深信,怎麼來的,就會怎麼去。「滿心私利…很難成事,更難成為朋友。」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貞,李飛彤衷心感謝始終如一,綁在一起奮力匍匐的夥伴與戰友。協會需要更多有心有力的各種力量。
5月26日,協會舉辦座談「培養職場被讚力」,近距離的暸解想為台灣年輕的力量。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實現些什麼?。

上海時裝週 探索女性潛藏的感性

文/石菲 圖/LONDEE
以東方優雅聞名於華人地區的龍笛服裝LONDEE應邀參與華人指標年度時尚盛事「上海時裝週」。上海新天地是以傳統石庫門建築創新改造而聞名於世的時尚指標地,一如以東西融合設計為依歸,聚焦歷史與當代的融合,強調傳承與創新。

蔡孟夏帶領龍笛於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重現中華服飾文化底蘊,再創改良式祺袍風潮、引領華人禮服之先,現於中國各大城市已有130餘直營門店,深受名媛貴婦愛戴。

蔡孟夏帶領龍笛於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重現中華服飾文化底蘊,再創改良式祺袍風潮、引領華人禮服之先,現於中國各大城市已有130餘直營門店,深受名媛貴婦愛戴。2018秋冬,完美推衍秘境空間三部曲,以蝶影、蘭香、空界三系列,完整呈現東方優雅的品牌精神,探索女性潛藏於心的感性世界。

2018秋冬,完美推衍秘境空間三部曲,以蝶影、蘭香、空界三系列,完整呈現東方優雅的品牌精神,探索女性潛藏於心的感性世界。

最後三套壓軸演出,以低調奢華且安靜溫柔的表現方式,呈現悠遠綿長的「空界」意境;設計手法運用無接縫針織,巧妙結合一體成型的鏤空蕾絲設計,烘托女性優美娥娜多姿的身影,而拖擺的披肩與頭紗設計,採用清透不張狂的柔紗質地,更加表現出清新淡雅揚手散花、蝶舞紛飛的靜謐氣息,以「東方秘境」瀰漫秋冬上海時裝周。

濃妝淡抹 旺迎好運來

文/陳東尼 圖/張鈺珠
彩妝照片提供/紅韻生技陳韻翊
口紅在化妝上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切忌選擇暗色系或過於冰冷感的色系,例如深紫、深紅、銀白色調,此外口紅最好和腮紅同一色調感覺較協調。

張鈺珠老師是台灣開運彩妝權威。

春天百花開,正是調理氣色的好時節。現在年輕人對時尚都有自己追求的風格。時尚開運老師張鈺珠認為,好氣色、好眼神讓自己能看起來更有自信、漂亮,年輕與朝氣,可利用化妝重點技巧,讓自己帶來好運。

營造自然透明好氣色

彩妝切忌濃妝豔抹,有些女性化妝時想要表現出無暇容顏,往往以完美地遮瑕法或過多的修飾來矯正肌膚和五官缺點,反而給人假假的不自然,影響人際關係。可選擇自然裸色或帶點粉紅色調自然輕薄的粉底,利用適量按壓的方式去營造出最自然透明潤澤的好氣色。
若塗好粉底之後臉部的瑕疵,如痘痘、痘疤、斑等問題仍明顯,一定要再使用蓋斑膏或蓋斑乳霜遮瑕,使用蓋斑膏時先直接點在
需要修飾的部位後,再以指腹點壓使其與粉底充分融合。眼神是最重要部位而黑眼圈則是影響眼部神采最常見狀況。
若有黑眼圈可選擇淺膚色調(比自己膚色淺一些)的眼部專用遮瑕乳霜來遮瑕。若黑眼圈帶青筋或眼周血管明顯,可選擇帶有橘色調眼部修飾乳來中和不良顏色,修飾時先以指腹或修飾筆沾取適量於下眼袋或上下眼瞼。

