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642

高中諾貝爾獎 臺南一中奪冠

臺南一中於「旺宏科學獎」獲得兩優等、七佳作,所有參賽學校中總積分數最高。日前舉辦頒獎典禮,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左)頒發學校暨校長獎予臺南一中校長張添唐(右)。(圖/財團法人旺宏教育基金會)

李玉華/台南報導

 

素有高中諾貝爾獎之稱的「旺宏科學獎」日前揭曉得獎名單,本屆科學獎臺南一中隊伍表現最為亮眼,獲得兩項優等、七項佳作的好成績,是本屆獲獎總積分最高的學校。臺南一中校長張添唐特出席頒獎典禮,從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手中接下學校暨校長獎榮譽。

 

為鼓勵高中生探索科學精神、激發創作潛力,旺宏教育基金會自2002年起舉辦「旺宏科學獎」,至今已邁入第十六屆。十餘年來已有近8千支隊伍、逾萬名師生投入競賽,在高中科學教育領域相當具影響力,被喻為是高中的「諾貝爾獎」。

 

本屆「旺宏科學獎」報名情況仍相當踴躍,共有109所學校組成585支隊伍參賽。臺南一中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總積分最高的學校,這同時也是近年來臺南一中在「旺宏科學獎」競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

 

除了總成績亮眼,臺南一中學生也奪得兩項優等獎。學生吳建翰以「『試』其所以,管其所由」,獲得物理類優等;學生曾柏皓則以「以帶電度來設計短鏈胜肽進行抗菌測試」,在生物類獲得優等。

重振劍獅文化 安平人出書出力

安平區公所日前出版《安平劍獅》一書,以活潑生動的文字敘述搭配插圖,娓娓道來劍獅的傳承演變。(圖/台南市政府)

杜安青/台南報導

 

「劍獅」是台南安平地區古宅特有的避邪物,然而,隨著老舊建築拆遷,「劍獅」一度沒落,直至最近在地方政府及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才以各種文創商品、藝術形式,將這項文化資產發揚光大。安平區公所日前於安平鄉土文化館舉行《安平劍獅》新書發表會,書中以生動的文字敘述搭配圖片插畫,娓娓道來劍獅的歷史傳承,重新喚起屬於安平的文化印記。

 

新書發表會現場,國寶級雕刻大師陳正雄及其弟子陳建智也將精心打造的「官版劍獅」及「文昌劍獅」,贈予安平區公所及安平鄉土文化館,展現安平藝術家為保存文化盡心盡力的精神。

 

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表示,「劍獅」是安平最大的文化特色,在安平老街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劍獅圖像,像是「流鼻血劍獅」、「有擋頭劍獅」。近年來文化界更以「劍獅」為主題延伸出許多文創商品,可以說「劍獅」已成為安平的最佳代言人。

 

談及安平鄉土文化館的未來規劃,安平區長賴青足指出,未來文化館將以「全方位、新亮點、行銷性、趣味性」策略,結合藝術、自然、產業、文化等元素,以多元面向營造屬於安平區的文化中心。

 

安平鄉土文化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五上午 10 時至 12 時、下午 14 時至18 時,周六至周日則於上午 10 時至 18 時開放。旅客暢遊安平,除了可以在安平老街尋訪「劍獅」的蹤跡,也可以前往安平鄉土文化館一睹「文昌劍獅」的風采。

志玲姊姊獎學金 鼓勵28後壁學童

名模林志玲父親林繁男返鄉後壁,頒發志玲姊姊獎助學金給台南市後壁區 28 名學童。(圖/後壁區公所)

林舒宇/台南報導

 

財團法人臺北市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以實際行動幫助弱勢孩童成長、支持偏鄉青少年圓夢,基金會成立至今,已協助無數「小種子」發芽茁壯。日前,名模林志玲父親林繁男返鄉後壁,頒發志玲姊姊獎助學金給台南市後壁區9所學校學生,鼓勵清寒學子堅持不懈、奮發向上,期許未來後壁再出人才。

 

回饋鄉里 年年資助後壁學童

 

扶持後壁學童是每年基金會的例行慈善活動,而這已是基金會第七次前往後壁區頒發獎助學金,之所以年年資助後壁,主要來自於林家父女對故鄉的愛護。林繁男與林志玲的老家就在後壁,即使如今功成名就,仍始終不忘回饋鄉里。基金會即長年以捐助獎學金的方式,陪伴後壁區清寒學生走過求學之路。

 

