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12

長照宅急便 新北照護0等待 輔具超音速 5日內獲長照服務

亞東醫院等11 家新北市政府轄內醫院共同推動「長照宅急便服務」,期望能服務每個需要長照的轄內病友。
( 圖/新北市政府網站)

張喬治/新北報導

新北市首創「新北長照宅急便」協助病患,在出院的同時立即享有居家物理、護理與職能治療等服務,腦幹中風患者張先生原本無法張開的右手掌指頭,在復健後已能重抱吉他自彈自唱,他感謝新北市政府在長照服務上的貼心服務,並鼓勵中風病友努力復健不要放棄。

新北市政府針對長照服務,提出「黃金自立給付包」及「輔具超音速計畫」兩項服務資訊。只要是在新北市轄區內11 家醫療機構,或臺北、桃園等主要醫療機構就醫,都能在5 天內獲得輔具及長照服務。

「黃金自立給付包」服務由醫院醫護人員與衛生局照管中心合作,在病人出院後提供居家物理、職能治療與居家護理與營養等專業照顧服務,每週各1 次。透過這項服務,張太太提到可以「Case by Case」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商談張先生的需求,做出更精進的復健療程,讓張先生在兩個月內康復八成。

「輔具超音速計畫」服務首創24 小時內到院評估與評估核定二合一,即購即用。張先生是新北首創「輔具超音速計畫」的第一位使用者,在出院當天下午,新北市輔具中心就將他出院所需的輪椅直接宅配到家, 真正做到無縫接軌服務。

從2016 年11 月實施以來,「新北長照宅急便」已有1,351 個個案接受服務,提供1,730 項長照資源服務,成功率達九成。新北市政府希望「長照宅急便」的服務能夠銜接社政與衛政,結合衛生醫療、社政與長照等服務,最後做到「○等待」的成果,服務每個有需要的民眾。

清淤救石門 水庫河川共生共養 水環境建設計畫 將惠桃園居民

石門水庫淤積量占容量的三分之一,讓雙北與桃園地區的用水問題雪上加霜。
(圖/翻攝自網路)

張雅璇/桃園報導

為解決桃園地區用水問題,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桃園市府也推行「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希望透過這兩個計畫,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石門水庫有桃園生命線的稱呼,但石門水庫的蓄水必須同時供應雙北及桃園市, 桃園地區水情時常吃緊;再加上石門水庫上游濫墾濫伐,庫底淤積嚴重,原本的3 億噸庫容量只剩2 億噸,缺水問題在每年二至五月梅雨季來臨前的乾旱期尤其嚴重。這些問題,都讓桃園地區的用水問題雪上加霜。

「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以大漢溪上游區域為主體,規劃用填築土方來源的方式,解決石門水庫淤泥問題。桃園市府計畫在大漢溪沿岸推動濕地、礫間帶和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 並設置中庄調整池及攔河堰,未來龍潭與大溪的水源保護區也能檢討縮減,讓地方更加發展。

阿姆坪防淤隧道,將石門水庫清淤土石置於大漢溪沿岸,期望能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圖/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則以輸泥、排洪、水力沖淤為主。簡單來說就是在阿姆坪地區打設一條隧道, 建立直接且快速的通道,讓砂石卡車將抽砂船抽的砂土,直接送往大漢溪做河川地。

不過,有人質疑,「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計畫」是「以鄰為壑」,將造成新北市大漢溪及淡水河流域淤積,甚至有可能會釀成水患,帶給新北地區莫大損害。對此桃園市府解釋,所謂的「水力排砂」,只有在水庫滿水位時才可能使用,不會如傳言一般對新北市產生損害。

石門水庫是臺灣第一座多目標運用水庫,原本設計主要是供應農業用水,現在是民生公共用水和農業灌溉並重,桃園的灌溉用水占用水比例約六成,在地工廠用水量也高,透過水利建設解決石門水庫的淤積問題,桃園缺水問題,應可緩解。

天幕球場計畫 大桃園民眾休閒好去處 捷鐵共構 將大幅提升桃園運輸效益

天幕球場加裝薄膜天幕及夜間照明,增加桃園市民多功能休閒空間。
(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林佳蓉/桃園報導

