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8

【瓶裝水觀察】每天都要喝水,但該怎麼選?網友熱議三大關鍵:pH值、製程、品牌信任

【瓶裝水觀察】每天都要喝水,但該怎麼選?網友熱議三大關鍵:ph值、製程、品牌信任
【瓶裝水觀察】每天都要喝水,但該怎麼選?網友熱議三大關鍵:pH值、製程、品牌信任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每天都要喝水,但該怎麼選?市面上從鹼性水、礦泉水到純水,宣稱各種不同功效,其中鹼性水透過業者廣告訴求抗氧化、改善體質機能,吸引眾多消費者追捧。然而根據食管理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至今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鹼性水能調整酸鹼體質,人體有強大的酸鹼平衡機制,飲用鹼性水並不會改變體質因此,消費者越來越傾向回到基本面:製程是否安全、水源是否透明,以及喝起來能不能安心。

揭曉網友熱議Top 3關鍵pH值、製程、品牌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近一年六萬多則瓶裝水相關網路聲量2費者討論焦點已從「好不好喝」轉向「能不能安心喝」。從「酸鹼值」的迷思,到「製程」的透明,再到「品牌」信任感,以下三大關鍵成為網友最常提到的關鍵 :

一、水的 pH 值:最常被提及,但不等於健康

在瓶裝水相關話題中,「酸鹼值(pH)」依舊是最吸睛的關鍵字,約佔整體討論量的 24%。不少網友表示「鹼性水聽起來比較健康,但差別說不上來」,顯示消費者對 pH 值的關注多半來自印象與行銷用語。

食品與營養專家指出,pH 值僅是水的化學特性之一,並不代表健康與否。人體會自行維持酸鹼平衡,飲用鹼性水不會改變體質。專家強調,飲水安全的核心仍在於水質乾淨、來源可靠,而非酸鹼值的高低。

二、製程安全:「過濾」與「煮沸」觀點並存

網路聲量分析顯示,約有 16% 的討論聚焦於「製程安全」。許多網友在意瓶裝水是否經過煮沸處理,或僅以過濾方式淨化。一名網友表示:「市售礦泉水大多經過多層過濾處理,基本飲用無虞」,也有家長留言:「沒煮沸的水我不敢給小孩喝」。

可見「過濾方式」與「是否煮沸」各有擁護者。食品科學專家指出,不同水源與製程各有特點,只要產品經合法檢驗並符合衛生標準,即屬安全可飲。專家也建議,品牌若能主動揭露製程與檢驗資訊,有助於提升消費者信任與市場透明度。

三、品牌信任:熟悉度與安全印象影響選擇

除了水質與製程外,「品牌熟悉度」仍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約有 12% 的網友討論「品牌差異」,顯示購買行為仍深受習慣與信任影響。

有網友分享:「在便利商店看到熟悉的品牌就會直接拿」、「我偏好國外礦泉水品牌」、「最愛黑瓶設計的竹炭水」。根據近期網路聲量觀察,討論度較高的品牌礦泉水推薦排行榜中包括統一 PH9.0、悅氏 Light 鹼性水、台鹽海洋鹼性離子水、evian 天然礦泉水與泰山純水等,呈現出「水質訴求」、「國際形象」與「信任感」三種主要偏好。

除了品牌與製程外,消費者對瓶裝水的偏好,也受到口感、水源與包裝設計等細節影響。根據網路討論觀察,部分民眾表示會依「味道與口感」選擇品牌,並分享個人經驗,例如:「我對水很挑,主要是味道其次是口感」、「平常會挑自己覺得順口的品牌」。可見即使是無色無味的飲品,「口感差異」仍是消費者在意的指標之一。

在水源方面,法規要求瓶裝水必須標示水源別與地點,以保障資訊透明與消費者知情權。多數品牌使用地下水作為來源,也有部分產品以特殊水源為特色,例如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取自海水來源,泰山純水則標示為自然湧出的山泉水。專家指出,不同水源對風味及礦物質含量確實會有所差異,但只要經合格檢驗並符合衛生標準,皆可安全飲用。

至於包裝設計,便利性成為另一項關鍵。網友提到:「歐洲瓶裝水幾乎都採瓶蓋不脫落設計,真的方便許多。」不少家長也表示,在攜帶孩童與物品時,「瓶蓋不易掉落的設計」特別實用。這類看似細微的設計,實際上大幅影響使用體驗,也被視為品牌重視消費者需求的體現。

圖/民眾選購瓶裝水轉向重視製程安全、品牌信任感,專家提醒酸鹼值並非唯一標準。(圖由AI生成)