本次基金會獎助學金頒發給菁寮、後壁2所國中,以及後壁、菁寮、永安、新嘉、新東、樹人、安溪等7所國小,共計28名學生。每位學生獲頒3千元至5千元不等的獎助學金,合計10萬元,以頒獎資助鼓勵學生勤奮向學。

 

此外,林繁男也是後壁區旅北同鄉會理事,身為一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林繁男長年熱心公益支持家鄉,樹立企業家回饋社會的最佳典範。

 

長年投注資源 愛心散播社會

 

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以協助孩童實踐夢想為理念,多年來投注關懷與資源到社會各個角落。諸如針對中低收入、單親或失親、隔代教養學童,提供獎助金、三餐物資等支持,讓弱勢孩童也能享有充足的生活及教育資源。

 

基金會也支援包括腦性麻痺兒童、發展遲緩兒、聽損兒,輔助肢體訓練課、早期療育學習,協助病童度過難關、平安長大。

 

此外,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每年都會義賣「志玲姊姊慈善年曆」,並將全數所得捐贈給弱勢孩童及家庭,發揮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將公益慈善精神帶入台灣社會。

台南百家好店出爐 美食旅館全都搜

台南金讚.百家好店獲獎者們合影。(圖/翻攝「台南金讚.百家好店」官網)

胡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金讚.百家好店」徵選活動邁入第七年,歷經兩個多月的審查、訪查及網路票選階段,從 322 間店家中,分為餐飲、食品、時尚文創、一般商業四大類別,選拔出 49 家「金讚百家好店」、 101 家「百家好店」。

 

台南代理市長李孟諺表示,台南是文化古都和美食城市,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並未受到陸客減少而趨緩。不論平日假日,各飯店、民宿訂房率居高不下,每年住宿旅客,從縣市合併之初,一年 250萬人次,直至到 2016 年成長為 310 萬人次,如今更上看 320 萬人次。為了提供更優質的觀光服務,台南市經發局推動「台南金讚.百家好店」徵選活動,透過嚴選審查,提供遊客和市民高水準的優質商品。

 

本次入選的台南百家好店不乏地方特色產業代表,例如新化綠鑽石故鄉、將軍地利小食、後壁無米樂米食館、原創台灣娃娃「詩涵」、特色觀光工廠等。此外,也包括新營運的旅店,像是和逸飯店台南西門館、南方家屋旅店等。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國慶晚會招待外賓的珍珠奶茶,是由獲選百家好店的台南翰林茶館製作,可謂台南之光。

10大創意商品行銷台南 激發古都文創力

「台南市十大創意商品」獲選之創意商品於文創PLUS——臺南創藝中心展出。(圖/台南市政府)

胡淑娟/台南報導

 

為活化台南文創產業,台南市政府於2011年首辦「台南市十大創意商品」徵選活動,至今已邁入第七屆。日前市府於文創PLUS—臺南創藝中心舉行頒獎典禮,由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親自頒獎,鼓勵在地文創人才發揮設計能量,同時讓更多人發掘台南之美。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本屆徵選活動以「創藝蛋生」為徵選主題,以台南師傅的老木槌敲擊蛋殼為象徵,讓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由內而外迸出,邀請創意設計者實現創意人生。

 

文化局指出,徵選活動經過廣泛徵件與嚴謹評選,共選出20件深具行銷台南之美的創意商品,不僅頒發獎金予以鼓勵,同時市府也委託文創網站銷售平台業者,協助得獎者建立線上通路行銷管道,期待吸引更多優質業者投入文創開發,塑造台南特有的文創產業調性。

 

台南近年來文創能量大爆發,許多歷史街區、老屋房舍在年輕人的創意活化下,轉化成新興文創地景。李孟諺指出,目前文化局積極推動歷史街區計畫,同時結合民間力量,協助老屋修復,嘗試保存歷史原貌及美感,全市共計有 2千多間老屋,目前已整修完成60間老屋建築。

由女子手作書坊製作的「台南在地系列手工書(茄芷手工書)」,榮獲「台南市十大創意商品」金獎。(圖/台南市政府)

保存傳統的同時,也賦予傳統新意。李孟諺提及,民間在老屋保存中展現了源源不絕的創作力,包括開民宿、餐廳、文創商店,為街區巷弄帶來驚喜,讓每個角落都有值得探索的故事及活力。

 

