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旅館改造 旅遊業創生機 接軌國際 住房率較去年同期提升四成

(圖/觀光傳播局提供)
冀大緣/臺北報導
誰說老舊旅館想跟上時代腳步、改頭換面重整軟硬體,一定得要四處拜師學藝?臺北市有4 成的旅館營運超過15 年,觀光傳播局去年推出「推動臺北市旅館升級輔導計畫」,一共吸引60 多家旅館參與,最終選出6 家老旅館,透過一站式、整合式的全面課程與現場指導,讓6 家旅館實質改善,並舉辦成果發表會。
隨著社經環境不斷提升,旅館已不再僅是提供住宿的場所,更是結合友善觀光、文化創意的旅人停靠站。許多中小型的老旅館想變身改造,卻有心無力、不知從何開始。北市觀光傳播局整合「接軌國際訂房網站、提升房務服務水準、旅館排房與客戶體驗、室內裝修與設計、整體行銷經營、環保與節能減碳」等6 大面向的專業知能,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規劃,以系統化課程及個案實地輔導方式,指導需要協助的旅館,讓旅館嘗試結合在地文化和創意,成功為老店找出新生機,也幫助每家業者節省將近百萬諮詢輔導費用。
北市觀光傳播局局長簡余晏指出,連結國際訂房平臺、架設官方網站、展開數位行銷等3 大面向是旅館向旅客傳遞訊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運用教育訓練建立房務、客務、餐飲、危機處理等流程,則可有效提升服務品質,透過專業課程與指導,更讓有意投入資金、改善軟硬體的旅館能將每一分錢的預算有效精準投資。
位於新北投的渡假旅店吳副理表示,祖父創建的旅館有太多獨特的旅人故事,但隨著風華逝去,昔日光彩逐漸褪色。觀光傳播局協助其官網架設及導入特色行銷規劃後,再輔以專人指導接軌國際訂房網站,相較於去年同期住房率已提升4 成,來客數亦持續增加,有效提昇旅館營收。
此外,參加本次改造計畫的多家商務旅店也都分別再加碼千萬資金投入硬體改造,使原本燈光昏黃、陳設過時的老旅館煥然一新,跟上時代腳步,甚至在改裝後房間平均單價增加35%,住房率增加15%,可說是「吸睛又吸金」。
新北市普查處揭牌 估訪查逾20萬廠商

張菁欣/新北報導
每5 年一次的全國性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即將開跑,「新北市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處」日前揭牌成立,主計處表示,普查時間將從4 月15 日到6 月15 日,預估訪查20 萬5,340家廠商,希望廠家協助配合訪查,供政府研訂產業政策。
主計處表示,工業及服務業普查是要蒐集我國工業及服務業經營概況,包括資源分布、資本運用、生產結構及產銷變動與在地經濟發展情形,處長由新北市長朱立倫兼任,新北市各區公所也將同步成立「工業及服務業普查所」,共同推動普查作業。
主計處指出,普查時間為4 月15 日到6月15日,預估新北市將訪查20萬5,340家,約占全國廠商家數六分之一,以板橋區2 萬5,759 家廠商最多,其次為三重區2 萬3,678家,再次為新莊區2 萬2,344 家;而這次動員人力將達1,600 人,其中1,457 位調查人員及168 位行政人員。
由於近日詐騙事件頻傳,民眾警覺性高,常將普查員誤認是詐騙集團成員,主計處特別提醒,民眾可致電165 反詐騙專線、各里辦公處、各區公所及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上也會公布普查員身分。
接地氣打群架 進中國前務必忘記臺灣經驗

文: 宋思樺
跨境電商的成長幅度驚人,據統計,2014 年的全球跨境交易金額約2,300 億美元,2020 年可望上看1 兆美元,跨境消費更佔整體網購市場將近45%的比例。
中國人均消費與收支提高,讓很多人都去海外買名牌名品。2008 年就進軍大陸電商市場的Payeasy 總經理林坤正更直白的說:「中國人只怕買不到好東西。」估計中國國內的消費者,每年購買境外商品的總額逾1 兆人民幣。
而他們大舉到國外網站掃貨的結果,就是政府抽不到稅,因此政府透過合法的跨境電商模式,降低稅率,讓國外品牌得以用比較簡單、低成本、低稅率的方式,在中國電商平臺銷售給消費者。
