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76

長期溝通爭取行人路權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團隊獲獎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團隊與「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及「桃園人本交通推動協會」共同推動「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人行環境改善」專案,榮獲《天下雜誌》「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之2025「年度影響力獎」入圍肯定。趙家麟將「人本城市」課程之教學成果實踐於改善地方環境,為美好城市治理播下希望的種子。

《天下雜誌》公布第一屆「年度影響力獎」獲獎團隊,全國僅3個專案獲獎。首獎為「台北市師大路改造」案,而「中北路人行環境改善」與「歸仁圓環交通好行大改造」同獲入圍肯定。主辦單位表示,在講求停車便利、交通效率的台灣,願意投入道路環境改造、為行人創造安全步行空間的專案都值得支持。此次評選主題以「道路環境改善」為主軸,因應「行人地獄」引發的社會關注,邀集內政部國土署與專家學者共同提名及評選。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與民間團體推動「中原耶誕散步節」,獲得地方大力支持。

位於中原大學校門正前方的中北路,長期存在人車爭道風險。2018年市府雖獲中央補助鋪設人行道,卻因地方對停車與塞車的疑慮而退回經費。為突破僵局,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暨地景建築系教授趙家麟自2019年起將「人本城市」課程導入場域,師生分組訪談店家與居民,2019至2024年完成四次訪調,開啟社區對話,居民態度逐漸軟化,從強烈反對轉為支持或不反對,成功累積在地共識。

2024年底,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與「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及「桃園人本交通推動協會」合作舉辦「中原耶誕散步節」活動,讓民眾實際體驗「人本街道」的友善環境,減輕了疑慮。之後中壢區公所協力推動並編列經費,2025年終於完成中原大學至中原國小約200公尺長、單側1.8公尺(外凸段4公尺)寬的標線型人行道,讓師生與附近居民擁有更安全的行走空間。

幕後重要推手、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表示,努力十年換來這個結果,雖然稱不上是成功案例,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北路人行環境改造的困難,反而讓學生有機會參與道路改革的實作。他期盼,每位修課學生畢業後,都能成為改革的種子,在各自的城市繼續播種,讓「人本城市」的理念生根茁壯。他強調,團隊將持續攜手地方與公部門,推動安全步行與生活環境之改善,為城市安全與永續未來累積更大的公共影響力。

中原大學表示,校園周邊匯聚學生、居民與商圈活動,完善的人本交通是提升生活品質與用路安全的關鍵。中原大學秉持「全人教育」理念與大學社會責任精神,將繼續協助打造安心、友善、宜居的永續城市,讓中原的設計專業成為地方共同前進的動能。

2024「中原耶誕散步節」實施一日試圍活動,讓民眾體驗「人本街道」的友善氛圍。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長期溝通爭取行人路權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團隊獲獎

