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2

聖誕節前夕送暖 南紡總裁慨捐387萬元無障礙中巴 守護瑞復慢飛天使安全出行

聖誕節前夕送暖-南紡總裁慨捐387萬元無障礙中巴-守護瑞復慢飛天使安全出行
聖誕節前夕送暖 南紡總裁慨捐387萬元無障礙中巴 守護瑞復慢飛天使安全出行

墨新聞|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聖誕節前夕,歲末寒冬中仍洋溢著暖心善意。臺南紡織集團總裁暨財團法人侯永都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侯博明,在得知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復康車老舊、亟需汰換的情況後,立即伸出援手。27日傍晚,他以基金會名義捐贈一輛價值387萬元的全新無障礙中型巴士,協助中心提供更安全、穩定的接駁服務,為慢飛天使送上最動人的聖誕禮物。


▲瑞復益智中心董事羅建屏(右)回贈感謝狀給南紡購物中心董事長特助侯郁琳代收。(圖/南紡購物中心提供)

27日下午5點30分,南紡購物中心於A2館1樓大門舉行捐贈儀式。臺南紡織集團總裁暨財團法人侯永都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侯博明、南紡購物中心董事長特助侯郁琳、天主教台南教區副主教暨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董事羅建屏等貴賓皆到場共襄盛舉。儀式上,侯博明及侯郁琳將象徵「無障礙中型巴士」的捐贈板正式交付,羅建屏則回贈感謝狀,代表中心全體工作人員與慢飛天使們表達最誠摯的謝意,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由瑞復益智中心承辦的臺南市政府心智障礙者日間服務中心-林森生活園,原有的復康車已屆使用年限,不僅存在安全疑慮,且隨著服務使用人數逐年攀升,亟需汰換添購新車。侯永都基金會創辦人侯博明得知中心的需求後,隨即伸出援手,迅速提供協助,此次捐贈的全新無障礙中型巴士,不僅提升接駁服務品質,也成為侯永都基金會成立以來第33輛捐出的車輛,延續長年關懷弱勢的公益精神。

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為服務發展遲緩嬰幼兒、心智障礙或多重障礙人士的日間照顧機構,目前中心工作人員近100人,包括教保人員、復健師、社工、行政人員、司機等,服務對象有250多人,社區式服務1年約1千多人次。瑞復益智中心秉持積極提供個別化教學計劃的教育、訓練、復健等服務,期使心智障礙者發揮潛能,增進獨立照顧自己的能力,並能融入社會,參與社區生活。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聖誕節前夕送暖 南紡總裁慨捐387萬元無障礙中巴 守護瑞復慢飛天使安全出行

打造安全職場:從到職第一天,保障工作每一天

打造安全職場:從到職第一天,保障工作每一天
打造安全職場:從到職第一天,保障工作每一天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近年來,隨著勞動意識抬頭,勞工對自身權益日益重視。為維護勞工加保權益,勞動部勞工保險局拍攝短片宣導雇主務必依法遵守「到職當日加保」與「投保薪資核實申報」規定,以保障勞工權益。

「我們試用期沒有保勞保喔!」這句話是許多勞工朋友求職時會聽到雇主的說法,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勞保局指出,不論是正職勞工、工讀生或部分工時人員,雇主都應該在勞工到職第一天申報加保勞工保險、就業保險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千萬不可以用試用期或其他理由拖延申報。雇主依規定為勞工申報加保,勞工於發生保險事故時,才能獲得相關保險給付, 如果勞工不幸遭遇職業災害,除了可以保障職災勞工及其家屬的生活,雇主也可以有效分攤職業災害補償責任。

另外,勞工的投保薪資也要按月薪資總額核實申報,只要是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例如工資、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都屬於應申報的範疇,雇主依勞工薪資變動情況,於每年 2 月底或 8 月底前申報調整投保薪資,也可以隨時申報調整。而投保薪資是計算勞工各項保險給付的基礎,雇主核實申報調整投保薪資,才能完整保障勞工權益,維護勞工工作及生活安全。

勞保局透過輕鬆幽默的短片,宣導雇主應確實於勞工到職第一天申報加保,並核實申報調整投保薪資,這不但是雇主的法定義務,也是善盡社會責任的表現,期盼所有雇主一起努力,建構一個更安心、更有保障的勞動環境。

