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音樂創作人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Final Girl》,以「晶晶體女孩的客語革命」為題,將客語與英語混融成電子搖滾的聲音實驗。專輯由金曲製作人 呂紹淳 全盤操刀,並集結 柯智豪、賴尚群、王俊傑(K哥) 等金獎團隊共同打造-其中柯智豪曾製作黃子軒與山平快、同根生、拍謝少年等作品,為專輯注入深厚的在地能量。《Final Girl》以「女性 × 語言 × 聲音實驗」為核心,融合 Trip Pop、電子與搖滾能量,重新定義當代客語流行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王治平首度跨界挑戰饒舌段落,為作品注入跨世代火花;而恩師呂紹淳更在她人生最低谷時伸援手——「被趕出家門時,是老師先預支勞報讓我活下來。」ana動情說。《Final Girl》實體與數位專輯同步於 10月31日 正式發行,上架 Spotify、Apple Music、KKBOX、YouTube Music 等全平台。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在恐怖片裡,「Final Girl」象徵最後存活下來的女性-她經歷恐懼、逃亡與重生,最終成為掌握命運的主體。ana 以此為靈感創作同名專輯,以客語與英語雙語書寫,讓母語不再只是文化符號,而是自我對話與反抗的語言。她說:「我講話本來就很晶晶體,就想說客語與英語相互押韻一定很好玩。與懷舊無關,只是想發出屬於這一代客家人(我)的聲音。」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Final Girl》由金曲製作人 呂紹淳 統籌,集結 柯智豪、賴尚群、王俊傑(K哥) 等實力音樂人聯手打造。專輯以電子節拍為基底,結合搖滾能量與陰柔氣質,展現出 ana 對語言、性別與音樂的全新詮釋。呂紹淳回憶:「ana 在我南藝大的課堂上第一次用自己的旋律取代作業素材,讓我感受到她的創造力與潛力。希望透過她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當代客語音樂的新樣貌/不只是傳統,而是活的、當下的。」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整張專輯歷時一年多製作,從詞曲到音色皆以高標準工藝打造。ana笑說:「整張專輯都在哭。」她坦言自己對作品執念極深,「幸好呂老師願意與我溝通。最難忘的是被氣哭的同時,也被愛救回來。」而王治平首度跨界饒舌,將能量注入她的創作。ana分享:「我一直都知道王老師是台式嘻哈始祖、L.A. Boyz的製作人!我們其實沒見過幾次,卻在 Hiatus Kaiyote 演唱會巧遇,我還緊張問呂老師我可不可以去打招呼,結果王老師超Chill、超親切,都是愛音樂的人。」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Final Girl》以「甜夢-對抗-逃亡-倖存」四篇章串起女性成長心理線,並用客語與英語雙聲道構築敘事。她自創的晶晶體語法也讓歌詞極具特色:「暗自sad, my destiny」、「摎畏羞囥到目珠底背,亻厓想做 the final girl in this game」,讓語言的界線在節奏中模糊、重組。她說:「我希望每個聽到《Final Gir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OLAK5uy_nKHbGW7rgcVkeZlfd83RlTcMBVbcd39OQ&si=KbPLLWcv3-AoXsIb) 的人,都能獲得與世界直球對決的勇氣。」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在文化意義之外,《Final Girl》更是一場聲音革命-以母語進入流行現場,讓客語成為表達慾望與情感的當代語言。ana表示:「我跟阿婆感情很好,但很難表達愛,所以寫了一首〈孺人〉送給她。我的願景就是做出自己、也讓我們這個世代都會喜歡的客語歌曲。」
ana 推出首張個人概念專輯 照片提供:東城音樂
回顧創作起點,ana笑說自己在幼稚園時第一次「誤打誤撞」創作:「媽媽幫我洗完澡後坐在馬桶上幫我吹頭髮,我坐在她腿間的小板凳上發呆亂哼,有一次哼出沒聽過的旋律,媽媽居然大讚,可能那就是我的第一首歌吧!」
