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65

築地市場10月搬遷 日本的廚房將走入歷史

築地市場將於10月搬遷至豐洲市場

文:林玲|圖:編輯部

立於1935年,擁有80年歷史的築地魚市場即將於10月搬遷,移至比現在大上1.7倍的豐洲市場。
築地市場業者說,夏天的話,要在35度、40度的氣溫下賣作為生魚片用的魚,就算加再多冰塊也是很快就融化,根本無法做好溫度管理。因為市場裡沒有空調,魚市場裡的海鮮不是用冰塊溫控,就是得放卡車裡開冷氣降溫。而且築地市場已經非常老舊,道路坑坑巴巴,屋頂、停車場的柱子都生鏽了。

相較於築地市場的老舊與不便,豐洲市場空間更大、設備更新穎,甚至有鮪魚專用的拍賣空間,且整層樓會使用中央空調,把溫度控制在攝氏10.5度來保證鮪魚的鮮度。

築地市場業者表示,豐洲市場是符合現代衛生標準的設施,過去築地無法應付的部分,在豐洲是可以做到的。豐洲市場預定在今年10月11日啟用,80年以上歷史的築地市場即將成為大家的回憶。

產業人才能力鑑定 型塑職場優勢

產官學研領袖貴賓雲集,全力支持iPAS,共同培育菁英人才。

文:賀利樹

著時代進步,不僅產業逐漸朝向跨領域發展,求才與育才上也打破過往框架,經濟部整合產學研能量,積極推動「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體系」(Industry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System;簡稱iPAS),建立17項師級專業人才能力鑑定及採認14項民間優良鑑定,補充產業優質人才,初次求職成功率達92%,就業薪資提高12%。強化青年實務能力,讓更多青年型塑職場優勢,晉升「薪」貴。

為了擴大能力鑑定之影響力,凝聚產官學研各界的支持,107年9月4日經濟部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產業人才能力鑑定表揚暨交流大會」,現場除了邀請通過鑑定的優秀人才之外,經濟部次長龔明鑫、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工具機公會理事長嚴瑞雄、電路板協會理事長吳永輝、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黃漢邦理事長、機械公會王正青秘書長、台灣遊戲產業振興會劉信會長等多位貴賓共同參與。透過此次表揚暨交流大會,展現過去2年多來的成果,促進各界合作推動人才培育、就業與加薪,讓青年有未來,為產業找到優質人才。

為充裕5+2產業創新所需人才,邁向數位化、智慧化之下世代產業成長,「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自105年開始推動,從8項擴大辦理至17項能力鑑定,籌組17項產、官、學、研「專業委員會」,結合55所大專校院及30個產業團體建立合作推動機制。各產業領頭羊廠商以實際行動支持,超過1,300家次企業認同,承諾優先面試及聘用通過鑑定者。統計至107年7月止,報考超過3萬人次,補充產業優質人才近5千人。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表示:感謝各界支持,也由於能力鑑定連結產學近千位專家協力推動,而能發揮連結產學研的策略功效,促進教、訓、考、用的循環,在各界的期許下,未來經濟部將持續全力推動,拓展效益。

應邀與會的各產業廠商肯定能力鑑定為產業鑑別優質人才,解決企業尋才問題。嘉聯益總經理暨電路板協會理事長吳永輝表示:能力鑑定為產業求才給予很大幫助,最重要原因在於能力鑑定邀請業界共組專業委員會制定考試內容,且業界委員佔大多數,讓考試符合業界用人需求。

東台精機董事長暨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顏瑞雄表示:「經濟部能力鑑定」是一項連結產學gap的良好政策,由產業來命題,且符合產業的需求,我們全力支持!嚴董事長也勉勵企業應投入培育人才,而非僅挖角人才,產學共同努力下,促進產業發展。

長期合作推動的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邱月香理事長表示:「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以產業需求的角度,連結產、學、研各界專家,共同建置與推動,為產業人才選、育、留、用提供很好的指標。軟協一直以來帶領軟體資訊產業相關的領導廠商共同協力推動iPAS,未來亦將持續配合能力鑑定計畫密切地合作,共同充裕產業人才。

