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36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致力推動多元職業訓練,打造具實務應用性的培訓機會。由市府委託基隆市全民勞工總工會辦理的114年「職前訓練—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訓練班」,歷經350小時的密集訓練後,日前舉辦成果展,學員們以創意設計結合木藝工藝,呈現出融合現代美學的精彩作品,展現職訓成果的實力與潛力。

課程內容從木工材料與工具操作入門,延伸至家具設計、櫃體製作、紅藍椅創作等實作項目,讓學員循序漸進累積技術。同時融入AI影像生成、影音剪輯與品牌提案等數位工具,引導學員思考作品的市場應用,培養接案、創業與經營副業的多元能力。

社會處處長楊玉欣表示,市府推動職業訓練的目標,是打造「學得會、用得上、找得到工作」的學習環境。本課程以「創作力 × 技術力 × 應用力」為核心,融合木工、皮革、烙畫等多媒材創作,並導入AI設計與品牌行銷,展現基隆職訓從傳統手作邁向數位創新的決心。

楊玉欣強調,「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訓練班」讓學員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不僅習得一技之長,也重拾自信,重新看見自己的職涯可能。這正是市府與民間團體攜手合作的成果,透過文創美學的力量,為基隆注入就業新動能,並形塑城市行銷的新樣貌。

在結訓典禮中,學員們除了獲頒結業證書,社會處也提供學員後續就業媒合與實習資源,提升實際投入職場的機會。楊玉欣說,社會處持續強化結訓後的追蹤輔導與媒合服務,協助學員將所學技能有效轉化為就業成果,實現「學以致用、訓用合一」的政策目標。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未來將持續關注產業趨勢與民眾需求,推動更多具實用性與創新性的職訓課程,協助各類族群提升職能、穩定就業。也歡迎有轉職或學習需求的市民朋友,關注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網站或來電洽詢最新職訓資訊,一起為打造多元、包容、永續的基隆就業環境努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捷運沿線都市發展 基隆市產業轉型的關鍵契機

捷運沿線都市發展 基隆市產業轉型的關鍵契機
捷運沿線都市發展 基隆市產業轉型的關鍵契機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21日召開「基隆捷運推動專案小組」第40次會議,針對市府擔任基隆捷運SB18(五堵)、SB19(百福)、SB20(六堵)及SB21(七堵)等4座車站土地開發主管機關一案,研商後續推動細節。未來市府將聚焦於都市規劃、土地開發、產業發展及城市建設四大主軸,透過跨局處密集協作,運用捷運建設契機,整合市府資源,推動基隆市產業轉型,打造宜居宜業的新都市樣貌。

SB18站(北五堵)捷運願景圖

基隆捷運第一階段於基隆市境內規劃5座車站,其中SB22站(八堵)涉及臺北捷運民生汐止線機廠工程及共構開發,將由新北市政府統籌辦理;而基隆市政府則擔任SB18(五堵)、SB19(百福)、SB20(六堵)及SB21(七堵)4站之土地開發主管機關,將同步推動場站周邊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帶動周邊土地活化與發展。

SB21站(七堵)捷運願景圖

市府祕書長方定安表示,基隆捷運計畫經過這幾年的推動,已經從點(場站)、線(路廊)的設計上,開始進入面(城市)的整體發展,因此市府對於捷運場站間的廊帶區域,除了相對具體的「基隆智慧科技園區」以外,原有的「六堵工業區」、「連柑宅區域」、「七堵街區」及「八中社區」等,也將開始進入實質再發展階段。

也因此,市府已開始從整體都市發展的尺度進行擘劃分析,包含現有低利用土地的調整、原有產業轉型、新創產業引入以及公共設施的更新建設等,期望藉由基隆捷運的到來,增加就業機會,讓未來基隆市民能夠在地就業,減少再奔波到外縣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捷運沿線都市發展 基隆市產業轉型的關鍵契機

山水馬拉松揭開序幕 仙山KOM張祐誠單飛稱王 邱聖芯登頂封后

山水馬拉松揭開序幕 仙山kom張祐誠單飛稱王 邱聖芯登頂封后
山水馬拉松揭開序幕 仙山KOM張祐誠單飛稱王 邱聖芯登頂封后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山水馬拉松」與「仙山KOM登山挑戰賽」雙日聯袂登場,為南庄山城掀起最熱血的秋季運動盛會。日前(10月18日)登場的山水馬拉松,吸引逾3,500名跑者沿著中港溪畔開跑,感受南庄山水慢城的秋日魅力;緊接於著10月19日清晨,第二屆「仙山KOM登山挑戰賽」火熱登場,全程實施雙向封路、比照環台賽規格辦理,吸引全台超過 2,500名選手 齊聚山城,挑戰13公里、爬升近600公尺的極限坡道。

