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04

風水命理教父謝沅瑾: 店鋪吸引人潮祕訣大公開

文/張淯 圖/謝沅瑾命理研究中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謝沅瑾老師在正式從事命理事業前,也曾做過好幾年的成衣生意,開了許多店,在幾個號稱一級戰區的熱門逛街地點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現在就讓謝沅瑾老師以本身經驗,告訴大家開店時吸引人潮的訣竅吧 !

店鋪所在位置

開店一定要開在人多的地方,但如果開店處雖然是交通繁忙之處,卻無法便利的停車,那麼自然比較少人願意停下來消費, 因為就算想也沒辦法。因此雖然「人潮=錢潮」,但人潮也要能停留才能賺到錢。有些店家會以提供接駁車等方式,讓人群願意前往,增加生意機會,不過,當然還是不如原本就有停車解決方案方便。

我們看到絕大多數的飯店或是比較大型的餐廳,都會在門口設立專用車道供客人臨停上下車,同時也設立停車場,就是這樣的原因。

一般開店當然無法進行這種大規模的投資,如果開店時能注意停車的便利,例如跟附近停車場簽約,使得客人能樂意前往,對生意是非常有利的。

一片燈海使人眼花撩亂,反而容易讓每家的招牌都不明顯。

店鋪注目程度

讓自己的店鋪能引起注目是很重要的,在招牌林立的商店街上,誰能讓自己最受注目,就有可能吸引到逛街者的目光而願意前往。

但招牌愈大愈鮮明越好嗎? 倒也不一定,謝沅瑾老師認為,要讓客人第一眼注意到,就是讓自己「與眾不同」的程度最強。

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整條商店街都是亮晃晃的招牌時,不妨考慮減低自己店面燈光的亮度, 在一片燈海之中,突然有個特別暗的地方,想必會使許多人注意到吧 !

而當整條商店街的招牌都是花花綠綠的配色時,不妨考慮使用原色招牌,例如樸實的原木色、粗獷的金屬原色等,也能讓逛街者眼睛一亮 !

進行商品擺設時,不應陳列出所有商品,避免造成擁擠雜亂的觀感。

店鋪櫥窗擺設

很多店家擺設店內商品跟裝飾櫥窗時,總想把所有商品都放上去,最後只會讓人產生眼花撩亂的感覺。因此,擺設店內商品跟裝飾櫥窗時要有節奏感,要能取捨,避免通通都是重點而毫無重點。

例如特色商品跟大眾口味的商品,各挑幾樣擺放在路過時一定會看到的地方,再加上重點式的訊息,其他商品則往後擺放, 讓逛街者第一次經過店面的幾秒內就能被吸引,而不是來來回回經過幾次,仍然沒有注意到這家店。

店鋪經營者不妨在擺放好以後,自己或麻煩親朋好友來回經過門口數次,看看能不能讀到自己想要傳達出去的訊息,多次調整後便能達到最佳效果。

客人願意入店,店內裝潢才能發揮價值。

( 本文出自《獨家報導》1164 期)

拚觀光 高市觀光局設五大主題 活動餐飲客製化 提升觀光產業新思維

高雄市觀光局邀請觀光產業相關業者舉辦研討會,透過經驗分享與交流,提供市府與業者新的思維。
(圖/高雄市政府網站)

杜傑克/高雄報導

 

為促進高雄市觀光發展,協助在地業者了解國外旅客需求,高雄市觀光局特別邀請臺灣入境旅遊協會相關產業會員,協同高雄在地觀光公協會業者代表舉辦研討會,提供業者規劃旅遊產品的參考,雙方互相交流。

高市觀光局長曾姿雯表示,此次研討會,觀光局與高雄在地業者分享日本、泰國、韓國、臺灣bus tour、國際會展五大主題,介紹市場現況、旅遊型態、接待注意事項。透過經驗分享與交流,提供市府與在地觀光產業業者新的思維。

本次研討會中就分析各國旅客的飲食差異和旅遊喜好,像是日本不太吃辣、泰國不吃羹、韓國不能太油膩;行程安排上韓國有350 萬的高爾夫人口,日本的高齡化市場潛力無窮等等,透過客製化餐飲和活動,以打動旅客的心。

臺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王全玉認為, 觀光業是需要「準備」的事業,要有充足的語言服務、友善的飲食和旅遊規劃,旅客們才會「呷好道相報」,主動將臺灣的好散播出去。

關於王全裕所提到觀光業所需的「友善旅遊環境」,高市府近年來為此做了頗多努力,像是建立公車、捷運、輕軌、C-BIKE、觀光巴士等完整的交通網絡、景點軟硬體設施、觀光特色活動等等。