在國家的大戰略之下,天貓國際、京東等大型電商,也積極投入跨境電商,過去幾年,他們到處去全世界招商,在各大洲設立辦事處,目的就是把所有品牌都引進中國。在此態勢之下,樂利數位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施凱文認為,跨境電商目前是臺灣對中國、或是臺灣對其他國家,以及其他國家跟其他國家之間,在一般大宗零售與貿易方面,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的關鍵。
大陸法令小門 隨時會關上
大陸網民有7 億,其中90%是手機網民。大陸的雙十一節,2014 年的營業額591億人民幣,2015 年成長至720 億,2016 年更飆破千億來到1,207 億。
然而,當所有人前仆後繼搶進中國電商市場時,其實更該注意的是,政策的說變就變。
目前臺商在大陸做跨境電商,流程通常是:向天貓提案,接著商品上架,然後當中國消費者來天貓購物,天貓接下訂單,有了支付記錄後,必須把消費者的身分證傳給中國海關。
也就是說,中國海關在每一筆訂單成立的那個時間點,就知道中國的哪一個人買了國外哪一個廠商的商品、金額與數量,以及購買人的地址,所有資料都知道。因此當海外商家寄貨過海關時,海關就會以快速通關的方式交給消費者。
嚴格來說,跨境電商是中國獨有的制度,它與「海外直購」不同。海外直購是消費者在國外買東西,要廠商寄過來,與政府無關;而跨境電商,卻是有政府的手在背後操控。
「大陸的環境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是他自己築高牆又開小門,挑戰是你不知道小門哪天會關上。」林坤正語重心長的說。
中國市場的3 個文化差異
◎差異1:手機甚過PC
在樂利的營業額中,透過手機下訂單的占比高達80%,而臺灣大概只有30%∼40%,但其實早在2014 年,中國的手機網民就已經超越PC 網民了。
施凱文表示,樂利的頁面都是先做手機,最後才做PC,而且不同的屏幕,不同的大小、呈現的品項數、結構與布局完全不同,如果兩者長得一樣,絕對是錯的。
而過去所有用戶看到的都是同一個介面,但現在經過縝密的分析,系統會知道每一個消費者買過什麼、喜歡什麼,甚至預測未來可能買什麼,因此針對不同的用戶,給予不同的介面。
◎差異2:資訊透明的近身肉搏戰
在中國,要取得業績數字非常簡單,如果競爭對手緊盯,下午就會知道別人做得有多好,然後就會立刻去做調整,也就是說,幾乎24 小時都要去關心對手的數字,並且即刻調整。
雙十一的時候,頁面要做好幾套版本,這套不行馬上換別套,只要錯過那個時間,就是錯過業績,中國的電商是真槍實彈的肉搏戰場,但是個練兵的好地方。
◎差異3:客服就是業務
在中國電商,線上即時客服是基本配備,而且這個配備非常關鍵。中國的客服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獎金;當然,如果顧客提出問題,客服在30 秒內沒有回應,就會被扣獎金。
「在我們運作的品牌裡,有將近40%的業績,都是諮詢客服以後才成交的。客服就是業務,在中國,客服是接觸客戶和成交的最後一哩,非常關鍵。」施凱文說。
打群架 借力使力
吉室商行成立之初,就是希望結合臺灣好商品,結合大家的力量,一起藉由跨境電商進入中國市場。「類似這樣的合作,也不是只有我們自己吉室商行,也可以找其他對中國電商市場比較熟悉的平臺或公司,大家結合在一起,一起爭取資源。」施凱文說。
而爭取流量的方式之一,就是優質的內容。如果內容夠精彩,很多平臺會願意給流量,在中國,流量非常昂貴,費用都從乘上10 倍起跳。
想要讓人知道臺灣商品的價值,內容豐富程度很重要,比錢多、比量大,臺灣比不上,但是只要內容有特色、有深度,這是臺灣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另外,Mango Cha Cha 在臺灣只有三家店,但是在日本東京與韓國首爾都有分店,而他的商業模式,就是把「1+2+3 的農業政策」整合:1是農產品,2是農產加工品,3 是農場觀光服務業。
Mango Cha Cha 在芒果收成後就馬上切成條塊,並在零下30 度急速冷凍,之後一直維持在零下20 度;急速冷凍殺光病蟲害蟲,可規避許多出口檢疫或當地農業保護政策方面的問題。此外,Mango Cha Cha把店開在許多臺灣人居住的大城市,他不只是推出芒果這項產品,而是把臺灣芒果冰的經驗,直接移植到國外。
