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非洲豬瘟中央前進應變所及台中市政府今(27)早再度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處理進度與後續應變作為。市長盧秀燕出席記者會表示,台中市非洲豬瘟防疫已進入第二輪「守住階段」,將以「再檢驗、再加嚴」為重點,透過持續監測與視訊稽查機制,嚴防疫情外溢,確保養豬場安全,力求早日清零解禁。

盧市長指出,目前防疫工作已進入第二輪為期十天的「守住階段」。第一階段的重點是「圍堵」,成功將疫情控制於個案場內,未出現外溢情形;第二階段的核心目標則是「守住」,在潛伏期內嚴防病毒擴散,確保全市其他豬場安全無虞。
盧市長強調,第二輪有兩項重點工作,第一是「再檢驗」,針對關聯場與曾餵廚餘的養豬場持續採樣檢測與查訪;第二是「再加嚴」,採全國最高強度防疫,死1頭豬就送驗,全面禁止餵廚餘,並要求環保局人員「人盯桶、人盯場」,每日以視訊確認桶槽為空,防止違規使用廚餘。市府目標是在本階段確保疫情不外溢、達成清零並早日解禁,同時持續強化環境清潔與消毒作業,並建議在清潔行動前與檢察官協調範圍,以兼顧防疫安全與司法偵辦。

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表示,目前全國監測結果顯示,化製廠、屠宰場及各地豬場檢測均為陰性,僅台中市個案場為確診案例。為防止疫情擴散,案例場的環境清潔與消毒極為關鍵,因非洲豬瘟病毒具強大環境抵抗力,若未徹底清潔將影響消毒成效。次長指出,現場已進行環境採樣,並要求持續加強清消作業與管制人員進出,媒體及民眾切勿進入豬場,以免成為病毒攜帶者。
杜次長表示,全國民眾與養豬業界都高度關注非洲豬瘟疫情,感謝各界在第一階段共同努力,成功守住疫情、未讓病毒擴散,目前情勢暫時穩定,但防疫不能鬆懈,希望全國民眾與養豬團體攜手合作,共同守護畜牧產業與國家防疫安全。

農業局說明,市府已將相關案例場管理人及兩名獸醫的資料函送檢調調查。另3天內完成168養豬場清查,皆呈陰性,全市41場養豬場也已開立移動管制單。目前市場供應穩定,價格無異常波動,市府將持續落實清潔消毒與稽查輔導,嚴防疫情入侵,確保民眾食安與畜牧業安全。
環保局表示,環境部於昨(26)日率員前往台中市文山掩埋場視察廚餘處理情形,關心廚餘進入掩埋場後貯坑環境管理及現場作業人員安全。市府將依照環境部指導加強管理並以防疫安全為首要原則,落實消毒、覆蓋及人員安全管理,避免異味及環境衛生影響,確保防疫無虞。

環保局補充,現廚餘再利用畜牧場均已無使用廚餘,其中13家改用飼料餵養、3家僅使用植物性殘渣(含酒糟)餵養,20家併用飼料及植物性殘渣(含酒糟)餵養,防疫期間將加嚴蒸煮系統管制,以一對一盯場視訊監管,依環境部規定執行稽查及輔導,確保廚餘不進入養豬場。
經發局指出,市府將持續辦理市場監控機制及環境清消,全力維護食品安全。針對台中市販售生鮮豬肉之30處公有市場與13處民有市場,共計233攤位,每日追蹤豬肉價格及來源,確保供應品質安全。如有發現來源不明之肉品,將即時通報農業局及衛生局,立即啟動稽查程序,依法處理。同時也向攤商宣導,不得販售來源不明肉品,共同維護食品安全及保障消費者權益。

衛生局表示,市府將持續推動「市售豬肉及相關製品稽查專案」,鎖定多種高風險通路進行查核,截至昨(26)日止,共抽查357件豬肉產品,結果全數合格,請市民安心選購。
衛生局補充,非洲豬瘟雖不會傳染人,但防疫不可鬆懈,會以最嚴謹的態度強化源頭管理與市售監控。同時提醒業者,輸入肉類產品須經食藥署查驗合格後方得販售,違者最高可罰新台幣300萬元。呼籲業者切勿心存僥倖,應確實遵守法令,與市府攜手守護市民健康與防疫安全。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市非洲豬瘟防疫進入第二輪 盧市長:全力防堵疫情外溢











































王縣長表示,西螺大橋見證了彰化縣與雲林縣的共同歷史,亦是串聯兩地的重要交通樞紐,自1953年開始通車至今,已有72年的歷史。全長1,939公尺,寬7.3公尺,為雙向通行,這31跨華輪式鋼桁架橋樑串聯了彰化溪州鄉與雲林西螺鎮,肩負著中部地區人流、物流與產業發展的交通命脈。同時也是兩縣的歷史建築,承載著文化價值與地方記憶。
王縣長指出,西螺大橋的橋樑構件已逐漸顯現漆面老化、色差不均、鋼構鏽蝕、橋墩裂縫、混凝土剝落及排水系統阻塞等問題。因此,彰化縣政府及雲林縣政府積極協調向中央爭取補助,本工程總經費為2.31億元,由交通部補助1.53億元、雲林縣政府分擔0.18億元及彰化縣政府自籌0.6億元,本次施工包括鋼構件局部補強修復、橋面伸縮縫修繕及外觀塗裝整新等工作。施工期間大橋將全線封閉,請鄉親改道使用台1線溪州大橋作為替代道路。總工期為400日曆天,預計於115年12月完工。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西螺大橋是彰化雲林的共同橋樑,在農產運輸及各項交流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感謝王縣長對地方基礎建設的用心投入與維護,除了向中央積極爭取補助外,兩縣也共同出資維護西螺大橋的修補強工程。這幾年王縣長對彰化縣投入的心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長傅立祥表示,西螺大橋過去是台1線重要路段,自民國83年溪洲大橋通車後,這座舊橋便轉型為以文化與觀光為主,同時仍維繫地區交通。西螺大橋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橋」之外,當年橋梁的鋼樑結構在台灣乃至亞洲都相當有代表性。今天啟動的維修補強工程,完工後將能讓地方觀光與文化發展更上一層樓。
議員李俊諭代表議員致詞表示,兩縣目前主要的聯絡要道就是台1線上的溪州大橋和西螺大橋這兩座橋樑。西螺大橋在建造時採用了極為複雜的技術,橋樑上的鉚釘是在下方加熱後,從下方穿過待結合的鋼板孔洞進行鉚合,這項技術在當時堪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這座橋過去還是南部農產品運往北部的管制點。感謝王縣長的重視與投入,未來將轉型為以文化觀光為主的用途,在此預祝工程一切圓滿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