切忌把眉毛畫太細

蜜粉可選擇帶細微珠光粉末或先進光澤科技透明蜜粉,讓整體肌膚呈現明亮感,掌握少量多次的使用原則,尤其眼周要將粉底完全定妝彩妝才不會暈開。眉毛雜亂給人不舒服感,可利用安全修眉剃刀或拔眉器修整眉型,兩眉距離二指左右(自己的食指與中指)為標準,眉型太稀疏、眉毛中斷或太短,可以用眉筆或眉粉描繪眉形。
畫眉時配合髮色,選擇黑灰色或栗棕色眉筆最適合,定好眉峰後(眉峰位置在眼珠外側和眼尾間)再慢慢畫出略略圓弧眉型,女性以眉型柔和眉、新月眉、柳葉眉最為適合,切忌把眉毛畫太細顯得老氣、沒精神,眉毛一定要超過眼睛尾巴。

展現魅力有神的眼眸

眼影是彩妝中最富變化的部位,也是最難掌握化妝技巧部位之一,新春彩妝眼影可選擇微亮珠光的紅潤色,暖色調的棕紅色呼應喜氣。
畫上眼線時,儘量靠近睫毛根部的邊緣,由眼頭直接畫至眼尾,以細黑為主勾勒出自然而完整的上眼線。畫下眼線時,眼尾較粗,越往中央顏色要越淡畫至整個下眼線三分之一收筆,上下眼線完成後即可展現魅力有神的眼眸。
先將睫毛夾的橡皮墊部份輕靠於上眼皮從睫毛根部將睫毛輕輕夾起,停留三至五秒後,將睫毛夾慢慢向上拉提後放開,睫毛自然形成捲翹感。將黑色睫毛膏橫拿,從上睫毛根部開始直接往外刷,纖長型睫毛膏就能輕易創造出放射狀扇形美睫,刷下睫毛時則將睫毛膏直拿,使用刷頭上的少量睫毛膏左右擺動,Z字型手法一根一根輕輕刷,視個人喜好,下睫毛可刷也可不刷。

刷上粉紅色腮紅迎人緣

腮紅絕對不可省略,它除了能修飾臉型讓臉部看起來更立體外,也能創造好氣色、喜氣。
想要有好人緣,膚色白皙者:可刷上粉紅色調的腮紅,膚色偏黃者:適合採用粉橘色色調的腮紅。
口紅在化妝上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最好的比例是將下唇畫得比上唇稍厚一點,兩嘴角必須上揚創造出微笑感,口紅可選擇具有潤澤感的唇膏或唇蜜,色調以膚粉紅色調,潤紅、紅棕色、珊瑚紅色調為佳,能展現喜氣優雅的女人味,切忌選擇暗色系或過於冰冷感的色系,例如深紫、深紅、銀白色調,此外口紅最好和腮紅同一色調感覺較協調。
修飾臉型,臉型較圓的人可以由中心點往太陽穴方向輕刷,臉型較長的人可以由中心點往耳門方向橫刷,無論哪一種刷法都要讓腮紅呈現自然的暈紅,不可刷得太厚重。
T字部位可沾取含有細緻光澤的亮粉,輕輕刷於額頭,印堂(兩眉之間)、整個鼻樑、下巴等部分,也可以特別加強鼻頭位的光澤感旺氣。
最後可使用淺粉色調蜜粉,輕刷在臉部四周及耳垂等處增添喜氣感,在2018年讓整體的妝容時尚與年輕自然感。

職業金成就李娓娓與李正輝獲獎

文/夏荷 圖/扶輪社
國際扶輪3523地區2018年會回娘家,同時舉辦職業成就獎頒獎大典,20位得獎人一起擦亮扶輪社的金招牌。
教育服務類得獎人李娓娓與文化藝術類得獎人李正輝,都符合扶輪社增強社員和睦和促進職業上的互惠互利及互助的精神,為社會樹立優良風氣。3523地區服務計畫委員會主委曾東茂說,得獎人在專業領域表現傑出,他們對人群社會及國家建設具有具體公認之成就事蹟,付出巨大的貢獻。其奮鬥過程也具有激勵性,足以成為楷模,提升社會正能量。
曾東茂說,透過職業成就的選拔,希望各行各業都能注意到活動的意義,全面延續職場的活水。
頒獎典禮中,畫廊提供畫作爲肝病防治經費募款,募得714萬元,國際扶輪社善心遠播。