圖:雇主應善盡社會責任,核實申報調整投保薪資,讓勞工工作及生活更安心有保障。(勞動部勞工保險局提供)
從到職第一天,保障工作每一天影片 (完整版)

https://youtu.be/nqpBwXmJr-E?si=ZfVY3kmy3DWrBwpF

從到職第一天,保障工作每一天影片 (30 秒精華版)

https://youtu.be/5RAjQyrRAd0?si=eudROWFPMyveADib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打造安全職場:從到職第一天,保障工作每一天

「食」力全開 「農」情滿滿! 雲林縣國中小童軍嘉年華體驗在地食農教育魅力

「食」力全開 「農」情滿滿!-雲林縣國中小童軍嘉年華體驗在地食農教育魅力
「食」力全開 「農」情滿滿! 雲林縣國中小童軍嘉年華體驗在地食農教育魅力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雲林縣政府於今(27)日在斗南重光國小舉辦「雲林縣114年國中小學生食農教育—精彩雲林童軍嘉年華活動」,集結縣內近500位師生及青農夥伴共同參與。活動結合童軍教育與食農教育,透過食農關卡、作物小學堂、農事體驗與闖關遊戲,讓孩子們在探索中認識在地作物,體會農民的辛苦與用心、進而了解農業文化。

縣府在斗南重光國小舉辦結合童軍教育與食農教育活動,集結縣內近500位師生及青農夥伴共同參與。
縣府在斗南重光國小舉辦結合童軍教育與食農教育活動,集結縣內近500位師生及青農夥伴共同參與。

縣長張麗善表示,食農教育不只是農業課程的一部分,更是連結生活、文化與環境的重要學習。透過童軍嘉年華的趣味設計,孩子們不僅能親手體驗農作物的栽培與食用過程,更能在互動中培養對土地的關懷與永續意識。也感謝雲林縣農會、重光國小、雲林縣童軍會及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女童軍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動這場寓教於樂的學習盛會。

活動規劃讓學生親自動手做,進而了解農業文化。
活動規劃讓學生親自動手做,進而了解農業文化。

活動現場設有八大食農關卡,集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西螺紅斗笠農場、大埤一坪農場、麥寮品安鮮物、口湖李記烏魚子、水林灃隆農場、元長好好手作、古坑蜜蜂故事館,以雲林在地特色作物苦瓜、花生、地瓜、芥菜、蜂蜜、台灣鯛、文蛤、烏魚子等為核心,青農們用心規劃食農小學堂、DIY體驗與知識闖關等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學習。來自雲林各地的青年農民也擔任講師,藉由闖關過程分享返鄉務農的故事與實作心得,讓學童了解農業的多元價值與創新面貌。

縣府邀請青農當關主,教孩子認識在地作物,也分享返鄉務農的故事。縣府邀請青農當關主,教孩子認識在地作物,也分享返鄉務農的故事。

今日擔任食農關主的青農朋友表示,今日可以讓參與的學生一次參加8個食農教育闖關,除可以認識在地作物外,又可以聞酸菜、看蜜蜂、炒花生、做花生糖、摸肥料、摸苦瓜、種地瓜、認識台灣鯛、烏魚、了解烏魚子製作過程,活動太豐富,學生太幸福囉,也感謝縣府、縣農會及重光國小共同規劃。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食農教育是推動永續農業的重要基石,縣府將持續透過跨局處與在地合作,推廣更多元、深入且具在地特色的教育方案,讓孩子從小認識食物的來源、尊重農民的付出,培養守護家鄉土地的行動力,扎根在地。

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食」力全開 「農」情滿滿! 雲林縣國中小童軍嘉年華體驗在地食農教育魅力

醫藝双頂的郭宗正水彩創作展 南市文化中心展至11/30

醫藝双頂的郭宗正水彩創作展 南市文化中心展至11/30
醫藝双頂的郭宗正水彩創作展 南市文化中心展至11/30

墨新聞|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醫藝双頂的台南市郭綜合醫院總裁郭宗正,在台南市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的水彩創作展,吸引愛好藝術朋友爭相觀賞,精美畫作令人賞心悦目,畫展將展到11/30止。


日本慶應大學醫學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的郭宗正,鑽研不孕症,對患者視病如親,在少子化當下,獲許多不孕婦女的求助而得子,身為婦產科權威的郭宗正,曾任台灣婦產學會理事長。


