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說,環南市場是臺北食材供應的樞紐,承載大臺北市民的餐桌記憶。此次揭幕的《紫氣東來,風味飄香》不僅是公共藝術的成果,更是臺荷文化交流與社區共創的展現。文化局蔡詩萍局長特別感謝藝術家阿爾諾·科寧 Arno Coenen 與臺灣工藝師的跨國合作,將作品與剪黏、類交趾陶、馬賽克與瓷器彩繪等技藝融合在當代語境下煥發新生。
文化局局長蔡詩萍(左二)特別感謝藝術家阿爾諾·科寧 Arno Coenen 與臺灣工藝師的跨國合作,將作品與剪黏、類交趾陶、馬賽克與瓷器彩繪等技藝融合在當代語境下煥發新生。
從荷蘭鹿特丹舉世聞名的《豐饒之角 The Horn of Plenty》,到今日環南市場矗立的《紫氣東來》龍形雕塑,藝術家阿爾諾·科寧 Arno Coenen再度以奇幻而詩意的手法,將市場空間轉化為充滿想像的藝術殿堂。眾多市民與在地師生的熱情參與,更讓這座承載城市記憶的公共藝術,綻放出屬於臺北的溫度與人情味。
藝術家阿爾諾·科寧 Arno Coenen表示,對他來說公共藝術不只是裝飾空間,更是凝聚社區與文化交流的力量。這次創作的《紫氣東來》龍形雕塑是由市場食材組成,其靈感是來自16世紀畫家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himbaldo),作品融合傳統的臺灣元素和荷蘭的臺夫特藍瓷(Delft Blue),形成跨文化的象徵。更特別的是,作品在龍年構思、蛇年完成,象徵力量與繁榮,也延續智慧,同時展現人工智慧在藝術中的創新突破。
藝術家阿爾諾·科寧 Arno Coenen表示,特別的是,作品在龍年構思、蛇年完成,象徵力量與繁榮,也延續智慧,同時展現人工智慧在藝術中的創新突破。
文化局表示,在製作過程中,工藝師們運用了多項繁複技法:法華彩大師張美雲在《環南風味》瓷盤的製作中,彩盤以700至800度素坯上色,再逐層堆疊釉彩,經 1200 度高溫燒製呈現細膩的層次感,反覆調製顏色、控制釉彩層次與燒製細節,讓 AI 圖像得以具象化;五行創意藝術總監鞏文宜則率領團隊,在《紫氣東來》製作中,運用類交趾陶、剪黏與馬賽克等工法,將平面人工智慧圖像成功轉化為六米高的龍形雕塑,並在陶瓷物件內部結構中加入不鏽鋼固定,兼顧美感與耐久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案更首度嘗試將人工智慧圖像轉譯至彩盤,結合法華彩凹凸線雕,成功讓平面影像化為生動的立體作品,開創了科技與傳統工藝融合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