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35

外埔區紅龍果活動10/24盛大展開 青農攜手推廣台中優質農特產品

外埔區紅龍果活動10/24盛大展開 青農攜手推廣台中優質農特產品
外埔區紅龍果活動10/24盛大展開 青農攜手推廣台中優質農特產品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外埔區為紅龍果的重要產地,擁有35.94公頃的種植面積,年產量高達855公噸。為了推廣外埔優質紅龍果,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外埔區農會舉辦「114年度台中市優質青農農特產品暨紅龍果推廣教育活動」,活動預定於10月24日永豐環境教育園區舉行,期望提高台中市優質紅龍果的品牌能見度。

農業局指出,紅龍果最初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種,並有芝麻果、仙蜜果等別名。紅龍果分為紅肉種和白肉種,台灣紅龍果栽培地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平地,其中台中市的紅龍果產區包括外埔、東勢、后里、石岡等區。而台中市種植面積已達132公頃,主要以白肉種為主,產期從每年6月至11月。白肉種的紅龍果果實呈橢圓形,果皮上鱗片較紅肉種修長且帶有鮮綠色,口感爽脆香甜,是一種營養多汁、消暑又美味的優質果品。

農業局表示,為了提供消費者安全、健康且美味的紅龍果,特輔導產銷班在生產技術上不斷提升,致力於提高紅龍果的品質與產量,並將外埔區打造成「紅龍果的故鄉」,農會更建立了自有品牌「龍大師」,讓外埔紅龍果產業名聲遠播。

農業局說明,此次活動將由外埔區農會綠色照顧站的長者們,帶來的熱情非洲鼓表演,同時安排「台中市優質紅龍果評鑑」和「稻米品質評鑑」及榮譽農業志工頒獎,對優秀的農友進行表彰,肯定他們對農業品質的堅持與貢獻及感謝農業志工的辛勞付出;也邀請市民朋友們見證稻田彩繪收成米進行公益贈米儀式,讓活動更有溫度與人情味。

這次活動內容精彩多元,安排包括DIY體驗,米食、紅龍果等農特產品品嚐,並邀請台中市的青年農民,共同展售優質的農特產品,這些產品包括無毒、安全、產銷履歷驗證或有機認證的生鮮蔬果及各式加工品,要讓民眾看得到、買得到、吃得到更體驗得到,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加,支持在地農業發展。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外埔區紅龍果活動10/24盛大展開 青農攜手推廣台中優質農特產品

「甜點系地標」掀話題!大坑觀音亭景觀休憩平台完工啟用 盧:說到做到、打造安全好用又美觀的休憩空間

「甜點系地標」掀話題!大坑觀音亭景觀休憩平台完工啟用 盧:說到做到、打造安全好用又美觀的休憩空間
「甜點系地標」掀話題!大坑觀音亭景觀休憩平台完工啟用 盧:說到做到、打造安全好用又美觀的休憩空間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北屯區大坑9號步道終點的觀音亭擁有開闊視野,是大坑風景區最受歡迎的登山據點之一。市府建設局斥資8,290萬元推動「北屯區大坑觀音亭景觀休憩平台工程」,歷經精心規劃與施工,已於近日順利完工。市長盧秀燕今(22)日親自出席完工祈福典禮,宣布全新平台正式啟用。由於地標採用金屬格柵包覆碎石結構,被網友笑稱「長得像超大尺寸沙琪瑪」,更有人打趣:「這是全台最耐放、最堅固的沙琪瑪」,讓「甜點系地標」意外爆紅!

盧市長說「但我向市民保證,封起來就是要『重做、做安全、做好用、做美觀』——說到做到!」

盧市長表示,她在大坑長大,對這片土地有深厚情感。「我在這裡當過一屆省議員、六屆立委,以前也常來這裡爬山休息。看到這個地方老舊破損、結構不穩,真的很擔心安全。」她指出,當時進行結構檢測後確認存在安全疑慮,為避免發生工安事件,只能暫時封閉,「但我向市民保證,封起來就是要『重做、做安全、做好用、做美觀』——說到做到!」

