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饗宴,中市文化專車啟程 首創美術地圖及文創陶藝路線,民眾新體驗

0
文: 曾玉如/ 臺中報導 2017 臺中市文化專車3 月25 日啟程!今年首創美術地圖及文創陶藝路線,路線、車次與名額較去年大幅增加,並安排五年內出廠新車,以及評核優等的專業司機,維護民眾出遊安全。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三月上旬在市府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舉行文化專車啟程記者會,由同仁堂獅藝館舞獅表演揭開序幕,現場也齊聚十二條路線特色攤位共襄盛舉,場面熱鬧。希望民眾能多多共乘文化專車,遨遊臺中豐富藝文地景。 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指出,文化專車從2011 年開始推動,每屆都有不同的特色主題,越來越受民眾歡迎,充分展現臺中「盛會城市」氣息。 今年文化專車活動以「藝文悠遊,樂載探索」為主題,路線除延續百年媽祖宮廟和臺中文學路線外,更首創美術地圖及文創陶藝路線,邀請大家感受美麗風貌與人文氣息,希望讓更多民眾深入體驗臺中藝文特色。 遊程中將安排有趣的DIY 體驗,如獅頭彩繪DIY、大肚華山窯陶藝DIY 等,並走進臺中文學家走過的回憶地景,如霧峰萊園、民生故事館等,以及知名美術家喜愛的創作景點及紀念館,如葫蘆墩圳口、陳庭詩紀念館、林之助紀念館等,帶給民眾不同主題的藝文饗宴。 此外,為維護民眾安全,活動安排五年內出廠新車,並聘請評核優等的專業司機,為參加民眾投保;專車安排上,也規劃近兩成的銀髮族專車,讓更多長輩有機會參與。 林依瑩表示,因為參與人數眾多,市府明年將研議進一步增加車次與名額。

搶救貓頭鷹,志願服務無國界 重視生態保育,讓臺中更好更溫暖

0
文: 曾玉如/ 臺中報導 臺中國際志工工作營三月展開,日前到太平區興隆社區為貓頭鷹蓋家,製作貓頭鷹巢箱,共有兩位來自日本及香港的國際志工,以及九位在地青年加入。 在為貓頭鷹蓋家的過程中,碰巧遇上一隻纏到鳥網的貓頭鷹,在救傷協會志工的帶領下,志工輪流幫受傷的貓頭鷹上藥、餵食,希望儘快恢復健康,也呼籲大家共同重視生態保育。 社會局表示,志願服務無國界,大家齊心努力讓臺中更好更溫暖。今年度國際志工工作營擴大辦理,預計辦理十六個梯次,各梯次的主題內容依據社區特有文化,包括興建泰雅屋、客家藍染、白冷圳文化節等文化體驗,也有社會福利服務,如銀寶婚禮工作營、童玩藝術互動廊道等。 國際志工工作營活動,預計7 至10 月會陸續推出。

我們的天空.霧霾的真相與省思 正視空汙,致力改善空氣品質

0
文: 曾玉如/ 臺中報導 臺灣環境公義協會在臺中教育大學舉辦「我們的天空.霧霾的真相與省思」特展與高峰會,號召網友展出一千多件天空照片,希望促進各界省思空汙問題。 臺中市政府環保局強調,市府有改善空品的決心,立場與民眾一致,對空汙管制及稽查、法規加嚴、補助改善等措施正加速進行,同時也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一起為空品盡一分心力。 「我們的天空.霧霾的真相與省思」特展近一個月活動期間, 共有各縣市近700 位網友、總計1,009 件投稿作品。臺灣環境公義協會表示,藉由這些靜態照片的展示方式,希望探討霧霾的真相,進而鼓勵國人對空汙問題加以省思。 副市長林依瑩表示,為積極改善空汙,市府跨局處推動八十六項空汙減量行動方案,其中十九項為全國首創,包括擬定空氣品質惡化緊急應變措施、建置移動式交通空品監測車、補助燃油鍋爐業者改燒天然氣、協調中火發電廠降載等措施等。 不過,空汙議題涉及產業政策、經濟發展,醫療健康等領域,探討範圍廣泛,需要長期關注、研究。希望藉由今日場合,聆聽產學研界的寶貴意見與想法。未來市府對於汙染源的管制及稽查、法規的加嚴、補助改善等措施正加速進行,為改善空氣品質盡最大的努力。

