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660

女力創業 席捲商場28女企獲獎

「第六屆女性創業菁英賽」頒獎典禮日前登場,選出共計28家女性企業。(圖/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創投業者、天使投資人蒞臨 覓尋投資商機

邱雅璇/台北報導

全球女力爆發,近年諸多女性在政壇、商場、社團領域大放異彩,能見度與影響力愈趨提升,展現不輸男性領導者的氣魄與執行力。為表揚女性事業成就,鼓勵女性投身創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日前舉辦「第六屆女性創業菁英賽」頒獎典禮,選出「菁英組」、「新創組」及「社會企業組」,共計28家女性企業獲獎。

「女性創業菁英賽」自101年開辦以來,累計受獎女性企業超過120家。本屆創業菁英賽競爭激烈,不僅各家企業實力堅強,參賽的產業也相當多樣,顯見女性創業擺脫傳統業態模式,朝向多元面向發展。

元進莊女性領導人 帶領家禽產品走向國際

在創業菁英賽「菁英組」部分,評選標準主要針對事業體成熟度高,或是國內外表現卓越之企業進行評比。本屆冠軍由經營家禽產品的「元進莊企業(股)公司」奪得。

元進莊的企業體系裡女性員工超過7成,並且由三位女性經理人領導生產、財務及營運部門,充分展現企業尊重男女平權的經營理念。在企業經營方面,元進莊的行銷體系遍及國內各大通路,營運部經理林孟慧整合農民契作,貫徹一條龍自我生產流程管控,將冷凍家禽熟食產品行銷至各大餐飲、超市、百貨體系。

除了擴展國內通路,在三位女性經理人的推動下,近年來元進莊也積極朝國際市場發展,致力將極富台灣特色的家禽產品銷售海外,成為台灣行銷國際的新尖兵。

女性CEO領軍 益福生醫前進三大洲

「新創組」則針對擁有創新性技術、產品與服務,且成立五年之企業進行評比,該項目由開發益生菌的「益福生醫(股)公司」奪得冠軍。

益福生醫是陽明大學國家型益生菌研究計劃的衍生公司,其事業範圍以台灣為核心,企業員工約40人,包含5名博士級研發人員,員工國籍橫跨台灣、日本、法國,網羅各國籍頂尖研發人員。

作為公司靈魂人物的執行董事蔡恩加專研精神益生菌為首的功能型益生菌菌株開發,同時也領導公司營運及產品行銷上市。目前,團隊研發的精神益生菌已進軍北美、歐洲、日韓及東協市場,未來也致力將益生菌帶往醫藥級保健食品領域。

青年大展社企力 沃畝化廢物為黃金

創業競賽也開設「社會企業組」項目,鼓勵具有社會使命、營運模式符合社會企業原則的女性企業,該項目本屆奪冠者為「沃畝(股)公司」。

沃畝公司由共同創辦人林儀嘉及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清華大學校友、在校生組成,秉持永續農業的發展理念,一手打造廢棄物循環再生的模式,並且實地協助地方解決廢棄物問題。

沃畝公司過去曾協助屏東養豬場處理廢水問題,讓豬糞尿產生的沼氣供給發電和土地養分。另外,也在新竹香園紀念教養院發展循環式農業,處理院內廚餘、活化院內閒置溫棚,達到化廢棄物為黃金的永續發展目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表示,女性創業菁英賽通過競賽平台,挖掘出台灣的優秀女性創業家,並提供輔導、籌資、商機媒合、廣宣加值等資源協助,以培育出代表我國的女性企業,不僅可帶動女性創業風潮,更可表徵台灣對於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給與全力的支持。

活動當天除了頒獎典禮,28家企業也在現場展攤,吸引眾多創投業者、天使投資人到場參觀,覓尋投資商機。

得獎名單

 

台中石虎花車謝票 續展5日逾2萬人次造訪

石虎花車續展吸引大、小朋友到訪同樂。(圖/台中市政府)

曾玉如/台中報導

台中市「2017石虎同慶」花車以4.6萬個讚數,在國慶花車人氣王票選中拿下人氣王寶座。在凱旋「回娘家」後,於上月18日至22日在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前廣場續展,週末還有花博吉祥物謝票演出,短短5日,共吸引2萬4,815人次到訪。