男子菁英A組由 TEAM CYTO TRIGON 憑藉精準團隊戰術包辦前三名,張祐誠以 28分02秒 勇奪冠軍;女子菁英A組則由 Bryton Racing Team 邱聖芯 在終盤逆襲,以 32分34秒297、0.3秒之差強勢封后,展現女王氣勢。開賽3公里處,李四峰率先單飛,拉開約5秒差距,但於4.6公里處遭主集團追回。隨後由謝博崴、鄭玄琮、林冠宇等人組成的六人領先集團持續攻防。進入7.4公里護魚步道主爬坡段後,僅剩謝博崴、鄭玄琮兩人合作推進,至8.5公里蓬萊國小再次被主集團吞沒。

圖說:TEAM CYTO TRIGON 憑張祐誠以 28分02秒 單飛勇奪冠軍。(圖/南庄鄉農會 提供)

此時,TEAM CYTO TRIGON、EMA、FTL車隊與余鴻儒等人接手主集團節奏,局勢進入白熱化。進入最後三公里陡坡決勝段,唐友裕果斷單飛,墊高團隊強度;張祐誠隨即於距離終點1.5公里處發動追擊,在1公里處追上隊友,兩人聯手突圍,以1秒差距先後衝線。後方追擊集團中,黃昱承憑極限衝線險勝上屆冠軍鄭玄琮取得第三。鄭玄琮最終以第四完賽,仍為苗栗地主選手拿下最佳成績,展現地主堅毅實力。

女子菁英A組開賽後節奏穩定,陳玟韻多次嘗試攻擊未果,隨後帶領主集團穩定上坡。進入護魚步道主爬坡段後,邱聖芯、許書瑋、程詩軒三人脫離集團;通過蓬萊村後,前兩人持續拉開距離。最後一公里雙方互相試探,最終由 Bryton Racing Team 的邱聖芯以 32分34秒297、0.3秒之差率先衝線封后,許書瑋緊隨其後,程詩軒奪下第三。邱聖芯繼全運會封后後,再度登頂仙山,展現壓倒性實力與穩定心態。

圖說:Bryton Racing Team 的邱聖芯(右)以 32分34秒297、0.3秒之差率先衝線封后。(圖/南庄鄉農會 提供)

13公里全程封路、挑戰南庄極限,仙山KOM全程13公里、爬升近600公尺,沿著苗124線蜿蜒至靈洞宮終點,途經南江、蓬萊等聚落,串起南庄最具代表性的山水景觀。為確保選手安全與賽事品質,主辦單位特別比照環台賽等級規格進行全程封路與交管配置,由義警、守望相助隊、村民與警方共同協力完成,打造安全、專業的競賽舞台。

今年賽事菁英與市民組同場競技,沿途由村民、志工與啦啦隊熱情應援,山谷間迴盪著最動人的加油聲浪。本屆首創「菁英分組制度」,讓不同層級選手同場發揮,戰術與實力並陳,使比賽節奏更緊湊、觀賞性更高。主辦單位表示,仙山KOM不僅是一場競速挑戰,更是一場結合地方文化與自然景觀的運動饗宴,展現南庄山城的獨特魅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山水馬拉松揭開序幕 仙山KOM張祐誠單飛稱王 邱聖芯登頂封后

鈑金產業AI轉型力大爆發  產官學協力推動在地製造升級

鈑金產業ai轉型力大爆發 -產官學協力推動在地製造升級
鈑金產業AI轉型力大爆發  產官學協力推動在地製造升級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製造新定義|在地產業 × 智慧轉型》系列研討會「從手工到智檢-AI導入鈑金產業轉型力研討會」於10月21日在東海大學圓滿落幕,吸引產官學界之專家與業者齊聚交流。金屬中心劉嘉茹董事長指出,面對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心結合政策推動技術研發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在地產業學研創新加值整合推動計畫」的支持下聚焦AIAOI(自動光學檢測)於鈑金製程的導入應用,協助產業數位升級,傳統鈑金注入AI動能,加速邁向智慧製造