市長與民眾熱情致意

盧市長進一步說明,此次整建工程花費8,290萬元、面積超過1,000坪,其中多數經費用於強化地基與結構安全,「因為一年約有250萬人次登大坑,安全絕對是第一要務。」此外,平台空間也進行全面升級,擴大平整廣場面積、增設遮陽設施,並採立體化設計提升空間利用率,「上層是雲頂觀景區,下層是雲底休憩區,讓遊客能在雲底乘涼、在雲頂賞景。」

平台空間也進行全面升級,擴大平整廣場面積、增設遮陽設施

盧市長強調,此案從設計到施工全程注重安全與景觀融合,不使用刺眼色彩,盡力保留原有樹木與綠地,維持大坑自然意象。「今天完工真的很開心,因為這是我對鄉親的承諾。」盧市長也特別感謝市議會支持預算及在地議員協助,以及建設局與施工團隊的努力,讓工程如期順利完成。

雲頂休息區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觀音亭景觀休憩平台以「人本、安全、友善」為核心理念進行整體規劃,採上下雙層弧形設計,打造無障礙且連續可達的步道系統,遮陽面積從原來只有220平方公尺的一個小鐵棚,增加了上、下兩層還有地面層,增加到480平方公尺,放大了2倍的遮陰空間,廣場面積也從50平方公尺擴大到350公尺足足放大7倍。平台內部規劃綠地廣場與環狀步道,並以複層植栽增加綠意層次,夜間搭配照明設施提升安全性與景觀氛圍,讓登山民眾能安心休憩、親近自然。

觀音亭

建設局補充,整體工程面積約0.29公頃,以低彩度材質與植栽修飾邊坡,融入山林環境,成功塑造大坑地區全新「甜點系」打卡亮點,預料將吸引更多遊客上山感受「安全、舒適又有趣」的登山新體驗。

盧市長與民眾熱情互動

今日完工典禮,盧市長、立法委員黃健豪、議員沈佑蓮、陳成添、劉士州、陳文政、前議員謝明源,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議員曾朝榮、謝家宜、賴順仁、陳俞融派員出席,市府團隊建設局長陳大田、觀旅局長陳美秀、民政局長吳世瑋、養工處長白玨瑛皆出席,北區、北屯區里長也一同共襄盛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甜點系地標」掀話題!大坑觀音亭景觀休憩平台完工啟用 盧:說到做到、打造安全好用又美觀的休憩空間

跨越障礙一起出發 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 前進四維行政中心聯展

跨越障礙一起出發 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 前進四維行政中心聯展
跨越障礙一起出發 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 前進四維行政中心聯展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為協助身心障礙藝術家將創作才華轉化為職涯發展的契機,高雄市勞工局今(22)日在市府四維行政中心中庭盛大舉辦《一起出發吧!探索藝術裡的秘密》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開展活動,由參展藝術家、江健興局長與來自社福、工會及學校團體的各界貴賓共同開幕,本次聯展總共匯聚11位極具天賦的藝術家、30件精彩的創作作品,期望以藝術為橋梁,搭建一個從創作走向市場的專業舞台,跨越障礙、一起出發。展期至11月10日,歡迎民眾踴躍觀展,勞工局也同時協助推廣「藝術授權與支持」的合作模式,希望藉由本次活動能拋磚引玉,鼓勵企業或團體將藝術家的精彩作品應用於商品或文宣品上,為創作者開創穩定的「藝術授權版稅」收入,也提供各界一個支持身障藝術的具體管道,共同促進藝術平權。

圖説:勞工局局長江健興致詞。(勞工工局提供)

本次聯展的11位創作者,跨越了自閉症、思覺失調、罕見疾病等身心限制,共同以藝術為信念,一起展現出豐富多元的創作風格。例如:蔡昱安化身「原生魚類守護者」、蘇亦禾是「昆蟲好朋友」,展現對自然生態的熱愛;黃冠綸的「大眼娃」、李心瑗的「彩虹色獨角鯨與女孩」,以童趣筆觸和豐沛想像力創造出奇幻宇宙;更有劉勁麟的「瓶之日記」、劉佩菁的「習慣勇敢三步驟」,將與疾病共處的心靈力量化為創作。這些作品不僅是技藝及天賦的展現,更需要勇氣與毅力不懈的堅持,要向自己及世界證明,障礙並非終點,而是開啟新創造的起點。

