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有些人一上位,第一個動的不是對手,而是身邊人。外人只看得見你現在的位置,自己人才知道你是怎麼走到這裡的。權力要換手時,最先出局的,往往不是敵方,而是那些一路看著你上來的人。即使是最受寵的女兒也逃不掉,你以為血緣能保命,但在真正的權力邏輯裡,親情沒有加分。太平公主便是從這裡開始理解現實。作家吳淡如在《武則天攻略》中提到,每一條人命的離去,都帶著片片烏雲,昭示著武則天的大義滅親。
在她的世界裡,與她越親近便越倒楣。這些殘酷的細節還有許多,留待日後細述。與武則天相處,你必須足夠靈敏、絕對服從、沉著冷靜,還要具備「反脆弱」的生存能力,才能苟且存活。李治在世時,武則天或多或少還會給他幾分面子。當然,這麼說或許有些牽強,畢竟李治晚年病體纏身,連自身都難以顧及,更別提朝政。等到李治駕崩,她終於再無掣肘,徹底掌握大權,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她的腳步。

掌權之後,先清理知道太多的人
武則天的利刃,並非對準尋常百姓,而是直接刺向李唐宗室。這或許正是因為她自己本就是李氏血脈,親族之間最是知根知底,也最難容忍。正因如此,她對自己的子女並未特別寬厚,甚至格外嚴苛。凡是與李唐皇室有絲毫牽連的姻親,都在她的清算範圍之內。
比如太平公主的前夫薛紹,仍難逃一劫;李顯的前妻則是李唐公主之女,同樣無法倖免,她的行事準則,便是寧可錯殺,也不輕縱。武則天這柄鋒利的刀,不僅劃破了宗室血脈的聯繫,更讓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皇族與朝臣家族,在這場風暴中土崩瓦解,支離破碎。
最被寵愛的女兒,也保不住丈夫
人人都稱「受盡寵愛」的太平公主,無法在母親的虎口之下,保住夫婿的性命安危。太平公主曾經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如果不是因為遭逢巨變,對政治也不會那麼關切。
太平公主十七歲時嫁入薛家,婚後連育四子。她與薛紹可謂郎情妹意,堪稱一對美滿眷侶。這段時光裡,她尚未成為史冊上那位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而僅是一名公主身分、卻也甘於相夫教子的年輕母親。然而,危機如影隨形,早已悄然籠罩這個迎娶了公主的家族。在這層層交錯的陰影之中,有一雙眼睛異常明亮,那便是武皇后,那雙洞察世局、冷峻銳利的眼神……
婚後,薛紹的仕途順風順水,官至右玉鈐衛員外將軍。然後,噩運驟然降臨。結婚七年後,垂拱四年(688),二十四歲的太平公主肚子裡有第四個孩子。此時,薛家風波突起,薛紹的長兄薛顗被密告參與了唐宗室越王李貞及其子李沖的謀反案,武則天下令,將薛氏家族斬草除根……甚至連毫不知情的薛紹也未能倖免。
太平公主極力求情,但武則天毫不動搖,對這位女兒的苦苦哀求充耳不聞。她對四個外孫的父親唯一的「開恩」,僅是不當場處決,而是讓他承受更為殘酷的折磨。次年,薛紹被杖打一百,隨即投入牢獄,既無藥物救治,也不供飲食,最終在監獄裡活活餓死。至此,太平公主的夫家徹底覆滅。
改嫁不是選擇,是政治布局的一步
太平公主唯一能保全的,或許只有她與薛紹的四個孩子。在武則天心裡,薛紹家族畢竟出自李唐皇室分支,寧可錯殺無辜,也要杜絕未來的反撲。薛紹死時年僅二十九歲,最小的孩子甚至還未滿周歲,武則天不久便下令讓太平公主改嫁,對象是武家勢力正盛的表兄。
婚配重組,無聲的權力轉移
傳聞中,最初被指定的婚配對象是武則天最寵信、也最渴望權力的武承嗣。這門婚事,太平公主無從拒絕,只能在武家子嗣中另尋人選,她開口道:「若一定要改嫁,那我選武攸暨。」武攸暨在武氏宗族內顯得低調透明,與權臣武承嗣的鋒芒畢露形成對比。他是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溫文儒雅,相貌俊美,在滿是權謀與爭奪的武家中,堪稱異數。
這場婚姻的政治意圖不言而喻──太平公主的歸宿,從李唐轉至武家,無聲地體現出武則天代唐為周的野心。然而,這並非單純的聯姻。武攸暨早有正妻,武則天為促成這場婚事,直接賜死了他的妻子,讓太平公主順理成章地成為嫡妻。明明是一場腥風血雨,卻被武則天處理得風平浪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武則天攻略》為何最親近的人反而最危險,武則天如何把李唐宗室去家族化到毫不手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