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烈全強調,藉由本次機會,特別於上午邀請國內兩大鈑金協會及相關業者代表與會座談,共同就鈑金產業未來發展提出策略建言與經驗分享,並善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專資源,協助業界導入AI與AOI技術,並結合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應用,持續推動產品高值化與智慧製造升級,並感謝精微處林崇田處長、系統處邱振璋處長率領曾健明工程師等團隊,長期深耕鈑金產業技術發展,為產業升級貢獻心力。台灣雷射鈑金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文義表示,面對國際關稅與市場競爭的挑戰,產業版圖正快速重組,唯有讓 AI 與現場製程深度融合,才能轉化為真正的實戰競爭力。台灣板金經營協會理事長劉明杰指出,鈑金產業長期仰賴師傅經驗與人工檢測,如今 AI 的導入正是轉型契機,讓產業在品質、效率與人才斷層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圖説:鈑金產業策略發展進行座談會貴賓合影。(金屬中心提供)

首先由中經院副所長溫蓓章分享目前鈑金產業發展趨勢,受關稅與地緣政治衝擊,供應鏈正加速重組。臺灣具備精密製造與客製彈性優勢,可切入邊緣運算設備、機器人、醫療設備、綠能設備、食品加工等高階應用市場,打造高端客製化、產品新應用之領域。高健公司導入金屬中心開發的金屬件瑕疵檢測技術後,檢測良率提升達 95%,有效縮短交期,助力企業數位轉型,進而強化客戶信賴。台灣創浦分享歐洲板金產業的最新AI技術;台灣基恩斯公司針對大型鈑件提出精密量測解決方案。

金屬中心系統處處長邱振璋展示多項AI解決方案,其中包括自主研發的AISL智捷方舟AI開發工具,整合AI與AOI技術,應用於砂芯辨識、焊道與鈑金瑕疵檢測,並已導入興南鑄造與造船廠等產線。透過數位建模與機器學習,系統能自動追蹤工序異常、判定問題來源,有效提升製造現場效率與品質,展現AI導入產線的實質成效。最後,東海大學AI中心副教授陳倫奇則以「製造業面對關稅衝擊的韌性」為題,闡述如何用數位精實策略來作為未來製造業升級重點。

隨著 AI 時代全面來臨,AI 與 AOI 技術的導入正逐步改善製造流程的品質、人力與效率。AI 能帶來工具,但唯有善用數據、抓住轉型契機,企業才能在變局中轉化動能,打造真正的競爭優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鈑金產業AI轉型力大爆發  產官學協力推動在地製造升級

小小策展人展成果!華德福、清大附小、北門國小創作展接力登場

小小策展人展成果!華德福、清大附小、北門國小創作展接力登場
小小策展人展成果!華德福、清大附小、北門國小創作展接力登場

墨新聞|記者姚霞芬/新竹報導

新竹市文化局主辦的《114 年度新竹市小小策展人培力計畫》,以「生命故事」為主題,引導學童透過藝術創作與策展,與典藏作品建立連結,思考如何用展覽說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文化局表示,今年共有五所學校共19 位學童參與,在暑期投入五天的策展培力營,學習策展流程、空間配置、創作發想與展覽行銷,並於秋季回到校園實踐策展成果。繼東園國小、關埔國小率先登場後,即日起由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與北門國小接力展出,展期至10月23日,將為校園注入滿滿創意與生命力。

文化局表示,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展覽《阿公和孫悟空》由小小策展人洪嘉澤、曾聿晨、張以鑠共同策劃。作品靈感來自課程中閱讀《西遊記》的學習經驗,孩子們將自己化身為孫悟空,結合在地風景創作出立體作品與黑板畫。故事中的孫悟空這次放下觔斗雲,改騎上YouBike,跟著阿公在新竹穿梭,從東門城、十七公里海岸到田野間的農作現場,帶領觀眾重新發現新竹城市的人文風景。開幕當天,學生們邀請觀展同學透過「故事便條紙」分享他們觀展後的想法與靈感,讓故事不僅停留於作品,更在觀眾的回應中延續。

文化局提到,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展覽《三顆星的記憶》,由小小策展人楊芷榆、周依嫻、彭嬿橦共同策劃。展覽以東門城為起點,延伸至東門市場與竹塹城的日常風景。作品中運用竹材與紙箱等再生素材,重現城市的建築樣貌,並搭配藝術家典藏複製畫,讓過去與現在於展場中對話。「三顆星」象徵三位策展人,也代表城市裡閃爍的記憶之光。開幕式上,孩子們親自擔任導覽員,向師生介紹創作理念與展覽設計,最後更以有獎徵答方式與同學互動,讓藝術欣賞化為充滿樂趣的學習時光。

文化局說明,北門國小推出兩檔展覽:《新竹 GO GO GO》與《Hey~你還好嗎?》。前者由方岑安、姚品葳、賴星語策劃,以校園百齡樓為靈感出發,延伸出以「旅行與記憶」為主題的創作,作品融合珍珠板與壓克力顏料,展現建築的穩重與活力。展場中更結合「大富翁遊戲盤」互動設計,觀眾能邊看展邊玩,在遊戲中找回屬於自己的記憶線索。