挑水的關鍵,選水從品質口感開始

從網友的真實分享可見,人們最終尋找的並非特定 pH 值,而是一份「信任感」。真正決定一瓶水好壞的,是製程是否安全、來源是否透明,以及品牌是否值得信賴。下次走進貨架前,或許你也會先翻看標示,再決定哪一瓶要帶回家。能安心飲用、口感純淨、讓人願意天天喝的水,才是真正的「好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瓶裝水觀察】每天都要喝水,但該怎麼選?網友熱議三大關鍵:pH值、製程、品牌信任

水大師──讓每一滴水都成為健康的起點

水大師──讓每一滴水都成為健康的起點
水大師──讓每一滴水都成為健康的起點

墨新聞|新聞中心

從一杯純淨的水開始,改變的不只是生活品質,更是一種對健康的承諾。春秋國際水大師事業有限公司以專業技術與嚴謹製程,深耕台灣飲水市場多年,堅持「為健康把關」的初衷,打造最值得信賴的淨水品牌。如今,水大師的腳步已從台灣走向國際,持續以科技與誠信守護千家萬戶的飲水安全。

以科技守護純淨,水大師用創新定義健康用水

一個信念的起點——「好水,應該更健康」

「水是百藥之王」這句簡單的理念,是水大師創辦初衷的核心。

公司洪經理回憶創立之初,市場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淨水設備,但多數產品僅追求「過濾乾淨」,卻忽略了「保留營養」與「促進健康」的真正關鍵。

科技成就好水

「我們不只是想做一台濾水器,而是想做出一台能為健康加分的機器。

於是,團隊投入多年研究,最終研發出有過濾與礦物質的濾淨技術,推出水大師系列產品、為市場樹立了全新的飲水標準。

總經理詹徫傑:水大師不只是淨水品牌,更是一個為健康負責的團隊

水大師的每一台淨水設備,都是科技與工藝的結晶

水大師的淨水系統以「層層防護、步步精準」為設計核心。

經過淨化後的水,不僅乾淨無污染,更保留人體所需礦物質,公司強調:「真正的好水,應該能被身體吸收,而不是僅僅通過濾芯。」

所有產品皆100%台灣製造,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CNS國家檢驗標準與SGS全機檢驗,並投保3,000萬元產品責任險。詹總說:「我們希望消費者不只是『相信我們』,而是能『看見安全』。」

經營者的遠見——從品質到服務的雙重守護

公司總經理詹徫傑認為,企業的價值不僅在產品,更在「對人的關懷」。

他指出,水大師以專業研發團隊為核心,生產全程遵循國際品質管理流程,同時重視售後服務體驗——包括專人定期提醒濾芯更換、安排到府水質檢測追蹤,確保每一位使用者喝到的都是「穩定、健康、安心」的水。

水大師成立至今已逾十年,在全台擁有上萬戶用戶,品牌沒有大量廣告支出,卻在各大社群平台與口碑論壇上被高度推薦。

「我們希望消費者買的不只是淨水機,而是一份可以信任的生活保障。」

水大師並依各地水質條件提供專屬建議,為不同地區、不同家庭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飲水解決方案。

企業靈魂——「認真、用心、信賴」

春秋國際水大師事業有限公司的品牌精神,濃縮成三個字:「認真、用心、信賴」。

這不僅是企業的口號,更是全體團隊的日常行動準則。從研發實驗室到售後維修現場,水大師每一位員工都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每個細節,確保產品品質穩定、服務誠信無虞。

同時,水大師也積極推廣「飲水健康教育」,希望改變社會對淨水的既有印象,讓大眾了解「安全好水」的重要性。品牌透過講座、展覽與合作活動,傳遞正確飲水觀念,讓消費者從使用中獲得健康知識。

從台灣出發,走向世界

立足台灣、放眼國際,是水大師的長遠藍圖。目前,公司產品已銷往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建立完善的經銷體系與會員服務平台,並持續研發新一代智能淨水科技,結合AI監控與IoT遠端管理,朝向「智慧家電化」方向邁進。

「我們希望讓世界看到台灣製造的力量。」詹徫傑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創新技術提升品牌競爭力,讓健康飲水融入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真正實現「科技為人」的企業使命。

以誠為本,以水為信

從一滴水的純淨出發,水大師走出屬於自己的品牌故事。無論是對產品的執著,或對服務的承諾,都讓這個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在台灣、在亞洲,越來越多家庭選擇水大師,不只是為了好喝的水,而是為了安心的生活。因為他們相信,真正的好水,不只清澈,還能讓人心安。

【品牌資訊】

春秋國際水大師

公司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五工路82號3樓

電話:(02)2299-0397

傳真:(02)2299-0398

統編:42703241

水大師官網:www.waterch.com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水大師──讓每一滴水都成為健康的起點