林坤正認為,光是這個商業模式,就可以應用在許多臺灣商品上,比方說你不要只想著賣茶葉,而是賣臺灣泡沫紅茶的「體驗」。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 其實臺灣能做的事情, 真的還有很多。」林坤正說。
(出自《獨家報導》第1163 期)
鴻海夏普鄭州設OLED 廠 鎖定新iPhone
冀大緣/綜合報導
據日媒報導,鴻海與夏普正規劃在中國大陸鄭州砸數千億日圓設手機用OLED 面板廠,鎖定為下一代iPhone 所用。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鴻海與夏普正考量在中國大陸設立智慧型手機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廠。
報導指出,夏普考量候選地點包括河南鄭州,因這裡鴻海設有iPhone 組裝廠,預期OLED 面板廠投資規模達數千億日圓,而鴻海也考量出資。另外,為了與中國大陸對手競爭訂單,夏普OLED 面板廠量產時程可能會比原先規劃的2019 年更快。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在1 月上旬曾報導鴻海與夏普可能攜手合作,花費1,000 億日圓(約合新臺幣272.8億元)在鄭州設立OLED 面板廠,以鎖定下一代iPhone 所用。
而據彭博(Bloomberg)日前的報導,蘋果正在與中國大陸京東方洽商,考量京東方成為新一代iPhone 螢幕的供應商,不排除最快2018 年藉京東方打進供應鏈。報導並指出,京東方已砸下145 億美元正在中國大陸四川設立2 條AMOLED 產線,因應未來業務需求。
夏普去年9 月30 日決議投資574 億日圓引進OLED 面板基板、OLED 製造以及安裝所需的製程設備,以進行基板TFT 薄膜形成、在基板透過蒸鍍塗覆OLED 材料、以及安裝驅動IC 周邊等製程,預計2018 年4 月到6 月期間開始營運投產。
另據市場人士指出, 鴻海促成夏普投資OLED 產線, 藉此鞏固日後對蘋果iPhone 面板的供應能力,進一步與韓國LGDisplay、三星旗下Samsung Display、以及日本顯示器公司JDI 分庭抗禮。
大陸中原城市群產業帶 “ 十三五”成型 重點打造九大產業群
彭莉/綜合報導
據中央社報導,中國大陸“十三五”期間將在以河南鄭州、開封、洛陽等城市為主的中原城市群基礎上,推進中原城市群產業帶的成型和發展。根據大陸相關政策和權威部門規劃,中原城市群產業帶將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技術深度融合發展,重點打造裝備製造、消費品、精品原材料、生物醫藥、先進材料、電子資訊、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基因檢測等九大產業集群。
打造中原城市群產業帶是“十三五”期間中國大陸推進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大陸打造經濟新增長引擎的必要措施。中原城市群將以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新鄉市、焦作市、許昌市、漯河市、濟源市、鶴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晉城市、安徽省亳州市為核心發展區。聯動輻射河南省安陽市、濮陽市、三門峽市、南陽市、信陽市、駐馬店市,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市,山西省長治市、運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陽市、淮北市、蚌埠市,山東省聊城市、菏澤市等城市。
在中原城市群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大陸將推進中原城市群產業帶的成型和發展。根據規劃,中原城市群產業帶將在上述地區現有產業基礎上,打造一大批優勢產業集群。