為活化公園設施,桃園市府進行復興公園籃球場底層垃圾清運、AC 球場及地坪重新施作、增設籃球場薄膜天幕、鍍鋅鋼管座椅及夜間照明,總工程經費約1,500 萬元,提高球場六成使用率,也保留復興公園既有綠地,增加市民多功能休閒空間。

為了增加市民運動的空間。桃園市府預計將興建14 座天幕球場,在既有球場設施加裝薄膜天幕及夜間照明。完工後,每個球場使用天數每年將增加170 天、8500 個小時及增加5 萬人次的使用率,提供民眾更優質的休閒空間。

比如說,中壢文化公園設置的薄膜天幕,便廣獲鄉親喜愛;此外,為加速建設期程,桃園參照其他五都規定,於公園設置雜項設施免申請建築執照,並經建築師或結構技師簽證,確保結構安全。

內壢人口約12 萬人,桃園市府持續推動中壢區各項體育設施,包括中壢體育園區、位於光明公園的中壢國民運動中心等; 其次,市府將於內壢後站興建自強圖書館、自強派出所,並推動「內壢之心──內壢變身改造計畫」,串聯元智大學,打造內壢新核心,經營內壢生活圈。

桃園市政府兩年內陸續替14 處公園籃球場興建薄膜天幕設施,方便球友遮陽避雨。
(圖/翻攝自網路)

此外,桃園計畫建設鐵路桃園段地下化工程,總經費約964 億元,中壢站鐵路將與捷運共構,採取「鐵路在上、捷運在下」的方式,大幅提升交通效益。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升格直轄市兩年, 各方面均積極建設,市府團隊會抓緊期程, 全力建設桃園,提高桃園競爭力。

亞洲.矽谷計畫 引外國工程師來桃 加州產業界盼未來加深雙方合作

美國西南地區州議會領袖訪問團拜會,桃園市長鄭文燦盼深化雙方合作交流。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桃園報導

美國西南地區州議會領袖訪問團,日前於桃園市政府拜會市長鄭文燦。鄭文燦提到,桃園是臺灣對外的重要交通樞紐,擁有許多高科技產業,和加州高科技產業有多項合作,對於新墨西哥州也印象深刻,他希望透過這次與訪問團的交流,讓雙方都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與美國西南地區的州郡能進一步結盟。

目前,桃園在市政建設上,鼓勵民間投資公共建設,並在「穩健財政」的原則下推動各項市政;在產業發展上,則要建立實驗型產學合作計畫,帶動臺灣產業轉型。

其次,「亞洲.矽谷計畫」可讓科技創新發展得更好。由於目前外國工程師到臺灣仍有不便,桃園市府將計畫設立國際學校, 讓外國專業人士的子女方便就學。

另外,訪問團還參訪了Gogoro 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及長榮航空總部。桃園是國內航空業及工業的重要基地,有66 家世界級航空公司,透過桃園機場連接全球33 個國家、143 個航點;此外,桃園的工業產值每年約3.2 兆元,產值約為竹科的三倍,可說是全臺灣工業產值最高的城市。

加州參議會教育委員會主席艾哲明(Ben Allen)認為,臺灣是一個相當具有人情味的地方,此次訪問團是跨越黨籍所組成的代表團,對於桃園在地議題十分感興趣, 期盼未來能加深雙方的交流及合作。

溫泉產業再興 北投成國際景點 新北投車站 百年驛站風華再現

修復完成的新北投車站,肩負推廣旅遊、歷史、自然景觀等重要資訊的任務。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杜克明/臺北報導

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出席「百年驛站‧ 風華再現開幕記者會」,與北投區在地耆老與居民共同見證新北投車站再出發啟動儀式。陳景峻感謝社會各界對新北投車站的關心和重視,催生了車站的修復完工,目前車站的位置是在距離原址約50 公尺的七星公園上。

木造的新北投車站,為典型的日式車站建築, 1916 年設置, 1988 年因捷運通車而拆除。車站過去是北投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在則是肩負推廣旅遊、歷史、自然景觀等重要資訊的前哨站。

