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1914年阿里山林鐵全線通車,嘉義市作為木材集散地,奠定木都發展基礎,至今仍有六千多棟木造建築佇立於市區各個街道,成為一道美麗的木質風景。近年來,市府積極推動木都政策,昨(15)日市府舉辦「木造市的使用說明」策展活動,完整論述木都1.0到3.0發展進程,以「嘉有木屋」一、二期11案成果為核心,同時串聯40間木屋店家。市長黃敏惠出席活動為甫修復完成的蘭井街清代古宅開箱,並同時公布第三期補助案件,期望透過木屋修復後的展示與導覽,開啟人們對木造市生活的想像。

黃敏惠表示,「木都3.0」的推動並非政府單方面即可完成,而是嘉義市民與各行各業共同參與的成果。透過設計力導入,讓老屋不僅被保存,更重新展現生命力與靈魂。藉由老屋修復、故事再現與青年創新導入,讓「舊城創新生」展現城市生命力。期盼市民持續共同參與,讓木都嘉義在建城321週年之際,讓歷史、故事、人與產業更加交織,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黃敏惠提到,嘉義市今年建城321年,1914年阿里山鐵路全線通車後,奠基嘉義「木都1.0」興盛背景。市府2007年推動「嘉義市火車站附近地區都市更新計畫」,在中央經費挹注、林務局及市府跨局處合作下,「檜意森活村」、「阿里山林業村」、「北門車站旅館」及「北香湖公園」得以集結成今日嘉義市最重要的林業主題園區。

文化局自2014年起接續推動各項木都政策,包含「以修代租」方式推動舊監獄宿舍群修繕,並透過「實驗木場」作為培育木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時,「舊屋力」與「老屋卸妝」等計畫,更攜手民眾共同參與修繕與活化老屋。在「木都2.0」的推動下,重新找回嘉義市木都的榮光。

黃敏惠強調,進化到木都3.0,要從市政發展的大格局以及跨局處合作方式來推動。市府自2020年「地方創生」元年以來,嘉義市進一步將木都文化視為城市DNA,並於2022年推出十大旗艦計畫「舊城創新生」,整合跨局處量能推動木都願景。

其中都發處以新舊融合為核心,首創以都市更新整建維護方式執行「嘉有木屋」計畫;文化局透過「舊屋力永續創新提案競賽」、「木築城事DNA」實構築競賽與「街角館營造補助」,深化木都文化與設計人才培育。建設處以「青年創業、場域創生、文旅創新」三大主軸推動「二通圈文創街區產業創新提升」與「特色店家形象再造」等補助,強化產業動能;工策會則串聯特色店家推出「美街圖鑑」、「美物圖鑑」、「美白圖鑑」,共同帶動街區經濟活力。透過跨局處合作軟硬體多方面推進下,一步步實踐「舊城創新生」。

市府都發處許懷群處長指出,承襲「木都2.0」提升民眾對於木屋關注以及培育木業人才等基礎下,都發處透過全國首創木造建築整建維護的都市更新方式,推動「嘉有木屋」作為邁向「木都3.0」的重要品牌,以新舊融合理念,提供屋主、創業者、設計師、木造修復師傅一個實踐夢想的舞台。
第1、2期共計核定11案補助,而在開幕活動中也正式公布第3期7案名單,總計18案,未來將作為民宿、展覽、餐飲、瑜珈教室、養生會館等使用,成功促進街區活化與形塑木都風貌。「木造市的使用說明」策展活動則以回應都市更新「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居住環境與景觀」精神作為策展主軸,除了帶領大家認識修復後木屋美麗樣貌,更呈現木屋修繕後多元的活化,展現木屋的各種日常生活。
都發處表示,「木造市的使用說明」共有2場策展與3場活動,將於11月19日- 30日展開,誠摯邀請民眾一起認識木都嘉義的多元可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木都嘉義開箱清代古宅 黃敏惠推「木造市」生活願景






















































嘉義縣政府推出「嘉義優鮮水產電商平台」今11日開幕,結合嘉義優鮮品牌與線上購物的便捷性,開創自建電商通路的數位轉型新紀元,在地優質水產品便捷、新鮮直送消費者手上
開幕慶直播上,翁縣長與網紅咪咪、在地漁友大力推廣,並示範料理乾煎虱目魚肚、奶油蒜蝦蛤蜊、澎湃四鮮湯(鱸魚、台灣鯛、虱目魚丸、蔬果魚湯),介紹黑麻蟹(熟凍紅蟳)、威士忌一口吃烏魚子、咔啦蝦、虱目魚尬尾魚鬆等即食精品,咪咪也大讚嘉義水產優質又好吃。
翁章梁秉持「有品牌就有責任」的理念推動嘉義優鮮,現在更進一步數位轉型升級,水產電商目前集結在地16家業者、通過認證的93項水產商品,包括九龍活海產、正鑫水產、好美農漁產、宏洋冷凍、邱家兄弟、海浬寶、祖孫蝦、崇文冷凍、樂鱻冷凍、蝦覓世界、蝦頭家水產、魚塭千金鮮魚舖、榮杰產銷班、昕鮮漁場、塭稻水產及鑫溶水產等優質品牌。
翁章梁說,今天參與觀看直播的網友人數眾多,代表嘉義優鮮的水產品令人期待,經過嘉義縣政府把關,透過電商平台下單、選購,保證讓你買了還想再買!

此次宣導會由社會處處長楊玉欣(上圖)親自主持,並邀請專家學者與實務代表,向與會者詳盡解說團體協約的內涵、簽訂程序及其對勞資雙方的長期益處。她強調,團體協約是勞資雙方為確保工作條件與職場秩序而進行協商的重要制度,能有效減少爭議、提升勞工滿意度,並促進企業穩定經營,實現雙贏局面。
會議中,與會的勞資代表分享了各自對於團體協約簽訂的經驗與挑戰,並就實務操作中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多位代表表示,透過此次宣導活動,他們對於協約程序和法律效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將在各自單位積極推動勞資協商制度。
楊玉欣指出,市府將持續透過宣導、輔導及獎勳措施,協助各公私部門建立良好的勞資互信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市「勞資和諧、永續共榮」的優質職場環境。







此次發表會以跨領域研究成果與在地實踐經驗,探討氣候變遷下農業的應變與轉型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