白天手拿診器,到了夜晚拿起畫筆作畫,過程中轉換的平順自如,先後曾以三峽祖師廟等多幅畫作,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多次,榮登巴黎藝術殿堂展出,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創會長趙宗冠盛讚郭宗正醫藝双頂,並以墨寶祝賀畫展成功。


展出期間,很有親和力的郭宗正為參觀者詳細介紹作品,並敘述他行醫之餘作畫的心路歷程,讓許多愛好藝術者對他從好奇而深感敬佩,爭相請他一起合照,個個覺得不虛此行。


佳評不斷的2025郭宗正水彩創作展,明年2月28日移師台中大墩文化中心,7月8日在台北藝文推廣處展出。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醫藝双頂的郭宗正水彩創作展 南市文化中心展至11/30

中埔警 籲請用路人注意交通號誌並遵守交通安全規則

中埔警 籲請用路人注意交通號誌並遵守交通安全規則
中埔警 籲請用路人注意交通號誌並遵守交通安全規則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民眾於昨(26)日在社群網站po文反映,有一部自小客車在嘉義縣中埔鄉嘉135線與台18線路口,違規闖紅燈行駛之訊息。該車駕駛闖紅燈違規行為,警方查證後將依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製單舉發,闖紅燈違規行駛,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第1項,最高可處新臺幣5400元以下罰鍰。

中埔分局呼籲:請駕駛朋友行駛道路時,請注意道路標線、標誌及號誌,切勿闖紅燈、超速、跨越雙黃線及其他違規行為,務必遵守交通安全規則,也要尊重其他用路人的路權安全,避免交通事故憾事發生。本分局為維護駕駛人用路安全,對於未遵守號誌管制行駛之重大違規將加強取締,以防制交通事故之發生。

圖/嘉義縣警察局中埔分局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埔警 籲請用路人注意交通號誌並遵守交通安全規則

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逐步實現

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逐步實現
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逐步實現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為加速雲林縣朝向「農工商科技城」願景轉型,並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國際淨零碳排趨勢,縣府依循《雲林縣國土計畫》目標,擘劃九大產業園區之科技發展軸帶,今(27)日上午於縣府大禮堂由縣長張麗善、雲科大校長張傳育、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理事長葉儀皓、秘書長蘇純繒、立委許宇甄、斗六市長林聖爵、縣工策會總幹事張耀文、城鄉處長林長造等共同向鄉親說明並宣示,於斗六市南側、雲科大周邊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逐步實現
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逐步實現

縣長張麗善指出,「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計畫在今年的6月30日完成縣都委員會審議作業後,案送中央內都委員會並經排定 12月16日進行專案審查,期待審查過程能夠順利推進,讓斗六電動車產業能夠應運而生,也特別於今天向鄉親說明並宣示,縣府積極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的決心及作為。

張縣長表示,縣府結合雲科大研發量能及成熟產業鏈,以及電動車產業聯盟之產業趨勢與需求,在扣合淨零減碳的永續趨勢中,雲林縣推動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朝農工商科技城的方向邁進,期待藉由此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之開發,提供就業機會,讓我們的子弟能夠留在雲林就業,更為九大產業園區開發奠定厚實之產業發展基礎。

張麗善縣長今天向鄉親說明並宣示,縣府積極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的決心及作為。
張麗善縣長今天向鄉親說明並宣示,縣府積極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的決心及作為。

城鄉處長林長造說明,縣府自110年8月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並於111年啟動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規劃面積達241公頃,除於112年8月起共舉辦5場公開展覽說明會,並於今(114)年6月30日獲雲林縣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審議通過,目前已將計畫書圖報送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縣府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更向前邁進一步。

林處長說,本計畫以引入「智慧電動車」及「產業AI化」等策略性產業為主軸,預計可創造約4,100個就業機會,年產值上看150億元,並規劃70公頃產業專用區供電動車相關產業使用。這不僅是雲林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契機,更有助於達成「育才、留才、攬才」目標,緩解高齡少子化與人才外流,並配合本縣九大產業園區之發展,加速周邊產業升級轉型,攜手打造農工並進、永續共榮的雲林。