由於鄰近大屯火山群與七星山火山岩層,北投地區富含地熱與溫泉資源,自日據時期起,即為溫泉重鎮。六○至七○年代, 有高達70 多間溫泉旅館設立;八○年代以後,旅館卻相繼停業。2000 年,臺北市政府推動全民認識北投溫泉資源與文化,重新帶起北投的溫泉產業。

陳景峻認為,北投是個有歷史和文化的地方,市政府未來除了在新北投車站內規劃講座及展示地方人文歷史的轉譯過程外,也希望能夠結合地方特色,把大北投規劃成一個國際溫泉觀光景點。

車站建築內擺設的火車頭裝置,重現新北投車站營運時的景觀。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桃園西門町風華 博愛老街風貌重現 捷運綠線將於2017 下半年外包 助商圈再造

桃園博愛特區創業基地,公私部門合作,將博愛老街發展為商圈典範。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張雅璇/桃園報導

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舉辦「桃園西門町風華‧ 博愛老街文史紀錄」活動,並與學者專家合作,意圖找回博愛路當時的歷史故事及人文關懷。

桃園區博愛路是一條充滿故事與感情的老街,《桃園西門町風華:博愛老街文史紀錄》的作者陳維博士,透過查訪當地店家,精彩報導每一家店的背景故事。

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方式,桃園市政府與博愛協會將共同把博愛老街發展
成為商圈的典範、桃園的西門町。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早期桃園的博愛路以及及景福宮一帶非常熱鬧,例如當時的「桃崁輕便鐵道會社」便是以博愛路為起點, 經營從桃園經八德到大溪的路線。為了重現老街風華, 桃園市政府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方式, 與文創商業發展協會合作,意圖重現博愛路的古早風貌。

桃園區博愛路是一條充滿歷史故事、人文感情的老街。
( 圖/桃園市政府網站)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府規劃將在鄰近的文昌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增加停車便利;此外,捷運綠線亦即將於2017 年下半年發包,並在博愛路附近設置G08 站, 帶動景福宮商圈的成長,並透過商圈再造,發展各商圈在地特色,帶動商圈發展。

熱血音樂人助腦麻童圓夢 I am Here 堅持理想永不放棄

合影者手中所持為特製版的「搖滾世大運悠遊卡」,將於「搖滾世大運」當天送
給共演活動參與者。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陳志明/臺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將於五月底舉辦「2017 搖滾世大運」活動,為八月份即將舉辦的臺北世大運暖身加油。

活動中特別選用了先天性腦性麻痺的十歲小男孩林易與一群熱血音樂人共同創作出的歌曲「I am Here」,藉著林易努力向前的生命故事,告訴大家要堅持理想,永不放棄。

先天性腦性麻痺的十歲小男孩林易, 四肢萎縮不良於行,他用一根手指,寫下一首首鼓勵自己克服復健痛苦的歌曲。他曾三次投稿世大運主題曲,卻都鎩羽而歸。

後來,一群音樂人知道了林易的故事,專程南下到他在臺中的家,教他寫曲、配樂,並號召眾多資深搖滾音樂人,集體編曲、錄製,激盪出「I am here」這首歌,意即「我們在這裡,臺灣在這裡」。整個創作和製作過程,都透過紀錄片完整記錄。

柯文哲指出,這次臺北世大運的口號是:「這次我們回家比賽。」因為臺灣年輕選手難得能夠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舉辦體育賽事,他也邀請各國愛好運動的年輕人,一起參與這場運動盛事。

5 月28 日將在中正紀念堂將舉辦2017 搖滾世大運,希望大家一起來跟林易小朋友一起圓夢。

這次活動結束後大量的樂器設備,將公益回饋給有音樂學習設備需求的眾多參與者們。悠遊卡公司也特製加大尺碼的「搖滾世大運悠遊卡」,給參與搖滾世大運當天現場活動的每位參與者。

原創歌曲I am Here 創作者之一林易的努力精神,就是運動選手堅持
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
( 圖/臺北市政府網站)

臺北市新創產業一站式服務 提供資源串接 南港內湖科技園區 將具完整產業鏈

南港科技園區具有完善的產業鏈,許多著名ICT 廠商,選擇它做為營運中心。
(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網站)

