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 國學書院文化產業聖境

圖+文: 楊樹清
書院文化,打造國學基地,形成文化產業。山林即儒林,尼山,處處令人驚豔。
首屆國學院院長高峰會
孔子誕辰前夕,兩岸近百位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院院長、書院山長齊聚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尼山,參與北京大學文化資源中心主辦的,中國首屆國學院院長高峰會。
開幕儀式中,與會者在基座15 公尺、塑像72 公尺(代表孔子活到72 歲),全球最高的孔子銅像前,舉行祭孔大典,並由出身臺灣的兩岸著名文化學者,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龔鵬程主祭。同時,金門高粱亦遠征來孔子故鄉,在開幕晚宴與孔府家酒、青島啤酒同為品嚐對飲佳酒。
尋找國學文化發展新路
龔鵬程教授在高峰會開幕演講中,提出百餘年前西學東漸、國學式微,時隔百年,復興國學、重建斯文的呼聲愈發高漲,國學研究進入新階段,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國學院,書院也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形成了多層次的社會力量聚合。
龔鵬程指出,促進中華文化復興的背景下,國學愈來愈受到官方及民間的普遍重視。放眼大陸,有許多國學院、書院等機構,國學教育可以說是方興未艾,蔚為大觀,培育出了濃郁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這種背景下邀請中外學者探討國學發展,一起思索國學發展問題,希望對當前國學文化做更深挖掘,尋找新的道路,在未來打開新的局面。
而中國首屆國學院院長高峰會所在的尼山聖境,營造國學氛
圍, 開發書院文化「修賢」產業。占地35 公頃的尼山聖境是山東省文化旅遊新亮點, 陸續建設、開發「一環五區」,即一環湖主題文化遊憩帶,儒學聖殿瞻禮區、國際遊學營地區、山水書院修賢區、生態農業耕讀體驗區和國際文化旅居社區,傾力打造具有東方意境的山水休閒度假聖地和複合型文化度假產業綜合體。
尼山聖境以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基地」為使命,將形成一個完整的儒文化主題體驗度假體系。聖境中的尼山書院酒店地處山谷林地,依山而築,讓人進入「田園躬耕、明禮致道、山居見性、圍爐論道、草堂修身」之境,體驗儒家耕讀特色和書院氣質。漫步在尼山聖境,山林即儒林,發現國學、書院、經典與現代生活結合的無限美好。
(出自《獨家報導》第1161 期)
新住民文化會館拍板定案 原樣修復,兼具美觀實用與多元服務

林雅璇/桃園報導
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商圈的舊桃園縣警局桃園分局,預計以1 年半的時間完成修復, 並開始營運, 開工日期暫定於2017 年中。
舊桃園縣警局桃園分局在2015 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市府將按照1970 年代警察廳舍風格修復,外牆使用紅色磁磚,保留原始風貌,並規劃法律諮詢、文化交流、文創聚落、協會輔導等多元服務,未來成立的「新住民文化會館」將兼具美觀與實用性。
市長鄭文燦表示, 原址很適合辦理文創活動或是提供多元服務, 初步有「新住民文創聚落—多元文化融合的新住民文創聚落」、「年輕人創客空間— 創客孵蛋器」及「體驗式警政博物館」等三大方案, 希望達到舊有場地再利用; 然而,市府已規劃虎頭山青創基地、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等多座青創基地,中央警察大學校內亦設置世界警察博物館。考量桃園有許多外籍移工及新住民家庭,因此決議成立「新住民文化會館」,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中央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目前桃園市約有10 萬名外籍移工,新住民家庭人口約6 萬5,000 名,由於他們帶來不同文化,使當地充滿豐沛的文創能量,也是桃園市多元文化的縮影。
「新住民文化會館」,未來將提供協會輔導、法律諮商及法律權益保障、親子學習及母語人才培訓,並舉辦文化、體育、美食交流等活動,讓新住民能夠即時獲得協助,享受更安穩的生活。

本案將在市府「新住民事務委員會」提出討論,並結合社會局、教育局、勞動局、民政局、內政部移民署等機關的力量,針對運作機制及整合統籌管理進行協調,未來將以市府營運管理為優先。
產銷班自行研製蔬菜移植機 加快種植速度,提升蔬菜品質