李娓娓是鋼琴教授,氣質出眾。
李正輝在文化藝術表現不凡。

無現金願景 手機能取代錢包嗎?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與嘉義縣長張花冠(右一),提供消費者一個最智能、最全面的無現金消費平台。

文/鄭君良 圖/KNOWING
政府推動行動支付發展,正在積極投入「體驗行銷」,並且密切與各縣市政府合作,「無現金市集」就很受到歡迎,而在今年底舉辦的台中花卉博覽會,更要讓全國來參加的民眾,都能享受到行動支付的便利。
無現金社會願景,2025年能否實現?行動支付大戰正夯,你的手機已經取代錢包了嗎?自從去年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等三大手機支付系統登台以來,行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加上LINE Pay與街口支付加入戰局,以及早先開放的五家第三方支付業者,台灣市場正興起一波「支付大戰」!預期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徹底改變台灣消費者的金流行為。

享受行動支付的便利

期望達到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提高至9成的目標!行政院長賴清德曾宣示,將建立友善的行動支付環境,讓政府與民間、業界共同努力。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先前表示,政府推動行動支付發展,正在積極投入體驗行銷,並且密切與各縣市政府合作。舉例來說,元宵節在嘉義舉辦的台灣燈會中,無現金市集就很受到歡迎,而在今年底舉辦的台中花卉博覽會,更要讓全國來參加的民眾,都能享受到行動支付的便利。
台灣三星電子三星支付總監邱淑鈴指出,Samsung Pay希望未來在平台上能做投資、轉帳,以及創造更多線上線下的應用,這就是國際行動支付業者的責任,我們責無旁貸,希望能夠運用各種不同的場景,創造出更多活潑跨異業結盟,讓使用者看到更多行動支付更有趣、人性的一面。

微信成功最重要的機制

相較於台灣行動支付正在戰國時期,中國的行動支付比例已達八成,成為全球「無現金社會」的領頭羊,以微信支付與支付寶來說,就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金流需求的優先工具。
「我認為微信支付在中國能成功,三點因素是發紅包、社群社交及雙向補貼!」騰訊國際業務部台灣區協理林芳璟指出,發紅包與社群社交大家都知道,但是「雙向補貼」則是微信成功最重要的機制。
因為在台灣幾乎都是「單向補貼」!以滴滴出行來舉例,只要有人訂車,不僅補貼司機十塊人民幣,同時也會補貼乘客十塊人民幣,讓乘客與司機都會傾向使用微信支付,取代傳統的支付方式,而這種雙向補貼對於推動市場上,也有非常大的助益。

體驗無現金的焦慮

面對中國行動支付的發展迅速,台灣是否能夠迎頭趕上呢?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實地參訪上海,體驗了無現金消費環境後,就表達出了很大的焦慮感。
「台灣一開始本來就沒有支付的問題!」悠遊卡公司總經理陳亭如表示,台灣每個街口都有ATM、便利商店都能做小額支付,只是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沒有「電子支付」且複製不出來成功模式,或是做了很多支付的APP後,卻沒有太大的市場震撼與效果時,大家就會開始焦慮。
的確,悠遊卡與一卡通,還有香港的八達通,乃至於港台信用卡的高使用比例,都跟大陸的發展環境有很大差異。如今到了行動支付時代,加速無現金社會的到來,這正是台灣官方與民間,必須急起直追的發展目標。

快魚吃慢魚 區塊鏈改變世界

文/社長 張淯

 

綜觀全球趨勢,我們生存的環境正面臨區塊鏈浪潮來襲,而身為新聞媒體人,如何迎接正在快速翻轉世界的新聞區塊鏈(Blockchain)挑戰?

誠如我在1174期提到,要顛覆一般人對《獨家報導》這塊老招牌的刻板印象,除了跳脫傳統媒體的經營,發展成整合行銷的新聞平台策略,《獨家報導》在面對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以快速與公開透明的應變能力,將新聞版權的維護,選材及內容「報真導正、報真導善」的精神,一改過去新聞組織依賴由下而上主導的地位,轉向驅動創新的正能量,把對事件真相主權攤在公民社會的主流裡,在這一革命性的區塊鏈浪潮裡,去中心化的執行力與創新力兼容並蓄,才能帶給讀者更豐富的國際視野!