而市府則持續扮演扶植角色,提供優質的環境發展文化,除設立文化園區、歷史街區、修復老屋外,也以創意商品徵選活動的方式,嘗試激發更多設計能量與在地文化結合。

創意團隊落地府城 催生台南味動畫

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訪視studio2工作室,導演邱立偉向市府團隊介紹工作室概況。(圖/台南市政府)

林舒宇/台南報導

 

不同於台灣動畫團隊多數落地北台灣,動畫導演邱立偉選擇在故鄉台南成立動畫製作公司,帶領他的studio2動畫團隊深根台南,並以台南市作為創作藍圖,製作出動畫長片《小貓巴克里》。日前,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訪視    studio2工作室時表示,期待更多年輕人不只來台南科學園區擔任工程師,也可以投身數位、新創產業,為台南注入創意活水。

 

動物城市

以故鄉台南為藍圖

 

由導演邱立偉執導的《小貓巴克里》是台灣本土原創動畫,過去曾獲台灣金鐘獎最佳動畫、韓國首爾國際動畫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在海外超過33個國家地區播映,在台灣電視播出時獲得同時段的收視冠軍。由於《小貓巴克里》的好奇與古靈精怪的個性受到許多觀眾的歡迎,邱立偉開始啟動動畫長片的大工程。

 

邱立偉回憶小時候與小白狗的際遇,進而思考在以人類社會為主的世界中,動物的加入需要在人類社會的規則中成長。這令他好奇:假如今天是人類小孩進入到動物的城市中,他應如何面對?由此,製作團隊開始以家鄉台南市為藍圖,建立起一座「市民是動物」的台南市,在調查、資料收集與考證上花了許多時間。本片整個劇組超過四百人,以超過兩年的時間完成這部動畫長片。

 

台南青創風行

工作室一間一間開

 

「一個成功的動畫可以變成一個城市的代表跟象徵。」李孟諺指出,許多人前往日本旅遊,看到淺草寺,就會想到知名動畫《烏龍派出所》,以及主角兩津勘吉。studio2製作的《小貓巴克里》也是台南的代表意象,未來可以思考如何讓《小貓巴克里》成為台南市的象徵,正如同《櫻桃小丸子》是日本靜岡縣清水市的代表。

 

談及近年台南的青年創業概況,李孟諺表示,過去有許多年輕人認為到台北工作才有好的發展機會及薪資,但是近來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台南開公司、開個人工作室。他希望年輕人來到台南,不只有到台南科學園區擔任工程師的選項,而是可以投資數位及新創產業,市府將建設更多軟硬體設施,協助廠商及創業人,諸如規劃動漫園區、電影拍攝補助等,讓新創產業在台南深根茁壯。

 

此外,台南的居住環境也適合青年創業及職涯發展。李孟諺指出,不論是居住條件抑或居住成本,台南皆比台北具優勢,期待有更多年輕人來台南開工作室或公司。

百年建築八角樓竹題創作花燈展 月津港燈節計吸客逾30萬

八角樓象徵鹽水一段郊商繁華歷史,充滿復古味的創意竹燈與這棟傳統歷史建築物相得益彰,不只讓八角樓再現美麗風華,也為鹽水月津港燈節與元宵蜂炮提前暖身。(圖/八角樓管理者葉美香提供)

葉惟禎/台南報導

 

台南市「月津港燈節」已經在台南市鹽水區連續舉辦7年,今年燈節率先在鹽水地標八角樓起跑,這個以「織竹.滿竹.馨滿藝竹──八角樓竹題創作花燈展」為主題的展覽,別具意義。八角樓象徵鹽水一段郊商繁華歷史,充滿復古味的創意竹燈與這棟傳統歷史建築物相得益彰,不只讓八角樓再現美麗風華,也為鹽水的新春重頭戲──月津港燈節與元宵蜂炮提前暖身。

 

月津港燈節以月津港地景環境,結合地方文化內涵與創新藝術,每年邀請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及國內聞名的藝術團隊共同創作,以當地湖面、水岸景致來襯托藝術燈飾,營造令人驚豔的獨特燈節意象,短短一個多月的展期,創下逾 30萬觀光人潮。

 

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表示,今年南榮科技大學號召鹽水地區樂齡學員長輩與在地學校學生等,共同創作竹藝花燈。花燈以鹽水「竹仔街」歷史紋理為素材,並邀請台南市竹編技藝傳承者盧靖枝的第二代傳人張永旺老師進行指導。這次集合老、中、青的腦力與體力花了一個月時間才陸續完成作品,對一群平均年齡65歲的中高齡長輩來說,是一件艱難挑戰。本次燈會能夠成功展出,不只讓他們備具成就感,也更加凝聚老、中、青三代的情感。