劉佩菁代表致詞時表示,我們都有缺陷,也面對不同挑戰,但沒有人停止創作,去年是我的低潮,遇見大家讓我找回力量,我相信疾病限制的是身體,不是「人生的可能」。透過畫畫,可以有生病以外的感受,讓我有快樂和成就感,我有自信了也開始想我要如何突破疾病框架,改寫我的人生劇本,我也想用創作告訴大家:我能做到的,你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這次的創作靈感是「練習勇敢」,展出的角色狐狸9號,他雖然失去超能力,卻還是用盡全力守護重要的人,希望能提醒我,當覺得困住的時候,就勇敢反著方向做,把能打破的都打破,才能得到新結果。

圖説:本次聯展有11位創作者,由佩菁代表致詞。(文化局提供)

從小我最大的目標是我想回報家人,爸媽為我犧牲一輩子、爸媽會老,我需要有穩定的工作撐起家,我經歷很多低谷,更清楚知道畫畫是身體唯一能負擔的工作,我相信在場所有身障藝術家也是相似的原因。這次高雄市勞工局推動的「藝術授權與支持」讓我們的創作不是停留在畫布,也能轉化為商品、品牌,真正從藝術走向商業養活自己、照顧家人。也用我們的努力和故事,點亮大家的生活,讓更多人看見生命的希望,感謝大家的肯定和給予機會,讓我們證明身障者不是只有使用資源,我們也能提供創造和付出。

江健興局長表示,陳其邁市長非常重視身心障礙朋友就業與權益的照顧,勞工局一直致力於推動身心障礙朋友的多元就業服務,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饗宴,更是一趟「創造與共融」的旅程,特別感謝每一位在藝術家背後提供支持的家屬與朋友,希望用藝術為起點,集結更多伙伴來開創一條新的道路,透過靜態展覽,讓民眾看見身心障礙朋友的才華與奮鬥過程,同時也開啟將他們精彩的創作作品,轉化成職業發展的契機。因此,勞工局希望藉由「藝術授權與支持」的合作模式,邀請企業或團體於欣賞創作的同時,也能將藝術家的精彩作品應用於商品或文宣品上,讓創作者可以透過藝術授權版稅的支持,持續在藝術的創作領域發光發熱。

圖説:身心障礙者藝術創者大合照。(文化局提供)

藝術是跨越限制的共通語言,《一起出發吧!探索藝術裡的秘密》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聯展,即日起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1樓中庭開展,展期至11月10日,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蒞臨參觀,親身探索感受這11位藝術家作品裡的秘密與豐沛的生命力,並用行動支持他們跨越障礙勇敢飛翔。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跨越障礙一起出發 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 前進四維行政中心聯展

新北首創銀髮實境節目「高年級超進化」10/29開播 70歲長者擊劍、垂降都不怕

新北首創銀髮實境節目「高年級超進化」10/29開播 70歲長者擊劍、垂降都不怕
新北首創銀髮實境節目「高年級超進化」10/29開播 70歲長者擊劍、垂降都不怕

墨新聞|記者孫筱華/新北報導

新北首創銀髮實境節目《高年級超進化》,邀請「董月花」擔任主持人,與長輩上山下海,挑戰立槳、溯溪垂降、冰壺等運動,顛覆對長者的刻板印象。市長侯友宜於今(22)日在開播記者會表示,這是全臺首創的銀髮實境秀節目,長輩在現場充分展現活力,讓大家看見新北長輩最健康樂活的一面。

侯友宜說,新北市有全臺最多的近80萬名長者,市府致力推動各項政策讓長輩在地安養,除了里里銀髮俱樂部外,近年持續拓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開設多元培訓課程,在各據點都能看見長輩活躍的身影。明(115)年敬老愛心卡也將加碼開放國民運動中心,7月起擴大補助至600點,鼓勵長輩多多走出家門運動。

侯友宜表示,新北打造全銀髮實境秀,特邀「董月花」主持,帶著藝人朋友與新北長輩上山下海,極限挑戰。(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參與節目錄製的長者都是平時參加銀髮俱樂部、松年大學、銀色奇肌班等銀髮政策的長輩。除了由今年擔任金鐘獎頒獎嘉賓的董月花擔任主持人,節目也力邀藝人王少偉、琳妲、梁赫群、林莎、董仔、張文綺、薔薔、夢多、風田、唐從聖、張秀卿及網紅黑龍共同參與,與新北長輩激盪出精彩的節目內容。

