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編輯中心
自2024年中起,特斯拉與SpaceX創辦人馬斯克多次在公開場合警告,美國正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甚至直言「美元最終可能一文不值」。時至今日(2025年10月24日),美國聯邦政府因國會遲未通過撥款法案,導致部分政府機構持續關門,已邁入第四週。隨著政治僵局延長、民眾信心動搖,外界開始質疑——這是否意味著美國財政體系已陷入實質性困境?

馬斯克的「破產」預言與美元疑慮
馬斯克自去年起多次指出,美國龐大的債務與持續擴張的預算支出恐將引爆金融風險。他批評聯邦政府「過度依賴印鈔與債務周轉」,使美元長期面臨貶值壓力。如今,美國政府機構關門、聯邦員工延遲領薪,似乎使這場「預言」更顯刺眼。
然而,嚴格而言,美國並未「破產」。目前的僵局主要源於國會兩黨在預算與政策優先項目上的分歧,導致政府無法獲得臨時撥款。這種情況在美國政治中並非首次出現,過去幾屆政府也曾因類似爭議而關門,但持續時間與規模各有不同。
預算僵局背後的政治角力
這次的爭議焦點在於社會支出與醫療補助政策。民主黨主張延長醫保補助與中低收入族群稅務減免,以減輕基層壓力;而共和黨則強調削減開支、控制財政赤字。雙方的立場衝突,導致預算法案屢屢卡關。
部分分析認為,共和黨內部擔憂美聯儲的高利率政策與龐大債務支出已使國家財政吃緊,若再擴張預算,恐將侵蝕市場對美債的信心。也有觀點指出,這場政治對峙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國內對「政府角色」與「經濟責任」的根本歧見。

美聯儲政策與市場矛盾
自通膨飆升以來,美聯儲持續維持高利率以抑制價格壓力,但這同時也壓抑了投資與就業市場。市場觀察家指出,美聯儲的謹慎態度雖有助於穩定通膨預期,卻也使政府債務利息成本急劇上升,加重財政負擔。
這種「通膨與債務」的兩難局面,使馬斯克所警告的「美元信任危機」更顯現實。
民心不安與信任危機
隨著政府關門持續,超過七十萬名聯邦雇員暫時停薪、部分軍方與基礎服務也受波及,引發社會不滿。近期多地出現要求「恢復正常運作」的抗議活動,反映出民眾對政府效率與政治領導力的信任正在流失。
雖然外界並無確切證據顯示美國「財政破產」,但這場僵局揭示出美國制度性弱點——政治對立正逐步蠶食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運作信任。
美國還有多少緩衝時間?
馬斯克的警告或許言過其實,但他所反映的問題卻日益真實。債務高築、政治對立、金融信任削弱,正讓美國這部龐大的國家機器陷入空轉。
若國會無法在短期內達成共識、恢復預算運作,美國可能不會「破產」,但「信任破產」已在路上。(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美國政府關門滿月 馬斯克警告成真?財政信心危機浮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