台中市政府表示,以石虎與歐米馬為主題打造的台中石虎花車,榮獲人氣王的按讚數,代表的不僅是支持製作精美的花車,更是對石虎保育的認同。而石虎花車「回娘家」續展,除了讓市民共同見證台中花博的認同與光榮感,更將台中花博生態保育及永續發展的精神發揚出去。

續展期間的週未,每到整點花博吉祥物家族便會現身,在「石虎家族之歌」主題曲的伴隨下,帶來謝票演出,與民眾玩耍、合影,熱力搖擺舞動,歡樂氣氛渲染給每一個人,許多家庭玩到不亦樂乎。

為回應粉絲們的熱情支持,台中市政府表示,石虎家族也已成立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石虎家族Love&Life」,分享花博吉祥物的生活大小事以及石虎保育議題,在支持Q萌的吉祥物們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石虎,凝聚社會對生態保育的認同,進一步實踐友善生態理想!

2017台中學國際研討會 人智學助台中躍國際

台中學研討會規劃持續三年舉辦,透過研討會爬梳、整理既有研究成果,將能帶動更深入的台中研究。(圖/台中市政府)

張育輝/台中報導

「2017台中學國際研討會」日前於中興大學盛大登場,首場由台中市長林佳龍以「人智‧台中學與國際對話」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吸引國內外產官學界及市民到場聆聽。
研討會以「人智學」為核心,結合台中的生態環境到人文社會發展,與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展開對話,藉此讓市民從地理環境、民俗人文及歷史發展脈絡等面向,更加認識台中,也讓國際看見台中。

林佳龍表示,台中升格直轄市第7年,大台中時代已來臨,一座偉大的城市不只是土地面積大、人口多,而是城市的靈魂。台中學研討會規劃持續三年舉辦,希望透過研討會、研究調查及大型活動等,讓市民對大台中有深入清楚的了解,進而認同台中,也讓世界看見台中。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指出,台中市、中部區域正在崛起,台中對台灣區域發展將扮演關鍵角色,台中已對未來2、30年發展提出相關規劃,中央與地方聯手一步步往前推進。

研討會除了「專題演講」外,還規劃「城市導覽」、「圓桌論壇」、「焦點座談」以擴大參與,並出版論文集收錄30篇精選論文。此外,台中市政府也從文獻史料、在地性的故事中,規劃5條城市導覽路線,希望讓市民親自體驗,強化城市認同。

東山國小90歲 蘊靈氣育賢才 

彭麗/新北報導

新北市東山國小於日前歡慶90歲生日,邀請歷屆校友、地方耆老及社區民眾共襄盛舉,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也到場表達祝賀之意。

朱立倫表示,創立於民國16年的東山國小曾培育不少傑出校友,分散在各行各業,其中更有不少為政者,為國家及社區的發展盡心盡力。藉此機會對校長、老師、家長及校友的努力與付出表達由衷感謝。

活動中特別安排第20屆的優秀校友蘇萬老師,以融合東山國小近年來的優良事蹟及傑出表現,所編寫的兩段台語詩來和孩子們「鬥嘴鼓」、吟唱。另外為了培養孩子們愛護自然、尊敬生態的精神,還規劃了藝文廊道的揭碑儀式。該廊道是以「飲水思源」為設計理念,運用校內近百年樹齡的雙生茄苳樹以及學校周邊自然景觀進行構圖,並保留修復的牆面,期許東山的孩子們能夠「繼往開來」,再創嶄新的一頁。

東山國小校長徐福海表示,東山國小位於產業道路的汐平路,山區居民就地取材的石頭屋成了特色建築,如今僅剩不到10棟。校內也保留了一棟屋齡超過1甲子的石頭屋,建置成校史藝文教室,極具歷史意義。在時光前進的同時,校方也期望能為孩子的學習注入一股活水,以新氣象迎來百年。

英語讀者劇場 6分鐘展現演說故事力

各校學生使出渾身解數,爭取佳績。(圖/台中市政府)

呂美娟/台中報導

台中市推廣英語國際教育,日前於西區大墩文化中心舉行「106年度國中學生英語讀者劇場比賽」,共62所國中、約500位學生參加,每位同學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只求在6分鐘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佳績。