雲科大校長張傳育表示,雲科大在教育部經費的支持下,設置有電動車及AI人才培訓基地,在電子系中也成立電動車學程,從人才培育到老師研發成果的落地,雲科大都有很好的規劃,串聯縣府推動的「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開發,有助於把人才留在雲林,也可吸引相關產業鏈進到雲林,創造雲林的繁榮。

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理事長葉儀皓表示,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會選擇坐落在雲科大,就是看重雲科大在電動車實驗室,以及它可以落地的論文,現在再加上產業園區的驗證場域及量產,甚至要輸出到國外去,前景可期。

許宇甄立委表示,張縣長110年即推動這前瞻性的智慧電動車產業園區,此計畫將讓雲林縣脫胎換骨,朝著AI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外,也能夠帶動斗六市成為智慧科技城,促使雲林縣成為農工商科技縣願景更邁進一步;本案目前內政部都市委員會排定12月16日進行審查,她與張嘉郡委員、丁學忠委員在中央會極力推動整個審查進度,期能夠依計畫期程在2年內完成審議,順利推動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的發展。

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逐步實現

暢遊南庄免開車 台灣好行(苗栗好行)輕鬆帶遊老街登山趣

暢遊南庄免開車-台灣好行(苗栗好行)輕鬆帶遊老街登山趣
暢遊南庄免開車 台灣好行(苗栗好行)輕鬆帶遊老街登山趣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假日出門塞車又怕測速照相,國旅最夯玩法搭乘「台灣好行」,輕鬆EASY免開車苗栗南庄老街一直是許多國人心中必遊景點之一,台灣好行南庄線 (5805A) 深受遊客喜愛,尤其路線行經台灣十二勝之一的獅頭山,遊客可以下車登山健行,尋幽訪勝走訪名山古剎,也可以直抵南庄老街享受客家庄的淳樸風情和熱鬧的老街市集,換上日式和服拍照留念,當日再搭車返程,一日遊愜意又舒適。

圖:台灣好行(5805A)終點站位於南庄遊客中心前,車上以台灣黑熊為主要圖騰充滿旅遊感。

台灣好行南庄線(5805A)的起點在台鐵竹南車站,每天發出九個班次,大約小時一班,路線行經苗北藝文中心、尚順廣場、苗栗客運頭份總站、頭份後花園和三灣,抵獅頭山古道口和龍門口(勸化堂),終點站則在南庄老街和遊客中心,遊客搭乘專車大約45分鐘即可抵達輕鬆又便利不必開車就能暢遊知名老街和各景點

喜歡走步道健行的遊客,建議可在A7站獅頭山古道口下車順著獅山古道拾級而上,沿途欣賞可以轉輪祈福的轉經輪步道名列古蹟的紫陽門,參訪輔天宮、勸化堂、開善寺三大獅頭山古剎一睹獅頭山「天堂、地府、西方」三大聖寺的由來;獅頭山共有包括勸化堂在內十一座寺廟,依山而建紅瓦飛簷風景優美,是北台灣最大佛道教聖地,日據時期曾獲台灣八景十二勝之一的美名。

圖:轉經輪步道法輪常轉,為遊客消災祈福。

完步道可續搭台灣好行前往南庄,或不登步道直抵南庄南庄遊客中心下車,步行一分鐘即可抵達老街起點「洗衫坑」,知名的桂花巷平日人潮不會過於擁擠,假日則是人潮滿滿,內伴手禮和小吃店家林立,吃美食、買伴手禮都很適合尤其許多商店都與台灣好行(苗栗好行)合作,例如「南庄好食好玩一日遊票券」合作店家包括新品珍古早味餅鋪、南庄抹茶冰、桂花朵朵和江記花蜜、京廣蛋捲與何記桂花蛋捲、芸茗茶鋪、東村宿舍等,遊客可以憑券換取紀念品和小吃,亦可憑券享有購物折扣,不妨多多利用。

圖:南庄老街餐廳眾多,客家美食是必嚐風味。

南庄東村宿舍和服體驗亦是老街重點必遊東村宿舍創建於民國24昭和十年),現為歷史建築,是保存十分完善的建物,現由業者經營住宿、伴手禮、咖啡午茶、園區拍照與和服體驗(須付費)等,現場有老師現場幫忙穿衣打扮許多遊客也會穿著和服遊逛桂花巷、乃木崎步道、老街拍別具異國風情