首先,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群,以提高製造業基礎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推進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在電子資訊、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推動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在部分領域引領全國先進製造業發展;加大鋼鐵、冶金、化工、建材、原材料等傳統支柱產業的綠色改造升級,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精品原材料等產業基地;推動大資料、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對傳統製造企業的改造,開展智慧製造示範行動,在重點領域推進智慧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路協同製造和服務型製造,建設一批智慧工廠和數位化車間。
其次,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鄭州、洛陽、新鄉、南陽、蚌埠、聊城、邯鄲、邢臺、運城、長治等城市創新優勢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引領帶動作用,聯合打造一批創新園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研究發展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全溯源鏈的計量測試技術,加快培育形成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機器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
據消息來源指出, 根據對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原城市群產業帶在“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消費品、精品原材料、生物醫藥、先進材料、電子資訊、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基因檢測產業,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九大產業集群。
傳中國大潤發將攜手阿里巴巴 騰訊、蘇寧、中國電商 持續求婚中
陳承威/綜合報導
外傳中國大潤發母公司高鑫將攜手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明確表示:「高鑫旗下的中國大潤發姑娘要出嫁!」,而洽談的不只阿里巴巴,還有馬化騰的騰訊、張近東的蘇寧,中國電商3 大巨頭都正向中國大潤發「求婚」;至於婚期何時、嫁妝多少?目前還不知道。
另外,受這項消息激勵,高鑫股價2月16 日漲1.74%至8.17 港幣,創下2015年5 月以來新高價;而高鑫零售的最大股東潤泰新及潤泰全,股價也連袂攀上波段新高。
但對於此案,阿里巴巴態度則顯得低調,僅回應「無法評論」。
阿里巴巴早在2014 年即與中國大潤發談合作,但因先買蘇寧19.9%股權,延宕了與潤泰洽談的進度;後來中國大潤發投資設立的電商飛牛網不斷壯大,價值也持續提升。尹衍樑不諱言,目前雙方在努力洽談中。
市場原先臆測此合作案的架構,包括服務項目異業聯盟外,還有高鑫出售相當比例股權及雙方交叉持股等,尹衍樑表示,這三種都有可能,甚至還有第四種換股,目前四種洽談方向同時進行。但不管採取哪種模式,對潤泰創新、潤泰全球都是一大利多,不過,也可能最後結果是不合作。
ECFA 小組人力調整 李世光:沒有裁撤問題

彭莉/綜合報導
經濟部長李世光2 月14 日表示,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小組人力原業務就是大陸科內容,所以「沒有裁撤問題」。至於ECFA 是否就此停擺?李世光坦言,還是得待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法規通過。
