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據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宣布,將撤除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最高等級「黑框警告」,並承認相關風險被過度誇大。這項決定,正式為延續二十多年的醫療爭議劃下句點。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表示:「我們正挑戰過時的觀念,再次承諾基於證據的醫學。」此舉不僅推翻了2000年代初期「女性健康促進計畫」試驗的片面結論,也讓全球再次把焦點放回更年期治療。
一場記者會,如何改寫全球女性的醫療選擇
2002年「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HI)研究記者會後,全球媒體以聳動標題大幅報導荷爾蒙療法與乳癌風險的關聯,成功擊中女性內心深處對癌症的恐懼。自此,荷爾蒙補充療法在多數女性心中,幾乎等同於「增加乳癌風險」。然而,經過相關變數校正後,這個風險實際上與安慰劑組並無顯著差異,即使存在也屬於「罕見」等級。但在強烈負面印象籠罩下,荷爾蒙療法帶來的諸多益處,卻被徹底遺忘。
鴻馨診所院長吳佳鴻醫師最新出版的《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一書提到,批評者早已指出WHI試驗存在重大缺陷:當時受試者主要是停經超過十年、年齡約六十歲的女性,這群人本就具備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卻被用來評估所有年齡層女性的治療安全性,結論自然產生偏差。
被忽視的數據:荷爾蒙療法真正帶來什麼?
荷爾蒙補充療法不僅是緩解更年期血管舒縮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及生殖泌尿道症狀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更能顯著改善生活品質。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它在疾病預防上的驚人效果。
根據北美停經學會(NAMS)於2022年發表的官方聲明,WHI研究追蹤長達13年的報告顯示,針對50至59歲女性──也就是門診中最常因更年期問題就醫的族群,補充荷爾蒙帶來的益處遠超想像。
吳佳鴻指出,我們先重溫一次2002年被放大的「風險」:每年每萬名合併補充雌激素(CEE)與黃體素(MPA)的女性,會比安慰劑組多出8個乳癌病例。現在,讓我們用同樣的實際發生率,來看看補充荷爾蒙比安慰劑組帶來哪些顯著益處。

單用雌激素可降低七大疾病風險
根據研究數據,單用雌激素(WHI-CEE)組別與安慰劑組相比,在疾病預防上展現全方位保護效果。每年每萬名女性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可減少11個病例、乳癌減少5個病例、大腸癌減少3個病例、任何癌症減少8個病例、任何骨折減少16個病例、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減少11個病例,最驚人的是糖尿病風險可減少26個病例。
併用黃體素同樣具保護作用
而雌激素併用黃體素(WHI-CEE+MPA)組別與安慰劑組相比,同樣展現顯著保護效果。每年每萬名女性中,任何骨折可減少25個病例、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減少10個病例、糖尿病風險減少11個病例。
關鍵在於選對配方與時機
吳佳鴻特別強調,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被長期忽略的事實:當女性們擔憂罕見的乳癌風險時,卻可能錯失荷爾蒙療法帶來的明顯健康益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單用雌激素或合併黃體素,「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風險」都呈現下降趨勢。
更重要的發現是,如果使用生物等同性黃體酮(P4)取代黃體素(MPA),甚至可以避免原本就極為罕見的乳癌風險。目前市面上已有劑量較低或作用更局部的新型荷爾蒙療法可供選擇,讓治療更加精準安全。
現行指導方針也明確指出,健康、剛進入更年期或更年期前期的女性──通常介於40至50多歲,才是真正的潛在適用對象。這與當年WHI試驗受試者的年齡層有著天壤之別。
專家呼籲:別讓恐懼主導醫療決策
二十多年來,全球無數女性因為一場有缺陷的研究與媒體的過度渲染,被迫忍受更年期症狀的折磨,甚至錯失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機會。如今,隨著FDA撤除黑框警告,以及越來越多長期追蹤數據的公開,真相終於浮出水面。
吳佳鴻呼籲,正確理解並選擇合適的荷爾蒙療法,對女性健康至關重要。別再讓恐懼主導醫療決策,而是應該基於完整的科學證據,與專業醫師共同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畢竟,健康不該建立在片面資訊與過時觀念之上。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美FDA撤更年期荷爾蒙警告,吳佳鴻揭20年乳癌恐懼如何被放大














