能力鑑定彰顯學歷以外的能力證明,提升中段之技職院校學生錄取優質工作。為勉勵成功就業的獲證菁英,活動中舉行表揚儀式,近百位獲證者參與。教育部姚次長勉勵各界共同支持經濟部iPAS政策,姚次長表示:教育部力挺iPAS!不僅以高教深耕計畫鼓勵學校依據iPAS規劃培育學程,並規劃於台科、北科、雲科、虎科、高科五所學校設立iPAS教學實驗室,促進教師教學與時俱進,未來也將全力配合iPAS新增職類來共同推動,創造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

優秀的青年藉著鑑定證實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爭取好的職務或加薪的機會,而企業單位也能透過認證更快找到合適的人力,一舉多贏的鑑定考試,在各界的力挺之下,不僅學校鼓勵在校生報考,企業也都持開放的態度,希望內部員工能進一步挑戰自我、爭取認證。

拚觀光 開放俄羅斯14天免簽

台灣擁有豐富的海岸線及離島資源。

文:郭可盈

光產業利多來了!行政院日前宣布即日起至明年7月31日,試辦俄羅斯國民來台14天免簽證措施。對此,觀光局表示,便利的簽證措施是吸引國際旅客的關鍵之一,俄羅斯旅客一到夏季就往沙灘跑,而台灣擁有豐富的海岸線及離島資源,更能有效吸引俄羅斯旅客。
俄羅斯每年出國人數達3,000萬,雖然往年來台灣觀光僅約1萬人,但外交部認為隨著試辦俄羅斯國民來台14天免簽證措施,可以讓來台意願大增。目前9月28日首發踩線團將來台,年底前將有4團媒體、業者邀訪團來台。

觀光局說,俄羅斯商務客一般停留約3至5天,一般旅客停留7到14天的也有,按旅行社規劃,未來短天數行程將以北海岸為主,若天數較多則會待在墾丁較久,未來也希望花蓮、台東及澎湖等離島也能開發更多機會,國內也將持續打造適合國際旅客前往的環境,包含英語標示、接待服務等。

外交部表示,有關俄羅斯國民來台免簽證措施,申請人須具備以下條件:

  1.  持有俄羅斯普通護照,護照效期須在6個月以上;
  2.  持有回程機(船)票或至下一目的地之機(船)票及有效簽證;
  3.  經查無不良或犯罪紀錄者;
  4.  須備妥旅館訂房紀錄、在台聯絡人資訊及適當財力證明以供國境線上查驗。

不過,我國人民前往俄羅斯,目前還是維持原來的簽證申請規定。
靜宜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若以新南向的經驗來看,未來新北向觀光,預計可以2年內達到10萬人次,年創造60億產值。

民生公共物聯網吸引各方好手共創民生福祉

文:曾乃文|圖:林明煌攝影

鼓勵國內新創業者、學者專家與各方好手投入資料應用產業,開發創新解決方案,提升臺灣環境與資源品質及降低災損,帶動資料經濟發展,行政院科技會報指導並跨部會共同規劃,責成科技部、經濟部及環保署等部會,與「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推動小組」合作舉辦「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競賽」,祭出首獎300萬元、貳獎100萬元、參獎50萬元以及佳作10萬元,共550萬元獎金,廣邀各界提出解決臺灣社會、環境、資源、經濟等議題的創新應用方案,為民眾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橫跨多部會、單位

行政院為因應日趨嚴峻的自然環境與資源議題,積極規劃並擴大民生基礎建設,打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包含七項子計畫,橫跨七個部會、十五個政府/法人單位,整合民生公共物聯網的產業推動,致力建構四大領域環境監測資料,開放有關水、空、地、災,跨部會、跨領域之感測資料,透過共通的標準串聯,統一以 Open API 方式介接,提供予有興趣者進行創新應用。期待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建構完善生活環境,提升人民福祉。

