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99

2017年醫療、銀髮雙展 南向政策引領商機 逾5萬人次進場參觀 與東協促成48場採購洽談會

高齡社會趨勢,醫療展廠商展出物聯運動復健裝置。
(圖/外貿協會網站)

林一平/臺北報導

由外貿協會主辦之2017 年「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與「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吸引超過千名國外買主來臺觀展,展覽4 天共有超過5 萬人次進場參觀。

外貿協會因應政府政策,洽邀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尼等東協國家重要買主來臺採購,共促成48 場採購洽談會,協助我國醫療產業廠商拓銷南向新興市場。

益達醫療儀器指出,東南亞國家醫療產業正快速發展,且臺灣因地利之便交期較短,具極大優勢,本次東南亞國家買主人數及詢問度相較以往大幅提升,對於此次參展效果感到滿意。

新加坡首次籌組6 家星國廠商參展,新加坡工程精密協會表示臺灣於原料及零組件生產面,品質上具有優勢,與新加坡二次加工及成品輸出可形成完整供應鏈,期望未來能有更深入的合作關係。

因應南向,醫療展東協及南亞買主來臺採購比例增加。
( 圖╱外貿協會網站)

隨著高齡社會趨勢,銀髮族的健康及生活需求逐漸受到重視,仲齡健康科技與天來福樂齡及仁寶電腦共同展出,運用智慧物聯技術開發運動復健裝置,可監測和記錄身體運動數據及復健姿勢是否落實,並配合聲光效果以增加運動與復健的樂趣,現場活動受參觀者們的熱烈互動。

醫療、銀髮雙展是匯集醫院治療及家庭照護的全方位採購平臺,並結合臺灣生技醫療產業協會、臺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臺灣遠距照護服務產業協會、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弘道老人福祉基金會及臺灣區玩具暨兒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共同合作提昇臺灣產業發展。

此外,第4 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臺灣推介會,也在臺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舉行,傳遞兩岸老產業合作共贏之機, 出席推介會的廠商,也來自臺灣及日本廠商共近50 家品牌養老企業。

其中床的世界總經理陳英傑、捷登冠董事長王鈞弘以及匯嘉健康生活科技董事長楊淑貞,紛紛傳授去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表示老博會對臺灣企業開拓中國市場具有極重要價值,且參展成效顯著,引發在座企業代表們熱烈迴響,提高其參加SIC 老博會的意願。

社長的話 拼了命,用盡全力

你曾經為了堅持理想「一生懸命」嗎?

「一生懸命」是日文漢字,指的是「用盡全力,拼了老命」。今年六月,令人尊敬的導演齊柏林,讓我們看到他為堅持理念而展現的大無畏精神,為台灣這塊他最愛的土地鞠躬盡瘁。

過去,他曾說,每逢生死交關,他都告訴自己別拍了,但,記錄台灣是他一生的使命,即便經常遇到亂流,生命一次次受到威脅,他還是義無反顧飛上天,只為讓世人看見這塊美麗島的景色,夾帶著山林間受傷的痕跡。

你或許不知道,齊導曾是一名奉公守法的公務員,只要再三年就可以從公職退休, 從此過著領退休俸的安穩生活。

曾經有人勸他退休後再去做這件事,但是他說:「我不想等到退休後才來遺憾。」他說:「沒有誰能辜負你的理想,只有你自己的怯懦會辜負你。」

這讓我回想到我接手《獨家報導》的這七年來,有人一開始不看好,一方面說我異想天開,另一面秤斤論兩,招式用盡,只為了將這個他人眼中只剩一點價值的老品牌納入囊中。

對於這些考驗,即使過去始終以「身為媒體經營者,如果沒有遭逢這些逆境,如何真正成為人民的公器?」藉以自我激勵,然而,夜深人靜之時,只能獨自面對這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無論過程中有多麼的不順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現有的資源,想辦法努力去創造和改變。多年來,我告訴自己「我不是做不到,而是想辦法做到」。

今年,李開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對畢業生致詞說:「十年時間足以使人類生活發生重大改變。」

我早在七年之前,即看到平台革命的號角已經響起,而在這場平台革命中,以「資源整合平台」為目標,創建起跨媒體的綜合平台。

《獨家報導》將平面媒體和影音視頻全面整合,接觸到的受眾範圍比以前更廣,這種雙管齊下的行銷管道,已然成為新時代的宣傳利器, 比一般單純的媒體曝光來得更有效果。

建構平台是一個大工程,過程雖然嘔心瀝血,但,只要是對的事,就必須義無反顧去執行。

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每個人都會遇到試煉,不論是疾病、工作上的挫折等,但是這些試煉都會讓你更清楚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使命。」