 

速度是勝出關鍵

美國思科公司總裁約翰.錢伯斯提出「快魚法則」強調,現代競爭已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的吃慢的。以中國市場經濟中的「快魚」海爾為例,迄今已經進行了近20起兼併案,被收購的企業虧損總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但是經過重組之後,盤活的資本總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可以說是吃得其所,吃得其法!

在帶領團隊面對傳統媒體產業鏈改變的艱辛過程,有感於動物在非洲大草原的生存法則,獅子若是跑不過速度比它慢的羚羊,獅子就會餓死;而羚羊也知道,如果跑不過獅子,牠必然會被獅子吃掉。這讓我體悟到,面對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的競爭法則,區塊鏈崛起正考驗著企業,「快魚吃慢魚」的搶先策略,誰能優先搶占商機,搶先的速度才贏得市場競爭最後勝利的首要條件。

 

引爆去中心化媒體時代

《獨家報導》自轉型以來,與台灣在地的傑出企業家,各領域達人攜手並進,並運用近期相當熱門的區塊鏈(Blockchain)之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特點,將「速度」的觀念變成企業文化,且深植到所有員工的內心。透過《獨家報導》全方位的媒體平台,以速度掌握未來,推動跨領域的新興商業模式,因為我們深信,無論企業或人才,唯有掌握速度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才能成為市場逐鹿的佼佼者。

記憶中,金城武有一部廣告片為「世界越快,心則慢!」,企業面對快速的網路時代,除了要能掌握脈動,更要懂得快速卻不慌亂的站穩每一步。現在,《獨家報導》正成功走在全新的數位整合平台上,我相信,面對區塊鏈的媒體應用,不該只是科技數據的演算與技術法則,區塊鏈技術或許可以解決網路數據安全問題,提供讀者透明與安全信任的基礎。然而,在這個全新的科技時代,我們更需要的是真善美和正向能量的報導力量,來迎接這場區塊鏈與媒體的變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獨家報導》踏出媒體框架,連結平面、電子、網路媒體、影視、經紀、直播、人才孵化領域,以媒體航空母艦的經營理念成功轉型,每個階段的一小步,就是《獨家報導》的一大步。因為我始終相信,媒體的正向力量多作一小步,就是航向社會進步與和諧的一大步。

一塊素肉 顛覆蔬食的革命性食物

green common 提供_未來漢堡

文/郭茵娜、曾秀微

 

人造肉正漸漸突破大眾對於「食物」真假界限,透過日新月異的食品科技技術,製造出既美味又健康的蔬食食物,除了外型上的相似,透過生物科技技術,傳達給食用者「吃肉」的神經傳達,味蕾享受之餘,也滿足了飲食的慾望。

2016年5月,美國超人氣有機超市 Whole Foods 在科羅拉多州波德分店開賣「超越肉類」(Beyond Meat) 食品公司生產的「超越漢堡肉」(Beyond Burger),在一小時內就被全數搶光。目前Beyond Meat 已經有超過 5,000 家商店,以及 4,000 家餐廳、飯店販售這項革命性食物。

一般台灣坊間常見的素牛排和素雞肉,是以紮實植物蛋白營造出肉感,以及逼真的仿肉纖維……但是無論外型如何相似,用餐者還是可以清楚感受到自己吃的是一塊「素肉」。然而,同樣完全由植物製成的Beyond Meat,透過燒烤方式讓肉泥滲出油脂,加上新鮮蔬菜及酪梨製成的漢堡,味道跟新鮮的牛肉一樣美味,一時之間真的讓人有「正在吃牛肉」的驚嚇感。

在美國之後,香港則是全球第二個能夠吃到Beyond Meat 的地方,致力推廣週一素食日的香港社會企業Green Monday,繼引入Beyond Meat之後,2018年4月推出與加拿大食物科研團隊研發的素豬肉Omnipork,再度引起風潮。

