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雲林縣政府20日邀請崙背鄉陽明國小師生來訪口湖鄉濕地,讓學童親自體驗濕地的豐富生態及景觀特殊,包括因為海水倒灌形成的成龍濕地,以及海岸第一線的椬梧濕地,並前往瞭解白蝦養殖如何與環境共生共好,讓學童感受自然友好的漁村風情,推動友善養殖理念向下扎根。

口湖成龍濕地現址早年為田園農地,主要種植稻米、甘蔗、地瓜、花生等糧食作物,因受養殖業超抽地下水而引發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以及韋恩颱風、賀伯颱風侵襲關係,導致農田長期積水逐漸形成草澤濕地;椬梧濕地位於北港溪流域出海口之河海交會處,其環境特色是由潮間帶沙洲、泥灘地、牡蠣棚架所組成;2處濕地兼具自然生態及產業地景特色,多年來縣府與林業保育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觀樹基金會及地方社區等單位合作推動調適經營,修復重現人與土地關係,持續將濕地保育融入地方實現共榮願景。
運用海廢材料DIY漁村風情相框 (1).JPG張麗善縣長表示,透過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老師團隊安排實地走入濕地環境及體驗產業加工過程,學生可以認識多樣水環境生態,從白蝦產業發展沿革來瞭解口湖地區地層下陷緣故,並藉由海漂垃圾創作藝術作品來反思人與濕地關聯性;本次參加活動的陽明國小師生多為第一次來到口湖濕地,都能實際感受到海平面上升與地層下陷對於環境、住家及農業的影響,並藉由學習單及發問,讓同學們對於雲林縣沿海環境有進一步認識。
一起動手清理海漂垃圾.JPG張麗善縣長也指出,全球氣候變遷議題讓雲林養殖產業面臨高度挑戰,縣府也積極輔導業者提昇技術與開創產銷管道,從種苗繁殖、培育到收成,鼓勵循環式養殖、低密度放養及天然方式平衡生態鏈,減少水資源消耗及導入科學化管理,兼顧水產品質也保護濕地生態環境,達到農業永續經營目標。

未來縣府將持續與各方公私部門合作,持續推動濕地環境教育、經濟生產及文化遊憩等多元價值,透過公私協力尋求增進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與生態保育的最佳方案,逐步打造公民學習與環境共存的永續生活示範場域,讓地方產業成為濕地第一線守護助力。
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崙背鄉陽明國小師生來訪濕地 體驗口湖農業永續智慧

















































總幹事詹炳煌為了激發社區民眾共同防制犯罪、降低犯罪,提升社區居民自我安全防衛意識,積極投入彰化縣警察局承辦的社區治安專案競賽,於108年第1次參賽,結果不盡理想,所獲得的獎勵金還不夠支付競賽書面的工本費,詹總幹事不服輸,積極向其他社區學習,於111及112年連續2度獲得社區治安專案競賽第1名,並於113年榮獲內政部標竿社區認證標章及114年10月獲內政部評核治安社區一般組優等。
詹總幹事表示得獎是很光榮的事情,更是對社區成員努力營造的肯定,但他更在意的是社區長者是否能老有所倚,他分享一個故事,在COVID-19疫情期間所有到關懷據點活動的長者,都必須量測體溫才能參加相關課程及活動,某天有1名長者經照服員測量後體溫超標,因此照服員請她先回家休息,沒料到話還沒說完長者的眼淚已經滴下來,長者不想回家,她生活的重心就是參加社區關懷據點的活動,那一刻詹總幹事感覺到自己這幾年來辛勤的付出得到最大的肯定,那一滴淚帶給他的力量是所有獎項皆無法比擬。
詹總幹事有一個願景,他希望將竹塘經驗分享給更多社區,與鄰近的社區一起成長、一起維護社區治安,共同建構「美好彰化希望城市」。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辦理本縣114年度地籍圖重測暨圖解數化地籍圖整合建置及都市計畫地形圖套疊工作聯合管考作業,於11月18日上午10時假北斗地政3樓會議室舉辦,本次考核由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簡任技士蔡季欣率領考核團隊蒞臨指導,受考單位則由本府地政處陳麗梅處長帶領地政團隊接受評核。










MUJI無印良品進駐斗六社口旅客服務中心,公共空間活化再添里程碑。
縣長張麗善期盼未來「雲林良品」也能進駐門市,擴大合作能量。
無印良品展售在地農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