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風馬拉松 逾6千人參賽

0
陳志明/桃園報導 日前在新屋區永安漁港舉辦的2017 海風馬拉松,今年為第三屆舉辦。據統計,去年的參賽跑者有3 千多人,今年則超過6 千人,與去年相比,參賽人數翻倍成長。全馬及半馬報名人數也不少,更有15 位來自異國選手參賽,場面熱絡。 永安漁港是全臺灣唯一的客家漁港,南岸有綠色隧道,北岸則有藻礁自然生態,馬拉松選在此地舉辦,並取名為「海風馬拉松(Sea Breeze)」,就是因為在跑步過程有微微海風吹拂,讓跑者在競賽時也充分舒展身心。 桃園市府目前正進行永安漁港周邊更新及客家主題意象改造,預計六月整修完畢; 北岸即將通過二階段環評,將打造海螺主題廣場,具有地標建築特色,預計可讓永安漁港未來南北岸發展更加完整。

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 造綠能桃園 五大設施 打造循環經濟示範場域

0
陳志明/桃園報導 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以「循環經濟」為主題,大同公司特別贊助,協助打造「光電埤塘」、「光電廊道」、「生命樹」「現代奉茶亭」、「植物工廠」等五大設施,讓陽光、空氣、水、土地等資源可以循環利用,也讓整個園區展現3R 特色,達成「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是環境友善、永續綠能的作法,並打造「2017 桃園農業博覽會」為循環經濟示範場域,成為農博特色亮點。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 「生命樹」是全臺首座太陽能板打造的光電樹,不但是大型公共裝置藝術,更具有手機即時充電的功能,也是空氣製水機的電力來源;「現代奉茶亭」運用空氣造水, 將再生水資源與客家奉茶傳統相結合,每日可供應1,500 人次以上鹼性飲用水。 其中「埤塘發電」是桃園綠能計畫的核心,桃園有2,800 多口埤塘, 市府推動「千塘之鄉埤塘光電綠能計畫」,第一階段已選定160 口,要在三年達到660 百萬瓦(MW)的發電量,大約相當於核二廠一座機組的發電量, 透過廣設太陽能相關設施,讓國家能源轉型成功。 擁有百年歷史的大同公司,已跨足綠能科技產業,透過農博,展現綠能科技與公共藝術的結合。農博預計明年正式營運,從4 月22 日開幕,至5 月14 日母親節閉幕,共有近1,300 萬人次參與。明年農博正式營運,也可規劃新增風力發電展示、漁業館、氣象館、茶葉館等桃園特色展區;後續市府也會規劃農博基地轉型為環境教育認證場所,讓下一代看到不一樣的農業面貌。 今年農博佔地達30 公頃,規劃有8 大展區、2 大劇場、3 個市集,分別為教育專區、米食文化、微笑牧場、農村再生、客家工藝、原民造屋、青創市集及環保再生展區。農博展會場除了有玩、有吃、有景點外,還有極富教育性的環保、科技等現代化設施相襯,頗值得各界利用時間前往探究傳產與科技、教育結合的多功能專業展。

基隆輕軌啟動 汐止有望受惠 樟樹灣建站因地形問題喊停 仍有討論空間

0
李玉華/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提出「基隆輕軌」納入前瞻計畫的政見後,正反意見至今餘波盪漾,立委吳秉叡在此時又拋出基隆輕軌增設汐止樟樹灣站,對此,基隆市府樂見其成。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主任秘書溫代欣表示,若是新北市府認為有需要,技術評估也可行,會進一步討論。 原本在臺鐵捷運化後為了增設通勤車站,2005 年時,計畫在汐止境內增建汐科站與樟樹灣站兩處簡易火車站,只是一來樟樹灣因地形問題,有技術面的難題待解決;二來汐科與樟樹灣兩站距離過近,設站有資源浪費之虞,最後樟樹灣設站計畫告罄,僅留下汐科站。 吳秉叡指出,汐止社后、樟樹灣一帶共15 個里、7 萬多位居民,長期以來缺乏通往臺北市中心的大眾運輸,基於總統有推動基隆輕軌的打量,他會協助當地居民和里長, 爭取增設樟樹灣站,讓汐止的交通能夠更發達。 溫代欣認為,當年捨棄建汐止樟樹灣站, 主要是因為地形因素,他會派人到現場了解狀況,並以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評估的內容為前提,如有設站必要,會再進一步討論。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 首獎實屬難得佳作 人才鵲起 盼超越日本紀錄片影展