環保局表示,登革熱防治的關鍵在於「消除孳生源」,只要主動清除居家環境中可能積水的容器,就能有效阻斷病媒蚊繁殖鏈,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雖然近日天氣逐漸轉涼,但白天氣溫仍適合病媒蚊活動與繁殖,且氣溫尚未低於病媒蚊停止活動的臨界值。因此,特別提醒市民朋友要持續落實「巡、倒、清、刷」,徹底清除積水容器,以降低病媒蚊孳生風險。







基隆市衛生局張賢政局長表示,長照服務現場挑戰多元,督導是串連照顧者與機構的重要橋樑,良好的溝通與領導能力,有助於提升團隊凝聚力與服務品質。張局長強調:「照顧工作不僅是技術服務,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透過教育訓練的交流與反思,能讓照護團隊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為鼓勵嘉義市市民踴躍接種疫苗,提升
嘉義市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說明,設籍嘉義市市民於114年10月1日至114年12月31日期間,在本市醫療院所(含學校及社區接種站)接種公(自)費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者最多可獲得2次抽獎機會。完成公(自)費流感疫苗接種者,可獲得500元超商禮券1次抽獎機會,共100個名額;若在活動期間,完成公(自)費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者,可再獲得1次抽獎機會,頭獎為iPhone 17手機共5名(顏色隨機),未獲頭獎的民眾可再抽1,000元超商禮券共100名。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提醒,















現場包含南投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游義誠、南投縣餐飲業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文都及南投縣廚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曾棋源等貴賓出席。
陳南松局長表示,為提升餐飲業衛生安全與品質,希望透過餐飲衛生積極輔導提升食品業者自主管理能力,有效為食品安全把關。本次通過評核獲得「優級」或「良級」標章的店家,無論產品品質或環境衛生,都能讓來到南投縣遊玩的遊客或在地的縣民「吃的安全,食在安心」,也請民眾選購食品或在外用餐時,用行動優先選擇榮獲「優級」及「良級」的商家。
獲獎的業者可將標章掛置店面明顯處,作為消費者選擇餐飲場所時之參考。標章有效期限自114年11月至116年11月止計2年,本次通過評核的名單將公布於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等網站,供民眾查詢。另民眾如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及消費疑義,可電洽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服務專線049-2231994。
邱佩琳(上圖)指出,「山藥大餐」不只是年度美食盛事,更是推廣基隆農產與文化的重要平台。感謝基隆市農會長期努力,讓基隆山藥品質穩定、深受民眾喜愛。市府將持續協助農友提升產銷能量,並結合食農教育與觀光活動,讓更多人看見基隆農業的實力與魅力。
產業發展處長蔡馥嚀(上圖右2)說明,今年的「山藥大餐」以創新料理呈現基隆山海特色,邀請多位知名主廚以山藥入菜,結合新鮮漁產與當季食材,打造十道兼具創新與傳統的特色佳餚,包括「山藥海鮮寶寶」、「山藥白玉卷」、「山藥魚肉米粉鍋」等料理,展現山藥獨有的鮮甜與細緻口感。
基隆雖山藥種植面積不大,但因多雨低溫氣候孕育出綿密細緻的在地山藥,切口不易褐化、風味獨特,被譽為「台灣最好吃的山藥」。市府與農會長年輔導農民栽種「基隆山藥」與「白雪玉」等品種,品質穩定、營養價值高,是基隆農業的驕傲代表。
邱佩琳最後強調,基隆的農業充滿韌性與創意,市府也將持續透過活動推廣與產銷輔導,協助農友拓展通路,讓更多人品嚐到基隆山藥的好滋味。她也邀請市民把握機會,11月13日起購票、11月22日一起用行動支持在地農業。
餐券販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