彰化縣北斗鎮中寮社區「韌性有感」 榮獲績優韌性社區評鑑全國優等獎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本年度「韌性社區維運評鑑」由全國各縣市推薦已獲得韌性社區標章的社區參加,全國共計65處社區投入評鑑。彰化縣消防局預先辦理初選,由北斗鎮中寮社區脫穎而出,代表本縣角逐全國最高榮譽。經過第一階段書面審查與第二階段實地訪視後,中寮社區榮獲全國「優等獎」的殊榮,獎補助金15萬元!
114年9月4日,內政部消防署馮俊益副署長率領評核委員及三位專家學者蒞臨本縣,進行「績優韌性社區」實地訪視與指導。此次訪視由北斗鎮顏鎮長、彰化縣消防局施順仁局長及中寮社區侯理事長全程陪同,帶領評鑑團隊深入社區,實地走訪歷史災點、企業合作防災軌跡及防救災倉儲設施,並由中寮社區進行成果簡報與委員答詢,充分展現社區完善健全的防災網絡架構與執行力。
透過此次評鑑,不僅使中央主管機關更深入了解地方推動防災工作的現況,也有效提升社區居民的防災意識與向心力,展現中寮社區在防災韌性建設上的卓越成果與持續努力。
本縣竹塘鄉竹塘社區及員林市湖水社區,雖未晉級至第2階段實地訪視,但因展現出高度動員能力與紮實的災害應變實力,獲中央肯定,評選為「一般韌性社區」,並各獲補助經費10萬元,以支持後續防災能量之強化與推動。另和美鎮南佃社區於113年度已獲頒「特優社區」殊榮,114年度續列為「示範社區」,由中央核定補助經費15萬元,期以發揮引領帶動效益,提升本縣整體社區防災韌性。
內政部消防署指出,韌性社區推動旨在強化社區自主應對災害的能力,涵蓋「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大面向。透過「績優韌性社區評鑑」制度,讓表現優異的社區被看見與鼓勵,也激勵更多社區投入防災工作,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行動力。
王縣長縣府團隊長年積極推動災害防救工作,縣府推動防災事務的最終目標,是讓每位縣民都能居住在安全的環境中。彰化縣人口約121萬,為非六都人口最多的縣市,為了保障縣民生命財產安全,縣府一向秉持「充分準備、未雨綢繆」的原則,積極推動韌性社區建設。未來也將持續輔導更多社區,讓防災工作更具成效。

照片/取自彰化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彰化縣北斗鎮中寮社區「韌性有感」 榮獲績優韌性社區評鑑全國優等獎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再創佳績 榮獲「2025第九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社會組 銅獎」是歷年來全台衛生局獲得最高獎項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2025第九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評選結果揭曉,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以《營養翻轉健康不平等》脫穎而出,榮獲「社會組-銅獎」,是歷年來全台衛生局獲得最高獎項。此獎項表揚以行動實踐永續理念、創造社會正向影響的卓越專案,衛生局透過推動銀髮族飲食質地教育計畫,成功建構高齡友善的支持性環境,展現持續守護長者健康、促進社會共融的豐碩成果。

「資誠永續影響力獎」以「善用故事力,創造影響力」為核心精神,透過影像傳遞行動故事,展現如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社會共益。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以《營養翻轉健康不平等》推廣歷程,展現高齡營養照護的創新模式,引起評審共鳴,獲得高度肯定,回饋的評語為專案切中長者營養與咀嚼困境,並透過不同語言精準回應長者需求,是個十分完整、執行細緻且有影響力的計劃,期待未來可拓展至其他地區,擴大永續效益。

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與弘光科技大學USR計畫合作,辦理「飲食質地調整實作工作坊」,培訓多位種子師資,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日常可行的照護行動,幫助長者「吃得下、吃得對、吃得巧」。此外,本局積極拓展社區營養服務網絡,在水里、埔里、草屯設立3處分中心,營養師深入社區提供營養風險評估,及早發現並介入營養不良長者;結合遠距之愛衛教平台,讓營養衛教的觸角延伸到最偏遠的角落,同時開發多元族群語系營養衛教素材,包含全國首創布農語、賽德克語、泰雅語、邵族語等四種原民語健康繪本、台語及國語有聲健康書,以及英文、越南文、泰文、印尼文等多國語言文宣,打破語言隔閡,讓營養教育更貼近每一位長者與照顧者。

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南投縣長者占總人口五分之一,長輩的牙口或許不如以往,卻仍渴望能吃得下、吃得對。我們深信,營養照護不只是專業服務,更是一種溫柔的陪伴與守護。《營養翻轉健康不平等》不只是餐桌上的改變,更是一份尊重生命、守護健康的信念。此次獲獎,是全體同仁長期努力與跨界合作的成果,也是南投在高齡營養推動上與國際永續發展目標接軌的重要里程碑。

照片/取自南投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再創佳績 榮獲「2025第九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社會組 銅獎」是歷年來全台衛生局獲得最高獎項