我深信,只要在你的生命中,曾經為堅持理想而拚盡全力,即使時間短暫,生命每天都會精彩上演。齊導雖然壯志未酬,但是留給我們的不只是無限景仰,還有他示現給我們所有人的「一生懸命」的精神 !。

人生的價值 施比受更有福

林允進/般若科技總經理、大古鐵器創始人

文/林允進

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經歷, 是從個人的成長背景、立志奮鬥的方向,加上老天的安排所展現的成果。但無論目前所處的環境如何,人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可以去追求,那就是「快快樂樂的生活」。

有的人說:「我這一生這麼坎坷,怎麼可能快樂?」確實有很多人在小時候遭遇到許多創傷,如果你一直記住這些痛苦的經歷,只會深陷在悲傷的情緒當中。

如果可以選擇放下,把焦點放在當下如何好好愛自己、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你的命運是會改變的。

好好愛自己,接受自己不完善的地方。我們要珍惜並感恩已經擁有的一切,人們通常只看到別人成功的一面,並不了解背後經歷多少辛酸,付出多少的代價,人是無法十全十美的,所以能接受自己的缺點,多看自己的優點,才會感到快樂,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

此外,平時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把握機會行善, 多作些功德,自會過得心安理得。同時,更不可忽略知心朋友的重要性,畢竟,苦惱有人可以商量協助,有空閒時,能夠結伴出去打球、露營、爬山, 即健身又可紓壓,豈不愜意又溫馨?

如果你正經營一家公司, 那麼「如何經營成功」自是首要任務 !身為經營者,為了求取內部的和諧與向心力,不僅得刻苦耐勞、以身作則、嚴守操行美德,以建立和諧的團隊,在群策群力合作下創造利潤,對外又得擋下所有爭端, 尤其當有股東時,如何建立一種公平合理的計算公式,讓股東和員工都感到信服,都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

因此,學會適當處理後放下它,不要形成自己的壓力,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長遠,也為所有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當你取得一些成就時,記得多多行善,多關照弱勢族群,許多企業家願意投身公益,並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真心付出。根據調查,很多人表示, 做善事讓他們感到很快樂,「施比受更有福」,就是這個意思。

 

(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1150 期)

萬花筒

真相不只一個 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

1970 年代中後期,林白出版社創辦《推理》雜誌,該雜誌為推動本土推理創作的推手之一。圖為《推理》雜誌創刊號。
(圖/文化部網站)

廖惠美/臺南報導

推理小說愛好者千萬別錯過 !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回顧臺灣推理發展歷程的同時,亦對照當前現況,推理迷不只能接受解謎挑戰,過程中也能更加了解本土推理文學的創作核心、受到哪些外來影響,以及豐碩的創作成績。

此次特展一共分為三個展區, 「X+Y= ?──有一種公式叫推理」展區, 呈現出精彩之作的主要元素,包含人、事、時、地、物的組合,加上動機之後碰撞出的火花,並解析推理小說的派別與手法, 將推理過程拆解成精細步驟, 一窺其箇中奧祕。

特展分為三區,從推理的公式、翻譯推理小說的盛況到臺灣推理小說的歷史進程,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觀。
(圖/文化部網站)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查的兇手──推理小說的進口與輸入」展區,以國外翻譯小說為主軸,1950 年代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和「亞森羅蘋全集」,堪稱經典之作,至今仍有許多支持者。時至今日,外國推理小說成為臺灣市場的主流,比如被稱為謀殺天后的阿嘉莎‧ 克莉絲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撰寫的「克莉絲蒂探案全集」、日本知名作家赤川次郎系列、日本怪奇作家綾辻行人的館系列,都是推理迷愛不釋手的作品。

「在地生產、本土製造──臺灣推理文學的創作書寫」展區,則忠實呈現本土偵探文學的源頭,後來受到歐美古典推理的影響,發展出正宗偵探推理的格局。1909 年, 李逸濤的〈恨海〉成為第一篇臺灣古典推理小說;1970 年代中後期,林白出版社創辦《推理》雜誌,成立「林佛兒推理小說獎」, 成為推動本土推理創作的重要角色。

在展場可找尋各種提示,扮演偵探。
(圖/文化部網站)

