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年輕人築夢、圓夢的好所在 攜手打造臺中,成為盛會城市

0
曾玉如/ 臺中報導 臺中各區青商會日前拜會臺中市政府,市長林佳龍熱情接待。青商會中區會長葉碧雯肯定市府多項政策作為,尤其是「托育一條龍﹞政策,讓年輕人能夠安心就業。林佳龍表示,臺中市不僅是年輕的城市,也是年輕人築夢、圓夢的好地方,市府重視文教軟實力,盼透過人才培育及支持,讓這座城市成為能實現希望的地方。 臺中市交通方便、腹地廣大, 氣候也溫和,各種人 文產業相當豐富,臺中作為臺灣的中心,希望提供各種國際大型會議及文化演出場地,並舉辦各類活動及展覽,進一步打造成為「盛會城市」。 林佳龍提到,自己近期籌組與青創有關的全國性新創組織,希望在一般六大工商團體之外,針對新創產業提供適合的組織平臺,許多新創楷模也共同規劃,相信未來能與青商會合作,共同在人生最寶貴的創業階段打拚。 葉碧雯指出,青年是最有能力改變世界的一股力量,臺灣青商會聚集各地菁英,盼望於政府未能所及之處給予協助;青商會對內深化在地影響、對外則爭取國際認同,此次率領大家來拜會市府,就是期盼各分會與市府建立良好夥伴關係,一起為大臺中努力。 葉碧雯表示,今年中區大會將在東勢舉辦,屆時至少會有六百位的青年企業家齊聚一堂,盼未來與臺中市有更多交集,激盪出更多火花,也希望這次拜訪在往後能成為每年的拜會行程,增進青商會與市府的交流。

武術傳承 大甲五十三庄傳奇 薪火相傳

0
張育輝/ 臺中報導 三月中旬,臺中市大甲區體育會舉辦「大甲五十三庄武術傳奇活動──鼓藝、武藝、獅藝大匯演及臺中市內臺灣獅競賽」,搭配媽祖文化節活動,推行傳統武術、展現地方特色,共約五百人共襄盛舉。 市府體育處表示,大甲五十三庄八個武館每年透過特有傳統武藝、獅藝、鼓藝,表現傳統武館文化特色,提倡傳統武術文化的價值及武術精神,推展地方特色體育運動。 此外,也配合大甲媽祖往新港繞境,於進香起駕前在大甲市區展現各國小太鼓大鼓團、臺灣獅、醒獅、武術套路、傳統武術,長短兵器、奇兵器等表演,發揚大甲五十三庄傳統武術豐厚成果。 體育處表示,臺中市政府體育處與大甲區體育會共同推動傳統武術傳承,請武館師傅認養在地學校,推廣在地文化;各級學生經過社團研習後,以大匯演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也展現出基層扎根、適性揚才的學習願景,使傳統文化達到薪火相傳實質效果。

好孕連連,年輕家庭幸福圓夢 中醫助孕調理計畫,提供懷孕前後調理補助

0
陳誠威╱桃園報導 「桃園市中醫助孕養胎調理計畫」在既有「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中,納入中醫專業調理服務,提供已婚女性孕前助孕及孕期養胎調理各兩次補助,相信該計畫可提升桃園生育率,生下健康寶寶。 桃園市政府於前年推動「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提供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孕期羊膜穿刺檢查及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等補助;現在更推出「中醫助孕養胎調理計畫」,結合中醫納入孕前助孕及孕期養胎調理,協助年輕家庭圓夢,讓胎兒在產前就獲得最好照顧。 桃園市衛生局與中醫師公會合作,藉中醫獨特調理服務,提供包括中醫「聞問望切」四診診察醫療諮詢、體質分析辨別、衛教及飲食指導、穴位保健、中藥調理等五項服務。 其中,孕前助孕調理係針對設籍桃園市尚未生育的已婚女性,每人每年提供兩次孕前中醫助孕調理;孕期養胎調理則針對設籍桃園市已婚懷孕女性,每人每胎提供兩次孕期中醫養胎調理,每次調理補助價值約1,200 元,非常超值。 自前年四月推行「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以來,桃園市政府一共受理2,994位女性孕前健康檢查、6,156 位女性孕期補助、977 位婦女申請人工生殖補助,其中有269 位女性成功受孕。桃園市的新生兒人數,也從大前年的17,360 人,增加至去年的23,786 人,增加6,426 人, 增加率將近四成。 目前全臺面臨少子化趨勢,但桃園能逆勢成長,大幅提高生育率,相當不容易。顯示市府推行的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及「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等降低年輕家庭生育門檻政策,已逐漸獲得成效。市府將持續提供支持與協助,讓年輕家庭都能求子得子,也能生得起、養得起,多一點幸福、少一點負擔。

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 4 月展開 融合在地、科技與文化,展現農村生活面貌

0
張雅璇╱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將於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到5 月14 日,在新屋氣象站旁農博基地舉行的「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融合在地生態、科技及文化特色。除一方面呈現農村生活的百工百藝,結合客家、工藝、原住民族造屋等元素,讓人看見農村生活的多元面貌,更將體現「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理念,並將科技主題納入。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是臺灣工業科技的重鎮,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的策展主軸有三大方向,包含「展現農村生活的百工百藝」、「實現地球永續的循環經濟」、「尋找未來農業的科技方向」。 並以桃園市最大的特色──多元族群的「世界村」、在地農村的生活文化──「桃澗堡聚落」及桃園草花產業最大的生產實力──「草花王國」等作為2017 年度的三大主題分區。 其中並規劃植物地景、客家工藝、原民造屋、微笑牧場、農村再生、米食文化、學生創意及環境教育等展區,也以青創市集、輕食賣店及美食專區等展現桃園在地青農、手作文創及多元族群美食的產業飲食力。 農業博覽會基地周邊將規劃四處大型停車場,營運期間也會設置四線接駁車,分別從永安漁港、桃科園區停車場、高鐵桃園站、楊梅後火車站發車,並於假日在各區公所安排接駁車,歡迎民眾前往體驗。

一起做客趣 展客家文化之美 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展現客家文化特色

0
吳查理/ 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日前串聯桃114 線及台3 線上的十七所學校,共同推出「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開發多元客庄主題遊程,希望讓所有市民「一七(諧音:一起)做客趣」。 「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是以在地客庄特色學校為核心,向外延伸至社區中的客家人文景點, 並加入手作DIY 課程, 選擇114 線及台3 線等兩條路線。 114 線是客家先民開墾遷徙的重要路線之一,以崁頭厝(今為永安漁港)為港口,沿社子溪一直到楊梅、中壢,社子溪也有「米倉」、「魚米之鄉」之稱。永安漁港也是全臺唯一的客家漁港,市府推動客家主題意象改造,目前南側海祭廣場、客家故事廣場已完成,北側則預定推動海螺廣場,展現客家漁村亮點。 台3線早期是重要交通節點,沿線見證客家文化歷代風華的轉變,從大溪、龍潭一路延伸,呈現台3 線的產業、人文及生態等客家主題特色。 桃園市政府舉辦這個遊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從熟悉的事物中看見客家生活背後的特質,要讓客家文化成為城市的亮點。這次參與「桃園客庄聚落主題遊學」的十七所學校,每所學校呈現的客家亮點都不同,有的是品嘗客家米食、有的是欣賞老街、惜字亭、客家漁村等,讓大家一起看見客家生活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