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648

狗年10個願望

新春踏青,補充正能量。

根據英國時報報導,使用六種正確訂定目標是:Specific(定下明確的目標)、Measurable(紀錄可衡量的數據)、Achievable(衡量目標的可達成性)、Relevant(確認目標的正當性)、Time-bound(設定合理的時限),以此來訂定目標,可以有效提高許願成功率。

狗年新年願望如下:

一、吃得好一些。

二、多運動,去戶外踏青。

三、少花錢。

四、自我管理(例如:睡多一點)。

五、多讀書。

六、多學一項技術。

七、找新工作。

八、多交朋友。

九、培養新興趣。

十、多注重外表。

你的新年願望是否也在榜上?

元旦寶寶退燒 少子化已成國安

為挽救台灣生育率,從中央到地方無不傾全力催生。

文/陳東尼

檢視政府一連串政策,要從1998年人口出生數271,450人,比前一年326,002減少50,000人卻視而不見談起。嬰兒出生銳減,政府竟然持續開放技職升格技術學院開放設立大學,造成18年後的105大限,大學招不到學生,而當時開放的辦學師資濫竽充數,系所分類更細瑣,更造成學歷泡沫化。

元旦寶寶熱潮退燒,2018年各醫院元旦出生的新生兒人數較去年減少,僅有十八萬小寶寶呱呱墜地,少子化顯然已成國安危機。根據統計,台灣生育率僅1.17,為挽救岌岌可危的生育危機,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年終記者會上宣布,將擴大幼教公共化的政策,以減輕家庭育兒負擔,除了中央的催生政策外,各地方縣市政府亦加碼推出誘因,包括從五千到三萬元的生育獎勵金、育兒津貼及私立幼兒園補助等,台北市更打出「最高可領取三十六萬元,助妳再好孕」要讓台北市民安心生育下一代。

因應少子化危機,衛福部原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編列三期、每期新台幣兩億元預算發放「育兒百寶箱」,因計劃推出後,爭議不斷已確定取消。為挽救台灣生育率,從中央到地方無不傾全力催生。但對於廣大女性上班族來說,如何消弭身份歧視更顯迫切,雖然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中明文禁止性別歧視,但從調查結果顯示,要卸下職場偏見,走向勞動平權,台灣仍有努力空間。

新世代究竟面臨了哪些結婚、生育的困境呢?

根據調查顯示,為人父母及已婚的新生代中,有高達七成七表示,不曾因為結婚/懷孕而遭受不平等對待,顯見隨著職場平權的逐漸落實,國內勞動環境已愈加多元開放。

但,仍有兩成三的比例,曾經因為結婚/懷孕而在職場上遭受不平等對待。主要以「明顯感受到不友善的態度/言語」、「被同事/主管以強硬行為加以為難」及「被暗示會不利於職涯發展」。

調查也指出,有超過半數的新生代因為結婚/懷孕而改變原來的職涯規畫,進而選擇「轉職,另找可以配合家庭型態的工作」、「留職停薪/請育嬰假及「申請轉調部門或調整職務內容」。

 

家庭月收入拉高10萬才足夠

文/李小曼

調查指出,已婚已生的受訪者中,有高達8成5是維持在雙薪收入,認為家庭月收入至少要78,599元才能夠養得起一個孩子,另外,更有3成2的上班族表示,家庭月收入必須要拉高至10萬元以上才足夠。

雖然政府頻頻催生,行政院長賴清德甚至將「育人」列為今年施政重點,持續推動社區公共托育,以期提高台灣婦女生育意願,但在上班族眼中,國內生育環境仍有大幅度改善空間,盼能一邊工作維持收入之餘,也能維持接送家庭正常運作,因此彈性上下班制度、企業提供育兒場所,在勞動市場中就顯得格外友善與稀少。

一本雜誌背後的真相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七年來,拼了命,用盡全力經營《獨家報導》集團,經歷了殘酷的背叛,惡意的欺瞞,也嚐盡人情的冷暖,現在想起,仍覺心如刀割……。

趁火打劫的很多,也不乏肝膽相挺的夥伴,更多的是駐足觀望的人,還有人一面說著:「張淯社長,你真傻。」一面秤斤論兩,招式用盡,只為了將這個他人眼中只有一點剩餘價值的老品牌《獨家報導》,納入囊中,成為待價而沽的「商品」者,所在多有。