另一檔《Hey~你還好嗎?》則由吳宇恩、黃璿樺、黃建達策劃,關注海洋生態議題。孩子們以生動的潮間帶模型,搭配海龜、海鷗、寄居蟹等角色創作出一系列四格漫畫,透過幽默而真摯的筆觸,描繪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作品在可愛的表現之中蘊含深刻的反思,提醒大家珍惜大自然,學會與環境共生。開幕式中小小策展人以大富翁遊戲,帶觀眾了解前輩藝術家的畫作,命運與機會的設計,就連校長李敦仁都得依照機會的指示繞著大富翁跑2圈,別出心裁的互動設計,讓展覽充滿笑聲,也印象深刻。

文化局補充,小小策展人培力計畫從夏令營課程到校園實作,結合專業策展訓練與藝術教育實踐,讓孩子從學習者化為創作者,從觀眾變成小小策展人。感謝各校師長的積極協助與陪伴,讓學童能在校園中展現創意、傳達故事,真正實踐「藝術向下扎根、策展向生活延伸」的精神。更多詳情歡迎至新竹市文化局臉書粉絲專頁( facebook.com/culture.hccg )與官網( culture.hccg.gov.tw )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小小策展人展成果!華德福、清大附小、北門國小創作展接力登場

從川普現象看民主制度的修正極限

從川普現象看民主制度的修正極限
從川普現象看民主制度的修正極限

墨新聞|編輯中心

民主制度被視為人類政治文明的巔峰。它讓人民擁有選擇權,也讓政府得以被監督與更替。然而,當制度化的民主與現實運作產生落差,它所帶來的「自由」與「公意」,往往也可能演變為另一種集體的無力。

位於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圖/翻攝自互聯網)

在紐約港的自由島上,矗立著象徵民主與人權的「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舉火炬,左手持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石板——那是美國《獨立宣言》的日子。這座雕像象徵著自由與希望,也成為全球民主價值的象徵。然而,當我們回望現代美國,這座「自由的國度」是否真的實現了它所標榜的理想?

美國社會的確擁有相當程度的自由——民眾可以上街抗議、可以批評政府、可以用選票改變權力。然而,這樣的自由也顯露出制度的矛盾:當選民因情緒或誤判選出錯誤的領導人時,民主制度並沒有立刻修正錯誤的機制。即使政策失當、社會動盪,民眾也只能等待任期結束,承受代價。這種「被動的自由」,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制度性束縛。

川普執政期間,美國爆發多起示威與衝突。民眾有權抗議,而總統也可在「維持秩序」名義下動用強制力量。這種相互抵觸的自由,使民主社會陷入荒謬:人民以自由為名上街,政府也以自由為名鎮壓。自由成了雙刃劍——既是權利,也是控制的藉口。

示意圖(照片來源:亞洲電視新聞)

更具代表性的是中美貿易戰。川普以「貿易不公」為由課徵高額關稅,引發連鎖效應。中國減少進口美國農產品,大豆價格暴跌,農民生計受損。這些當初投票支持川普的「紅脖子」群體,最終成為政策的犧牲者。這不是個別領導人的錯,而是民主制度的結構性問題:民意的波動與短期思維,常讓政治走向反覆與失衡。

同樣地,川普政府曾以「打擊毒品犯罪」為名對委內瑞拉實施制裁,並支持反對派推翻馬杜羅政權。此舉被外界批評為干涉他國內政,也讓「民主與人權」的旗幟蒙上雙重標準的陰影。當民主成為外交手段而非價值信仰,它便失去了正當性。

民主的困境不僅限於美國。近年來,韓國、英國、以色列、印度、菲律賓、烏克蘭等民主政體,也面臨內政紛亂、社會撕裂或領導危機。民主選舉的結果,並不總能帶來穩定與理性,反而可能讓政治陷入民粹與對立的惡性循環。

民主制度最大的魅力在於「人民作主」,但也最容易陷入「人民被情緒支配」。當公民缺乏長遠思考、媒體充斥偏見與操弄、政客為了選票迎合群眾,民主的機制就會變形為表演場。它仍是自由的外衣,但內裡已是權力的遊戲。

因此,我們或許該重新思考:民主並非萬靈丹,也不是最完美的制度。它只是人類在眾多治理模式中,尚能自我修正、相對不壓迫的一種形式。真正的民主,不在於能否投票,而在於能否有智慧地選擇與承擔。