高市觀光局也推出結合智慧旅遊的高屏澎好玩卡遊程套票,以及國際會展遊程觀光獎勵補助方案,表達高雄全力推動觀光升級的決心。

萬花筒

西市場暨香蕉倉庫修復工程 預計2019 年竣工 兩原則一策略 減低對攤商、店家衝擊

西市場為日治時期臺南市娛樂與民生用品的中心,現已老舊亟待整修。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臺南報導

位於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及國華街商圈的「直轄市定古蹟西市場」及「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修復工程,歷經市府十數年努力,在日前正式啟動 !整體修復工程總經費1 億8 千萬元整,為期兩年,預計2019 年5 月竣工。

「直轄市定古蹟西市場」又稱「大菜市」,設置於明治時期,為當時臺南市娛樂與民生用品的中心,販賣陳列的商品齊全多元,是該時期南臺灣最具規模的現代化市場。

西市場於2003 年被指定為古蹟,除整體構造形制具相當價值外,也是市集轉型、衛生管理與商業發展的見證者,更是臺南人日常生活中最深刻的記憶指標之一。西市場旁的「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同為市定古蹟,與西市場一同見證了市場在數十年歲月中的起落興衰。

臺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西市場暨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修復工程除了施工經費與修復範圍龐大外, 其區域環境屬性特殊,往來遊客車輛眾多, 加上緊近西門商場與西門市場,致使施工腹地與作業動線遭受限制,種種原因讓整體修復案深具挑戰性。

本修復案以「攤商就近安置」、「通道維持現狀」為原則,「分區施工開放」為策略的「兩原則一策略」執行方案,將對攤商與店家的衝擊盡力降到最低。

修復後的兩古蹟將交由市場處經營管理,未來將銜接府城軸帶、林百貨、孔廟文化園區與臺南市美術館,除完整中正路的文化歷史軸線,也形成兼具都市觀光、人文藝術、文資保存的複層中心。

保兒少防狼師 臺南市力推「實名制」

臺南市府各局處暨臺南市補教協會、家長團體,共同宣誓「保兒少 防狼師」決心。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沈麗/臺南報導

補教狼師新聞引起各界重視,臺南市府由市府秘書長李孟諺等暨臺南市補教協會、家長團體,共同聲明宣誓「保兒少 防狼師」決心。

李孟諺表示,對於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與補習班管理措施,平日即提供通報與協助服務,為精進臺南市作為,特結合市府各單位推動本項方案。臺南市補教協會也提到, 會全力配合市府行動,在「實名制」未修法前,立即推動補教老師「實名制」,致力維護學生安全。

臺史博攜手南一中 發掘壺光歲月 踩踏轆轤 給予學童動態展覽體驗

小學生體驗踩踏人力轆轤,南一中學生示範拉坯。
(圖/翻攝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粉絲專頁)

胡淑娟/臺南報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和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共同主辦的「發掘壺光歲月──臺史博X 南一中館校合作安平壺特展」,日前於臺史博湖畔教室展出。展覽以多元、趣味的展示內容、手法,帶觀眾從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推廣的多元面向中,逐步發掘、探索安平壺的歷史、文化與古今應用。

南一中和臺史博從2014 年起開始合辦「博物館探索與參訪」多元選修課程,和南一中跨領域師資合作,帶著學生們從整理文物、研究文物,一直到展出、規劃教育推廣活動,就是希望學生能透過課程,主動地探索、發現問題,並為了解決疑惑而動起來, 透過動手實作實踐想法、解決疑惑。

南一中的學生為三村國小的學童導覽安平壺。
(圖/翻攝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粉絲專頁)

這次在臺史博的展出,特別加入了臺史博的故事盒概念,用一個一個的木盒把臺史博與南一中之間的記憶盛裝起來,訴說課程合作點滴。

開展當日,主辦單位邀請到三村國小三年級的學童到館參觀,南一中學生擔任展覽導覽員。展場內還由南一中學生示範拉坯, 並讓小學生踩踏人力轆轤,讓展覽不再只是靜態的展示,也能動態的體驗。現場還有安平壺摺紙互動區,讓參觀者可以把「平安」、「壺(福)」帶回家。

即日起至2017/06/22, 週二至週六10:00 ∼ 12:00;13:30 ∼ 16:00,於臺史博湖畔教室展出,民眾可免費參觀。

安平水景公園BOT 帶動安平水岸觀光 採輕井澤經營模式 盼再創南瀛風華

本次開發案位於安平水景公園西側,靠近水景橋附近,預估營運後可提供至少200 名就業機會。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臺南報導