「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是讓學生練習講述故事、詩、笑話、劇本等文本,配合最少的道具及動作,讓學生練習以流暢、有感情的閱讀方式呈現給觀眾。教育局表示,透過舉辦比賽盼促進學生靈活運用英語於生活中,也響應12年國民基本教育培養多元能力理念。

教育局長彭富源表示,英語讀者劇場表演形式類似廣播劇,學生們配合簡單道具及音效,運用聲音及語調變化表演故事情節,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希望強化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也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樂在學習。

教育局強調,會將兩天的比賽全程錄影,製作成DVD,在賽後發送給各校,做為英語教學及推廣參考使用。

社長的話 蝴蝶效應的影響力

今年十月,我們《獨家國際總裁學院》聯合主辦了一場高規格的網路行銷國際高峰會,邀請到網路行銷界的重量級大師專家──臉書銷售霸主Alex,首度來台傳授其獨門的操作絕學。
這也是繼2016年與華爾街傳奇人物麥可‧羅區大師合作之後,《獨家報導集團》再一次把國際級的智慧帶進台灣。

七年前,從接下《獨家報導》的經營權開始,在全方位發展的路上,與國際接軌一直是《獨家報導》的堅持與使命。在悶經濟時代,《獨家報導》引進國際級名人的心法,引領台灣讀者洞悉全球發展關鍵,預見未來趨勢掌握先機。

事實上,身為媒體人所肩負的重責大任,早在擔任記者那天起。從「羨慕」記者可以發揮的影響力,到終於如願踏入這行,從無數個剪接帶子的夜晚、進出衝突事件甚至命案現場,以及因為這把權杖,讓各界菁英願意掏心掏肺貢獻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只為了透過一支筆分享給更多人。

直至擔任社長期間,從只要做好「份內」事的記者,到社內大小事、每個人的當下與未來,都和自己決策息息相關的經營者。何謂小事?何謂大事?我已無法分清,所施予的壓力。
一切如果有錯,全都是經營者的錯,是這七年來時時警惕自己的一句話。

唯一的應對方式,如果不是以身作則,讓這支好不容易凝聚而來的新團隊,打從心底都把自己當成理查三世,而不只是馬夫或鐵匠,又怎麼能回報團隊每個人在這七年來的情義相挺與不離不棄?

更何況,有這麼多的「貴人」、「天使」,在這一路跌跌撞撞的過程中,伸出援手,慷慨相挺,一路的提攜與力挺,以及「主動表示願意挹注資金」的「天使投資者們」。

正因為深知,《獨家報導》可以更好,即使我們可以張開雙手,接納更多各方人馬把這裡當成圓夢平台,但,我們仍然堅持,暫時的偃旗息鼓,是為了日後準備好時一舉擊鼓鳴金,讓所有支持者得以獲得雙贏。

當然,更要特別感謝七年來,繼續支持力挺的貴人天使們,還有始終在法律層面提供許多專業與寶貴意見的所有大律師們,還有因為對《獨家報導》轉型給予肯定,因而動念成為這股力量的企業家董事長們。

據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搧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原本分屬不同領域、互不認識的這幾個菁英董事長們,竟成為《獨家報導》這段期間最大的支柱,讓筆者不得不相信,蝴蝶效應在理查三世外,也可以有美好的版本!

我們始終相信,在自古「英雄造時勢?」或「時勢造英雄?」的叩問裡,身為媒體,永遠不該跟著時勢走!即使當不了英雄,即使在雨林裡的振翅顯得徒勞,只要繼續堅持,終將能吸引更多同伴,集眾人之力掀起一場風暴!

尤其,每次和這幾個企業家董事長們雖然只有短短的會晤,但聆聽他們分享如何凝聚和睦的企業文化、激發員工的夢想,如何在最少的參與下,讓對的人上車,讓齒輪得以順利轉動,始知慈善家,也必須是好的企業管理者。

《獨家報導》32週年生日,得以遇到這樣的強力奧援,不僅讓筆者再次看到不同的一絲曙光,咸信也是《獨家報導》之幸!