圖:遊客可以選購一日遊套票,憑券領取老街店家贈品及購物優惠。

苗栗好行票價可分為電子票證,包含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均可使用;車上投現則依單程里程計費;一日乘車券可至ibon購買135,車上或頭份站購票為150。套票則有「南庄好食好玩一日遊套票優惠價350南庄慢遊雙人套票二日遊1100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暢遊南庄免開車 台灣好行(苗栗好行)輕鬆帶遊老街登山趣

信義鄉潭南國小幼兒園教室修繕工程落成啟用 打造優質、完善的學前教育環境

信義鄉潭南國小幼兒園教室修繕工程落成啟用 打造優質、完善的學前教育環境
信義鄉潭南國小幼兒園教室修繕工程落成啟用 打造優質、完善的學前教育環境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信義鄉潭南國小附設幼兒園27日隆重舉行修繕整建啟動典禮,縣長許淑華親自出席,除感謝長年協助偏鄉教育的浩然基金會,也宣告縣府將持續投入資源,為原鄉部落及全縣各鄉鎮的孩子,打造優質、完善的學前教育環境。

啟用典禮邀請社區教會牧師及長老依循傳統布農族人新屋落成的儀式,包含祝禱、吟唱、祈願祖靈庇佑所有師生平安健康,在由潭南幼兒園可愛小朋友表演拍手歌、媽媽的眼睛及布農報戰功歌舞下揭開序幕,並由部落牧師幸潭明偕92歲高齡耆老幸清華共同為嶄新的幼兒園舍啟用祈福,潭南國小校長許振家並與許縣長共同在新教室掛起布農崇高象徵的山羌標本,為典禮劃下圓滿句點,包括縣議員石慶龍、信義鄉長全志堅、潭南村長松照天、潭南國小家長會長白宗元及眾多部落鄉親出席,縣議員全文才及立委游顥也指派代表參加。

這項幼兒園重建工程由浩然基金會全額贊助,總經費超過新臺幣1,300萬元,基金會自921地震認養潭南國小重建工程以來,持續給予學校全方位支持,許縣長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浩然基金會的慷慨與低調,強調基金會的愛心與支持,是縣府推動偏鄉教育最重要的後盾,縣府將持續強化幼教環境 打造完善學習空間。

許縣長表示,潭南部落的幼兒人數不斷成長,為提供孩子更優質的學前教育環境,重建後的幼兒園針對採光、電梯、廁所及教室設備進行全面升級,務求設施完善完整,讓部落家長能夠放心將孩子送來學習。

「這筆超過 1,300 萬元的經費,讓我們的幼兒園無論從採光、電梯到廁所和教室設備,都做到了非常完善和完整。」許縣長肯定校方與歷任校長、老師們的用心投入,並指出這不僅是硬體設備的改善,更是對在地教育資源的重要補充。

許縣長指出,縣府資源持續挹注,創造出的教育成果有目共睹,縣府對幼兒教育尤其重視,已於去年完成將幼兒園師生比例,從1名老師15個孩子,降到1師照顧12生,未來將投入更多資源在幼兒教育,並持續改善全縣 160 多所學校的教學設備,以促進教育環境的共同成長。

談及潭南國小的教育成果,許縣長特別稱讚學校在布農族文化的傳承、母語教學及與社區部落結合上的優異表現。她並高興地分享說,潭南國小的孩子在這次音樂比賽中榮獲特優獎,展現了在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我們會跟鄉公所持續合作,推動在地學習和原住民文化傳承。」許縣長承諾,縣府將以更堅定的決心,為孩子們爭取更多資源,共同建構一個能夠讓孩子在才藝與文化上發光發熱的學習環境。

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信義鄉潭南國小幼兒園教室修繕工程落成啟用 打造優質、完善的學前教育環境

「西螺大橋維修補強工程」全橋施工封閉管制 請用路人配合交通管制與改道措施

「西螺大橋維修補強工程」全橋施工封閉管制 請用路人配合交通管制與改道措施
「西螺大橋維修補強工程」全橋施工封閉管制 請用路人配合交通管制與改道措施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西螺大橋將自 114年12月1日至116年1月4日進行維修補強作業,並於114年12月1日上午8時起實施全日全橋封閉後進場施工,提醒所有用路人提前規劃行程,配合交通管制與改道措施。