臺荷合作,協助新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0
文: 張育輝/ 臺中報導 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與創新育成中心,近期舉辦鞋業紡織品未來設計趨勢國際論壇,分享製鞋產業紡織品運用的未來發展。 在臺中市政府經發局長呂曜志的見證下,鞋技中心、臺灣企業國際化協助網絡(Taiwan Globalization Network, TGN) 與荷蘭烏特勒支市4-options studio 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將協助兩市的新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經發局長呂曜志指出,臺中市政府去年10 月前往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參加由「臺灣企業國際化協助網絡」組織所舉辦的2016 臺灣商業日,並與烏特勒支副市長Jeroen Kreijkamp 共同簽署「新創事業軟著陸」合作備忘錄,開拓臺荷新創公司市場。 這次延續去年兩市的合作成果,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由研發中心與中小企業間展開交流,希望進一步協助兩市的新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臺中鞋技中心近年積極協助合作廠商拓展海外市場,將臺灣優質的紳士鞋品帶進歐洲;此外,鞋技中心也提供為期半年的免費進駐空間,給予有意發展臺灣市場的烏特勒支市新創團隊使用,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外優秀團隊來臺中創業,創造更多的經貿商機。

見證轉型正義與人權歷史 香蕉「金碗案故事」令人動容

0
文: 編輯部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財團法人臺灣香蕉研究所、「蕉王」、文史工作者黃旭初,於本月9 日在屏東公園內的「旅遊文學館」,為「香蕉大樂透:臺灣香蕉產業黃金歲月與金碗案的故事」展舉辦開幕會,現場擠滿關心的民眾和蕉農,顯示吳振瑞先生對產業的貢獻,至今讓人緬懷不已。 1960 年出身屏東的吳振瑞就任臺灣省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將香蕉貿易推往高峰,1967 年賺取外匯 6,200 萬美元,佔當時臺灣外匯三分之一,創下記錄。但1969 年爆發「剝蕉案(金碗案)」,黨政高層的權利鬥爭讓臺灣香蕉的黃金歲月一去不復返,2016 年屏東縣政府出版《金蕉傳奇》,以官方身分平反吳振瑞與相關人物當年的冤屈。 開幕會在《香蕉姑娘》的歌曲中展開,「蕉王」吳振瑞之子吳庭和以濃厚而沉重的情感,演唱《母親的話叫臺灣》。他表示,臺灣是我們自己的母親,他期盼以這首歌曲來鼓勵鄉親後輩,勇敢為臺灣發聲,讓世界知道臺灣。 他更表示,這整個事件不只是其父吳振瑞受難,還有更多其他幹部與官員蒙冤,他呼籲政府既知這是起冤獄,應該給予他們的子女一個正式的道歉,並且給予應有的賠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長吳錦發致詞時指出,這個事件不只是幾根香蕉的問題,而是因為政治惡鬥,造成一整個產業瞬間從巔峰跌落谷底的悲劇,至今仍無法回到當時的榮景。 而文化處從牡丹社事件、臺灣女英雄「金娘」、吳振瑞「金碗案」到未來將推動紀念「高砂義勇軍」,都與轉型正義、公理人權密切相關。今日官方主動平反,就是要提醒世人,歷史可以原諒但是不能忘記。 屏東縣議會議長周典論今日以蕉農的身分出席,是今天現場的最大亮點,從未參加相關發布會的他,今天特別前來感懷致意。他表示自己從民國58 年至今不曾吃過香蕉,就是因為懷念吳振瑞之故。他回憶中學時代幫忙家裡採收香蕉,而十分感佩吳振瑞當年致力改善基層農民的生活,期盼歷史的借鏡,不要讓憾事再發生。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副主任王信惠則表示,今年適逢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又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時刻,人權博物館將會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落實公理與人權的理念。 吳振瑞次子吳庭光回憶,父親一生從不為自己,永遠都為他人著想。小時候吳家貧窮,他說自己中學6 年12 學期,有9 學期要去借錢註冊。原來是鄰居來向吳振瑞借錢,希望讓他的孩子可以讀書,而吳振瑞二話不說就把薪水拿出來借他,自己卻轉身向朋友借錢給自己的孩子註冊。 父親的言行讓吳庭光非常感佩,他說,父親是他這輩子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尊敬的長輩。因此,他要承續父親生平最大的志願,回饋鄉里,故而以父為名,捐出250 億元造橋鋪路,以完成父親的職志。 總統裁縫師李萬進也特別南下參加這場別具意義的發表會。他表示,連續兩年都來參加發表會,今年感觸特別深刻,從擠滿會場的鄉親可以得知,吳振瑞先生的為人非常成功,讓鄉親感念至今,因此以行動來表示對他的懷念與敬仰。 吳錦發指出,香蕉曾造就高屏農村富麗榮景,也衍生不少傳奇故事及電影歌曲等作品,如電影《蕉園男女》,歌曲《香蕉姑娘》等,還有「一人提款,領倒農會」的「芎蕉廷仔」盧廷、旗山農會存款全省第一、割串香蕉就可繳交整年學費等傳奇故事,還一直為旗山、美濃、屏東等老輩農民津津樂道。 「香蕉大樂透」自3 月8 日至4 月2日於屏東公園內的「旅遊文學館」展出(屏東市公園路24-1 號),3 月18 日週六下午2 時30 分並舉辦香蕉故事講座,帶領大家重溫臺灣香蕉的黃金年代與傳奇事蹟。 為擴大展覽的效應,文化處計畫與旅行社合作,發展「香蕉小旅行」,包括前往九如拜訪香蕉研究所,去旗山、美濃參觀產地,再去青果合作社了解實際的運作。吳錦發期盼「香蕉大樂透」展不只回顧產業的歷史記憶,如何從當時庶民大眾的生活經驗,尋找農業文創發展的可能性,是本次展覽最重要目標之一。