制度從來不是問題的終點,人性才是。當人們以自由為名失去理性,以民主為名拒絕思考,那麼——民主,終究會成為自己最大的諷刺。(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從川普現象看民主制度的修正極限

海生館25週年「海洋生活祭」登場!星空電影院、海邊市集、音樂派對

海生館25週年「海洋生活祭」登場!星空電影院、海邊市集、音樂派對
海生館25週年「海洋生活祭」登場!星空電影院、海邊市集、音樂派對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2025 臺灣科學節,帶領大家用另一種方式認識海洋! 海洋生活祭」活動首先從恆春西門廟口暖身,邀請大家一起在星空下看電影、參加精心策劃的海邊生活市集,接著進入海生館世界水域館,打造一場絕無僅有的 Silent Disco 夜間派對。

從恆春西門廟口到世界水域館,三個夜晚、三種節奏,讓鯨鳴、潮息、DJ 拍點與在地風土一起上場——把科學還給生活,讓腳步跟著浪。海生館溫志宏館長表示,我們所說的「看見」,不是眼睛的影像,而是被聲音點亮的心像與情緒,鯨鳴、潮息、人聲與拍點在耳邊交織,腦海便自然拼貼出藍的遠近與光影的流動。

先聽見海,於是看見海,接著讓身體跟上。海生館的的初心,就是把科學化為人人能參與、會感動、帶得走的生活體驗。

精彩活動資訊:

2025118日(六)、119日(日)下午4晚上9

恆春西門廣場 海邊生活市集|風土 × 永續 × 好好逛

半島好味與行動者齊聚:風土小吃熱騰騰、手作文創有溫度、海廢再生能動手。每一攤都是一張海圖,每一次選擇都更靠近永續。

2025118日(六)、119日(日)下午630

恆春西門廣場 落山風海洋戲院星空 × 光影 × 在地

古城牆邊躺上木質躺椅,微鹹海風拂面;專家用 5 分鐘把知識說到心坎,經典海洋電影在夜色點亮把「蚊子電影院」的浪漫重新上線——親子、旅人、鄰里在同一片星空下一起抬頭看海。

20251115日(六)下午630

海生館 世界水域館 Silent Disco海海人生音樂派對夜探深藍的聲音之旅

當夜色悄悄落下,博物館的水族窗開始發光,戴上無線耳機,三條聲道同時上線:DJ 節拍× 鯨鳴與海流聲景 × 導覽敘事,偶爾還有掌中木偶在展區幽光中驚喜現身。這是一場介於夢境與科學之間的夜間探險——你不再只是觀眾,而是潛入海生館的夜行旅人,在深藍聲景裡穿梭、起伏,隨浪而行。

更多活動詳情請參閱海生館官網www.nmmba.gov.tw以及海海人生音樂派對活動購票網站https://www.accupass.com/go/nmmba

照片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海生館25週年「海洋生活祭」登場!星空電影院、海邊市集、音樂派對

極地勇者陳彥博跨界登場!《舞夠瘋 安麗盃霹靂舞大賽》挑戰極限榮耀

極地勇者陳彥博跨界登場!《舞夠瘋-安麗盃霹靂舞大賽》挑戰極限榮耀
極地勇者陳彥博跨界登場!《舞夠瘋 安麗盃霹靂舞大賽》挑戰極限榮耀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緯來體育台與安麗聯手一起瘋霹靂舞,突破傳統新聞播報框架,特別邀請名人以不同視角,一起破圈說舞。《舞夠瘋 安麗盃世界霹靂舞大賽》本周來到第三集,將於 10 24 日晚間《緯來運動STUDIO》後播出,由緯來主播黃樺君攜手「四大極地超馬總冠軍」陳彥博共同主持,從冰原到街頭,節目帶領觀眾感受運動員跨領域的共鳴——無論是奔跑在冰雪極境,或旋轉在炙熱舞台,真正的極限,從來都在心裡。

不為掌聲而堅持的極限榮耀

十月初,陳彥博才剛從「希臘 250KM 分站超馬賽」凱旋歸來。七天六賽段、烈陽暴雨交錯的極限環境中,他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衝向終點,勇奪銀牌,再次讓世界看見台灣運動員的堅韌與意志。節目中,陳彥博感性地說:「極地超馬和霹靂舞雖然不像棒球或籃球那樣普及,但我們有同樣的精神,就是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依然堅持到底。」他的話,道出所有追夢者的心聲。無論是在嚴酷的極地中獨自奮戰,或在街頭日復一日的練舞,真正讓人前進的力量,從來不只是掌聲,而是那份專注與熱愛。 

