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編輯中心
日本近年的安全政策急轉彎,正在把東亞推向一個高度不確定、甚至危險的新局面。從軍事預算大幅上升,到具航母功能的艦艇成軍,再到部署大量F-35、增加遠程打擊能力,日本所走的道路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防衛」,而是正在逐步接近一個「準正常軍事國家」的定位。對鄰國而言,這不是抽象議題,而是攸關區域戰略平衡的重大變化。

尤其在高度敏感的歷史背景之下,日本這一系列動作難免引發疑慮。中國將二戰記憶視為國家敘事核心,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問題上立場強硬,韓國與日本在歷史與領土上長期對立,朝鮮則視日本為威脅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當日本加速軍備現代化,四國同時提高警戒,這並非巧合,而是日方政策選擇下的直接結果。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提出「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論述,更進一步把日本國安與台海危機直接綁在一起。這句話看似是日本對台灣的支持,但其戰略意涵遠比表面複雜,也更具挑動性。

首先,這項論述等同於把台灣議題變為日本重新提升軍事角色的正當性來源。換言之,台海危機被日本視為重新定義自身國防的契機,而非單純的地區穩定課題。這種「趁勢借題發揮」的做法,不但推高北京對日本的警戒,也讓台海局勢在無形中捲入另一層大國競逐。
其次,日本此舉也意圖將美國更深入綁入東亞的安全架構,使美國無法在台海危機中保持任何模糊與彈性。美國雖然聲稱重視印太穩定,但也十分清楚,一旦台灣、日本、南海等多條戰線同時升高,華府的負擔將遠超可控範圍。高市早苗的論述,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戰略挾持」,將美國推向更明確的前線角色。
然而,最值得台灣反思的是:台灣是否願意、或有能力承受「日本有事」帶來的連動風險?

台灣的戰略位置固然重要,但也因此更容易成為各國戰略盤算中的一顆棋子。過去幾年,北京在台海議題上維持既定節奏,並非因放棄主張,而是因其全球戰略重心集中於美中競爭。台海議題被視為中國必須處理、但不急於處理的項目。而台灣社會內部也逐漸出現更細緻的立場光譜,包括希望維持現狀、未來和平協商、或主張國際化路線等,但整體而言仍希望避免被捲入戰爭。
然而,日本的政策轉向正在壓縮台灣的戰略空間。當日本把台海視為自身生存問題時,北京也可能調整台海評估——不再僅僅把台灣視作內部問題,而是視為與日本、甚至與美國較量的前線。這類「連動升高效應」一旦擴大,台灣在地緣政治中的安全緩衝將明顯縮小。
更嚴峻的是,日本與鄰國的關係正快速惡化。高市早苗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對俄羅斯釋出強硬訊號;在獨島議題上則與韓國再次對立;對朝鮮則一貫採取高壓姿態。在這樣的外交風格下,日本正同時與四個鄰國拉高緊張程度,這在東亞極為少見。對台灣而言,這並非好事。周邊國家與日本的對立越尖銳,台灣被捲入的機率就越高。
在這個敏感時刻,台灣領導人若不慎將日本的戰略話語視為「安全保證」,反而可能落入另一種誤判。日本的戰略焦慮不能完全等同於台灣的國家利益;日本希望重塑軍事角色,也不能簡化為台灣的生存依賴點。在國際政治中,「同盟期待」與「實際承受」往往是兩回事。台灣若誤把他國的戰略計算當作自身的安全保障,最終可能付出的代價也只能由台灣承擔。
東亞安全情勢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日本提高軍事能量;中國堅持主權底線;美國在印太加強軍事部署;俄羅斯因全球局勢而改變對東亞的關注焦點;而韓國與朝鮮也持續高度警戒。在這樣的格局下,台灣必須比以往更審慎、更清醒。
真正能保障台灣安全的,從來不是熱衷衝突的語言,也不是他國的戰略焦慮,而是台灣自身對局勢的冷靜判讀,以及避免被任何大國的敘事綁架。台灣的安全必須建立在不被迫捲入戰爭、不被迫站上前線的前提之上,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他國的政治表態。
日本的安全轉向值得警惕,而台灣在這波變化中最應保持的,就是清醒的距離感。這也是在複雜局勢中避免被推向危險邊緣的唯一方式。(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日本點火 台灣應保持距離,而不是跟衝














