「食物科技」成為創新主廚

台灣的素肉發展非常早,而這與花了七年時間研發的Beyond Meat,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台灣早期以一顆黃豆低度加工製作而成的豆皮、豆包,到現在一塊葷素難辨的肉排、海鮮等,提供素食者越來越豐富的選擇。根據台灣素料生產業者表示,素肉是將低溫脫脂豆粕、濃縮蛋白或分離蛋白,經過擠壓膨化機的高溫跟高壓處理而成,產品有著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油性,不但具有紮實咬勁,而且還具有像肉一樣的組織結構及韌性口感。

早期的素肉是為了提供「素食者」更多飲食變化而生產製造,因此,較難吸引更多非素食主義的民眾前往消費;而花了七年時間研發的Beyond Meat,以100% 植物製造出零動物成分、零膽固醇,無激素、抗生素、基因改造,所以它的色香味及營養價值猶勝傳統肉品。

當大眾普遍停留在素食者容易營養不良或體力不佳的刻板印象,透過食物科技早已成功地從一顆黃豆到碗豆,素肉的營養成分與口感升級。人造肉不僅巧思滿足了人們飲食情趣的同時,也提供更完整的植物性蛋白質以滿足人體所需,而且還少了肉類的膽固醇負擔,真正落實健康與美味兼具的目的。目前除了美國所研發的Beyond Meat,日本也運用食品加工技術改變食物質地,提供豐富營養以滿足高齡者的需求。

green common提供_藕遇膳良豬。

 

AI智慧,巔覆味覺饗宴!

對於AI科技運用在工商界領域,大多數人已經耳熟能詳,然而,食物與科技的連結,卻是長期被忽視的。很多人誤以為講求天然的素食是反科技的,其實這並非正確概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食品科技投入研發,創造出令人驚訝的永續素食食物。

根據全球肉類需求預估,2050年約有90億人口,如果人類不改變飲食習慣,肉品的需求將增加73%,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讓這麼多人吃肉?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公佈年度報告,在2030年前,氣候變遷可能會造成農民們的農業產出大幅下降,使1.22 億人口陷入極端貧窮的狀態,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對地球環境與生態帶來改變的同時,也威脅農民的作物產量與引發糧食危機。

在面對全球暖化與糧食問題時,傳統的農業已無法滿足人類需求,食品界開始悄悄地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素肉4.0」。無論是在亞洲透過黃豆萃取製作素肉科技,掀起素肉泡麵的風潮,或是歐美國家Impossible Foods、花了七年時間研發,以碗豆與甜菜根為原料的Beyond Meat,皆是運用「食物科技」發揮革命性的創意,來解決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提供民眾健康美味。

富含蛋白質的「素肉」深入消費市場,其口感與外觀都很像肉,無非希望翻轉人類未來的飲食模式,在享受美食之際, 也能減少對環境與生態造成的負擔。

雖然有人覺得吃人造肉這件事情看起來有點不太「天然」,但是受到全球環保議題影響,以關心地球環境角度為出發、關懷動物福祉,注重健康養生的蔬食風潮,更帶動了素食人口的快速成長。

對於非素食的人來說,要轉換對素食長久以來的既定印象,完全放棄肉類的美味有一定難度。不過,透過科技,人人都能在品嚐蔬食美味的同時,逐漸減少食用肉品。科技已從遙不可及的面向,更貼近人們生活,進而翻轉飲食習慣!

北京夜生活 還有待開發

文/石詠琦 圖/資料庫照片

北京地方太大,即使自己有車或搭地鐵,也得至少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之間。也就是說,如果下班之後要轉場去搞個「夜生活」,那最好是等到禮拜五或禮拜六傍晚。

北京有沒有「夜生活」?問一下跑夜班的出租車師傅就會知道。如果沒有「夜生活」,師傅們出來跑夜班會沒有生意,夜班通常是指到十二點左右,價格要加乘計算。即便多一點車費,如果找不到乘客,也沒有必要到處跑,浪費油錢。

每年五月中才放暖

北京的出租車師傅必須有北京戶籍,因此肯定都住在北京,不是外地的,他們既然扎堆的喜歡跑夜班,就是有夜晚的客人。

跑夜班的出租車師傅大致都在中午以後出門,拉客直到十二點以後回家,除了望京、上地或者國貿一帶的加班族,晚上的乘客最多的還是集中在「酒吧街」。市內的酒吧街有兩個區域,一個是「三里屯」酒吧街區;另一個就是「后海」附近的酒吧一條街。近年來,學區附近的「五道口」也存在著繁華的「夜生活」。