面對這些考驗,即使過去始終以「身為媒體經營者,如果沒有遭逢這些逆境,如何真正成為人民的公器?」藉以自我激勵的張淯,夜深人靜之時,只能獨自面對這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當「因為接手《獨家》開始『被迫扛起』龐大債務相關事件」的痛苦片段,有如電影一般,腦海裡自動重播又重播;當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駱駝,當一切的難多過於她所能夠受。

到現在,冷靜的分享這些不堪的一點一滴,就是因為內心裡的一股「強大力量」告訴她:「人生不能倒帶,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對』」。無論過程中再有多麼的不,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現有的資源,想辦法努力去創造和改變。
時刻刻心存一顆感激之心,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對別人為她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一路走來,體悟到「感恩」的重要性,力量絕對超乎大家的想像。

我體悟到,當謙虛和感恩結合成一種智慧時,就會懂得彎腰,而且知道要多學習。「謙受益,滿招損。」世上沒有那麼多「應該」的事,任何人的付出,要銘記於心,並感恩報答。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萬難,把恐懼化為動力,將所有事變成可能。

就是這股「強大力量」,讓之前《獨家報導》數次瀕臨破產危機,卻又屢屢起死回生!這樣,堅持走過這七年!惜福感恩我所擁有的;我喜捨,並且給予我所能夠幫助的。

回想當年,蒙創辦人沈野看重,並在財經名人、政要及藝文領域深耕。多年來,親炙不知凡幾的名人、企業家和藝術大師,從他們身上,張淯看見這些名人一路從摸索,乃至鑿出一方天地,如同自身參與了無數個企業與品牌的創建。

這七年多來,雖然有這些名人、企業家和大師們的成功典範,仍因過多躊躇,導致錯失不少議題與機會,是努力不夠的經營者。而亟欲讓新團隊越過學步,直接上戰場,甚至屢屢抽掉防護網。

一線記者做起,一路做到社長,《獨家報導》的經營管理者。她回憶起初剛接手時,《獨家報導》很需要像斯巴達性格的員工,因為公司必須快速成長發展,為了撐起企業經營,這些有如斯巴達勇往直前、使命必達的員工,這也是在最辛苦的草創時期所必備的人才。

這塊老招牌想要顛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發展成為平台,絕對要跳脫傳統媒體的經營,並透過整合行銷的公關宣傳策略,顧問式導向的服務,洞察客戶真正需求,給出最為合適的建議,做到最大的努力。

這個時期,就必須有福爾摩斯特質的人才,去洞察萬事萬物背後潛在的可能,從客戶的神情語調,了解客戶背後真正的需求,給出最好的建議,設身處地幫客戶達到最大行銷宣傳曝光的效果。內積極「操練」團隊,快速跟上轉型的腳步,而無論過程再怎麼艱難,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現有的資源,想辦法努力去創造和改變。我告訴自己,「不是做不到,而是想辦法做到。於日以繼夜、共同奮戰的獨家人,我不求當一個春風化雨的老師,只希望當一個把所有人都送上大聯盟的魔鬼教練。」

在轉型之初,當媒體界因社會事件不斷的上演,或政治議題的爭議,因而陷入一片腥風血雨,對於這些至關重要的議題,我也曾有過掙扎,是否要依循來自各方的爆料,戳穿這些與產官學研盤根錯節的共犯結構,投入這些事件爭議大調查的行列?

深思熟慮之後,媒體雖然不能自外於市場機制,仍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故而決定在監督、揭弊之外,為《獨家報導》立下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揚善」。在一個充滿窠臼與包袱的世界裡,堅持用不譁眾取寵的角度持續發聲。
於是,《獨家報導》以「報真導正、報真導善」的精神,用傳播正能量的態度,去挖掘社會良善美好的一面。

然而,組成一個共同戰鬥力的團隊,「賦能」的能力,格外重要。「賦能」的核心意義是,怎樣讓員工或策略聯盟夥伴們擁有更大的能力,去完成他們想要完成的事情。

任何一家公司,都應該有「培訓」和「諮詢」的能力,更需要具備「ToB」和「ToC」的兩種能力,既要是一家ToB公司,也要是一家ToC公司。也就是說,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公司,都需要具備ToB的賦能能力和ToC的用戶體驗能力。

把「基本功」練好,找出自己最強的一項能力,和別人分享,開放給這個社會。把自己的「武功」變得很強,給下遊客戶、加盟商、代理商、經銷商,以及上游的供應商、合作夥伴「賦能」。