劉泰哲/桃園報導
提到桃園的蔬菜旗艦班,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三班絕對不會缺席,各項新式栽培方式都在這裡示範推廣,目前可種植面積約莫是40 公頃。
因為缺乏土地與人手,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三班,決定自行研製蔬菜移植機,從手工種植進展到機械種植,節省人力,如同秧苗種植那樣,採用穴盤苗移植方式,使用機械進行種植。另外,農民反映農委會補助的網室資材有規格限制,市長鄭文燦針對這點表示,希望農業局與農委會能夠討論網室興建的相關技術規範,務必與實際需求相符,且網室資材應堅固耐用。
透過自行研製蔬菜移植機,菜農種植速度大幅提升,蔬菜品質也比以往更優良,缺工問題也一併獲得解決;為解決颱風季節來臨,蔬菜減產導致價格上漲的問題,市府規劃設置農產品低溫冷藏中心,目前已編列2,500萬元、農委會補助2,500 萬元,合計5,000 萬元,設置低溫冷藏中心;針對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三班提出的真空冷藏設備示範計畫,農業局將另行立案研擬可行性。

市府推展有機農業不遺餘力,藉由國中小學營養午餐「天天安心食材計畫」,採購在地有機蔬菜,並建立「學校午餐有機蔬菜線上媒合平臺」,鼓勵學校向農民採購,同時與大型賣場洽談,增加農產品銷售通路,讓民眾在賣場都能買到有機蔬菜,不只能增加農民收益,也讓大眾買的放心、吃的安心。
身心障礙者翻轉人生的契機 設置庇護工場,種植面積近150 坪

劉泰哲/桃園報導
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的美好庇護工廠已正式啟用,目前共有12 位「美好寶貝」身心障礙者獲得「蔬菜植耕產銷」的就業機會。未來,市府也將持續推動庇護工場的設置計畫,協助推廣產品,也希望各界能夠給予支持,讓這些當季蔬果成為身心障礙者翻轉人生的契機。
美好庇護工場以天然農耕的方式種植蔬果,講求無毒、友善的耕種方式,種植面積將近150 坪,包含3 座網室溫室與1 塊戶外農地,可生產的蔬果種類眾多,且獲國立中興大學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值中心檢驗合格。
截至目前為止,桃園共成立6 所庇護工場,提供66 個長期就業機會給身心障礙者,市府往年皆編列預算設立庇護工廠,今年也不例外,總計編列1,288 萬元的預算增設2 所庇護工場。
在行銷推廣部分,市府除了舉辦「桃園庇護節慶型產品促銷活動」之外,還辦理「鼓勵企業機構團體訂購庇護工場產品競賽計畫」、「桃園市政府各級機關採購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產品競賽活動」、「桃園庇護天使工作影像繪畫比賽徵選計畫」、「桃園庇護伴手禮創意包裝設計競賽」、「發行桃園庇護產品新訊季刊」等計畫。

此外, 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也推出「一菜益生‧ 翻轉此生-無毒蔬菜訂購計畫」,每年花1 萬2,000 元或是每季支付3,000 元,就有50 次的當季新鮮蔬果配送,每周供應量為3 斤,希望政府機關、社團、企業多多購買庇護工場生產的產品,支持身心障礙者。
代租房借帳戶,竟成共犯?