從教室開始的健康平權 基隆培訓校師與校護推動友善性教育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推動健康平權與營造支持性校園環境,性教育與月經友善教育已成為當前校園健康促進的重要議題,為提升本市校護與教育工作者對此議題的專業理解與實務應用,基隆市衛生局於10月29日舉辦「聽見青春的需求與性教育、月經友善校園知能培訓」,強化校園健康教育的實務連結。此次活動除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第一線經驗,並融合多元教材資源,讓參與者在互動與交流中深化對性教育的教學能力與月經友善推動的實務策略,活動吸引多所學校教師及校護參與,計23位參與,反應熱烈。

專家分享打造月經友善校園的經驗,並與參與者熱烈交流。

本次訓練包含兩大主題:一是「『經』彩青春:校園月經健康與平權教育實務分享」,以科學與平權觀點,協助參與教師與校護正確認識月經、消除迷思,推動友善理解;二是「青春同行:性健康促進教材資源」,介紹適合不同年齡層學生的性健康教材及教學策略,協助教師與校護提供更具包容性與尊重的教育服務。

講師與學員互動交流,現場氣氛熱絡。

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張賢政表示,正確的性教育能協助學生培養尊重、自我保護與健康人際互動的觀念,而月經友善校園則能消除性別刻板印象,促進生理健康與心理支持。透過與專家學者的實務分享,希望為教師、校護及校園其他相關專業人員提供更多資源與支持。基隆市衛生局也將持續積極推動性健康教育,強化學校與社區間的合作,讓每位市民都能享有平等且高品質的健康照護與教育服務。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從教室開始的健康平權 基隆培訓校師與校護推動友善性教育

海洋進入「冬眠模式」 基隆三大熱門海域11月起封養5個月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為讓珍貴的海洋資源獲得喘息與修復,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宣布,自114年11月1日起,大武崙沙灘、基隆嶼及潮境保育區將進入冬季休養期。市府將透過分階段管理與環境整備,讓自然生態充分休養,並維護設施提供遊客更安全的環境。

產業發展處處長蔡馥嚀表示,大武崙沙灘屬於開放型海域,市府在水域遊憩旺季期間特別派駐專業救生員維護安全。今年自5月15日起至10月31日止,已連續兩年達成「水域零事故」的目標,展現推動水域安全的執行成效。隨著夏季結束,沙灘將於11月1日起轉為無人看管開放區,蔡處長提醒民眾戲水時務必注意海象變化,遵守現場安全告示,避免從事高風險活動,並嚴禁兒童單獨下水。若發生危險情況,應立即呼救並撥打119或118求助。

蔡處長進一步指出,若民眾未遵守安全規範或於公告禁止區域從事水域活動,依《發展觀光條例》第60條規定,主管機關可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禁止相關活動,以確保公共安全。

同樣自11月1日起,基隆嶼與潮境保育區亦將進入休養期,預計115年4月1日重新開放。基隆嶼修養期間,除進行步道與設施整修,也讓島上生態得以自然復育。今年開放期間吸引逾7萬4千名遊客登島,顯示基隆嶼的自然魅力深受遊客喜愛。市府期望透過休養期整備公共設施,期明年以更完善的面貌迎接旅人。

此外,潮境保育區修養期間僅開放持有海菜採集證的民眾及經核准之研究人員進入,一般民眾暫停申請入區。潮境保育區自113年4月實施「潮境2.0」管理制度,引入分級保育理念,區分為核心區與永續利用區。核心區全面禁止採捕水產動植物,並定期實施休養期;永續利用區則允許經核可的永續漁業活動,同時嚴禁破壞棲地行為。市府透過科學監測與分區管理,希望降低人為干擾,促進海洋生態多樣性持續豐富。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海洋進入「冬眠模式」 基隆三大熱門海域11月起封養5個月