由於天氣的因素,北京大約是每年五月中才真正的放暖,而且到了十月中以後就轉冷,加上北京地方太大,一個人要想去任何一個地方,即使自己有車或搭地鐵,也得至少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之間。也就是說,如果下班之後要轉場去搞個「夜生活」,那最好是等到禮拜五或禮拜六傍晚,也因為如此,北京的這兩個時段,交通都會「好堵又堵」。

另外有一個原因是,北京的安檢比較嚴格,抓酒駕的懲罰力度大,如果喝酒之後開車,那以後就被「禁駕」,所以有車的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司機,就要找餐廳的人安排「代駕」把車開回去,這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很久以前可以關說一下,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現在是王子犯法,與民同罪,所以,北京「夜生活」比起其他一線城市的上海、廣州和深圳要「節制」的許多。

觀光客喜歡「后海」

雖然如此,「夜生活」還是需要的。除了年輕人以外,在北京的外國人和觀光客也都有諸多需求。因此,在「三里屯」和「后海」銷魂的人們還是可以夜夜笙歌到天明,這樣的生活多半是以「酒吧街」的聚落出現。比方在「三里屯」附近因為靠近使館區,所以有世界各地的老外都來這裡喝一杯,吃點特色菜,過一點洋人的「夜生活」,據說這裡有兩百多家酒吧,如果都去逛逛,足可以走一年,但是,如果想要了解異國風情的,到這裡來尋尋覓覓。不失為一個好地方。

「后海」是觀光客和小鮮肉喜歡的地方,有各式各樣的餐廳和酒吧間。音樂開得震天價響,旁邊的「后海」可以遊船,是個比較浪漫的地方,如果白天就過來,觀光客會沿著「后海」一帶搭乘三輪車遊胡同,然後晚上先在「烤肉季」吃個傳統的北京菜,再慢慢逛酒吧,直到深夜。這裡的音樂特別好,幾乎每一間酒吧都有自己的歌手,喝點小酒聽歌也是開心時刻,如果想「蹦迪」(Disco)也不是難事,到處都可以找的到很High的地方。

「黃燈區」不很明顯

「五道口」夜市區這些年也越來越熱鬧。一來是因為附近都是大學生(北大、清華),二來有很多外籍學生例如韓僑,他們都喜歡晚上在這裡聚集。買買逛逛的小商鋪很多,還有一些適合學生口味的吃食,價格大眾化,非常吸引年輕人或掛單的人們晚上來這裡尋歡。

還有許多北京的年輕人周末喜歡去歌舞廳(KTV)唱歌,或者到萬達廣場影城去看電影,這是很普遍的活動,尤其是近半年日子都是冷天氣的北京,鑽在屋裡室內有暖氣,總要舒服很多,因此電影的票房屢創新高,這是原因之一。逛百貨商城也挺不錯,像是「西單大悅城」或「朝陽大悅城」這些地方,走進去一整天也玩不完,假日北京地鐵的西單站和青年路站,下車就會感受到甚麼叫做真正的「人山人海」。

北京的「黃燈區」不很明顯。偶而可以看到很多小貼紙是「美女」牌,不過比起南方其他城市是小巫見大巫。據說也有很多蘇聯美女在北京「上班」,至於她們都在那些酒店裡面,可能要知道門路的才能進去。前些年北京把很多「會館」(Club)都勒令停業,風聲鶴唳,這一部分的「夜生活」漸漸失去了蹤跡。

還有,北京人不像南方人喜歡打麻將到天明,公園裡面只看見下棋玩牌的,很少看見幾百桌麻將擺著從早到晚嘩啦啦,晚上相對比較安靜, 整體說來,北京「夜生活」還有待開發。

育蘊天賦 成就北市繁星魔法學校

育成學園以學習投資自己,在大學繁星放榜笑納成果。

文/陸鏡 圖/育成高中提供

學繁星放榜之際,育成高中校園瞬間多了92位大學新鮮人,再度獨佔北市繁星升學管道之鰲頭。
回首這批新鮮人三年前走進育成學園時,因國中學習樣態及會考成績遠不如前面志願的同學而形成「缺乏自信心」的迷失,透過教師團隊費盡心思地在課程教學上的長期投入、行政夥伴在升學輔導工作的落實及校園在學習氛圍的形塑,逐步在育成學園中建立以學習投資自己的信念,終於在大學繁星放榜這一刻笑納成果。