文: 王永森律師
小陳與老張是小學同學,小陳國中畢業即就業未再升學,兩人畢業後多年沒聯絡。某日小陳和老張在FB 重逢並互加好友, 老張便約小陳見面敘舊。見面時,老張向小陳表示,自己經營清潔用品的生意,因帳戶被凍結,希望小陳幫忙租房子,並到銀行開戶供其使用,而小陳不疑有他,聽話照辦。
後來老張以小陳租的房子作為據點,進行未上市股票買賣,並請客戶將款項匯入小陳的帳戶。但實際上,老張並無未上市股票可供出售,就在違法吸金幾千萬之後,被檢調單位查獲,並以違法吸金、違反銀行法起訴,小陳也因為幫助犯罪之罪名被起訴,請問小陳應否負法律責任?
小陳是否該負起刑責,關鍵在於小陳是否知悉老張請他幫忙租房子及開戶,是為了從事違法吸金的犯罪行為,進而幫助老張犯罪。全案分析如下:
老張向小陳表示租房子是為了經營清潔用品,屬於正當生意,事前小陳並不知道老張要從事未上市股票圈購,進而違法吸金,既然小陳不知老張從事非法犯行,應無幫助的犯意。
以租房子及開立帳戶供他人使用來說,並不會與圈購未上市股票、違法吸金,有直接之關聯或聯想;且此種情形與一般借用他人帳號,實施詐欺之行為又屬不同,也相當少見。依一般社會通常的認知,無從將租房子及開立帳戶供人經營清潔用品生意,與圈購未上市股票作連結。
小陳只有國中畢業,而圈購未上市股票、違法吸金應屬高度智慧犯罪,以小陳的學歷來看,顯然無法理解老張之犯罪行為,更無法預知老張違反銀行法的犯罪行為。
綜上所述,小陳應不負幫助犯行之罪責。在實務上,一般遇到此種情形,檢察官均會推定小陳可預知老張從事犯罪,進而幫助老張犯罪,將小陳以幫助犯起訴。故租房子或開立帳戶借他人使用時,務必要相當小心,以免受刑事追訴之訟累。
(出自《獨家報導》第1163 期)
長照2.0擴大實施 計5萬人受惠 服務項目增為17 項,活化閒置空間

林雅璇/桃園報導
中央政府提出「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和以往的長照1.0 相比,服務項目從8 項增加為17 項,市府也將積極提出因應措施,讓市民能受到妥善照顧,減少高齡化社會帶來的衝擊。
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內約有一成的老年人口,也就是說大概有2 萬871 人,需要「長照1.0」相關服務,現今中央政府提出「長照2.0」計畫,因為其中的服務項目擴大,因此市內「長照2.0」的需求者增長至5 萬2,467 人。
目前市府正在尋找13 處適合的地點,作為A 級的「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設立之後,不僅能提供較完整的長期照顧服務,也能成為資源整合中心,支援B、C 級長照機構,全力配合中央政府的「長照2.0」計畫。
市長也提到,衛生局、衛生所及各長照機構應致力於資源整合,針對服務體系也要達成共識。社會局須增加長照機構之數量,若無適當場地作為日照中心,可考慮委託民間經營,或是請都發局研議,從社會住宅的空間中預留日照中心,以提供喘息服務等項目。
教育局則針對郊區或偏鄉學校居中協調,利用學校閒置空間規劃長照中心,使原本閒置空間能夠發揮更多效用;培訓居家照顧服務員部分,由於居家照顧服務員需承受受照顧者產生的負面情緒,且身負多件個案,應支付合理的薪資報酬,至於是否採月薪給付並附加交通津貼,或是設定最少服務時數,則請勞動局與中央研議。另一方面,也請衛生局籌設市府層級的長照推動小組,使各單位在推動「長照2.0」計畫的過程能夠更順利、更完備。
重新解碼誤會根源,化解衝突

文: 黃淑儀
某天,我們幾個愛畫畫的同好,找了間小咖啡館,開心的展覽我們的作品。過了1 個月,從群組訊息得知,同學跟店家吵起來了!吵架的原因是,同學在店家不允許掛畫的牆面上,硬是要掛畫上去,因而惹毛了店家,衝突於是發生。
店家是我熟識的人,他說:「我一再說明不能掛,他還是掛,太不尊重我了。」我的同學卻說:「明明可以多掛為什麼不行, 而且我們的作品畫得很好, 可以提升咖啡館的藝術氣息,這也是在幫忙店家呀!」
我們這個認真的同學,一心想幫大家的作品增加更多的曝光機會,不知不覺忽略了老闆的遊戲規則。她主觀且選擇性的接收了訊息,而自己組織出了合於其目的的結論。
認知是具有主觀性和選擇性的
仔細想想,我們是否也常常在無形中,扮演著這個同學的行為而不自知呢?只感受到自己的來意,卻忽略因此造成他人的不諒解而受傷呢?
到底什麼是認知?認知是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舉凡知覺、想像、辦認、推理、判斷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認知的意識狀態。認知並非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年齡)、地域、語言、社會文化以及個人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產生改變。
所以我們的知覺在處理刺激或訊息時,通常是具有主觀性和選擇性的。我們組織和解碼訊息時,很容易會將相同的族群的人或事,以偏概全的認為他們具有相同的態度或價值觀。例如,我們認為喜歡畫畫的人,一定都很浪漫。
又或,我們也常常選擇性的接收訊息,再將不完整的訊息加入自己的想像,組織成一個完整的訊息。再者,若是過度繁雜的訊息,我們的知覺系統也會想辦法去簡化它,來降低認知的負擔。諸如總總的特性而產生了許多認知上的差異,於是衝突就容易發生。
冷靜思考雙方的本意
簡單點的說法就是,我們的認知歷程,不像照相機般忠實的記錄,而是有選擇性的接收組織和分類,再賦予不同的解釋。
說明這些,是要大家了解,當關係處於衝突的狀態時,我們不應該聚焦於受傷的情緒,而是好好冷靜思考,自己真的無誤的接收對方要傳達的訊息嗎?以及對方也同時無誤的接收我要傳達的訊息嗎?我相信用這樣的思維去好好溝通,了解彼此認知的差異,必能降低衝突與傷害。
(出自《獨家報導》第1161 期)
失智婦購物忘了回家路 警察教您用這招