「新北高年級生」體力充沛、活力十足。(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社會局一共錄製6集銀髮實境節目,訂於10月29日重陽節首播,每檔內容分上下集於每週三、四晚間7點在「新北市社會局」與「中天電視台」YouTube頻道播出。觀眾只要在社會局YouTube頻道訂閱、留言、分享並回答節目內的有獎徵答,就有機會抽中iPhone或是iPad。每支影片皆有一名中獎名額,將於12月31日統一抽出12名幸運兒。

參與節目錄製的長者都是平時參加銀髮俱樂部、松年大學、銀色奇肌班等銀髮政策的長輩,來自深坑的黃種德更是無視董月花近年遽增的體重,以公主抱展現驚人肌力。參與西洋劍的陳朝銘以及獨木舟立槳的唐莉玲也表示,這樣的節目不僅讓參與長輩有成就感,也讓全台灣都看見新北長輩最健康樂活的一面。

溪降挑戰也難不倒新北「高年級生」們。(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新北目前已經佈建1827處銀髮俱樂部,625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培訓累計開設5824班「銀色奇肌班」,超過23萬名長者使用,透過多元課程與活動加持新北長者活動力,讓新北成為長者健康生活第一品牌。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新北首創銀髮實境節目「高年級超進化」10/29開播 70歲長者擊劍、垂降都不怕

台中市民野餐日登場! 中市環保局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悠閒野餐樂

台中市民野餐日登場! 中市環保局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悠閒野餐樂
台中市民野餐日登場! 中市環保局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悠閒野餐樂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2025台中市民野餐日」11月2日(星期日)將在台中市29個行政區同步登場,環保局今年再度攜手沙鹿區公所與沙鹿深波圖書館,在沙鹿鎮立公園舉辦這場歡樂的盛會,今年活動為「環保心行動 閱讀綠生活」,誠摯邀請市民朋友攜家帶眷、呼朋引伴共同參與,享受結合「輕鬆、輕食、輕音樂」的悠閒野餐時光。

2025台中市民野餐日場地配置交通停車規劃

環保局表示,市民野餐日已邁入第四屆,市府致力推動「低碳城市、綠色運輸」政策,積極完善公共運輸網絡,在「沙鹿鎮立公園」鄰近的沙鹿戶政事務所及沙鹿國中周邊,設有3座公車站牌、7條公車路線,及2個YouBike站點,約可提供30至35輛自行車租借;公園周邊亦設有約250個停車位,為減輕交通壅塞與停車壓力,建議民眾可多加利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此外,為響應淨零排放目標,活動現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及瓶裝水,並設有資源回收站及飲水補充區,呼籲參加民眾自備環保餐具與水壺,一同打造低碳特色的台中環保野餐日。

2025台中市民野餐日場地配置大眾運輸

市民野餐日為免費入場,環保局歡迎市民全家大小自備野餐墊及環保餐具前來參加。當天除有音樂表演、親子手作體驗、還設有植生綠牆打卡點,打卡拍照即可獲贈小盆栽,現場亦規劃多個闖關遊戲與互動攤位,闖關成功可兌換精美宣導小禮品,邀請大家在綠意盎然的草地上,輕鬆閱讀、聆聽音樂、享受美食,共度一段健康、低碳又心情愉快的野餐時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中市民野餐日登場! 中市環保局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悠閒野餐樂

打造休憩與生活美學新亮點 豐原區「旱溪水岸阿勃樂道」開工!

打造休憩與生活美學新亮點 豐原區「旱溪水岸阿勃樂道」開工!
打造休憩與生活美學新亮點 豐原區「旱溪水岸阿勃樂道」開工!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旱溪河岸兩側是豐原地區重要的健康休閒廊道,沿岸遍植阿勃勒,每逢花季金黃花海盛放,成為當地特色景觀之一,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積極爭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經費2,450萬元,推動「豐原區朝陽橋至南陽橋防汛道路人行改善工程」,結合沿岸阿勃勒花景並優化既有防汛道路人行空間,打造出豐原區「旱溪水岸阿勃樂道」,預期將成為休憩與生活美學新亮點。