「織竹.滿竹.馨滿藝竹-八角樓竹題創作花燈展」共展出〈八角樓〉、〈有狗讚〉、〈好狗運〉、〈待嫁女兒心〉等 11 件作品,展現鹽水在地的活力與能量。(圖/八角樓管理者葉美香提供)

「織竹.滿竹.馨滿藝竹─八角樓竹題創作花燈展」共展出〈八角樓〉、〈有狗讚〉、〈好狗運〉、〈待嫁女兒心〉、〈大魚入港〉、〈柯G〉、〈高貴〉、〈史奴比 VS 狗骨頭〉、〈黑鮪魚〉、〈柴犬〉、〈竹燈籠〉等11件作品,充滿質樸手作之美感,傳遞在地創作的熱情!展出時間自1月23日至3月4日,每日晚上6點至10點止。

台南運河遊船啟航 重現昔日河上風光

台南運河過去受限橋梁過低的問題,遲遲無法發展遊船觀光,如今由業者打造特殊平底船,重現昔日台南運河遊船風光。(圖/台南市政府)

胡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運河過去受限橋梁過低的問題,遲遲無法發展遊船觀光,如今由業者打造特殊平底船,成功克服難題,並於日前正式啟航,重現昔日台南運河遊船風光。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表示,台南運河與高雄愛河同為全台唯二市區遊船,期待藉由運河遊船帶動安平夜晚觀光、吸引旅宿人潮。

 

台南運河自1926年開通,承襲台灣府城古運河近二百年的商業運輸功能。民國30至50年代,運河也曾出現往來中國城與安平之間的交通船「碰碰船」,是許多市民的共同記憶。然而,過去由於水質處理、橋梁過低等因素,運河遊船曾沉寂近三十年,直到今日才在市府與業者的努力下,重新恢復昔日遊船景致。

 

李孟諺表示,相較於全台各地的觀光水域,台北淡水河有堤防高牆阻擋,且較屬郊區,台中柳川、綠川、筏子溪水淺無法行船,也有其他縣市的汙水處理才剛起步,因此台南運河遊船更顯珍貴,不僅具感潮特性,水質也乾淨,與高雄愛河同為全台唯二市區內可行船、沒有堤防阻隔的休憩水域,期盼未來台南運河畔也能與愛河一樣,成為市民散步遊覽的好景點。

 

遊船賞夜景 帶動夜間觀光

 

運河遊船啟動後,不僅為台南增添新的旅遊選項,也可望帶動安平老街觀光。李孟諺進一步指出,常有人說安平老街白天熱鬧,晚上人煙稀少,期盼安平運河遊船未來可以成為夜間觀光賞景的最佳選擇,遊客享用晚餐之後可搭船遊覽,並且住宿於此地,帶動地方夜間觀光人氣。

 

台南原來就有聞名遐邇的美食、文創產業、兩百多處歷史古蹟、全台四分之一的國定古蹟,如今再添遊船最夯賞景去處,豐富台南觀光資源。

 

特殊平底船 遊船新體驗

 

觀光旅遊局長王時思表示,重現運河風光,是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積極想要完成的重大計畫。台南運河12座橋中,「臨安橋」與「新南橋」高度最低,當初許多船公司皆因橋體過低,通通打回票,甚至有業者勸市府打消念頭。

 

為克服跨河橋體偏低的問題,立驛國際有限公司全新設計,打造了可通過橋底高度的特殊平底船,並且每日觀察潮汐變化,船隻趁漲潮前通過,倘若行船遇上潮汐偏高,船上全員可低頭彎腰越過橋梁,成為另類的遊船體驗。未來船隻將配合潮汐每天開航,一天會有約兩次繞行運河全段的航班。

 

優化親水環境 建設沿岸燈景

 

重振台南運河遊船後,市府也將持續優化親水觀光。觀旅局表示,市府已向中央爭取前瞻建設經費,針對運河水質、沿岸公園設施、公共藝術、光環境,進一步提升旅遊環境,期盼打造運河成為台南市第一觀光品牌,藉由運河重新串連城市,再創運河沿岸、中正路、海安商圈核心帶的繁盛榮景。

台中工藝師駐點 帶動市民工藝魂

台中市文化局日前舉辦第一屆「台中市工藝師」評選,由漆工藝師賴作明、陶瓷工藝師周妙文獲獎,兩位工藝師未來將進駐文化景點,讓工藝藝術深入社會。(圖/台中市政府)