2025 ITF台北國際旅展 國家風景區館登場 東北角邀您「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 體驗山海人文魅力

2025-itf台北國際旅展-國家風景區館登場-東北角邀您「北回啟程-微笑遊台灣」-體驗山海人文魅力
2025 ITF台北國際旅展 國家風景區館登場 東北角邀您「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 體驗山海人文魅力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2025 ITF台北國際旅展將於11月7日至10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登場。交通部觀光署今年設立「國家風景區旅遊亮點館」(攤位號碼:N1625),以「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為主題,集結全台13處國家風景區的特色亮點。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東北角管理處)也將參展,展現獨特的山海風光與在地魅力。

東北角管理處此次攜手「大東北角觀光圈」三家業者共同亮相,包括陳家庄農園、薪寬茶園及海霞您的家。現場推出限定優惠與體驗活動,帶領民眾感受東北角的自然風情與人文溫度。

圖:2025 ITF台北國際旅展 國家風景區館登場 東北角邀您「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 體驗山海人文魅力。

陳家庄農園主打宜蘭在地稻作,推出米餅、米果(袋裝)買五送一優惠,讓旅客帶回最道地的東北角風味;薪寬茶園以自然農法培育好茶,現場提供試飲體驗,讓民眾細品茶香;海霞您的家則主打「生活即旅遊」的海岸旅宿風格,推出旅展限定「澳底慢遊999元體驗行程」優惠(限11月7、8日報名,名額10名,現場還送限量小禮)。

東北角擁有壯闊海景、山林步道與豐富人文,透過觀光圈合作,讓旅遊更具深度與故事。今年在ITF旅展中,東北角管理處將以品牌串聯展現地方能量,邀請民眾一同探索山海之間的美好。

圖:2025 ITF台北國際旅展 國家風景區館登場 東北角邀您「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 體驗山海人文魅力。

展出時間:2025年11月7日至10日 10:00-18:00

展出地點: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國家風景區旅遊亮點館」(攤位號碼 N1625)

更多資訊請上「東北角觀光資訊網」及「東北角之友」Facebook、Instagram粉絲專頁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 ITF台北國際旅展 國家風景區館登場 東北角邀您「北回啟程 微笑遊台灣」 體驗山海人文魅力

斗六舊城文化園區啟動!12處文資串聯 產官學界共推城市文化治理

斗六舊城文化園區啟動!12處文資串聯 產官學界共推城市文化治理
斗六舊城文化園區啟動!12處文資串聯 產官學界共推城市文化治理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雲林縣政府今(4)日於歷史建築「農糧署宿舍」,與雲科大智地中心聯合舉辦【斗六舊城發展計畫暨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2025 年度聯合成果展】記者會,為「斗六舊城.十光隧道」展覽揭開序幕,開啟為期兩周(11/4-11/16)的斗六舊城系列活動。


斗六自清末台灣建省以來,一直是雲林的縣治核心,不僅是行政中心,更是文化、商業與生活的重要據點。縣府持續推動「雲林溪整治」、「舊城再造」、「文化資產修復」等多項計畫,串聯中央與地方力量,讓斗六城市在文化治理與環境永續上齊步並進。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斗六舊城內多達12處文化資產,其中,農糧署宿舍為重要據點,該建築於2022年獲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1.0」計畫補助,並於今年初完成修復。縣府也積極推動空間活化再利用,與「晶品咖啡店」合作,預計於11月15日開幕。未來此處將以「咖啡協會」為核心,結合藝術人文、座談交流及咖啡人才培育,打造多元共享空間,讓更多民眾親近這片充滿歷史故事的場域。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為落實舊城願景,縣府正積極向中央爭取2.2億「再造歷史現場2.0」修復經費,推動原雲林縣警察局、公有單身宿舍及舊遊民收容所等歷史建築修復。未來「斗六舊城文化園區」將以原縣警察局作為核心館舍,結合地方記憶展示、社區交流與青年回流基地,並與雲中街文創聚落、太平老街、中央商場、舊縣治等文化節點串聯,逐步建立斗六舊城品牌,推動歷史街區振興與再生,城市治理不僅著重於環境整備,更應結合文化治理的思維,將周邊文化脈絡納入整體規劃之中。


計畫主持人王新衡副教授表示:113年斗六舊城營運計畫奠定在地論述與推廣活動基礎;114年延續場所精神並深化在地記憶典藏;115年適逢斗六公園竣工百年,計畫將以行政聚落的人文與自然生態為主軸,籌備「斗六舊城文化園區」,串聯雲林溪、斗六公園及農糧署宿舍等文化資源點位;116年又恰逢斗六市區改正滿百年,除接續「斗六舊城文化園區」籌備,同時藉由民間街角館建立、文化推廣活與產業振興策略,逐步塑造斗六的地方品牌文化。

