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406

10保育鯨豚現身外垵 漁民守法不捕捉

澎湖外垵漁港出現成群海豚。

文、圖:編輯部

湖西嶼鄉的外垵漁港,日前出現10多隻成年海豚,雖然漁民普遍對於海豚印象不佳,但能親眼目睹成群海豚也感到驚喜,根據目擊漁民表示,這群海豚依照外型初判應是瓶鼻海豚家族。

近幾日漁民趁天氣短暫晴朗,天未亮就出港捕撈有「白金」之稱的土魠魚,漁船才開出外垵漁港,就看見成群的海豚,數量約有10餘隻,相互追逐嬉戲,它們忽而往岸邊靠近,忽而往港外游走,速度相當快。漁民表示,雖然海豚會爭搶土魠魚,一般漁民普遍不喜歡,但看見成群海豚嬉戲還是覺得相當有趣。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洄游的鯨豚以東部海岸比較多,群體多樣且數量大,離島澎湖則是要等到11月以後,〈魚土〉魠魚現蹤時,海豚才會跟著聚集覓食,早年沙港村民曾因捕捉海豚遭到國際污名化,但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後,海豚已列入保育類動物,澎湖漁民大都能守法不會捕捉。

澎湖縣農漁局表示,去年以來澎湖海域未曾救傷海豚,與往年的情形不同,初步研判是誤觸網具的案例減少,但他們也擔心附近海域的海豚數量可能銳減;至於海豚除了追逐覓食而來,另一方面可能是躲避外海強勁的風浪,才會游到外垵漁港南側的岸邊避風。

任公職44年 屆退澎稅務局長獲獎牌

賴峰偉頒贈「懋績長留」獎牌。

文、圖:編輯部

政府稅務局長鄭啟右昨日屆齡退休,縣長賴峰偉日前下午頒贈「懋績長留」獎牌,表彰他在縣府任職期間盡忠職守,襄助縣政的卓越貢獻。

賴峰偉表示,鄭啟右44年公職戮力從公、服務人民、奉獻犧牲,希望鄭啟右退休後,仍能傳承經驗,提供縣府團隊專業諮詢,給予縣府最大的關心與協助。

鄭啟右即將卸任稅務局長職務,賴峰偉前日下午率副縣長許智富、秘書長胡流宗,以及各局處一級主管,於縣府前廣場合影留念,並頒贈「懋績長留」獎牌以茲留念,場面溫馨感人,離情依依。

鄭啟右歷任縣府科員、澎湖縣政府秘書室股長、財政局專員、財政局副局長、財政局局長、稅捐稽徵處長、稅務局長等職務,資歷豐富,服務公職44年,全力以赴,表現傑出亮眼,深受長官倚重及肯定,更鸁得同仁部屬的信賴與敬重。

金龍頭開發案 澎縣長願全力促成

台灣港務公司一行人日前拜會賴峰偉。

文、圖:編輯部

通部航港局長謝謂君、台灣港務公司總經理郭添貴一行日前拜會賴峰偉,針對金龍頭碼頭開發及周圍12米計畫道路交換意見,賴峰偉表示,金龍頭開發案有助澎湖走向海洋城市、發展國際觀光,縣府定將全力協助配合。

郭添貴表示,金龍頭基地腹地有限,若闢12米計畫道路東西向路段,基地發展及使用彈性將受限,建議改設景觀步道、商店街,串連附近古蹟景點,擴大發展腹地。

工務處長洪慶鷲表示,目前工務處已依都市計畫辦理12米計畫道路開闢工程,範圍自中正堂前方道路繞經營區至1號碼頭後線,為配合航港局提出的整體基地構想,待都市計畫變更完成,公園用地得以步道連接行人道等配套措施,讓馬公外環線道路系統更具完整性。

賴峰偉表示,台灣港務公司金龍頭開發案是觀音亭內海灣向舊市區的帶狀延伸,讓澎湖走向海洋城市及國際觀光等多元發展,他表示,將以此為方向,全力促成,為澎湖即將到來的兩岸直航、觀光直航再添新柴,做足準備。

根據規劃,金龍頭營區位處馬公港咽喉位置,是馬公港及市區多元發展的重要腹地,未來將朝郵輪、海岸觀光、親水休閒方向發展。

與會陪同者包括副縣長許智富、秘書長胡流宗、建設處長盧春田、工務處長洪慶鷲、航港局副局長劉志鴻、船舶組組長陶自勵、台灣港務公司總工程司王錦榮、行銷籌運處資深處長張紋英、馬公管理處處長林建宏、助理工程師許大誠等。