「期待我們獨家人都可以成為頂尖好手!更希望未來有一天,我真的可以功成身退,將職務交棒。」對於人才培育的擘畫,整內部體質後,《獨家報導》的另一個使命是,成為中小企業的媒合平台。七年多來,由於深耕社團,看見來自企業界的生猛活力。

這些企業家們,願意為更多還在摸索的新興微型企業穿針引線,成為他們的天使投資者,感動非常,因而決定讓所有值得被關注的聲音,得以藉由《獨家報導》這個平台進行交流,匯聚成足以改變這個社會的偉大創意。七年多來,也終於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推廣文化藝術的過程艱辛又不討好,畢竟藝術文化在許多人眼裡是「小眾市場」,是茶餘飯後的休閒娛樂。但我深信,只要透過媒體的力量,即便是小眾市場,長期下來一定能發揮巨大的效果。

平台革命的號角已響起,傳統的媒體產業鏈將被擊碎,特別在藝術電商崛起的數位時代,透過自媒體的傳播,這些真善美的故事,一定可以快速在世界每個角落產生漣漪。

「擁有平台,才是關鍵!」所幸,早在七年前就已看到這些趨勢,並且提早蓄積能量,完美轉型。
然而,在台灣,有著很多長期隱身在各個領域,不被報導或被忽略的無名英雄,這個社會需要一把公平的權杖,將這些不被知道的英雄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享有同樣的關注與掌聲,不應該將其淡忘。

因此《獨家報導》從「台灣之光」出發,挖掘台灣在地的傑出企業家,以及各領域的專業職人或素人,透過《獨家報導集團》全方位的媒體平台,將他們推向世界,讓台灣內在的文化力,被國際看見。

同時,《獨家報導》更以「影音力」去創造「超級影響力」。檢視一些一開口就具有無比穿透力與影響力的人,他們都有共同的特質,他們的話裡帶有「一股力量」,這股力量稱之為「心量」,也就是說,只要說出口的話,都可以說到做到。

「以身作則,言教不如身教」,當言行合一,會使我們身上帶著一股強大的影響力,並且讓人相信「不但我可以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比爾‧蓋茲因為身上有著無比的「影響力」和過人的「領導力」,讓大家都願意跟著他的理念走!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只能活在當下,絕不放棄!拼了命,用盡全力!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再大的困難,都會有勇氣去面對。
現在,《獨家報導》已經走在成功道路上的「平台」,帶給讀者更豐富的觀點與視野!

置身櫻海迎接人間四月天

嵯峨天皇舉辦櫻花宴,成為賞櫻文化的起源。

文/簡愛青 圖/梁嘉木

中國大陸媒體報導:「櫻花起源是在中國」、「日本的櫻花原產是在中國的喜馬拉雅地區,之後傳到長江流域、西南地區、台灣等地。」

4 月初櫻花盛開,代表日本新年度的開始,常可看到公司在櫻花樹下辦迎新活動,大家飲酒作樂。菜鳥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被上司下令去搶占賞櫻的好位置。日本櫻花品種約逾600 種,特別喜愛的染井吉野櫻,在日本櫻花當中約占8 成,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至明治時代初期栽培出來的園藝品種。江戶時代染井村的造園師、植木師傅將大島櫻與江
戶彼岸(櫻)交配而成。

染井吉野櫻的花語是「純潔」,有一股清秀高雅的氣質。在櫻花盛開約一週後,花瓣隨風飄落,讓人如沐櫻花雨,地面如櫻海,別有一番風情。
日本的賞櫻文化起源於奈良時代(西元710 至西元794 年)的貴族文化,但當時是賞梅花,到了平安朝時代(西元794 年至西元1192 年),貴族開始改為賞櫻,成了一年當中很重要的活動。相傳,西元812 年嵯峨天皇舉辦櫻花宴,成為賞櫻文化的起源。另一說法是,農民每到春天拿著食物到附近山丘、山裡,觀察櫻花開的程度就能占卜農作物是否豐收。桃山時代, 武士家之間流行賞櫻,1598 年豐臣秀吉所辦的醍醐賞櫻會以豪華見稱。今年春天(至4 月16 日止),東京品川王子飯店內的「AauaPark 品川」則是由創作公司NAKED Inc. 主辦櫻花水族館「SAKURAAQUARIUM」活動。