躍身未來 大鯨魚華麗跳躍 駁二共創基地最創意有趣的共用空間 波浪狀屋頂,高雄公共藝術新地標

0
杜傑克/ 高雄報導 高雄展覽館於2014 年完工啟用後,成功舉辦多次遊艇展、旅遊展等大型展覽與論壇,吸引眾多民眾參訪。現今座落於成功路、林森路交會點面前廣場的公共藝術作品「躍身未來」也剛華麗落成,勢必將成為高雄公共藝術新地標。 這件作品是以「公開徵選」的方式,由二十六家參與投件之藝術家中脫穎而出,獲選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是仿造大型海洋哺乳生物鯨魚以接近圓弧翻越動態與建物的海洋波浪弧線產生視覺與作品主體上的延伸聯想。創作手法以數十片鋁製的金屬垂直斷面虛實 相間交互串接而成,保留視覺穿透感再加上動態造型,作品雖然高大,視覺上卻不會顯壓迫感。外觀表面採用幾何圖形象徵水花為裝飾圖騰,並與展覽館屋頂板片形狀相呼應。本件作品在結構上亦考量相關承受的風力,可謂結合藝術、工程與環境美學的創作。 工務局趙建喬局長指出,作品選用鯨魚作為外觀造型來源,除了與臺灣的形狀神似之外,也呼應高雄海洋首都的意象。近來高雄推動以海洋首都為主軸,將海洋納入城市發展的重點項目,相關建設結合高雄港、市一同發展,已成功從重工業都市搖身成為深具海洋魅力的特色城市,另一方面高雄將長年發展的傳統產業,如鋼鐵、航運等,以貨櫃藝術節等相關文創活動結合,用文創角度帶領傳統產業一同跨入未來。 新工處表示,高雄展覽館外觀以海浪屋頂線條作為建築主體,呼應設置鄰近海港的環境地理特性,作品依循建物設計理念而發展,以鯨魚作為主體,以翻身躍海的驚人姿勢,加上設置具有街道傢俱概念的石船座椅吸引民眾休憩佇足觀賞,巨大懸殊比例,營造廣場上的視覺震撼。翻轉之姿如魚躍龍門,代表銳變之後的高雄以精進的姿態登上國際舞台,迎接更具挑戰的時代。 剛完成之大鯨魚作品「躍身未來」,位於成功路入口廣場北側植栽區,鯨魚躍身之造型呼應展覽館波浪狀之屋頂,高度達十二米,且為高雄輕軌行經處,可由廣場任何角度觀賞。作品下方設置有投射燈,在夜晚搖身一變成為一件大型光雕作品,即使搭乘輕軌都可以輕易發現觀賞,創造驚豔的視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