本次展覽以「十光隧道」為題,呼應斗六舊城府前街與太平老街交織而成的「十字」結構與城市發展脈絡,並延續「雲林再造歷史現場」的理念。展區涵蓋勝麗西服、林源美香舖、仁德咖啡、農糧署宿舍、永和銀樓與中央美苑等六處空間,透過藝術策展重新詮釋街區的歷史與故事。


11月9日的集章活動,除上述展區外,意文堂、凹凸咖啡館及三小市集&週日農學市集等三處店家亦熱情響應,共同為活動增添活力與溫度。


此外,我們特別邀請斗六家商學生以畫筆描繪心中的斗六——從太平老街到眷舍生活,從巷弄風景到人文故事。透過青春創作,展現新世代對家鄉的觀察與想像。縣府希望藉由藝術創作、展覽等多元活動,串連在地人文故事與生活記憶,讓藝術不只是觀賞,更成為一種參與與連結。

照片/取自雲林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斗六舊城文化園區啟動!12處文資串聯 產官學界共推城市文化治理

臺北電臺入圍URTI國際廣播大獎 躋身全球10強

臺北電臺入圍urti國際廣播大獎 躋身全球10強
臺北電臺入圍URTI國際廣播大獎 躋身全球10強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第37屆國際URTI廣播大獎(International URTI Radio Grand Prix)公布2025年入圍名單,臺北廣播電臺以DJ Lydia怡君姐姐(陳怡君)主持的「行動吧!小小地球人」參賽,成為全球10部入圍作品之一,再度展現臺北電臺節目製作的國際競爭力。

URTI(Inter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on)國際廣播電視聯盟成立於1961年,自1989年開始辦理國際廣播大賽,每年皆訂定不同競賽主題,今年入圍的10個節目分別來自阿根廷、比利時、喀麥隆、法國、德國、伊朗以及臺灣。

臺北電臺「行動吧!小小地球人」節目入圍2025 URTI國際廣播大獎。[圖片臺北電臺提供]

今年競賽的主題是「廣播與氣候變遷」(Radio and Climate Change),臺北電臺由怡君姐姐(陳怡君)主持的「行動吧!小小地球人」節目,致力於兒童永續理念扎根多年,這次成為全球10部入圍作品之一,終於讓世界看見臺北在SDGs所做的努力。

臺北電臺由陳怡君主持的「行動吧!小小地球人」節目,致力於兒童永續理念扎根多年,這次成為全球10部入圍作品之一,終於讓世界看見臺北在SDGs所做的努力。[圖片臺北電臺提供]

主持人陳怡君表示,「行動吧!小小地球人是個已經在臺北電臺製播3年的常態性兒童節目,製播目標是要讓永續走進兒童的生活,讓兒童節目發揮不只是兒童節目的效益,希望陪伴大大小小的地球人,從生活中聽見永續、一起愛地球學英文;期待能連結國際教育,在生活中當個關心自己、關懷別人、關愛環境,也關注國際的世界公民!」

陳怡君期待能連結國際教育,在生活中當個關心自己、關懷別人、關愛環境,也關注國際的世界公民![圖片臺北電臺提供]

她說,今年入圍的節目特別邀請來自兩個家庭的兩對小兄妹,透過小兄妹家庭旅遊體驗出發,帶領聽眾朋友一同從「小地人」生活中連結搭乘各種交通工具的經驗帶出不同交通工具體驗、碳足跡的概念。恰逢巴黎協定10週年,因此特別在節目中融入氣候變遷的議題,也探討能透過什麼的方式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恰逢巴黎協定10週年,因此特別在節目中融入氣候變遷的議題,也探討能透過什麼的方式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圖片臺北電臺提供]

臺北電臺臺長胡紹謙表示,「臺北電臺希望以廣播節目為媒介,讓聽眾永續的腳步與時俱進,也讓SDGs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希望藉由這個節目讓未來世界的大人,從學校之外的管道接收到永續的訊息,更進一步影響其他的地球夥伴做出行動,響應永續發展。」

「行動吧!小小地球人」節目於每週日上午10時於臺北廣播電臺FM93.1頻道播出,亦可至「聽臺北」網路電臺(連結)收聽,更多臺北電臺多元優質的節目皆可透過「聽臺北」網路電臺(連結)隨選收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北電臺入圍URTI國際廣播大獎 躋身全球10強