日本人對於四季的更迭、大自然美的感受特別強。春暖花開時,人的心情特別愉悅,賞櫻樂趣之一是可享受櫻花宴或櫻花便當等季節性美食,民眾花巧思製作視覺效果很美、彷彿藝術創作的櫻花便當。在賞櫻景點,常可看到民眾坐在鋪著藍色塑膠布單上,邊賞櫻邊享受佳餚。

賞櫻季,許多餐廳推出與櫻花有關的餐點,東京賞櫻景點「中目黑」的咖啡廳Frames Caffe 推出期間限定櫻花甜點「櫻花起司蛋糕」、「櫻花配開心果的磅蛋糕」。

最傳統的糕點是櫻花餅。在關東地區,關東風味的櫻花餅有時被稱為「長命寺的櫻花餅」,這是指向島這個地區長命寺的櫻花餅。關西風味的櫻花餅被稱為「道明寺」。

農民每到春天觀察櫻花開的程度,就能占卜農作物是否豐收。

幸福路上首映 陳菊:生活簡單自在最好

台灣原創2D手繪動畫電影《幸福路上》,日前於高雄市立圖書總館舉行首映會。(圖/高雄市政府)

吳東亮/高雄報導

 

台灣原創2D手繪動畫電影《幸福路上》,日前於高雄市立圖書總館舉行首映會。高雄市長陳菊出席首映時表示,本片以動畫方式展現台灣社會變遷的幾個重要階段,表現方式十分自然新鮮,看完後有幸福的感覺,希望觀眾踴躍支持,並祝福《幸福路上》票房長紅。

 

《幸福路上》以台灣女孩小琪的成長為故事主軸,帶領觀眾穿梭台灣80年代以來的時代變遷,探討屬於這代人的幸福究竟是什麼。本片由導演宋欣穎執導,是台灣原創的2D手繪動畫,該片不只在金馬影展觀眾票選獎獲前五名,更入選釜山影展「年度動畫單元」,成功讓台灣動畫力前進國際。

 

陳菊指出,《幸福路上》電影時代背景歷經戒嚴、解嚴、選舉等重要事件,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中,生活簡單自在就是一種幸福。陳菊希望藉由《幸福路上》,讓觀眾相信美好、相信理想,也相信幸福不是難以得到,重要的是內心的思維與價值。

菲律賓月 烤豬炸春捲飄香校園

高雄市教育局日前舉辦「菲律賓月」,活動現場展示菲律賓典型的年節佳肴烤乳豬。(圖/高雄市教育局)

呂美娟/高雄報導

 

為響應中央「新南向政策」,自去年十月起,高雄市教育局舉行文化月巡迴展,目前已展出柬埔寨、緬甸與印度月活動。日前「菲律賓月」正式開跑,現場不僅展出多樣菲律賓傳統美食與文物,同時也有菲律賓竹竿舞精彩活動,讓校園師生體驗菲律賓文化魅力。

 

目前,高雄市菲律賓新住民第二代人數共計546人,許多新住民子弟亦選擇就讀高雄市的學校。當天活動現場,菲律賓新住民學生較多的翠屏國中小、山頂國小的新住民學生,皆前來參加菲律賓文化月活動,教育局表示,希望藉由多元文化展示,推動新住民學生探索文化根源,同時也讓學生追求精進成長。

 

「菲律賓月」現場活動十分豐富,有改編自傳統農夫揮竿趕雞的竹竿舞(Tinikling)表演,菲律賓典型的年節佳肴烤乳豬「勒瓊」(Lechon),以及菲律賓國民小吃炸香蕉、炸春捲等點心,不僅讓在場民眾大飽眼福與口福,同時也彰顯菲律賓的文化特色與活力。

 

近來在中央新南向政策的推進下,台菲之間交流愈趨緊密、頻繁。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表示,台菲已簽訂《台菲投資保障協定(BIA)》,將有助促進兩國投資與經貿活動,同時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進一步推展教育及文化相關交流。

 

中央政府大步南向,高雄地方也不落後。范巽綠指出,高雄市教育局積極配合樹德科大「台菲學術媒合網絡平台」,由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選派原住民指導員大海.伊斯坦大、桃源國小校長曾國義,共同參與菲律賓Cordillera Region南島文化藝術及原民智慧探索團活動,促進台灣與菲律賓的南島文化交流。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銀閃閃樂園 貨櫃屋變身樂齡天地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邀集海內外設計團隊改造貨櫃,以藝術、建築形式呈現高齡化社會議題。(圖/高雄市政府)