經過各界努力,臺灣已成為華文推理小說的重鎮,不只國外作家在臺灣出版,也持續舉辦徵文比賽、出版得獎作品集,並將版權賣到其他國家。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表示,公部門未來也會持續將各類型的文學,以不同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成為促進文學發展的重要推手。

臺南公園風華再現 開闢下個百年生機

臺南公園慶百歲,重現庭園風華。
(圖/中央社)

胡淑娟/臺南報導

臺南公園於今年6 月17 日迎接100 週年 !臺南市長賴清德表示,臺南公園是許多市民的成長回憶,也是與市民產生緊密連結的景點之一,希望能借鏡專業學者的經驗,與相關部門聯手為臺南公園再開闢新的百年生機, 並藉著交流與分享,作為其他縣市針對大型公園推動相關政策的參考。

臺南公園占地超過4 萬坪,設立於1917 年,不只是臺南市最大,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公園。當時的公園設有珍貴植物與噴水池,吸引許多民眾前往遊覽,進而帶動一股風潮。

此外,現址保存嘉慶二十年建造的重道崇文坊、230 年歷史的北門古城牆,提供市民休憩之餘,亦具備重要的歷史意義。

日本庭園大師北山安夫還原修復日式景觀流瀑,日前進行通水儀式,正式通水重現原貌。
(圖/翻攝自網路)

在臺南公園歷史文化意涵與再生策略國際研討會中,國內外學者與政府單位針對未來發展與管理維護進行對談,主題包含日本城市規劃與公園綠地的展開、韓國公園與庭園的歷史與保存活化、公園綠地和歷史公園再造、臺南公園生態及永續經營等多項議題。

今年市府以「百年新生」為主軸,以富有意義的再生計畫,取代純娛樂的慶祝活動,期望臺南公園能持續蓬勃發展。活動並邀請日本庭園大師北山安夫老師擔任顧問,修復臺南公園的百年日式流瀑,使其風華再現,讓市民體驗濃濃的日本風情。

齊柏林看見臺灣 你看見了嗎? 五年後山頭挖得更深 壯志未酬盼喚醒環保意識

名導齊柏林曾為國防部拍攝紀錄影片,罹難後,空軍特別載送齊柏林的遺體從花蓮回到臺北,送空軍的好朋友最後一程。
(圖/空軍司令部粉絲專頁)

宋思樺/臺北報導

讓全世界都「看見臺灣」的知名導演齊柏林及其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日前搭乘凌空航空直昇機勘景時墜機不幸罹難。此消息一出震撼各界,總統蔡英文說,齊導的作品讓我們看見臺灣的美好,也激勵更多人加入保育國土的行列,直言他的過世,是臺灣極大的損失。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獲頒第50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看見台灣》,帶我們重新看見臺灣的美好,也喚醒臺灣社會重視國土保育,開創紀錄片的新精神,是臺灣紀錄片的典範,如今他的意外殞落,讓我們很難再看到如此彌足珍貴的畫面。

2012 年,齊柏林首次以空中攝影方式, 呈現出臺灣在人為開發下、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和土地傷痕,他以高空視角,讓世人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然而隨著時間推演,即便當時政府因為這部片而對環保意識有所提升,但這些備受關注的環境議題很快被人們遺忘,至今,河川汙染、國土濫墾濫伐等危機依然存在 !

齊柏林拍攝《看見台灣》時發現,亞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開設的採礦場,把太魯閣新城山的山頭削了一大片,宛如「斷頭山」;沒想到2017 年,他再度飛上天空拍攝, 映入眼簾的綠色山林更少了,令他不禁感嘆:「比五年前挖得更深了。」

而他留下來的影片,讓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他生前所拍畫面就是最有力證據,顯示環署日前預告修正《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的方向是正確的。

環保署預計修正目前礦業權展延限期免做環評的「霸王條款」,核定礦業用地之礦業權申請展限,與新申請核定礦業用地或擴大核定礦業用地標準一致,位於特定環境敏感區位或達一定規模以上,應實施環評, 並加嚴探礦、採礦及土石採取應實施環評之規模。

期盼齊導拚其生命換來的,不只是短暫幾天的新聞報導,而是真正喚起人們對這片土地的關懷;以及企業不要以愛台灣為名,實則行盜採盜伐等違法之事,賺取不法利益。

臺南芒果節 日韓等七地業者共襄盛舉

臺南國際芒果節活動,預計邀請日韓等七地業者共襄盛舉,希望能帶動觀光發展,拓展國際交流。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臺南報導