開放四大類領域資料

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蔡志宏指出,科技應用於防災工作不僅是國家發展重要施政項目,也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發展的方向。本次藉由舉辦「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競賽」,吸引各界參與政府開放資料應用,創造跨領域、跨議題的解決方案,帶動國內資料應用之創新發展,朝智慧臺灣的目標邁進。本次開放的政府資料,除過去已開放的環保署空品測站、災防科技中心災害示警資料、消防署災情通報資料、水利署水位測站及水利署 CCTV 站外,更開放環保署與中研院之空品微型感測器資料、中央氣象局及國研院國震中心之地震儀等資料,涵蓋空氣品質、地震、防救災及水資源四大類領域資料。透過持續豐富政府開放資料,以統一的資料格式,提供即時資料介接與歷史資料查詢服務,同時建立感測資料傳輸標準,連結運算環境,以模組分析或人工智慧之應用,發展提升生活品質及降低災損的解決方案,全面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與保障。

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長楊琇雅表示,此計畫與七個部會共同執行民生公共物聯網基礎建設,以強化政府智慧城鄉服務,提升全民生活幸福感為目標。同時透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所建置之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服務平台,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感測資料與運算資源,開放各界加值應用,達成產業自主化與技術國際輸出之計畫目標。本次競賽邀請國內大專院校、公司企業、新創團隊及產業聯盟參與,藉由競賽為資料應用領域帶來更多啟發和新的可能,刺激資料經濟發展。

新興科技降低災損

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推動小組呂忠津召集人表示,此競賽希望能集結來自各地的菁英,用創新方式打造臺灣人民的幸福家園。競賽表現傑出之團隊,將有機會與政府單位合作開發競賽提案,或成為經濟部重點培育對象。競賽報名時間自9月25日起,至10月2日截止,並於12月17日進行決選。入選團隊將於12月17、18日假臺北國際會議中心2樓與「民生公共物聯網成果展」共同展示。成果展將針對空氣品質、地震、防救災、水資源等四項民生議題,展示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所發展的解決方案。歡迎關懷臺灣環境與資源議題,以及熱愛物聯網、智慧科技的民眾共襄盛舉。

蔬食正夯,超越想像的豐富食材

甜菜根藜麥沙拉搭配菲達芝士,美味營養滿分。

文:郭可盈|圖:Green common

球吹起蔬食風,不僅要吃得美味,也要兼顧飲食均衡,然而各地飲食習慣的差異,不僅是調味烹煮的方式不同,還有食材運用的習慣也不一樣,目前熱門的食材有哪些呢?帶大家一塊來瞧瞧。

優質蛋白質的最佳選擇,藜麥

近年來,藜麥在台灣漸漸火紅,不過其實藜麥早在國際掀起熱潮,而受西方文化影響深遠的香港,在餐桌上很常見的藜麥這種食材。藜麥除了營養成分優於其他五穀雜糧,有豐富膳食纖維,脂肪與澱粉含量少,其蛋白質含量高, 更被聯合國譽為解決兒童營養不良的「希望之糧」,堪稱為素食者絕佳的蛋白質選擇,吃下健康的同時也讓身體輕鬆無負擔!

「超級食物」(Superfood),甜菜根

味道清甜的紅菜頭(甜菜根),是大自然超級補品,更是生機飲食界的天后。在台灣對紅菜頭的認識大多是從生機飲食店裡的精力湯,然而被稱為「超級食物」(Superfood)的紅菜頭,在香港的餐廳裡將其廣泛運用在煲湯,或蒸熟後切片混入沙拉食用。甚至還有顛覆想像,兼具「薯條」口感的「紅菜頭條」,成功吸引大朋友、小朋友的味蕾。

異國蔬菜,羽葉甘藍(Kale)

或許你對羽衣甘藍這種蔬菜感到陌生,但是它可是歐美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近年來在好萊塢女星的魅力加持下,甘藍汁清腸飲食風靡全歐美,甚至傳到了香港,成為減肥明星食品。

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與綠花椰菜、花椰菜和高麗菜同屬於甘藍家族的羽衣甘藍菜,已被證實能降低膽固醇及降低罹患某些類型癌症的可能性。口感爽脆的羽葉甘藍一般最適合拿來做沙拉,而香港稱沙拉為「沙律」,看到時別忘了點份來品嚐看看喔!