吳東亮/高雄報導

 

兩年一度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日前於駁二特區登場,延續歷屆貨櫃藝術節連結人文社會、生活環境的特色,本屆活動從高齡化議題出發,邀集海內外設計團隊參展,以各自風格和人文關懷改造超過20個大型貨櫃,為銀髮族打造「銀閃閃樂園」,不僅透過藝術實際介入全球性社會問題,同時也為高雄創造春節連假旅遊亮點。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自2001年起舉辦至今已邁入第八屆,面對社會高齡化趨勢,本屆貨櫃藝術節從「創意樂齡」出發,藝術家和設計團隊以視覺藝術、服裝設計、音樂跨界展演,讓漂流過海的退役、屆齡貨櫃華麗變身,創造全新的空間體驗。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參展作品「逆風」。(圖/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長陳菊表示,高雄老齡人口約有37萬人,人口比率近1成5,比例略高於全台平均。社會高齡化已成趨勢,貨櫃藝術節以藝術形式呈現,表達對高齡族群的關切,讓同樣身為銀髮族的她相當感動,希望藉由活動喚醒人們共建友善銀髮族社會。

 

本次貨櫃藝術節聚集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際知名建築團隊,以及在地優秀建築師,統合建築、設計、藝術、生活的全觀性內容,規劃銀閃閃書展、集合共老宅、高齡實驗室、愛叮噹健身屋等主題展,創造一個兼具知識性、娛樂性、社會性的節慶平台。貨櫃藝術節展期自即日起至3月4日止,活動詳情可至「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2018高雄房市有狗讚 專家稱最佳進場時機?

儘管高雄市近來人口銳減,喪失支撐房市最重要的人口紅利,然而,房市專家對於2018高雄房市仍相當樂觀。(圖/翻攝自維基)

黃大維/高雄報導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日前舉辦2018房屋市場研討會,會中國泰建設高專廖致傑在發表「高雄房地產市場2018 年展望」時,以有「狗」(台語)讚,為今年的高雄房市定下結論。此外,房屋市場調查協會副理事長廖致傑也給高雄房市5個讚,表示極為看好。

 

廖致傑給的第一個讚,是全球股市大漲有利房市,第二個讚是今年經濟成長率看升。第三個讚是高雄的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房屋供給量,從2014年高峰一路連三年下降,但相對同期間需求量卻是穩定的,在供給減少、需求穩定下,成為高雄房市第四個讚。第五個讚則是高雄的輕軌、旅運大樓、圖書總館、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等重大公共建設將陸續完成,這些都是驅動房地產市場成長的關鍵要素。

 

儘管業者一致看好,但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發布的106年Q3六都住宅指數,僅台南和高雄較第2季下跌,但把時間軸拉長來看,高雄與最高點時的105年Q3相比,仍微漲0.66%,且是六都唯一上漲的地區。

 

分析應是小資族住不起市中心,而將購屋目標轉向郊區,致使原本房價較親民的地區,因小資首購助攻帶動買氣,需求上升導致房價逆勢成長,而且自105年Q3以來已經連漲5季。

 

房價逆風高飛的結果,反讓當地房市開始出現「由熱轉涼」的現象,沒有1字頭的房子根本賣不動!更有兩大警訊透露出,高雄房市已開始亮起紅燈。

 

第一個警訊是「人口留不住」,除了空汙讓當地人詬病外,高雄市人口於2017年開始銳減,「第二大城市」已被台中奪去。支撐房市最重要的人口紅利大量流失,人口數根本填不滿目前的空餘屋量。

 

第二個警訊是「餘屋量大增」,根據營建署最新統計,高雄市新建餘屋量高居全國和六都第三;而且根據調查顯示,高雄有近半的購屋族認為「未來還有許多新屋賣壓」,尤其高雄重劃區多,加上近年來建商積極推案,預計
2018年高雄將有近2萬戶的新屋進入市場,在自住市場,價格幾乎沒有上漲空間,甚至必須降價求售。

 

儘管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張永義表示,高雄房市谷底已過,包括楠梓、仁武、橋頭、鳳山等地區買氣持續提升,除市場剛性需求外,高雄建商同業也會有效分區、分量控管推案,避免供給量暴增,以讓高雄房市的多頭市場能持續更久。但面對餘屋供給量去化困難的賣壓衝擊,高雄房市是否能如業者預期中的樂觀,就看買方是否埋單。