臺南市安平水景公園BOT 案,由鴻瀚安平酒店取得土地開發權利,未來將藉民間團隊的創意與專業管理,提昇觀光與經濟發展效益。預計此案將以日本星野集團在輕井澤的經營為例,期許未來安平酒店能與這片土地產生深刻地連結,再創南瀛風華。

本次開發案位於安平水景公園西側,靠近水景橋附近,土地面積為3 萬3 千餘平方公尺,廠商將提供住宿、餐飲、休閒遊憩等設施,並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空間。

為了帶動安平水岸觀光,市府觀旅局推動安平港及運河載客小船招商,於2017 年1 月核准載客小船業者營運申請,目前安平港航線已開始運作,未來鴻瀚安平酒店營運後, 期望能結合遊船將遊客引至本開發基地,從事休閒遊憩相關活動。

安平水景公園BOT 案,未來將藉民間團隊的創意與專業管理,提昇觀光與
經濟發展效益。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鴻瀚安平酒店開發案總投資金額為新臺幣16 億元,五十年預計可向營運方收取近11 億元權利金與租金;另外,本案規劃運用的主體事業為旅館飯店經營,並提供文創育成相關設施,預估營運後可提供至少200 名就業機會。

台灣設計展 強調三創精神 串聯100 家設計好店 展臺南產業實力

成功大學舊總圖書館為「2017 台灣設計展」主展場「南風館」。該場館以「透」為策展主軸,展現臺南文化及創意。
(圖/ 2017 台灣設計展網站)

李玉華/臺南報導

由經濟部、臺南市政府及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的「2017 台灣設計展」,將於9 月30 日至10 月15 日在臺南盛大舉行,今年活動以「幸福設計在臺南」為題,強調創意、創新、創客「三創精神」,以設計展現臺南最豐富多元的產業實力及文化活力。

臺南市長賴清德指出,本屆設計展將成為臺南市大專院校與企業展現創意的平臺, 進一步推動臺南市設計創意產業,達到行銷臺南的最終目的。臺南市文化局於活動期間更將整合各大專院校設計能量,舉辦市集與論壇,讓設計融入臺南生活。

本屆主場館為成大舊圖書館變身的「南風館」,該場館融合「南風」意象,以「透」為策展主軸,結合7 種臺南生活及文化元素, 展現臺南文化及創意。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特別預告,今年設計展開幕式活動,將透過世界學術網路平臺進行多國語言直播,將成大與臺南的特色傳播到國際。

搶先曝光的設計展展品「好榫」,將傳統工藝中的使用的「榫卯結構」賦予新生命。
(圖/經濟部網站)

其他6 大衛星展館則包括C-Hub 成大創意基地、藍曬圖文創園區、吳園臺南公會堂、文創Plus 臺南創意中心、321 巷藝術聚落, 以及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每個展館本身均是臺南重要的文化地標與設計基地。

市府文化局表示,今年臺灣設計展策展理念為「城市即展場,城市即博物館」,因此特別結合民間,規劃「設計行旅」,公開徵選設計好店,串聯至少100 家充滿臺南設計力的街區設計好店及設計食堂,讓民眾親身體驗臺南獨有的巷弄美學。

藝術‧節慶‧燈 新住民國際藝術巡迴展演 東南亞映台灣 新住民文化宣揚與扎根

印尼傳統舞蹈Tari Beksan Lawung,描述印尼當地戰士們在荷蘭人殖民時代抵抗外強入侵的故事。
(圖/文化部網站)

楊雅璇/臺南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辦之「新住民文化培力暨國際藝術巡迴展演計畫──東南亞映臺灣」,即日起至7 月16 日,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

今年的主題是「節慶燈火主題展」與「東南亞表演藝術賞」。「節慶燈火主題展」展出不同文化脈絡中的「燈」為主題,目的是要讓臺灣民眾透過當地的人文風俗,體認自身與新住民間的相似與差異。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常以「燈」呼應他們的神話傳說,並用來慶祝特殊節日, 比如泰國的水燈,是對佛陀與河神的感謝; 印尼的明古魯塔布節,用巨型花燈象徵偉人的靈棺;緬甸的點燈節,為佛陀點亮回歸人間的道路;柬埔寨的送水節,則透過裝飾華美的燈船與水燈,祈願災難與病禍都隨著雨季結束而逝去。

印尼的明古魯塔布節,用巨型花燈象徵偉人的靈棺。圖為印尼塔布燈。
(圖/文化部網站)

