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684

臨檢時自身權益該如何保護?

經歷/理得法律事務所所長、臺北縣市法扶顧問律師、臺北市教育局審議不適任教師審議委員

文/王永森

某日夜間警察單位實施擴大臨檢,於道路邊設置臨檢盤查點,凡行經該路臨檢點均需接受臨檢盤查。陳男於當日與友人餐敘後未喝酒,駕駛汽車先送有喝酒之友人回家後,欲返回自己家中路上行經上開攔檢點,因警察請其搖下車窗聞到酒味, 請陳男下車接受酒測,陳男下車酒測發現陳男無酒駕情事,警察即要求陳男打開後車廂接受檢查,陳男配合打開,警察於後車廂發現不明粉末,當場採驗,檢驗出該粉末為三級毒品K 他命,只有不到0.2 公克,警察依認陳男非法持有三級毒品,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處罰陳男罰鍰新台幣2 萬元,並令陳男接受6 小時之毒品危害講習,陳男認該不明粉末非自己所有,不服提出行政訴訟,請求法院撤銷2 萬元罰鍰及6 小時毒品危害講習,有無理由?

王永森律師答

本案例可從四方面分析

  1. 警察可否實施臨檢,依據之法律是什麼?
  2. 臨檢與搜索之相關規定為何?
  3. 警察實施臨檢可否任意要求受檢人打開後車廂加以檢查?
  4. 警察在陳男後車廂查到之粉末經檢驗為K 他命是否即可認為陳男故意持有三級毒品而加以處罰?

 

依上開四項分析如下

  1. 臨檢係指警察於公共場所或指定處所、路段,擔任臨場檢查或路檢,執行取締、盤查及有關法令賦予之勤務(《警察勤務條例》第11 條第3 項)。臨檢目的係在於維持公共秩序、防止危害發生,但因臨檢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隱私權等甚鉅,因此應限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為之。且臨檢應於現場實施,除有須民眾配合前往警察局、所之情形外,一經查明身分, 即應任民眾離去,不得稽延(釋字第535 號解釋理由書意旨)。
  2. 警察執行臨檢時,得對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查驗身分,但該指定之處所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警察對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並查證車上駕駛人或乘客身分,或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等,於有事實足認車上駕駛或乘客有犯罪之虞者,並得檢查交通工具(《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 條及第8 條)。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搜索係採令狀原則,未持有搜索票不得搜索,且原則上是搜索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或其物件, 例外於受搜索人自願性同意時,並將同意意旨記載筆錄,得不使用搜索票搜索(《刑事訴訟法》第122 條∼第131 條之1)。故警察臨檢的目的要件與搜索的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3. 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8 條規定, 警察臨檢若有事實足認車上駕駛或乘客有犯罪之虞者,得檢查交通工具,並參搜索相關規定,若受檢人並非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又無其他事實足認有犯罪之虞者,不論受檢人是否自願同意接受搜索,警察均不得無故任意檢查、搜索。本案警察對駕車行經臨檢盤查點之陳男臨檢盤查,並請陳男下車接受酒測,於法有據,陳男不得拒絕,否則警察將可依法對陳男進行後續裁處。惟陳男既非被告,亦非犯罪嫌疑人,更無其他事實足認有犯罪之虞,警察於查明身分後應任陳男離去,但警察卻命陳男打開後車廂檢查,其行為已逾越《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 條查驗身分,或第8 條查驗有無酒後駕車之目的。
  4. 由於警察檢查陳男後車廂已欠缺法律依據,對陳男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侵害甚鉅,其違法取得之證據縱使能證明陳男違法成立,亦僅係為達落實禁止無正當理由持有、流通第三級毒品之目的,該保護法益並未明顯大於對人民自由等權利所受之侵害,為保障人民自由等權利不受行政機關恣意違反正當程序進而侵害,使警察機關受依法行事的羈束,兩相權衡下,應認警察於後車廂查到的K 他命不具證明陳男持有毒品之證據適格性,亦即不得以此證明陳男故意持有第三級毒品之事實,警察自不得以此對陳男加以處罰,陳男訴請撤銷2 萬元罰鍰及6 小時毒品危害講習自有理由。
  5. 特別提出者是,現實情況一般遇到臨檢,人民通常會配合,但若遇到無持搜索票又無犯罪之嫌疑或無危險行為發生,拒絕警察要求打開後車廂受檢,亦應保持理性,否則會衍生其他法律問題。)

 

( 本文出自《獨家報導》第1158 期)