雲林縣交通工務局指出,位於縣道145線上的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下游,串聯彰化溪州鄉與雲林西螺鎮,全長約1,939公尺。本工程將進行鋼構補強、伸縮縫修繕、橋面塗裝整新等重要作業,以提升橋梁整體安全與耐久性。

施工期間已請施工單位完整設置改道路線指引與警示標誌、加派人員協助交通指揮與動線引導等措施。建請用路人提前改行省道台1線(溪州大橋)作為替代路線,並配合現場管制人員指揮,以確保通行安全。

施工期間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西螺大橋維修補強工程」全橋施工封閉管制 請用路人配合交通管制與改道措施

成年人還能長高?物理治療師揭密:30~40歲也有可能再多 0.5~2 公分

成年人還能長高?物理治療師揭密:30~40歲也有可能再多-0.5~2-公分
成年人還能長高?物理治療師揭密:30~40歲也有可能再多 0.5~2 公分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撰文/寵貓物理治療師 許云菁

責任編輯/游宏琦

「生長板關了就不會再長高」——多數人從小被這句話教育,但在物理治療臨床現場,一個又一個「大人悄悄變高」的案例,正重新挑戰我們以為的身體極限。

許多 30~40 歲的民眾,在沒有打針、沒有藥物、沒有抽高治療的情況下,透過姿勢排列、筋膜調整、減壓徒手治療與生活習慣改善,身高竟然能增加 0.5~2 公分。

看似不可思議,其實是身體被壓縮後再「回彈」的自然反應。

臨床真實案例:大人也能長高?真的能。

案例一|39 歲女性保姆:174 → 174.8 cm

長年抱小孩、彎腰導致筋膜緊縮、駝背、骨盆後傾。經徒手治療、胸椎擴展與日常伸展後,年度健檢顯示:174 cm → 174.8 cm。

所謂「變高」,其實是身體被鬆開、回到原有排列。

案例二|許云菁治療師本人:162 → 165 cm

「我從沒想過 40 歲還能變高。」許云菁笑說。

因示範治療動作,每日練習胸椎擴展、核心啟動、筋膜鬆動,再加上呼吸、睡眠與徒手治療介入後:身高從 162 → 164 → 164.5~165 cm。

兩週後再測仍維持,完全沒有針劑、藥物,只有身體的自然回應。

所謂「變高」,其實是身體被鬆開、回到原有排列。/圖 許云菁提供
脊椎減壓與鬆開,涉及許多專業手技/云菁提醒,跟坊間推拿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要慎選施作者,預防受到二次傷害。/圖 許云菁提供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恩身體。」

成年人身高為何會「回升」?

不是骨頭變長,而是身體回到原位

許云菁治療師指出,大部分人的身高都被以下因素「壓扁」:

1. 脊椎減壓 → 身高自然回彈

久坐或壓力過大會讓椎間盤一節節被擠壓,

徒手減壓可讓脊椎恢復空間。

2. 筋膜放鬆 → 橡皮筋回到原長

緊到像石頭的筋膜會把身體往下拉,

鬆掉後,高度自然回升。

3. 胸廓展開 → 上半身真正「挺立」

駝背、胸悶、肺部受限都會讓人看起來更矮。

胸廓擴張後,不只是變高,呼吸也變好。

4. 骨盆後傾矯正 → 身高立即改變

骨盆位置錯誤會讓腰椎弧度消失,人會看起來更矮。

骨盆回到中立,身高馬上變。

5. 足弓影響整體排列(最被忽略的關鍵)

足弓塌陷會使下肢到骨盆、脊椎一路代償。

地基不穩,全身都矮一點。

6. 睡眠是「身高修復期」

深度睡眠會讓脊椎自然回彈,

身體把白天「壓扁」的高度還給你。

7. 柔軟度與肌力 → 讓身體真正站得起來

柔軟度決定能不能伸展,

肌力決定能不能維持。

8. 情緒也會壓扁身高(身心觀點)

情緒緊繃 → 呼吸淺 → 胸廓窄

焦慮低落 → 身體內縮

壓力過大 → 筋膜硬化

當心放鬆、呼吸回來,

身體也會慢慢「打開」。

哪些人最容易「長高」?