「東南亞表演藝術賞」邀請東南亞國際表演團隊演出,讓民眾有機會欣賞東南亞特有的民俗表演,包括來自印尼光影交錯的皮影戲(Wayang Kulit)、源自於傳統印尼爪哇祭祀舞蹈的Tari Beksan Lawung,以及泰國流行樂團Tabasco 演出。

印尼傳統舞蹈Tari Beksan Lawung 是由男性舞者所演繹的宮廷舞蹈,舞蹈主要描述了印尼當地戰士們在荷蘭人殖民時代抵抗外強入侵的故事。另外,「新住民文化培力樂舞培訓──燈舞」之學員,於活動中進行成果展演,表現特殊的東南亞風情。

「新住民文化培力樂舞培訓──燈舞」之學員,表現特殊的東南亞風情。
(圖/文化部網站)

「新住民文化培力暨國際藝術巡迴展演計畫」啟動已兩年,透過東南亞文化藝術主題展覽、表演,提升大眾對於東南亞文化藝術的認識與尊重,擴散新住民母國文化, 並增進新二代對母國文化的認知,以及臺灣民眾共同參與的機會。

大台南會展中心 預計2020 年底啟用

大台南會展中心具會議、展覽及表演三大功能。
(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沈麗/臺南報導

大台南會展中心落腳於臺南高鐵特定區,預計年底開工,是臺南市首座國際級多功能的會展中心,具會議、展覽及表演三大功能。臺南市府與高鐵局研議,將利用會展中心旁同時為高鐵所擁有的土地,採BOT 模式建蓋飯店,以提供會展中心及周邊各單位對於飲食及住宿的大量需求。

自2011 年起,臺南市府即向中央爭取「大台南會展中心」計畫, 經六年努力,於2016 年8 月經行政院正式核定,並於同年十二月與經濟部共同簽約。會展中心定位為綠色智慧展覽館,今年五月中開始徵集設計圖,預計於2020 年底啟用,總經費初步估算逾20 億。

臺南市長賴清德指出,多功能會展中心可達三項利益,不只可推動臺南市產業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又因歸仁區的高鐵特定區十幾年來都無重大建設,多功能會展中心有望繁榮該區發展。

大台南會展中心鄰近高鐵臺南站、中研院南部院區與產業專區,未來發展可期。
(圖/臺南市招商網網站)

會展中心的營運效益值得期待之處,包括「招財」功能。除了臺南市本身包含扣件、機械、汽車零組件、模具等1 萬家關鍵性廠商有相關需求以外,周邊還有政府投資兩、三百億預算作研究發展的綠能科學城,帶動民間投資的生活機能區,以及中研院南部院區,未來將有大量的會議、展覽需求於此。

臺南市工務局表示,未來大台南會展中心將結合小巨蛋功能,做為表演、體育競賽及其他活動等複合式多功能使用;並定位為綠色智慧展覽館,配合位在區內的中央研究院南部分院及沙崙綠能科學城,落實臺南高鐵特定區的規劃,以帶動整體區域發展。

毒品法庭與防制基金會是反毒解方?可節省預算活化資源 增加機制彈性與效率

毒品法庭以專案方式進行,針對不同個案做出適當判決,可有效節省預算,並活化資源。
( 圖/翻攝自網路)

馮鈞見/臺北報導

司改國是會議增加議程,針對改良毒品者戒癮治療模式、輔導施用毒品之青少年、設立毒品法庭等議題進行討論。委員陳宏達建議設立毒品法庭,委員王以凡則提案設置毒品防制基金會,協調各部會提供資源,多管齊下解決毒品問題。

目前,歐美各國已體認到,每個人適用的戒毒方式不同,將單一方式套用在個案身上並不可行,目前的戒癮治療、觀察勒戒、起訴判刑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解方,必須研擬多元且彈性的機制降低毒品人口。

毒品法庭可有效節省預算和活化資源, 在美國行之有年。檢察官以專案方式進行, 先篩選好個案之後給予處分,若是向毒品法庭聲請保安處分,法官必須偕同檢察官、醫生、社工師、觀護人等共同研議,做出最適當的判決,或是讓檢察官與相關人士執行監護或戒癮治療,若當事人表現良好則可免刑。

此外,立法院委員會決議設立20 億元中央毒品防制基金,查獲的犯罪所得也可納入其中,若籌組基金會將可更妥善運用資金,也藉此結合各部會的力量與資源,致力減少案件數量、減少監獄受刑人口、提升社會生產力,並確保新推出的各項方案能長期運作,並確實達到預期成效。

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