芒果是臺南市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 以甜美多汁的愛文芒果為箇中翹楚。為行銷愛文芒果,臺南市府推動「2017 臺灣芒果季──臺南國際芒果節」活動,不但有多項跟芒果相關的主題活動,還擴大邀請日、韓、中、星、馬、港、澳七地之媒體、業者共襄盛舉,希望能帶動地方觀光文化發展,拓展國際交流。

每年夏天,臺南芒果即進入盛產期, 愛文芒果輸往日本、韓國等檢疫作業亦進入旺季,近年外銷產值日益提升,2013 年外銷總量達6,266 公噸,產值達15,320 千美元,2014 年外銷總量達6,438 公噸,產值達17,454 千美元。

為持續讓臺南愛文芒果行銷至全世界,2017 臺南國際芒果節活動以「夏日紅寶石──世界放光芒」為主題,設置多項豐富活動內容,更將擴大邀請日、韓、中、星、馬、港、澳等地之媒體、業者、觀光客等前來參與盛會。

2017 臺灣芒果季自6/24 起至7/22 止, 期望能透過產業、文化、觀光的資源整合, 帶動地方與城市觀光文化發展及國際交流。

建置美食小吃英語資料庫 夜市說英語也通

臺南友善夜市推雙語菜單,不必比手畫腳也能賓主盡歡。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李玉華/臺南報導

為了推動臺南成為國際化城市,並滿足外籍人士需求,臺南市政府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以下稱二官辦)致力在日常生活中打造英語環境,與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以下稱南臺科大)聯手推出夜市雙語菜單,並邀請南臺科大的外籍學生前往體驗, 藉此蒐集外籍人士意見,以此作為改善整體觀光經驗的依據。

體驗的外籍學生紛紛對這項措施表達贊成,以往由於語言不通,無法跟攤商進行交談,購買食物的過程中,往往都是付完錢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買了什麼,現在透過設置雙語菜單,不僅能買到喜歡的口味, 也能讓外籍人士對臺南的在地美食有更深的了解,有助於臺南進行國際行銷。

臺南三大夜市首推建置美食小吃英語資料庫,從此在夜市說英語也會通。
(圖/臺南市政府網站)

夜市攤商對政府此舉也樂見其成,攤商表示,很多時候因為不懂英文,在無法解釋食物成分或口味的情況下,外籍人士可能不會輕易消費,若建置雙語菜單,不只提高其消費意願,自己也能將其作為學習英文的素材。

目前先行設置雙語菜單的夜市包括武聖夜市、花園夜市及永康鹽行夜市,二官辦進一步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建置臺南美食小吃菜名英語資料庫,擴充美食的英語字彙量, 讓一般市民也能學習如何向外籍人士介紹在地美食,使雙語化逐漸融入生活,讓臺南市逐步朝著國際化城市邁進。

臺南長照服務網 受惠人次近1.3萬名

總統蔡英文與臺南市長賴清德參訪東門失智日照中心,表達照顧老齡人口的決心。
(圖/臺南市政府)

 

李玉華/臺南報導

總統蔡英文與臺南市長賴清德日前參訪東門失智日照中心時表示,長照2.0 是政府極為重要的施政項目之一,並對臺南市長期對長照2.0 付出的努力,以及積極建置失智服務資源等措施給予肯定。

目前臺灣罹患失智症長者人數突破26 萬名,且失智與失能的照顧方式不同,當認知能力退化之後,不只記憶力隨之下降,情緒也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長照2.0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結合政府的力量與資源,替照顧者分擔肩上的重量,提供喘息服務或是安全性照顧,讓照顧工作得以持續,同時提升照護品質。

除了政府提供協助以外,民間參與也是長照政策能否成功的關鍵,若民間願意配合政策進行資源整合,成效勢必大幅提升。而另一個重要的癥結點是長照體系與醫療體系的相容性,若能與地區醫院或大型醫療中心合作,不只能達到資源與經驗共享,也能使長照政策落實得更加完善。

賴清德表示,臺南市的人口老化的程度相當嚴重,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為27 萬人,占總人口數14.03%,為了持續建立有效率且完善的失智照護環境,去年配合中央長照2.0 政策,由YMCA 擔任A 級單位,在東區佈建普及的長照服務網,不到半年就新增400 個家庭,受惠人次將近1 萬3 千名。