杜克明/臺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於三月底參加產業布局論壇(2017 Taipei-New Delhi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時表示,臺北市有南港與內湖兩座科技園區、良好的教育環境與優良的技術人才,能提供創業者所需資源, 更有捷運系統與UBike,是個適合觀光、生活與投資的環境。

《金融時報》2015 年提出的全球投資報告中提到,從2010 到2014 年之間,臺北市申請成功了2 萬4 千個以上的專利權, 七成的外資公司設籍在臺北,外資投資比重占全臺灣的五成。

此外,臺北已經有南港與內湖這兩個成熟的科技園區,分別以ICT 及生技為主。在ICT 產業方面,眾多聞名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與大廠,選擇臺北作為營運中心;在生技發展上,臺北結合完善的人才育成機制、新藥研發與應用生技技術以及豐沛的醫學中心, 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發展結構。

臺北的UBike 系統,有著5 千輛以上的自行車與超過300 個以上的站點。
(圖/翻攝自網路)

再者臺北市提供新創產業「一站式服務」,創業者在各階段所需的資源,包括空間、資金、教育訓練、網路串成、國內外導師與VC 等,均給予進行串接。另外,臺北市也會針對所有外資提供行政協助、人才募集、營運地點媒合等客製化服務,智慧化城市將是臺北未來前進的方向。

柯文哲認為,臺北的捷運系統,每日能搭載200 萬次旅客;目前臺北UBike 系統有5 千輛以上的自行車與超過300 個以上的站點,總騎乘次數突破1 億人次,使用次數突破4 千萬人次,他提醒來臺北玩的遊客要善用這兩項服務。

藝桐愛新北 桐花祭開跑 比美日本櫻花祭 預計突破15萬名遊客

新北市「桐花藝文特展」,展品表現出客家風情、桐花意象與都會元素交匯後的嶄新面貌。

林玉如/新北報導 王金文/攝影

每年四、五月間,是新北市桐花爭相綻放的時節。2017 年的「客家桐花祭」系列活動以「雪螢舞青春.舞動新北」為主題, 於4 月22 日至5 月7 日在新北市各區接力舉辦。

桐花是客家人精神的寄託,桐樹的果實可以榨油、製作火柴棒、木屐,更是客家人重要的經濟作物,正因為有如此深厚淵源,新北市才以桐花祭為主題,結合客家庄旅遊行銷,活化觀光產業。

今年的「桐花祭」主場在土城區南天母廣場舉行,主題為「日賞桐花‧ 夜賞螢」, 其他地區如深坑、鶯歌、瑞芳、新店、三芝、石碇、樹林等地,亦有相應「桐花祭」活動,結合當地特色,邀請民眾一同欣賞桐花之美。

鶯歌工商學生,將客家文創作品變成民眾喜好的商品,讓客家之美走入日常生活。

新北市客家局估計今年遊客可望突破15 萬人, 希望新北桐花祭比美日本櫻花祭,為山區帶來「桐花商機」。

同時,新北市今年也為民眾規劃「桐花藝文特展」,4 月10 日至6 月2 日,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展出,表現出客家風情、桐花意象與都會元素交匯後的嶄新面貌。

「桐花藝文特展」開展的記者會上, 鶯歌工商、黎明技術學院和德霖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創作袋包、金工飾品及陶藝製品, 既展現全新設計概念,亦具有實用性;學生們還設計了具客家及桐花意象的時尚服裝, 由凱渥模特兒透過走秀展示,成為記者會上最吸睛的嬌點。

新北桐花季展出的袋包及金工飾品,展現全新設計概念。

新北市政府表示,今後將進一步推動客家文創作品商品化,以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為平臺,結合產業界與本市技職學校的創作能量,將客家文創作品變成民眾喜好的商品,讓客家之美走入日常生活中。

保生家姓戲 凝聚居民向心力 文化祭傳承 注入人文精神

「保生文化祭」中的「民間劇場──家姓戲」演出,臺下座無虛席,顯示直至今日民俗戲曲仍有其動人魅力。

林佳蓉/臺北報導.攝影

「保生文化祭」中的「民間劇場── 家姓戲」,自2017 年4 月1 日至4 月24 日, 在保安宮花園廣場演出。除了歌仔戲表演以外,還有布袋戲、北管等劇種共襄盛舉。

