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綜合中心

【記者曾安平/桃園報導】為迎接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啟用,桃園機場公司於14日及昨(16)日分別邀請CIQS公務機關、航空公司、地勤公司及協力廠商等服務大聯盟夥伴,進行旅客動線、員工後勤動線及送貨動線試走,實際感受北登機廊廳的空間設計與作業動線,接續將與各利害關係人共同為即將展開的試營運階段整合協調,提升整體運作效率。

熟悉動線過程中,各單位體驗到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舒適。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遮陽板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舒適,也不阻擋視線,讓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雙向電走道減少旅客步行時間,沿途還可欣賞牆面的公共藝術作品。
北登機廊廳為第三航廈率先啟用的重要設施,工程歷經多年艱辛努力,在邊營運邊施工的複雜挑戰下,施工期間多次進行旅客動線切換改道作業,以及電力、空調、照明、電氣設備等系統測試,以確保系統穩定性。無論是工程執行動線調整、營運協調或系統測試,皆有賴施工團隊互相配合、通力合作,過程相當艱辛。未來營運準備更需要CIQS公務機關(海關、證照查驗、檢疫、安全檢查)、航空公司(航班調度、旅客服務)、地勤公司(行李處理、地面作業)及協力廠商(商業服務、清潔維護)等機場服務大聯盟夥伴的全力投入。

北登機廊廳的樓層配置與既有登機長廊不同,出發層在三樓、抵達層在四樓,樓層分明方便旅客識別。出發從第二航廈D10登機門銜接D11-D18,設有清晰指標引導旅客。抵達旅客離機後,可經電扶梯或電梯前往四樓,在錯落有致的上千盞Halo燈具柔和光影的引導下,回到第二航廈辦理入境。
機場公司表示,工程歷經多年努力,北登機廊廳的初步啟用,不但是機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與運作效率。在北登機廊廳現場遙望壯觀的主體航廈工程,及最具特色的波浪型屋頂,更讓各單位非常期待未來落成時的景象。機場公司將秉持初衷,持續攜手機場大聯盟各夥伴,克服各項施工困難與發展挑戰,為國門注入活力、展開新頁。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啟用倒數 桃園機場打造旅客舒適新體驗
































































嘉義市政府表示,針對市區無號誌路口事故風險較高的地點,交通處試辦第二代智慧防碰撞警示系統,結合AI攝影機與雷達偵測設備,能即時辨識支道來車,並以動態方向箭頭警示牌提醒幹道駕駛提前減速,主動預警潛在碰撞風險。本次試辦共選定10處無號誌路口,包括興中街/公明路、共和路/長榮街、和平路/朝陽街、國華街/康樂街、蘭井街/廣寧街、安樂街/安和街、安和街/光彩街、大利街/大信街、北榮街/國華街及北興街/竹圍路
交通處表示,該系統已成為嘉義市「智慧安全路口」的重要應用之一,未來將持續依據事故資料與交通行為分析,研擬擴大設置的可行性,讓科技輔助更貼近民眾日常用路安全。
交通處處長許啟明說,透過於路口前設置具警示性的紅底停讓區,可在進入路口前提前形成減速意識,結合原有「停」字標線及標誌,有助於提升駕駛反應,進而改善行為、降低事故率。此措施為嘉義市道路交通安全行動計畫中「視覺化設施強化行人及慢車安全」策略之一,屬低成本、高效益的創新作法。
後續市府將依成效評估,研擬是否擴大推動至學校周邊及住宅區等無號誌路口。另外嘉義市交通安全策略也已逐步從「被動防護」轉為「主動預警」,無論是AI偵測系統或紅底停讓設計,目的皆在於以科技與設計思維融合,打造「可見的安全、可感的守護」之城市交通環境。
市府也呼籲駕駛人行經無號誌路口時,務必依規定「幹道禮讓支道、支道停讓幹道」,確實停車觀察來車與行人,共同營造安全、友善的嘉義市交通環境。









內政轉移壓力:在美國國內政治分裂與社會對立日益尖銳的情況下,對外施壓常被用作凝聚共識、轉移焦點的工具。
在此情況下,中國勢必再度成為美國戰略焦點。只是,面對經濟與軍事成本壓力,美國政府不太可能選擇「硬對抗」,而是轉向以經濟與政治滲透為主的「軟攻勢」。
60金鐘獎頒獎嘉賓潘迎紫 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凍齡代表潘迎紫睽違多年再度回來台灣、台灣是我娘家、當然要回來 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凍齡代表潘迎紫睽違多年再度回來台灣、台灣是我娘家、當然要回來 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潘迎紫睽違多年再度現身與媒體見面 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潘迎紫保養得宜、現場更大秀二頭肌與腿部線條 照片提供:三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