同時為了照顧失智患者,今年在成大醫院成立失智症共照中心,下半年預計新增14 個失智服務據點,持續建立友善失智照護環境為目標。

少子化衝擊 大學招生不足恐吹熄燈號

少子化趨勢來襲,許多學校因招生人數未達門檻,被迫黯然退場。
(圖/翻攝自大學快報網站)

胡淑娟/臺南報導

全國學生人數自2014 年起,無法跨越500 萬大關這道關卡,少子化趨勢成為許多學校的大敵,屏東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因為招生人數未達門檻,只好黯然退場,不僅成為臺灣第一所消失的大學,也成為敲響倒閉潮的警鐘。

教育部預估,大一新生人數將減少1.5 萬人,十年之內更將大幅減少近10 萬人, 人口學專家曾經提及,大學生人數在2018 年時,可能只剩下目前的一半,未來恐怕有4 成大學承受不了衝擊而宣布倒閉。

許多私校開始有危機意識,偏遠地區的私立大學更是風聲鶴唳, 而設立時間不長或是進行改制的學校,整體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甚至被教育部「留校察看」。根據統計,新設與改制大學,就有將近一半的學校招收不到足額的新生,連7 成門檻的註冊率都達不到。

有鑑於此,教育部為了盡早發現體質不佳的私校,便實施了「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比如學校財務狀況不良、連續兩年註冊率低於6 成,若改善未果便勒令退場。

少子化招生不足,讓學校出現嚴重財務問題,最終面臨關校的命運。
(圖/翻攝自公民行動網站)

此外,教育部從2011 學年開始,縮減每班的最高招生名額上限,從原本的60 人減少至58 人,之後又降到50 人。少子化浪潮來勢洶洶,即便是資源相對較充沛的公立大學同樣膽戰心驚,配合教育部提出之大專校院申請主動調減招生名額方案,如交通、清華等知名學府也陸續申請減招。

2011 年至今,共有永達、高鳳等2 所學院,以及5 所高中職與1 所國中退場, 隨著少子化愈演愈烈,或許有一天,許多撐不下去的學校都將成為過去式,校友們只能看著畢業照唏噓不已。

作育英才半世紀 城光中學榮耀熄燈

培育無數名人的臺南城光中學,不敵少子化威力,含淚吹熄燈號。
(圖/翻攝自網路)

培育無數人才的臺南市私立城光中學, 不敵少子化衝擊,於日前吹響熄燈號,宣告走入歷史。畢業典禮當天,校園湧入600 多名校友,陪同學校與9 名畢業生一起畢業; 而第9 屆校友、臺南前立委李俊毅亦到場參加,並以優秀學長身份頒發市長獎給最後一屆畢業生,場面溫馨而感傷。

城光走過半世紀,曾經是臺南市的明星私立國中,當年因其高升學率與軍事化的管教而極盛一時,吸引了臺南及高屏地區不少學子跨縣市就讀,不少傑出校友在學術界、政壇、醫學界與演藝界,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包括屏東縣長潘孟安、前立委李俊毅、本土劇一哥陳昭榮等人,都是城光校友。

城光末任校長鄭銘城表示,城光全盛時期有上千名學生,但因少子化與教改政策等衝擊,學生人數逐年下滑。儘管5、6 年前, 教職員已有關校的心理準備,但所有人仍秉持城光精神,堅守教育崗位,用心盡力陪伴學生到最後一刻。

畢典當天,9 位畢業生與9 位教職員, 在教室舉行小而溫馨的典禮,家長與學生泣不成聲,頻頻拭淚。鄭銘城叮嚀學生一定要好好保管學歷證件,因為未來再也沒有人可以為同學服務;他也勉勵同學,畢業只是人生的一個中點站,持續終生學習與努力最重要。

當畢業生邁開步伐走出教室,歷屆老中青校友們列隊兩側,鼓掌簇擁向學弟妹表示:「雖然你們是最後一屆,但不要怕,前面有51 屆學長姊挺你們 !」

事實上,為了在城光最後一次畢業典禮留下最美好的一頁,有校友於一年多前即主動號召歷屆校友們前來參與,許多失聯多年的同學,因此機緣而得以再次聚集。他們發揮其專長,從媒體、膳食到一切的一切,無不全心投入,偕眾人之力,為城光畫下完美的句點。

許多校友紛紛表示,回憶那些年在城光的日子,是他們生命中最彌足珍貴的回憶, 每每相聚總有說不完的城光趣事。雖然母校不在,但城光精神不朽,未來校友們將持續透過校友會的力量,將城光的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