呂美娟/台中報導

 

為傳承地方工藝藝術,台中市文化局日前舉辦第一屆「台中市工藝師」評選,由漆工藝師賴作明、陶瓷工藝師周妙文獲獎。兩位工藝師未來也將進駐台中市熱門文化景點林懋陽故居、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不僅讓工藝藝術深入社會,同時也通過獎金鼓勵、進駐機會,吸引更多藝術家移居台中。

 

凡致力工藝傳承、保存、發展及創新,且具重大貢獻或優良具體事實者,皆可申請「台中市工藝師」。申請類別包括木、竹、陶瓷、玻璃、金屬、漆、玉石、纖維及其他符合工藝創作所需的媒材項目,獲獎者將提供獎金及駐館機會,以此鼓勵地方工藝創作。

 

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表示,台中市自民國93年起舉辦「大墩工藝師」,如今轉型為「台中市工藝師」,藉此提供工藝師進駐文化景點機會,並打造民眾藝術教學平台,一方面吸引更多工藝師移居台中,另一方面讓市民更容易接觸工藝創作。

 

兩位「台中市工藝師」獲獎者對進駐文化場域,皆表示期待。專長樹漆藝術的漆工藝師賴作明指出,未來將進駐林懋陽故居,希望讓工藝文化深入社會大眾,也讓工藝藝術得以保存和傳承。

 

陶瓷工藝師周妙文則說,自己從1995年成立工作室,埋首陶藝創作至今,將於2019年進駐清水眷村文化園區,期盼能帶動當地民眾對陶藝的興趣。

台中繪葉書影像 見證百年宜居城市

《台中繪葉書日治時期影像與遊記》蒐集張珍貴圖片,結合當時文人、記者、軍人的日記及遊記製成明信片集冊,帶領民眾穿越時空,探索日治大台中。(圖/台中市政府)

陳郁文/台中報導

 

「繪葉書」是日治時期風景明信片的雅稱,日前發表的新書《台中繪葉書-日治時期影像與遊記》蒐編日治時期大台中主題明信片。書中蒐集282張珍貴圖片,並集結當時文人、記者、軍人的日記及遊記,統合編撰而成,引領讀者穿越時空,重回日治時代的大台中。

 

台中市文化局長王志誠表示,《台中繪葉書-日治時期影像與遊記》中珍貴的明信片,來自編著者張良澤多年來蒐集的相關文獻及影像,再搭配當時以大台中為主題的時人日記或遊記集結而成。

 

王志誠指出,明信片與文字體現了1900年日本將台中建設為宜居城市的構想,包括經審慎及詳實的都市計畫,規劃棋盤狀街道與整齊街廓,整治綠川、柳川等水系,興建台中公園及構築上、下水道,一系列工程使台中市在
1920年代之後被譽為「台灣小京都」。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表示,編者張良澤廣蒐全台灣的明信片,新書中除了明信片之外,也包含許多遊記及訪談紀錄。其中最為特殊的是張良澤翻譯母親的日文日記,呈現時代下珍貴的女性書寫紀錄。

 

文化局則指出,日治時期公家機關或私人行號均大量發行海內外的風景明信片,藉此宣傳並吸引觀光客。《台中繪葉書-日治時期影像與遊記》書中明信片以年代順序編列,圖文並茂,以輕鬆、自在的都市散策、文學散步等方式,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透過一張張精采的影像,重現百年前的台中。

大黑松小倆口 月老見證愛情 元首館婚宴浪漫滿點

大黑松小倆口元首館打造的「月老教堂」,可供新人舉行婚禮儀式。(圖/大黑松小倆口提供)

林舒宇/南投報導

 

看準現代男女的婚宴講求多元化、特殊化,知名喜餅業者大黑松小倆口旗下「元首館」,2018年新春起推出浪漫婚禮設計,新人除了可以在童話氣息十足的「月老教堂」舉行觀禮儀式,在月老見證下完成終身大事,喜宴料理方面也有二種選擇,包括御膳房主廚的百年好合傳統宴席,以及融合數十道異國料理的自助式百匯,為新人呈現與眾不同的婚禮體驗。此外,大黑松小倆口也推出訂喜餅,免費提供婚紗拍攝場地、喜宴優惠的方案,為年輕夫妻精打細算省荷包。

干燒茄汁海大蝦。(圖/大黑松小倆口提供)