0
沈麗/桃園報導 2016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結果出爐, 由涂佳禎的《第一次想告訴你》獲得第一名、林聖賢的《小娟的臉書》獲得第二名、陳慧君的《布‧ 變》獲得第三名、洪文麗的《地》獲得基礎班特別獎、曾玉婷的《憶偉和弘逸》獲得基礎班導師獎、劉孟芳的《阿嬤》獲得進階班導師獎及桃園光影志工評審團獎。 桃園城市紀錄片徵選活動迄今已是第四屆,本屆特與工作坊結合,提供學員監製培訓課程,活動主持人為導演吳乙峰,帶領臺灣優秀紀錄片師資,與入圍學員相互激盪想法,從彼此的生命故事中萃取出菁華與養分,並以工作坊型態協助完成紀錄片拍攝。 紀錄片的培訓過程不僅提供學員學習影像專業知識,也學習將紀錄片特質內化, 提升影像敘述能力,透過不同角度詮釋這塊土地上較少受到關注的地方。 紀錄片的拍攝是一個互為主體的過程, 由拍攝者提供故事架構,透過主角敘說情節,猶如一部中篇小說,透過不同的手法呈現張力和結局,也透過遺留的空白彰顯意境,因此紀錄片導演的養成相當不容易。 本屆入圍作品題材相當多樣化,導演的年齡、背景也不相同,鄭文燦期許獲獎導演及每位創作者,在創作的道路上繼續挑戰自己,拍攝出令人動容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看見桃園。 鄭文燦指出,城市的生命力來自城市的多樣性,透過導演的自由發揮與不同角度呈現故事,能讓人看到城市的不同特色,市府會持續舉辦紀錄片培訓工作坊,培育更多紀錄片人才,讓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可與「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一樣,成為國際重要紀錄片盛事。

2017 臺灣文博會 思考力亞洲最具 文創精品獎 引領臺灣走向國際

0
陳志明╱臺北報導 王金文/攝影 亞洲文創圈年度盛事── 2017 臺灣文博會,在華山1914 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及花博公園爭艷館三地同步舉辦, 共計有232 家廠商475 件作品報名參賽, 共頒發5 件趨勢特別獎及25 件文創精品獎。 文化部表示, 今年文創精品獎得獎作品以文化爆炸的深刻內涵,反映當代設計語言,帶出品味生活全貌,引領臺灣走向國際。 今年文博會以「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為主題進行深度策展,期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參與以及群體的發聲,以對話方式開啟想像與討論文化的空間。 文博會以文化紮根為主軸,從在地共享的生活方式做起,以文化價值創造文化經濟力。集會中的展品以社會現象、在地題材及食材出發,讓文化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華山文創園區內邀請日本工藝職人參與現場手作,促成國際文化交流;也邀請新世代青年策劃「巨石海島」裝置藝術, 以臺灣史前時代文化巨石形象為源,搭配實驗性藝術表演,展現藝術的誕生與文明的起源。 至於文創園區內展出的「368 民間什貨店」,則以「食在人良薈萃,令人流連回味」為號召,帶領觀展者跟著節氣品嘗屬於臺灣的好味道,並陳售全臺各鄉鎮市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尋找人們與土地、環境、人彼此之間的關係。 園區內並舉辦了串聯好店、國際趨勢論壇、文創精品獎、文創沙龍、創意市集等周邊活動。 文化部期許透過此次的文博會策展, 邀請大家在參與的過程引發文化反思,並期許未來的臺灣文博會將會是亞洲最具「思考力」的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