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文化季 日本茨城縣水戶市喜參與 落實公私協力 感受在地意識
李玉華/臺南報導
第八屆「台江文化季」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海尾朝皇宮、臺南社區大學分校、及台江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以「文化建醮‧ 藝術入陣」為主題,活動包含「台江童樂會」、「台江藝文社區博覽會、台江社區音樂會」、「台江有夢原鄉音樂會」,以及「台江廟口演藝」布袋戲《聖劍鋒雲》系列巡演。
開幕當天,「台江童樂會」由國內知名兒童劇紙風車劇團演出《雞城故事》,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唱唱跳跳聽故事。
第二天由「台江藝文社區博覽會、台江社區音樂會」結合台江在地各級學校、社團等優秀團隊進行大會串,由台江地區國小、國中、高中的孩子們,輪番上陣,精彩不斷。
第三天「台江有夢原鄉音樂會」則由嚴詠能及打狗亂歌團登場,多年耕耘基層,走唱民間,除具有原創音樂,首次結合多媒體記錄影像及音樂繪本的概念,進行跨領域的展演,呈現臺南原汁原味的原鄉音樂會。
臺南市長賴清德表示,歡迎來自日本茨城縣水戶市的共襄盛舉,這個地方也是鎮安堂飛將軍的故鄉;一直以來,水戶市的日本朋友每年都到臺南參與台江文化季活動,讓兩地文化交流持續不斷。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台江文化中心完工開館前(預定107 年9 月竣工),以台江文化季的定期舉辦與籌劃工作,落實公共治理領域公私協力之先鋒典範,使市民理解與感受台江在地意識之特色與能量。
連續舉辦八年之台江文化季,每年四月結合在地社團辦理演出,為台江地區灌溉更多藝術養分與更深層之文化扎根,也為台江文化中心未來開館累積藝文能量。
文學結合科技 虛擬實境讓展覽更有趣 特展主題 展現對土地的關懷與省思
沈麗/臺南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兩場以自然環境為主題的展覽, 分別為「描繪美國: 美國文學行旅特展(America’s Literary Landscape)」及「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前者藉由美國文學地景的描繪及自然生態的探索與省思,共同勾勒美國文學與臺灣文學對土地的關懷;後者則呈現對環境破壞的憂心等環保議題。
市長賴清德致詞時表示,這兩個特展都別具特色意義,主題雖是自然景觀,卻並非舉辦攝影展,而是文學展。且本次展場中首次設置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 等互動設施,讓文學結合科技,透過體驗讓展覽變得更有趣。
「描繪美國:美國文學行旅特展」由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與臺文館共同主辦,介紹14 位美國作家與他們筆下的美國風景。這些美國作家以生動的筆法,創造出令人難忘的角色,書寫出他們對自身居住土地的情感與印象。透過作家的描述,搭配相片、影片,並運用VR 虛擬實境及360 度環景影片,讓觀眾宛如置身美國的自然山川,深切感受美國作家筆下的土地與環境意識。
「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打破臺文館以往呈現展覽的方式,沒有放在展示櫃內的文物,試圖尋找文學展示的各種可能性。展覽規劃將文本吸收轉化後, 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尋找X點」、「書寫自然」、「綠色行動」等主題呈現對環境破壞的憂心、生態觀察的耐心、書寫的熱情與行動的決心。
臺文館並以「觀察者」、「閱讀者」、「書寫者」、「行動者」等,自然書寫不同屬性的角色,規劃一系列教育推廣活動,協助民眾進一步發展在地自然書寫。兩個特展皆以自然環境為題,且展覽期間長達十個月, 歡迎民眾前來親身體驗。
你綠化,我補助 建築物立體綠化與綠屋頂補助政策
沈麗/ 高雄報導
為推廣既有建築物設置立體綠化,高雄市政府啟動2017 年建築物立體綠化與綠屋頂補助政策,總補助金額高達三百萬元,個案最高補助金額達新臺幣八十萬元,申請補助期限自即日起至五月底止。