✓ 久坐族

✓ 駝背、肩頸緊

✓ 腰痛、胸悶

✓ 足弓塌陷

✓ 睡不好

✓ 呼吸淺

✓ 核心不穩

✓ 筋膜緊繃

✓ 長期高壓

這些狀態,都讓身體的「原本高度」被壓縮。

只要調整得宜,長高 0.5~2 cm 是完全可能的。

長高,是讓身體回到正確的位置!/ 圖,許云菁提供

許云菁的溫暖提醒;身高其實不是「能不能長」,而是—你願不願意讓身體回到最自然、最挺立的狀態。

當你願意:

✓ 好好呼吸

✓ 好好睡覺

✓ 好好伸展

✓ 好好面對情緒

身體一定會回應你,甚至回報你。

「只要你對自己好一點,

你的身體會默默為你展開更多可能。」

——許云菁

【免責聲明】

本文為物理治療臨床觀察分享,僅供健康資訊參考,若有症狀請洽專業醫療人員。

一位寵貓的-物理治療師,許云菁

《寵貓物理治療師 》~專欄回顧

第一篇:療癒之手|六隻貓物理治療師

療癒之手物理治療師 許云菁 用專業與溫度接住每一個渴望重生的身體與靈魂

第二篇:貓奴鏟屎不傷腰的秘密

鏟屎官看過來~寵貓物理治療師,教你如何做好貓奴的工作!

第三篇:久坐的危害

久坐,是身體失衡的溫水煮青蛙 / 寵貓物理治療師-云菁;告訴你怎麼活起來

第四篇:中秋烤肉姿勢

中秋節烤肉不腰痠背痛:物理治療師-云菁,教您正確姿勢與運動指南

第五篇:喝水對筋膜的重要性

越睡越累?其實是身體在喊渴!─筋膜、濕氣與補水的療癒祕密

第六篇:一分鐘紅燈療癒術

一分鐘紅燈療癒術:讓身體重新開機的筋膜小伸展/ 寵貓物理治療師的小撇步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成年人還能長高?物理治療師揭密:30~40歲也有可能再多 0.5~2 公分

新加坡國際學校交流團 訪旭光高中扎根觀光遊學

新加坡國際學校交流團 訪旭光高中扎根觀光遊學
新加坡國際學校交流團 訪旭光高中扎根觀光遊學

墨新聞|記者張游舜/台北報導

曼谷新加坡國際學校跨海到縣立完全中學「旭光高中」遊學觀光,經由參訪全國聞名的天文成果,並結合合歡山暗空公園與南投星空季等友善環境永續旅遊資源,為南投縣觀光遊學知性遊程打造嶄新交流模式。

縣府觀光處在縣長許淑華指示強化國際交流以拓展本縣學生國際視野下,長年透過海外旅展與踩線團等方式拓展南投縣成為國際遊學熱門市場,近期觀光處組團參與新加坡秋季旅展時,把握機會與新加坡相關學校聯繫,積極推介與推廣南投縣多元豐富的教育體驗內容,並成功爭取到曾到本縣埔里國中交流的「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ankok(簡稱SISB)」 再度組團到南投縣遊學參訪。

新加坡國際學校,經縣府教育處及觀光處團隊周延安排,由該校Thonburi校區副校長胡裴洺、活動總監Mr.Jo與Chantelle等7位師長,帶領62位學生於11月26日到旭光高中交流,旭光校長毛彬權與縣府教育處黃銘偉輔導員,以學校社團表演等精采迎賓節目及交換禮物,熱情迎接從泰國曼谷遠道而來的師生遊學團。

旭光校方安排來訪SISB學生深入淺出的星象教學及天文望遠鏡觀察太陽黑子的實作體驗,並分組融人旭光各個班級,沈浸式入班交流製作特色小夜燈的生活科技、平板操作製作短影片的視覺藝術及、雙方文化、腔調賞析的音樂互動等生動課程,旭光師生熱情展現專精特色,讓星台兩校師生交流多元教學的成果。

SISB師生們對旭光校方安排的各項活潑有趣且多元課程讚賞不已,也感謝縣府促成雙方師生在歡笑聲中留下滿滿回憶的交流。

縣府觀光處指出,縣長許淑華持續推動學校教育國際化,希望南投的孩子能及早與國際接軌。縣府也會持續透過遊學接待機會,讓來訪的學生對南投留下印象,回國後持續成為選擇南投遊學觀光的口碑行銷種子。