循環經濟 廢油創皂零浪費

環保皂工作坊加強廢食用油回收再製肥皂,達到零浪費、零廢棄的循環經濟理念。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張菁欣/臺中報導

由臺中市府環保局南屯清潔隊所成立的環保皂工作坊,每月定期舉辦「創皂日」教學活動,蒐集廢食用油製作肥皂,成果豐碩。未來將進一步成立「廢食用油再利用工作坊」,加強廢食用油回收再製,達到循環經濟理念。

臺中市府環保局表示,一般家庭及餐飲業所產生的廢食用油,直接倒入排水管中,經常造成水溝阻塞,甚至有黑心商人收購廢食用油後,脫色脫臭沉澱再製販售,嚴重傷害人體健康。而大量使用化學合成的洗潔劑,也造成河川優養化,成為水中生物的殺手。

對此,環保局南屯區清潔隊去年三月成立環保皂工作坊,由楓樹社區環保小學堂理事長江鳳英授課,培育區隊種子教師,教導社區民眾將清潔車回收或民眾送至區隊的廢食用油製作成環保肥皂。

一年來,在南屯區里長、民眾、清潔隊員等人共同學習製作下,一共去化處理了707 公升廢食用油,並製作出約7 千個環保皂及約250 公升清潔皂乳,成果豐碩。

南屯清潔隊長姜樹成表示,將皂化完成的環保皂乳用於清洗廚餘桶及環保車輛, 減少化學清潔劑的使用,避免回鍋油進入人體食物鏈或汙染下水道及河川,同時也減少石化清潔劑使用,達到零浪費、零廢棄的循環經濟理念。

日前工作坊滿週年,南屯區清潔隊將進一步成立「廢食用油再利用工作坊」,建造過程將全程使用環保建材,並將市售豆花、豆腐的塑膠盒回收再利用做為皂模,資源能夠完全再利用。

迷你蛋將成運動休閒園區 多形態運用 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迷你蛋預計六月底前啟用,空間活化後可提供多功能設施。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呂美娟/臺中報導

臺中洲際棒球場旁的多功能運動中心, 又被暱稱為「迷你蛋」,預計2017 年6 月底前啟用,除規劃國際奧會規定正式比賽種類的室內運動設施,也設置展演、餐飲等空間,搭配後續規劃興建運動博物館,將提供市民更優質多元的休閒場所,成為全臺首座棒球運動休閒園區。

臺中市體育處表示,2009 年市府與午陽集團簽訂洲際棒球場ROT 合約,除維護洲際棒球場,還必須在球場旁興建符合國際奧會賽事標準的體育場館及立體停車場,剩餘空間則作為餐飲、旅館及賣場使用;但工程延宕, 場館一度無法如期完工。

新市府上任後,「迷你蛋」終於在去年六月取得使照,立體停車場也已於今年三月底前取得使照,並促成中信兄弟自去年起以臺中洲際棒球場為主場的比賽場次過半。

體育處指出,多功能運動中心基地面積約8 萬9 千平方公尺,高29 公尺,有3 千個座位,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目前已由午陽集團資本方順利完成招商,後續將由專業團隊進駐,進行經營管理。

其中,迷你蛋1 樓規劃多功能空間, 作為餐飲、展演等使用、2 樓為機房、3 樓則打造運動場館,可舉辦各類比賽活動或體育賽事,進行多元化營運。

未來,多功能運動中心除可舉辦運動賽事,還可辦理音樂會、演唱會等藝文表演,讓場地不局限於運動使用,市府並將串連周邊規劃成為棒球運動休閒園區,提供多種形態休閒活動,吸引更多人潮,帶動地方運動產業發展。

東協廣場特色活動 打造臺中多元城市 設置服務平臺 解決移工在臺難題

許多移工與新住民在東協廣場上展現曼妙舞姿,頗具東南亞風情。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呂美娟/臺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日前在東協廣場舉辦第二屆東協好聲音才藝競賽,許多移工及新住民穿著東南亞特色服飾,展現多國語言歌聲及精彩舞蹈;現場更舉辦義診,關心新住民與移工健康,現場參與的新住民非常踴躍,宛如聯合國。

臺中市長林佳龍表示,東協廣場人氣近年來愈來愈旺,幾乎每週都有精彩活動, 當天的才藝競賽,讓新住民與國際移工們, 盡情地在舞臺上展現歌唱才華與特色舞蹈, 甚至吸引桃園、臺南的新住民朋友們也一同來共襄盛舉。