公管所澎湖班成立20周年 中山大學擬辦論壇

郭瑞坤(左)日前拜會賴峰偉。

文、圖:編輯部

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長郭瑞坤日前拜會賴峰偉,賴峰偉感謝中山大學20年來為澎湖培育優秀人才,他並鼓勵同仁進修,發揮所學,為鄉親謀福祉。

賴峰偉表示,他任內推動創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學分班及碩士在職澎湖班,當年看見許多主管遠赴台灣攻讀碩士學位,機票費用比學費還貴,因此爭取在澎湖設立碩士班,當年縣府提供第一賓館作為教室,包括副縣長鄭長芳等一級主管都是第一屆學生。

賴峰偉指出,他感謝前教育部次長吳鐵雄、中山大學校長劉維琪、張宗仁校長等人大力支持,先後順利成立學分班、碩士專班,每年招收10位在地學生,提供離島居民進修管道,並提升澎湖公務人力素質。

賴峰偉表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在澎湖開設專班,20年來為澎湖孕育許多人才,學員包括軍、公、教及民間各層面,他鼓勵同仁進修學習,汲取新知,為工作注入創新思維。

郭瑞坤表示,今年是中山大學開設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澎湖班20週年,預計舉辦20週年學術論壇,邀集學者、專家發表學術研究成果,他期盼對澎湖縣政發展有所助益,中山大學將秉持大學社會責任與企業結合,協助地方發展。

澎湖縣政府自88年起邀請國立中山大學開設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分班,迄今學分班共有261人結業。另自92學年起,開設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澎湖班),每年招收學生10名,方便居民進修,已有106人取得學位,該所為澎湖公共政策人才的重要搖籃。

味全龍復活有望?頂新證實評估中

解散20年的味全龍傳出可望復活。

文、圖:編輯部

解散20年的職棒球隊味全龍可望復活的傳聞,頂新集團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發言人歐陽劭瑋證實,審慎評估中,包括球員及教練還在洽詢及諮詢階段。

據了解,頂新集團目前傾向以「味全龍」名稱重生,評估成立新的娛樂公司控股,借用味全商標的方式經營。

歐陽劭瑋表示,1999年解散味全龍,主要是當年爆發職棒簽賭案,前景未明,加上味全當時本身營運表現不佳,營運陷入虧損。事隔多年,頂新三董、味全前董事長魏應充對棒球仍念念不忘,重新恢復味全龍的想法已持續很久了。

歐陽劭瑋指出,集團了解台灣職棒球員發展受限,雖然現在經營職棒球隊很辛苦,每年最少要賠掉上億元,但目前看來整體職棒環境相對較健全,也是頂新重新評估重返職棒圈的原因之一。

其實,2013年就曾經一度傳出味全龍回歸中職的消息,不料後來爆出食安事件,味全捲入其中,讓整個計畫中斷。

歐陽劭瑋表示,味全龍解散20年之際,讓味全龍復活的念頭再度萌芽,但他強調,目前包括以何種形式成立、教練團隊、隊員等都還在審慎評估中。

 

抽驗直捲髮夾 4成產品不符規定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抽檢10件離子夾、電捲棒等直(捲)髮夾。

文、圖:編輯部

濟部標準檢驗局去年第3季在百貨經銷商及藥妝販售通路隨機購買10件直捲髮夾樣品,發現有1件「構造檢查」不符合規定,3件「重要零組件比對」不符合規定,4件「中文標示」不符合規定,共計4成商品不符規定。

其中從寶雅羅東倉前店購入、產自中國大陸的星之冠電捲棒構造檢查、重要零組件比對、中文標示皆不符合規定,電器外部金屬部件溫升超標,且採用不合標準的PVC絕緣披覆花線。

標檢局表示,品質項目不合規定者,已通知業者限期回收或改正,違者將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重要零組件比對不符規定者,業者需補辦申請核准或以系列型式申請登錄,違者將廢止其商品驗證登錄。

中文標示不符規定者,已通知報驗義務人限期改正標示,屆期未改正者,將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並廢止其商品驗證登錄。

標檢局提醒,消費者選購商品時應購買貼有商品檢驗標識產品,並檢視是否附有使用說明書。使用時應按照說明書指示,避開浴缸、淋浴設備、洗臉台或其他盛水容器,並保持雙手乾燥,以免觸電。

使用離子夾或電捲棒時,應避免讓電源線纏繞打結,若有運轉不順暢或故障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連絡廠商指定維修站辦理檢修,切勿自行更換零件或拆解修理,並應注意定期保養與清潔工作,確保使用安全及功能。