路口處現況圖

觀旅局長陳美秀表示,旱溪河岸兩側吸引許多市民散步、運動及騎乘自行車,為提升民眾通行安全,市府特別爭取經費辦理人行空間改善工程,主要施作項目包括人行道鋪面全面更新、無障礙設施改善及景觀綠美化,並於道路兩端設置「人行優先區」及導引牌面,提供兼具安全、休憩與景觀特色的友善步行環境;工程已於今年10月開工,預計明年4月完工,完工後將串聯右岸豐原大道人行空間及沿線休憩節點,並命名為「旱溪水岸阿勃樂道」,象徵金黃花海與豐原在地人文意象。

路口處完工模擬圖

觀旅局說明,朝陽橋至南陽橋間防汛道路,屬於防洪維護及搶險道路,工程施工期間將全面封閉,敬請停放該路段的車輛提前駛離,以利工程順利進行,施工期間如造成不便,敬請市民體諒與配合,共同維護公共安全與工程品質。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打造休憩與生活美學新亮點 豐原區「旱溪水岸阿勃樂道」開工!

太平工廠擅自違規增設電梯發生墜落意外 中市府依規勒令停止使用並裁罰6萬元、要求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

太平工廠擅自違規增設電梯發生墜落意外 中市府依規勒令停止使用並裁罰6萬元、要求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
太平工廠擅自違規增設電梯發生墜落意外 中市府依規勒令停止使用並裁罰6萬元、要求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太平區祥順路一處工廠於昨(21)晚7時許發生一起昇降設備墜落事故,市府都市發展局今(22)日上午接獲通報後,隨即派員前往查處,張貼「昇降設備勒令停止使用」告示並設置封鎖線管制現場。都發局指出,該昇降設備屬原管道間違規擅自增設的設備,已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等規定,將依法裁處建築物所有權人6萬元罰鍰,並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屆期未改善或未補辦者,得連續處罰。

依規張貼勒停使用和設置警戒封鎖線

都發局表示,市府將依內政部「建築物昇降設備與機械停車設備傷亡事故通報及調查作業原則」立即啟動應變與調查程序,後續將會同專業檢查機構(台灣立體停車機械產業協會)進行事故調查,並督促業者依規拆除設備,恢復原狀或委託建築師補辦變更使用執照程序,後續須等依規完成申請,和竣工檢查合格、取得使用許可證後,才可恢復使用。

依規張貼勒停使用和設置警戒封鎖線

都發局也說,有關此案詳細事故原因,仍待專業檢查機構進一步調查釐清,呼籲各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於昇降設備管理及委託維護保養廠商時,務必嚴格遵守《建築法》及相關法令規定。另,若須增設昇降設備,須依規申請並落實日常維護保養與定期安全檢查,確保設備公共安全無虞,以維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太平工廠擅自違規增設電梯發生墜落意外 中市府依規勒令停止使用並裁罰6萬元、要求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

淡江大橋啟動北台灣新動脈 新北打造綠能運輸新生活

淡江大橋啟動北台灣新動脈 新北打造綠能運輸新生活
淡江大橋啟動北台灣新動脈 新北打造綠能運輸新生活

墨新聞|記者孫筱華/新北報導

連結淡水與八里的淡江大橋預計於明(115)年5月正式通車,成為北台灣的重要門戶與城市新地標。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2)日表示,市府與中央單位超前部署,整合高、快速道路系統,總投入514億元打造更完善的交通路網,同步規劃微型轉運站、快速公車、觀光公車及YouBike佈點串聯,讓市民通勤、遊憩乃至出國,都能享受更便利、多元、低碳的移動生活。
侯友宜指出,淡江大橋不僅是新北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北台灣交通全面升級。(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侯友宜指出,淡江大橋不僅是新北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北台灣交通全面升級。因應淡江大橋及捷運三鶯線、萬大線陸續通車,市府將再新購2,300輛YouBike,目標於117年達成1,800站。他強調,YouBike將不只是「最後一哩路」,更要成為公共運輸的第一哩路(First Choice),讓通勤接軌更順暢。
交通局長鍾鳴時今天在市政會議進行「國門新地標,生活新風貌」專題報告時指出,新北市長期與高公局、公路局等中央單位共同合作規劃及爭取高(快)速道路交流道的新設與改善,包括陸續完成增設樹林交流道、汐止增設南下入口匝道、台61銜接台64南向匝道改善工程等,讓駕駛人每日總節省累計時間高達140萬延車小時,減碳量6,440公噸/日,相當於17座大安森林公園減碳效益,淡江大橋通車後,北台灣整體高快速路網將更加完善。