投縣議員關心品味南投品牌 縣府將持續行銷推廣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南投縣議會30日召開第20屆第6次定期會縣政總質詢,議員關心品味南投品牌商品的推廣,建議擴大在茶業博覽會中的展售商品與規模。縣長許淑華感謝議會對縣府辦理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及國慶焰火活動的肯定與支持,對於議員的建議,縣府會來做檢討,並適時調整茶博會的展館位置與展售內容,增加產品曝光度,讓參觀民眾都能有更好的採購樂趣與體驗。

許縣長表示,今年茶博會共吸引了123萬人次的參觀人潮,對所有的茶農與農民朋友們都帶來很大的收益,辦理茶博的目的主要還是希望能帶動茶產業的發展與商機,這幾年縣府也盡力推陳出新,推出各種與茶產業相關的展售商品、體驗活動或茶鄉小旅行等遊程,今年因中興會堂整修造成展館集中,空間稍嫌狹窄,明年完工後,縣府會再依實際狀況進行調整,並針對品味南投館及青農館等創新品牌進行強化與修正,期能符合參觀需求與期待。

而對於議員們關心的品味南投商品推廣情形,許縣長表示,這個品牌縣府正在全力行銷推廣,主要產品包含農產品、加工好物、生活好物、文創工藝及品味農遊等5大類南投優質好物,而通過品味南投標章認證之產品,不論是原料或製造過程,都是具有國家食品安全認證或符合相關檢驗標準;縣府除成立「品味南投」電商平臺購物網站外,並積極參與國內外農業展售會,並與家樂福合作,在南投店賣場設置「品味南投專區」,上架系列品牌商品,讓在地消費者也能體驗南投多元的農產魅力。

另外,南投縣也以品味南投品牌,連續三年參與金馬獎聯名禮盒的商品開發,今年亦聯合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等縣市分別推出五款金馬62聯名商品,透過五位縣市長聯合行銷,大力進軍市場,期望經由金馬獎的聯名貴賓伴手禮合作,將南投的優質農特產品推向國際。

照片/取自南投縣政府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投縣議員關心品味南投品牌 縣府將持續行銷推廣

秋日森呼吸!基隆「綠動市集」登場 暖暖山城慢生活啟程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隨著秋意漸濃,基隆市政府今年度「潮嚮」系列最終場活動—「基隆潮嚮.綠動市集」,即將於 11月1日(六)至11月2日(日)13:00–17:00 在暖暖碇內十五號公園盛大登場!本項活動結合自然、人文與慢生活,打造一場專屬基隆的綠色盛會,邀請市民與遊客攜家帶眷,一同「森呼吸」,在山林與香氣間體驗暖碇的人文故事。

「綠動市集」以暖暖當地人文歷史為主軸,規劃「眷村記憶、礦業文化、水資源歷史」三大主題展區,並串聯過港、碇內、義建、碇祥、義興五大社區,呈現從黑金礦業到綠色療癒的歷程。現場同步推出四大手作DIY體驗—薯榔刷染提袋、草本苔球、手作拓印包包與調香體驗,讓參與者體驗「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永續生活哲學及在地特色藍染文化。

除了靜態展覽與手作活動,活動更規劃「暖碇小旅行導覽」與「綠動尋寶闖關遊戲」,帶領民眾走入社區巷弄,探訪礦坑遺跡、百年幫浦與眷村文化。透過遊戲互動與導覽解說,深入了解暖暖的生態與人文之美,讓學習與娛樂兼具,是親子共遊的最佳選擇。

活動兩日皆有現場舞台表演,邀請在地表演團體、街頭藝人與親子最愛的泡泡秀,營造放鬆又熱鬧的綠色派對,民眾可自行帶上野餐墊,在秋日午後的陽光下享受音樂、香氣與微風交織的慢活時光。

「基隆潮嚮.綠動市集」僅此兩天限定,邀請大家一同走入山林、體驗手作,感受暖碇的綠色魅力與慢生活節奏。更多活動資訊請上 「潮嚮・山海基隆」 與 「農來作伙農情交流平台」 粉絲專頁查詢。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1日(六)–11月2日(日) 13:00–17:00