原民兒少秀成果 11/29北市勁歌熱舞展自信

原民兒少秀成果 11/29北市勁歌熱舞展自信
原民兒少秀成果 11/29北市勁歌熱舞展自信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將於11月29日在臺北市萬民敬拜禱告中心舉辦「114年度臺北市原住民家庭暨青少年兒童關懷服務成果展」。活動內容包含勁歌熱舞、樂團演出、族語歌謠傳唱、戲劇表演及靜態作品展示,全面展現孩子們一年來的學習成果與生命成長。現場也將特別表揚表現優異的學生,肯定他們在學業、才藝與品格上的努力與突破,見證孩子們在課後照顧陪伴下的茁壯與自信。

「114年度臺北市原住民家庭暨青少年兒童關懷服務成果展」見證孩子們在課後照顧陪伴下的茁壯與自信。

多年來,臺北市原民會積極推動課後照顧與家庭支持服務,讓都市中的原住民孩子能在穩定、安全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老師與志工們長期投入,除課業輔導外,更以愛心陪伴,成為孩子心靈的依靠與力量來源。這份堅持與奉獻,不僅幫助孩子培養自信與勇氣,也讓「傳承」的種子悄然萌芽。

曾經接受課後照顧服務,現在回饋協會當音樂老師的游佳玲老師也分享心路歷程。她回憶,當年從部落來到臺北就讀國中時,透過課後照顧服務結識了許多師長與同學,獲得課業與情緒上的支持,並在學習鋼琴與歌唱的過程中找回自信。長大後,在協會的協助下找到第一份工作,如今選擇回到課輔服務,陪伴弟弟妹妹們成長。「我很感謝當年有人陪著我,也希望把這份愛與支持傳下去,讓更多孩子勇敢追夢,並延續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她說。

回饋協會當音樂老師的游佳玲老師也分享心路歷程,長大後,在協會的協助下找到第一份工作,如今選擇回到課輔服務,陪伴弟弟妹妹們成長。

臺北市原民會主任委員巴干‧巴萬(Bakan Pawan)表示,課後照顧服務對都市中的原住民家庭與孩子意義深遠。許多家長因工作忙碌,難以長時間陪伴孩子,而課輔計畫正提供了安心、穩定的成長空間。協會每年服務超過200位原住民孩子,不僅幫助他們提升課業表現,也在音樂、舞蹈、藝術與族語學習中培養多元才藝與文化自信。更令人感動的是,越來越多曾接受服務的青年回流成為老師與志工,這樣的傳承力量令人感動,象徵著原住民族文化與互助精神在都市中依舊持續延展與茁壯。

臺北市原民會主任委員巴干‧巴萬(Bakan Pawan)表示,課後照顧服務對都市中的原住民家庭與孩子意義深遠。

透過本次成果展的分享,社會大眾不僅能看見孩子們的努力與成長,也能感受到師長、志工及企業夥伴長期投入的成果。期盼未來有更多人共同參與原住民教育支持行列,讓原住民孩子在都市中依然能懷抱信心,勇敢追夢,把族群的文化傳承下去,繼續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活動時間:114年11月29日(星期六)下午2點至3點30分

活動地點:臺北市萬民敬拜禱告中心(臺北市中山區雙城街3巷2號B1)

各區課後照顧關懷據點服務時間如下: 參加對象為原住民國小至國中學生,有需求的家庭可以洽協會(02-25818669史小姐、黃先生)報名。

各區課後照顧關懷據點服務時間。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原民兒少秀成果 11/29北市勁歌熱舞展自信

張麗善籲中央回歸專業回應民意 儘速核定斗六鐵路高架化

張麗善籲中央回歸專業回應民意 儘速核定斗六鐵路高架化
張麗善籲中央回歸專業回應民意 儘速核定斗六鐵路高架化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交通部鐵道局將於本月20日再度研商「斗六市區鐵路立體化」計畫。縣府、斗六市公所4日召開地方說明會,縣長張麗善強調,斗六市區鐵路高架化,消除平交道阻隔與交通安全風險。它不僅是工程,更是城市發展關鍵,也是雲林人尊嚴,呼籲中央回歸專業審議,早日核定,讓雲林、斗六邁向安全宜居新階段。

斗六市長林聖爵遞交連署給交通部官員,傳達市民盼盼儘速核定斗六鐵路高架化計畫。斗六市長林聖爵遞交連署給交通部官員,傳達市民盼盼儘速核定斗六鐵路高架化計畫。

斗六市長林聖爵當面遞交逾8500多份連署書給交通部出席官員。他表示,斗六鐵路高架化已是全民共識,短短一個月內即獲得超過8,500份連署支持,充分顯示市民的迫切期待。他呼籲中央排除政治干擾,不分藍綠共同為地方發展努力,勿讓行政程序成為延宕建設的藉口。