交通局長鍾鳴時於市政會議簡報「國門新地標,生活新風貌」。(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淡江大橋將是國際旅客進入國門前看到的第一個城市地標,也讓桃園機場與新北的連結更緊密, 鍾鳴時表示,交通局已經規劃2條快速公車及1條淡水八里觀光公車,透過大橋優勢,串聯淡水、八里、板橋與桃園機場等主要生活圈,讓民眾通勤、通學、出遊都更便利。
鍾鳴時說,新北Yo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將於10月達成1,500站及3億騎乘人次,每日使用量創下13萬次新高,淡江大橋串起了美麗的新北海岸線,橋上已預留專用自行車道,市府將持續與中央合作推動規劃自行車道外,並加強優化YouBike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深入山區、濱海與原鄉部落及29行政區,並進入校園推廣,鼓勵年輕世代響應綠能低碳運具。
隨著淡江大橋啟用,鍾鳴時強調, 新北市即將邁入綠能運輸、低碳生活的新時代,打造一座「從出門到上橋,從城市到世界」的永續宜居城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淡江大橋啟動北台灣新動脈 新北打造綠能運輸新生活

基隆社福園區政策說明會登場 市府推環評加速公私協力開發進程

基隆社福園區政策說明會登場 市府推環評加速公私協力開發進程
基隆社福園區政策說明會登場 市府推環評加速公私協力開發進程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於日前(9/26)正式公告「基隆市社會福利綜合園區BOT+ROT案」,本月21日於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辦政策公告說明會,吸引長照、壽險、建設與金融產業等多家業者踴躍出席。本案3.8公頃基地規劃新增至少400床住宿式長照床及80人以上日照服務,市府盼透過民間投資與專業經營,打造兼具照顧、居住與醫療功能的全齡共融園區,除公開徵求民間機構自行規劃、投資及營運,更主動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加速推動本案投資可行性,展現基隆升級城市照顧服務的決心。

園區基地面積達3.8公頃,鄰近基隆長庚醫院,車程約8分鐘可達市區並銜接國道一號,兼具交通便捷與在地醫療優勢。為打造照顧與生活融合的園區,市府政策公告提出必要開發項目,包括新增至少400床住宿式長照床,並營運既有養護大樓230床,總床數至少達630床,其中保留110床公費床,兼顧公益性與市場活力。另鼓勵引進全齡住宅、健康促進空間及醫療復健設施等,形塑兼具社會效益與永續經營潛力的全齡共融園區。

考量園區位於坡地,為降低投資門檻並加速行政時程,市府突破以往作法,主動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協助民間縮短前期開發流程,提升投資可預期性與行政支持。目前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已於9月依法定程序提送審查,與園區政策公告雙軌併行,不僅展現市府推動公私協力的誠意,也體現基隆在提升照顧服務品質與建構永續城市上的決心。

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強調,這項園區開發將帶動照顧服務升級,也能創造就業與產業鏈合作。期望透過促參機制引入專業團隊與資金,讓照顧體系更完整、更具有延續性,讓每個人在不同的健康狀態與生命階段,都能在城市裡安頓生命,安心生活。

市府誠摯邀請長照、保險、建設、金融與醫療等產業夥伴共襄盛舉,一同推動以「照顧」為核心的基隆城市建設。政策公告於財政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資訊網(https://ppp.mof.gov.tw/WWW/inv_ann.aspx),更多資訊可洽基隆市政府社會處(02-24201122分機2233)或台灣博特顧問股份有限公司(02-87737027)。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社福園區政策說明會登場 市府推環評加速公私協力開發進程