活動地點:碇內十五號公園(基隆市暖暖區碇內街100號)

小旅行套票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xzAxx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秋日森呼吸!基隆「綠動市集」登場 暖暖山城慢生活啟程

【老翁跌倒路中 中埔警即時救援】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中埔分局義仁聯合所所長黃煌昆及警員廖元溶等2員,於114年10月29日10時許執行巡邏勤務,在中埔鄉富收村一處產業巷道內,發現一名年長者倒臥於路中徬徨無助。員警見狀立即趨前關心,幸好老翁意識尚清楚。經了解為該名羅姓老翁(70歲)向警方表示渠居住在附近,當(29)日早上從住家徒步至該處散步時,突然感到頭暈目眩,身體不適,才會倒臥於路中,惟因倒地後造成頭部輕微擦挫傷,全身仍感無力,無法自行起身。經警方即時予以補充水分,並通知救護車送醫治療後,所幸並無大礙,並聯繫其家屬到場照護。
羅翁家屬對員警能即時予以救助,為民服務精神深感謝意。
中埔分局呼籲民眾家中若有失智或罹有疾病之年長者,要多加注意其生活起居,而年長者外出時應多加注意身體狀況,若自覺不舒服應找適當處所休息或盡速就醫,以免發生憾事。

照片/取自嘉義縣警察局中埔分局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老翁跌倒路中 中埔警即時救援】

南投縣日月潭茶文化推廣協會舉辦「竹花器」手作DIY研習課程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日月潭茶文化推廣協會協會理事長林禎鈴表示,我們今天在茶香氤氳中,展開一場結合自然與美學的「竹花器」手作DIY課程。用在地竹材,透過雙手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竹花器,搭配在茶席上,更添典雅氣息。

林理事長介紹黃建達老師給會員認識

特地邀請懷山石竹藝工坊創辦人黃建達老師到本協會來教導「竹花器」的手作課程。黃建達老師是當代竹器藝術家,致力於推廣傳統竹藝文化,主要創作項目包括手工竹扇、竹製LED夜燈、茶文化周邊商品(茶杯、茶罐、茶則)等,其作品融合了傳統技藝與生活美學。

黃建達老師教導會員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協會理事長林禎鈴指出,該協會每年都會舉辦茶道(藝)研習課程並輔導會員取得相關茶道(藝)證照及與其他縣市茶協會的參訪交流活動,除協會(會員)之間情誼之促進外,更能讓會員們從交流觀摩中獲得新知。

黃建達老師教導會員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林禎鈴理事長說,今年在茶博會時,巧遇黃老師手持竹製花器非常的有質感及美觀,靈機一動本協會也來舉辦一場「竹花器」的研習課程,並請黃老師來授課,經調查會員們報名踴躍,故今日特地邀請懷山石竹藝工坊創辦人黃建達老師到協會來教導傳授會員們,以竹器為花器的手工製作方法。

黃建達老師教導會員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在場的會員都非常認真學習,黃老師也一一的指導如何製作竹花器的技巧,當作品完成並經黃老師認可後會員們開心極了,都表示今天收穫滿滿並多學會了一項製作竹花器的技術。

會員學習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以竹藝為花器,搭配花卉創作,運用在茶席或家裡、店裡展現出自然生機與蓬勃氣韻。

會員學習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竹器與花草相映成趣,流露出質樸中帶著盎然生意的美感。

會員學習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竹的清雅,花的嫣然,交織出一幅生氣蓬勃、充滿自然韻味的景象。

會員學習手作DIY竹花器情形

竹花器結合茶席展現出自然美,透過黃建達老師手作DIY更能展現茶師的巧思創意與藝術美感。

作品完成會員與林理事長合影留念

照片/取自日月潭茶文化推廣協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南投縣日月潭茶文化推廣協會舉辦「竹花器」手作DIY研習課程