臺中市勞工局特別結合泰緬潑水節與浴佛節元素,由市長林佳龍及現場來賓為莊嚴佛像沐浴淨身。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當天勞工局也特別結合泰緬潑水節與浴佛節元素,由林佳龍及現場來賓一同向東協廣場灑水、為莊嚴佛像沐浴淨身,象徵洗去過去的不順,嶄新出發。

為照顧臺中的東南亞移工與新住民朋友,今年臺中市政府已在東協廣場3 樓設置「國際移工生活照顧服務中心」、「東協廣場溝通互動平臺」、「東協四國駐臺辦事處巡迴服務中心」等單位,為移工朋友提供貼心服務,解決移工與新住民在臺灣生活碰到的諸多難題。

此外,東協廣場外牆已翻新,結合廣場內許多東南亞特色商店,加上鄰近的綠川整治工程年底將完成,東協廣場將創造更大的腹地,更多元的休閒去處,不僅吸引新住民與移工到此活動,未來也期盼成為國際觀光客的熱門景點。

萬花筒

2017海風馬拉松 逾6千人參賽

海風馬拉松在永安漁港舉辦,競賽時,可受海風吹拂,舒展身心。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陳志明/桃園報導

日前在新屋區永安漁港舉辦的2017 海風馬拉松,今年為第三屆舉辦。據統計,去年的參賽跑者有3 千多人,今年則超過6 千人,與去年相比,參賽人數翻倍成長。全馬及半馬報名人數也不少,更有15 位來自異國選手參賽,場面熱絡。

馬拉松參與人數頗眾,並有異國選手參與。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永安漁港是全臺灣唯一的客家漁港,南岸有綠色隧道,北岸則有藻礁自然生態,馬拉松選在此地舉辦,並取名為「海風馬拉松(Sea Breeze)」,就是因為在跑步過程有微微海風吹拂,讓跑者在競賽時也充分舒展身心。

海風馬拉松,老少咸宜。(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桃園市府目前正進行永安漁港周邊更新及客家主題意象改造,預計六月整修完畢; 北岸即將通過二階段環評,將打造海螺主題廣場,具有地標建築特色,預計可讓永安漁港未來南北岸發展更加完整。

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 造綠能桃園 五大設施 打造循環經濟示範場域

2017 桃園農博會教育展館,透過即時互動學習,帶給遊客新體驗。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陳志明/桃園報導

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以「循環經濟」為主題,大同公司特別贊助,協助打造「光電埤塘」、「光電廊道」、「生命樹」「現代奉茶亭」、「植物工廠」等五大設施,讓陽光、空氣、水、土地等資源可以循環利用,也讓整個園區展現3R 特色,達成「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是環境友善、永續綠能的作法,並打造「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為循環經濟示範場域,成為農博特色亮點。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 「生命樹」是全臺首座太陽能板打造的光電樹,不但是大型公共裝置藝術,更具有手機即時充電的功能,也是空氣製水機的電力來源;「現代奉茶亭」運用空氣造水, 將再生水資源與客家奉茶傳統相結合,每日可供應1,500 人次以上鹼性飲用水。

其中「埤塘發電」是桃園綠能計畫的核心,桃園有2,800 多口埤塘, 市府推動「千塘之鄉埤塘光電綠能計畫」,第一階段已選定160 口,要在三年達到660 百萬瓦(MW)的發電量,大約相當於核二廠一座機組的發電量, 透過廣設太陽能相關設施,讓國家能源轉型成功。

全國首座現代奉茶亭,免費供應來自空氣中的潔淨泉源,每日可供應1,500 人次以上鹼性飲用水。
(圖/桃園農博會網站)

擁有百年歷史的大同公司,已跨足綠能科技產業,透過農博,展現綠能科技與公共藝術的結合。農博預計明年正式營運,從4 月22 日開幕,至5 月14 日母親節閉幕,共有近1,300 萬人次參與。明年農博正式營運,也可規劃新增風力發電展示、漁業館、氣象館、茶葉館等桃園特色展區;後續市府也會規劃農博基地轉型為環境教育認證場所,讓下一代看到不一樣的農業面貌。

今年農博佔地達30 公頃,規劃有8 大展區、2 大劇場、3 個市集,分別為教育專區、米食文化、微笑牧場、農村再生、客家工藝、原民造屋、青創市集及環保再生展區。農博展會場除了有玩、有吃、有景點外,還有極富教育性的環保、科技等現代化設施相襯,頗值得各界利用時間前往探究傳產與科技、教育結合的多功能專業展。