果中珍品,酪梨

台灣的酪梨口感清甜,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加上牛奶打成營養豐富的果汁,而目前也有自國外進口,其香氣濃郁、口感滑順,食用方法多樣化,除了直接吃之外,入菜則鹹甜皆宜。

酪梨不論以何種方式呈現都是美味可口的佳肴,在香港的餐廳以作為前菜沙拉最為常見,也可以做成風味甚佳的果醬,有機會來到香港旅遊不妨一試。

打造美力生命 魚鱗癬症患者用畫作走向國際

澎湖油畫藝術家鄭美珠

文:李喬治|圖:鄭美珠個人facebook

期從事文化藝術與教育相關事業的鄭美珠,多年來除了努力創作油畫作品及繪本之外,更積極透過社團運作,用藝術與國際交流。她的創作實力顯而易見,對於藝術的熱情更無人能比,然而最讓人感動的是,她雖罹患先天性魚鱗癬症,聽力不靈敏,視力也不佳,但卻從未向命運低頭,用畫筆一點一滴描繪精彩人生,用信念一步一步完成夢想。

鄭美珠在家鄉澎湖舉辦過無數場的畫展,也曾在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台北社教館等重要場地辦過個展,甚至還策畫了國際性的藝術交流展,在2015年遠赴夏威夷檀香山市舉辦澎湖國際藝術展,以及在2016年到廈門舉辦藝術交流協會聯展。

儘管患有先天性的疾病,但鄭美珠依舊具有超強行動力。熱愛學習的她,在大葉大學拿到藝術學碩士學位之後,更進一步到大同大學設計科學研究所攻讀博士,目前是博士候選人。她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也讓她獲獎無數,2009年她受到周大觀基金會的肯定,獲頒熱愛生命獎,2010年進入總統府領取總統教育獎,2011年獲教育部頒發全國終身學習楷模獎。每一個獎項,都成為她繼續燃燒生命的動力,讓她持續對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在藝術推廣方面,鄭美珠不遺餘力,同樣地在社會服務方面,她更是不落人後。她時常深入各大學校及社區進行演講,舉辦過的美學或文創等相關活動。

外型跟一般人大不相同,當然多多少少會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像是異樣的眼光,或是同儕的排擠等等,然而鄭美珠卻沒有被打倒,甚至運用繪畫的天分將自己的故事畫出來,在自己一手包辦製作、繪圖、編輯及銷售的彩繪自傳繪本中,鄭美珠化身白鳥美珠,搭配文字描繪出童年的記憶,希望能將自己的故事轉化成勵志的能量。

澎縣攜手五校實習生 打造海洋珊瑚礁花園

參與珊瑚礁海域復育技術的五校實習生們,與相關人員合影。

文:賀利樹

推廣珊瑚礁海域復育技術,以及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澎湖縣政府委託農漁局,以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國立嘉義大學水生生物學系,還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等5校實習生進行實習合作。

今年暑假期間,農漁局人員和實習生們完成150塊珊瑚移植磚製作,培養2000株珊瑚苗,並移植到澎湖外海珊瑚礁海域,農漁局還特地在上月底舉辦珊瑚礁培育暨實習成果分享會,邀請各校學生與水產種苗繁殖場人員參與,分享這段期間的實習成果,除了肯定相關貢獻,相關領域人員之間切磋琢磨,更是進一步收技術交流之效。

實習活動不只復育珊瑚,實習生們在農漁局接引下,還參加海洋花園生態旅遊體驗活動,到鎖港杭灣觀看珊瑚復育現況,讓實習生親身體驗海洋生態之美,同時對澎湖珊瑚礁海域留下美好回憶。

澎縣兩大庇護工場 提供身心障礙朋友自力更生保障

澎湖縣照顧服務協會設立的魔豆手作工房。

文:賀利樹

湖縣到去年年底為止,全縣有6%人口持有身心障礙證明,比台灣本島多數縣市要來的高。為造福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澎湖縣政府不只「魔豆小舖」和「小步廚房」兩間庇護工場,提供這些人就業機會,並且培訓他們工作技能和習慣,以至於就業前的實習。

不只如此,縣政府還積極推動優先採購這些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之團體生產物品及服務,讓這些商品得以在市面上普及。

關於兩間庇護工場,「魔豆小舖」由社團法人澎湖縣照顧服務協會於2005年創立,是澎湖縣第一間庇護工場,主要販售麵包、蛋糕、西點等烘培產品,除了培養身心障礙的朋友工作應有的能力態度,還不定期舉辦DIY活動,讓這些身心障礙朋友能親近民眾,並與其同樂。