錄取台灣大學社工系呂昱蓁同學及中央大學法語系蕭方皓同學皆表示:「育成學園中最能提振學習動能的就是無私、溫暖又耐心的老師!」高中以前的學習挫敗經驗讓他們一度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在老師適時的引導與同學間相互勉勵下,發現課業的學習是可以如魚得水般自在,進而激發了自身的學習動力,經過二年半的努力,如願利用繁星管道進入夢想中的校系。

善用學校升學輔導資源搶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門票的黃傑鳴同學則認為:「從導師、輔導室到教務處合作無間的師長團隊,善於為學生分析學習優劣勢,針對育成每位繁星學生提供個人化服務,是學生升學最強大的後盾。」從拿到學測成績茫茫然不知所以的徬徨無助,到填完校內繁星志願的盈滿自信,學校升學輔導團隊深入地為每一位參與繁星的育成學子,做了最完整的諮商、分析及建議規劃,是以育成高中再度以北市繁星第一的亮眼升學榜單,為學生謀未來之福。

受到育成高中主題朝會及國際接待志工活動啟發,而進入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的張百蕙同學認為,育成高中以多元選修課程讓高一新生理解學科學習並非學習的唯一元素,發展傳達能力的的微電影、著重公益旅行的服務學習、強調做中學的應用科學、應用第二外國語言的文化理解及國際交流、促進思考理解的青少年經典閱讀…,開啟學生不同於傳統學科的學習視角,訓練學生應用多元學習資源,成就最佳學習成果的能力,是學生建構自信的關鍵。

張勳誠校長表示,育成高中珍視學生每一個管道的升學機會,不只辦理導師說明會、各學級學生分析會,更利用夜間辦理多場選填志願家長說明會,希望讓學生的成績、性向、未來,都能有最歡喜完滿的成果。他說,很開心這麼多年來,育成高中的繁星表現都能讓這些堅持勤奮的學生們得到應有的回饋!要特別感謝各級老師的專業經驗輔導。接下來,還有申請入學與指考,學校會持續努力,鼓勵所有同學再接再厲,將所有學生都送入他們所期待的校系。

翻玩黑灰材質 足下宛如雕塑

MIKU鞋款有真皮鞋面結合矽膠印花物料,整體更透氣。
融合街頭與休閒的風格,未來感十足的Bo系列休閒鞋款。

文/賴小歐 圖/UNITED NUDE

剛在米蘭時裝周共襄盛舉的英國設計師品牌UNITED NUDE,以打破常規的個性鞋履,大綻足下風光!近期推出春夏新品,在黑灰白間翻玩各樣材質,推出具備獨特類建築語彙的跟鞋,如Zink、MIKU、FOLD系列成為時尚先發,還有簡約但不簡單、非常適合春天的情侶穿搭,未來感十足的Bo系列休閒鞋款。

以鞋跟、鞋底來為品牌做系列分野的UNITED NUDE期待,當穿上不同系列鞋款時就帶來嶄新的自己、持續探索著不同風格的可能。

適合春天的情侶,運動鞋款Bo融合街頭與休閒的風格,成為風格領導者!鞋款以彈性鞋底搭配吸睛的矽膠印花及鬆緊帶,帶有品味又不失舒適;大底結合了跑鞋的性能與平底鞋的舒適,輕盈柔軟的中底舒適無需懷疑;鞋底採用oversize的尺度,賦予鞋款無與倫比的都會性與未來感;此外,並採用全環保材料可水洗,讓時尚與愛地球同時畫上等號,更是款可後踩的懶人鞋,踩上異材質拼接高級懶人鞋,品味更加分,善於打破常規的UNITED NUDE可是絕對不跟滿街撞鞋妥協的。

搭載獨家材質,在黑灰白間翻玩材質,顯得低調又大方,讓UNITED NUDE的鞋款具備了如雕塑般的藝術質感。ZINK FAB MID鞋款擁有簡約的輪廓,抽象幾何的線條充分顯示UNITED NUDE的美學;鞋面為透氣的梭織布料,適合不同腳形又透氣舒適;後跟帶有金屬扣隨心調整鬆緊,搭配由鍍絡金屬加真皮包裹而成的經典Zink鞋跟,增加跟鞋的穩定度,纖細又簡約。

UNITED NUDE蟒蛇紋壓花牛皮MIKU德比鞋,在黑灰白間翻玩材質!