大港自造節 匯集Maker手作能量

「大港自造節」日前圓滿落幕,吸引超過1萬6千人次參加。圖為大港自造節吉祥物M呆。(圖/高雄市政府)

杜安青/高雄報導

 

「大港自造節」日前順利落幕,活動吸引來自全台75個Maker企業、組織、學界及個人Maker聯合展攤,包括手作、市集、教育、科技與Maker Show等多項自造活動,共計超過130個攤位參展,各家皆卯足勁展示自造成果。本次活動超過1萬6千人次入場,滿滿的人潮,把活動現場擠得水洩不通,顯示台灣自造者運動已極為風行。

 

自造(Make)並非強調專業能力,而是一種動手實踐的精神,只要透過觀察問題、發現問題,伸出雙手、動手改變,人人都可以成為Maker。目前,Maker運動已在世界各地流行,並且廣泛影響教育、創業領域,而高雄也不落人後,緊跟世界自造趨勢,以「大港自造節」為平台,匯集Maker創意能量,展現台灣的自造實力。

 

群眾募資 邀集大小朋友動手做

 

「大港自造節」規劃自造市集、自造遊樂園、大小市民工坊、自造展演Maker Show、當代自造者空間等專區,展覽豐富多元,深獲參觀民眾肯定。鹽埕在地社群領袖「鹽埕真好」團隊指出,「大港自造節」儼然將成為一個高雄重要的自造節慶;而來自台北S4A教師社群總召蘇恆城則表示,「大港自造節」不是規模最大,卻是活動規劃細緻度最高、探討自造者運動最有深度,也是最有質感的自造者嘉年華會。

小朋友在「大港自造節」現場體驗動手做的樂趣。(圖/高雄市政府)

此外,為了讓更多人關注Maker運動,並且鼓勵全家人一起動手做,大港團隊運用網路平台「嘖嘖」進行群眾募資,順利達標272%,成功募集100位支持者,帶著全家人一起參與「大港自造節」,投入大小市民工坊及自造遊樂園等專區活動,讓民眾不分年齡都能體驗動手做的樂趣。

 

大港自造特區 自造者練功房

 

除了舉辦活動展示Maker創意能量,高雄市也開闢空間培養自造人才。高雄市經濟發展局表示,高雄由於過去產業聚落偏重於重工業,大高雄經濟的永續發展,製造業絕對是主要發展引擎,因此,高雄市政府非常看重Maker的發展趨勢,特別選在駁二藝術特區8號倉庫打造Mzone大港自造特區,投入超過百萬元以上的各種類型設備,包括金工、木工、紡織、3D列印、陶瓷及數位製造機具,並邀請各專業講師開課,教導機具設備使用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自造空間與各地Maker交流、刺激靈感。

「大港自造節」舉辦期間,參與人潮相當踴躍,把活動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圖/高雄市政府)

目前,Mzone大港自造特區已是全台唯一位於觀光熱點,坪數最大,交通最便利,使用者最頻繁的自造者平台。經發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支持「大港自造節」朝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也希望動手做的文化,可以成為推動高雄城市轉型的動力。

搶攻穆斯林觀光商機 高雄打造友善服務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辦理「106年高雄市穆斯林友善旅宿餐飲計畫」已有相當成果。(圖/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楊舒美/高雄報導

 

全球穆斯林人口超過16億,龐大市場潛藏之商機不容小覷。為爭取穆斯林遊客,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辦理「106年高雄市穆斯林友善旅宿餐飲計畫」,致力提升穆斯林友善服務品質。106年度完成輔導高雄10家旅館取得穆斯林友善餐旅認證(MFT)、3家旅館附設餐廳取得穆斯林友善餐廳認證(MFR)、5家旅館通過穆斯林友善住宿環境接待評核,成績卓越。

 

為精進高雄觀光發展,同時配合中央新南向政策,爭取穆斯林來台旅遊,高雄市觀光局長曾姿雯指出,市府邀請中國回教協會及學界資深專家,共同組成專業顧問團隊,歷經兩個多月的診斷輔導、認證評核及人員培訓,打造出更友善的穆斯林旅遊環境。

 