斗六市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地方說明會於斗六廳舉行。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斗六市長林聖爵、議長黃凱、立委張嘉郡、許宇甄、議員陳永修、鍾明馨、林岳璋、黃勝志、陳芳盈、賴淑娞及曾博鴻秘書、市代會主席胡克勤、副主席黃尤美、交通部、交通部鐵道局、台鐵公司派員參加。現場湧入滿滿斗六市民參與聆聽。

斗六市區鐵路立體化計畫高架化全長約6.5公里,將一併消除市區內7處平交道、3處陸橋及2處地下道,全面改善交通動線與市容景觀。工程範圍涵蓋斗六車站、大學陸橋、內環陸橋、雲林路及西平路地下道等重要節點。此案完成後,不僅可縮短通行時間,亦可促進鐵路兩側土地再利用,帶動整體城市更新與發展。

縣長張麗善向交通部、鐵道局官員說明斗六鐵路立體化對於雲林發展至關重要。縣長張麗善向交通部、鐵道局官員說明斗六鐵路立體化對於雲林發展至關重要。

縣長張麗善表示,她上任後積極推動斗六鐵路高架化計畫。為了讓計畫能夠順利進入交通部審查,在議會大力協助下,預先編列27億地方配合款(因計畫延宕,增至32.89 億元),台鐵公司也協助發出同意函,使計畫得以正式啟動。

張縣長指出,歷經多次審查修正,去年6月張嘉郡委員協調台鐵公司、鐵道局及縣府,共同針對剩餘三項技術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終坡度設計千分之14.79符合規範,也兼顧安全與景觀。而縣府去年完成三項修正後,台鐵與鐵道局均已同意此計畫,未料中央卻在今年接連要求再修正60項內容,延宕已超過一年半。斗六鐵路立體化核備後需再進行綜合規劃與環境影響評估,加上用地徵收、環境影響評估到施工,至少需10年以上,實在不容繼續延宕。

張縣長強調,中央對地方期待多年的重大交通建設,一再拖延讓鄉親無法接受。她呼籲交通部與中央單位正視地方民意,勿再設限阻撓,讓斗六鐵路高架化順利通過審查、儘速核定,讓雲林人能與其他縣市一樣,擁有安全、便捷、有尊嚴的城市交通環境。

參加說明會的民眾仔細觀看簡報。參加說明會的民眾仔細觀看簡報。
斗六市長林聖爵說明斗六鐵路立體化對於雲林發展至關重要。

斗六市長林聖爵指出,近年市區平交道頻傳事故,僅近五年間即發生7起、造成4人死亡、3人受傷,顯示推動高架化不僅是交通建設,更是守護生命安全的必要工程。

立法委員張嘉郡說明斗六鐵路立體化對於雲林發展至關重要。

立法委員張嘉郡表示,斗六鐵路高架化是市民引頸期盼重大工程。自去年6月6日協調會後,縣府與相關單位努力將問題收斂至僅剩三項技術面疑義,並逐一克服,但一年多後卻突增為60項修正,導致計畫再度延宕、成本不斷上升。原先估算經費約百餘億元,如今已飆升至220億元,地方自籌款從27億元增加至32億元。

張嘉郡強調,縣府與議會從未退縮,她在立法院仍會全力爭取,盼中央能以專業為依歸,儘速完成審查,讓這項攸關斗六交通安全與城市發展的重要建設早日啟動。

立委許宇甄說明斗六鐵路立體化對於雲林發展至關重要。

立委許宇甄指出,鐵路高架化不僅是都市建設,更關乎市民生命安全。斗六人長期受鐵道東西阻隔之苦,多年來地方各界齊心努力,已展現充分的誠意與專業成果,她呼籲中央排除政治干擾、回歸專業判斷,讓計畫能順利通過審查、加速執行。她強調,這不分藍綠,是全體斗六人共同的願望,也是提升城市發展格局關鍵。

照片/取自雲林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張麗善籲中央回歸專業回應民意 儘速核定斗六鐵路高架化

溪湖分局前往東螺溪欒樹節 推廣婦幼安全與防詐宣導

溪湖分局前往東螺溪欒樹節 推廣婦幼安全與防詐宣導
溪湖分局前往東螺溪欒樹節 推廣婦幼安全與防詐宣導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為提升民眾交通安全意識及防詐騙能力,溪湖警察分局前往東螺溪欒樹節,展開婦幼安全與反詐騙宣導活動,吸引眾多在地民眾熱情參與。
員警針對高齡長者及婦幼族群常見的交通風險與詐騙手法進行深入淺出的說明,並以實際案例輔助,幫助民眾認識各類詐騙話術,如假冒親友借錢、投資詐騙、網路購物陷阱等,提醒大家「冷靜查證、不聽信、不轉帳」。
溪湖警察分局將持續透過各種方式深入社區加強預防犯罪宣導,提升民眾自我保護及識詐能力,如遇疑似詐騙情事,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是參考警政署打詐儀錶板網站上的最新資訊查證,讓警民攜手打擊詐騙犯罪。