MIKU鞋款有真皮鞋面結合矽膠印花物料,整體更透氣;真皮楔形鞋身有著金屬邊緣讓傳統的德比鞋更具現代觸感,尤其是黑色款配黑白雲石底,彰顯酷感十足。

FOLD系列採用尖頭設計更顯時尚,單層鬆緊帶優雅環繞鞋面更顯輕盈;使用彈力纖維包裹的鞋身和鞋跟適合不同腳型穿著舒適;加上採用柔軟透氣的新款梭織布,還有矽膠印花圖案可選擇。不同高度的鞋跟都能盡善盡美的為個人品味定位。

台北電影節 挖掘台灣電影新銳

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廖慶松。
台北電影獎評審團主席婁燁。

文/劉萍逢 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台北電影節即將在6月28日展開,評審團主席由中國導演婁燁、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由「台灣新電影保母」剪接師廖慶松擔任。雙競賽不但獎金豐厚,更能推動參賽獲獎作品的聲勢與能見度,歡迎國內外影像創作者把握時間踴躍投件。

與台北電影節結緣甚早

2018台北電影獎的評審團主席婁燁,以《頤和園》、《春風沉醉的夜晚》、《浮城謎事》、《推拿》等電影受到世界各大影展與觀眾的喜愛及肯定,更被視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婁燁與台北電影節結緣甚早,2007年曾擔任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的評審,2014年也帶著《推拿》來到台北電影節放映。

近期他剛結束新片《蘭心大劇院》的拍攝,這次再度接到台北電影節的邀請擔任台北電影獎評審團主席,他說「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再次為台北電影節工作。期待能在台北看到更多的好電影。」

致力電影經驗傳承

2018國際新導演競賽的評審團主席,邀請「台灣新電影保母」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擔任,廖慶松是侯孝賢導演的長期工作夥伴,近年也頻繁與新銳導演合作,包括黃熙《強尼‧凱克》、紀岳君紀錄片《徐自強的練習題》等,陪伴許多電影人度過創作初期的摸索時光,亦致力於電影教育與經驗傳承。
談到今年的國際新導演競賽,廖慶松表示「每個時代的新導演都大不同。新浪潮的新導演是透過文學、充滿抱負與理想,兩千年後的新導演則強調意識型態,委婉的語調來訴說情感,表達自我;現在的新導演大多是直接犀利、理直氣壯。不論如何,都期待每個新導演能走出一條他們自己的路。」

呈現影壇的多元脈動

台北電影獎作為專屬台灣電影人的競賽舞台,四類別競賽影片「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及「動畫片」均有機會角逐百萬首獎、各類別最佳影片及演員技術類等獎項。許多導演皆透過台北電影獎的肯定,得到更多的注目與創作的奧援,持續在電影道路上創作不輟。如2014年以《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勇奪百萬首獎的導演李惠仁,甫推出紀錄片新作《并:控制》;而連續六年入圍台北電影獎、並於2014及2017年分獲最佳導演獎及媒體推薦獎的趙德胤,新作《十四顆蘋果》則在今年柏林影展風光首映,令影迷高度期待!

台灣唯一針對新導演首部及第二部長片所舉辦的國際競賽「國際新導演競賽」,近年在引介、挖掘台灣及國際影壇新銳的成果有目共睹,如2017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BPM》導演羅賓康皮洛(Robin Campillo)、《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Thor : Ragnarok)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2017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編劇獎《親愛的大笨象》(Pop Aye)導演陳敬音等,其初試啼聲的作品都曾入選本競賽,呈現了世界影壇的多元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