大黑松小倆口多年來不只深耕牛軋糖傳統點心、喜餅禮盒產業,同時也跨足觀光旅遊市場。「元首館」是大黑松小倆口斥資數億打造的觀光休閒館,園區佔地5公頃,夢幻的城堡建築,入口廣場則以西洋棋盤設計,營造濃濃的歐式童話風情,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成為南投縣造訪人數最多、部落客PO文最多的觀光景點。

蔥油軟絲海味燒。(圖/大黑松小倆口提供)

「元首館」館內一樓是大黑松小倆口出品的各項伴手禮、在地農特產,提供遊客選購。二樓則是拉斯維加斯賭場的設計裝潢,推出以當地菇類為主的養生火鍋,讓遊客不只吃得美味,也吃得健康。至於元首二館「御膳房」則以傳統中菜聞名,主廚以在地食材結合精湛廚藝,呈現料多味美的八菜一湯合菜團膳,為家庭出遊、團購旅行推出經濟實惠的菜色組合,既滿足旅客的味蕾,也兼顧市場性。

古早臘腸糯米糕。(圖/大黑松小倆口提供)

繼浪漫城堡「元首館」後,2016年大黑松小倆口再度斥資數千萬,打造年輕人愛情聖地「愛情故事館」及「月老教堂」,如今已成為情人、夫妻最愛造訪的浪漫景點。「愛情故事館」是以融合各式愛情元素的建築,館內擺設上百隻可愛萌萌唐仔,故事館內每一角落處處有驚喜,是情侶們拍照打卡的熱點。而世界唯一中西合併的「月老教堂」也別有風情,無論情侶何種宗教、國籍,都可以在「月老教堂」祈禱獲得最真誠的愛情。

蠔汁鮑魚碧綠鮮。(圖/大黑松小倆口提供)

不論是「月老教堂」的浪漫婚禮儀式,抑或元首館御膳房的精緻料理,大黑松小倆口鎖定婚宴市場的特色化需求,提供年輕新人與眾不同的婚禮體驗。

香酥美味雙拼盤。(圖/大黑松小倆口提供)

 

數位城市博物館 科技連結台中歷史

台中市政府與中央研究院、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作推動數位文化,日前簽署三方合作協議書,未來將啟用「台灣數位文化統一入口網」及「台中學數位典藏資料庫」。(圖/台中市政府)

陳郁文/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中央研究院、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聯手,合力推動數位文化,日前三方簽署合作協議書,未來將啟用「台灣數位文化統一入口網」及「台中學數位典藏資料庫」,以數位科技整合台中歷史記憶及文化資源,打造一個可以讓民眾參與創作的「數位城市博物館」。

 

「資訊沒有疆界!」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對一座城市而言,透過數位文化建設,將過去的歷史保存並進行文化創新,這些內容都是最寶貴的城市歷史文化基因。未來「台灣數位文化統一入口網」建置完成後,相信台中將成為數位文化發展上的開創者。

 

林佳龍指出,除了虛擬資料庫之外,市府也同時推動實體數位文化中心,建置於水湳智慧營運中心,透過這個方式讓台中學得以連結過去與未來,讓每一個想認識台中的人,都可以從「台中學數位典藏資料庫」進入搜索資訊,提供了無限商機及文化創新的可能性。

 

中研院院士李德財表示,爭取所有文史資料貢獻者授權資料使用,是推動這項計畫最大的挑戰,經台中市府各局處協調溝通,最後決定以CC(Creative Commons)公眾授權模式來授權。每一筆資料放在網路上都有授權公告,大部分都是公眾授權模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只要註明引用出處及用途,便不會有侵權疑慮,希望可以將台中學文化廣為流傳。

 

文化局表示,此次與中研院及國資圖的合作,採用「鏈結開放資料(Linked Open Data)」標準與格式,進行數位資料建置與整合,承繼台灣過去的數位典藏成果。其中,「台灣數位文化統一入口網」更創全國先例,由法界專家為台中研擬專屬的《台中自由文化授權條款》和《台中開放文化授權條款》,與國際通用的創用公眾授權條款相容,解決授權問題。使用者只要依循網站標示的使用授權方式,就不必擔心侵權,未來市府的資料也將採用這套標準,進一步開放給民眾使用。

 

此外,「台中學數位典藏資料庫」則蒐羅台中市從史前時期到直轄市時期的影音和文本資料,涵蓋藝術文化、族群宗教、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領域,歡迎民眾取用或貢獻自己的資料,策劃自己的台中記憶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