不只黃卡 查疫苗接種紀錄有這3方式

小孩的預防接種紀錄除「黃卡」外,還可透過其他3種管道查詢。

文、圖:編輯部

防接種紀錄可提醒家長孩子施打疫苗的狀況,也常是申請出國留學需要的證明。疾管署日前表示,除「黃卡」外,合約醫療院所、健保署健康存摺和衛生所都可查詢。

「我小孩的預防接種紀錄不見了,要怎麼知道他還要打幾支預防針?」「我要出國留學,學校要我繳交小時候的預防接種紀錄,但是已經不見了!」類似的狀況屢見不鮮,有些民眾也因此感到不知所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寶寶出生後,家長會領到一本兒童健康手冊,其中「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俗稱黃卡)用來記錄幼兒出生到國小入學以前所接種過的預防針,為個人健康的基本資料與後續疫苗劑次的接種依據。

當孩子未來出國留學、國內外就業必須提供免疫證明時,預防接種紀錄就是重要的證明資料,因此家長在小朋友成年前應妥善保存。

羅一鈞說,如果「黃卡」遺失,民眾或醫療機構也可透過合約醫療院所,連結「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的預防接種查詢子系統,開放給所有醫療院所建立連線查詢機制,查詢核對民眾的過去接種紀錄。

中央健康保險署建置的「健康存摺」也介接預防接種紀錄,民眾可以健保IC卡登入健康存摺系統查詢或可持身份證明文件及健保卡,就近到所在地衛生所(台北市為健康服務中心)申請預防接種證明,由衛生單位透過系統查詢提供。

不過,羅一鈞說,雖然目前有以上查詢管道供民眾利用,但全國性預防接種系統於民國92年建立,建檔的接種資料雖有回溯,但因資訊化推動時程差異,系統中民國85年後出生的民眾接種資料保存較為完整。

不是越多越好 早產兒服益生菌過量中毒

腸道是人類身體裡細菌的大本營。(示意圖)

文、圖:編輯部

生菌怎麼吃、怎麼選常讓人傷透腦筋。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林隆煌說,益生菌不是愈貴愈好,也不是一次吃很多菌就好,過去曾有早產兒吃太多益生菌結果中毒。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隆煌表示,腸道是人類身體裡細菌的大本營,打從出生開始,原本無菌的腸道就開始慢慢累積自身腸道共生菌叢,和環境、飲食、種族、基因、身體狀況等有關。近年許多研究也發現,腸內菌種類和數量影響健康和生理機能。

林隆煌表示,補充益生菌也應講求實證科學,目前已有明確證據且廣被醫界專家接受的益生菌運用,最常使用在腸胃炎病患,如急性腹瀉、慢性腹瀉、便秘、腸道發炎等疾病,可改善症狀並縮短病程。

至於坊間常宣傳益生菌可能有改善過敏體質、改善胃食道逆流、減緩氣喘、減肥、甚至是治療大腦退化性疾病等,林隆煌表示,並非所有益生菌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儘管有些研究證明某些益生菌可能對某些症狀有效,但仍須更大的研究驗證。

益生菌也絕對不是吃愈多愈好,林隆煌說,益生菌是細菌,免疫功能不好者若服用,可能有壞處。曾有早產兒因服用過多益生菌,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林隆煌表示,因正常人的小腸細菌相對較少,大部分細菌都在大腸,若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可能會造成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營養吸收不良等問題,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意識狀態改變而有生命危險。

林隆煌建議,如果有免疫力問題的特殊疾病、早產兒、化療治療中的病患、服用特殊藥物者,若要服用益生菌,應詢問照護的醫師,經專業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服用。

睽違17年 澎湖泉州宗教直航今夏重啟

兩岸宗教直航將於今年夏天重啟,雙方會談相關事宜。

文、圖:編輯部

湖天后宮、縣府代表日前赴中國大陸與泉州天后宮會談,確定睽違17年的澎湖泉州宗教直航,將於今年夏天重啟。賴峰偉期盼兩岸宗教直航能增進兩岸交流,帶動觀光人潮。

賴峰偉表示,澎湖與泉州血緣、文化、信仰、民俗相似,雙方應多加交流,拉進彼此距離,凝聚情誼。

澎湖天后宮主委蔡光明指出,直航會香定調為民間交流,澎湖方由天后宮主辦,陸方由泉州天后宮主辦,暫定6月下旬至7月中旬辦理。

蔡光明表示,屆時將租用民間客輪載送寺廟神尊、信眾、工作人員前往泉州會香,回程泉州天后宮、石獅壽昌宮、霞州天后宮信眾將隨原船回訪澎湖。

澎湖與大陸宗教直航中斷多年,此次重啟交流,賴峰偉相當重視,他叮囑民政處協助通航、通關、對接等事務,提早準備,讓直航會香活動順遂。

蔡光明等一行14日前往縣府,向賴峰偉說明赴泉州商討直航會香會議結論。與會人員有參議張武福、民政處長成萬貫、副處長陳賜豐、科長許桓銘、秘書莊登泉、澎湖天后宮主委蔡光明、總幹事曾志賢、提標館主委許迺敦,前立委林炳坤也前來關心。