高雄港大港橋為配合 運發局「2025高雄創意造筏競賽」活動 10月25、26日下午3點暫停橋體旋轉

高雄港大港橋為配合 運發局「2025高雄創意造筏競賽」活動 10月25、26日下午3點暫停橋體旋轉
高雄港大港橋為配合 運發局「2025高雄創意造筏競賽」活動 10月25、26日下午3點暫停橋體旋轉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將於114年10月25日至10月26日,每日13時至18時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大港橋西側水域辦理造筏競賽、SUP立式划槳及獨木舟等競賽及體驗活動,活動期間預估將有人潮於現場觀賞並湧入蓬萊港區,為維護民眾安全及通行,10月25、26日下午3點將暫停大港橋橋體旋轉該兩日晚上7點之例行性橋體旋轉開合照常執行。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高雄港大港橋為配合 運發局「2025高雄創意造筏競賽」活動 10月25、26日下午3點暫停橋體旋轉

六堆秋收祭 十年有成  食福・拾福~用客家味串起六堆幸福滋味 歡迎共下來遶尞

六堆秋收祭-十年有成 -食福・拾福~用客家味串起六堆幸福滋味 歡迎共下來遶尞
六堆秋收祭 十年有成  食福・拾福~用客家味串起六堆幸福滋味 歡迎共下來遶尞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2025六堆秋收祭將於11月1日至30日隆重登場!今(22)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熱鬧記者會現場首度發表由客籍藍帶甜點師李侑昌,與六堆美食達人劉榮招攜手共創的「藍帶客家可頌」。這款結合客家粢粑(麻糬)元素與法式烘焙的限定甜點,以繽紛色彩象徵客家文化多樣性,也宣示六堆秋收祭10週年以「食福・拾福」為主題,將客家飲食文化融入系列活動設計之創意。

圖説:貴賓體驗野餐。(客發會提供)

記者會由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宋貴龍、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科長邱善寧、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副主任簡明雄、台灣電力公司屏東區處營業副處長邱煜斌、客委會榮譽顧問邱坤玉、客委會委員劉仕彩、黃啓仁、佳冬鄉長賴文一、臺灣菸酒公司屏東酒廠廠長張國棟、美和科大副校長鍾紹熙、國軍退輔會彰化農場組長吳政忠、六堆忠義亭總幹事鄒富梅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這裡好好生活所顧問黃國書、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站長劉晉坤、茄冬文史協會常務理事楊景謀、內埔鄉東片村長黃日禓、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理事長丁澈士、執行理事溫仲良、中華食安推廣協會理事長曾桂珠、甲仙區形象商圈促進會總幹事陳誌誠、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呂月如、屏東科大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長鄭春發,六堆鄉區公所代表、各級學校立法院立委鍾佳濱蘇清泉服務處代表及各界人士共同出席,預告六堆秋收祭一系列精彩活動即將展開。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六堆秋收祭是六堆客庄具代表性的節慶之一,客發中心每年攜手六堆12鄉區共同推展,今年邁入第10週年,特別以「食福・拾福」為主題來規劃一系列活動。感謝各地好友支持開心的是這次有年初就預訂從日本來的朋友共同參與,一同認識客庄特色。當然在六堆生態博物館,最重要的還是在地的人,在客庄裡各個族群均樂於參與六堆客庄的秋收,透過客庄小旅行,到客庄每個角落感受一下客庄的味道與氛圍,除了食物的味道、人情、鄉土的風味,同時也希望用多元的方式讓參與民眾透過文化資產客家的聲音、八音與客庄連結讓六堆成為大家美好的共同記憶從11月1號到30號整整1個月,歡迎大家有空就到六堆客家庄,共同參與秋收,做客家永遠友。

圖説:六堆秋收祭 十年有成,由溫仲良執行理事分享秋收祭客庄小旅行遊程。(客發會提供)

六堆秋收也希望有各項才能創作者的展現平臺,本次限定可頌創作者藍帶甜點師李侑昌,患有重度視覺障礙及先天色盲,憑藉著對甜點的執著與熱情,不斷進修學習,並通過嚴格培訓,於2018年取得”法國藍帶甜點師”證照,所創造的可頌與甜點,色彩繽紛,令人驚豔!他的勵志故事與對甜點創作的品質堅持,值得我們學習與支持,也會是大家每年參與秋收而有更廣闊的生活樣貌。客庄傳統,家有喜事時常會製作「粢(qiˇ)粑(baˊ)(麻糬)與親友分享,11月1日登場的秋收祭開幕式特別選用六堆園區栽種的圓糯米,加入天然黃梔染色後蒸製成金黃粢粑,規劃共下打粢粑文化體驗活動,歡迎大、小朋友踴躍報名,共下搗出幸福好滋味!