出身桃園楊梅、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工程組的ana,現為創作者、聲音工程師、樂手與策展人,曾任樂團 Thursday Off 主唱與詞曲創作。代表 EP《Little Room》,獲得文化部流行音樂製作發行補助、校園創作菁英獎佳作、高流系樂團大賽最佳作詞獎與桃園鐵玫瑰熱音賞人氣獎等肯定,是新世代最具潛力的母語創作女聲。
試聽連結:https://rock-mobile.lnk.to/ana_FinalGirl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ana 將客語與英語混融成電子搖滾的聲音實驗 推出首張概念專輯














































舒華(右)為《鑑定師》辦首場個人見面會邀少女時代孝淵(左)當嘉賓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少女時代孝淵(中)當嘉賓並義氣相挺開金口獻唱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舒華(右)為《鑑定師》辦首場個人見面會邀少女時代孝淵(左)當嘉賓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舒華(右)化身「尋寶女神」為《鑑定師》辦首場個人見面會、邀請林柏宏(左)擔任嘉賓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舒華(右)辦首場個人見面會、邀請林柏宏(左)擔任嘉賓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舒華化身「尋寶女神」為《鑑定師》辦首場個人見面會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舒華(右)辦首場個人見面會、邀請林柏宏(左)擔任嘉賓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舒華化身「尋寶女神」為《鑑定師》辦首場個人見面會、舉辦抽獎送粉絲禮物 照片提供:電通娛樂
邱鋒澤創作生涯中曾陷入迷惘與低潮的階段 照片提供:原音娛樂
邱鋒澤透過音樂傳遞及實踐「馬拉松式人生哲學」 照片提供:原音娛樂
邱鋒澤透過音樂傳遞及實踐「馬拉松式人生哲學」 照片提供:原音娛樂
邱鋒澤〈無心街〉MV化身頹廢男用搖滾宣洩 照片提供:原音娛樂
邱鋒澤〈無心街〉MV化身頹廢男用搖滾宣洩 照片提供:原音娛樂
邱鋒澤〈無心街〉MV化身頹廢男用搖滾宣洩 照片提供:原音娛樂










蔣萬安接著說,臺北市絕對有這樣的條件跟優勢可以做到。現在臺北市除了大家知道的Google、Meta以外,包括輝達(NVIDIA)現在要進駐,包括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微軟等,其實全球頂尖的企業都已經有包括研發中心相關的據點落腳在臺北。在臺北市這些AI相關的國內外企業就有超過600家。臺北市有相當完整的產業供應鏈;當然臺北市也有最豐沛的人才,生活機能非常便利,這是臺北市的優勢。
所以他感受到矽谷的發展就是整個廊帶成形。臺北市不能只看單點注入資源給南港,也不只單一看內科、北士科逐步開發,應該要串接起來一個完整的廊帶,相互支援、共創共贏。因此市府持續強化並深化南港,除了軟體園區,現在強力發展醫療生技產業,臺北生技園區現在進駐率百分之百;內湖科技園區今年7月與10月分別有緯創、緯穎在此動工興建企業總部;Google今年9月也宣布加碼一年1.6億租金進駐士林劍潭,擴大研發與雲端營運量能。整體科技廊帶已逐漸成形,人才也匯聚。
蔣萬安也談到外界關心的「輝達落腳臺北」過程。他感謝多位前輩奠定臺灣半導體基礎,從孫運璿、李國鼎、張忠謀時代起,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推動產業升級。輝達執行長黃仁勳5月來臺參加世壯運擔任聖火手時,他也親自向黃執行長表達臺北優勢與未來治理藍圖,爭取輝達進駐臺北。目前市府預計兩週內與新光人壽完成解約,接著將設定地上權與輝達簽約。後續將堅持輝達須在臺北設立具有實質資本的公司,而非僅以海外子公司簽約,這是為市民爭取最大利益。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AI應用,讓市民享有更好、更智慧的城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