曾姿雯指出,本次通過評核的飯店遍佈高雄著名觀光景點,對不論是團體旅客、自由行旅客或國際背包客來說,皆相當便利。此外,為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教友,觀光局也將通過評核的穆斯林友善餐旅(MFT)與穆斯林友善餐廳(MFR)的旅館餐飲業者,上架知名國際旅遊網站CrescentRating及Halaltrip,藉由網路宣傳行銷,提高在地友善業者的曝光度,期待吸引更多穆斯林旅客「旅行台灣 首選高雄」。

走出莫拉克陰影 寶來好湯重現

寶來花賞溫泉公園正式開放,園區規劃手湯、足湯供民眾體驗。(圖/高雄市觀光局)

呂美娟/高雄報導

 

7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寶來後,溫泉源頭遭土石掩蓋,導致地方觀光業蕭條。經過高雄市府與業者的共同努力,已於105年成功探勘新泉源,市府亦投入資金建設「寶來花賞溫泉公園」,不僅重振寶來好湯,同時也為高雄六龜打造觀光新亮點。

 

高雄市長陳菊日前出席「寶來溫泉耶誕嘉年華」活動,並宣布寶來花賞溫泉公園正式啟用。陳菊指出,自莫拉克風災重創寶來,溫泉源頭被大量土石掩沒,導致地方無溫泉可用。各界不斷思考寶來的觀光定位,在地方觀光業者與市府共同努力爭取下,由中央撥款2千萬元進行探勘,經歷多次無功而返,總算在105年底成功鑽探水量充足的源頭。為打造六龜新亮點,市府初步投入4千萬元打造「寶來花賞溫泉公園」。

民眾在園區內的手湯區體驗。(圖/高雄市觀光局)

目前園區內設有手、足湯區,為吸引更多遊客、保留高雄後花園的美麗,陳菊強調,市府會持續向中央爭取經費改善四周道路、無障礙空間、綠美化等,同時也會持續投入更多觀光休閒亮點,進一步提升六龜及寶來的觀光品質。

前進泰國市場 高雄南向行銷觀光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日前與高雄民間業者,在曼谷最大購物中心舉辦聯合行銷推廣,搶攻泰國年輕自由行客群。(圖/高雄市觀光局)

楊舒美/高雄報導

 

泰國觀光客來台旅遊人次逐年攀升,為持續開拓泰國客源,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日前主動出擊,一連兩天在曼谷最大購物中心,與高雄民間業者舉辦聯合行銷推廣,並且主動邀請泰國當地旅行業,加強雙邊合作,卯足勁開拓泰國市場。

 

近年來泰國來台旅遊人次持續成長,自實施泰國來台免簽證後,旅台觀光人次更是快速增加。其中泰國來台觀光客又以年輕族群居多,許多泰國年輕人更是將台灣當成出國旅遊首選之地。因此,如何緊抓泰國年輕客群,乃是觀光行銷之關鍵。

 

談及高雄觀光優勢,觀光局長曾姿雯表示,高雄獲全球知名旅遊指南評選為全球第五大在地特色的旅遊城市,對於偏愛自由行的泰國觀光客來說,高雄多元的交通旅遊型態,山海河港巷弄文創、物產宗教等觀光資源,極具吸引力。目前高雄與曼谷間,每週有十二航班直飛,便利交通串連南台灣遊程,無論北進南出、南進南出,都有開拓泰國觀光市場的利基。

 

除了特色觀光資源,地方也規劃大型活動吸引觀光人潮,包括山城泡湯賞蝶、跨年煙火演唱會、燈會藝術節、佛光山燈會輪番登場,精彩不間斷。此外,針對泰國旅客,各大旅宿業者也祭出前所有未有的五折心動價,優惠持續到 2018年底,再加上現在推出為期三個月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對於喜愛自由行的泰國民眾來說相當划算。

 

本次赴泰觀光推廣,規劃高雄美食、文創體驗、生態旅遊、美妝美體等展區,包括烘焙大賽冠軍綠豆椪、高雄總鋪師辦桌原味模型、高雄過年手寫春聯、客家擂茶民俗體驗、巷弄美學影像直擊、原住民歌舞體驗,以及山城物產、海線伴手禮、美體美甲婚紗等,高雄在地特色盡顯。

 

觀光策展之餘,現場也安排泰國知名部落客Best Qiuc和Ratto現場分享他們的高雄旅遊經驗,並搭配集點摸彩活動,送出華航曼谷與高雄來回機票四張,以及高雄多家大飯店免費住宿券,活動現場熱鬧滾滾,詢問人潮不斷,成功行銷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