11月9日、16日登場的「豐‧野餐」活動,規劃了「卡通趴」及「客家趴」兩大主題派對還有精彩的節目表演;野餐套組更推出10週年限定「藍帶客家可頌」、10吋手工披薩、精緻摺疊野餐籃要吃到由藍帶甜點師親手製作的限定限量可頌,報名要快!此外,歷年最受矚目的「千人食福宴」,將於11月29日登場,今年以「回憶與創新」為主軸,推出11道佳餚,每桌只要4,500元;包含重現2017年第二屆食福宴創意料理「薑絲炒大腸炸春捲」,以及首度亮相的「蒜苗雞絲壽司」。另與中華民國養火雞協會合作,推出以火雞肉與南瓜製成的創意羹品,以客家傳統料理技藝跨域合作,展現客家料理創新魅力。

圖説:「藍帶客家可頌」首次亮相。(客發會提供)

每年客發中心均會在園區內搭設「伯公祈福廠」,請竹田忠義祠忠勇公王及六堆12鄉區推薦之伯公代表到六堆園區駐駕,保佑活動平安並賜福民眾。今年特別運用文資研究成果,重現以傳統竹牌迎請伯公的形式,現場還有以佳冬鄉六根村三山國王廟的百年福廠榫接模型,提供民眾手動組裝,讓大家透過祈福、手作來認識節慶背後的信仰文化特色今年的「客庄小旅行」以「尋味」為主題,與六堆12鄉區合作推出多條特色路線,規劃一、二日遊行程,內容包括美濃水蓮採收體驗、客家河產料理、醃漬風味體驗,還有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出「乙未13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佳冬走讀」,行程豐富多元。另有「HAKKA POWER 2025秋收路跑暨晚宴」、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的「節電來作客闖關活動」全新推出的大獅兄家族親子人偶五感互動小劇場」,歡迎大家共下到六堆作客。更多活動詳細內容及報名資訊,請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粉絲專頁或官網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六堆秋收祭 十年有成  食福・拾福~用客家味串起六堆幸福滋味 歡迎共下來遶尞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致力推動多元職業訓練,打造具實務應用性的培訓機會。由市府委託基隆市全民勞工總工會辦理的114年「職前訓練—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訓練班」,歷經350小時的密集訓練後,日前舉辦成果展,學員們以創意設計結合木藝工藝,呈現出融合現代美學的精彩作品,展現職訓成果的實力與潛力。

課程內容從木工材料與工具操作入門,延伸至家具設計、櫃體製作、紅藍椅創作等實作項目,讓學員循序漸進累積技術。同時融入AI影像生成、影音剪輯與品牌提案等數位工具,引導學員思考作品的市場應用,培養接案、創業與經營副業的多元能力。

社會處處長楊玉欣表示,市府推動職業訓練的目標,是打造「學得會、用得上、找得到工作」的學習環境。本課程以「創作力 × 技術力 × 應用力」為核心,融合木工、皮革、烙畫等多媒材創作,並導入AI設計與品牌行銷,展現基隆職訓從傳統手作邁向數位創新的決心。

楊玉欣強調,「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訓練班」讓學員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不僅習得一技之長,也重拾自信,重新看見自己的職涯可能。這正是市府與民間團體攜手合作的成果,透過文創美學的力量,為基隆注入就業新動能,並形塑城市行銷的新樣貌。

在結訓典禮中,學員們除了獲頒結業證書,社會處也提供學員後續就業媒合與實習資源,提升實際投入職場的機會。楊玉欣說,社會處持續強化結訓後的追蹤輔導與媒合服務,協助學員將所學技能有效轉化為就業成果,實現「學以致用、訓用合一」的政策目標。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未來將持續關注產業趨勢與民眾需求,推動更多具實用性與創新性的職訓課程,協助各類族群提升職能、穩定就業。也歡迎有轉職或學習需求的市民朋友,關注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網站或來電洽詢最新職訓資訊,一起為打造多元、包容、永續的基隆就業環境努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文創美學帶動就業 基隆推「創意木作與多媒材應用」職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