另一間庇護工場「小步廚房」,則由社團法人澎湖縣身心障礙者服務協會成立,雖然同樣是以製作食品為主,不同於魔豆小舖,小步廚房提倡「支持身心障礙者就業,就從吃便當開始」,主打便當外送外賣服務,其便當標榜減油、健康,以及使用當日新鮮食材,每項料理皆由身障朋友親手烹調。

澎湖當地除庇護工場,還有其他身心障礙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像是:照顧服務協會的「魔豆手作工坊」、慢飛天使服務協會的「集愛工坊」還有伊甸基金會成立的「應許之地」等;不只前述機構,惠民啟智中心、智障者家長協會、肢體傷殘協會、康復之友協會等機構也販售相關產品及服務。

隨著中秋佳節到來,魔豆小舖推出月餅禮盒,本月14日前訂購可享9折優惠,17日前訂購則可享95折優惠。

跨足海運媒體業 不忘故鄉澎湖的大企業家 洪煌景

洪煌景慷慨解囊,捐出1百萬在母校成功國小成立小無雙成功計畫。

文:武航平|圖:編輯部

身澎湖,退伍後便在台灣一路打拼,開拓出廣大事業版圖的海盛航運公司董事長洪煌景,除了經營主要航線往返嘉義布袋到澎湖,運送海運物資的航運事業,也經營倉儲和觀光旅宿等相關產業,甚至還跨足傳播媒體產業,其旗下的A-Line Radio聯播網獲得相當好評。

因為喜歡閱讀,洪煌景從史書和兵書等各類書籍中,吸取經營企業,以及如何凝聚員工向心力的訣竅,柏楊版資治通鑑更讓他學會見微知著之理。原本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但實習後卻發現自己的業務才能更加優秀,因此洪煌景決定改變原先志向,轉往商業領域發展。

生於斯 長於斯 回饋貢獻於斯

來自澎湖的洪煌景,並未忘記自己當初成長的地方,而航運事業包含澎湖這塊,更是讓他能時常返鄉,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因此,當澎湖縣政府大力推動大倉觀光文化園區,洪煌景率先專出1百萬元共襄盛舉,希望為澎湖內海開發盡一份心力。

洪煌景對故鄉菊島的貢獻不僅於此,相信音樂能陶冶人之一生,也認為培養音樂鑑賞或演奏能力應從小培養的他,在2015年捐了1百萬元給自己的母校湖西鄉成功國小,作為未來5年推廣音樂教學的基金,並成立「澎湖小無雙成功計畫」,讓母校能在音樂教學上能有更好的教學品質。

急公好義的洪煌景,在故鄉有難時也大力助人,2014年復興航空班機在馬公發生空難時,不惜冒八級陣風之險,將緊急救護物資及冷凍櫃從台灣載運到澎湖空難現場,此一義舉也讓縣長陳光復大為感動。

以不同事業體回饋澎湖

除了以捐款回饋澎湖,因為經營A-Line Radio聯播網,他利用此一媒體辦過包括歌唱比賽等各類活動,其舉辦的「第二屆A-Line巨星挑戰賽」大賽初賽最後一場還特地選在澎湖,讓喜歡唱歌,而且希望有個展演舞台的當地鄉親有有機會一圓歌星夢。

觀光事業作為洪煌景事業的一環,家鄉澎湖也成為他事業所在其中一處,他投資4千多萬,在馬公的台華輪馬頭附近創立「凱樂瑪莉民宿」,具備可直接觀賞花火節煙火的絕佳位置,還可以看到麗星郵輪,而且該民宿還以知名漫畫「航海王」為主題,才一開幕便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山竹颱風轉為中度颱風 15日起恐影響台灣

山竹颱風可能在15日接近台灣。(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官網)

文:程俊男

中央氣象局指出,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已增強為中度颱風,最新資料顯示,目前其中心位在北緯15.4度和東經153度,相對位置大約在關島東北東海面,距離台灣東部海岸有3千公里,正以每小時34公里的速度向西前進。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吳依帆表示,山竹颱風雖然短期內不會影響台灣天氣,但是自本月15日起,距離台灣會比較近,強度逐漸增強有可能為台灣造成威脅,目前正持續觀察中。