照片/取自彰化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溪湖分局前往東螺溪欒樹節 推廣婦幼安全與防詐宣導

廉能彰化 稅務領航!非六都唯一獲獎機關!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榮獲第3屆「透明晶質獎」特優殊榮

廉能彰化-稅務領航!非六都唯一獲獎機關!-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榮獲第3屆「透明晶質獎」特優殊榮
廉能彰化 稅務領航!非六都唯一獲獎機關!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榮獲第3屆「透明晶質獎」特優殊榮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彰化縣長王惠美縣府團隊長年注重廉能價值,彰化縣地方稅務局參加法務部廉政署主辦的「透明晶質獎」選拔,經激烈角逐後脫穎而出,榮獲「整體廉能作為」類特優機關,是六都以外唯一獲獎的地方政府機關。這項殊榮不僅是對稅務局長期耕耘的肯定,更突顯王縣長致力推動廉能政府的卓越成果。
「建立廉能政府」是王縣長的施政主軸,上任後便將廉潔視為推動縣政的核心價值,率領縣府團隊簽署「廉能公約」,並提出「不濫用行政資源、不公器私用、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與行動力」4大施政理念。地方稅務局秉持王縣長倡廉興利理念,以「專業、透明、科技、熱忱、創新」為5大核心價值,致力提供便捷透明的行政措施,將「廉能」內化為機關的DNA。
地方稅務局表示,此次獲獎歸功於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感謝評審委員肯定,讓更多人了解稅務工作的價值。廉能與行政透明不是口號,而應深化在每一項業務的具體行動。從民眾角度思考,主動協助解決痛點,透過科技運用與服務品質的雙重提升,營造一個值得民眾信賴的廉能透明的稅務環境。
為實踐清廉勤政,地方稅務局推出了多項廉政創新服務,包括「全國首創農地航照圖資系統」減輕民眾稅負,保障合法權益、「跨域整合繼承流程透明」客製化專人繼承服務,免除民眾往返奔波之苦、「數位員工提升行政效能」自主開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程式,有效節省公帑增裕稅收、「科技創新降低人員接觸廉能風險」建置提供智慧E化服務,提升資訊公開透明。透過這些具體作為,民眾對地方稅務局的滿意感及信任感逐年提升,有效維護優良的稅務風氣,促進徵納和諧及租稅公平正義。
本次地方稅務局榮獲「透明晶質獎」特優機關,不僅是彰化縣推動廉政工作的重大成果,更是王縣長建立「廉能政府」施政理念的最佳具體表現。地方稅務局將持續強化廉能治理,精進簡政便民措施,營造優質賦稅環境,並透過標竿學習將成功的廉能經驗擴散分享至全國,讓彰化縣成為陽光透明的美好城市。

照片/取自彰化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廉能彰化 稅務領航!非六都唯一獲獎機關!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榮獲第3屆「透明晶質獎」特優殊榮

逾200位替代役備役役男 參與初級救護員教育召集 強化全民國防戰力

逾200位替代役備役役男 參與初級救護員教育召集 強化全民國防戰力
逾200位替代役備役役男 參與初級救護員教育召集 強化全民國防戰力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彰化縣政府辦理114年替代役備役役男初級救護員(EMT-1) 繼續教育召集,今(4)日於和美龍華慈惠堂開訓,進行為期4天的課程,縣長王惠美出席勉勵。期盼透過強化召員救災救護能力,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善盡保家、保鄉、守土的責任。
王縣長表示,感謝各位替代役備役役男配合政府政策,放下工作參與4天的訓練,彰顯替代役後備組織力量,為救災備援、保衛家鄉盡一份心力。另外,縣府積極打造青年友善創業環境,由青年發展處編列預算「青年創業獎勵補助1,000萬元」,只要完成30小時創業課程並撰寫提案就能申請,其中「創業圓夢類」每人最高30萬元,並設置中興莊、和興青創基地,輔導彰化青年留鄉、返鄉創業,以積極行動支持青年創業。另外,家中若有經營傳統產業,縣府近年皆於4月辦理「彰化縣地方產業創新研發SBIR計畫」,協助縣內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單一公司最高補助經費100萬元,若有兩家廠商聯合申請,最高補助200萬元,以促進在地企業永續經營。
民政處表示,此次替代役備役役男的初級救護(EMT-1)繼續教育課程,共召訓222人,四天的訓練課程,除了有全民國防等課程外,也有救護技能的實作演練。課程結束後,替代役備役役男的EMT-1證照效期即可延長3年。
今(114)年度本縣共辦理20場次的備役演訓,並確保每梯次召訓任務能如期如質,在安全狀況下完成演訓召集任務,11月4日至7日實施替代役備役男初級救護員(EMT-1) 繼續教育召集,此次訓練感謝和美龍華慈惠堂的全力支持。縣府全力配合中央政策,積極辦理各類演訓,全面提升訓練品質成效,凝聚全民力量,共同為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貢獻心力。