造一個亞灣夢想 虛實整合構築城市藍圖

民眾親身體驗虛實混合的魅力。(圖/高雄市政府)

楊舒美/高雄報導

炫麗光雕、虛實混合,全台第一個整合AR、VR的城市主題展「造一個亞灣夢想」,在高雄「集盒.KUBIC」貨櫃聚落展出,帶領民眾搭載科技,穿梭過去與未來。

「造一個亞灣夢想」導入微軟去年才正式公開的HoloLens技術,參觀者通過頭戴式光學顯示器,即能感受真實場景與虛擬影像同時 呈現的混合實境。民眾不僅可以通過光雕動畫,從經濟、生態、人文各種角度,一窺高雄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也能運用HoloLens即時顯示技術,在虛實整合的空間中,構築夢想的高雄藍圖。

亞洲新灣區是體感園區的落腳處,未來將成為數位內容、AR、VR產業推動的重要根據地。「造一個亞灣夢想」以亞洲新灣區為展演場域,展現出高雄打造體感科技重鎮的強烈企圖,也承載了高雄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殷切期待。

「造一個亞灣夢想」展期自即日起至12月11日止。

我從海上來 那些年馬祖人的移民故事

《我從海上來》記錄了民國60年代馬祖鄉親移居桃園生活、打拼的故事。(圖/桃園市政府)

張友華/桃園報導

桃園市擁有5萬多名馬祖鄉親,比連江縣本地人口多4倍,他們跨海而來,主要聚居於八德地區,在此生活、工作、定居,同時也為桃園地方帶來馬祖特有的飲食與文化信仰。

為了解馬祖人移居桃園的歷史,文化局通過田野調查、口述歷史訪談,記錄了民國60年代馬祖鄉親陸續落腳桃園的故事,編撰成《我從海上來」—桃園馬祖移民故事冊》一書,讓更多人了解那些年馬祖人渡海移居的故事。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馬祖戰地政務時期,由於魚源枯竭、工作機會流失,馬祖鄉親陸續移居桃園討生活,特別是到八德區的紡織廠、電子廠工作,因而在八德形成馬祖第二故鄉。

伴隨馬祖鄉親的移居,各種文化也帶進地方。鄭文燦舉例,在飲食部分,包括繼光餅、紅麴、淡菜,以及很多閩東小館都可以在桃園看到。

至於在宗教信仰方面,馬祖鄉親也把閩東信仰帶進桃園,像是龍山寺、閩台宮、白沙境平水尊王廟桃園行宮等,都是馬祖鄉親在桃園的信仰中心。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與連江縣在104年簽署《桃園連江交流合作備忘錄》,規劃多項交流計畫,其中一項就是馬祖移民史調查。未來市府也將持續這項計畫,讓民眾更認識馬祖,同時也期許桃園成為平台,促成雙方更多合作。

台開宣布南向 越南打造智慧園區

台開董事會日前宣布成立「越南前瞻小組」,計畫前進越南建設智慧城。(圖/翻攝自維基)

邱雅璇/台北報導

越南在東協國家中深具發展潛力,經營土地開發半世紀的台開公司,近期也將目光鎖定越南。台開董事會日前宣布成立「越南前瞻小組」,由獨立董事李鴻源率軍南向,計畫在越南打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智慧園區,以其建設智慧城的深厚實力,要在越南樹立新城市典範。

台開在土地開發、建設智慧城市具有50年的豐富經驗,並將台中精密機械園區、豐洲工業園區塑造為模範智慧園區,受到台中市政府讚賞。近來台開接獲不少廠商反應,表達台灣廠房土地過小,期待至國外開闢土地生產的願望,台開遂決定赴越南考察,並在日前董事會決定成立「越南前瞻小組」。

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表示,此次赴越南考察不少土地,以2千公頃的土地開發來說,未來會先規劃5百公頃作為生產基地及智慧園區,其他用地則是商業娛樂等生活空間,打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智慧城市。

針對越南開發環境,台開分析,越南約有9千萬人口,平均年齡僅27歲,在開發國家中頗具優勢。另外,越南也是極需開發建設的國家,包括土地開發、工程技術、智慧建置等各項基礎建設皆有需求,台開可以在此實現最佳典範、最佳技術、國際標準、國際夥伴經驗的藍圖。

汐止星光橋 Big麥克飆音樂

「新北星光橋音樂派對」活動,滿滿的悠揚樂聲,讓民眾的周末夜不一樣。(圖/新北市政府)

彭麗/新北報導

為了宣導水岸在地親水文化,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和Lamigo那米哥宴會廣場,共同規劃「新北星光橋音樂派對」活動,讓民眾在夏夜享受一場優質的戶外音樂會。

當天「好朋友」、「Kiwi」國樂團及「東吳大學中文系合唱團」(SCCL CHOIR),在現場帶來精彩演出,從金曲老歌、台灣民謠一路到流行歌,滿滿的悠揚樂聲,讓民眾的周末夜不一樣,也點亮汐止的地標,最閃亮的麥克風「星光橋」!