Breaking,不只是舞步,更是一種「打破界限」的力量

正在左營國家訓練中心備戰的霹靂舞國手林景吾分享:「一開始只是為了好玩,直到站上舞台、拿到成績,才發現能用舞步證明價值,舞出未來。」每個新動作的誕生,都是一次跨越;從街頭到國際賽事,舞者們練的不只是技巧,更需要鍛鍊心智、蓄積勇氣與能量。

圖說:四大極地超馬總冠軍陳彥博(左)與主播黃樺君(右)共同主持,透過鏡頭看見年輕人用舞步挑戰極限的熱情。(安麗台灣提供)

安麗同行 讓熱情與專注發光

安麗以實際行動長期支持運動發展,從極地超馬到霹靂舞,為選手減輕壓力、全力追夢。不僅連續四年冠名贊助 Taipei Bboy City「安麗盃世界霹靂舞大賽」,以及贊助 Breaking Stage「霹靂舞國手選拔積分賽」等多項運動賽事,更將運動員奮發堅持的感動,藉由電視節目,帶領觀眾見證那些不為掌聲、只為熱愛的瞬間:只要全心投入,每一步、每一舞,都值得被看見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極地勇者陳彥博跨界登場!《舞夠瘋 安麗盃霹靂舞大賽》挑戰極限榮耀

「表弟要來拿錢」險陷詐局 嘉市警銀聯手守住婦人220萬

「表弟要來拿錢」險陷詐局 嘉市警銀聯手守住婦人220萬
「表弟要來拿錢」險陷詐局 嘉市警銀聯手守住婦人220萬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市一名68歲黎姓婦人日前前往本轄銀行,欲提領現金新臺幣220萬元。櫃臺行員發現她神情緊張、頻頻查看手機訊息,提領金額又相當龐大,直覺情況不單純,立刻通報警方到場關心。

警方抵達現場後耐心詢問黎婦用途,婦人表示錢要領出交由「表弟」轉交給越南的親人購買土地,對方催促要在當天下午取款。員警進一步詢問購買土地位置、契約文件及對方身分,黎婦只說「表弟在LINE上有跟我說」且拒絕警方進一步與其家屬聯繫確認此事,警方立即察覺異狀,研判此情是常見的「假親友購地」詐騙手法,隨即向黎婦說明近來發生的類似案件,並提供先前受害民眾案例參考。

「表弟」的話術、時間催促方式、要求現金交付的情節幾乎如出一轍。黎婦聽完後恍然大悟,當場打消提領念頭,警方與行員合力成功攔阻詐騙,守住她多年積蓄共220萬元。

第一分局表示,此次能即時阻詐,關鍵在於行員的機警與警方的迅速介入,防止詐騙集團得逞。分局長特別感謝金融機構與警方長期的合作默契,並強調每一位主動通報的行員,都是民眾財產安全的守護者。警方呼籲,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歹徒常假借「投資」、「購地」、「親友代辦」等名義行騙,並利用信任與時間壓力讓民眾失去判斷力。

若接獲類似要求匯款、交付現金的訊息,務必冷靜查證,牢記「聽、掛、查」三步驟:
1️.一聽: 聽清楚對方話術,是否涉及金錢轉帳。
2️.二掛: 立即掛斷電話或停止聯繫。
3️.三查證: 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向警方查證。

嘉義市警第一分局呼籲,防詐無假期,警方與民眾共同警覺,才能讓詐騙無所遁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表弟要來拿錢」險陷詐局 嘉市警銀聯手守住婦人220萬

風霈國際傳媒重整啟航 取經杭州 張鈺凰初心不變,打造台灣最完整MCN產業鏈

風霈國際傳媒重整啟航-取經杭州 張鈺凰初心不變,打造台灣最完整mcn產業鏈
風霈國際傳媒重整啟航 取經杭州 張鈺凰初心不變,打造台灣最完整MCN產業鏈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風霈國際傳媒宣布正式完成內部重整,將以全新團隊與升級策略再度啟航。執行長張鈺凰表示:「我們的初心從未改變,風霈仍然以『內容為核心、教育為根本、策略為引擎』做為方向,持續推動娛樂與數位內容產業的創新發展,以永續經營為理念,為旗下直播主打造最安全放心、專業的直播環境。」

張鈺凰指出,風霈國際傳媒自成立以來,結合娛樂製作與新媒體教育兩大領域,累積兩岸超過25年的專業,從2019年短劇製作到直播帶貨,持續優化人才與內容。此次重整,不僅是組織升級與人才優化,更是為了讓公司在面對AI浪潮與電商新時代時,能以更健康、更具創造力的方式前進,同時配合政府「網紅税」課徵,讓每個簽約直播主只需安全及專心的直播,公司成為直播主的支撐。