此外,因為周圍環境適合山竹颱風發展,中央氣象局也認為該颱風有可能在11日轉為強烈颱風,其強度甚至不下於之前侵襲日本的燕子颱風。

離島唯一!鳥嶼國小榮獲教部教學卓越獎

鳥嶼國小於榮獲107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文:賀利樹

湖縣鳥嶼國小於日前獲得107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是離島的所有小學中,唯一得到此一殊榮的國小。

以「澎海望潮子,島嶼愛思客」作為教學主題,鳥嶼國小運用科技、藝創、文化與生態四大課程,將該校學生培育成擁有不同面向能力的「章魚人才」。因應未來趨勢,自我學習,並且自力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而自我價值的建立,以及對自我文化產生認同更為重要。不只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而且更進一步了解在地文化,建構在地文化認同。

鳥嶼國小校長鄭文健校長透露,他上任至今的目標,是善用海洋文化和島嶼自然資源,積極建立學校特色,這次能獲得這份榮耀,是社區與校方共同努力的成果。鄭文健也認為,認識地方特色,並尋找自我價值,才能跟新興時代下的教育持續接軌。

台灣第一個港灣共創藝術節 2018正濱 苔客上岸

文/俞鴻樟 圖/星濱山、雅布重、劉人傑
基隆正濱漁港興建於日治時期1934年,昔日是全台灣第一大漁港,是遠洋與近海拖網漁業的基地,興盛時期1,000多艘拖網漁船停放,多到可以讓人跳船到和平島,甚至是北台灣漁業及水產發展的重鎮,寫下基隆漁業史的巔峰紀錄。好景不常,如今風光不在、輝煌已逝,漁港周遭的正濱舊漁會大樓、漁市場、製冰廠、造船廠、船舶零件五金行等相關設施依舊,但人事已非。

影像共創工作坊挖掘在地的故事。

一個由藝術和設計相關的基隆青年和一群曾在2015年參與「昨日之島」學生競圖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學生,成立用「藝術共創」與「地域策展」欲改變社會環境的團隊「星濱山」。其共同構思、推動與實踐,以「藝術共創」作為在地認識、對話和創作的港灣再生行動。
去年開始,他們持續了解地方文史,也拜訪地方耆老與在地職人,與3位青年創作藝術家(影像、音樂、空間)挖掘地方故事,持續和在地居民一起協力創作。這一系列共創「作品」將成為啟發、反思、想像和彼此溝通的平台,且孕育在地漁港藝術生活。
所謂共創,就是強調大家一起來對話和創作,看在地、聽在地,做出每個人心中的美麗。透過「共同創作」參與,一起面對地方發展的課題,將「作品」作為發聲的載體。同時再現過去所遺留的歷史價值、保存漁業文化,也讓藝術開創社區發展和營造的可能性,實質連結在地產業,在地生活和在地文化。
接下來將於7月25日到8月5日,舉辦台灣第一個港灣共創藝術節《苔客上岸》。這場策展,希望讓這座港灣產生更多可能性,有機會讓一個迷人的港灣轉變成一個供都市人釋放的場域,也是在地民眾參與和關心地方事務的第一步。除了邀請7位青年創作藝術家作品展演外,還會舉辦4場港灣再生講座、多場港灣小旅行,以及慢幸生活系工作坊。
其目的就是希望整個正濱漁港會變成一個充滿創意、回應環境、貼近心靈的狀態,重新在這座有80年歷史的老漁港發現新的未來。2018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活動內容,請參閱Flying V群眾募資平台https://flyv.tw/zhengbinart。
該活動目前有在召募策展夥伴,召募時間從即日起至8月5日,參與時間:則是從6月1日到8月5日。同時,也歡迎免費參加青年種子策展培力工作營,有機會獲得舉辦大型活動的親身經驗,還有近距離和青年當代藝術家共同創作,並享受與海無邊界的夏日時光。
而且更能聆聽不同專家學者的港灣再生觀點和經驗分享,當然想學習在地漁網職人工藝,製作漁網吊燈作為群募的回饋品,每個人都將是與地方共創的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