繼新月橋後,新北市政府為行人與單車族打造的跨河景觀橋,再增添一座。星光橋正式啟用後,除串聯新北市之河濱自行車道外,並結合地區性人文建設、營造景觀生態,提供更舒適多元的休憩場所,更希望能以此帶動周邊社區發展。而夜晚時,從遠處看星光橋,像是一座醒目的閃亮麥克風,它也成為民眾拍照打卡的新地標。

為了推廣星光橋,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希望透過音樂會的舉辦,讓更多民眾認識它,並帶動旅遊商機發展,邀請大家實地走一回,親近水岸,體驗星光橋下浪漫星光夜景。

今年主辦單位之一的Lamigo那米哥宴會廣場,旗下「Lamigo國樂團」的團員有九十餘人,音樂科系畢業的老師、演奏家、各級學校社團之國樂菁英,皆是成員,更是各大、小音樂比賽的常勝軍。培育新秀是Lamigo國樂團成立的宗旨,提供多元的演出機會,藉由不同的演出形式,希望能發揚國樂並成為範例,帶動民間企業支持國樂的風氣。

音樂會活動現場,新北市政府水利局也邀請汐止當地老店贊助紅龜粿,還有打卡兌換風味獨特的冰滴咖啡,同時那米哥更準備了杯子蛋糕、鳳梨酥、烏梅汁等點心供現場民眾享用,在野餐中,用美景、美食與音樂,串起最閃亮的周末夜。

大陸國產動畫熬出頭 政策平台資本鐵三角

大陸國產動畫邁向成長階段,互聯網、視頻網站的蓬勃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圖/截自優酷網)

李宥榛/綜合報導

大陸國產動畫歷經數十年發展,近年由於跟上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勢,國產動畫步入成長階段,並且在質量上都獲得初步成績。大陸市調公司艾瑞諮詢日前公布《中國動畫行業報告(2017)》(以下稱《報告》),分析了驅動當前國產動畫向上發展的原因。

《報告》指出,大陸動畫產業發展至今,有幾大促進因素。早期政府在推進動畫方面,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稅收優惠、限制進口、設立扶持基金等措施,一定程度為動畫市場培育人才、輸送人才,並且讓動畫技術獲得普遍發展。然而,儘管增加國產動畫產量,高品質作品卻相當缺乏,且多為低幼作品。

互聯網視頻網站崛起後,為國產動畫帶來新氣象。《報告》分析,互聯網的開放性容納了多樣化的作品,改變了傳統以電視為主要動畫播放媒介的強勢生態。此外,平台日益成熟也為動畫產業奠定了強大的用戶基礎,據統計,在PC端,視頻平台的動畫類視頻已涵蓋近2億用戶,用戶覆蓋比例僅次電視劇、超過電影,顯示互聯網為動畫產業開拓了閱聽市場。

另外,資本挹注也是推進器。根據《報告》,從2015年至今,國產動畫備受資本青睞,若森數字、玄機科技、繪夢動畫等創作企業,獲得了最大融資,資本的進駐,為創作者提供保障,同時也推動了動畫產業蓬勃發展。

《報告》認為,未來國產動畫將日漸走出低幼化的窠臼,朝創新化、精品化、多類化的道路邁進。

 

天然的畫卷 麗水

從仙宮舫上看甌江,不論哪個角度都非常迷人,各地遊客趨之若鶩。

撰文/攝影 涂鳳美

風光美如其名,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好生態,為它贏來了國際休閒養生城市的頭銜。甌江的唯美,古村落的風華,老街的不朽都令人流連,這就是麗水。

再次造訪麗水,除了風采依舊外,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那層曉霧中的迷離。此外,轄區縣內的幾處古村落,也都在歲月的洗禮下,逐一披上不一樣的面紗,其中又以楊家堂村及石倉古村最具神秘感。

唯美小村楊家堂

松陽,是麗水市下轄的一個縣,佔地140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二十三萬,是浙江省境內古村落保存得最多的地方。

走近楊家堂村,一股原生的古樸氣息撲面而來,村口那二棵古老的樟樹,樹齡超過三百年,是整個村子的守護神,一旁的白牆上,斗大的紅字「金色布達拉宮」,像似在宣示這村子的歷史定位。日落時分,夕陽的餘暉打在這古老的土牆上,顯得格外金黃,也許這就是它之所以被稱為金色布達拉宮的原因吧!