1994 年起,保安宮將傳統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於是開始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迄今已有二十二年。「保生文化祭」的活動時間從四月到五月底, 它帶動了中國大陸與新加坡的宮廟跟隨舉行保生文化祭,發揮臺灣正信宗教的文化感染力,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特色活動。

「民間劇場──家姓戲」是「保生文化祭」其中的一個活動,每年家姓戲展演都是大龍峒地區的盛事。如今保安宮家姓戲的演出團體早已不局限於傳統性質的「家姓」,而是涵蓋了職業劇團、保安宮社團、學校藝術科系等三類:

今年參展的歌仔戲劇團,有秀琴、尚和、蘭陽、薪傳等職業劇團,有保安宮成立的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與保安宮杏壇歌仔戲社;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也帶領著學院部大部分的男學生與高職部的成員,演出三國戲《忠義神武》,該戲碼是今年保安宮家姓戲的開場戲。

臺灣傳統的地方戲曲,透過集體參與, 在相當程度可以達到情感表達與族群認同的目的。保安宮每年的家姓戲展演,藉此有效地凝聚了大龍峒居民的向心力。

特色行銷臺中打造宜居城市 整合中臺灣觀光鏈增加觀光產值

愛媛縣自行車團環島完騎,臺中與日本四國啟動交流
(圖/臺中市政府網站)

張育輝/ 臺中報導

臺中市將透過特色行銷吸引更多人到臺中旅遊、投資,盼透過各項努力凝聚市民的城市光榮感,打造宜居城市。

近年來,臺中市政府陸續與國外城市互有交流往來,包括日本知事中村時廣率團拜訪臺中市,宣傳愛媛縣瀨戶內島波海道自行車道,並舉行觀光推廣會;越南平陽省訪問團造訪臺中,走訪臺中西區的范特喜綠光計畫及參訪臺中精密園區,了解臺中市的觀光文化與產業聚落。

臺中市長林佳龍與市府團隊,為了爭取臺中國際發展契機,在三月初率團赴日參加東京國際食品展,行銷農業並考察招商。旅日期間,林佳龍與市府團隊為了霧峰「中臺灣影視基地」的營造,參訪日本的東映株式會社東京攝影所,意圖學習日本經驗,再興臺中影視文化。

借鏡日本攝影棚經營經驗 林市長參訪東映東京攝影所 
(圖/臺中市政府)

再如日本九州觀光推進機構與臺中市政府,共同簽訂「觀光友好交流協定」,內容包括擴大中臺灣與九州的綠色觀光、生態旅遊及各式主題交流。

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陳盛山表示,市府近兩年致力為臺中市的觀光做好築底工程,成績相當亮眼,不僅獲得產業界支持,也打開國際知名度,包括:開拓國際航線、開通海陸空網路來往、連結國際出入境平臺以及舉辦主題旅遊與國際性大活動,並整合中臺灣觀光產業鏈,增加觀光產值。

今年公布的「全球百大旅遊目的地城市」報告中,臺中更首度進入百大,臺中市政府推動觀光旅遊的努力獲得肯定。

林佳龍與市府團隊參訪日本東映株式會社東京攝影所,意圖學習日本經驗,再興臺中影視文化
 (圖/臺中市政府)

市府計畫在山城推動慢活旅遊, 吸引國際及國內旅客到山城體驗採果賞花、文化巡禮、泡湯和健行等慢活遊程;海線方面也將串聯海線魅力景點與人文生態旅遊,加以打造海岸觀光魅力廊帶。

在舊城觀光方面,除持續推出城中城魅力亮點、展現舊城新生樣貌,也會配合臺中「百年會」主題活動,推動區域深度旅遊,並透過中臺灣觀光推動委員會,增進跨國區域觀光整合,盼透過一連串行銷策略,強化城市品牌。

市府觀光旅遊局長陳盛山表示,臺中市將於2018 年舉行世界花卉博覽會及臺日觀光高峰會,2019 年則是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與國際接軌。屆時,臺中市會以提供完善環境與優質服務,以及整合資源打造觀光亮點等作為,營造觀光友善環境,提升臺中觀光在國際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