為強化實戰能力與國際視野,風霈團隊前往中國杭州無憂傳媒進行取經交流。杭州作為全球知名的「電商之都」,聚集了頂尖的直播電商產業鏈與AI技術應用。張鈺凰表示:「要學,就跟最強的學。這次取經之旅,謝謝無憂傳媒魏瀟楓老師的接待,我們希望把杭州成熟的MCN營運經驗帶回台灣,轉化成可落地的教育內容與產業實務。」

重整後的風霈國際傳媒,將同步升級旗下「風霈學院」,重新設計課程內容與培訓系統,導入品牌策略、短影音製作、AI應用及電商變現課程,讓學員不只會拍、會演,更能將流量變成收入。
張鈺凰強調:「我們的學員不只是學生,更是未來的創作者與主角。」未來風霈也將啟動「自製短劇計畫」,由自家學員及簽約演員擔綱演出,打造原創IP內容,結合品牌植入與電商銷售,建立娛樂與商業並行的新模式。


展望2026年,風霈國際傳媒將以「內容製作+學員培訓+電商變現」三軸並進,目標成為台灣最完整、最具專業規模的MCN公司,推動台灣內容產業升級,讓更多年輕創作者能在新媒體浪潮中站上舞台,展現價值。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風霈國際傳媒重整啟航 取經杭州 張鈺凰初心不變,打造台灣最完整MCN產業鏈

建城321年!嘉義城博會12/12登場 荷蘭團隊、吉祥物「桃喜」成亮點

建城321年!嘉義城博會12/12登場 荷蘭團隊、吉祥物「桃喜」成亮點
建城321年!嘉義城博會12/12登場 荷蘭團隊、吉祥物「桃喜」成亮點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於今年迎來建城321年的重要時刻,為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將於12月12日起舉行盛大的「320+1嘉義市城市博覽會」。今(21)日,嘉義市長黃敏惠特別北上,於台北花漾展演空間舉辦記者會,分享策展核心理念,並驚喜宣布城市博覽會將與荷蘭國際建築團隊MVRDV合作,打造全台首座以木構為核心的永續展館,市博原創吉祥物「桃喜」也首度公開亮相,亮點不斷,令人更期待年底盛事登場。

今日記者會也迎來多位重量級來賓一同參與。出身嘉義的知名製作人王偉忠以及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也特別前來站台,新生代實力歌手王彙筑特別獻聲演唱。台北市嘉義同鄉會理事長邱和宗號召嘉義鄉親到場力挺;立法委員林倩綺、張啟楷一同出席,阿里山文資處長王昭堡、長流美術館長黃承志、微笑單車董事長劉麗珠一同出席,為盛大活動揭開序幕。劉麗珠董事長更大三大展構「共享、宜居、摩登」與微笑單車的理念不謀而合,很榮幸YouBike能進駐嘉義市,也見證這場盛事。

黃敏惠提到,此次博覽會特別邀請劉維公教授擔任總顧問、華麗邏輯創意總監林昆穎出任總策展人,以國際策展高度整合嘉義市從過去「木都」、「畫都」的歷史底蘊,到「永續嘉義市」邁進的現代願景。同時,以「共享城市、宜居城市、摩登城市」三大展構為策展核心,呈現嘉義城市的文化深度與永續治理想像,串聯十七城市場域,打造全民共創的文化盛典。其中,「共享城市」展現嘉義市在社會治理與城市照顧的創新實踐;「宜居城市」串聯自然與文化資產,描繪永續生活藍圖與綠廊;而「摩登城市」以街區展演與城市活力為舞台,展現嘉義人熱情、開放的當代能量。

黃敏惠期待市博會能帶領眾人「帶著一雙未來的眼睛,望向遙遠的過去,做著當下的探索」理念,凝聚城市記憶,勾勒出大家看得見、也感受得到的未來想像。

黃敏惠更驚喜宣布,嘉義市素有「木都」美名,因此市府團隊也特別攜手荷蘭國際建築團隊 MVRDV,在嘉義市打造全首座以木構為核心的「永續願景館」,以再生木材與循環設計理念呈現城市新。強調「嘉義不但是臺灣最早築城的城市,現在更要以永續的木都精神,蓋出屬於未來的城市,讓世界從嘉義看見臺灣的文化自信。」