彭莉/汐止報導
患有失智症的68 歲張姓婦人,日前外出購物忘了回家的路,坐在路旁喃喃自語,汐止警方獲報趕抵現場,平安將張婦帶回家。
警方表示,汐止警分局橫科派出所警員黃凱遠、杜志仁,日前接獲通報,弘道街有婦人急需協助,警方趕抵現場時,發現老婦喃喃自語坐在路旁,員警立即上前先緩和老婦情緒,並了解老婦想表達的問題。
原來年約68 歲張姓老婦患有失智症,一早就獨自從家中外出購物,但受到病症困擾,讓她走了一段路後就忘了回家的路,一直在巷內徘徊。
員警利用M-POLICE 的人臉辨識系統,比對出張婦的戶籍在基隆,本已準備將張婦載回基隆,幸好鄰居路過,認出張婦住在他家對面公寓,員警立即帶著張婦返家並上樓。
張婦的丈夫此時也發現妻子不見,正準備外出尋找,見到員警平安將妻子帶回,老先生一直握著員警的手不斷感謝。
老先生表示,妻子最近開始有些失智,前幾次走失都能馬上找回,警方也建議可申請愛心手鍊,若張婦有佩戴愛心手鍊,員警就可以透過手鍊上的編號,迅速幫老人家找到回家的路及更快聯繫上家屬。
地產大亨林榮三 養地變黃金 低調擁四十萬坪土地,至少賺進二十四億

冀大緣/汐止報導
聯邦集團創辦人林榮三2015 年11 月28 日病逝家中,但回顧他的獵地版圖,包括現在的新莊副都心豪宅區也有不少土地都屬於林榮三,不過林榮三在當地還是沼澤、池塘時就買入土地,據房仲透露,當時每坪最便宜可能才2 萬塊,但傳出賣給遠雄建設的價格每坪是145 萬元,等於賺了近百倍,粗估賺了超過24 億。
林榮三鮮少在其他媒體前公開受訪,低調個性讓他顯得神秘。依照房產專家的說法:「林榮三將近有40 萬坪土地,以每坪大概50 萬來計算,就將近有2 千億的身價。」
他的獵地足跡最能讓大家注意到,五年前,新莊副都心大規模興建豪宅,當時就傳出遠雄用每坪145 萬,買下林榮三當地將近2 千坪土地。
房產專家邱太煊表示,因為林榮三注意到都市計劃會怎麼走,提早在這些地方佈局,當時整個新莊副都心還是所謂的荷花池,甚至有點像沼澤地一樣。而當年林榮三在這賣給遠雄不少的土地。
但林榮三最早取得土地的時候,現場就是濕地一片荒蕪,和現在豪宅林立落差很大。專家推測,當時土地價格大約每坪2到10 萬,放到現在等於增值將近百倍,以售出近2 千坪土地來算,就賺進24 億。
房產專家邱太煊表示,林榮三有很多土地還是所謂的保護區,以汐止來講,有些是比較靠近山邊的地,或林地、旱地,他已經地多到自己都不是那麼清楚了,只是大概知道方位在哪個地方。
林榮三的成名代表作是旗下瓏山林建設在汐止這一區的別墅,林榮三當年以每坪2千多元買進土地,1991 年完工時,土地價格翻漲22 倍,總銷量高達160 億,也讓這位地產大亨的一生除了財富外更增添了傳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