照片/取自彰化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逾200位替代役備役役男 參與初級救護員教育召集 強化全民國防戰力

民總頭目為市長穿戴傳統服飾 陳其邁:體驗原民文化之美 邀民眾參與豐潮活動

民總頭目為市長穿戴傳統服飾 陳其邁:體驗原民文化之美 邀民眾參與豐潮活動
民總頭目為市長穿戴傳統服飾 陳其邁:體驗原民文化之美 邀民眾參與豐潮活動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2025年TAKAO豐潮系列活動─高雄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將於11月8日至9日在衛武營都會公園登場。傳統領袖總頭目林信明今(4)日率領都會區傳統領袖代表等人,在市政會議上以阿美族「報信」儀式,致贈信物予陳其邁市長,誠摯邀請市府團隊及市民朋友共襄盛舉。陳其邁表示,豐潮活動結合傳統與創新,邀請民眾踴躍參與,一同體驗原住民族文化之美。

報信儀式由青年吟唱揭開序幕,各族傳統領袖依序進場。林信明總頭目以阿美族語祝福陳其邁市長及與會長官平安,並親自為市長穿戴阿美族男子「霞披」,象徵傳遞族群的祝福與友誼。

圖説:傳統領袖總頭目林信明今(4)日率領都會區傳統領袖代表等人,在市政會議上以阿美族「報信」儀式,致贈信物予陳其邁市長。(高市府提供)

陳其邁表示,豐潮活動是高雄年度盛事,今年邁入第六屆,11月8日至9日在衛武營都會公園舉行的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除規劃千人圍舞、傳統原住民族文化體驗外,更邀請阿爆等原住民歌手與團體熱力演出,並設有約160攤原住民族特色美食攤位,內容豐富、精彩可期。活動詳情可至「高雄豐潮─高雄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此外,陳其邁也提到,除宣傳原住民族活動外,「2025大海開吃」系列活動將於11月8日至12月14日登場,邀請民眾踴躍參與、支持在地漁產。他並提醒,時序進入歲末,相關業者如有趕工與歲修作業,市府將持續加強勞安宣導與勞檢,特別是高風險場所及局限空間作業,將列為重點稽查項目,並要求廠商確實落實工地安全管理,保障勞工安全。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民總頭目為市長穿戴傳統服飾 陳其邁:體驗原民文化之美 邀民眾參與豐潮活動

蘭陽仁愛之家「佛光禪開心畫」 妙振法師引導學員「隨心畫、自在畫」 長者畫出心中的佛 笑得合不攏嘴

蘭陽仁愛之家「佛光禪開心畫」 妙振法師引導學員「隨心畫、自在畫」 長者畫出心中的佛 笑得合不攏嘴
蘭陽仁愛之家「佛光禪開心畫」 妙振法師引導學員「隨心畫、自在畫」 長者畫出心中的佛 笑得合不攏嘴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記者江偉碩/綜合報導

藝術創作不僅能活化大腦還能激發創造力,蘭陽仁愛之家「佛光禪開心畫」課程,由妙振法師引導學員「隨心畫、自在畫」。上學期以丙烯與馬克筆在透明壓克力板上自由揮灑創作,展現色彩與光影之美;下學期延續熱情,以Q版佛像為主題,讓長者體驗創作樂趣,並從作品中感受自信與喜悅。

翻攝自人間衛視。
翻攝自人間衛視。

畫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蘭陽仁愛之家帶著長者們,藉由Q版佛像來創作,每個人用不同色彩與筆觸,畫出自己心中的佛,長者完成創作後,對於自己能夠隨心所欲創作,畫出一尊佛,都笑得合不攏嘴。(人間衛視)

翻攝自人間衛視。

翻攝自人間衛視。
翻攝自人間衛視。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蘭陽仁愛之家「佛光禪開心畫」 妙振法師引導學員「隨心畫、自在畫」 長者畫出心中的佛 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