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澎湖就這聚落不靠海 小赤村獨特蟬景觀
文、圖:編輯部
小赤村是白沙鄉15個聚落中,唯一沒有靠海的村落,居民全都以農耕維生,地理環境較為特殊,而小赤村裡熱心人士向縣府爭取到經費來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為小赤村打造成一處世外桃源。
為讓到小赤村遊玩的民眾一進入村莊就能有一股清新的感受,小赤村唯一的對外通勤區—小赤車站,當地人士精心的規劃,打造出一座相當具創意的造型車站,不少前往小赤村體驗農村生活的遊客,還未進入村莊就可以看到這一座鮮豔彩繪的車站,吸引旅客都會佇足觀賞,甚至拿起手機拍攝。
當地居民生活以農耕維生,閒暇時、村內民眾在退潮時分,都會相邀前往鄰村的牛罩尾海域,從事拾螺等潮間活動,賺取額外收入。早年的小赤村,四面全是田園,居民大都栽種花生、地瓜和高粱,園內則培育一些自食的疏菜,因早期的農業社會,鄉下地區根本沒有娛樂場所可去,每到夜晚,一片沉寂景象,僅聽得到催人入眠的蟬叫聲。
村長呂正宗曾表示,農業時期的小赤村,人口數比現今多上一倍以上,那個年代全村家戶都以農耕維生,因農村不靠海,村民若要從事漁作,皆須前往鄰村的赤崁海域進行捕撈,小赤村民皆當作是一種副業在從事。而且在孩童記憶當中,每年一到春耕時分,入夜後村內村外全是蟬叫的聲音,村內民眾可能因聽習慣蟬叫聲音,彷彿具有催眠的功效,都能安然入睡。
但是隨著時代演變,田間蟬叫聲音,如今雖還處處聽得見,但若和早年農業年代相較,已經逐漸消失。不過在地民眾積極營造社區景觀特色,在燈桿、候車亭周邊可見到混合白膠製成蟬的作品,展現出當地社區獨有的觀景特色。
湖西漏油事件 第三方檢測土壤已無污染
文:編輯部|圖:中油提供
中油在澎湖縣湖西鄉的油庫去年發生油庫漏油事件,今年展開處理程序,根據第三方認證單位在7月到12月進行的檢測結果,發現油庫區內以及周圍民地、農地的土壤都已經檢測不出石化污染物。13日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公義協會在湖西村與湖東村召開兩場說明會中,邀請國內重量級的土壤、水質與農作物學者專家,針對目前供油區油污染土壤、水質污染的相關檢測數,為村民解讀科學數據的實際意義,以及農作物種植的影響。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尊賢博士表示,從9月的檢測數據來看,油庫外的土壤所檢驗出來的數據是低於偵測極限(ND),代表是從土壤裡已經偵測不到污染物質,因此,農民可以放心耕種。「農作物種植在這種土壤條件下,不可能因為幾乎微量的殘留,造成農作物生長或生產上的問題,土壤的問題已經可以完全排除。」
陳尊賢說,雖然目前土壤採樣都是 ND ,但是仍然需要持續追綜1至2年,以確定污染風險已經完全解除,對於地下水的部份,從 12 月份的檢測數據看來,各個採樣井的數值都有大幅的降低,但是因為地下水的水位時高時低,會跟部份污染的土壤接觸,因此數據會有不一的情形,中油仍然應該要持續監測,低於監測值,因此,建議民眾不要再抽取地下水做為民生用水。
這次的說明會也邀請了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環境技術師兼副組長蔡惠珍就環保署在本案所扮演的角色到場說明,今年七月中旬接獲澎湖縣環保局通報,針對湖西油庫周邊進行土壤及地下水的採樣與明井調查,同時設置監測井,發現地下水污染超標,因此在7月24日公告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12月10日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會要求中油採取必要應變措施,同時提出完整整治計畫及執行,環保署會依照法規會進行後續採樣檢測確認。
執行檢測的環興科技環境規劃二部計畫主任呂毅平表示,根據今年6至7月的檢測結果,中油湖西油庫區內跟區外的62個採樣點,土壤都沒有超過污染管制標準;自來水方面,今年10月12日油庫區整治系統啟動後,發現區外民井污染物明顯降低,今年10月中油採樣區外7口標準井地下水,11月採樣5口標準井地下水進行檢測,都沒有發現超標情形,目前12月份再採7口標準井地下水委外檢測,結果將委託環保局公佈在澎湖縣府官網。
擔任澎湖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的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教授程淑芬表示,汽油裡頭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苯,目前在各方檢測結果中都看不到苯殘留,「原本不相信68公秉的汽油漏出,到現在對於土壤已經沒有造成污染,但是目前從數據看來,可以說因為汽油的揮發性高,加上澎湖風大、日照強,所以現在土壤污染物檢測已經沒有超標。」
負責後續補償協調作業的英商麥理倫國際公證台灣分公司經理黃子榮表示,會針對周圍農民今年9-10月現有地上農作物進行查估作業,賠償會首先進行損失確認,釐清地主及實際耕作對象,再來就會到現地查估,必要時安排復堪,確認儂作品想及耕作範圍,最後進行理算、協談損失作業。
台灣環境公義協會理事長洪正中認為,今年11月得知漏油事件以後,就積極介入協助籌備召開說明會的相關工作,目的就是希望環保署、環保局、中油的各項監測數據,能夠充份揭露,讓民眾了解政府及中油在本案的各項工作進度(包括政府的做為、中油事後處理態度與處理進度),這些資訊都有必要讓民眾清楚掌握,透過客觀公正的環保、農業、工程、風險評估…等專家解讀污染風險,同時回應民眾疑慮,讓居民可以掌握最新狀況,排除對健康的疑慮。
選後首次蔡柯會 北門登場
文、圖:編輯部
總統蔡英文與六都市長當選人會面,首場會面是「蔡柯會」;總統蔡英文與市長柯文哲今天下午在北門、中華郵政大樓會面,蔡柯會全程對媒體開放。蔡總統聽取北市府說明「西區門戶計畫」相關成果,並視察北門廣場周邊規劃。
蔡總統下午2時抵達北門廣場,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林鶴明陪同;柯文哲為了這場會面,少見地穿上深藍色西裝。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先向蔡總統說明北門附近路型改善狀況,蔡總統仔細聆聽,頻頻點頭。接著再轉往中華郵政大樓,聽取林欽榮、都發局長林洲民簡報;會議預計討論台北機廠、北門郵局、鐵道博物館、社子島防洪計畫等議題。
生產含尼古丁電子菸 恐重判10年
文、圖:編輯部
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13日表示,電子煙戒菸效能尚未獲得證實,使用的加熱菸液若混有尼古丁,恐違反偽禁藥規定,最重可判10年。
