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頭到金屬零件 科工館「魔模時光機-臺灣鑄造木模文物展」  揭開鑄造產業祕密

從木頭到金屬零件 科工館「魔模時光機-臺灣鑄造木模文物展」- 揭開鑄造產業祕密
從木頭到金屬零件 科工館「魔模時光機-臺灣鑄造木模文物展」  揭開鑄造產業祕密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你知道船、火車和其他機械的零件,是怎麼製造的嗎?歡迎來位於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參觀10月21日全新開幕的「魔模時光機-臺灣鑄造木模文物展」,展覽地點在科工館B1F開放典藏庫內,這裡展示大量早期鑄造用木模文物,帶你揭開每一個零件的誕生秘密,從木頭到金屬,感受工業魔術的魅力!

圖説:科工館館長李秀鳳致詞。(科工館提供)

木模是鑄造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其功能在於把平面的設計,轉 換成能進入生產的實體模型,後經由翻模、澆鑄等程序,最終生成金屬零件。早期臺灣鑄造產業一直支援鐵路、製糖及船舶等產業,而當時的精密零件製作皆仰賴木模,每一件木模不僅承載工匠的巧思與技術,更是工業歷史的重要見證。透過木模,我們可以理解傳統工藝如何與現代工業銜接,也能見 證臺灣鑄造產業的發展脈絡。

圖説:科工館「魔模時光機-臺灣鑄造木模文物,開幕大合照。(科工館提供)

科工館秀鳳館長特別指出:「機械是科技發展的基礎,是將科學原理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重要工具,而模具正是機械生產的基礎,是實現批次生產與精確製造的關鍵。科工館的展示文物與機械息息相關,而機械能夠精製造、量產,其核心在於模具。「這次木模文物正是見證灣工業發展歷程中,模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別看這些木模小小一件,它們其實推動了鐵路、糖業、船舶等產業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

圖説:展出舊時的大型澆鑄桶。(科工館提供)

此次展源自文化部委託科工館推動的「臺灣鑄造木模文物研究與近 用計畫」,科工館不僅將自身的木模文物展示出來,同時也從國營臺灣 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精 選具代表性的機械零件木模,展現鑄造工業的發展軌跡,並藉由木模轉化而 成的金屬鑄件,揭示零件從設計到成形的完整過程,使民眾更能體會鑄造產 業的歷史厚度與工藝價值。

圖説:展示各種木製製成器具、工具。(科工館提供)

除靜態的展演外開幕當天科工館也邀請了榮獲文化部「灣工藝之家」的木模黃文彬大師到場交流,講述從初學木模到成為師的生命旅程,感受工藝與人生交織的精彩;並透過木模文物進行現場導,近距離 揭開製作零件時的每一個小巧心機與工藝秘密。在2025年第六屆臺灣科學節(11月8日至16日)期間,科工館安排了工作坊活動,邀請對鑄造、翻模及文 物修護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與。除了展示木模文物,本次展覽也安排了多元活動,從專家導到互動工作坊,讓觀眾不僅欣賞精湛工藝,也能親身體驗木模的製作過程,感受傳統技術與現代工業的連結,進一步理解臺灣鑄造文化的深度與價值。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從木頭到金屬零件 科工館「魔模時光機-臺灣鑄造木模文物展」  揭開鑄造產業祕密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