基隆輕軌啟動 汐止有望受惠 樟樹灣建站因地形問題喊停 仍有討論空間

基隆輕軌預計四年後通車,對於樟樹灣站建站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圖/基隆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提出「基隆輕軌」納入前瞻計畫的政見後,正反意見至今餘波盪漾,立委吳秉叡在此時又拋出基隆輕軌增設汐止樟樹灣站,對此,基隆市府樂見其成。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主任秘書溫代欣表示,若是新北市府認為有需要,技術評估也可行,會進一步討論。

原本在臺鐵捷運化後為了增設通勤車站,2005 年時,計畫在汐止境內增建汐科站與樟樹灣站兩處簡易火車站,只是一來樟樹灣因地形問題,有技術面的難題待解決;二來汐科與樟樹灣兩站距離過近,設站有資源浪費之虞,最後樟樹灣設站計畫告罄,僅留下汐科站。

吳秉叡指出,汐止社后、樟樹灣一帶共15 個里、7 萬多位居民,長期以來缺乏通往臺北市中心的大眾運輸,基於總統有推動基隆輕軌的打量,他會協助當地居民和里長, 爭取增設樟樹灣站,讓汐止的交通能夠更發達。

溫代欣認為,當年捨棄建汐止樟樹灣站, 主要是因為地形因素,他會派人到現場了解狀況,並以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評估的內容為前提,如有設站必要,會再進一步討論。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 首獎實屬難得佳作 人才鵲起 盼超越日本紀錄片影展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獲獎人與評審及貴賓合影。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沈麗/桃園報導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結果出爐, 由涂佳禎的《第一次想告訴你》獲得第一名、林聖賢的《小娟的臉書》獲得第二名、陳慧君的《布‧ 變》獲得第三名、洪文麗的《地》獲得基礎班特別獎、曾玉婷的《憶偉和弘逸》獲得基礎班導師獎、劉孟芳的《阿嬤》獲得進階班導師獎及桃園光影志工評審團獎。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活動迄今已是第四屆,本屆特與工作坊結合,提供學員監製培訓課程,活動主持人為導演吳乙峰,帶領臺灣優秀紀錄片師資,與入圍學員相互激盪想法,從彼此的生命故事中萃取出菁華與養分,並以工作坊型態協助完成紀錄片拍攝。

紀錄片的培訓過程不僅提供學員學習影像專業知識,也學習將紀錄片特質內化, 提升影像敘述能力,透過不同角度詮釋這塊土地上較少受到關注的地方。

紀錄片的拍攝是一個互為主體的過程, 由拍攝者提供故事架構,透過主角敘說情節,猶如一部中篇小說,透過不同的手法呈現張力和結局,也透過遺留的空白彰顯意境,因此紀錄片導演的養成相當不容易。

本屆入圍作品題材相當多樣化,導演的年齡、背景也不相同,鄭文燦期許獲獎導演及每位創作者,在創作的道路上繼續挑戰自己,拍攝出令人動容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看見桃園。

鄭文燦指出,城市的生命力來自城市的多樣性,透過導演的自由發揮與不同角度呈現故事,能讓人看到城市的不同特色,市府會持續舉辦紀錄片培訓工作坊,培育更多紀錄片人才,讓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可與「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一樣,成為國際重要紀錄片盛事。

2017 臺灣文博會 思考力亞洲最具 文創精品獎 引領臺灣走向國際

「巨石海島」裝置藝術,以臺灣史前時代文化巨石形象為源,展現藝術的誕生與文明的起源。

陳志明╱臺北報導 王金文/攝影

亞洲文創圈年度盛事── 2017 臺灣文博會,在華山1914 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及花博公園爭艷館三地同步舉辦, 共計有232 家廠商475 件作品報名參賽, 共頒發5 件趨勢特別獎及25 件文創精品獎。

文化部表示, 今年文創精品獎得獎作品以文化爆炸的深刻內涵,反映當代設計語言,帶出品味生活全貌,引領臺灣走向國際。

今年文博會以「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為主題進行深度策展,期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參與以及群體的發聲,以對話方式開啟想像與討論文化的空間。

文博會以文化紮根為主軸,從在地共享的生活方式做起,以文化價值創造文化經濟力。集會中的展品以社會現象、在地題材及食材出發,讓文化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華山文創園區內邀請日本工藝職人參與現場手作,促成國際文化交流;也邀請新世代青年策劃「巨石海島」裝置藝術, 以臺灣史前時代文化巨石形象為源,搭配實驗性藝術表演,展現藝術的誕生與文明的起源。