經濟部最近已悄悄裁撤ECFA 臨時任務小組,成員歸併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雙邊一組,兩岸經貿談判及官方往來恐無限期陷入停擺。
李世光對此表示,因自2011 年起成立的ECFA 小組,就是臨時性組織,並非專案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力是從貿易局的雙邊貿易一組調動,這原本就是貿易局該組的業務;而未來立法院若需要討論相關議題,小組人力仍然在貿易局內部,隨時可以配合。
這是否代表ECFA 相關作業就此停止?李世光坦言,仍有待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法規,ECFA 後續才能繼續推動。
兩岸經貿業務在貿易局係由雙邊貿易一組(業務範圍包括亞洲、大洋洲及中東地區)之大陸科負責。2011 年為進行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協商,貿易局在雙邊一組撥出部分人力成立ECFA 小組,以任務編組方式專心投入兩岸協議協商工作,大陸科則負責一般兩岸經貿事宜,該任務編組與大陸科相互配合辦理兩岸經貿業務。
2016 年初由於業務考量,逐漸將人力及業務整合由雙一組大陸科處理有關ECFA 相關業務。未來若有業務需求,貿易局將再機動調整。
此外,經濟部工業局主政的「兩岸搭橋專案辦公室」,也已轉型為「亞太產業鏈結辦公室」,轉向與新南向國家洽談產業鏈的相關合作。
由於小英總統表示「兩岸要維持現狀」,但政府不談九二共識,所以不會再有ECFA 諮商互動,因此行政院整併裁掉ECFA 專案小組。
兩岸研究專家賴岳謙表示, 裁撤ECFA 小組即 明蔡英文沒打算承認「九二共識」,賴岳謙認為,蔡英文認為未來和大陸的自由貿易已談不下去,美國退出TPP 助長大陸推動RCEP。所以沒有ECFA 對大陸已影響不大,再加服貿、貨貿停擺, ECFA 小組也就名存實亡,但臺灣要談成自由貿易最容易的還是大陸,而裁撤ECFA 小組說明蔡英文根本沒有打算承認「九二共識」。
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也認為,ECFA 小組被撤,除了讓大陸臺商憂心忡忡外,也宣告臺灣進入閉關自守的冬眠期;所以,沒有業務、坐領公帑的陸委會、海基會,是不是也應該裁撤了呢?
楊明杰 接掌社科院臺研所 陸涉臺用人取向轉變 臺中美關係敏感
冀大緣/綜合報導
大陸最重要的涉臺智庫、大陸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周志懷屆齡退休,所長一職改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杰接任。
北京涉臺人士透露,為因應民進黨政府可能利用美總統川普上任,打出「聯美日抗中」、及新南向政策等國際牌,北京當局希望借助楊在國際、亞太研究的專長,研擬遏止策略。
楊明杰的專長是軍控、中美關係,是社科院臺研所所長自余克禮以來,首次由非專研兩岸關係學者出任,而楊明杰的人事案是在英川通話後決定。民進黨政府看準川普政府採取對中強硬政策,以及在「一中政策」的模糊態度,不斷私下運作以尋求川普政府的支持,希望擴大「英川通話」效應。因楊明杰專長主要在亞太區域安全,以及美、日對中政策,成為他出線主要原因。
楊明杰近期更轉向一帶一路,尤以大陸與東協國家合作戰略的研究,他主張與東協建立智庫型聯盟,強化非傳統安全上的合作,同時有助北京進一步削弱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
在對臺立場上,北京涉臺人士透露,如果真要區分為鴿派與鷹派,楊明杰對於臺灣問題立場溫和開明,是位可以溝通的人。
政大國關中心曾於2009 年邀楊明杰演講「反恐及區域安全」,當時的主持人、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指出,楊的學術底子相當扎實,楊明杰由於曾在美、日擔任客座研究員,對國際關係有較深認識,這也反映大陸當局在涉臺智庫上的用人取向出現變化。
去年底滿60 歲的周志懷在臺擁有豐沛人脈。至於周兼任的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職務,因為這屬於統戰部系統,周不會立即卸下,但過一陣子就會從全國臺研職務上退休。由於周志懷私下與綠營人士或學者保持不錯交情,未來這個交流與溝通管道如何維繫,值得觀察。