隨著我國長照政策持續推動進化,衛生福利部宣布「長照3.0」第一階段已於114年9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交通接送服務擴大服務對象及使用範圍,新增失能身心障礙者前往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服務據點的接送需求。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也將同步推動相關配套措施,提升服務可近性,實現「社區參與不中斷,照顧生活不間斷」的照護目標。

花繪調色盤雙主題展區 呈現在地花卉藝術南投年度壓軸花卉盛會「2025埔里花卉展暨南投花卉嘉年華」,將於11月22日至12月7日隆重登場!今年以「花繪調色盤 色號#2025」為主軸,分為兩大主題展區同步開展,串聯埔里在地產業、文化、藝術與觀光體驗,邀請民眾一起走進「花之都」,感受最美的山城風華。
埔里鎮公所今(20日)舉行活動記者會,今年活動以雙展區呈現埔里花卉產業特色風貌,鎮長廖志城表示,第一展區位於籃城里「埔里花卉暨多功能農特產中心」(花卉物流中心),以大型花藝裝置藝術為主題,打造四大特色地景—埔里山景、農村風光、好水意象與蝴蝶之鄉,以埔里在地花農生產的盆花為素材,結合花藝老師創作與志工巧手,呈現出層層疊疊、色彩斑斕的花卉地景,展現花卉產業與自然景觀的融合美學。
活動假日期間,將舉辦趣味滿滿的「花繪調色盤闖關活動」,設置五大主題關卡,包括「花漾撈撈樂」、「幸福釣花趣」、「綻FUN花台」、「投進花花世界」與「花開富貴麻將戰」,讓大小朋友在遊戲中體驗花卉魅力;凡完成全部關卡的前100名參與者,即可兌換限量植栽花卉小禮物,為活動留下美好紀念,每週六、日還將發送100張市集券,可於現場農特產與文創市集使用,鼓勵民眾支持在地品牌,感受「玩花、賞花、購花、體驗」的樂趣。
第二展區於埔里恒吉宮媽祖廟前廣場,展期同為11月22日至12月7日,特別將花卉與宗教結合,展出地景花毯作品,此花毯由在地社區攜手花藝老師共同創作,以蝴蝶與山水意象為主題,象徵埔里的自然之美與文化底蘊;花毯以在地花卉拼接成色彩鮮明的畫面,呈現出埔里「花之都」的浪漫魅力與社區凝聚力,成為本屆花展最受矚目的焦點。活動期間不僅有花卉展覽與地景藝術,更規劃週末現場表演節目、親子互動活動,以及結合信仰文化、花藝體驗與文創探索的「小旅行遊程推薦」,讓遊客能從不同角度深度認識埔里花卉的多元風貌。
農糧署指出,近3年攜手埔里公所、中華盆花發展協會舉辦秋季花展,第1年以「兒童樂園」為主題,第2年是「花現好店」主題,今年則是「花繪調色盤 色號#2025」,透過戶外花藝裝置,鼓勵民眾走出戶外,感受花卉的五感體驗,這些活動地為地方帶來產業效益,每年參觀人次逾4萬人,為埔里創造的產業效益超過1000萬元,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也建立起活動口碑,不少民眾每到11月就會期待埔里秋季花卉展。

社會及勞動局林志忠局長表示,年度督導會議不僅是檢視執行成果的重要制度,更是各鄉鎮市公所分享成功經驗與交流策略的合作平台。透過制度化輔導、跨域整合及資源共享,將能有效提升社區發展協會的組織治理能力、強化在地服務能量並促進居民參與,進一步形塑更穩健的在地支持系統。
林局長指出,縣府將持續整合社區培力育成中心、大小旗艦計畫及社區產業行銷等既有資源,並積極協助社區爭取外部支持,包括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臺灣夢計畫」、聯合勸募「幸福發芽計畫」、萬海慈善基金會「讓愛閃耀」及「一起夢想公益平台」等多元社會資源。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協助社區在福利服務、環境營造、在地產業發展、志願服務運用及弱勢扶助等面向提升量能,強化社區自我治理與永續推動的能力,朝向全齡宜居、創新永續的縣政發展目標扎實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