記者會上除了展示策展概念,更首度公開本次市博原創角色「桃喜」。可愛、俏皮、充滿活力的「桃喜」不僅是「嘉義桃城」為靈感,更代表著「桃城喜事」,也是眾人之聲許願而生的小精靈,融合「共享城市、宜居城市、摩登城市」三大展構意象,代表嘉義市美好的總和「+一起」。未來,「桃喜」不僅將出現在展區中,也會透過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裝置穿梭嘉義街區,串連城市記憶與文化旅程,成為嘉義最討喜的城市代言人。

總策展人林昆穎表示,嘉義市是木都、畫都,也是棒球原鄉,充滿美食與人情味。展覽期間,將帶來16檔展覽、30場演出,50種活動,希望透過城市博覽會串聯百工百業,期間嘉義市國際管樂節、諸羅山軟式棒球邀請賽都將登場,期待串聯活動將這些美好,向世界分享。

本次記者會更集結10家在地品牌的「嘉義市大禮包」,已在地嘉義味展現「美好總和」,送給在場賓客,集結林聰明沙鍋魚頭、聖保羅烘焙坊、福義軒蛋捲、奮起福米食、義興嘉釀、湯城鵝行、皇鶴蜂蜜、薯職人、月桃故事館與園茶莊,展現嘉義從經典到創新的生活風味令人驚豔。

黃敏惠市長表示,「台灣之於全世界,猶如嘉義市之於台灣」,嘉義這座全最早築城的城市,溫暖、熱情,有經濟的發展也有文化的進步,正是台灣的縮影。這座小城在迎來建城321年的重要時刻,將於年底「320+1城市博覽會」,以「咱 嘉義式 We ChiaYi」為號召,以獨特的「嘉義式」生活美學,展現嘉義人以生活為策展、以文化為治理的城市風貌,更是書寫城市發展的嶄新篇章。「咱」在台語中代表「我們」,傳遞著嘉義人的親切與凝聚力。

展期選在12/12舉行,正像是眾人齊步前行時喊著「1、2、1、2」的喊聲,黃敏惠市長誠摯邀請:「12月12日到28日,邀請全台朋友起來嘉義+1,用雙腳走進這座城市,感受最早築城的歷史底蘊與最永續的城市未來,體驗屬於我們的嘉義式生活。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建城321年!嘉義城博會12/12登場 荷蘭團隊、吉祥物「桃喜」成亮點

「愛水ㄅㄨㄅㄨ車」開進校園! 台中首場水利營熱鬧登場 愛水種子萌芽中

「愛水ㄅㄨㄅㄨ車」開進校園! 台中首場水利營熱鬧登場-愛水種子萌芽中
「愛水ㄅㄨㄅㄨ車」開進校園! 台中首場水利營熱鬧登場 愛水種子萌芽中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為推廣愛水教育、深化學童水環境保護意識,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昨(21)日於太平區東平國小舉辦「愛水學堂第一場水利營」活動。隨著「愛水ㄅㄨㄅㄨ車」駛入校園,揭開熱鬧序幕,透過趣味互動與體驗學習,引導學童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愛水、惜水、護水」理念,讓環境教育在歡笑中深植心中。

小種子們專注地聽著講解,透過遊戲,學會珍惜每一滴能流進家中的水

水利局說明在活動一開始,「愛水ㄅㄨㄅㄨ車」播放生動影片,介紹行動教育車的設計特色與推廣宗旨,讓同學們了解臺中市推動水環境教育的用心與成果。隨後導讀老師帶來精采故事與繪本導讀,以生動情節引導孩子們思考節水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進一步培養珍惜水資源的好習慣。

學童們開心領取愛水小徽章,為21日的努力畫下最閃亮的句點

為感謝學校支持水利教育推廣,水利局特別頒發感謝狀予東平國小,感謝學校共同協力推動水環境教育,培育一群熱心學習的「愛水小種子」。活動現場氣氛熱絡,趣味有獎徵答更掀起全場高潮,小朋友們踴躍舉手搶答、笑聲不斷,場面充滿歡樂與活力。隨後的心得分享時間,學童們紛紛發表心得,展現出對水資源保育的濃厚興趣與滿滿熱忱。

水利局與東平國小師生開心合影

水利局表示,「愛水學堂」系列活動結合行動教育車、故事導讀及互動體驗課程,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培養環境守護意識與責任感。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校園巡迴活動,期盼從小扎根,讓愛水的種子在學童心中萌芽茁壯,化為守護台中水環境的力量泉源,共同實踐永續宜居的美好城市願景。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愛水ㄅㄨㄅㄨ車」開進校園! 台中首場水利營熱鬧登場 愛水種子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