嘉義市石猴雕刻藝術戶外創作 展現石猴工藝之美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2025嘉義市石猴雕刻藝術戶外創作」即日至11月2日(日)嘉義市博物館戶外園區展開,該活動串聯「大工藝嘉」展覽,藉由石猴雕刻藝師戶外現場創作,讓參觀民眾親見石頭成為活靈活現「石猴」的過程

文化局謝育哲局長表示,嘉義石猴創作發展歷史已逾甲子,透過在地藝師長年堅持與精湛傳承,嘉義市也因此享有「石猴的故鄉」美譽。此次現場創作活動共邀集30位藝師參與,每位皆為石猴雕刻界的佼佼者,歷年來在各屆石猴雕刻比賽中屢獲佳績。

今年參與藝師年齡橫跨54至89歲,充分展現嘉義石猴藝術薪火相傳、世代共榮的精神。本活動全程純手工雕刻,不得使用電動器械,展現藝師精湛的手作工藝。戶外創作現場不僅成為藝師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也讓民眾能近距離感受傳統雕刻技藝的魅力與溫度。

!」藝師鏗鏘有力、鑿起鑿落的敲石聲,像極了打擊樂的節奏,時而清脆響亮、時而鈍厚沉靜;「素人藝術家」師們齊聚一堂,時而各自創作,時而討論交流,彼此在互動中觀摩學習,分享經驗與樂趣共同譜出桃城石猴的生命新樂章。

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蒞臨現場,一同感受此起彼落、扣人心弦的敲擊聲,親眼見證石頭的蛻變過程,認識嘉義石猴的迷人風采,感受專屬嘉義的獨特魅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嘉義市石猴雕刻藝術戶外創作 展現石猴工藝之美

歡慶嘉義市建城321年 四大歌仔戲天團連續兩週末接力開演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古城逗熱鬧,好戲抵嘉義,第二屆嘉義市傳統藝術民間劇場即將登場!首屆的四場演出座無虛席,獲得高度好評,而在市民引頸期盼下,今年特別邀請台灣著名歌仔戲團勝秋戲劇團、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青年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一同歡度慶祝嘉義市建城321年的傳統藝術盛典!自11月1日起至11月9日間,連續兩個週六、日,共計4場精彩戲碼,於嘉義九華山地藏庵及嘉義王靈宮五顯帝廟上演,以匯演形式展現傳統藝術之美,帶給市民精彩優質的節目,傳達戲曲精妙,引領民眾重溫廟埕看戲,古早味的韻致;除此之外,現場更有復古童玩、紅紙貼賞體驗及臉書抽獎活動,透過文化融合體驗,寓教於樂。

流金歲月—王月英棒打程咬金劇照

11月1日由「勝秋戲劇團」打頭陣,由團長張碧霞領銜,帶領新生代陳子權和梁瓊文帶來精采好戲「流金歲月-王月英棒打程咬金」,本劇講述開國功臣程咬金,面對榮華、新人與舊人之間如何抉擇,及糟糠之妻王月英勇於捍衛自我的剛強,富戲劇性、幽默性及教育意涵;11月2日邀請到「明華園日字戲劇團」,由台灣傳統戲曲界第一丑角「陳勝在」和當家小旦「鄭雅升」領銜主演「周公法鬥桃花女」,故事講述周公迎娶桃花女,仙凡鬥智,例如新娘頭戴鳳冠、身披霞佩、紅巾覆頭及坐花轎等橋段,深深影響後來的結婚習俗。