食安處說,董氏基金會統計,民眾檢舉電子煙的案件數,從100年39件至106年增加到4775件;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電子煙聯合取締小組的統計也發現,截至105年年底,電子煙檢驗件數3062件,尼古丁檢出率77.4%,移送法務部檢察司偵查電子煙件數達384件。
食安處指電子煙使用的加熱菸液或彈,如含尼古丁成分,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輸入,涉違反藥事法有關偽禁藥規定,違反者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億元以下罰金;若未經核准擅自販賣、供應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
食安處還指出,若宣稱電子煙產品可戒菸或降低菸癮等醫療效能,則涉違反藥事法規定,處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即使電子煙產品不含尼古丁成分,因外形類似菸品,也已違反菸害防制法規定,可處製造或輸入業者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回收。
食安處呼籲,電子煙與國內正式核准許可的含尼古丁戒菸藥物相較,不管是品質與安全都未經證實,且是否具有戒菸效能也未有充分證據證實,現行藥事法對於販售不法電子煙的罰則相當重,籲請進口商、販售業者等不要輕易以身試法。
柯文哲牌夯 3567成4星彩熱門獎號
文、圖:編輯部
北市長驗票結果出爐,台北市長柯文哲勝過丁守中的票數擴大至3567票,有嗅覺靈敏的彩迷馬上下注,不到2小時就讓四星彩正彩「3567」封牌。
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聲請重新計票,台北地方法院3日啟動驗票程序,經7個工作日已完成驗票作業,重新計票結果今天上午10時公布,丁守中獲得57萬7096票,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獲得58萬663票,丁守中輸柯文哲的票數從3254票擴大為3567票,吸引彩迷目標。
根據台灣彩券規定,四星彩正彩每組選號銷售上限600注,固定獎金倍數5000倍,也就是投注新台幣25元,可中得12.5萬元,有彩迷一早就搶著下注,讓「3567」成為今天最熱門的獎號。
不過,向隅的彩迷不要太難過,如果晚上開獎真的開出「3567」,包括「7653」、「6537」等24組具有相同4個號碼的排列組合也可投注組彩,組彩銷售上限8100注,獎金5000元。
打擊假消息 政院推7修正草案
文、圖:編輯部
行政院為打擊假訊息,13日通過災害防救法第41條等7項修正草案,院長賴清德表示,假訊息蓄意形塑「假的公民社會」,並呼籲民眾與平台業者共同協力防治假訊息。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今天在院會會後記者會轉述,賴清德在會中聽取「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報告」,並裁示通過「災害防救法」第41條修正草案等7案,後續將送立法院審議。
賴清德表示,今年台灣已發生多起因假訊息而引發的紛擾事件,包括6月時,有人用一張11年前的相片誤導社會大眾香蕉被大量棄置;9月燕子颱風襲擊日本關西,一則假訊息讓駐外館處飽受批評,最終造成一位外交官選擇輕生的悲劇;九合一大選合併公投舉辦,也有許多不實資訊在社群媒體間流傳;日前也有民眾散播高雄港務大樓倒塌的不實訊息,造成恐慌。
為防制假訊息,他說,政府會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運用現行法令,針對「明知為假訊息仍故意散播,因而造成公眾畏懼和恐慌危害」的情況,從法制面進行加以補強,遏止「出於惡意、虛偽假造、造成危害」的假訊息,降低假訊息對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所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對於政府推行相關法制防範,致力打擊假訊息的危害,賴清德呼籲民眾及平台業者一起共同協力防制假訊息,以確保公共利益,鞏固台灣的民主制度。
他強調,有關平台業者協力義務,政府並未課與查證責任,判定是否為假訊息是由法院作最後決定,不是平台業者。
為防制假訊息危害,行政院院會13日通過「災害防救法」第41條修正草案、「糧食管理法」第15條之1、第18條之3修正草案、「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第6條、第35條修正草案、「傳染病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條之1修正草案、「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31條之1修正草案及「廣播電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7項法案。
其中,災防法第41條增訂,明知為有關災害的不實資訊而為通報者,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另外還包括,若散布有關災害的不實資訊,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或有危害安全之虞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若因而致人於死,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新增第46條之一,散播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修正為,散播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的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新增第31條之一,散播有關核子事故的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100萬元以下罰金。若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
此外,Kolas表示,賴清德也在會中裁示,由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規劃「人民對媒體信任度」民調,讓相關部會依調查結果進行後續政策擬定。
Kolas表示,這是她參考歐盟有關閱聽眾對媒體信任度的調查而提出的討論。她強調,這是一般性的普查資料,與媒體考核無關。