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五分港溪就是「舊雙溪河道」 照片提供:五分港溪秋之⼤地藝術祭
五分港溪這個地名對⼤多數⼈來說是「陌⽣的」、「沒聽過的」,很多住在北
投的朋友聽到「五分港溪」都會皺起眉頭不太清楚這裡是哪裡?
五分港溪就是「舊雙溪河道」,「雙溪」很有名,還有內雙溪、外雙溪。但是
當「雙溪」被截彎取直後,這條「五分港溪」就沒有多少⼈聽過了!
五年多前,⼀群關⼼河川的朋友發現這條溪流被公部⾨遺忘,被市民遺忘,它被視為⼀條洩洪的河道,但也很幸運地這條河流沒有被「整治」成為⽔泥堤岸的河流,她仍然靜靜地讓河⽔流過,讓⿂蝦繁殖,保留了河川的⽣態和⽣命,但只有被少數⼈看⾒。「臺北市最美河川⽂化推廣協會」在四年前成⽴,倡議讓這條河流恢復她應有的⾯貌,給予市民⼀個休憩、活動、⾛讀、⽂化⼩旅⾏的場域,五分港溪就在北投的洲美農區,也緊鄰著現在沸沸揚揚的T17.18基地,也就是⼠林科學園區的旁邊。
藝術祭⼀共有18個裝置藝術景點 照片提供:五分港溪秋之⼤地藝術祭
去年,美川協會籌辦了第⼀屆的秋之⼤地藝術祭活動,吸引了很多朋友⾛進這裡,發現這裡有池上的美,有四草的景,還有電影中「阿凡達」的環境,⼀位剛從池上回來的觀眾說:早知道就不⽤跑那麼遠去池上看藝術祭了!是的,在這個時節,你可以在這裡看到稻浪飄⾹,⽩鷺⾶躍在天際的美景,也可以欣賞到藝術家在這裡彩妝的裝置藝術景點。今年的藝術祭主題是「穗光稻影、最美河川」,農地裡的稻草⼈會迎⾵守候著稻⽶,也會歡迎每⼀位嘉賓的到來,今年的⽂學之道,讓我們可以看⾒「⽂學藝術」和「藝術⽂學」展⽰,⾏動藝術家湯皇珍⽼師第⼀次⾛進這裡,她寫下了「當我遇⾒河」的⾏動藝術計畫,她說:河有道,如⼈有道,如天有道,共好即是⽣命⾄道。她將⽤⽂學和⾏動劇來闡釋 「五分港溪」應該有的⼀條道路。
在這條流域和這塊⼟地上,今年藝術祭⼀共有18個裝置藝術景點,還有多項的藝⽂歌舞展現,從民歌演唱、演奏到現代舞、瑜伽體式的呈現,希望⼤家可以⾛進五分港溪,親近這條臺北市絕無僅有的「綠寶⽯帶」,也是北台灣規模最⼤的⼾外藝術展演活動。

農地裡的稻草⼈會迎⾵守候著稻⽶ 照片提供:五分港溪秋之⼤地藝術祭
本週六(11/22)上午從11點半起,歡迎⼤家帶著⾷物和野餐墊來到北投焚文化廠的「⽕焰廣場」,⼀起野餐⼀起享受五分港溪秋天的⼤地之美。下午⼀點的開幕活動中有精彩的⾮洲⿎舞表演,有以民歌為主題合唱團演唱和薩克斯⾵演奏,現場將會充滿⽂藝氣息和秋之⼤地的歡愉,開幕之後也會有裝置藝術的導覽⾛讀,歡迎市民朋友呼朋引伴⼀起⾛進五分港溪,欣賞「臺北市最美河川⽂化推廣協會」為您策劃主辦的秋之⼤地、秋之饗宴。
臺北市文化局「文化快遞」。 五分港溪秋之大地藝術祭來囉~https://cultureexpress.taipei/Event/C000003?ID=9c311aaf-86f0-4567-8e8e-7088dfd1971f&PageType=1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 五分港溪秋之⼤地藝術祭 欣賞臺北市最美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