高雄市的氣候素來高溫炎熱,部分民眾為避免自家屋頂受到陽光直射,私自雇工增建鐵皮違章建築,造成市容景觀破壞與違法的問題。根據研究顯示,設置屋頂綠化的建築物,其室內可降溫約2.5 度,因此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動建築物設置立體綠化及屋頂綠化政策,宣導居家屋頂設置綠化設施。
去年獲綠屋頂補助的苓雅區洪小姐表示,屋頂綠化不但減少屋頂的受熱,讓自己透天厝的家更有價值感,也讓人類天生喜歡種花花草草的嗜好有發揮的空間,在美觀、心靈健康及都市生態各方面都有益處。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表示,該局已成立綠屋頂專業輔導服務窗口,並有設有輔導人員協助到府現場勘查及評估,希望能夠為綠化盡一份心力,將生活美學及健康的概念導入市民居家環境當中。
臺南市獲APEC 能源智慧社區競賽金獎 從近200 個提案勝出 奠定綠能產業基礎
沈麗/臺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以陽光電城計畫, 參加2017 年第三屆APEC 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競賽,獲得「低碳示範城鎮」類最高榮譽「金質獎」肯定,也成為臺灣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地方政府。減碳與太陽光電計畫的成就,將是奠定臺南成為國際綠能產業重鎮的基礎。
本次競賽由APEC 全球21 個會員體, 共計197 件提案競逐,首先以「智慧運輸、智慧建築、智慧電網、智慧就業與消費及低碳示範城鎮」等5 大主軸,精選出25 件提案,再由國際評審團逐一審查,從25 件提案中評選出金、銀獎項,共有10 名優勝案例獲獎。
臺南市以「陽光電城──大臺南迎向陽光」計畫參賽,計畫中詳細介紹臺南優勢, 包括日照充足、產業鏈完整、具有陽光電城服務團隊等,再加上推動陽光屋頂、陽光公舍、陽光社區、綠色廠房、農業大棚等5 大具體作為,終於成功擊敗其他亞洲城市,讓臺灣綠能科技軟實力躍上國際版面。
臺南市擁有綠能產業群聚優勢,鄰近學術單位也提供人才與研發技術支援,加上市府大力推動陽光電城及低碳城市政策,上中下游產業已有良好發展基礎。未來再配合沙崙綠能科學城開發計畫,臺南市將成為南部綠能科技聚落,帶動臺灣整體綠能產業發展。
鯤喜灣樂活文化季 推三地特色小旅行
楊雅璇/臺南報導
為宣揚在地文化,發展地方特色,日前在鯤鯓龍山寺前辦理「2017 鯤喜灣樂活文化季」活動。鯤喜灣樂活文化季已舉辦多年,是臺南市南區的一大盛事,自文化季辦理以來,已有三項成果漸漸浮現,這對未來鯤喜灣等地區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是運用在地文化,藉由文化季活動將在地的廟宇文化、傳統閩南建築文化及在地生活文化等特色,慢慢推廣出去。
其次是地方產業的推廣,如在地風味美食、蚵仔產業特色及四鯤鯓紅樹林的自然景觀,在文化特色與地方產業的結合下,也進一步發展成為地方新興的觀光產業,帶動地方繁榮發展。
最後是凝聚地方居民的認同感,與團結的鄉土情感,這些無形資產透過每年鯤喜灣樂活文化季的舉辦,已讓居民產生對這塊土地的熱愛與認同, 對鯤喜灣未來的發展產生莫大的助力,也是支持鯤喜灣繼續向前行的重要力量。
臺南市南區區公所表示, 鯤喜灣樂活文化季自2010 年舉辦以來,深受地方居民期待, 透過多元化活動設計,讓在地民眾與觀光旅客深入瞭解鯤喜灣風貌。
今年文化季主辦單位特別規畫「單車暢遊鯤喜灣」,提供單車租借服務來串連整體活動,希望透過慢遊的方式,讓各地觀光客細細品味鯤鯓、喜樹及灣裡各地特色、欣賞表演及體驗特色旅行。
鯤喜灣樂活文化季在鯤鯓、喜樹及灣裡等地同時展開系列活動,在四鯤鯓龍山寺前活動主場、喜樹老樹、喜樹路340 巷及灣裡皆規劃有親子、體育、表演及特色小旅行等系列活動,希望能讓更多民眾瞭解鯤喜灣地區的魅力與驚奇。
推廣小麥文化 體驗古早割稻仔飯
何瑪麗/臺中報導
外埔區小麥文化產業推廣活動日前在福興宮登場,麥田圈景觀藝術吸引許多民眾打卡按讚,當天活動並讓民眾體驗古早割稻仔飯等活動。
臺中市政府農業局積極推廣農民轉(契)作小麥、蕎麥與非基改黑豆各項雜糧作物,連續三年輔導外埔區公所舉行小麥文化產業活動,讓民眾體驗古早割稻仔飯、免費米麥食品品嘗、麥田大地遊戲等,逐漸打響知名度。
農業局表示,外埔區三崁里一帶小麥種植面積超過30 公頃,長期以來輔導農民以不施化肥、不灑農藥的友善環境方式耕種, 希望透過辦理推廣活動打響外埔麥田名號, 提升在地農業產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