策展方邀請日本工藝職人參與現場手作,促成國際文化交流。

至於文創園區內展出的「368 民間什貨店」,則以「食在人良薈萃,令人流連回味」為號召,帶領觀展者跟著節氣品嘗屬於臺灣的好味道,並陳售全臺各鄉鎮市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尋找人們與土地、環境、人彼此之間的關係。

園區內並舉辦了串聯好店、國際趨勢論壇、文創精品獎、文創沙龍、創意市集等周邊活動。

文化部期許透過此次的文博會策展, 邀請大家在參與的過程引發文化反思,並期許未來的臺灣文博會將會是亞洲最具「思考力」的博覽會。

長照宅急便 新北照護0等待 輔具超音速 5日內獲長照服務

亞東醫院等11 家新北市政府轄內醫院共同推動「長照宅急便服務」,期望能服務每個需要長照的轄內病友。
( 圖/新北市政府網站)

張喬治/新北報導

新北市首創「新北長照宅急便」協助病患,在出院的同時立即享有居家物理、護理與職能治療等服務,腦幹中風患者張先生原本無法張開的右手掌指頭,在復健後已能重抱吉他自彈自唱,他感謝新北市政府在長照服務上的貼心服務,並鼓勵中風病友努力復健不要放棄。

新北市政府針對長照服務,提出「黃金自立給付包」及「輔具超音速計畫」兩項服務資訊。只要是在新北市轄區內11 家醫療機構,或臺北、桃園等主要醫療機構就醫,都能在5 天內獲得輔具及長照服務。

「黃金自立給付包」服務由醫院醫護人員與衛生局照管中心合作,在病人出院後提供居家物理、職能治療與居家護理與營養等專業照顧服務,每週各1 次。透過這項服務,張太太提到可以「Case by Case」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商談張先生的需求,做出更精進的復健療程,讓張先生在兩個月內康復八成。

「輔具超音速計畫」服務首創24 小時內到院評估與評估核定二合一,即購即用。張先生是新北首創「輔具超音速計畫」的第一位使用者,在出院當天下午,新北市輔具中心就將他出院所需的輪椅直接宅配到家, 真正做到無縫接軌服務。

從2016 年11 月實施以來,「新北長照宅急便」已有1,351 個個案接受服務,提供1,730 項長照資源服務,成功率達九成。新北市政府希望「長照宅急便」的服務能夠銜接社政與衛政,結合衛生醫療、社政與長照等服務,最後做到「○等待」的成果,服務每個有需要的民眾。

清淤救石門 水庫河川共生共養 水環境建設計畫 將惠桃園居民

石門水庫淤積量占容量的三分之一,讓雙北與桃園地區的用水問題雪上加霜。
(圖/翻攝自網路)

張雅璇/桃園報導

為解決桃園地區用水問題,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桃園市府也推行「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希望透過這兩個計畫,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石門水庫有桃園生命線的稱呼,但石門水庫的蓄水必須同時供應雙北及桃園市, 桃園地區水情時常吃緊;再加上石門水庫上游濫墾濫伐,庫底淤積嚴重,原本的3 億噸庫容量只剩2 億噸,缺水問題在每年二至五月梅雨季來臨前的乾旱期尤其嚴重。這些問題,都讓桃園地區的用水問題雪上加霜。

「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以大漢溪上游區域為主體,規劃用填築土方來源的方式,解決石門水庫淤泥問題。桃園市府計畫在大漢溪沿岸推動濕地、礫間帶和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 並設置中庄調整池及攔河堰,未來龍潭與大溪的水源保護區也能檢討縮減,讓地方更加發展。

阿姆坪防淤隧道,將石門水庫清淤土石置於大漢溪沿岸,期望能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圖/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則以輸泥、排洪、水力沖淤為主。簡單來說就是在阿姆坪地區打設一條隧道, 建立直接且快速的通道,讓砂石卡車將抽砂船抽的砂土,直接送往大漢溪做河川地。

不過,有人質疑,「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是「以鄰為壑」,將造成新北市大漢溪及淡水河流域淤積,甚至有可能會釀成水患,帶給新北地區莫大損害。對此桃園市府解釋,所謂的「水力排砂」,只有在水庫滿水位時才可能使用,不會如傳言一般對新北市產生損害。

石門水庫是臺灣第一座多目標運用水庫,原本設計主要是供應農業用水,現在是民生公共用水和農業灌溉並重,桃園的灌溉用水占用水比例約六成,在地工廠用水量也高,透過水利建設解決石門水庫的淤積問題,桃園缺水問題,應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