當前美中臺關係變化莫測,美國總統川普的兩岸政策未最後定論,雖與臺灣保持良好關係,私下批判「一中原則」,但又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態支持「一中政策」,其非典型的政治人物性格,使未來美中臺關係走向十分微妙又敏感。
楊明杰以熟悉美國外交和對華政策的專長,執掌大陸對臺研究重要智庫,顯示大陸方面對這一安排有其意義,與未來美中臺互動交鋒有密切相關,尤其希望透過美中共同管控臺海危機。
依法休假 臺鐵將依曠職懲員工 產業工會呼籲勞動局立即對臺鐵勞動檢查

冀大緣/臺北報導
臺鐵於2 月17 日起將連續多日召開考成會,討論春節期間曠職員工懲處案,而臺鐵產業工會則高喊拒絕被打壓。
臺鐵產業工會要求臺鐵改革班表因未達共識,在春節期間發動員工依法休假,臺鐵原本將370 多位未依法請假的員工視為曠職,但後來決定採寬容認定,最後送至考成會的曠職名單為339 位。
臺鐵產業工會則認為,勞工在國定假日依法休假原本就不用請假,堅持拒絕臺鐵以曠職打壓員工。不過,交通部及行政院都支持臺鐵的做法,因為他們認為臺鐵員工是經由國家考試錄取而來,其薪資、退休、保險均依公務員法令規定,雖兼具勞工身分,卻仍需遵守公務人員相關法規。
交通部表示,臺鐵輪班制度改變仍需多數員工共識,不應採惡意休假影響春節疏運。
林全在接受質詢時表示,有關台鐵員工的工作、休息時間做合理分配,行政院對此支持交通部與臺鐵公司雙方進行討論。
至於臺鐵員工認為其「依法休假」是否依曠職計?林全表示,臺鐵員工仍必須按照「農曆年節運輸辦法」規定,畢竟政府希
望維持年節期間公共運輸系統和社會期待,「這有社會責任在內」。
勞基法更修,影響職場僱用

經歷/勞動部勞資爭議獨任調解人、工商
協進會勞資關係委員、著作《企業勞務管
理法律手冊》共5 集
文: 陳瑞珠(出自《獨家報導》第1163 期)
《勞基法》多條更修法案,喧嚷多時之後,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確定了。可惜的是,以政治手段止爭,事前無法有效化解勞資對立,倉促立法卻可能使勞資雙方皆無益。
首通過修訂的「一例一休」,也就是勞工於正常工作日外習慣所稱之星期六、日,規定勞工每七日中應有二日之休息,一為「例假日」,一為「休息日」。
「例假日」已如先前《勞基法》規定,除了非天災意外事由不得使勞工出勤,但為因應行業別差異對工時彈性之需要,另增修於「休息日」使勞工出勤時,則雇主應至少各以4、8、12 小時時數為基準,前兩小時必須加給勞工工資1.34 倍,後3 ∼ 8 小時應加給1.67 倍,9 ∼ 12 小時則應加給2.67倍。政府認為不使勞工過勞加班,故把「休息日」加班費提高可真正能落實周休二日。
提高加班費 恐增工時派遣
於此,筆者認為,於實務上恐怕不然,為爭「周休二日」是否停止勞動,見仁見智,究因每個人對於經濟需求或尋找工作成就不同,自然對於工作時間上的付出亦會有所不同。
礙於現行法規,未來有經濟需求的勞工只好於休息例假日另尋第二雇主打工,補貼經濟生活需要;而雇主因營運必須,在無法僱用同一批勞工於休息例假日使其勞動時,只好另約僱要派「部份工時」人員。如此可以預見,不僅加速加劇派遣人力擴大,更甚無助於低薪資的職場現象。
增訂勞工特別休假
另《勞基法》一併增修了勞工特別休假天數:
六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三日。
一年以上二年未滿者,七日。
二年以上三年未滿者,十日。
三年以上五年未滿者,每年十四日。
五年以上十年未滿者,每年十五日。
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給一日,加至三十日為止。
一月起已開始實行,未來職場可能增添勞資爭議,究因新聘或在職員工將隨即一體適用。資淺或資深者依年資不同,都將立即享有比過去多增加3 ∼ 5 天以上之特休假,對雇主來說勞務成本立馬負擔加重。
特休勞工排定 勞資爭議恐增
尚值得商榷的是,特別休假於該法內增訂「由勞工排定之」,與過去由勞資協商後排定有別,無異將休假之權限授予勞工決定,對於雇主之指揮監督管理權限縮有礙管理營運,未來勞資關係亦恐因排假未合勞工投訴案件升高,影響勞資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