從縣城到這個村落距離並不遠,只是因為山路彎曲又狹窄,除了自駕外,似乎沒有其他辦法。所幸道路的開發逐漸改善,目前除了攝影愛好者外,其他遊客並不多,交通應該是最大的考量。

這兒的古建築保存得還算完善,整個村子階梯式的依山而建,一眼望去泥牆瓦屋層層堆疊,高低落差雖大卻錯落有致。從細長的石階拾級而上,看到的是村子的另一種風情,在窄窄的巷弄間彎繞,隨時都有不同的驚喜。不論是門窗上所展現的精細雕工,或是樑柱間所呈現的富麗,甚至牆體上所保留的文化氣息,在在都說明了早年村民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

十里古宅石倉村

除了楊家堂村外,另一處最值得一遊的古村落當屬石倉了。無論歲月如何流轉,仍能在斷垣殘壁中,細數著它曾經有過的風華,以及它所歷經的滄桑。這兒的民居,也有著翹首相對的馬頭牆,乍看之下有點徽派建築的味道。進入屋內後才發覺,在歷史塵埃覆蓋下的泥牆青瓦,仍能看出它獨特的風格。那雕樑畫棟栩栩如生,置身其間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般,每一步都是歷史的印記,每一瞅,都是三百多年來的吟唱與低語。

午後二點,陽光柔和些了,村民開始出門農作,砍柴、曬鹹菜、編竹簍這番農村景象,都是大夥童年的共同記憶。那咯咯叫個不停的雞隻,在門縫間探出頭來的貓咪,荷著鋤頭的農夫,在這個古村巷弄間,構成一幅極為悠閒的畫面。老舊的竹籃裡曬著不同的作物,走近一看原來是楊梅,色澤不同於臺灣的鮮紅欲滴,感覺他們什麼作物都能曬乾儲藏似的。而客家文化的傳奇色彩,也讓人感嘆,江南最後的秘境真的非石倉莫屬了。

山水畫廊是甌江

有人說,沒到甌江就不能算到過麗水。

的確,甌江是麗水的第一大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河流,全長三百八十多公里。清晨天微微亮的時候,江面不僅水霧繚繞,還有點點小舟在水面緩緩推進。這小舟他們稱之為烏篷船,因為船型兩頭尖尖狀似蚱蜢,也叫做蚱蜢船。每一艘船上都有圓拱型的竹棚,據說可用來擋風遮雨,船上還裝有桅桿及米白色的帆布。天寒的時節,漁夫穿著蓑衣搖著槳,隨著山嵐輕輕滑過,兩岸的小屋也似在風中低吟,這旖旎的風光,宛若一幅天然的畫卷。

隨著觀光的需求,甌江畔有了不一樣的住宿環境,其中最特別的當屬漂浮在江上的仙宮舫了。我們抵達時已經是晚上了,拉著行李走過連結通道,有點搖搖晃晃的,因為仙宮舫其實只是一大型的遊船而已。這個三層舫的設計十分周全,它結合了吃、住、賞景於一體,一般遊客可以坐在靠邊的位置,一邊用餐一邊聆賞點點帆影,任由漁家風情由遠而近再劃過眼前,最後消失在視線之外。

烏篷船有圓拱型的竹棚可擋風遮雨,還裝有桅桿及米白色的帆布十分特別。

而我們在意的是如何在對的時間點,捕捉到想要的畫面,早起是必然的。鏡頭下的山水畫廊時而飄飄渺渺,偶爾水波蕩漾,此時這刻哪還有塵世的煩惱?隨著天色漸亮,水面的色彩也由原本的迷濛慢慢轉成藍調,等到紅暈倒映,整個江面頓時豐富起來。

一條江幾樣情,換個方位擁抱甌江感受又完全不同了。古村落也一樣,同樣的建築風貌,在不同的時間點觸摸,內心所激發的情感何止澎湃?這就是麗水迷人之處。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11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