澎湖50年歷史捕魚法 捕獲2千斤竹筴魚

村民利用傳統的「牽罟」方式捕魚。(示意圖)

文、圖:編輯部

西鄉林投社區理事長日前晚上找來將近百位村民,一起利用傳統的「牽罟」方式捕魚,一次捕獲2千斤竹莢魚,讓參與民眾不亦樂乎。旅遊處表示,這個在澎湖已經有40、50年歷史的傳統捕魚方式若能加強推廣,也許可設定為冬季體驗吸引遊客,重振觀光吸引力。

湖西鄉林投社區理事長日前晚上,找來將近百位村民,一起利用傳統的牽罟方式捕魚,參與的民眾一起喊著口號,一個接一個,百位民眾,團結合作拉著繩子,費了好大功夫,才將後面沉重漁網拉上岸,一攤開漁網,現場驚呼連連,上千隻竹筴魚蹦蹦跳跳,豐收的漁獲量讓大家笑開懷,約2千斤的竹莢魚,光是一個人就可以帶回50隻魚。

「牽罟」就是曳地網,也是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牽是利用魚迅來臨時,把漁網用兩端固定在岸邊,由一艘舢舨,將網具繞一大圈撒到海裡,包抄魚群,最後再由鄉民拉繩,把魚網拖上岸。此方式在澎湖延續4、50年,但最近已經難得一見。

冬天洄游性魚類比較多,牽罟就是以洄游性魚類為主,古老的傳統有其智慧和意義。縣府旅遊處長陳美齡表示,若加強推廣,或許也可以把它,設定為我們冬季的一個體驗。

古老傳統的重新體驗,也許能讓過去冬天只有海風,沒有觀光客的澎湖,增添旅遊吸引力。

雖然近年漁業資源枯竭,加上捕魚技術進步,已漸漸不再使用牽罟方式捕魚,但經過這次活動後,不但捕獲2千斤竹筴魚,也讓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澎海巡查扣陸船豬肉 檢驗未染非洲豬瘟

海巡隊日前於陸越界船上發現約10公斤豬肉。(資料照)

文、圖:編輯部

湖海巡隊日前在越界捕漁的中國大陸「永興8號」鐵殼漁船上查扣的10公斤豬肉,經送至台北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國家實驗室檢驗,結果顯示豬肉未感染非洲豬瘟。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前日表示,澎湖海巡隊日前在大陸中國大陸「永興8號」鐵殼漁船上查扣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豬肉,當天檢疫單位查封及消毒後,交由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以高溫高壓銷燬,並採取檢體後,專人直送台北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國家實驗室,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反應的檢驗。

澎湖縣政府表示,檢驗結果隔天晚上出爐,結果為陰性,顯示這批豬肉的來源是正常豬隻,防疫警戒暫時解除。

澎湖縣政府提醒民眾仍應隨時保持防疫的高度警覺,不可輕忽嚴重性,如有任何防疫問題或發現海邊死豬、可疑肉品,立即撥打防疫專線電話06-9212839、0974-101-859,通知家畜疾病防治所。

新臺華輪改準郵輪打造 擬2022完成

新台華輪預計今年將完成統一發包開始建造。

文、圖:編輯部

新籌建歷任多屆縣長遲遲未定案的新臺華輪,澎湖縣長賴峰偉日前決定將採單胴體船型鋼造,船速最快27節,預計今年將完成統一發包開始建造,2022年完成新船營運。

新建臺華輪一案一變再變,從前縣長王乾發至前縣長陳光復,歷經時間長達10餘年,陳光復去年4月核定建造一艘航速可達30節的9000噸新客輪,預計高雄澎湖海上交通單程2小時40分左右,航行29年之久的老舊臺華輪將可功成身退,但陳光復去年底縣長選舉未能連任。

縣長賴峰偉去年12月25日就職時即宣布要進行臺華輪建造汰換,今天他聽取新臺華輪專案報告後,裁定將改為單胴體鋼造的準郵輪方式建造。

根據最新規畫,新臺華輪可載客載貨,船長136公尺、寬18.5公尺,總噸位1萬噸,載客數720人,有142個床臥鋪,平均航速12至26節,最高航速27節,可載大小汽車、機車、自行車共計148輛,總造價新台幣17.3億元,高雄至澎湖單程航行約3個小時,比現有老舊臺華輪航行時間將縮短近1.5個小時。

台灣航業所屬的臺華輪,是民國78年建造完成,航行高雄與馬公航線迄今近30年,未來新臺華輪完成後,將可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