哪吒傳劇照

好戲不斷,接續11月8日則邀請到新生代實力派,「唐美雲歌仔戲團青年團」演出「哪吒傳」,經典神話哪吒鬧東海、神威蓮身的少年英雄伏水族、降惡龍,為百姓爭得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歡喜冤家劇照壓軸場11月9日則是由霸氣小生陳昭香及團長陳進興領銜主演「歡喜冤家」,女主角在夢境中,得美貌卻失去聲音不能言語,面對冤獄與誤會,她選擇以赤手探油鍋換取揭開真相,由愛與良知,領悟幸福真諦,有笑料,有感動,邀請觀眾一起深刻體驗。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嘉義市致力推動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首屆嘉義市傳統藝術民間劇場熱潮,獲得民眾高度肯定,今年更逢嘉義建城320+1盛會,傳統戲曲表演共襄盛舉,邀請全台喜好傳統藝術的觀眾,「來嘉看戲」,置身嘉義百年古城的文化底蘊中,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此外,更重現古早味看戲氛圍,各場次廟埕有復古童玩打彈珠或是橡皮筋槍遊戲、體驗寫紅紙為喜愛的演員喝采貼賞活動,歡迎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搭配臉書按讚,串聯線上及線下宣傳活動,更有機會抽中無線藍芽耳機或商品禮券,誠摯邀請民眾踴躍參與!欲知更多活動精彩訊息請鎖定臉書粉絲專頁「嘉義+1 We Chiayi 」。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歡慶嘉義市建城321年 四大歌仔戲天團連續兩週末接力開演

故宮百年院慶 350名國際學者齊聚南院 首屆博物館雙年會開跑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去年與國立南藝術大學邱上嘉校長簽訂合作備忘錄時,雙方即議定全力合作推動辦理「2025 第一屆博物館學與保存維護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配合故宮100+百年院慶,研討會10月30及31故宮南院盛大登場,分為「學術論文」與「專業實務論文」發表透過研討會不僅希望深化博物館專業交流,更期待推動南部博物館學術能量,吸引350國內外博物館專學者及研究者齊聚一堂。

故宮首屆博物館學國際雙年研討會登場,南院匯聚350名專家學者

今日上午由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國立南藝術大學校長邱上嘉、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吳佩修、國立成功大學助理副校長兼任博物館館長吳秉聲、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文藻外語大學副校長蔡維哲等共同為研討會揭開序幕。研討會以「博物館學與保存維護」為主題,聚焦典藏管理、文物保存維護、展示設計、教育推廣、觀眾研究、公共服務、數位應用與人工智慧等多元議題。與會者共同探討博物館在兼顧傳統、邁向永續與科技創新的時代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為臺灣博物館發展注入新思維。

研討會第一場專題講座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Susan Rowley博士開講

本屆研討會邀請多位國際學者蒞臨進行專題演講與交流,包括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Susan Rowley博士、波士頓美術館器物保存維護榮譽負責人 Pamela Hatchfield及瑞士日內瓦圖書館文物保存與修復負責人Christel Pesme三位學者將分享國際最新保存維護趨勢與實務經驗展現臺灣博物館與國際間的交流對話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上圖)特別感謝國立南藝術大學、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及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等單位合辦,共同推動博物館的專業深化與國際接軌。蕭院長表示,首屆研討會的啟動,是博物館學界與業界的重要盛事,期盼未來持續以雙年會的形式,成為博物館從業人員與研究者重要學術交流平台同時建立南北平衡的專業學術網絡拓展國際視野與促進資源共享

國立南藝術大學邱上嘉校長(上圖)則表示,本研討會希望從文化的深層理解出發,連結修復實務與創新思維,使藝術創作能夠持續扎根並發展。他期許透過雙年研討會,促進學術能量均衡與交流,從博物館與文化資產的傳統與創新中探索更多未來可能。(圖/故宮提供)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吳佩修副館長對於研討會的學術交流價值與意義表達肯定

「2025 第一屆博物館學與保存維護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為期兩天,更多資訊請上故宮南院官網或臉書專頁查詢。

2025 第一屆博物館學與保存維護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集賢廳、兒童創意教室、圖書館

日期:2025年10月30日-31日 上午9:30~下午5:00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故宮百年院慶 350名國際學者齊聚南院 首屆博物館雙年會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