觀光處與教育處將分工合作,由觀光處盤整縣內接待及景點資源,並由教育處統整學校交流資源,持續對外爭取遊學觀光到南投的商機。

觀光處長陳志賢表示,南投縣生態資源豐富,除四季適合推動螢火蟲季、星空季與正在推出的溫泉季以及花卉嘉年華系列活動外,也持續輔導縣內產業將相關遊程盤整為教案,推動戶外教育及國際遊學行程,期望協助業者增加商機。教育處王淑玲處長則表示,推動雙語及國際教育一直是許縣長的施政目標,未來會持續以遊學等機會讓南投的孩子更具國際競爭力。

圖 /南投縣政府提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新加坡國際學校交流團 訪旭光高中扎根觀光遊學

中原大學發布「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行動指引」 回應生成式 AI 挑戰

中原大學發布「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行動指引」 回應生成式 ai 挑戰
中原大學發布「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行動指引」 回應生成式 AI 挑戰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面對生成式 AI 帶來的劇烈變化與學習焦慮,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近年積極推動「雙向融滲 AI 與科技的人文教育」,從課堂到校園文化回應「大學還要教什麼?」、「學生應具備哪些 AI 不易取代的能力?」等關鍵提問,並於2025年11月正式發布「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行動指引」 AI 素養白皮書,從價值、倫理與實務操作提出具體可行的「人文 AI 素養」框架,作為教學、研究與行政的重要依據。

人文與教育學院院長彭妮絲表示,在 ChatGPT 等工具已能協助寫報告、寫程式、畫圖,甚至生成小論文的情況下,真正需要被重新思考的不是作業形式,而是大學教育要培養什麼能力。「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行動指引: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 AI 素養白皮書」呼應中原「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之教育理念,以及全校《數位教育發展白皮書》、《 AI 教與學問責報告》等相關政策指引,從人文與教育的角度出發,提醒師生在技術快速演進的同時,不要放棄對價值、倫理與關係的反思。

AI 教育行動指引白皮書聚焦「讓技術回到以人為本」,以15項行動指引為核心,包括「以人為本、強調真人主體性」、「先問價值再談技術」、「不放棄閱讀與思考」、「批判性信任,非盲目信任」、「保護隱私與尊重著作權」、「看見弱勢、防止偏見放大」等,成為教師與學生在課堂、研究與行政情境運用 AI 時的共同規範。

新加坡教育工作者與中原大學人育學院教師交流,並參觀「元宇宙智慧教室」體驗現代科技於語言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這份白皮書強調, AI 可以大量處理例行工作,但高教更應引導學生培養價值判斷與負責任決策的能力,深化閱讀、詮釋與批判思考,提升跨文化溝通、理解他人與關懷弱勢的敏感度,並能連結真實社會議題提出創意解方。同時強調不以 AI 取代必要的閱讀、推理與書寫,鼓勵保留思考過程、草稿與修訂紀錄,把 AI 視為協助組織與反思的工具,而非評量結果的來源。

中原大學近年從校級政策到各學院實作,持續完善 AI 教學與數位學習環境。人育學院近日推出「人文 AI 」系列講座,帶領學生實際體驗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影像工具在寫作、批改與詮釋上的應用,陪伴文科學生在 AI 時代重新定位人文與語言專業。另一方面,學校也建置沉浸式投影人機互動空間「metaDisplay 前瞻顯示科技教室」,打造可跨課程、跨領域運用的智慧教學環境,將成為中原AI人文教育的亮點場域。

人育學院表示,未來將以本白皮書為基礎,推動各系所把 AI 視為「與人文對話的工具」,在課程中設計需要閱讀、詮釋、比較與省思的任務,讓學生學會在龐大 AI 資訊中辨識立場與價值。學院也將透過教師社群與工作坊,交流不同學門的實踐經驗,並定期滾動修訂相關守則與指引。

「人文在 AI 時代並沒有被邊緣化,反而變得更關鍵」彭妮絲強調。她期望,透過這份具體而有溫度的行動指引,陪伴師生一起面對 AI 時代的翻轉。藉由「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實踐,讓人文與科技雙向融滲,使科技成為放大人文關懷與專業素養的力量,而非取代人的判斷與責任,並與師生及各界共同探索 AI 時代的學習新樣貌。

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發布「以人為本的_AI_教育行動指引」,強調科技運用必須回到人文關懷與教育核心價值。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原大學發布「以人為本的 AI 教育行動指引」 回應生成式 AI 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